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和2单元复习测试题
姓名:
一、诗文阅读(60分)
(一)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6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泽东《沁园春•长沙》) (2)在雨的哀曲里,
, ,消散了,甚至她的
,
。(戴望舒《雨巷》)
, , 。(徐志摩《再别康
,
。《左传•烛之武退秦
。恰同学少年, ; , 。(毛
班级:
(3)寻梦? , 桥》)
(4)失其所与, 师》)
(5)①君子坦荡荡, ②见贤思齐焉,
。 ,不武。
《论语》 。《论语》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二)文言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9题。(36分)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燕太子丹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久之,荆轲未有行意。太子丹乃请荆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曰:“微太子言,臣愿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樊於期遂自刭。燕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乃令秦舞阳为副,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秦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轲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2.下列句子中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荆轲嘿而逃去 今者有小人之言 令将军与臣有郤 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C.卒惶急,不知所为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秦王环柱而走 焉用亡郑以陪邻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1
例.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④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⑤道芷阳间行 ⑥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⑦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⑧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⑨秦伯说,与郑人盟 ⑩常以身翼蔽沛公
⑾项伯杀人,臣活之 ⑿乃遂收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⒀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⒁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⒂粪土当年万户侯 ⒃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A①②⒁⒂ B ③⑦⑾⒀ C④⑥⑨⒃ D.⑤⑧⑩⑿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秦王必说见臣 范增说项羽曰
C.微太子言,臣愿谒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②秦兵旦暮渡易水
③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⑦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⑧愿大王少假借之
⑨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⑩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11君王为人不忍 ○⑿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A.①③⑦ B②⑤○⑾ C.④⑥⑨ D⑧⑩○⑿
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其先乃齐人 乃令张良留谢
C.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因人之力而蔽之,不 仁 D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使使以闻大王
7.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 一项是( )(3分) 例:荆轲游于邯郸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⑤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⑧为击破沛公军
⑨得复见将军于此 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⑾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⑿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⒀若属皆且为所虏 ⒁沛公安在? ⒂长于臣
A.①⑨⒂ . B ②⑿⒁ C.③⑥⑩ D.④⑤⒀ E.⑦⑧⑾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写荆轲遭盖聂和鲁句践的怒目、怒叱,都不计较,这和《史记》中记叙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一样,意在表现他们“含羞忍耻丈夫事,一朝之愤非良图”的励志精神。
B.“易水送别”一段,作者先用送行人的穿着,再以音乐,营造了凄惋苍凉与悲壮的送别氛围。
C.“廷刺秦王”一段以密集的动词、形容词渲染生死搏斗的激烈场面,语句简短,节奏急促,从而使内容的表达和艺术的表现力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2
D.在秦国大兵压境的危机面前,荆轲基于对祖国的热爱,对秦国入侵的仇恨,义无反顾的为燕太子丹充当刺客,这种见义勇为,急人之难,扶助弱小,不畏强暴的精神是非常感人的。 9.把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忆王孙 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
(1)、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4分)
词一样,都写到了“断魂”,它们所抒发的感情是否相同?试做简要的分析。(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1.(1)《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
小说,作者是
国的小说家
。他家境贫寒,只受过四年并肩的英国作家。
。
叙事。
的正规教育,但由于他生活积累的雄厚,勤奋努力和特殊的天赋,在23岁时就以长篇小说 《匹克威克外传》赢得名声,一生共创作14篇长篇小说和其他作品,成为可以与 (2)《大卫•科波菲尔》这篇小说的主线是 (3)《大卫•科波菲尔》这篇小说自始至终采用 (4) 12.判断
(1)狄更斯的小说都有着十分明确的道德意图,处处体现着民主思想。( ) (2)小说中大卫的房东密考伯夫妇不是以狄更斯的父母为原型的。( )
(3)《大卫•科波菲尔》这篇小说的结局,体现了狄更斯的道德信念:善恶必报。( )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予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第二》)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章孔子谈到了如何尽孝的问题,即要做到“无违”。 B.孔子这里所说的“孝”,主要是指对父母要孝敬孝顺。
(2)、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李重元
被称作“密考伯主义”。
3
C.如果我们做到了孔子所说的“无违”,就算真正做到了“孝”。
D.“孝”是孔子思想核心“仁”中的重要内容,属于人格培养与塑造的范畴。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选段,说说孔子认为怎样才算做到了孝。(3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第二》) 答: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2分)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郭国昌
①古人云:“诗言志”。也就是说,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只要翻开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戴望舒、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②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发生。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只有人生至上主义者才能够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其实,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身后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询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会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通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③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读艾青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荚为核心的。像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
④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荚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也是一个语言的选择过程。“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日常口语成为诗歌的语言,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荚加工的,是诗意化的口语。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正是诗人通过诗化的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托尔斯泰说过,一个高明的作家“并不在于知道他用什么语言写什么,而在于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写什么。”当我们的诗人也知道这样做的时候,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广受人们争议的问题了。
1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 )(5分)
A.“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在当今应该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虽然有人对现代汉诗抱有质疑的态度。
B.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人只要与普通大众在一起生活,获得的就会是真诚的诗歌情绪,而不是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
C.真正的诗人,其诗歌的情感都是来自现实社会生活,来自对普通大众人生时真正体验。
D.现代汉诗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需要的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感情,否则,是无法创作出诗歌作品的。 E.口语化是现代汉诗发展的——个重要趋向,但进人诗歌的日常口语必须经过诗人的审美加]二的,是诗意化的。
4
15.在第①和第③自然段的论述中,分别举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为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16.为什么说“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4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7.汉字中有不少会意字,今人也可以结合个人的感悟进行新的理解,并且有的还不止一种理解。请仿照示例,从“诗”“挣”“舒”“劣”这四个会意字中任选两个进行重新“会意”,每个字只写出一种理解。(4分) 示例:选:走在前面的人,更有选择的余地。⑫被挑选出来的人,应该是事事走在别人前面的。 ⑪ (2)
18.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
19.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分点简洁地概括出文中“粉丝”的主要特点。(4分)
如今的图书出版界,许多当红作家或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 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为“乙醚”,钱文忠的粉丝自称为“潜艇”,于丹的粉丝自称为“鱼丸”。他们的新书发布和签售受到各自粉丝的追捧,短时间内就能售出二三千本。难怪有人说,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
5
必修一1.2单元复习检测试题答案
1、(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3)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4)不知,以乱易整,吾其还也
(5)小人长戚戚。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D.(A.嘿通默,郤通隙B.反通返,C.卒通猝,蚤通早) 3、C.(A.意动用法 B 使动用法 D.名做状)
4、C.没有(A.常态/估计B通“悦”/劝说D.回头看/顾及) 5、B.古今同义
6 .A.都是动词,到(B、就是/就C.趁机/借助D.表修饰/表目的,来) 7 、A(A.状语后置句B。宾语前置C 判断句D.被动句E.省略句) 8.D(荆轲是卫国人,替燕太子丹充当刺客不是基于对祖国的热爱。)
9、(1)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送行(句意1分,定语后置1分动词1分))。 (2)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发,穷,见各1分)
(3)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将要从哪里取得它(贪求)的土地呢?(阙,焉,之各1分) (4)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犹,安,足各1分)
(5)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近来和不寻常事故的发生。(所以,出入,非常各1分)
10(1)作者精心选取了芳草萋萋、杨柳青青、杜宇悲啼、雨打梨花等四种意象。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暮春时节令人伤感的氛围。
(2)感情不同,杜诗写孤身赶路的行人雨中奔波,不见家人,“魂断”指思乡之情;李词写闺中少妇登楼远眺,不见行人,徒使魂销魄断,“断魂”是思夫之愁。
11、半自传长篇小说;英国;狄更斯;莎士比亚;主线是大卫的成长史;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被称为“密考伯主义”。 12.第一题对;第二题错;第三题对
13(1)C. “孝”不仅要做到无违,还要从内心敬重。
(2)孔子认为 “孝”不仅要做到赡养父母,还要从内心敬重。一个人如果只是父母有事为他们分忧,有了饭食就先给父母吃,不能算是真正的孝。
14.BD(B,,只要”错误,原文中是”只有”,D”是无法创作出诗歌作品的”过于绝对)
15.前者论述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的观点。后者论述了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的观点。
16.因为诗歌创作中,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情绪和感受必须以真善美为核心进行选择和升华才能够感动读者,日常生活口语也必须是经过诗人进行选择和审美加工才成为诗歌的语言的。
17、示例:(1)舒:舍予是一种忘掉自己的精神,这种境界多么令人舒畅;只有不断地舍弃和给予,才会感到舒心快乐。
(2)劣:干事情偷懒,“少”出了“力”,成绩自然比别人差
18 、【解析】该题属于老题新考,变化一下形式,也是为了降低难度。考生只要具备简单的对联知识就能做好。如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等。
新春对联:翠柳迎千里绿 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秀锦 芝兰绕阶座凝香 19、出现知性粉丝;数量极大;谐音命名;追捧各自偶像。
6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和2单元复习测试题
姓名:
一、诗文阅读(60分)
(一)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6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泽东《沁园春•长沙》) (2)在雨的哀曲里,
, ,消散了,甚至她的
,
。(戴望舒《雨巷》)
, , 。(徐志摩《再别康
,
。《左传•烛之武退秦
。恰同学少年, ; , 。(毛
班级:
(3)寻梦? , 桥》)
(4)失其所与, 师》)
(5)①君子坦荡荡, ②见贤思齐焉,
。 ,不武。
《论语》 。《论语》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二)文言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9题。(36分)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燕太子丹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久之,荆轲未有行意。太子丹乃请荆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曰:“微太子言,臣愿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樊於期遂自刭。燕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乃令秦舞阳为副,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秦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轲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2.下列句子中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荆轲嘿而逃去 今者有小人之言 令将军与臣有郤 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C.卒惶急,不知所为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秦王环柱而走 焉用亡郑以陪邻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1
例.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④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⑤道芷阳间行 ⑥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⑦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⑧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⑨秦伯说,与郑人盟 ⑩常以身翼蔽沛公
⑾项伯杀人,臣活之 ⑿乃遂收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⒀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⒁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⒂粪土当年万户侯 ⒃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A①②⒁⒂ B ③⑦⑾⒀ C④⑥⑨⒃ D.⑤⑧⑩⑿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秦王必说见臣 范增说项羽曰
C.微太子言,臣愿谒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②秦兵旦暮渡易水
③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⑦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⑧愿大王少假借之
⑨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⑩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11君王为人不忍 ○⑿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A.①③⑦ B②⑤○⑾ C.④⑥⑨ D⑧⑩○⑿
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其先乃齐人 乃令张良留谢
C.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因人之力而蔽之,不 仁 D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使使以闻大王
7.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 一项是( )(3分) 例:荆轲游于邯郸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⑤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⑧为击破沛公军
⑨得复见将军于此 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⑾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⑿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⒀若属皆且为所虏 ⒁沛公安在? ⒂长于臣
A.①⑨⒂ . B ②⑿⒁ C.③⑥⑩ D.④⑤⒀ E.⑦⑧⑾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写荆轲遭盖聂和鲁句践的怒目、怒叱,都不计较,这和《史记》中记叙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一样,意在表现他们“含羞忍耻丈夫事,一朝之愤非良图”的励志精神。
B.“易水送别”一段,作者先用送行人的穿着,再以音乐,营造了凄惋苍凉与悲壮的送别氛围。
C.“廷刺秦王”一段以密集的动词、形容词渲染生死搏斗的激烈场面,语句简短,节奏急促,从而使内容的表达和艺术的表现力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2
D.在秦国大兵压境的危机面前,荆轲基于对祖国的热爱,对秦国入侵的仇恨,义无反顾的为燕太子丹充当刺客,这种见义勇为,急人之难,扶助弱小,不畏强暴的精神是非常感人的。 9.把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忆王孙 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
(1)、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4分)
词一样,都写到了“断魂”,它们所抒发的感情是否相同?试做简要的分析。(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1.(1)《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
小说,作者是
国的小说家
。他家境贫寒,只受过四年并肩的英国作家。
。
叙事。
的正规教育,但由于他生活积累的雄厚,勤奋努力和特殊的天赋,在23岁时就以长篇小说 《匹克威克外传》赢得名声,一生共创作14篇长篇小说和其他作品,成为可以与 (2)《大卫•科波菲尔》这篇小说的主线是 (3)《大卫•科波菲尔》这篇小说自始至终采用 (4) 12.判断
(1)狄更斯的小说都有着十分明确的道德意图,处处体现着民主思想。( ) (2)小说中大卫的房东密考伯夫妇不是以狄更斯的父母为原型的。( )
(3)《大卫•科波菲尔》这篇小说的结局,体现了狄更斯的道德信念:善恶必报。( )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予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第二》)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章孔子谈到了如何尽孝的问题,即要做到“无违”。 B.孔子这里所说的“孝”,主要是指对父母要孝敬孝顺。
(2)、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李重元
被称作“密考伯主义”。
3
C.如果我们做到了孔子所说的“无违”,就算真正做到了“孝”。
D.“孝”是孔子思想核心“仁”中的重要内容,属于人格培养与塑造的范畴。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选段,说说孔子认为怎样才算做到了孝。(3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第二》) 答: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2分)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郭国昌
①古人云:“诗言志”。也就是说,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只要翻开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戴望舒、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②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发生。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只有人生至上主义者才能够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其实,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身后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询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会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通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③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读艾青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荚为核心的。像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
④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荚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也是一个语言的选择过程。“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日常口语成为诗歌的语言,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荚加工的,是诗意化的口语。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正是诗人通过诗化的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托尔斯泰说过,一个高明的作家“并不在于知道他用什么语言写什么,而在于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写什么。”当我们的诗人也知道这样做的时候,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广受人们争议的问题了。
1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 )(5分)
A.“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在当今应该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虽然有人对现代汉诗抱有质疑的态度。
B.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人只要与普通大众在一起生活,获得的就会是真诚的诗歌情绪,而不是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
C.真正的诗人,其诗歌的情感都是来自现实社会生活,来自对普通大众人生时真正体验。
D.现代汉诗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需要的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感情,否则,是无法创作出诗歌作品的。 E.口语化是现代汉诗发展的——个重要趋向,但进人诗歌的日常口语必须经过诗人的审美加]二的,是诗意化的。
4
15.在第①和第③自然段的论述中,分别举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为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16.为什么说“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4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7.汉字中有不少会意字,今人也可以结合个人的感悟进行新的理解,并且有的还不止一种理解。请仿照示例,从“诗”“挣”“舒”“劣”这四个会意字中任选两个进行重新“会意”,每个字只写出一种理解。(4分) 示例:选:走在前面的人,更有选择的余地。⑫被挑选出来的人,应该是事事走在别人前面的。 ⑪ (2)
18.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
19.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分点简洁地概括出文中“粉丝”的主要特点。(4分)
如今的图书出版界,许多当红作家或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 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为“乙醚”,钱文忠的粉丝自称为“潜艇”,于丹的粉丝自称为“鱼丸”。他们的新书发布和签售受到各自粉丝的追捧,短时间内就能售出二三千本。难怪有人说,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
5
必修一1.2单元复习检测试题答案
1、(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3)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4)不知,以乱易整,吾其还也
(5)小人长戚戚。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D.(A.嘿通默,郤通隙B.反通返,C.卒通猝,蚤通早) 3、C.(A.意动用法 B 使动用法 D.名做状)
4、C.没有(A.常态/估计B通“悦”/劝说D.回头看/顾及) 5、B.古今同义
6 .A.都是动词,到(B、就是/就C.趁机/借助D.表修饰/表目的,来) 7 、A(A.状语后置句B。宾语前置C 判断句D.被动句E.省略句) 8.D(荆轲是卫国人,替燕太子丹充当刺客不是基于对祖国的热爱。)
9、(1)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送行(句意1分,定语后置1分动词1分))。 (2)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发,穷,见各1分)
(3)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将要从哪里取得它(贪求)的土地呢?(阙,焉,之各1分) (4)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犹,安,足各1分)
(5)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近来和不寻常事故的发生。(所以,出入,非常各1分)
10(1)作者精心选取了芳草萋萋、杨柳青青、杜宇悲啼、雨打梨花等四种意象。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暮春时节令人伤感的氛围。
(2)感情不同,杜诗写孤身赶路的行人雨中奔波,不见家人,“魂断”指思乡之情;李词写闺中少妇登楼远眺,不见行人,徒使魂销魄断,“断魂”是思夫之愁。
11、半自传长篇小说;英国;狄更斯;莎士比亚;主线是大卫的成长史;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被称为“密考伯主义”。 12.第一题对;第二题错;第三题对
13(1)C. “孝”不仅要做到无违,还要从内心敬重。
(2)孔子认为 “孝”不仅要做到赡养父母,还要从内心敬重。一个人如果只是父母有事为他们分忧,有了饭食就先给父母吃,不能算是真正的孝。
14.BD(B,,只要”错误,原文中是”只有”,D”是无法创作出诗歌作品的”过于绝对)
15.前者论述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的观点。后者论述了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的观点。
16.因为诗歌创作中,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情绪和感受必须以真善美为核心进行选择和升华才能够感动读者,日常生活口语也必须是经过诗人进行选择和审美加工才成为诗歌的语言的。
17、示例:(1)舒:舍予是一种忘掉自己的精神,这种境界多么令人舒畅;只有不断地舍弃和给予,才会感到舒心快乐。
(2)劣:干事情偷懒,“少”出了“力”,成绩自然比别人差
18 、【解析】该题属于老题新考,变化一下形式,也是为了降低难度。考生只要具备简单的对联知识就能做好。如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等。
新春对联:翠柳迎千里绿 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秀锦 芝兰绕阶座凝香 19、出现知性粉丝;数量极大;谐音命名;追捧各自偶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