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菌斑的意义及其防治思路
殷田华
(班级:10口腔医学本科1班 学号:2010815120)
[中国图书馆分类]: R780.2
[摘要]:本文先是介绍了牙菌斑的定义、牙菌斑的特点、牙菌斑的致病性、治疗方法、预防措施,讲述了解和预防牙菌斑的重要性。之后列举一些跟牙菌斑相关的疾病,如牙周病、龋齿、癌症,并详细解释它们的相关性、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综述了最近几年的专家和权威杂志,对牙菌斑的防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作出评论,为广大群众更了解牙菌斑、更重视牙菌斑所带来的危害及更加爱护自己身体健康。
[关键词]:牙菌斑;牙周病;龋齿
对牙菌斑的研究一直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众多学者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牙菌斑由黏性基质和嵌入其中大量细菌组成,是以细菌为主体的压面非矿化沉积物,
[1]具有一定的的形态和结构。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厌氧培养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牙菌斑有了更
深刻的认识,逐渐形成牙菌斑生物膜这一概念。虽然人们对牙菌斑的结构特点有很深的了解,但是一点可能被人们忽视的,那就是牙菌斑引发起的疾病。现在把菌斑看成是细菌附着在牙石上的一种复杂的生态结构,其与龋病和牙周病等疾病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1牙菌斑的定义
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是被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并附着与牙齿或修复体表面的未矿化的细菌性菌体,不能被水或唾液冲刷去除,只能由机械方法清除。
2牙菌斑的特点
2.1微生物相互作用对牙菌斑生物膜性质的影响
生物膜细菌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细菌对抗生素的相对敏感性。含有变异链球菌和小韦荣
[2]菌的体外生物膜比只含有单种细菌的生物膜对氯己定有更强的抵抗力。因而可以认为介导
了口腔生物膜中的相互作用。虽然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可能不能完全解释多重感染的毒力增强,但其会促进病原菌生长,导致或加速感染过程。
2.2微生物相互作用对牙菌斑生物膜组成菌定位的影响
生物膜成员间的相互作用提示,这些作用的网状效应影响特定生物在生物膜结构中的定位与定植。通过荧光染色细胞,可观察到体外生物膜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往往定植于戈登链球
[3]菌聚集的区域。一些生物在生物膜中的分布并非是随机的,这可能是一些生物膜中的先锋菌通过积极相互作用定植的结果。因此,在牙菌斑生物膜中变异链球菌与血链球菌应处于不
[4]同的区域。生物膜中细菌通过聚集可以使居住地合理化。
2.3组群相互作用对牙菌斑生物膜毒力的影响
细菌间相互作用可以影响一种细菌或一组相关细菌的生长。这种相互作用也可对生物膜成员的毒力特性产生特殊影响,从而改变生物膜的总体致病性。生物膜细菌对的竞争可以调
[5]节局部浓度并影响生物膜的毒力。
3牙菌斑的致病性
3.1牙周病
[6]慢性牙周炎是口腔中的常见疾病,其始动因子为牙菌斑。牙菌斑包括龈上菌斑和龈下
[7]菌斑,是存在于牙齿表面或牙周袋内以细菌为主体的微生态环境。大量研究发现菌斑中与
慢性牙周炎相关的可疑致病菌包括伴放线放线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福赛斯
坦纳菌、粪肠球菌、牙垢密螺旋体等。菌斑与唾液同处于口腔环境中,其间微生物群落可能存在相关性。
牙周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疾病,牙菌斑中伴放线放线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
[10]普氏菌、福赛拟杆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均为目前研究较多或已得到公认的牙周炎致病菌 。
3.2龋齿
生态菌斑学说认为,在牙面菌斑生态失去平衡的条件下,定植于口腔中的正常菌群组成
[11]及比例将会发生改变,一些细菌成为条件致龋菌,导致龋病的发生。这从另一方面说明
单纯以细菌数量这一因素解释龋病病因尚不全面,还应与导致龋病发生的其他影响因素联系
[12]起来。
3.3癌症
癌症是人类第二杀手的疾病,癌症似乎都让所有人闻风丧胆。如我们日常所知,可能很少注意到牙菌斑跟癌症的关系。但是它们是有所关联的,根据最近研究表明,口腔卫生不良
[13]上影响的牙菌斑的数量,进而跟癌症死亡率增加有很大的相关性。或者我们日常中,觉得
牙周病和龋齿都不是很重要,但是这个一定更为重要。虽然这还要进一步研究确定,但是我们应该宁信其有,更应该重视我们口腔里的卫生。莫待悔恨已晚时,才开始注重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
4治疗方法
4.1牙周病
4.1.1建立护患间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医生的治疗计划要向患者进行讲解,使患者对治疗有正确的认识,做好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及时纠正病人的不合理生活习惯。
4.1.2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在第一次口腔洁治术后更换新牙刷,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及菌斑控制方法,交代药物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4.1.3提高患者对牙周健康重要性的认识,部分患者不了解牙周病所造成的后果,以致于对牙周病治疗不重视,因此,对患者详细讲解牙周健康状况是很重要的。
4.1.4均衡饮食,及时补充蛋白质、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C及钙,加强体育锻炼,
[14] 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4.2龋齿和癌症
首先从上文可知龋齿和癌症跟牙菌斑有很大的关联,要想治好或减轻这些疾病,必先要解决牙菌斑的问题。固定正畸过程中,牙釉质脱矿是不可逆的病损,控制菌斑可以预防釉质脱矿,刷牙则是最基本的清除菌斑的方法。有研究发现,固定正畸过程中,刷牙效果的优劣和牙刷的选择有关,选择正畸专业牙刷可以更好的清除牙菌斑,对预防牙面釉质脱矿、牙周炎起到
[15]良好效果。所以说,如果我们的牙齿不整齐,而且又没有做正畸,那么我们可以选择正畸专业牙刷,可以更好地清除那些比较难以刷到的牙齿部位的牙菌斑。
5预防措施
5.1早期发现:要想预防以上的疾病,就要先防范于未然。早发现,早治疗。运用柠檬提取物漱口液可以改变早期牙菌斑内细菌的构成,它具有良好的早期菌斑抑制效果,具有减低龋
[16]敏感性的潜能。只要经过长期的使用,那么,我么就可以有效控制牙菌斑,进而减少疾病
的发生。
5.2清除方法:当发现有牙菌斑,不必惊慌。清除的方法很多。①用漱口液,如大蒜油漱口
[17]液,作为天然药物,对牙菌斑抑制有显著作用。②吃口香糖:如木糖醇口香糖和麦芽糖醇
[18,19]口香糖,在同等的口腔环境下,木糖醇口香糖和洗必泰对口腔卫生均有显著改善。青少
年不喜欢用漱口液,那么多吃这种类型的口香糖,这样能保持我们口腔的卫生状况。③用植
[20] 物油或矿物油可以控制牙生物膜,也就是进一步控制牙菌斑的形成。④在很多情况下,牙 [8- 9]
菌斑多生长在我们每天刷牙刷不到的地方,如果经济允许的话,可以选择做正畸,这样更方便牙菌斑的清除,这样既美观,又有益身体健康。
总结
本文综述牙菌斑的特点,阐述有与牙菌斑相关性的疾病,牙周病、龋齿以及癌症。通过深入了解,让人们更加了解牙菌斑的研究进展、致病机理、治疗方法和防护措施。本文因人们现在对牙菌斑了解得很充分,因而本文主要是从牙菌斑的防御措施和治疗方法。通过查看国内外权威的杂志,搜出一些有效治疗方法,并加上一些个人看法。希望本文综述能带给人们更好地了解牙菌斑、更加重视牙菌斑的致病性,因而加强日常防护措施,保持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钟启平.口腔微生物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7.
[2] Palmer RJ, Diaz PI, Kolenbrander PE.Rapid succession with in the Veillonella population of a developing human oral biofilm in situ [J].J Bacteriol,2009,188(11):4117-4124.
[3] Slots J, Gibbons TJ.Attachment of Bacteroides melaninogenicus subsp.asaccharolyticus to oral surfaces and its possible role in colonization of the mouth and of periodontal pockets [J]. Infect Immun,2009,19(1):254-264.
[4] Gibbons RJ, Nygaard M. Interbacterial aggregation of plaque bacteria [J]. Arch Oral Biol,2008,15(12):1397-1400.
[5] Davey ME, Caiazza NC, O’Toole GA. Rhamnolipid surfactant production affects biofilm architecture in pseudomonas acruginosa PAO1 [J]. J Bacteriol, 2008, 185(3): 1027-1036.
[6] 曹采方.牙周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1-59.
[7] 周学东,岳松龄.实用龋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8] Souto R, Colombo AP. Prevalence of Enterococcus faecalis in subg ingival biofilm and saliva of subjects with chronic periodontal infection [ J]. Arch Oral Biol, 2008, 53( 2): 155- 160.
[9] ByrneSJ, Dashper SG,Darby IB,et al.Progression of chronic periodontitis can be predicted by the levels of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and Treponema denticola in subgingival plaque [ J].oral Microbiol Immunol,2009,24(6):469-477.
[ 10] 曹采方.牙周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1-59.
[11] 周学东,岳松龄.实用牙体牙髓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4.
[12] 薛晶,刘学军.不同龋敏感人群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群的分布[J].郑州大学学报,2010,45(4):626-628.
[13] So¨der B, Yakob M,Meurman JH,et al.The association of dental plaque with cancer mortality in Sweden [J]. BMJ Open 2012,2:e001083.doi:10.1136
[14] 李文梅.菌斑控制联合派丽奥治疗牙周炎的护理干预[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9):813-814.
[15] 侯景秋,石晶,秦蕴.正畸牙刷与普通牙刷在固定正畸过程中对清除牙菌斑的影响对比[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3):413.
[16] 孙志滢,张向宇,郭卯丁,等.柠檬提取物漱口液对早期牙菌斑细菌构成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27(1):123-124.
[17] 王露霏,惠甜倩,景欢,等.大蒜油漱口液对牙菌斑抑制效果的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12-14.
[18] 张辉伟,张风华,张峥,等.木糖醇口香糖对妊娠期牙龈炎和牙菌斑作用的研究[J].河北中医,2010,32(9):1432-1434.
[19] 李秀娟,钟滨,徐华兴,等.麦芽糖醇口香糖对青少年牙菌斑的抑制效果[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28(5):502-504.
[20] Filogônio, Cíntia de Fátima Buldrini et al.Effect of vegetable oil (Brazil nut oil) and mineral oil (liquid petrolatum) on dental biofilm control [J]. Braz Oral Res.2011,25(6):556-561.
牙菌斑的意义及其防治思路
殷田华
(班级:10口腔医学本科1班 学号:2010815120)
[中国图书馆分类]: R780.2
[摘要]:本文先是介绍了牙菌斑的定义、牙菌斑的特点、牙菌斑的致病性、治疗方法、预防措施,讲述了解和预防牙菌斑的重要性。之后列举一些跟牙菌斑相关的疾病,如牙周病、龋齿、癌症,并详细解释它们的相关性、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综述了最近几年的专家和权威杂志,对牙菌斑的防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作出评论,为广大群众更了解牙菌斑、更重视牙菌斑所带来的危害及更加爱护自己身体健康。
[关键词]:牙菌斑;牙周病;龋齿
对牙菌斑的研究一直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众多学者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牙菌斑由黏性基质和嵌入其中大量细菌组成,是以细菌为主体的压面非矿化沉积物,
[1]具有一定的的形态和结构。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厌氧培养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牙菌斑有了更
深刻的认识,逐渐形成牙菌斑生物膜这一概念。虽然人们对牙菌斑的结构特点有很深的了解,但是一点可能被人们忽视的,那就是牙菌斑引发起的疾病。现在把菌斑看成是细菌附着在牙石上的一种复杂的生态结构,其与龋病和牙周病等疾病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1牙菌斑的定义
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是被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并附着与牙齿或修复体表面的未矿化的细菌性菌体,不能被水或唾液冲刷去除,只能由机械方法清除。
2牙菌斑的特点
2.1微生物相互作用对牙菌斑生物膜性质的影响
生物膜细菌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细菌对抗生素的相对敏感性。含有变异链球菌和小韦荣
[2]菌的体外生物膜比只含有单种细菌的生物膜对氯己定有更强的抵抗力。因而可以认为介导
了口腔生物膜中的相互作用。虽然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可能不能完全解释多重感染的毒力增强,但其会促进病原菌生长,导致或加速感染过程。
2.2微生物相互作用对牙菌斑生物膜组成菌定位的影响
生物膜成员间的相互作用提示,这些作用的网状效应影响特定生物在生物膜结构中的定位与定植。通过荧光染色细胞,可观察到体外生物膜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往往定植于戈登链球
[3]菌聚集的区域。一些生物在生物膜中的分布并非是随机的,这可能是一些生物膜中的先锋菌通过积极相互作用定植的结果。因此,在牙菌斑生物膜中变异链球菌与血链球菌应处于不
[4]同的区域。生物膜中细菌通过聚集可以使居住地合理化。
2.3组群相互作用对牙菌斑生物膜毒力的影响
细菌间相互作用可以影响一种细菌或一组相关细菌的生长。这种相互作用也可对生物膜成员的毒力特性产生特殊影响,从而改变生物膜的总体致病性。生物膜细菌对的竞争可以调
[5]节局部浓度并影响生物膜的毒力。
3牙菌斑的致病性
3.1牙周病
[6]慢性牙周炎是口腔中的常见疾病,其始动因子为牙菌斑。牙菌斑包括龈上菌斑和龈下
[7]菌斑,是存在于牙齿表面或牙周袋内以细菌为主体的微生态环境。大量研究发现菌斑中与
慢性牙周炎相关的可疑致病菌包括伴放线放线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福赛斯
坦纳菌、粪肠球菌、牙垢密螺旋体等。菌斑与唾液同处于口腔环境中,其间微生物群落可能存在相关性。
牙周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疾病,牙菌斑中伴放线放线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
[10]普氏菌、福赛拟杆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均为目前研究较多或已得到公认的牙周炎致病菌 。
3.2龋齿
生态菌斑学说认为,在牙面菌斑生态失去平衡的条件下,定植于口腔中的正常菌群组成
[11]及比例将会发生改变,一些细菌成为条件致龋菌,导致龋病的发生。这从另一方面说明
单纯以细菌数量这一因素解释龋病病因尚不全面,还应与导致龋病发生的其他影响因素联系
[12]起来。
3.3癌症
癌症是人类第二杀手的疾病,癌症似乎都让所有人闻风丧胆。如我们日常所知,可能很少注意到牙菌斑跟癌症的关系。但是它们是有所关联的,根据最近研究表明,口腔卫生不良
[13]上影响的牙菌斑的数量,进而跟癌症死亡率增加有很大的相关性。或者我们日常中,觉得
牙周病和龋齿都不是很重要,但是这个一定更为重要。虽然这还要进一步研究确定,但是我们应该宁信其有,更应该重视我们口腔里的卫生。莫待悔恨已晚时,才开始注重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
4治疗方法
4.1牙周病
4.1.1建立护患间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医生的治疗计划要向患者进行讲解,使患者对治疗有正确的认识,做好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及时纠正病人的不合理生活习惯。
4.1.2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在第一次口腔洁治术后更换新牙刷,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及菌斑控制方法,交代药物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4.1.3提高患者对牙周健康重要性的认识,部分患者不了解牙周病所造成的后果,以致于对牙周病治疗不重视,因此,对患者详细讲解牙周健康状况是很重要的。
4.1.4均衡饮食,及时补充蛋白质、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C及钙,加强体育锻炼,
[14] 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4.2龋齿和癌症
首先从上文可知龋齿和癌症跟牙菌斑有很大的关联,要想治好或减轻这些疾病,必先要解决牙菌斑的问题。固定正畸过程中,牙釉质脱矿是不可逆的病损,控制菌斑可以预防釉质脱矿,刷牙则是最基本的清除菌斑的方法。有研究发现,固定正畸过程中,刷牙效果的优劣和牙刷的选择有关,选择正畸专业牙刷可以更好的清除牙菌斑,对预防牙面釉质脱矿、牙周炎起到
[15]良好效果。所以说,如果我们的牙齿不整齐,而且又没有做正畸,那么我们可以选择正畸专业牙刷,可以更好地清除那些比较难以刷到的牙齿部位的牙菌斑。
5预防措施
5.1早期发现:要想预防以上的疾病,就要先防范于未然。早发现,早治疗。运用柠檬提取物漱口液可以改变早期牙菌斑内细菌的构成,它具有良好的早期菌斑抑制效果,具有减低龋
[16]敏感性的潜能。只要经过长期的使用,那么,我么就可以有效控制牙菌斑,进而减少疾病
的发生。
5.2清除方法:当发现有牙菌斑,不必惊慌。清除的方法很多。①用漱口液,如大蒜油漱口
[17]液,作为天然药物,对牙菌斑抑制有显著作用。②吃口香糖:如木糖醇口香糖和麦芽糖醇
[18,19]口香糖,在同等的口腔环境下,木糖醇口香糖和洗必泰对口腔卫生均有显著改善。青少
年不喜欢用漱口液,那么多吃这种类型的口香糖,这样能保持我们口腔的卫生状况。③用植
[20] 物油或矿物油可以控制牙生物膜,也就是进一步控制牙菌斑的形成。④在很多情况下,牙 [8- 9]
菌斑多生长在我们每天刷牙刷不到的地方,如果经济允许的话,可以选择做正畸,这样更方便牙菌斑的清除,这样既美观,又有益身体健康。
总结
本文综述牙菌斑的特点,阐述有与牙菌斑相关性的疾病,牙周病、龋齿以及癌症。通过深入了解,让人们更加了解牙菌斑的研究进展、致病机理、治疗方法和防护措施。本文因人们现在对牙菌斑了解得很充分,因而本文主要是从牙菌斑的防御措施和治疗方法。通过查看国内外权威的杂志,搜出一些有效治疗方法,并加上一些个人看法。希望本文综述能带给人们更好地了解牙菌斑、更加重视牙菌斑的致病性,因而加强日常防护措施,保持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钟启平.口腔微生物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7.
[2] Palmer RJ, Diaz PI, Kolenbrander PE.Rapid succession with in the Veillonella population of a developing human oral biofilm in situ [J].J Bacteriol,2009,188(11):4117-4124.
[3] Slots J, Gibbons TJ.Attachment of Bacteroides melaninogenicus subsp.asaccharolyticus to oral surfaces and its possible role in colonization of the mouth and of periodontal pockets [J]. Infect Immun,2009,19(1):254-264.
[4] Gibbons RJ, Nygaard M. Interbacterial aggregation of plaque bacteria [J]. Arch Oral Biol,2008,15(12):1397-1400.
[5] Davey ME, Caiazza NC, O’Toole GA. Rhamnolipid surfactant production affects biofilm architecture in pseudomonas acruginosa PAO1 [J]. J Bacteriol, 2008, 185(3): 1027-1036.
[6] 曹采方.牙周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1-59.
[7] 周学东,岳松龄.实用龋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8] Souto R, Colombo AP. Prevalence of Enterococcus faecalis in subg ingival biofilm and saliva of subjects with chronic periodontal infection [ J]. Arch Oral Biol, 2008, 53( 2): 155- 160.
[9] ByrneSJ, Dashper SG,Darby IB,et al.Progression of chronic periodontitis can be predicted by the levels of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and Treponema denticola in subgingival plaque [ J].oral Microbiol Immunol,2009,24(6):469-477.
[ 10] 曹采方.牙周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1-59.
[11] 周学东,岳松龄.实用牙体牙髓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4.
[12] 薛晶,刘学军.不同龋敏感人群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群的分布[J].郑州大学学报,2010,45(4):626-628.
[13] So¨der B, Yakob M,Meurman JH,et al.The association of dental plaque with cancer mortality in Sweden [J]. BMJ Open 2012,2:e001083.doi:10.1136
[14] 李文梅.菌斑控制联合派丽奥治疗牙周炎的护理干预[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9):813-814.
[15] 侯景秋,石晶,秦蕴.正畸牙刷与普通牙刷在固定正畸过程中对清除牙菌斑的影响对比[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3):413.
[16] 孙志滢,张向宇,郭卯丁,等.柠檬提取物漱口液对早期牙菌斑细菌构成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27(1):123-124.
[17] 王露霏,惠甜倩,景欢,等.大蒜油漱口液对牙菌斑抑制效果的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12-14.
[18] 张辉伟,张风华,张峥,等.木糖醇口香糖对妊娠期牙龈炎和牙菌斑作用的研究[J].河北中医,2010,32(9):1432-1434.
[19] 李秀娟,钟滨,徐华兴,等.麦芽糖醇口香糖对青少年牙菌斑的抑制效果[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28(5):502-504.
[20] Filogônio, Cíntia de Fátima Buldrini et al.Effect of vegetable oil (Brazil nut oil) and mineral oil (liquid petrolatum) on dental biofilm control [J]. Braz Oral Res.2011,25(6):556-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