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的形状和结构》教学设计
姓名:史立柱
单位:唐山市汉沽管理区皂甸小学
联系电话:[1**********]
《桥的形状和结构》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七课。
【教材任务与分析】:
本课是新版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七课。教科书从观察三种结构的桥开始,左上图是苏州的宝带桥,是一座连续的石拱桥。左下图是常见的高架公路桥,是水泥直梁桥。右图是南京长江大桥,是钢框架梁桥。这是前几课研究过的拱形、条形和框架三种结构。然后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梁的结构越来越多样了”一句引入认识多样的拱桥和钢索桥。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观察比较各式各样的拱桥。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得到美的享受,也了解一些不同拱桥的特点。
第二,了解大跨度的钢索桥。通过这个活动,除了开阔视野,享受美之外,对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也会印象深刻,同时可以认识一种新的结构“拉索结构”。但是不一定要告诉学生这个名称。教科书还引导学生注意到很多现代大桥不是一种单纯的结构,而是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这对开启学生思维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后,“观察研究我们家乡的桥”,为有条件的学校提供了一个学生自主研究的好课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2、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2、 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教学重点: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教学难点: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吸管或竹片、粗线。
为全班准备: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
教师自己准备:各种桥梁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课前我们交流了咱们见过的桥,桥梁是人类珍贵的财富,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节课咱们也来像桥梁专家那样研究桥。
二、活动一、观察比较拱桥
1、(课件出示单拱桥)认识这座桥吗?这是一座什么结构的桥?(板书:拱桥),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师介绍:这座桥是我们附近的一座单拱桥。
2、请大家在仔细观察这座桥的基础上,对桥的修建提出质疑。
生质疑:它的拱足是建在哪里的?为什么要这样建?
(设计意图:用孩子熟悉的桥梁——居住地附近的单拱桥作为观察拱桥的典型例子,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单拱桥的修建优点。激发了孩子主动探究的兴趣。)
3、其实拱桥的形状千姿百态,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下列拱桥(课件出示教材中列出的几座拱桥),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4、全班交流几座拱桥的异同
5、引导学生质疑:桥面在拱的上方或从拱的中间穿过又有什么优点?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比较几座拱桥的异同,启发孩子在观察比较中质疑讨论,对桥面在拱的上方或从拱的中间穿过各有什么优点有了深刻的认识,启迪了孩子思维,培养提高了孩子观察、比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6、根据桌上的材料(竹条),你能做一个像拱一样的东西吗?
抽生做一个拱,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要用劲儿?(板:拱、外推力) 怎样使你做的拱稳定下来?为什么这样做?(提供材料:粗绳)
大家一起试一试,小组合作,注意体会做拱的感受前后有什么不同。
7、生交流感受。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不同的感受呢?线的拉力抵消了拱的外推力(板:拉力)
8、再做一个没有固定拱足的拱,听师口令下压两个拱,体会抵消了外推力的拱能承受重力;上拉拱,体会拱被水平方向的力拉住,拉不动。假如我们把这线当作桥面,让桥面从拱的中间穿过,还要怎样做桥面才牢固呢?
9、小结:因为拱形的特点,使拱桥更加坚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做没有固定拱足和固定拱足的拱,体会做拱的感受前后有什么不同,让孩子在简单有趣的实验中分析拱的受力状况,把深奥的力学知识趣味化,同时又培养了孩子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活动二:大跨度的钢索桥
1、教师简单介绍索桥的“家史”:
很早很早以前,人们从缠绕在大树间的藤蔓得到启示,用腾蔓做成了吊桥,后来用铁链代替藤蔓建造出了铁索桥。再后来得益于科技的发展,用钢丝编成的缆绳建造出了跨度达千米以上的钢索桥。
2、课件出示江阴长江大桥认识这座桥吗?关于这座桥,你想研究什么?
3、生质疑:这座桥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观察,讨论,板书:钢缆、桥塔、桥面)
4、生质疑:桥面的力主要由谁来承担呢?猜猜看(桥下的横梁、钢缆),真是这样吗?我们来模拟做一座拉索桥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5、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1)讨论桥的做法:绳子(钢缆)、纸板(桥面)、椅子(桥塔)
小组讨论具体做法,分好工,组长上台领材料,小组合作做拉索桥,做好后两人一起轮流拉绳把桥面吊起来,感受绳子在朝什么方向用力?保持桥的样子不动,暂时停下来。
(2)在老师的指挥下拉绳子,感受钢缆的作用力及拉力: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受到什么?
(3)往桥上加重物,启发质疑:怎样才能使桥面能承受更大的重力?钢缆断了怎么办?(钢缆下垂一些比较省力,桥塔修得高一些是为了省力;钢缆的拉力越大,承载力也越大;加粗钢缆,可以增加钢缆的拉力;钢索桥的桥面稳定性差,会有一定的摆动等)
(4)其实桥梁专家们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了,请看课本33页下面的两幅图,师介绍钢缆情况及拉力大小。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把孩子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充分让孩子利用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制作拉索桥,反复拉绳子,感受“钢缆”的作用力及拉力,探究拉索桥各部分的作用。往桥上加重物,启发孩子思考怎样才能使桥面承受更大的重力,把孩子的思维引向深入。)
四、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于桥梁,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桥梁建设是一项伟大而复杂的工程,它涉及到很多学科很多领域的知识,课后请同学们通过上网等形式查阅桥 梁的有关资料,进一步探究解决你们提到的一些问题。
2、同时也请你们思考: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你还想设计什么样的桥?请大胆想象,准备下节课来设计建造我们的桥。有兴趣的同学建议课后调查我们家乡的桥,试着写一份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教师明确提出课外继续探究的具体要求,让孩子的科学探究超越课堂,同时也为孩子今后养成注意观察物体结构,分析受力状况的习惯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板书: 桥的形状和结构
上承式拱桥
拱桥 中承式拱桥
下承式拱桥
钢索桥 悬索桥
斜拉桥
《桥的形状和结构》教学设计
姓名:史立柱
单位:唐山市汉沽管理区皂甸小学
联系电话:[1**********]
《桥的形状和结构》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七课。
【教材任务与分析】:
本课是新版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七课。教科书从观察三种结构的桥开始,左上图是苏州的宝带桥,是一座连续的石拱桥。左下图是常见的高架公路桥,是水泥直梁桥。右图是南京长江大桥,是钢框架梁桥。这是前几课研究过的拱形、条形和框架三种结构。然后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梁的结构越来越多样了”一句引入认识多样的拱桥和钢索桥。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观察比较各式各样的拱桥。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得到美的享受,也了解一些不同拱桥的特点。
第二,了解大跨度的钢索桥。通过这个活动,除了开阔视野,享受美之外,对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也会印象深刻,同时可以认识一种新的结构“拉索结构”。但是不一定要告诉学生这个名称。教科书还引导学生注意到很多现代大桥不是一种单纯的结构,而是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这对开启学生思维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后,“观察研究我们家乡的桥”,为有条件的学校提供了一个学生自主研究的好课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2、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2、 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教学重点: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教学难点: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吸管或竹片、粗线。
为全班准备: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
教师自己准备:各种桥梁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课前我们交流了咱们见过的桥,桥梁是人类珍贵的财富,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节课咱们也来像桥梁专家那样研究桥。
二、活动一、观察比较拱桥
1、(课件出示单拱桥)认识这座桥吗?这是一座什么结构的桥?(板书:拱桥),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师介绍:这座桥是我们附近的一座单拱桥。
2、请大家在仔细观察这座桥的基础上,对桥的修建提出质疑。
生质疑:它的拱足是建在哪里的?为什么要这样建?
(设计意图:用孩子熟悉的桥梁——居住地附近的单拱桥作为观察拱桥的典型例子,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单拱桥的修建优点。激发了孩子主动探究的兴趣。)
3、其实拱桥的形状千姿百态,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下列拱桥(课件出示教材中列出的几座拱桥),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4、全班交流几座拱桥的异同
5、引导学生质疑:桥面在拱的上方或从拱的中间穿过又有什么优点?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比较几座拱桥的异同,启发孩子在观察比较中质疑讨论,对桥面在拱的上方或从拱的中间穿过各有什么优点有了深刻的认识,启迪了孩子思维,培养提高了孩子观察、比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6、根据桌上的材料(竹条),你能做一个像拱一样的东西吗?
抽生做一个拱,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要用劲儿?(板:拱、外推力) 怎样使你做的拱稳定下来?为什么这样做?(提供材料:粗绳)
大家一起试一试,小组合作,注意体会做拱的感受前后有什么不同。
7、生交流感受。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不同的感受呢?线的拉力抵消了拱的外推力(板:拉力)
8、再做一个没有固定拱足的拱,听师口令下压两个拱,体会抵消了外推力的拱能承受重力;上拉拱,体会拱被水平方向的力拉住,拉不动。假如我们把这线当作桥面,让桥面从拱的中间穿过,还要怎样做桥面才牢固呢?
9、小结:因为拱形的特点,使拱桥更加坚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做没有固定拱足和固定拱足的拱,体会做拱的感受前后有什么不同,让孩子在简单有趣的实验中分析拱的受力状况,把深奥的力学知识趣味化,同时又培养了孩子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活动二:大跨度的钢索桥
1、教师简单介绍索桥的“家史”:
很早很早以前,人们从缠绕在大树间的藤蔓得到启示,用腾蔓做成了吊桥,后来用铁链代替藤蔓建造出了铁索桥。再后来得益于科技的发展,用钢丝编成的缆绳建造出了跨度达千米以上的钢索桥。
2、课件出示江阴长江大桥认识这座桥吗?关于这座桥,你想研究什么?
3、生质疑:这座桥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观察,讨论,板书:钢缆、桥塔、桥面)
4、生质疑:桥面的力主要由谁来承担呢?猜猜看(桥下的横梁、钢缆),真是这样吗?我们来模拟做一座拉索桥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5、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1)讨论桥的做法:绳子(钢缆)、纸板(桥面)、椅子(桥塔)
小组讨论具体做法,分好工,组长上台领材料,小组合作做拉索桥,做好后两人一起轮流拉绳把桥面吊起来,感受绳子在朝什么方向用力?保持桥的样子不动,暂时停下来。
(2)在老师的指挥下拉绳子,感受钢缆的作用力及拉力: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受到什么?
(3)往桥上加重物,启发质疑:怎样才能使桥面能承受更大的重力?钢缆断了怎么办?(钢缆下垂一些比较省力,桥塔修得高一些是为了省力;钢缆的拉力越大,承载力也越大;加粗钢缆,可以增加钢缆的拉力;钢索桥的桥面稳定性差,会有一定的摆动等)
(4)其实桥梁专家们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了,请看课本33页下面的两幅图,师介绍钢缆情况及拉力大小。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把孩子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充分让孩子利用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制作拉索桥,反复拉绳子,感受“钢缆”的作用力及拉力,探究拉索桥各部分的作用。往桥上加重物,启发孩子思考怎样才能使桥面承受更大的重力,把孩子的思维引向深入。)
四、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于桥梁,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桥梁建设是一项伟大而复杂的工程,它涉及到很多学科很多领域的知识,课后请同学们通过上网等形式查阅桥 梁的有关资料,进一步探究解决你们提到的一些问题。
2、同时也请你们思考: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你还想设计什么样的桥?请大胆想象,准备下节课来设计建造我们的桥。有兴趣的同学建议课后调查我们家乡的桥,试着写一份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教师明确提出课外继续探究的具体要求,让孩子的科学探究超越课堂,同时也为孩子今后养成注意观察物体结构,分析受力状况的习惯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板书: 桥的形状和结构
上承式拱桥
拱桥 中承式拱桥
下承式拱桥
钢索桥 悬索桥
斜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