⑶ 已知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图(2)(3)甲组同学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中C点对应冰刚好完全熔化,若此后因 (合理即可)。 继续加热一会儿,则水温随时间变化14.(2013湖北)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记的图线是 . 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1.(2013年福州)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22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1)请你写出一条实验中的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选填“高”或“低”)。
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2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2)海波熔化共用了______分钟;
度是_____℃。
(3)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海波熔化后升温比熔化前升温慢 了。这种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13南京)如图甲是某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假设在加热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不变,单位时间内吸收的 热量相同)。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2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当时的大气压_____ (选填“”或“=”)l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不同。
12. (鄂州市2013年)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
⑴ 这种物质的固体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根据记录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如图乙,在某一时刻,用温度计测得物质的温度为________℃。 A.甲是蜡,乙是海波,丙是水 B.甲是海波,乙是蜡,丙是水⑵ 在CD段时,此物质处于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C.甲是水,乙是海波,丙是蜡 D.甲是水,乙是蜡,丙是海波液共存”)态。 (2)在上表所示12min~15min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⑶ 该物质在AB 段和CD段的比热容分别为c1、c2 ,则c1:c2 A.甲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B.乙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________。
C.丙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16.(2013泰州市)用如图21(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D.丙吸收和放出热量相等,内能不变 13.(2013山西)在“探 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 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 照 (填“自 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的顺序进行。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
如图14中所示,为 ℃。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甲、乙两组同学绘制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14中所示,试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选填分析乙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的可能原因 .(一“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条即可)。
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 。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____变化,并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21(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
(3)根据下表数据,在图21(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由图像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 。(选填“变化”或“不变”)
17.(2012•福州)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 ℃,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 .
18.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根据上文,请回答:
⑴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 ; ⑵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 .
⑶ 已知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图(2)(3)甲组同学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中C点对应冰刚好完全熔化,若此后因 (合理即可)。 继续加热一会儿,则水温随时间变化14.(2013湖北)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记的图线是 . 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1.(2013年福州)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22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1)请你写出一条实验中的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选填“高”或“低”)。
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2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2)海波熔化共用了______分钟;
度是_____℃。
(3)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海波熔化后升温比熔化前升温慢 了。这种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13南京)如图甲是某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假设在加热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不变,单位时间内吸收的 热量相同)。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2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当时的大气压_____ (选填“”或“=”)l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不同。
12. (鄂州市2013年)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
⑴ 这种物质的固体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根据记录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如图乙,在某一时刻,用温度计测得物质的温度为________℃。 A.甲是蜡,乙是海波,丙是水 B.甲是海波,乙是蜡,丙是水⑵ 在CD段时,此物质处于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C.甲是水,乙是海波,丙是蜡 D.甲是水,乙是蜡,丙是海波液共存”)态。 (2)在上表所示12min~15min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⑶ 该物质在AB 段和CD段的比热容分别为c1、c2 ,则c1:c2 A.甲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B.乙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________。
C.丙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16.(2013泰州市)用如图21(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D.丙吸收和放出热量相等,内能不变 13.(2013山西)在“探 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 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 照 (填“自 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的顺序进行。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
如图14中所示,为 ℃。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甲、乙两组同学绘制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14中所示,试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选填分析乙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的可能原因 .(一“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条即可)。
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 。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____变化,并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21(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
(3)根据下表数据,在图21(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由图像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 。(选填“变化”或“不变”)
17.(2012•福州)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 ℃,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 .
18.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根据上文,请回答:
⑴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 ; ⑵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