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技巧

谈诗歌的用典

湖南株洲   朱柱石

用典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技巧。用典属古人所说的“事类”或“用事”的范围。刘勰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文心雕龙》事类)典用得好,能使诗歌含蓄蕴藉,文辞典雅,余韵不尽,诗意盎然。

用典可以引发读者联想古人古事,丰富诗歌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被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中的“龙城飞将”,一般人理解为飞将军李广,李广与匈奴七十余战,常有小胜,匈奴称之为“飞将军”;还有人理解为大将军卫青,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今天的天水),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读诗歌不像做数学题目。数学须要精细,尺尺寸寸,须准确无误;文学贵在模糊,雾中看花,方显厥美。盛唐虽然国力强盛,但是边将能力平庸,为立功邀宠,又常常轻启战端,往往兵连祸结,败绩不断。“龙城飞将”这个典故的运用,让读者联想到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李广,或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卫青,甚至联想到直捣王庭,让匈奴闻风丧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联想到他们纵横决荡的雄姿英风和斩将搴旗、开疆拓土的不朽功业。以表达对国家强大的渴望,和对能征善战将帅的企盼之情。

诗歌中的用典不仅引发对古人古事的联想,而且可以引发读者对古代诗文的追忆。如苏轼在一首《西江月》词中写道:“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南浦”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屈原的诗句:“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来迎。”南朝江淹《别赋》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由于历代文人的习用,“南浦”早已固化成“送别”的代名词了。这样的词语在古诗文中有很多:荷花代君子,黄菊代隐逸,“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些词语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的某种氛围,而且勾发读者对与之相关的诗文的回溯,使诗歌典雅厚重,耐人咀嚼。

用典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议论文中的用典,或述古人古事以为论据材料,或引古人名言作为理论依据,在大部分的情况下,直接引用更具有说服力。而诗歌以形象寄寓情感,要求语言精粹而音韵和谐。元代张炎在《词源》中说:“词贵清空,不要质实。”诗歌的形象宜鲜明而忌隐晦,诗歌的意趣宜含蕴而忌直露,诗歌的语言宜流畅而忌板滞。因此诗歌中,则往往间接引用更显其优。诗歌中用典太多,对典故融化不透,就往往质实晦涩,不忍卒读。汉代《古诗》的浑然天成,陶潜诗歌的自然朴素,历来广受推崇。不用典或虽用典而不露痕迹,大概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

诗歌是不可不用典的。宋代黄山谷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这句话曾一度受人指摘,但我以为山谷并没有说错,关键得看“陶冶万物”四个字;如果我们对宇宙人生、自然社会能细观察,深思虑,真感受,再经反复锤炼,那么我们无论写诗还是作文,自然能形象生动,形神兼备了。

谈诗歌的用典

湖南株洲   朱柱石

用典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技巧。用典属古人所说的“事类”或“用事”的范围。刘勰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文心雕龙》事类)典用得好,能使诗歌含蓄蕴藉,文辞典雅,余韵不尽,诗意盎然。

用典可以引发读者联想古人古事,丰富诗歌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被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中的“龙城飞将”,一般人理解为飞将军李广,李广与匈奴七十余战,常有小胜,匈奴称之为“飞将军”;还有人理解为大将军卫青,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今天的天水),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读诗歌不像做数学题目。数学须要精细,尺尺寸寸,须准确无误;文学贵在模糊,雾中看花,方显厥美。盛唐虽然国力强盛,但是边将能力平庸,为立功邀宠,又常常轻启战端,往往兵连祸结,败绩不断。“龙城飞将”这个典故的运用,让读者联想到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李广,或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卫青,甚至联想到直捣王庭,让匈奴闻风丧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联想到他们纵横决荡的雄姿英风和斩将搴旗、开疆拓土的不朽功业。以表达对国家强大的渴望,和对能征善战将帅的企盼之情。

诗歌中的用典不仅引发对古人古事的联想,而且可以引发读者对古代诗文的追忆。如苏轼在一首《西江月》词中写道:“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南浦”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屈原的诗句:“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来迎。”南朝江淹《别赋》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由于历代文人的习用,“南浦”早已固化成“送别”的代名词了。这样的词语在古诗文中有很多:荷花代君子,黄菊代隐逸,“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些词语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的某种氛围,而且勾发读者对与之相关的诗文的回溯,使诗歌典雅厚重,耐人咀嚼。

用典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议论文中的用典,或述古人古事以为论据材料,或引古人名言作为理论依据,在大部分的情况下,直接引用更具有说服力。而诗歌以形象寄寓情感,要求语言精粹而音韵和谐。元代张炎在《词源》中说:“词贵清空,不要质实。”诗歌的形象宜鲜明而忌隐晦,诗歌的意趣宜含蕴而忌直露,诗歌的语言宜流畅而忌板滞。因此诗歌中,则往往间接引用更显其优。诗歌中用典太多,对典故融化不透,就往往质实晦涩,不忍卒读。汉代《古诗》的浑然天成,陶潜诗歌的自然朴素,历来广受推崇。不用典或虽用典而不露痕迹,大概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

诗歌是不可不用典的。宋代黄山谷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这句话曾一度受人指摘,但我以为山谷并没有说错,关键得看“陶冶万物”四个字;如果我们对宇宙人生、自然社会能细观察,深思虑,真感受,再经反复锤炼,那么我们无论写诗还是作文,自然能形象生动,形神兼备了。


相关文章

  • 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步骤
  • 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 一.感知.感触 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 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 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有相当清晰的认识 ...查看


  • 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
  • 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 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 一.感知.感触 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 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 应对中国古典诗歌 ...查看


  • 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 1
  • 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 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 一.感知.感触 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 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 应对中国古典诗歌 ...查看


  •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
  •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是诗人感情的载体.对诗的解读离不开对意象本身的把握,作者是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的.它往往被赋予象征意义或隐喻意味. 花草类 (1)菊:隐 ...查看


  • 诗词: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全[1]
  • 载入中...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纲 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 诗歌的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 有真正了解了 ...查看


  •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学习,我们把古代诗歌按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送别怀远诗.羁旅思乡诗. 山水田园诗 一.山水田园诗鉴赏必备知识 1.山水田园诗的产生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 ...查看


  •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 第一课时 一.考点解析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 ...查看


  • 古代诗词的用典技巧(上)
  • 鉴赏文谭Concept (上)古代诗词的用典技巧 /李鹏飞 刘勰<文心雕龙·事类>论及典故之运用云:"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通过事件 的类比以说明意义),援古以证今者也."论及典故的功用则云&quo ...查看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方法初探
  • 摘 要:要准确领会古典诗词的意蕴,就需要掌握一些鉴赏诗词的方法.笔者就此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论述:1.扣住题目,联系背景,领会诗意:2.咀嚼词句,品味语言:3.统摄全篇,体会意境:4.掌握表达技巧,明辨艺术手法. 关键词:诗词 鉴赏方法 中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