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大学生活
一年前我们带着张青涩、稚嫩的面孔和对大学的憧憬,来到了这所精致华丽,充满学术气息的校园,开始了对梦想的追逐。
但一开始的我们,并没有高考后那种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妙感觉,更多的是一种来自内心的迷茫和彷徨。当时的我们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没有方向,摇摇欲坠,不知所向。
是的,来到大学这个陌生的地方,许多人都会感觉到不适应,所以我们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我认为在大学里首先要转变对大学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大学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好。大学并不是一个非自由的地方,也并不像那些过来人描素的那样,大学是那么的轻松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学里有大学生活的特殊规律和节奏。大学里还有许多课程要学的。有专业课、公共课、必修课、选修课,各种课程还要分好几类,在大学并不能是自己的书包轻了下来。所以大学的生活还是很辛苦的、大学学习并不轻松。
所以在大学里首要改变的观念,我想应该生活观念。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远离故土到异地他乡做了一个求学的旅行者。失去原先家长、亲戚、朋友的依靠,摆在自己眼前的都是一些新事物,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从新开始。有人说:“谁最先适应了大学生活,谁就是大学的胜出者。”能有这样的话出现都是有他的道理的,所以我们要很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改变已有的对大学的认识。在这个新的环境里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改变那种依靠家长、亲戚、朋友的习惯。提高自己的独立意识。增强自己的理财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等等能力。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地方,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也没有了来自家长校方的过多干涉。所以在大学要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做事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自控能力抵御不良诱惑。在大学要有良好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观念。
但在大学里仅有独立意识还是不够的,毕竟大学是一个半社会化的地方。正所谓独木不成林。在大学还要有很高合作意识、还要锻炼自己的合作能力,毕竟未来社会是一个合作型的社会。大学里教人的合作态度并不单纯的如何待人接物,而是很注重与实践和实用。
先从大学的学习谈起。学习永远是学校亘古不变的主题。大学里学习并不能很单一,不仅仅要学习专业课、公共课程,在大学里要学得东西实在很多。在平常老师的教学中不难发现,一遇到某个学识渊博的教师上课,同学们听的就不是很懂,因为老师学时的丰富在课堂上一会忽过。这个时候听课就有点困难了。所以在大学学习还要了解许多课外知识,诸如历史、政治时事、天文、经济等等。大学里资源丰富,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等都可以好好利用,不要让资源闲置,正确利用身边的资源提高自己的学识。大学里的教学方式与其它时期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没有任何一位教师会因为怕我们没有学到东西而围绕着我们转。学不学完全是自己的事,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没有了以前的反复讲解,没有了以前做不完的作业, 有时候会觉得上课对自己空荡荡的,学了又怎么样,不学又怎么样。想必不少人也会有这种感觉,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并且去尝试一次,就会像 脱丝的布条,继续脱丝,一次又一次,最终变成一种可怕的习惯:上课神游甚至逃课。但是,我相信大多数的同学选择了克制,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做到坚持。当然要克制住这种无节制的欲望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因此它需要的不仅仅是足够大的勇气,它还需要我们心中那份对未来、梦想人生的渴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对自己的未来、人生都有了一定的规划,
而大家对未来梦想能够实现的渴望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永久动力!
看看一直坚持下去的我们,渐渐褪去了刚来时候的那份稚气,多了份自信和勇敢,多了份挑战困难的勇气,也少了一些散漫与慵懒。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我们渐渐明白了“积极”二字的重要性。大学里的我们没有了更多的约束与管教,多了份散漫与懈怠,但这不是我们90后应有的风采,意气风发的我们应该积极的面对生活,活出我们90后的个性,活出我们的精彩,拥有我们自己想要的生活!
接着谈一下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我认为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和同学友好相处,建立深厚的友谊,尊重师长,和老师们建立深厚的情谊。并坚信助人是快乐之本。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是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思想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进行,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思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有亮的思想到的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在大学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品德的学习目标。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留给后人一句话:“人一旦离开了德行就会成为最残暴的动物。”有一句顺口溜这样说:“有德无才是次品, 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无德无才是废品, 德才兼备是优等品。”由此可见道德素质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可以看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才是当代大学生的典范。我们即使成不了优等品,我们也应该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自己成为合格品。又有历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老先生讲过:“有两个问题必须分清楚,一个是是学问和修养问题,一个是关于工作岗位和职业问题,不可把这两个问题混淆。”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是自己完善,是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合格品。
在坚持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前提下,还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道德修养,比如:
◆ 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善于思考,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
涵养良好的德行;
◆ 省察克制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我思想与行为中的不
良倾向,坏的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
◆ 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
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
◆ 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化,以逐
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
◆ 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
道德要求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并长期坚持下去,就能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从而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在学好科学知识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成为祖
国合格的接班人。
同样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大家的自我认知能力。因为自知、自鉴是自勉、自励、自控的基础。我们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才能避免好高骛远,更好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古人说:" 人贵有自知之明" 。可见人们早就看到认识自己比较困难。尽管人人都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实践活动的发展在不断地认识自己。但真正彻底地、明确地认识自己的人并不多。因为一方面人对自己的心理常常不能像测量自己的血压、身高那样做到一目了然,即使可以进行心理测量,对一般人来讲,也不大容易掌握。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常常在认识自己时还缺乏一定的积极自觉性、客观性和坚持性,因此," 当局者迷" 的情况也就容易发生了。要正确认识自我可以有三条途径:
◆ 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我;
◆ 在和别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
◆ 从别人的议论、态度中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必须" 三管齐下" 。任何一条途径的偏废,都会造成自我认识上的偏差。有的人习惯于从以往的经历中看自我,这就可能因为过去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或因以前的失败而畏缩不前;有的人一味地与别人比较,自觉比人强时就盲目自大,自感不如人时又坠入自卑;而有的人则过分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以至于别人的只言片语或无意中的一个眼神、一声叹息都会搅乱对自我的认识。可见,认识自我的途径虽有三条,但每一条途径都不容易用好,因为人只要稍不留意就很容易犯片面性的错误,因而必须时时提醒自己:认识自我全面些!再全面些!
再有就是处于社会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大学生应更加看到使自己具备较强综合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随着祖国的不断崛起,企业必将越来越国际化,因此使自己成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才会在今后的发展中取得先机,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在平时的校园生活里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在不同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逐渐使自己成为一名社会需要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祖国的繁荣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学短短的几年校园生活很重要,它是我们踏入社会的最后一个台阶,在这里我们要做好一切准备,准备接受社会对我们的考验。为了我们的信仰,我们必须得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博、奋斗。成功,从来都不相信眼泪,不相信颓废,不相信幻影;成功,只垂青有充分磨砺充分付出的人。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它也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希望大家都能够把握住现在的大学生活,为将来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加油!
小谈大学生活
一年前我们带着张青涩、稚嫩的面孔和对大学的憧憬,来到了这所精致华丽,充满学术气息的校园,开始了对梦想的追逐。
但一开始的我们,并没有高考后那种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妙感觉,更多的是一种来自内心的迷茫和彷徨。当时的我们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没有方向,摇摇欲坠,不知所向。
是的,来到大学这个陌生的地方,许多人都会感觉到不适应,所以我们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我认为在大学里首先要转变对大学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大学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好。大学并不是一个非自由的地方,也并不像那些过来人描素的那样,大学是那么的轻松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学里有大学生活的特殊规律和节奏。大学里还有许多课程要学的。有专业课、公共课、必修课、选修课,各种课程还要分好几类,在大学并不能是自己的书包轻了下来。所以大学的生活还是很辛苦的、大学学习并不轻松。
所以在大学里首要改变的观念,我想应该生活观念。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远离故土到异地他乡做了一个求学的旅行者。失去原先家长、亲戚、朋友的依靠,摆在自己眼前的都是一些新事物,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从新开始。有人说:“谁最先适应了大学生活,谁就是大学的胜出者。”能有这样的话出现都是有他的道理的,所以我们要很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改变已有的对大学的认识。在这个新的环境里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改变那种依靠家长、亲戚、朋友的习惯。提高自己的独立意识。增强自己的理财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等等能力。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地方,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也没有了来自家长校方的过多干涉。所以在大学要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做事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自控能力抵御不良诱惑。在大学要有良好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观念。
但在大学里仅有独立意识还是不够的,毕竟大学是一个半社会化的地方。正所谓独木不成林。在大学还要有很高合作意识、还要锻炼自己的合作能力,毕竟未来社会是一个合作型的社会。大学里教人的合作态度并不单纯的如何待人接物,而是很注重与实践和实用。
先从大学的学习谈起。学习永远是学校亘古不变的主题。大学里学习并不能很单一,不仅仅要学习专业课、公共课程,在大学里要学得东西实在很多。在平常老师的教学中不难发现,一遇到某个学识渊博的教师上课,同学们听的就不是很懂,因为老师学时的丰富在课堂上一会忽过。这个时候听课就有点困难了。所以在大学学习还要了解许多课外知识,诸如历史、政治时事、天文、经济等等。大学里资源丰富,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等都可以好好利用,不要让资源闲置,正确利用身边的资源提高自己的学识。大学里的教学方式与其它时期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没有任何一位教师会因为怕我们没有学到东西而围绕着我们转。学不学完全是自己的事,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没有了以前的反复讲解,没有了以前做不完的作业, 有时候会觉得上课对自己空荡荡的,学了又怎么样,不学又怎么样。想必不少人也会有这种感觉,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并且去尝试一次,就会像 脱丝的布条,继续脱丝,一次又一次,最终变成一种可怕的习惯:上课神游甚至逃课。但是,我相信大多数的同学选择了克制,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做到坚持。当然要克制住这种无节制的欲望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因此它需要的不仅仅是足够大的勇气,它还需要我们心中那份对未来、梦想人生的渴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对自己的未来、人生都有了一定的规划,
而大家对未来梦想能够实现的渴望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永久动力!
看看一直坚持下去的我们,渐渐褪去了刚来时候的那份稚气,多了份自信和勇敢,多了份挑战困难的勇气,也少了一些散漫与慵懒。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我们渐渐明白了“积极”二字的重要性。大学里的我们没有了更多的约束与管教,多了份散漫与懈怠,但这不是我们90后应有的风采,意气风发的我们应该积极的面对生活,活出我们90后的个性,活出我们的精彩,拥有我们自己想要的生活!
接着谈一下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我认为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和同学友好相处,建立深厚的友谊,尊重师长,和老师们建立深厚的情谊。并坚信助人是快乐之本。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是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思想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进行,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思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有亮的思想到的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在大学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品德的学习目标。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留给后人一句话:“人一旦离开了德行就会成为最残暴的动物。”有一句顺口溜这样说:“有德无才是次品, 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无德无才是废品, 德才兼备是优等品。”由此可见道德素质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可以看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才是当代大学生的典范。我们即使成不了优等品,我们也应该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自己成为合格品。又有历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老先生讲过:“有两个问题必须分清楚,一个是是学问和修养问题,一个是关于工作岗位和职业问题,不可把这两个问题混淆。”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是自己完善,是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合格品。
在坚持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前提下,还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道德修养,比如:
◆ 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善于思考,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
涵养良好的德行;
◆ 省察克制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我思想与行为中的不
良倾向,坏的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
◆ 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
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
◆ 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化,以逐
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
◆ 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
道德要求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并长期坚持下去,就能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从而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在学好科学知识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成为祖
国合格的接班人。
同样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大家的自我认知能力。因为自知、自鉴是自勉、自励、自控的基础。我们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才能避免好高骛远,更好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古人说:" 人贵有自知之明" 。可见人们早就看到认识自己比较困难。尽管人人都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实践活动的发展在不断地认识自己。但真正彻底地、明确地认识自己的人并不多。因为一方面人对自己的心理常常不能像测量自己的血压、身高那样做到一目了然,即使可以进行心理测量,对一般人来讲,也不大容易掌握。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常常在认识自己时还缺乏一定的积极自觉性、客观性和坚持性,因此," 当局者迷" 的情况也就容易发生了。要正确认识自我可以有三条途径:
◆ 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我;
◆ 在和别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
◆ 从别人的议论、态度中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必须" 三管齐下" 。任何一条途径的偏废,都会造成自我认识上的偏差。有的人习惯于从以往的经历中看自我,这就可能因为过去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或因以前的失败而畏缩不前;有的人一味地与别人比较,自觉比人强时就盲目自大,自感不如人时又坠入自卑;而有的人则过分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以至于别人的只言片语或无意中的一个眼神、一声叹息都会搅乱对自我的认识。可见,认识自我的途径虽有三条,但每一条途径都不容易用好,因为人只要稍不留意就很容易犯片面性的错误,因而必须时时提醒自己:认识自我全面些!再全面些!
再有就是处于社会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大学生应更加看到使自己具备较强综合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随着祖国的不断崛起,企业必将越来越国际化,因此使自己成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才会在今后的发展中取得先机,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在平时的校园生活里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在不同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逐渐使自己成为一名社会需要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祖国的繁荣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学短短的几年校园生活很重要,它是我们踏入社会的最后一个台阶,在这里我们要做好一切准备,准备接受社会对我们的考验。为了我们的信仰,我们必须得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博、奋斗。成功,从来都不相信眼泪,不相信颓废,不相信幻影;成功,只垂青有充分磨砺充分付出的人。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它也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希望大家都能够把握住现在的大学生活,为将来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