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苏州古城区的历史源远流长。通过对其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研究,对古城区的发展以及视觉导向系统的运用加以调研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就视觉识别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优化完善视觉识别系统提出了努力的方向,从而构建一个比较全面的苏州古城区视觉识别系统。
关键词:古城区;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一、古城区的发展
古城区向来为很多文人墨客提笔作诗,流连于此,多是因为置身古城多了几份雅兴与诗意。随着现代化的步伐,古城慢慢的失落、变少,商业化的气息越加繁重。苏州的古城区发展不疾不徐,比历史的古城多了份文化气息,又比当今的新城市少了份商业化意味。
(一)深厚的历史积淀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苏州古城带给世人的那一份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文化,深厚久远。回溯过去,斑驳的街巷,古老的河流都见证了那农耕土壤的五六千年,吴文化根基的三千年,以及繁衍了无数子孙后代的姑苏城。
(二)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
历史总是在螺旋式的上升,留下了现在吸收大量现代文化的苏州古城。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与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的良好形象带来了大量外企的涌入,同时,也在保持原有古典淡雅风格的同时融入了愈来愈多的现代元素。古老的苏州古城区正在和现代多元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
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古城区的运用
视觉识别系统正在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各个形象领域,它将静态的、视觉的设计直观的传达给大众。经过调研不难发现,古城区的历史文化厚重沉淀,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整体风格也相对古典优雅,传统大气。
视觉导向设计是用来指示方向、指明地点方位的静态符号语言。因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所以它的视觉导向设计则更加的人性化,风格也较一般的指示性标识更具有传统风格,与博物馆内场的整体建筑风格协调一致。
在苏州博物馆的视觉导向设计里面,构成方式的设计与构成要素的设计同样重要。视觉导向往往是跨越国界的共通语言,大众无需任何的交流,视觉传达的方向便是指引的正确方向。而苏州博物馆以中国传统简体的汉字形式以及颇具有识别度的标识设计了一系列视觉导向系统,简介明了,又别具特色。
拙政园一直保留着历史遗存下来的苏州传统的粉墙黛瓦风格,它的视觉识别系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保有的历史文化:始于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完成于明世宗嘉靖十二年(1533),前后相差了足足三十年,建造的时间可谓花足了人力物力财力,随着历史的迁移,园子主人的不断更新换代,不变的依旧是拙政园传统、古典又极具园林代表性特色的视觉风格。这个由黑、白、灰主导的水墨江南自身就是一个设计巧妙精良的视觉系统。
三、对古城区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思考与对策
(一)当下存在的问题
经过前期的调研不难发现,在苏州古城区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视觉识别系统的丰富性和内容性是极其复杂和多元的,苏州的视觉识别设计的提升就是要通过对视觉识别子系统之间的整合,来改变当下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苏州古城区的整体视觉识别系统设计。[1]
1、商业广告的冠名繁多
在这些问题中,以商业广告的冠名首当其冲。在古城区的街巷里,存在很多琳琅满目的广告,以地方特色为名,宣传自己的商业广告,从而达到商业目的。小商小贩亦或是体面的店铺都会把广告放在传统街巷的显眼位置,令人越发深受影响。
2、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特色不够突出
苏州古城区素以“历史文化名城”著称,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都是传统城市形态的代表,可惜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古色古香的不够,不够淋漓尽致的表达出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不够突出一千五百多年来积淀的传统特色,例如:平江路的店铺招牌的现代感与平江路的卵石铺地则显得有些冲突。
(二)优化与完善古城区的视觉识别系统
通过对古城区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研究,发现了当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对策。
1、保留历史文化特色
古城区的视觉识别系统应该从尊重历史,传承历史浓厚的文化出发。一座城市,尤其是这样有历史沧桑的古城更加应该有它的传统特色。独有的文化、历史和特色才是一座古城真正的价值所在。
2、突出苏州古城区的城市个性
古城区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目的是突出城市的个性和特色,从而有别于其他的城市。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展示苏州的传统文化,彰显千年古城的文化魅力;另一方面,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体现苏州的现代化进程,积极倡导和发扬多元文化。[1]
3、加强视觉识别设计的冲击力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大众的传播媒介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是标识、色彩亦或是导向都在大众的视线停留视觉印象。所以,古城区的视觉识别系统也应该加强其视觉识别设计的冲击力,将特色以最大化的表达呈现在大众面前。古城区的“粉墙黛瓦”、“曲径长廊”等特色就可以成熟的进行诠释,丰富其设计内涵以及冲击力。
参考文献:
[1]庄建伟.提升街巷特色,彰显水城内涵[J].城市规划.2014(6).
摘 要:苏州古城区的历史源远流长。通过对其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研究,对古城区的发展以及视觉导向系统的运用加以调研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就视觉识别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优化完善视觉识别系统提出了努力的方向,从而构建一个比较全面的苏州古城区视觉识别系统。
关键词:古城区;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一、古城区的发展
古城区向来为很多文人墨客提笔作诗,流连于此,多是因为置身古城多了几份雅兴与诗意。随着现代化的步伐,古城慢慢的失落、变少,商业化的气息越加繁重。苏州的古城区发展不疾不徐,比历史的古城多了份文化气息,又比当今的新城市少了份商业化意味。
(一)深厚的历史积淀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苏州古城带给世人的那一份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文化,深厚久远。回溯过去,斑驳的街巷,古老的河流都见证了那农耕土壤的五六千年,吴文化根基的三千年,以及繁衍了无数子孙后代的姑苏城。
(二)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
历史总是在螺旋式的上升,留下了现在吸收大量现代文化的苏州古城。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与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的良好形象带来了大量外企的涌入,同时,也在保持原有古典淡雅风格的同时融入了愈来愈多的现代元素。古老的苏州古城区正在和现代多元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
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古城区的运用
视觉识别系统正在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各个形象领域,它将静态的、视觉的设计直观的传达给大众。经过调研不难发现,古城区的历史文化厚重沉淀,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整体风格也相对古典优雅,传统大气。
视觉导向设计是用来指示方向、指明地点方位的静态符号语言。因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所以它的视觉导向设计则更加的人性化,风格也较一般的指示性标识更具有传统风格,与博物馆内场的整体建筑风格协调一致。
在苏州博物馆的视觉导向设计里面,构成方式的设计与构成要素的设计同样重要。视觉导向往往是跨越国界的共通语言,大众无需任何的交流,视觉传达的方向便是指引的正确方向。而苏州博物馆以中国传统简体的汉字形式以及颇具有识别度的标识设计了一系列视觉导向系统,简介明了,又别具特色。
拙政园一直保留着历史遗存下来的苏州传统的粉墙黛瓦风格,它的视觉识别系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保有的历史文化:始于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完成于明世宗嘉靖十二年(1533),前后相差了足足三十年,建造的时间可谓花足了人力物力财力,随着历史的迁移,园子主人的不断更新换代,不变的依旧是拙政园传统、古典又极具园林代表性特色的视觉风格。这个由黑、白、灰主导的水墨江南自身就是一个设计巧妙精良的视觉系统。
三、对古城区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思考与对策
(一)当下存在的问题
经过前期的调研不难发现,在苏州古城区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视觉识别系统的丰富性和内容性是极其复杂和多元的,苏州的视觉识别设计的提升就是要通过对视觉识别子系统之间的整合,来改变当下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苏州古城区的整体视觉识别系统设计。[1]
1、商业广告的冠名繁多
在这些问题中,以商业广告的冠名首当其冲。在古城区的街巷里,存在很多琳琅满目的广告,以地方特色为名,宣传自己的商业广告,从而达到商业目的。小商小贩亦或是体面的店铺都会把广告放在传统街巷的显眼位置,令人越发深受影响。
2、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特色不够突出
苏州古城区素以“历史文化名城”著称,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都是传统城市形态的代表,可惜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古色古香的不够,不够淋漓尽致的表达出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不够突出一千五百多年来积淀的传统特色,例如:平江路的店铺招牌的现代感与平江路的卵石铺地则显得有些冲突。
(二)优化与完善古城区的视觉识别系统
通过对古城区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研究,发现了当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对策。
1、保留历史文化特色
古城区的视觉识别系统应该从尊重历史,传承历史浓厚的文化出发。一座城市,尤其是这样有历史沧桑的古城更加应该有它的传统特色。独有的文化、历史和特色才是一座古城真正的价值所在。
2、突出苏州古城区的城市个性
古城区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目的是突出城市的个性和特色,从而有别于其他的城市。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展示苏州的传统文化,彰显千年古城的文化魅力;另一方面,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体现苏州的现代化进程,积极倡导和发扬多元文化。[1]
3、加强视觉识别设计的冲击力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大众的传播媒介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是标识、色彩亦或是导向都在大众的视线停留视觉印象。所以,古城区的视觉识别系统也应该加强其视觉识别设计的冲击力,将特色以最大化的表达呈现在大众面前。古城区的“粉墙黛瓦”、“曲径长廊”等特色就可以成熟的进行诠释,丰富其设计内涵以及冲击力。
参考文献:
[1]庄建伟.提升街巷特色,彰显水城内涵[J].城市规划.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