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因果观

佛教的因果观

主讲人:向学法师

时间:2010年11月20日

今天是十五。是农历十月十五。是个很好的日子。今天我们很有缘,在这里相聚,来共同学习,佛教最基本的,我们经常听到的,而且内容意义非常深远的话题,就是佛教的因果问题,。因果,我们经常听到这个名词,很熟悉。但是佛教的因果,内涵和意义非常深刻。所以说,今天,在这里,跟大家来探讨这个话题。我准备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讲。

第一个是因果是佛教所谈到的流转和还灭的理论依据。这是一个内容。我们佛教谈到,众生六道轮回,这个叫流转门。那么佛菩萨圣者,解脱三界,证得涅槃的妙乐,这个叫还灭门。这个流转门和还灭门的依据是什么呢,就是因果。这就是从因到果的过程。这是世间和出世间的两重因果。就是凡夫和圣者,流转门和还灭门,都是由因果来决定的。这是今天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呢,我们谈谈佛教因果的基本内涵。我们经常谈到因果,但是因果是什么样的意思,包含了哪些内容,经常引起探讨。世间很多人对因果产生怀疑,有些人做好事得不到好报,有些人做坏事得到的经历却比一般人好,会让人对因果产生怀疑。所以今天我们针对这样的问题谈谈佛教因果的基本内涵。

第三个,准备跟大家谈谈对因果的一些主要区别。那从佛陀创立佛教开始,一直传,传到我们中国。在印度佛教产生之前,到佛教产生之后,乃至传到中国,各种宗教各种学说都有不同的因果观,那么佛教谈到的因果到底跟这些宗派学说谈到的因果,到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

第四个方面,我们要谈谈,佛教因果的意义。佛教的因果到底具有哪些积极作用,具有哪些积极因素。

最后一点,佛教的因果思想和我们中国传统的因果思想有什么不同。儒释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支柱,那么在儒家和道家当中,有时在我们传统民间文化当中都谈到因果,这个和佛教的因果到底有什么不同。

我们今天打算从这几个方面来谈谈。但是因为时间关系,能不能讲得完,我们讲到哪里算到哪里。好不好。

我们先来谈第一个问题:因果是流传和还灭的理论依据。

大家知道,因果理论是佛教思想的精髓,它是凡夫流转门的理论依据,也是圣者还灭门的理论依据,修证依据。也就是说,佛教是基于因果的信仰而展开大众心灵教化的。佛教的法门很多,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围绕因果问题来教化众生。那么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之后,

最早在鹿野原这个地方,为随他出家的五位侍从,后来我们称为五比丘,开示“苦集灭道”四谛法门。这个苦集灭道,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那么这就是佛教历史上的“初转法轮”。在佛第一次开示的内容当中,讲的就是因果道理。它的内容呢,包括苦集灭道四谛。第一先谈苦谛,那么佛教认为,三界苦海,世界没有快乐的,都是痛苦的,所以比喻成苦海。那么三界六趣所遭受的感受的种种苦果,佛教中称为“苦”谛。这种苦从哪儿得来的,这种苦必定有原因,必定有造成这种苦的原因。苦在佛教中解释很多,有三苦、四苦、八苦等等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因为时间原因,这里不展开来说。那么造成这种苦的原因,佛教中称为“集”谛。集,就是集起的意思。那么集谛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我们贪嗔痴烦恼,以及善恶的有漏诸业。由于这些烦恼,由于这些业的原因,就能够集起三界六趣的苦报,所以称为集谛。苦,是结果,三界六道是苦。结果从哪里来,从集里来,集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凡夫的各种烦恼和善恶有漏诸业。因为有了这些烦恼和有漏诸业,才有了我们的苦。所以这两者(苦和集),就是世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凡夫世间的因果关系。第三个叫灭谛,灭指的是涅槃,佛教里称为涅槃。涅槃在佛教里面有多种翻译,平常接触比较多的,翻译成灭度,或者翻译成圆寂。涅槃是什么意思,是一种什么境界呢?是指佛、菩萨等圣者,断除了三界的烦恼、断除了三界的有漏诸业,证得常、乐、我、净的快乐境界,清净境界。灭度的意思,就是,灭除了烦恼业,离三界的种种生死痛苦,清静寂灭而度到不生不灭的境界。这就称涅槃。涅槃有时候还翻译成圆寂。圆寂这个词我们可能经常听说。那么圆寂是什么意思呢?指圣者断除了三界烦恼和有漏业之后,得到了一种寂灭的境界。寂就是烦恼业得到了彻底的寂静,而且一切利生一切功德都圆满了。所以称为“圆寂”。寂就是指灭除烦恼,圆就是指因缘功行圆满。所以涅槃也翻译成圆寂。其实灭,就是指的佛教涅槃,一种境界。我们有时候经常听到“圆寂”这个名词,比如我们有些老和尚老法师去世的时候,我们经常说某某老法师圆寂了。我们经常认为圆寂就是死的代名词,就是死的意思。实际上,圆寂是对法师功行圆满的一种赞叹。指的他的世间的烦恼业已经寂静,已经消除干净,功德圆满,离开了我们这个世界。这个叫“圆寂”。尽管圆寂有死的意思,但它还包含着更深层的意思。那么“灭”这种涅槃,就是出世间的果报。我们要成佛,证阿罗汉,都可以称为涅槃,这种涅槃的共同点就是解脱生死。就是没有我们这种三界轮回痛苦的结果。这种为“涅槃”。那么这种涅槃是出世间的果报,这种果报也不是凭空得来的。也有它的原因,这种原因是什么,佛教里称为“道”。道就是灭的原因。道是指什么呢,就是佛菩萨等圣者在证得涅槃之前,所修得的种种功行。这就是道。就是通往涅槃的道路。内容包括我们经常谈到的八正道,有关断烦恼证涅槃各种行为各种行径都可以称为道。我们经常提的是八正道,那么菩萨可以修六度,等等,这些通往佛菩萨的各种修行都可以称为道。因为什么,它可以通往涅槃,所以叫道。其实四谛内容,苦集灭道,就是佛教里面的所谓的因果内容。苦集两谛就是我们世间的因果关系,灭道二谛呢,就是出世间的因果关系。前面苦集是世间的流转因果,称为流转门,后二谛就是出世间的还灭因果,又称为还灭门。佛教在开示四谛的时候,这四谛的内容其实就包括了因果思想,就开示了因果法门。所以说,因果在我们佛教中非常重要 。

那么佛陀在以后开示的很多经典里面,虽然有很多不同的法门,很多不同的开示,但都是围绕着因果这个法门展开的。比如说,我们常说的十二因缘,就是三世二重因缘,讨论的也是因果。六度法门,谈的也是因果法门,等等。 佛教的因果理论,不仅道出了世间和出世间的真相,同时在当时也批判了婆罗门的等级制度。佛陀在世的时候,印度的等级制度非常严重。这就是婆罗门、刹帝利、首陀罗、吠舍。根据你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把当时社会分为四个等级。佛陀的因果思想,也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的。印度的等级制度思想。那么,也批判了大自在天创造世界的理论。在印度,有一种外道信仰大自在天,认为大自在天创造一切。佛陀对这两种问题都进行了批判。主张什么呢?众生平等,诸法无我。只要众生

能够去恶行善,依法修行,每个众生都可以成为圣者,每个众生都可以成佛。因果的意义,它当时提出的背景,有它包含的内容的自身含义,世间出世间自身的真相,还有呢,也有针对当时印度这种时代背景的情况。

那么随着我们佛教历史的发展,佛教因果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比如说,后来,部派佛教中的一切有部,这是小乘佛教,对因果的阐述更多。比如说,六因四缘五果等这些内容。那么这些都是因果的不同名称。当然,我们简单说因果,但是要分开来阐述内容会很多。在部派佛教当中,因果理论是非常丰富。佛教谈缘起,部派佛教主要谈业果缘起,所以对于因果特别重视,内容也特别丰富。那么到后来,以龙树菩萨为代表的大乘中观学说产生。那么,龙树菩萨为代表的大乘中观学派的因果观念,反对外道的胜论派的“因中无果”思想,等等,都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也批判了一些“自性见”的因果主张,提出“缘起性空”的因果思想。通过“缘起性空”来建立因果的合理性。因果在佛教的发展中,从部派佛教开始,到大乘佛教的兴起,到我们中国八大宗派产生,每一个宗派对于因果的阐释都不尽相同,但是都是围绕因果这个问题。只是解释的方法和解释的内容方面,各宗各派有它自己的特点。比如,我们大乘瑜伽行派,就是后来我们说的唯识宗,瑜伽学派。它提出“识”的作用。其中,以“阿赖耶识”为缘起的理论依据建立因果理论。其中阿赖耶识中的因能变和果能变,就是阐释唯识的因果关系。每个宗派对于因果都有他自己的方法。比如刚才讲的中观的,因果思想是建立在缘起性空上。唯识是根据识的作用,阿赖耶识的作用。在中国,其他宗派也是一样,都有它不同的自己的特点。

因果思想在佛教里面内容是非常丰富,意义是非常深远。因为我们常听到因果,所以以为因果很简单,实际上,因果不是这么简单,内容很丰富。那么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我们常讲,中国佛教,中国佛教的因果理论继承了印度佛教因果理论的基本精神,又结合本土的儒道文化,本土文化的劝善精神。从而使中国佛教的因果理论,得到新的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同时呢,佛教的因果也深深影响了中国因果文化的发展。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佛教的因果思想对中国固有的因果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说,著名理学家,有句话,“灭尽人欲,天理流行”。就是受佛教的影响。历史以来,随着三教的交流,三教的融汇趋势,那么因果理论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移风易俗净化社会的问题。这也是说明因果是佛教里面比较重要的内容。这是第一个问题。下面我们讲讲别的问题。

佛教因果的基本内涵

我们所谓的因果,因是什么呢,是原因。是形成我们无情世界(无情器界)和有情生命的主要原因。我们的世界分为什么,无情世界和有情世界。无情世界指的是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大至三千世界,小至我们所接触的各种事物。这是无情世界,和有情生命,这两个世界,(联合组成世界)。因就是形成无情世界和有情生命的原因。这就叫因。因,经常和缘结合起来,连用。称为“因缘”。因缘是什么,就是因素和条件。无论哪种事物的出现产生,一个世界的形成,一个人生命的出现,都有它的因素和条件,那么这个因素和条件,我们佛教中称为“因缘”。我们简称为因。在佛教的因果报应内容当中,因主要指的是业。常称为“业因”。是指什么,是指我们众生的业力造作。果是什么呢,果是果报,是业因造作所必得的报应结果。佛教认为:“依因感果,果又成因,如影随形,报应不爽。”这是因果必然联系的一个内容。谈到三世因果的问题,这个大家都能知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未来果,

今生作者是。”我们常想知道,过去是什么样,前生是怎么样的。那么,你今生感受的种种生活,种种经历,就可以推知前生造了什么业,做了什么事情。这就叫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那么你要想知来生的生活会不会幸福啊,来生的生活会不会痛苦啊。我们不知道,但是佛告诉我们,“今生作者是”。你今生所作的事情就决定了你未来的生活。这就是“要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因和果是一种缘起关系。有这样的说法:“若此有则彼,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灭,若此灭则彼灭。”此有就彼有,此生就能彼生,此无就彼无,此灭则彼灭。这是谈论什么,这是在讲因果生灭,因果有无的必然联系。正如我们俗话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等。这些教育因果的语言哪,很多。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那么既然种了业因,就要结业果。

在佛教里面,业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说:染业,净业;善业、恶业、无记业;黑业、白业;有漏业、无漏业。佛教里面,业的区别分类很多。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几种。善业、恶业、无记业。什么叫善业呢,我们所造的行为,所作的事情,对人类对众生能够带来利益作用的,能有帮助作用的,能够给人家带来快乐的,人的行为,叫作善业。那么你所作的事情对众生对人类对社会,带来有危害作用的,给人家带伤害的,给人家带来不高兴的,这是什么呢,是恶业。无记业是什么呢?我所做的事情,对人家无所谓,对人类对社会,产生不了影响,不会对人带来伤害,也不会给人带来快乐,这就叫无记。最起码是有这三种。那还有呢?染业,净业。染业是什么呢?其实染业净业和善业恶业这里是有些不同。染业是什么呢,就是染污的,你造这种业,是带染污性的,能够流转生死,能够增加轮回,这种业都称为染业。净的业呢,清净,比如我们发菩提心,能够通过这种业的行为,增长善根,能够出离生死,这就是净业。黑业和白业也是如此。黑业指的是,恶业;白业指的是善业。有漏业和无漏业也一样,跟染业和净业差不多。有漏业指染业,无漏业指的是净业。有漏是什么呢,漏是什么呢,能漏掉,称流漏,你造这种业,能够流漏我们的善根,我们的菩提心,这也是根据流转生死的种种业来分的有漏业无漏业。无漏业,指的是出离生死证菩提证涅槃的业。这是对业的分类,需要对业的内涵非常熟悉,如果大家有时间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不断地学习。那还有什么(分类)呢,引业、满业。什么叫引业,什么叫满业,大家知不知道。这个提到的比较少一点。引业就是说,我们每一类众生,今生造了业之后,你的下生来生到底是去哪一个世界生活。比如说,我们大家,过去做了不错的业,那么这个业把我们引到人类这个世界中来生活,我做人了。这就是引业,做人的业。但是人与人之间有区别,人与人之间有不同。你长得比较好看,我长得比较丑;你做居士,我做和尚,你比较聪明,我比较愚痴;你比富裕,我比较贫穷。这就是什么呢,这就是满业的原因。综上所述,佛教里面,对业的分类很多。

那么业的基本内容呢,大家所熟悉的有十业。简单来说就是,十业。身三口四,(身体上的行为有三,口上语言上的行为有四种) ,精神上意识上的行为呢有三种。身三口四意三。合起来就是十业。那么因为这个内容比较多,我们今天不展开讲。就是讲身口意,你所思的所想的所讲的所做的,都是业。你可能不经意当中所造的业,会对人类会对众生带来伤害。也可能你的行为你的语言,你的想法,会给人类带来好处,带来幸福,带来快乐。那这就是善业。具体可分为十善业和十恶业,内容比较多,我今天就不讲了。

佛教认为,业一旦造作,就能够去影响别人。你一造业,就能够影响到他人的生活。你造的业,就能够牵系自己。你将来的人生就会被这种业力所牵。这叫作什么,叫作业力。这就是说,业有一种力量,能够牵系着你,你将来的一切生活一切经历都和你所造的业力有关系。我们佛教里有说法,叫“业力所牵”。就是说,你所造的业就会牵系着你。业力的特点是什

么呢,就是自作自受。业力是自已造作而成。业力也可以由自己决定怎样去改变。所以谈到业力,佛教里面讲,自作自受。佛教里的《佛说十善业道经》里,有部经叫作《佛说十善业道经》,里面指出,“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意思就是说,一切众生,有不同的心思,有不同的想法,就去造不同的业,因为这些业,形成我们六趣的轮回,六趣的流转。就是说,我们众生的六道轮回流转,都是众生的业力造成的。那么有执着,就有轮回,有妄想,就有污染的世界,这是因果的必然联系。那么我们常常谈到的是六道众生,比如说,地狱,狱境界的业因主要是嗔恚,嫉妒。嗔恚心太大,嫉妒心太大,因为嗔恚嫉妒的驱使而造恶业,感得地狱的果报。饿鬼界的业因是什么,贪婪,因为贪婪,就做一些贪婪的事情,那么就会感得饿鬼的世界。那么我们人类世界的业因,就是五戒十善。只要是五戒十善的事情,就能得到人类的生活。那么天界,要修上品的十善,要修四无量心;阿修罗界也有阿修罗界的业因。又比如说,要达到声闻界是四谛心,辟支佛是十二缘心,菩萨界是六度心,佛呢,是智慧平等心,等等。那么可见,我们十法界,都是我们的业力所牵,都是自作自受。世间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因缘果报。都离不开因果定律。不要看我们的世界之大,这么复杂,光怪陆离,五彩缤纷,其实都是我们众生的不同共业所感 。我们同样生活在世界里面,有人生活充满着幸福,充满着快乐,有人充满着痛苦,充满着烦恼,这是为什么,都是根据这个业力。刚才所讲,共同的引业将我们引来做人,但因满业的原因,大家的生活方方面面又都不一样。

因果,也就是因缘果报,是一切事物生存发展的规律和事实,也是人世间的真相。因果呢,含有很深的哲学道理。我们常听这个因果报应,觉得很简单,其实它的道理是很深的。有因必有果,因果报应的准确性是丝毫不会有差错。因果报应,不但人为不能抹杀,造业之后肯定要有报应,要感果。从因到果这个过程,这个报应内容,你人为是抹杀不了的。我造了业,我想不报应,那是不行的。神鬼也抵抗不了。就是佛、菩萨也改变不了,也不能改变。你造的业,一定会感果,佛菩萨也改变不了。所以说,因果支配了宇宙人生一切。《涅槃经》里谈到,“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在佛教里面,有一句话非常重要,意义非常深远。“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意思是说,菩萨和我们众生凡夫的差别是什么呢?就是对因果的看法,对因果的认识,对因果的态度(不同)。“菩萨畏因”表示什么呢,表示菩萨慎于始,在开始做事情的时候非常谨慎,他知道,“招果为因”,就是说,造了因之后一定会感果的,对一切事理,一切事情的迹象,不昧不滞,都清清楚楚,能够洞察各种行为。所以行事之前,非常谨慎,防患于未然,他怕感得恶报恶果。这就是菩萨慎于始。菩萨畏因,说明菩萨在做事的时候都用智慧洞察。而众生不一样了,众生不怕因。开始他没考虑这么多,往往呢,趁一时心里的那种冲动,在无明在烦恼的驱动之下,意气用事,不计后果,做了以后再说。我们凡夫做事情,往往是这样。所以说,不能善始,也不能善终。在一念无明造作,在一些烦恼的驱动之下,造邪业罪业。那么造业之后呢,就怕惩罚,就怕报应。做了事情以后才怕。我昨天偷了人家东西,不知道会不会被人家发现。我昨天做了坏事,不知道领导有没有发现我做了坏事。我们凡夫就是这样,一般是怕果,做的时候不怕,做了以后怕。不能善始也不能善终。前段时间,我们在网络里也看到,很多高官跳楼,出现了一种高官跳楼现象。跳楼的原因很多,其中有的跟社会风气有关,心理压抑,有的是压力大造成的。当然也有的是贪官污吏,前段时间不是抓贪官污吏,那么有人就怕了,就跳楼了。这就是典型的一种“众生畏果”的现象。开始贪污的时候不怕不想,觉得钱越多越好,坏事做得越多越好。但是做了之后就怕了。(这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要过上好日子幸福的日子,在贫穷的时候,做事一定要谨慎,不能因为当时的一点小利,一时的冲动,为将来的生活埋下无形恶果。这个非常重要,希望以后我们大家都在这方面多加注

意。

因果,不仅是佛教各宗各派所说的道理,也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在行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手拈来,随处都能够切身体会的一个道理,这样一个真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处都可以体会到因果的道理,只是我们平时不注意而已。我们举个例子来讲,我们为什么要吃饭,因为我们肚子饿了。肚子饿的原因,那就是要进食。进食就是因,通过进食,肚子能饱。这就是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肚子饱是一种果,那么进食吃饭就是因。才获得肚子饱的果。天气转冷了,我们就要穿衣服来保暖,穿衣是因,那么我们得到暖和的感受就是结果了。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行住坐卧,都离不开因果。

我们同样是人类,有些人哪,他出生在优厚的家庭,住在繁华的都市里面,可以享受文明的生活,文明的教育。我们大家都能够住在北京,都能够享受这种生活。可是呢,有的人出生在穷山恶水,条件非常恶劣的穷乡僻壤当中。尽其一生,辛辛苦苦地在荒山野地晨开垦,种地干活,可是呢,日日困苦,月月(穷恼)。这按照我们佛教来讲,这不是命运的不公平,而是因缘果报的不同。同样是人,为什么有人富贵,有人贫穷,为什么有人生来就聪明健康,有人生下就愚痴多病,这都是我们自作自受的因果关系不同。并不是命运和世道对我们的不公平。有什么样的因地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果证福报。因果,是相生相承的,是这样的缘起的关系。

关于因果的话题,我们继续往下谈,刚才讲的是因果的基本内含。下面我们谈到的问题是三世因果的基本内容。因果话题,我们看起来似乎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呢,不被一般人所理解,不被一般人所坚信。我们佛教谈因果谈了2000多年,我们世间谈因果也很多。但是就是不被一般人所理解所坚信,有的人对因果将信将疑,有的人是干粹不信。我们虽然天天听因果,天天谈因果,但是,坚信因果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这样说,某某人,整年吃素修行;某某人天天诵经礼佛,某人天天做好事,做了不少功德。但是呢,这些人当中呢,就是生活不顺利,一生当中呢多灾多难,似乎没过上一天好日子。这好像老天爷没长眼睛似的,这么善良的人,却遭受到这样恶劣的命运。哪里还有什么报应。我们经常遇到,心很善良,就是没有好的报应。也有呢,有的人,无恶不做,什么坏事都做尽。按理说,应该得到天遣才对,应该得到很坏的报应才对,但是人家又富贵又风光,又幸福又快乐,好像老天特别照顾他似的,这哪里有因果报应。这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看到这种情况。对于这些问题,不仅那些没有信仰的人产生迷惑,有时候连那些信仰虔诚但是对于因果道理理解不透不深的人也会产生迷惑。其实这些现象从佛教的因果道理来讲,都是正常理解。因为,因果报应从时间上来讲,有过去和现在,有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系。所以也就是说,有三世因果的关系。佛经上有“三时报”的说法。就是现报,生报和后报。所谓的现报,就是现世报。就是今生,不管你做什么善事或者什么恶事,你今生就得到报应。比如你犯罪了,你就受到法律的制裁,审判。这就叫做现时报。借钱就要还债。这就叫现时报,意思就是我们今生所作的事情,今生就能得到报应。现时报就好象我们春天耕种,秋天收获。我们今年春天东西种下去了,秋天就能收获。就是在今年一年之内,通过播种,就可以有所收获,这就是现世报的一种譬喻。现世报的情况就是跟这种播种差不多。第二种是生报,就是我们这一生所做的善事或者恶事,善业或者恶业,要到来生才能得到报应。今生做的事情,要到下一生才能得到报应。这就是今生造业,来生得到报应,果报。这叫作生报,就是隔一生才能报应。这就好比我们今年播种,明年收获。我们是不是有这种植物是这样的,今年播种明年收获。第三个是后报,我们今生所作的善恶种种业,没有现世报,也不会在来

生得到报应。需要经过多生之后,才能招感果报。就说我们今生造的业,今生得不到报应,来生也得不到报应,来生之后,要经过好多生之后才能得到报应。好比今年播种,要等到几年,甚至数十年以后才能得到结果收获。就好像我们种果树一样,有的果树,今年种今年是不行(得不到收获的),今年种了要不断培植等到多年后才能开花结果。相当于后报。

但是还有一种业(的情况),你造了业之后,不一定受报。虽然你造了恶业,不一定会得到报。佛教中还有这种业。比如说,我们过去造了很多恶业,由于我们后天的善行,我们后来善的行为,就可以改变或者消除过去的业障。这种业就得不到报。有的做了坏事就得不到报。比如佛教中的忏悔,就可以铲除或者消除过去的业障。就如我们佛教中经常讲的一句话,“念佛一句,罪灭沙河。”念一句佛,就可以罪灭河沙。可以通过念佛的法门,可以消除业障。就如净土法门当中,有一种带业往生。我们在娑婆世界造了业,只要我们念佛,一心不乱,往生到极乐世界,可以带业往生。所以你造的业不一定会在娑婆世界得到报应。那么造了恶业,你要不想得到报应,你必须要在之后的善行中才能得到减轻消除。不要认为,造了恶业可以不得到果报,它是有前提的。是要在信仰佛教的情况下,念佛、忏悔,做好事,过去的业障就会慢慢减轻或者消除。

三世因果报应的道理,我们可以用栽种植物的譬喻来理解。我刚才讲的,有的植物是春天栽种秋天就可以获得果实。有的今年栽种,明年可以开花结果,等到来年才能够收获,相当于生报;有的现在栽种,过了很多年后才能开花结果,才能收获。这个相当于后报。佛教中有个偈子叫:“行藏虚实自家知,福祸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佛教的恶业不要说没有报应,只是一个时间问题。那么从时间上看,因果只是早晚的分别问题。因因果果,丝毫不爽。我们前面讲到某某人做了很多功德,吃素拜佛,可是呢一直没有得到好的报应,这是因为他过去所造的业因所欠下的因果债务太多了,过去生的业障还没有清还完毕。今生虽然做了很多好事,但因为过去的因果债务还没还清啊。今生不能补啊,因此他所遭受的苦难是免不了的。必须等到他过去的业障都清偿完毕,今生所做的功德他才能得到好的报应。这就是我们看到今生做好事的人得不到好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过去生所作的业障,因果债务还没有还清,今生必须要把它还清。这种业债还清以后,就会感受到他今生善因所得到的好的果报。所以这个果报的还债还是有前后的。至于那些为非作歹的人,认为他过得很幸福,过得很好,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他过去的岁月中所种的福田,所做的善业所得的好报还没有用完。一旦用完之后,他自然会招感苦难恶报。所以,不要认为坏人做坏事得到好的果报,也不是好人做好事得到坏的果报。这是因为因果是多生的问题,在现实当中,以我们凡夫的眼光是体会不到的。这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我们只看到现时的问题,前生和以后的果报我们凡夫的眼睛凡夫的智慧是看不到的。所以我们要深信因果的问题。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三世因果的问题。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个小故事。过去有个老和尚,为了修建一座寺庙,就到处化缘。化缘知道吗?过去化缘跟我们(现在的) 化缘,社会背景经济背景不太一样。在过去这样比较艰苦的年代,要建一座寺庙非常不容易,得到处化缘。拿着引磬拿着经书,到大街小巷去给人家诵经,向人家化缘。可是,这个老和尚,天天化缘,所得到的效应很小,化了好多天,没有化到什么钱。所以盖一座寺庙非常困难。老和尚天天在大街上走来走去。这时有一个卖烧饼的小孩子,很小的小孩子,看到老和尚天天这么辛苦,这么可怜的化缘。化不到的话,确实很可怜。这个小孩子也不懂什么因果道理,也没什么因果观念。只是出于一种对老人家的尊重,一种恻隐之心,就把他当天卖烧饼的钱,捐给老和尚去盖庙。那么由于这个小孩子的一念善举,周围的老百姓就开始响应,觉得这个小孩子不错啊,把自己的钱捐给老和尚盖庙,我们也捐一点吧。于是这个捐一点,那个凑一点,这样

呢,就把钱越凑越多了。最终就把这个寺庙盖起来了。可是这个小孩子不是自己做老板的,是替人家卖烧饼的,把当天卖烧饼的钱捐给老和尚后,回去没法给老板交差了。老板就生气了,今天卖烧饼做生意的钱怎么没了,他不管你这是善心不善心。(对小孩子说)你没有钱交回来就不行,你不能在我这儿干了,你给我滚蛋。就把小孩子给开除了。开除以后,小孩子就找不到工作,无依无靠,慢慢就开始流落街头,生活就非常不幸。后来呢,身体开始多病,头上就烂起来,后来眼睛又瞎了。众人就想,本来这个小孩子卖烧饼卖得好好的,因为把卖烧饼的钱捐给老和尚去盖庙,工作丢了,现在流落到这种地步。你说这因果报应到底有没有。所以很多人就对这个因果产生了怀疑。当时老和尚曾经对小孩子讲,等你以后遇到生活困难的时候,你有需要我帮助的时候,你来某某寺院找我。小孩子在这种时候病苦交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想起老和尚给他讲过,有困难的时候找他。于是他就去打听这个寺庙在哪里。这个小孩子不但身体多病,头上烂了,眼睛又瞎了。悲惨到这种程度。他就慢慢打听慢慢问,往寺院去。这个老和尚是有神通的,在这个小孩子要去的前一天,他就召集这个寺庙的所有知事开会。说,明天我们寺庙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非常大的大施主,你们这些知客当家,要作好接待。所以这些知事当家就按照老和尚的要求,将寺庙打扫干净,然后派人在山门守候。看看有没有大的居士来。等了一天,都没有什么大居士大护法来,只看到一个乞丐,身上臭哄哄的,头上烂顶,又瞎了,只有这一个人来。于是知客师和其他的一些法师就跟小乞丐说了,你不要在这里了,我们寺庙要接待客人,你赶快走,给你点钱,你去买点烧饼或者其他吃的,不要再呆在这里了,影响我们接待,影响寺容。就这样把他给哄走了。等到傍晚天要黑的时候,这些知事就回到寺院去了。这个(老和尚)方丈就问这些知事,今天看什么大施主来了没有。(知事回答说)没有啊,等了一天没有等到啊。(方丈问)那看到什么人哪。(知事答)就看到一个小乞丐,身体臭哄哄的,头上烂了,眼睛瞎了,我们怕他影响我们接待工作,就把他赶下山去了。老和尚说,哎呀,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接待的大施主。就是由于他最早的捐款,大家响应,我们寺庙才能盖得这么好。你们啊,赶快把他接回来。几个师父急急忙忙赶到山下去,把这个小孩子接到山上来。接到了寺庙之后,这些师父对他非常照顾,非常关心,因为他对寺庙非常有贡献啊。可是,祸不单行,(好景不长)。这个小孩子在寺庙里吃啊,住啊,都没问题。过去的寺庙的厕所茅坑,跟我们现在的卫生间不一样。我小时候出家的时候,住过那些古老的丛林。厕所非常大,厕所的茅坑非常深,好像小游泳池的。上面用两块板一横,又非常深,搞不好掉下去就麻烦了。这个小孩子住了一段时间之后,把生活安顿得不错了。但是由于他眼睛瞎了,有时候行动不方便。有一次在夜里,上厕所的时候,不小心掉到茅坑里,溺死了,就是淹死了。小孩子淹死之后,引起了周围很多人对因果的怀疑。过去小孩子虽然生活苦一点,但是还是不错,还是可以经过卖烧饼维持生活。但是他捐建寺庙之后,灾难一次又一次地降临到他头上,你说这因果怎么让人相信呢。我相信现实中人们都会这么想。那么这个老和尚是有神通的,后来召集大家,说,虽然这个小孩子由于捐款得到种种不幸,但是这是由于他过去所造的业太深太重,那么这种业,这种恶果,如果不是今生偿还的话,他会在来生,几生中都要经历,多生多劫受苦。由于他的一念善心,捐建寺院,在这一生当中,他把所有的业障全部消除干净了。现在他已经升天了。老和尚这么讲的时候,天空中就出现小孩子升天的这种景象。这时候大家才相信因果的不可思议。所以我们在看因果问题的时候,不能只看眼前,要看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的关系。这因果是非常不可思议。

佛教里有这样一句话:“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乃自受。”这是说,作善也好,作恶也好,为善为恶的种子,不管经历了多少个岁月,仍然会埋在泥土中滋长,一旦因缘集聚,时机成熟了,就会立刻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自作自受。所以我们不要把三世的时间隔开,不要把因果简单看成以前的事情。

有人还对因果有各种错误的认识。在我们信仰的历程当中,有很多对因果不正当的要求。比如说有些信徒经常对于信仰佛教得不到现实的利益,就会对信仰产生怀疑。就抱怨,佛祖不灵验。会说,我今天拜佛,怎么佛祖不灵验哪。不给我利益呢?比如有的人信仰以后,生活的经历会越来越差。就怪佛祖不保佑自己。我吃素有什么用,我念佛有什么用。这就是在信仰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疑惑。这些都说明对因果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因为这些人他吃素,拜佛的原因,不是从修行,了脱生死出发,想要通过吃素,拜佛,求得佛菩萨的保佑,他的健康。他是为了个人利益。所以这种信仰不是很健康,信仰佛教就是要信仰佛陀讲的因果道理。还有一些人说我天天念佛有什么用呢,我念佛家里被偷了,我生机亏本了,我的股票跌了,念佛有什么用。这些人不是通过念佛来增长智慧,了脱生死,想通过念佛来保护他个人的利益,象这些信仰这些思想都是不能深信因果的原因。我们真正相信因果的信佛不是这样的,遇到什么问题,会按佛教的因果去理解,会自然迎刃而解。我们要知道信仰有信仰的因果,道德有道德的因果,健康有健康的因果,财富有财富的因果。不是说跟神明一祈祷,跟佛一祈祷,就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想身体健康的话,就必须要调心,要修善,要通过适当运动,来保健。心安才能体泰。这才是因果关系。你要想财源广进,就必须多结善缘,广行布施,给人家结缘,给人家布施,要广种福田,要吃苦耐劳,要讲信用,讲道德,自然会财源广进。只要自己多行善举,多行善行,佛菩萨就会自然保佑你。如果你不做好事,不按照因果去做事,佛菩萨怎么保佑你。象我们南方有这样的事情,有人做了坏事之后,就到寺院去给佛磕几头,保佑我坏事做成,这佛能保佑你吗?有人想做坏事,想要自己的坏事做成,他就买几根香蕉,提几个苹果,买一桶油,带几张金银纸,去寺院往那儿一放,磕几个头,求佛保佑我这个事能做成,佛菩萨能保佑你吗,这是做坏事啊,不是做好事。这是不可能的。在南方这种情况比较多,有很多赌博的人,赌六合彩。有人想要赌博赢钱的话呢,比如我们两人要赌博,先是我去求佛菩萨保佑。买几个水果去求佛,如果你保佑我赢的话,我就给你捐款,捐一千捐两千,事后肯定捐,你得保佑我。过一会儿呢,他(另一个赌博人)又来了,求佛啊,你保佑我啊,保佑我赢钱,赢钱以后,我就供养你。这就是赌博去求佛保佑的现象。那么这种求佛保佑因果是不对的。这是没有智慧的。如果佛菩萨就因为你几根香蕉几个水果,几张银纸,就保佑你做坏事。这是我们伟大的佛陀吗?佛陀是有智慧的,功德圆满哪。他不会因为你的几根香蕉就保佑你做坏事。如果佛真是这样的庆,那就是什么啊,那就跟现在的贪官污吏一样了。给我点好处,我就保佑你,贪官污吏就这样。所以说,我们信佛,不能没有智慧地信仰,那是没有智慧的信仰。我们要有智慧的信仰,应该怎么样呢,要依佛的教导,要用因果的道理去改变自己的恶习,去做自己的善行,去利益众生。我们的福报才能大一蹼。佛才能自然感应我们,保佑我们。我不知道这里是不是都皈依佛了。我们皈依了的,就是佛的弟子。佛的弟子就是听佛的话啊,我叫你做什么,你做什么。你不听话的话,作为父母会揍你的,会打你的。佛是我们慈悲的父母,象父母一样喜欢听话的孩子,不听话的孩子,佛菩萨不高兴的。当然我们这是开玩笑讲的,是譬喻的。佛是无分别心的,是众生平等的。佛是慈悲平等的,没有喜怒心的。作为凡夫来讲,应该怎么样,应该要听佛的话,要相信因果道理。如果真有神因为你的几根香蕉,几个水果,几张金银纸收到,就去保佑你的话,你也不要去信他。因为这样的神明是靠不住的,我们也不会信仰的。我们求佛菩萨保佑,首先要自己心存善念,我们要听佛的教导,这样才能得到佛菩萨的加被,加持。所以,我们学佛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那么,佛教里面谈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我们刚才前面讲到的,意思是说,过去种什么因,现在受什么果报,现在造什么因,将来就会结什么果。在佛教出现之前,各种哲学,各种思想,各种宗教,对因果思想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在佛

出世之前,有很多外道,很多宗教,都有谈到因果问题。但是都没有象佛教这样,把三世因果说得圆满透彻。虽然佛教说三世因果,但是更加重视现世的因果。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到来。在三世因果中,要我们重视现时的当下的因果。过去的恶因恶果,可以通过今生的善行去改变他。我们过去虽然做过很多恶业很多坏事,但是可以根据今生的善行善事减少甚至消除过去的罪业业障。甚至于未来的美好生活,也可以通过依靠今天的修持来获得。我们将来的好的果报也可以根据今天的修持来获得它。因此我们大家要趁着现在的时光现在这种难得的时间,行善积德,播下未来的伞荫,为将来结下美好果实去准备丰富的福德资粮。想要未来好,就五个字:从当下开始。虽然佛教讲三世因果,但是最重要是的从现在实践,非常重要。现在可以改变过去的恶因恶果,现在也可以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佛教虽然谈三世因果,但是我们更加要注重,现时的这个时间。这是我们谈到的因果的三世问题。

下面再谈一个问题。因果和命运的问题。我们每个人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生活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当中最重大的莫过于命运问题。我们经常会听到,谁的命好谁的命不好。命运问题,我们一般都比较重视。对于命运的看法,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在生活中遭遇折磨痛苦,往往会怨恨自己的命不好。有的人对自己的遭遇,只知道认命,认为自己人生的一切,祸福贫富,都是由命运来安排的。有的人对生活的贫苦困顿,而能够安贫守洁。有的人对自己的遭遇,抱持乐天知命的态度,能够不挠不屈。人在自己的命运面前就会出现各种不同态度,就会有各种不同的生活思想,会产生不同的生活效果。人对生活命运的看法很重要。有的人是什么态度呢?“哎呀,我的命运就这样了,再努力也没用了,就这样过吧。”还有的人怎么想呢,怨天尤人:“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对生活产生了悲观。而有的人呢,态度会积极一点。人对命运的思想,会对人的生活影响很大。(而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什么呢?)不管命运的风云汇聚,不可一世,都一定要听天由命。佛教教育我们,要培养洗心革面的精神,来创造自己的人生。

佛教虽然也讲命运,但是呢,又区别于一般机械定性的宿命论。佛教讲命运,讲我们的满业跟过去的生活有关系,这就是佛教讲的命运,但是佛教讲的命运,跟一般宿命论讲的命运是有区别的,是不一样的。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空无自性,因此命运也是因缘所生法,也是没有自性的。坏的命运可以借种种善因善缘加以改变。你虽然今生命比较苦,过去遭厄运,但是可以通过后生的善根培养,后生的福德筹集来转变自己的命运。这里还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一个小和尚的故事。这也是一个佛教里面改变命运的故事。

过去有个寺庙,里面有个小沙弥,十多岁,非常活泼活跃,在寺院里面出家。寺里有个老和尚,修得一点神通。看到这个小和尚无忧无虑,蹦蹦跳跳,非常高兴,不懂世事的样子,觉得这个小和尚挺可爱的。但是他(通过神通)仔细看到,这个小和尚七天之内必定死亡。七天之内啊,这命运必定夭折,十多岁的小沙弥。老和尚看到这个小沙弥,想到他就要夭折的厄运,产生了怜悯心,同情慈悲心。就说道,小沙弥,你过来。给你放几天假好不好。你回去一个礼拜,回去五天,五天之后赶快回来。回去看看父母,兄弟姐妹,跟家人聚一聚。五天之内必须赶回寺庙。小和尚在寺院里住得时间也长了,现在让他回家去见父母兄弟姐妹,他当然高兴了,就准备回去了。他当然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是怎么样。回去的时候,经过路上,将要下雨的时候,要下雨的时候,开始刮风。一个小溪边上,一窝在树上的蚂蚁被风一吹就掉到河里去了。这窝蚂蚁要是没有营救的话,被水一冲,冲到下游去,肯定就死了。这个小和尚看到了,生起慈悲心,一方面也是觉得好玩,就从路旁找了一根芦苇杆,放在水中蚂蚁边上,这群蚂蚁就顺着这根小芦苇杆都爬到河岸边来了。那么就是由于他这根小芦苇杆,

营救了这一窝成千上万的蚂蚁生命。这个小和尚做完后,也没在意,他自己做的这是件好事,就回到父母家玩了。跟家里的小孩子一起玩了几天,想起要听从师父的教诲,五天之后必须赶回寺庙。于是五天之后,他就从父母身边回到师父那里去了,继续做他的小沙弥去了。这个老和尚看到小和尚又蹦蹦跳跳地回来了,想到他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有些伤感。但是这时他用神通仔细看了看,发现不对,怎么这个小和尚不会死了?他的命运怎么是不会死了。看到他是死不了了。于是就叫他,“过来过来,你这次回去有做过什么好事没有?”“没有,我就是回去看看父母,跟小孩子玩一玩,没做什么好事。”老和尚说,“你再想想。”“没有,真的没有,我身上又没钱,没有布施。我没体力,也没帮别人做什么事情。没有做什么好事。”师父坚持让他再想想,小和尚又想了想,“我就是那天回去的时候,天要下雨,看到一窝蚂蚁掉到河里去了,我觉得比较好玩,就拿个芦苇杆,把蚂蚁引到岸边陆地上了,就没有让蚂蚁随大水飘去。”老和尚一想,原来因为小和尚不经意的一件小事,可以挽回了他要夭折的性命。那以后呢,这个小和尚就在寺院里健康成长了,很好的生活,很好的修行。这说明什么?虽然说自己的命运是因缘果报,但是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不知道你们看过过去算命先生,算状元和乞丐的故事,听说过没有。状元与乞丐。算命的给他们算,两个孩子,同年同月日生,算命的给他们两个算出来,“一个是状元,一个是乞丐。”结果那个算出来要当状元的小孩子的父母就开始疼爱溺爱,心想,我这个孩子以后一定会光宗耀祖啊。所以就是疼爱,就没有好好教育,结果最后的生活没有保障,沦为了乞丐。而算出来要当乞丐的那个小孩子,人家都看不起他,你这个当乞丐的命,人家都不接待了。他父母呢,也很伤心哪,也很受气啊。所以从小对他要求非常严格,在生活方面,教育方面都要求非常严格。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给予教育。后来因为父母教育严格,自己努力,最后这个被算出来是乞丐命运的小孩子,考上状元了。所以生活中命运这个问题,有些东西我们不要(太去自作比喻)。佛教里面讲命运是因果报应没有错,但是是可以改变的。所以说我们出家人呢,有时候不给人家看相,不给人家算命,因为命运没有固定的,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坐火车坐飞机的时候,常有人问,“师父,你会不会看相?”我们说,“不会。”看了也没用,你不做好事的话,看了也没用。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不要整天在意这个事情,在意这个命相。好好修行,才是由因到果。非常重要。

那么除了慈悲可以改变命运,修福也可以改变坏的命运,把坏命改成好命。有的人认为自己的业障深重,永远无法扭转命运,其实不然。佛教里面认为,再深再重的恶业也可以减轻,就好象一杯酸醋,你如果把它放在一个小杯子水里,装一点点小杯的水,那么这醋啊,肯定酸啊,无法入口。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一小杯醋放在一个大缸水里面,或者一大盆水里面,那么酸味就会自然慢慢减轻减淡。罪业的醋,不管它有多么酸涩,只要我们以福德因缘的甘露之水冲化,多修些福德因缘的法门,自然就会把这恶业的酸醋给冲淡。好象我们一块田地,虽然杂草和禾苗并生在一起,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持以精进,慢慢地把杂草除去,功德的禾苗就会茁壮地成长起来,就会长大,就会获得好的收成。因此,深重的罪业可以靠广种福田广植善业而改变它。而普贤十大愿,普贤行愿品里面有十大愿,里面就说到,忏悔也是消除业障增长智慧改变命运的方法。忏悔,可以消除业障,增长智慧,改变命运。可以通过忏悔,消除业障增长智慧。就好象,我们衣服脏了,我们可以用清水来搓洗它,衣服仍然洁白。我们身体的污垢,身体的垢秽,我们也可以用我们行为清水去沐浴它,使得我们的身体清净。我们心地,染污,用忏悔的甘露水去洗涤它,让它恢复干净。所谓的忏悔,是个宗教的法门,忏悔可以铲除过去的业障。“随缘造新业,更莫造新殃”。忏悔的意思是什么呢,“随缘消旧业”,随着你善的因缘可以消除旧业,“更莫造新殃”。殃是“殃祸”的殃。意思说,我们学佛的忏悔,对过去所作的业产生忏悔的心,以后,可以使过去的业障的因消除;同时呢,我

11

们不要再去做新的恶业。这是所谓的“更莫造新殃”。这是说,我们忏悔的同时,不要再去犯同样的错误。我们诚恳诚意地忏悔我们的烦恼污垢,清洗烦恼污垢,把原本清静无染的就是佛心,菩萨心,显示出来。因此我们在五个佛教著作里面,非常注重忏悔这个法门。所以在我们寺庙里面,在寺院的早晚功课里面,都有念忏悔文来忏悔业障。早上一堂晚上一堂,做两堂功课的时候,都有念忏悔文来忏悔自己的业障。比如说,在很多寺庙里,有时候拜水忏,慈悲水忏,有的拜大悲忏,有的拜梁皇宝忏,这些都是忏悔法门。都是历代祖师大德为我们设立的铲除业障的一种重要的方便法门。佛教里有很多忏悔法,很多忏本。做佛事的时候,都有想要铲除过去业障,要忏悔,自己对过去所做的事情要有惭愧心,后悔心,不要去犯同样的错误,不要再造同样的业,做善事做好事,就能消除业障。

佛教重视因果报应规律,但是认为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慈悲护生可以改变短命和多病的命运。有人多病啊,短命啊,我们可以经过护生,经过爱护生命的行为,放生,护生的行为,来改变自己多病的命运。广结善缘,多行布施,就可以改变贫苦的命运。忏悔可以改变命运,持戒可以改变命运,信仰可以改变命运。总之,佛教中可以改变命运的方式有很多。不是象宿命论一样,你的定命就是这样的,你这一生命就是这样的,改不了了。佛教里面不是,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希望大家能够,依照佛陀的教诲,努力修行,把自己的命运越变越好,越改越好。使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幸福,生活越来越清静,生活越来越吉祥。这种幸福、吉祥、快乐,都是建立在我们平常的修行上面的。

下面还有几个内容,因为时间关系讲不完了。比如,我们怎么样辨别因果,哪些因果是正确的,哪些因果是错误的,什么是恶因恶果,邪因邪果,这些问题呢,下面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展开了。还有一些什么呢,因果的几个特点,几种意义,因果对我们人生,对我们社会,对我们道德教化,对于社会的稳定啊,都能起到什么作用?还有呢,佛教的因果报应,和中国的传统思想有什么不同。我简单讲一点。我们传统的思想是什么呢,比如说,如果我今天得了什么不好的报应,有什么灾祸,就会说是祖宗无德,上辈子的事,父母做了什么坏事,今天呢让我得到报应。这个观点和佛教观点有什么不一样?这个因果是什么特点,是他自作他受。怎么父亲祖辈做坏事,儿子遭受报应。佛教里面,是自作自受。父亲做的坏事好事,也是他自己受,儿子不能代父亲受。儿子做的事情,父母怎么代他去受。所以佛教是自作自受。与传统文化思想有什么不同?传统文化思想是他自作他受。这就是区别。还有的因果是什么内容呢,是相信天命,天神(控制因果)。与佛教的因果也不一样。从时间上看,佛教讲的是三世因果,而世间因果呢局限在一世的因果。

关于这个话题内容还很多。今天我们因为时间关系,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相信因果。

(以上内容根据向学法师讲座视频整理,听写整理人:慧思居士)

12

佛教的因果观

主讲人:向学法师

时间:2010年11月20日

今天是十五。是农历十月十五。是个很好的日子。今天我们很有缘,在这里相聚,来共同学习,佛教最基本的,我们经常听到的,而且内容意义非常深远的话题,就是佛教的因果问题,。因果,我们经常听到这个名词,很熟悉。但是佛教的因果,内涵和意义非常深刻。所以说,今天,在这里,跟大家来探讨这个话题。我准备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讲。

第一个是因果是佛教所谈到的流转和还灭的理论依据。这是一个内容。我们佛教谈到,众生六道轮回,这个叫流转门。那么佛菩萨圣者,解脱三界,证得涅槃的妙乐,这个叫还灭门。这个流转门和还灭门的依据是什么呢,就是因果。这就是从因到果的过程。这是世间和出世间的两重因果。就是凡夫和圣者,流转门和还灭门,都是由因果来决定的。这是今天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呢,我们谈谈佛教因果的基本内涵。我们经常谈到因果,但是因果是什么样的意思,包含了哪些内容,经常引起探讨。世间很多人对因果产生怀疑,有些人做好事得不到好报,有些人做坏事得到的经历却比一般人好,会让人对因果产生怀疑。所以今天我们针对这样的问题谈谈佛教因果的基本内涵。

第三个,准备跟大家谈谈对因果的一些主要区别。那从佛陀创立佛教开始,一直传,传到我们中国。在印度佛教产生之前,到佛教产生之后,乃至传到中国,各种宗教各种学说都有不同的因果观,那么佛教谈到的因果到底跟这些宗派学说谈到的因果,到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

第四个方面,我们要谈谈,佛教因果的意义。佛教的因果到底具有哪些积极作用,具有哪些积极因素。

最后一点,佛教的因果思想和我们中国传统的因果思想有什么不同。儒释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支柱,那么在儒家和道家当中,有时在我们传统民间文化当中都谈到因果,这个和佛教的因果到底有什么不同。

我们今天打算从这几个方面来谈谈。但是因为时间关系,能不能讲得完,我们讲到哪里算到哪里。好不好。

我们先来谈第一个问题:因果是流传和还灭的理论依据。

大家知道,因果理论是佛教思想的精髓,它是凡夫流转门的理论依据,也是圣者还灭门的理论依据,修证依据。也就是说,佛教是基于因果的信仰而展开大众心灵教化的。佛教的法门很多,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围绕因果问题来教化众生。那么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之后,

最早在鹿野原这个地方,为随他出家的五位侍从,后来我们称为五比丘,开示“苦集灭道”四谛法门。这个苦集灭道,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那么这就是佛教历史上的“初转法轮”。在佛第一次开示的内容当中,讲的就是因果道理。它的内容呢,包括苦集灭道四谛。第一先谈苦谛,那么佛教认为,三界苦海,世界没有快乐的,都是痛苦的,所以比喻成苦海。那么三界六趣所遭受的感受的种种苦果,佛教中称为“苦”谛。这种苦从哪儿得来的,这种苦必定有原因,必定有造成这种苦的原因。苦在佛教中解释很多,有三苦、四苦、八苦等等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因为时间原因,这里不展开来说。那么造成这种苦的原因,佛教中称为“集”谛。集,就是集起的意思。那么集谛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我们贪嗔痴烦恼,以及善恶的有漏诸业。由于这些烦恼,由于这些业的原因,就能够集起三界六趣的苦报,所以称为集谛。苦,是结果,三界六道是苦。结果从哪里来,从集里来,集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凡夫的各种烦恼和善恶有漏诸业。因为有了这些烦恼和有漏诸业,才有了我们的苦。所以这两者(苦和集),就是世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凡夫世间的因果关系。第三个叫灭谛,灭指的是涅槃,佛教里称为涅槃。涅槃在佛教里面有多种翻译,平常接触比较多的,翻译成灭度,或者翻译成圆寂。涅槃是什么意思,是一种什么境界呢?是指佛、菩萨等圣者,断除了三界的烦恼、断除了三界的有漏诸业,证得常、乐、我、净的快乐境界,清净境界。灭度的意思,就是,灭除了烦恼业,离三界的种种生死痛苦,清静寂灭而度到不生不灭的境界。这就称涅槃。涅槃有时候还翻译成圆寂。圆寂这个词我们可能经常听说。那么圆寂是什么意思呢?指圣者断除了三界烦恼和有漏业之后,得到了一种寂灭的境界。寂就是烦恼业得到了彻底的寂静,而且一切利生一切功德都圆满了。所以称为“圆寂”。寂就是指灭除烦恼,圆就是指因缘功行圆满。所以涅槃也翻译成圆寂。其实灭,就是指的佛教涅槃,一种境界。我们有时候经常听到“圆寂”这个名词,比如我们有些老和尚老法师去世的时候,我们经常说某某老法师圆寂了。我们经常认为圆寂就是死的代名词,就是死的意思。实际上,圆寂是对法师功行圆满的一种赞叹。指的他的世间的烦恼业已经寂静,已经消除干净,功德圆满,离开了我们这个世界。这个叫“圆寂”。尽管圆寂有死的意思,但它还包含着更深层的意思。那么“灭”这种涅槃,就是出世间的果报。我们要成佛,证阿罗汉,都可以称为涅槃,这种涅槃的共同点就是解脱生死。就是没有我们这种三界轮回痛苦的结果。这种为“涅槃”。那么这种涅槃是出世间的果报,这种果报也不是凭空得来的。也有它的原因,这种原因是什么,佛教里称为“道”。道就是灭的原因。道是指什么呢,就是佛菩萨等圣者在证得涅槃之前,所修得的种种功行。这就是道。就是通往涅槃的道路。内容包括我们经常谈到的八正道,有关断烦恼证涅槃各种行为各种行径都可以称为道。我们经常提的是八正道,那么菩萨可以修六度,等等,这些通往佛菩萨的各种修行都可以称为道。因为什么,它可以通往涅槃,所以叫道。其实四谛内容,苦集灭道,就是佛教里面的所谓的因果内容。苦集两谛就是我们世间的因果关系,灭道二谛呢,就是出世间的因果关系。前面苦集是世间的流转因果,称为流转门,后二谛就是出世间的还灭因果,又称为还灭门。佛教在开示四谛的时候,这四谛的内容其实就包括了因果思想,就开示了因果法门。所以说,因果在我们佛教中非常重要 。

那么佛陀在以后开示的很多经典里面,虽然有很多不同的法门,很多不同的开示,但都是围绕着因果这个法门展开的。比如说,我们常说的十二因缘,就是三世二重因缘,讨论的也是因果。六度法门,谈的也是因果法门,等等。 佛教的因果理论,不仅道出了世间和出世间的真相,同时在当时也批判了婆罗门的等级制度。佛陀在世的时候,印度的等级制度非常严重。这就是婆罗门、刹帝利、首陀罗、吠舍。根据你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把当时社会分为四个等级。佛陀的因果思想,也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的。印度的等级制度思想。那么,也批判了大自在天创造世界的理论。在印度,有一种外道信仰大自在天,认为大自在天创造一切。佛陀对这两种问题都进行了批判。主张什么呢?众生平等,诸法无我。只要众生

能够去恶行善,依法修行,每个众生都可以成为圣者,每个众生都可以成佛。因果的意义,它当时提出的背景,有它包含的内容的自身含义,世间出世间自身的真相,还有呢,也有针对当时印度这种时代背景的情况。

那么随着我们佛教历史的发展,佛教因果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比如说,后来,部派佛教中的一切有部,这是小乘佛教,对因果的阐述更多。比如说,六因四缘五果等这些内容。那么这些都是因果的不同名称。当然,我们简单说因果,但是要分开来阐述内容会很多。在部派佛教当中,因果理论是非常丰富。佛教谈缘起,部派佛教主要谈业果缘起,所以对于因果特别重视,内容也特别丰富。那么到后来,以龙树菩萨为代表的大乘中观学说产生。那么,龙树菩萨为代表的大乘中观学派的因果观念,反对外道的胜论派的“因中无果”思想,等等,都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也批判了一些“自性见”的因果主张,提出“缘起性空”的因果思想。通过“缘起性空”来建立因果的合理性。因果在佛教的发展中,从部派佛教开始,到大乘佛教的兴起,到我们中国八大宗派产生,每一个宗派对于因果的阐释都不尽相同,但是都是围绕因果这个问题。只是解释的方法和解释的内容方面,各宗各派有它自己的特点。比如,我们大乘瑜伽行派,就是后来我们说的唯识宗,瑜伽学派。它提出“识”的作用。其中,以“阿赖耶识”为缘起的理论依据建立因果理论。其中阿赖耶识中的因能变和果能变,就是阐释唯识的因果关系。每个宗派对于因果都有他自己的方法。比如刚才讲的中观的,因果思想是建立在缘起性空上。唯识是根据识的作用,阿赖耶识的作用。在中国,其他宗派也是一样,都有它不同的自己的特点。

因果思想在佛教里面内容是非常丰富,意义是非常深远。因为我们常听到因果,所以以为因果很简单,实际上,因果不是这么简单,内容很丰富。那么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我们常讲,中国佛教,中国佛教的因果理论继承了印度佛教因果理论的基本精神,又结合本土的儒道文化,本土文化的劝善精神。从而使中国佛教的因果理论,得到新的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同时呢,佛教的因果也深深影响了中国因果文化的发展。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佛教的因果思想对中国固有的因果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说,著名理学家,有句话,“灭尽人欲,天理流行”。就是受佛教的影响。历史以来,随着三教的交流,三教的融汇趋势,那么因果理论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移风易俗净化社会的问题。这也是说明因果是佛教里面比较重要的内容。这是第一个问题。下面我们讲讲别的问题。

佛教因果的基本内涵

我们所谓的因果,因是什么呢,是原因。是形成我们无情世界(无情器界)和有情生命的主要原因。我们的世界分为什么,无情世界和有情世界。无情世界指的是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大至三千世界,小至我们所接触的各种事物。这是无情世界,和有情生命,这两个世界,(联合组成世界)。因就是形成无情世界和有情生命的原因。这就叫因。因,经常和缘结合起来,连用。称为“因缘”。因缘是什么,就是因素和条件。无论哪种事物的出现产生,一个世界的形成,一个人生命的出现,都有它的因素和条件,那么这个因素和条件,我们佛教中称为“因缘”。我们简称为因。在佛教的因果报应内容当中,因主要指的是业。常称为“业因”。是指什么,是指我们众生的业力造作。果是什么呢,果是果报,是业因造作所必得的报应结果。佛教认为:“依因感果,果又成因,如影随形,报应不爽。”这是因果必然联系的一个内容。谈到三世因果的问题,这个大家都能知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未来果,

今生作者是。”我们常想知道,过去是什么样,前生是怎么样的。那么,你今生感受的种种生活,种种经历,就可以推知前生造了什么业,做了什么事情。这就叫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那么你要想知来生的生活会不会幸福啊,来生的生活会不会痛苦啊。我们不知道,但是佛告诉我们,“今生作者是”。你今生所作的事情就决定了你未来的生活。这就是“要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因和果是一种缘起关系。有这样的说法:“若此有则彼,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灭,若此灭则彼灭。”此有就彼有,此生就能彼生,此无就彼无,此灭则彼灭。这是谈论什么,这是在讲因果生灭,因果有无的必然联系。正如我们俗话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等。这些教育因果的语言哪,很多。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那么既然种了业因,就要结业果。

在佛教里面,业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说:染业,净业;善业、恶业、无记业;黑业、白业;有漏业、无漏业。佛教里面,业的区别分类很多。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几种。善业、恶业、无记业。什么叫善业呢,我们所造的行为,所作的事情,对人类对众生能够带来利益作用的,能有帮助作用的,能够给人家带来快乐的,人的行为,叫作善业。那么你所作的事情对众生对人类对社会,带来有危害作用的,给人家带伤害的,给人家带来不高兴的,这是什么呢,是恶业。无记业是什么呢?我所做的事情,对人家无所谓,对人类对社会,产生不了影响,不会对人带来伤害,也不会给人带来快乐,这就叫无记。最起码是有这三种。那还有呢?染业,净业。染业是什么呢?其实染业净业和善业恶业这里是有些不同。染业是什么呢,就是染污的,你造这种业,是带染污性的,能够流转生死,能够增加轮回,这种业都称为染业。净的业呢,清净,比如我们发菩提心,能够通过这种业的行为,增长善根,能够出离生死,这就是净业。黑业和白业也是如此。黑业指的是,恶业;白业指的是善业。有漏业和无漏业也一样,跟染业和净业差不多。有漏业指染业,无漏业指的是净业。有漏是什么呢,漏是什么呢,能漏掉,称流漏,你造这种业,能够流漏我们的善根,我们的菩提心,这也是根据流转生死的种种业来分的有漏业无漏业。无漏业,指的是出离生死证菩提证涅槃的业。这是对业的分类,需要对业的内涵非常熟悉,如果大家有时间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不断地学习。那还有什么(分类)呢,引业、满业。什么叫引业,什么叫满业,大家知不知道。这个提到的比较少一点。引业就是说,我们每一类众生,今生造了业之后,你的下生来生到底是去哪一个世界生活。比如说,我们大家,过去做了不错的业,那么这个业把我们引到人类这个世界中来生活,我做人了。这就是引业,做人的业。但是人与人之间有区别,人与人之间有不同。你长得比较好看,我长得比较丑;你做居士,我做和尚,你比较聪明,我比较愚痴;你比富裕,我比较贫穷。这就是什么呢,这就是满业的原因。综上所述,佛教里面,对业的分类很多。

那么业的基本内容呢,大家所熟悉的有十业。简单来说就是,十业。身三口四,(身体上的行为有三,口上语言上的行为有四种) ,精神上意识上的行为呢有三种。身三口四意三。合起来就是十业。那么因为这个内容比较多,我们今天不展开讲。就是讲身口意,你所思的所想的所讲的所做的,都是业。你可能不经意当中所造的业,会对人类会对众生带来伤害。也可能你的行为你的语言,你的想法,会给人类带来好处,带来幸福,带来快乐。那这就是善业。具体可分为十善业和十恶业,内容比较多,我今天就不讲了。

佛教认为,业一旦造作,就能够去影响别人。你一造业,就能够影响到他人的生活。你造的业,就能够牵系自己。你将来的人生就会被这种业力所牵。这叫作什么,叫作业力。这就是说,业有一种力量,能够牵系着你,你将来的一切生活一切经历都和你所造的业力有关系。我们佛教里有说法,叫“业力所牵”。就是说,你所造的业就会牵系着你。业力的特点是什

么呢,就是自作自受。业力是自已造作而成。业力也可以由自己决定怎样去改变。所以谈到业力,佛教里面讲,自作自受。佛教里的《佛说十善业道经》里,有部经叫作《佛说十善业道经》,里面指出,“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意思就是说,一切众生,有不同的心思,有不同的想法,就去造不同的业,因为这些业,形成我们六趣的轮回,六趣的流转。就是说,我们众生的六道轮回流转,都是众生的业力造成的。那么有执着,就有轮回,有妄想,就有污染的世界,这是因果的必然联系。那么我们常常谈到的是六道众生,比如说,地狱,狱境界的业因主要是嗔恚,嫉妒。嗔恚心太大,嫉妒心太大,因为嗔恚嫉妒的驱使而造恶业,感得地狱的果报。饿鬼界的业因是什么,贪婪,因为贪婪,就做一些贪婪的事情,那么就会感得饿鬼的世界。那么我们人类世界的业因,就是五戒十善。只要是五戒十善的事情,就能得到人类的生活。那么天界,要修上品的十善,要修四无量心;阿修罗界也有阿修罗界的业因。又比如说,要达到声闻界是四谛心,辟支佛是十二缘心,菩萨界是六度心,佛呢,是智慧平等心,等等。那么可见,我们十法界,都是我们的业力所牵,都是自作自受。世间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因缘果报。都离不开因果定律。不要看我们的世界之大,这么复杂,光怪陆离,五彩缤纷,其实都是我们众生的不同共业所感 。我们同样生活在世界里面,有人生活充满着幸福,充满着快乐,有人充满着痛苦,充满着烦恼,这是为什么,都是根据这个业力。刚才所讲,共同的引业将我们引来做人,但因满业的原因,大家的生活方方面面又都不一样。

因果,也就是因缘果报,是一切事物生存发展的规律和事实,也是人世间的真相。因果呢,含有很深的哲学道理。我们常听这个因果报应,觉得很简单,其实它的道理是很深的。有因必有果,因果报应的准确性是丝毫不会有差错。因果报应,不但人为不能抹杀,造业之后肯定要有报应,要感果。从因到果这个过程,这个报应内容,你人为是抹杀不了的。我造了业,我想不报应,那是不行的。神鬼也抵抗不了。就是佛、菩萨也改变不了,也不能改变。你造的业,一定会感果,佛菩萨也改变不了。所以说,因果支配了宇宙人生一切。《涅槃经》里谈到,“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在佛教里面,有一句话非常重要,意义非常深远。“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意思是说,菩萨和我们众生凡夫的差别是什么呢?就是对因果的看法,对因果的认识,对因果的态度(不同)。“菩萨畏因”表示什么呢,表示菩萨慎于始,在开始做事情的时候非常谨慎,他知道,“招果为因”,就是说,造了因之后一定会感果的,对一切事理,一切事情的迹象,不昧不滞,都清清楚楚,能够洞察各种行为。所以行事之前,非常谨慎,防患于未然,他怕感得恶报恶果。这就是菩萨慎于始。菩萨畏因,说明菩萨在做事的时候都用智慧洞察。而众生不一样了,众生不怕因。开始他没考虑这么多,往往呢,趁一时心里的那种冲动,在无明在烦恼的驱动之下,意气用事,不计后果,做了以后再说。我们凡夫做事情,往往是这样。所以说,不能善始,也不能善终。在一念无明造作,在一些烦恼的驱动之下,造邪业罪业。那么造业之后呢,就怕惩罚,就怕报应。做了事情以后才怕。我昨天偷了人家东西,不知道会不会被人家发现。我昨天做了坏事,不知道领导有没有发现我做了坏事。我们凡夫就是这样,一般是怕果,做的时候不怕,做了以后怕。不能善始也不能善终。前段时间,我们在网络里也看到,很多高官跳楼,出现了一种高官跳楼现象。跳楼的原因很多,其中有的跟社会风气有关,心理压抑,有的是压力大造成的。当然也有的是贪官污吏,前段时间不是抓贪官污吏,那么有人就怕了,就跳楼了。这就是典型的一种“众生畏果”的现象。开始贪污的时候不怕不想,觉得钱越多越好,坏事做得越多越好。但是做了之后就怕了。(这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要过上好日子幸福的日子,在贫穷的时候,做事一定要谨慎,不能因为当时的一点小利,一时的冲动,为将来的生活埋下无形恶果。这个非常重要,希望以后我们大家都在这方面多加注

意。

因果,不仅是佛教各宗各派所说的道理,也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在行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手拈来,随处都能够切身体会的一个道理,这样一个真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处都可以体会到因果的道理,只是我们平时不注意而已。我们举个例子来讲,我们为什么要吃饭,因为我们肚子饿了。肚子饿的原因,那就是要进食。进食就是因,通过进食,肚子能饱。这就是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肚子饱是一种果,那么进食吃饭就是因。才获得肚子饱的果。天气转冷了,我们就要穿衣服来保暖,穿衣是因,那么我们得到暖和的感受就是结果了。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行住坐卧,都离不开因果。

我们同样是人类,有些人哪,他出生在优厚的家庭,住在繁华的都市里面,可以享受文明的生活,文明的教育。我们大家都能够住在北京,都能够享受这种生活。可是呢,有的人出生在穷山恶水,条件非常恶劣的穷乡僻壤当中。尽其一生,辛辛苦苦地在荒山野地晨开垦,种地干活,可是呢,日日困苦,月月(穷恼)。这按照我们佛教来讲,这不是命运的不公平,而是因缘果报的不同。同样是人,为什么有人富贵,有人贫穷,为什么有人生来就聪明健康,有人生下就愚痴多病,这都是我们自作自受的因果关系不同。并不是命运和世道对我们的不公平。有什么样的因地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果证福报。因果,是相生相承的,是这样的缘起的关系。

关于因果的话题,我们继续往下谈,刚才讲的是因果的基本内含。下面我们谈到的问题是三世因果的基本内容。因果话题,我们看起来似乎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呢,不被一般人所理解,不被一般人所坚信。我们佛教谈因果谈了2000多年,我们世间谈因果也很多。但是就是不被一般人所理解所坚信,有的人对因果将信将疑,有的人是干粹不信。我们虽然天天听因果,天天谈因果,但是,坚信因果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这样说,某某人,整年吃素修行;某某人天天诵经礼佛,某人天天做好事,做了不少功德。但是呢,这些人当中呢,就是生活不顺利,一生当中呢多灾多难,似乎没过上一天好日子。这好像老天爷没长眼睛似的,这么善良的人,却遭受到这样恶劣的命运。哪里还有什么报应。我们经常遇到,心很善良,就是没有好的报应。也有呢,有的人,无恶不做,什么坏事都做尽。按理说,应该得到天遣才对,应该得到很坏的报应才对,但是人家又富贵又风光,又幸福又快乐,好像老天特别照顾他似的,这哪里有因果报应。这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看到这种情况。对于这些问题,不仅那些没有信仰的人产生迷惑,有时候连那些信仰虔诚但是对于因果道理理解不透不深的人也会产生迷惑。其实这些现象从佛教的因果道理来讲,都是正常理解。因为,因果报应从时间上来讲,有过去和现在,有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系。所以也就是说,有三世因果的关系。佛经上有“三时报”的说法。就是现报,生报和后报。所谓的现报,就是现世报。就是今生,不管你做什么善事或者什么恶事,你今生就得到报应。比如你犯罪了,你就受到法律的制裁,审判。这就叫做现时报。借钱就要还债。这就叫现时报,意思就是我们今生所作的事情,今生就能得到报应。现时报就好象我们春天耕种,秋天收获。我们今年春天东西种下去了,秋天就能收获。就是在今年一年之内,通过播种,就可以有所收获,这就是现世报的一种譬喻。现世报的情况就是跟这种播种差不多。第二种是生报,就是我们这一生所做的善事或者恶事,善业或者恶业,要到来生才能得到报应。今生做的事情,要到下一生才能得到报应。这就是今生造业,来生得到报应,果报。这叫作生报,就是隔一生才能报应。这就好比我们今年播种,明年收获。我们是不是有这种植物是这样的,今年播种明年收获。第三个是后报,我们今生所作的善恶种种业,没有现世报,也不会在来

生得到报应。需要经过多生之后,才能招感果报。就说我们今生造的业,今生得不到报应,来生也得不到报应,来生之后,要经过好多生之后才能得到报应。好比今年播种,要等到几年,甚至数十年以后才能得到结果收获。就好像我们种果树一样,有的果树,今年种今年是不行(得不到收获的),今年种了要不断培植等到多年后才能开花结果。相当于后报。

但是还有一种业(的情况),你造了业之后,不一定受报。虽然你造了恶业,不一定会得到报。佛教中还有这种业。比如说,我们过去造了很多恶业,由于我们后天的善行,我们后来善的行为,就可以改变或者消除过去的业障。这种业就得不到报。有的做了坏事就得不到报。比如佛教中的忏悔,就可以铲除或者消除过去的业障。就如我们佛教中经常讲的一句话,“念佛一句,罪灭沙河。”念一句佛,就可以罪灭河沙。可以通过念佛的法门,可以消除业障。就如净土法门当中,有一种带业往生。我们在娑婆世界造了业,只要我们念佛,一心不乱,往生到极乐世界,可以带业往生。所以你造的业不一定会在娑婆世界得到报应。那么造了恶业,你要不想得到报应,你必须要在之后的善行中才能得到减轻消除。不要认为,造了恶业可以不得到果报,它是有前提的。是要在信仰佛教的情况下,念佛、忏悔,做好事,过去的业障就会慢慢减轻或者消除。

三世因果报应的道理,我们可以用栽种植物的譬喻来理解。我刚才讲的,有的植物是春天栽种秋天就可以获得果实。有的今年栽种,明年可以开花结果,等到来年才能够收获,相当于生报;有的现在栽种,过了很多年后才能开花结果,才能收获。这个相当于后报。佛教中有个偈子叫:“行藏虚实自家知,福祸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佛教的恶业不要说没有报应,只是一个时间问题。那么从时间上看,因果只是早晚的分别问题。因因果果,丝毫不爽。我们前面讲到某某人做了很多功德,吃素拜佛,可是呢一直没有得到好的报应,这是因为他过去所造的业因所欠下的因果债务太多了,过去生的业障还没有清还完毕。今生虽然做了很多好事,但因为过去的因果债务还没还清啊。今生不能补啊,因此他所遭受的苦难是免不了的。必须等到他过去的业障都清偿完毕,今生所做的功德他才能得到好的报应。这就是我们看到今生做好事的人得不到好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过去生所作的业障,因果债务还没有还清,今生必须要把它还清。这种业债还清以后,就会感受到他今生善因所得到的好的果报。所以这个果报的还债还是有前后的。至于那些为非作歹的人,认为他过得很幸福,过得很好,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他过去的岁月中所种的福田,所做的善业所得的好报还没有用完。一旦用完之后,他自然会招感苦难恶报。所以,不要认为坏人做坏事得到好的果报,也不是好人做好事得到坏的果报。这是因为因果是多生的问题,在现实当中,以我们凡夫的眼光是体会不到的。这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我们只看到现时的问题,前生和以后的果报我们凡夫的眼睛凡夫的智慧是看不到的。所以我们要深信因果的问题。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三世因果的问题。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个小故事。过去有个老和尚,为了修建一座寺庙,就到处化缘。化缘知道吗?过去化缘跟我们(现在的) 化缘,社会背景经济背景不太一样。在过去这样比较艰苦的年代,要建一座寺庙非常不容易,得到处化缘。拿着引磬拿着经书,到大街小巷去给人家诵经,向人家化缘。可是,这个老和尚,天天化缘,所得到的效应很小,化了好多天,没有化到什么钱。所以盖一座寺庙非常困难。老和尚天天在大街上走来走去。这时有一个卖烧饼的小孩子,很小的小孩子,看到老和尚天天这么辛苦,这么可怜的化缘。化不到的话,确实很可怜。这个小孩子也不懂什么因果道理,也没什么因果观念。只是出于一种对老人家的尊重,一种恻隐之心,就把他当天卖烧饼的钱,捐给老和尚去盖庙。那么由于这个小孩子的一念善举,周围的老百姓就开始响应,觉得这个小孩子不错啊,把自己的钱捐给老和尚盖庙,我们也捐一点吧。于是这个捐一点,那个凑一点,这样

呢,就把钱越凑越多了。最终就把这个寺庙盖起来了。可是这个小孩子不是自己做老板的,是替人家卖烧饼的,把当天卖烧饼的钱捐给老和尚后,回去没法给老板交差了。老板就生气了,今天卖烧饼做生意的钱怎么没了,他不管你这是善心不善心。(对小孩子说)你没有钱交回来就不行,你不能在我这儿干了,你给我滚蛋。就把小孩子给开除了。开除以后,小孩子就找不到工作,无依无靠,慢慢就开始流落街头,生活就非常不幸。后来呢,身体开始多病,头上就烂起来,后来眼睛又瞎了。众人就想,本来这个小孩子卖烧饼卖得好好的,因为把卖烧饼的钱捐给老和尚去盖庙,工作丢了,现在流落到这种地步。你说这因果报应到底有没有。所以很多人就对这个因果产生了怀疑。当时老和尚曾经对小孩子讲,等你以后遇到生活困难的时候,你有需要我帮助的时候,你来某某寺院找我。小孩子在这种时候病苦交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想起老和尚给他讲过,有困难的时候找他。于是他就去打听这个寺庙在哪里。这个小孩子不但身体多病,头上烂了,眼睛又瞎了。悲惨到这种程度。他就慢慢打听慢慢问,往寺院去。这个老和尚是有神通的,在这个小孩子要去的前一天,他就召集这个寺庙的所有知事开会。说,明天我们寺庙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非常大的大施主,你们这些知客当家,要作好接待。所以这些知事当家就按照老和尚的要求,将寺庙打扫干净,然后派人在山门守候。看看有没有大的居士来。等了一天,都没有什么大居士大护法来,只看到一个乞丐,身上臭哄哄的,头上烂顶,又瞎了,只有这一个人来。于是知客师和其他的一些法师就跟小乞丐说了,你不要在这里了,我们寺庙要接待客人,你赶快走,给你点钱,你去买点烧饼或者其他吃的,不要再呆在这里了,影响我们接待,影响寺容。就这样把他给哄走了。等到傍晚天要黑的时候,这些知事就回到寺院去了。这个(老和尚)方丈就问这些知事,今天看什么大施主来了没有。(知事回答说)没有啊,等了一天没有等到啊。(方丈问)那看到什么人哪。(知事答)就看到一个小乞丐,身体臭哄哄的,头上烂了,眼睛瞎了,我们怕他影响我们接待工作,就把他赶下山去了。老和尚说,哎呀,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接待的大施主。就是由于他最早的捐款,大家响应,我们寺庙才能盖得这么好。你们啊,赶快把他接回来。几个师父急急忙忙赶到山下去,把这个小孩子接到山上来。接到了寺庙之后,这些师父对他非常照顾,非常关心,因为他对寺庙非常有贡献啊。可是,祸不单行,(好景不长)。这个小孩子在寺庙里吃啊,住啊,都没问题。过去的寺庙的厕所茅坑,跟我们现在的卫生间不一样。我小时候出家的时候,住过那些古老的丛林。厕所非常大,厕所的茅坑非常深,好像小游泳池的。上面用两块板一横,又非常深,搞不好掉下去就麻烦了。这个小孩子住了一段时间之后,把生活安顿得不错了。但是由于他眼睛瞎了,有时候行动不方便。有一次在夜里,上厕所的时候,不小心掉到茅坑里,溺死了,就是淹死了。小孩子淹死之后,引起了周围很多人对因果的怀疑。过去小孩子虽然生活苦一点,但是还是不错,还是可以经过卖烧饼维持生活。但是他捐建寺庙之后,灾难一次又一次地降临到他头上,你说这因果怎么让人相信呢。我相信现实中人们都会这么想。那么这个老和尚是有神通的,后来召集大家,说,虽然这个小孩子由于捐款得到种种不幸,但是这是由于他过去所造的业太深太重,那么这种业,这种恶果,如果不是今生偿还的话,他会在来生,几生中都要经历,多生多劫受苦。由于他的一念善心,捐建寺院,在这一生当中,他把所有的业障全部消除干净了。现在他已经升天了。老和尚这么讲的时候,天空中就出现小孩子升天的这种景象。这时候大家才相信因果的不可思议。所以我们在看因果问题的时候,不能只看眼前,要看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的关系。这因果是非常不可思议。

佛教里有这样一句话:“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乃自受。”这是说,作善也好,作恶也好,为善为恶的种子,不管经历了多少个岁月,仍然会埋在泥土中滋长,一旦因缘集聚,时机成熟了,就会立刻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自作自受。所以我们不要把三世的时间隔开,不要把因果简单看成以前的事情。

有人还对因果有各种错误的认识。在我们信仰的历程当中,有很多对因果不正当的要求。比如说有些信徒经常对于信仰佛教得不到现实的利益,就会对信仰产生怀疑。就抱怨,佛祖不灵验。会说,我今天拜佛,怎么佛祖不灵验哪。不给我利益呢?比如有的人信仰以后,生活的经历会越来越差。就怪佛祖不保佑自己。我吃素有什么用,我念佛有什么用。这就是在信仰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疑惑。这些都说明对因果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因为这些人他吃素,拜佛的原因,不是从修行,了脱生死出发,想要通过吃素,拜佛,求得佛菩萨的保佑,他的健康。他是为了个人利益。所以这种信仰不是很健康,信仰佛教就是要信仰佛陀讲的因果道理。还有一些人说我天天念佛有什么用呢,我念佛家里被偷了,我生机亏本了,我的股票跌了,念佛有什么用。这些人不是通过念佛来增长智慧,了脱生死,想通过念佛来保护他个人的利益,象这些信仰这些思想都是不能深信因果的原因。我们真正相信因果的信佛不是这样的,遇到什么问题,会按佛教的因果去理解,会自然迎刃而解。我们要知道信仰有信仰的因果,道德有道德的因果,健康有健康的因果,财富有财富的因果。不是说跟神明一祈祷,跟佛一祈祷,就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想身体健康的话,就必须要调心,要修善,要通过适当运动,来保健。心安才能体泰。这才是因果关系。你要想财源广进,就必须多结善缘,广行布施,给人家结缘,给人家布施,要广种福田,要吃苦耐劳,要讲信用,讲道德,自然会财源广进。只要自己多行善举,多行善行,佛菩萨就会自然保佑你。如果你不做好事,不按照因果去做事,佛菩萨怎么保佑你。象我们南方有这样的事情,有人做了坏事之后,就到寺院去给佛磕几头,保佑我坏事做成,这佛能保佑你吗?有人想做坏事,想要自己的坏事做成,他就买几根香蕉,提几个苹果,买一桶油,带几张金银纸,去寺院往那儿一放,磕几个头,求佛保佑我这个事能做成,佛菩萨能保佑你吗,这是做坏事啊,不是做好事。这是不可能的。在南方这种情况比较多,有很多赌博的人,赌六合彩。有人想要赌博赢钱的话呢,比如我们两人要赌博,先是我去求佛菩萨保佑。买几个水果去求佛,如果你保佑我赢的话,我就给你捐款,捐一千捐两千,事后肯定捐,你得保佑我。过一会儿呢,他(另一个赌博人)又来了,求佛啊,你保佑我啊,保佑我赢钱,赢钱以后,我就供养你。这就是赌博去求佛保佑的现象。那么这种求佛保佑因果是不对的。这是没有智慧的。如果佛菩萨就因为你几根香蕉几个水果,几张银纸,就保佑你做坏事。这是我们伟大的佛陀吗?佛陀是有智慧的,功德圆满哪。他不会因为你的几根香蕉就保佑你做坏事。如果佛真是这样的庆,那就是什么啊,那就跟现在的贪官污吏一样了。给我点好处,我就保佑你,贪官污吏就这样。所以说,我们信佛,不能没有智慧地信仰,那是没有智慧的信仰。我们要有智慧的信仰,应该怎么样呢,要依佛的教导,要用因果的道理去改变自己的恶习,去做自己的善行,去利益众生。我们的福报才能大一蹼。佛才能自然感应我们,保佑我们。我不知道这里是不是都皈依佛了。我们皈依了的,就是佛的弟子。佛的弟子就是听佛的话啊,我叫你做什么,你做什么。你不听话的话,作为父母会揍你的,会打你的。佛是我们慈悲的父母,象父母一样喜欢听话的孩子,不听话的孩子,佛菩萨不高兴的。当然我们这是开玩笑讲的,是譬喻的。佛是无分别心的,是众生平等的。佛是慈悲平等的,没有喜怒心的。作为凡夫来讲,应该怎么样,应该要听佛的话,要相信因果道理。如果真有神因为你的几根香蕉,几个水果,几张金银纸收到,就去保佑你的话,你也不要去信他。因为这样的神明是靠不住的,我们也不会信仰的。我们求佛菩萨保佑,首先要自己心存善念,我们要听佛的教导,这样才能得到佛菩萨的加被,加持。所以,我们学佛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那么,佛教里面谈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我们刚才前面讲到的,意思是说,过去种什么因,现在受什么果报,现在造什么因,将来就会结什么果。在佛教出现之前,各种哲学,各种思想,各种宗教,对因果思想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在佛

出世之前,有很多外道,很多宗教,都有谈到因果问题。但是都没有象佛教这样,把三世因果说得圆满透彻。虽然佛教说三世因果,但是更加重视现世的因果。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到来。在三世因果中,要我们重视现时的当下的因果。过去的恶因恶果,可以通过今生的善行去改变他。我们过去虽然做过很多恶业很多坏事,但是可以根据今生的善行善事减少甚至消除过去的罪业业障。甚至于未来的美好生活,也可以通过依靠今天的修持来获得。我们将来的好的果报也可以根据今天的修持来获得它。因此我们大家要趁着现在的时光现在这种难得的时间,行善积德,播下未来的伞荫,为将来结下美好果实去准备丰富的福德资粮。想要未来好,就五个字:从当下开始。虽然佛教讲三世因果,但是最重要是的从现在实践,非常重要。现在可以改变过去的恶因恶果,现在也可以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佛教虽然谈三世因果,但是我们更加要注重,现时的这个时间。这是我们谈到的因果的三世问题。

下面再谈一个问题。因果和命运的问题。我们每个人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生活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当中最重大的莫过于命运问题。我们经常会听到,谁的命好谁的命不好。命运问题,我们一般都比较重视。对于命运的看法,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在生活中遭遇折磨痛苦,往往会怨恨自己的命不好。有的人对自己的遭遇,只知道认命,认为自己人生的一切,祸福贫富,都是由命运来安排的。有的人对生活的贫苦困顿,而能够安贫守洁。有的人对自己的遭遇,抱持乐天知命的态度,能够不挠不屈。人在自己的命运面前就会出现各种不同态度,就会有各种不同的生活思想,会产生不同的生活效果。人对生活命运的看法很重要。有的人是什么态度呢?“哎呀,我的命运就这样了,再努力也没用了,就这样过吧。”还有的人怎么想呢,怨天尤人:“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对生活产生了悲观。而有的人呢,态度会积极一点。人对命运的思想,会对人的生活影响很大。(而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什么呢?)不管命运的风云汇聚,不可一世,都一定要听天由命。佛教教育我们,要培养洗心革面的精神,来创造自己的人生。

佛教虽然也讲命运,但是呢,又区别于一般机械定性的宿命论。佛教讲命运,讲我们的满业跟过去的生活有关系,这就是佛教讲的命运,但是佛教讲的命运,跟一般宿命论讲的命运是有区别的,是不一样的。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空无自性,因此命运也是因缘所生法,也是没有自性的。坏的命运可以借种种善因善缘加以改变。你虽然今生命比较苦,过去遭厄运,但是可以通过后生的善根培养,后生的福德筹集来转变自己的命运。这里还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一个小和尚的故事。这也是一个佛教里面改变命运的故事。

过去有个寺庙,里面有个小沙弥,十多岁,非常活泼活跃,在寺院里面出家。寺里有个老和尚,修得一点神通。看到这个小和尚无忧无虑,蹦蹦跳跳,非常高兴,不懂世事的样子,觉得这个小和尚挺可爱的。但是他(通过神通)仔细看到,这个小和尚七天之内必定死亡。七天之内啊,这命运必定夭折,十多岁的小沙弥。老和尚看到这个小沙弥,想到他就要夭折的厄运,产生了怜悯心,同情慈悲心。就说道,小沙弥,你过来。给你放几天假好不好。你回去一个礼拜,回去五天,五天之后赶快回来。回去看看父母,兄弟姐妹,跟家人聚一聚。五天之内必须赶回寺庙。小和尚在寺院里住得时间也长了,现在让他回家去见父母兄弟姐妹,他当然高兴了,就准备回去了。他当然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是怎么样。回去的时候,经过路上,将要下雨的时候,要下雨的时候,开始刮风。一个小溪边上,一窝在树上的蚂蚁被风一吹就掉到河里去了。这窝蚂蚁要是没有营救的话,被水一冲,冲到下游去,肯定就死了。这个小和尚看到了,生起慈悲心,一方面也是觉得好玩,就从路旁找了一根芦苇杆,放在水中蚂蚁边上,这群蚂蚁就顺着这根小芦苇杆都爬到河岸边来了。那么就是由于他这根小芦苇杆,

营救了这一窝成千上万的蚂蚁生命。这个小和尚做完后,也没在意,他自己做的这是件好事,就回到父母家玩了。跟家里的小孩子一起玩了几天,想起要听从师父的教诲,五天之后必须赶回寺庙。于是五天之后,他就从父母身边回到师父那里去了,继续做他的小沙弥去了。这个老和尚看到小和尚又蹦蹦跳跳地回来了,想到他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有些伤感。但是这时他用神通仔细看了看,发现不对,怎么这个小和尚不会死了?他的命运怎么是不会死了。看到他是死不了了。于是就叫他,“过来过来,你这次回去有做过什么好事没有?”“没有,我就是回去看看父母,跟小孩子玩一玩,没做什么好事。”老和尚说,“你再想想。”“没有,真的没有,我身上又没钱,没有布施。我没体力,也没帮别人做什么事情。没有做什么好事。”师父坚持让他再想想,小和尚又想了想,“我就是那天回去的时候,天要下雨,看到一窝蚂蚁掉到河里去了,我觉得比较好玩,就拿个芦苇杆,把蚂蚁引到岸边陆地上了,就没有让蚂蚁随大水飘去。”老和尚一想,原来因为小和尚不经意的一件小事,可以挽回了他要夭折的性命。那以后呢,这个小和尚就在寺院里健康成长了,很好的生活,很好的修行。这说明什么?虽然说自己的命运是因缘果报,但是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不知道你们看过过去算命先生,算状元和乞丐的故事,听说过没有。状元与乞丐。算命的给他们算,两个孩子,同年同月日生,算命的给他们两个算出来,“一个是状元,一个是乞丐。”结果那个算出来要当状元的小孩子的父母就开始疼爱溺爱,心想,我这个孩子以后一定会光宗耀祖啊。所以就是疼爱,就没有好好教育,结果最后的生活没有保障,沦为了乞丐。而算出来要当乞丐的那个小孩子,人家都看不起他,你这个当乞丐的命,人家都不接待了。他父母呢,也很伤心哪,也很受气啊。所以从小对他要求非常严格,在生活方面,教育方面都要求非常严格。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给予教育。后来因为父母教育严格,自己努力,最后这个被算出来是乞丐命运的小孩子,考上状元了。所以生活中命运这个问题,有些东西我们不要(太去自作比喻)。佛教里面讲命运是因果报应没有错,但是是可以改变的。所以说我们出家人呢,有时候不给人家看相,不给人家算命,因为命运没有固定的,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坐火车坐飞机的时候,常有人问,“师父,你会不会看相?”我们说,“不会。”看了也没用,你不做好事的话,看了也没用。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不要整天在意这个事情,在意这个命相。好好修行,才是由因到果。非常重要。

那么除了慈悲可以改变命运,修福也可以改变坏的命运,把坏命改成好命。有的人认为自己的业障深重,永远无法扭转命运,其实不然。佛教里面认为,再深再重的恶业也可以减轻,就好象一杯酸醋,你如果把它放在一个小杯子水里,装一点点小杯的水,那么这醋啊,肯定酸啊,无法入口。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一小杯醋放在一个大缸水里面,或者一大盆水里面,那么酸味就会自然慢慢减轻减淡。罪业的醋,不管它有多么酸涩,只要我们以福德因缘的甘露之水冲化,多修些福德因缘的法门,自然就会把这恶业的酸醋给冲淡。好象我们一块田地,虽然杂草和禾苗并生在一起,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持以精进,慢慢地把杂草除去,功德的禾苗就会茁壮地成长起来,就会长大,就会获得好的收成。因此,深重的罪业可以靠广种福田广植善业而改变它。而普贤十大愿,普贤行愿品里面有十大愿,里面就说到,忏悔也是消除业障增长智慧改变命运的方法。忏悔,可以消除业障,增长智慧,改变命运。可以通过忏悔,消除业障增长智慧。就好象,我们衣服脏了,我们可以用清水来搓洗它,衣服仍然洁白。我们身体的污垢,身体的垢秽,我们也可以用我们行为清水去沐浴它,使得我们的身体清净。我们心地,染污,用忏悔的甘露水去洗涤它,让它恢复干净。所谓的忏悔,是个宗教的法门,忏悔可以铲除过去的业障。“随缘造新业,更莫造新殃”。忏悔的意思是什么呢,“随缘消旧业”,随着你善的因缘可以消除旧业,“更莫造新殃”。殃是“殃祸”的殃。意思说,我们学佛的忏悔,对过去所作的业产生忏悔的心,以后,可以使过去的业障的因消除;同时呢,我

11

们不要再去做新的恶业。这是所谓的“更莫造新殃”。这是说,我们忏悔的同时,不要再去犯同样的错误。我们诚恳诚意地忏悔我们的烦恼污垢,清洗烦恼污垢,把原本清静无染的就是佛心,菩萨心,显示出来。因此我们在五个佛教著作里面,非常注重忏悔这个法门。所以在我们寺庙里面,在寺院的早晚功课里面,都有念忏悔文来忏悔业障。早上一堂晚上一堂,做两堂功课的时候,都有念忏悔文来忏悔自己的业障。比如说,在很多寺庙里,有时候拜水忏,慈悲水忏,有的拜大悲忏,有的拜梁皇宝忏,这些都是忏悔法门。都是历代祖师大德为我们设立的铲除业障的一种重要的方便法门。佛教里有很多忏悔法,很多忏本。做佛事的时候,都有想要铲除过去业障,要忏悔,自己对过去所做的事情要有惭愧心,后悔心,不要去犯同样的错误,不要再造同样的业,做善事做好事,就能消除业障。

佛教重视因果报应规律,但是认为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慈悲护生可以改变短命和多病的命运。有人多病啊,短命啊,我们可以经过护生,经过爱护生命的行为,放生,护生的行为,来改变自己多病的命运。广结善缘,多行布施,就可以改变贫苦的命运。忏悔可以改变命运,持戒可以改变命运,信仰可以改变命运。总之,佛教中可以改变命运的方式有很多。不是象宿命论一样,你的定命就是这样的,你这一生命就是这样的,改不了了。佛教里面不是,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希望大家能够,依照佛陀的教诲,努力修行,把自己的命运越变越好,越改越好。使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幸福,生活越来越清静,生活越来越吉祥。这种幸福、吉祥、快乐,都是建立在我们平常的修行上面的。

下面还有几个内容,因为时间关系讲不完了。比如,我们怎么样辨别因果,哪些因果是正确的,哪些因果是错误的,什么是恶因恶果,邪因邪果,这些问题呢,下面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展开了。还有一些什么呢,因果的几个特点,几种意义,因果对我们人生,对我们社会,对我们道德教化,对于社会的稳定啊,都能起到什么作用?还有呢,佛教的因果报应,和中国的传统思想有什么不同。我简单讲一点。我们传统的思想是什么呢,比如说,如果我今天得了什么不好的报应,有什么灾祸,就会说是祖宗无德,上辈子的事,父母做了什么坏事,今天呢让我得到报应。这个观点和佛教观点有什么不一样?这个因果是什么特点,是他自作他受。怎么父亲祖辈做坏事,儿子遭受报应。佛教里面,是自作自受。父亲做的坏事好事,也是他自己受,儿子不能代父亲受。儿子做的事情,父母怎么代他去受。所以佛教是自作自受。与传统文化思想有什么不同?传统文化思想是他自作他受。这就是区别。还有的因果是什么内容呢,是相信天命,天神(控制因果)。与佛教的因果也不一样。从时间上看,佛教讲的是三世因果,而世间因果呢局限在一世的因果。

关于这个话题内容还很多。今天我们因为时间关系,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相信因果。

(以上内容根据向学法师讲座视频整理,听写整理人:慧思居士)

12


相关文章

  • 佛教的生死观与命运观
  • 佛教的生死观与命运观 杨维中 佛教的产生与其它宗教一样,也是对于人类死亡与人生问题的回应.佛陀当初的悟道,就是力图在印度流行的各种宗教解脱的方法之外,另行开辟一条解脱生死以及人生痛苦的可行道路.与印度其它宗教一样,佛陀面临的最大疑难就是如何 ...查看


  • 佛教艺术赏析课心得体会
  • 佛教艺术赏析课心得体会 姓名:廖星伟 学号:14513229 "中国佛教艺术赏析"是我上过的最有收获的选修课没有之一,通过这一学期的选修课学习,我从一个对佛教只有浅显了解的人变成了一个对佛学十分感兴趣的人,感谢老师的精彩 ...查看


  • 佛教故事:孪生兄弟面对诱惑 心地不同命运迥异|佛教故事|因果报应
  • 编者按:今天这则故事,出自<人鉴>,编者为李圆净.李圆净(1894-1950)是民国时期著名居士,本名荣祥,别号圆晋,又署无相,法名圆净,久居上海.朝礼普陀山并参谒印光法师,皈依法师座下,后协助明道法师创办苏州弘化社,刊印经书流 ...查看


  • 佛教三世因果经
  • 佛教世因果经三 知前世欲,因 今受生者是 ,知后欲果世今生,作是者 .善男女至信听诚,听念三世果经.因三 世因果小可,佛非言真实非语.轻 今生官做何因,前为黄世装佛金.身 前修世来世受今紫,玉袍带佛求前. 金黄佛装自装己,盖遮人盖来身.自莫 ...查看


  • [聊斋志异]因果报应思想的剖析与评判
  • ・<聊斋志异>研究・ 文章编号:(!"",)&""!$#(&!"#$""''$"( <聊斋志异>因果报应思想的剖析与评判 ...查看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中国佛教哲学在当代社会,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若果有,又有什么样的现代价值?这是研究中国佛教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传统只有经过价值重建才富有鲜活的生命力,我们又需要通过怎样的现代转换工作,以建构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 ...查看


  • 现代因果实录第问答:佛教徒可以吃肉吗?
  • 现代因果实录第二部:佛教徒可以吃肉吗? 问:有人讲佛教徒可以吃肉,说"佛的戒条里只说不让杀生,没有说不让吃肉","吃肉可以吃三净肉".您在<现代因果实录>里讲,吃肉不仅将来会冤冤相报,而且 ...查看


  • [道教义枢]的自然观简析
  • 作者:李刚 宗教学研究 1997年09期 本文通过比较道.佛二教对自然与因缘的论述,对初唐道教教义学代表著作<道教义枢>的自然观作了简要分析.文章认为,<道教义枢>的自然观融汇了佛教的因缘说,使"自然&qu ...查看


  • 红楼梦中佛学思想的体现
  • 目录 红楼梦中佛学思想的体现............................................................................................ 2 前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