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单 元:位置
教学目标 :
1 经历认识左右、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2 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课题:左右
教学目标:
1. 结合身边的事物,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2.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合作交流、游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观察我们的教室,你看到那些物品?
师:这些物品是不是有自己的位置?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位置中的左右。
(二) 出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物品的左右位置
师:现在老师想问问同学们,看老师说的话对不对?
师:黑板的右边有电视,对吗?
生:对„„
师:黑板的左边有课程表,对不对?
师:同学们真棒!刚才大家在教室里找到很多物品,那能不能用左、右说出这些物品的位置关系呢?
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说话当中,指导学生认识物品的左、右位置关系。(师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指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完整)
(二)做一做
师:同学们用左、右说话说得真不错!那现在我们用左、右的关系来做一做,看同学们是不是还是一样棒呢?
师: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作业本摆在数学书的右边,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边。
师:同学们自己动手摆一摆。
师:有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三)身体上的左右
师:同学们,我们是用哪只手写字的啊?
学生纷纷举起右手。
师:那我们这只手是左手还是右手呢?
生:右手
师:同学们真棒!
师:在平时,吃饭、写字等等许多事情我们都习惯用右手来做。 师:同学们还能不能用左、右来说说我们身体上的各个器官? 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并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还能不能用左右说说别人的身体上的各个器官呢?
让一名同学站在前面,另一名同学发言。这个过程中注意让同学们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三、巩固练习
(一)练一练第1题。
师:老师想找两名同学帮助老师做完这个练习,有谁愿意来啊? 师让两名同学手中分别拿两样东西,让其他同学用左右描述所看到的情况。
师:现在同学们就照着刚才我们的做法,两人一组,任意拿物品进行练习。
(二)做游戏
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游戏。
教师讲游戏规则:让五名同学站成一横排。
师:从左数第几位是XX ?从右数第几位是XX ?从左数XX 排第几?从右数XX 排第几?
师:XXX 左边有多少人?右边呢?
(三)练一练第3题。
师:同学们在家有没有照镜子啊?
生:有。
师:那现在能不能想象一下,从镜子中看到的自己的左和右是怎样的呢?
师:那蓝灵鼠照镜子会看到怎样的自己呢?
让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师:有谁能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四、身边的数学
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交通情境图,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在马路上,车和行人都要靠右行驶。)
在学生观察、交流的活动中了解交通规则,自觉维护交通秩序。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教学课题:前后
教学目标:
1. 在看图讲故事、说话的过程中,经历认识前、后位置关系的过程。
2.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用前后、左右等描述平面上某个物体的位置。
3. 在数学活动中,受到做事要有毅力、遵守社会规范等方面的教育。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用前后、左右等描述平面上某个物体的位置。
授课类型:
新授
授课方法:
讲授、合作交流、情境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区分左、右,老师来考考大家,看大家学得怎么样?
随机选取几个同学,问问他们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是谁。 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来认识表示位置关系的前、后。
二、讲授新知
(一)看图讲故事
师: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在讲新课之前先来看一看这个故事的动画片。
师:开始的时候谁跑在前面?谁跑在后面?后来谁跑在前面?谁跑在后面?为什么?从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做好一件事情要有毅力、有耐心,要坚持到底。
师:在故事当中,同学们说到了前、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
(二)看图说话
师:刚才同学们在故事中用到了前后,这里还有一幅图,能不能用前后看图说话呢?
请同学发言。
生:乘客都是前门上,后门下。
生:警察叔叔坐在最后面。
生:司机叔叔坐在最前面。
生:阿姨坐在老爷爷的前面。
、、、、、、
师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帮助指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完整。
三、练一练
(一)第1题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回答问题。
(二)第2题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既可以用左右描述两组的位置,也可以用前后、左右描述每个运动员的位置。
四、身边的数学
组织学生观察本班教室里同学的座位情况,鼓励学生用左右、前后来描述自己,同时引导学生描述班内某个同学的位置。 让学生充分自由发言。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示位置关系的前后。同学们课上说的句子都很好,课下的时候说话也要把意思表达通顺完整。
教学课题:上下
教学目标:
1. 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经历认识上、下位置关系的过程。
2. 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用前后、左右、上下等描述平面上某个物体的位置。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用前后、左右、上下等描述平面上某个物体的位置。
授课类型:新授
授课方法:
讲授、交流、情境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上下的位置关系。
二、讲授新课
(一)看图说话1
出示情景图。
师:同学们你能用上下来描述图中景物的位置吗?
生自由发言,师指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完整。
(二)看图说话 2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然后说一说柜中物品是怎样摆放的。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用上下、左右充分描述书、玩具和食品的位置。
师: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物品?
师:这些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呢?
生:书在玩具的上面。
生:玩具在书的下面。
生:食品也在书的下面。
师:同学们真棒!认识了上下的位置关系,那能不能再用上下描述我们身边的事物。
让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练习
(一)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卧室图,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然后让学生从自己观察的角度出发,说出地球仪的位置。
师:谁能说说地球仪的位置?
生:地球仪在钟表的左边、在小熊的右边。
生:地球仪在桌子的上面。
(二)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水果图,说一说图上有哪些水果。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各种水果的位置。
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再自由发言。
(三)第3题
先让学生弄清题意,鼓励学生考虑小动物的需要和特点,自主设计分配方案。
全班交流,只要学生说的有理,都要给予表扬。
四、课后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第二单元: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时间的过程。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了解钟面上表示的大约是几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使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教学难点:会看整时、半时。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钟表一个。
教学总课时数:2课时。
课 题: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 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钟表的过程。
2.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会看整时、半时。
3. 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会看整时、半时。
教学难点:
会看整时、半时。
课前准备:实物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听听高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什么样的谜语。
出示谜语:
有个好朋友, 会跑没有腿,
会响没有嘴,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
请你猜猜看, 好朋友是谁。(打一物品)
对,是钟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钟表。出示课题。(板书:认识钟表)
二、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认识钟面
师:首先,老师要带你们去钟表店看看,出示课件欣赏
师:同学们看到钟表的样式多不多呀?(多)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形状和样子各不相同。但是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钟面,看看它们的钟面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钟面上都有些什么?(板书:钟面)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同学们说钟表上一共有几个数字?(12个数字)
师:同学们接着说钟面上还少什么吗?(还有指针)出示课件。那你们知道钟表上这个又短又粗的针叫什么名字吗?(时针领读)那你们知道这个又细又长的针叫什么名字吗?(分针领读)还有吗? (有些细心的同学还会发现生活中很多钟表上还有一根更细更长的针,它的名字叫秒针(秒针领读)。
师看课件小结:钟面上有12大格,还有时针、分针、和秒针三个指针。现在钟面同学们都认识了,接下来,我们就应该去认识——时间了。
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
1、 认识整时。
师: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谁知道闹钟叫醒小女孩的时间是几点?(我们可以说7点,也可以说7时。板书:7点)
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几幅钟表图画,同学们看看这几个钟表的分针它的指向有什么特点?师:通过观察上面几幅图同学们知道了什么?(也就是说,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2、 巩固练习。拨一拨。
3、 明明的星期天(认识半时)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非常的快,还有几天我们又回家了是不是?你们回家都干什么呀?有位小朋友叫明明,我们看看他的星期天是怎样安排的。出示课件。
师:观察完这几幅图,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明明刷牙洗脸的时间是7时,明明看电视的时间也是7时,为什么这两个时间一样呢?(不一样,一个是上午7时,一个是晚上7时)接下来同学们再看这幅图:明明在干什么?钟表上显示的是几时? 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几幅钟表图画,同学们看看这几个钟表的分针它的指向有什么特点。
师:通过观察上面几幅图同学们知道了什么?(也就是说,当分针指向6时,时针过几就是几时)
4、 巩固练习。拨一拨。
5、 书写时间。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认识时间,现在我们来学学怎样用笔把时间记录下来。
我们看一下第一幅图:师提问几时?我们就可以把它写成这种形式3:00。第二幅图
6、 巩固练习:师拨时间,同学书写。
四、全课练习。
五、小结:全课内容。
课 题: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熟悉的情镜,了解钟面上表示的大约是几时。
2. 认识钟面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了”和“大约是几时”等。
3. 进一步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提升生活经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了解钟面上表示的大约是几时。
教学难点:
认识钟面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了”和“大约是几时”等。
课前准备:
实物挂钟等。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一)出示情景图,让学生根据途中内容讲故事。
(二)根据上图中的情景,认识“大约几时”。使学生了解针转动的方向,在生活中的“3时刚过”可以说是大约3时。
(三)出示情景图,使学生知道图上钟表表示的时间是快5时了,也可以说大约是5时。
二、试一试
(一)出示不同时间钟表的图像,说说大约是几时。可让学生先互相讨论,再全班交流。
(二)拿出自己准备的挂钟,教师说出时间,学生拨动时针和分针,指向时间所表示的位置。学生间可分组进行,然后全班进行讨论。
三、练一练
(一)出示情景图,说一说图中情景可能发生在什么时间。
(二)连一连。
先观察钟面,说出每个钟面所表示的时刻,再连线。(参见教材)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两件事情作比较,说一说哪件事情用的时间比较长。
四、身边的数学
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说出“太阳刚刚升起”和“太阳快落山了”大约分别是几时。
五、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讨论的活动中,经历认识并理解10个十是一百的过程。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在解决趣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小棒50根
一、创设情景
师生进行猜小棒根数的游戏。教师先拿出松散的几根小棒让学生猜,然后拿出捆成1捆的10根小棒让学生猜。
二、认识10个十是一百
1、教师提出数小棒的要求后,让每个学
生独立操作。
2、全班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
在充分交流不同做法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1捆是10根(是一个十),3捆是30根,即“3个十是30”。
⑴在“3个十是30”的基础上继续讨论:4捆是几个十根,是多少根?6捆是几个十根,是多少根?
⑵提出“10捆是多少根”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说一说是怎样知道的,最后得出:10个十是一百。
三、数的组成
1、提出摆小棒的要求,让学生按要求摆。
2、交流摆的结果,说一说是几个十、几个一,再在书上填空。
四、课堂练习
1、 练一练第1题,看图数一数,再填空,并交流想法。
2、练一练第2题,可先师生共同完成第⑴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其它两题。交流时重点说说怎样想的
3、练一练第3题,教师先和一生作示范,再同桌两人对口练习。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趣味数学
出示图片,先让学生讲故事,然后再请同学们讨论该怎样分。
第 一 单 元:位置
教学目标 :
1 经历认识左右、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2 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课题:左右
教学目标:
1. 结合身边的事物,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2.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合作交流、游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观察我们的教室,你看到那些物品?
师:这些物品是不是有自己的位置?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位置中的左右。
(二) 出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物品的左右位置
师:现在老师想问问同学们,看老师说的话对不对?
师:黑板的右边有电视,对吗?
生:对„„
师:黑板的左边有课程表,对不对?
师:同学们真棒!刚才大家在教室里找到很多物品,那能不能用左、右说出这些物品的位置关系呢?
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说话当中,指导学生认识物品的左、右位置关系。(师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指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完整)
(二)做一做
师:同学们用左、右说话说得真不错!那现在我们用左、右的关系来做一做,看同学们是不是还是一样棒呢?
师: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作业本摆在数学书的右边,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边。
师:同学们自己动手摆一摆。
师:有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三)身体上的左右
师:同学们,我们是用哪只手写字的啊?
学生纷纷举起右手。
师:那我们这只手是左手还是右手呢?
生:右手
师:同学们真棒!
师:在平时,吃饭、写字等等许多事情我们都习惯用右手来做。 师:同学们还能不能用左、右来说说我们身体上的各个器官? 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并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还能不能用左右说说别人的身体上的各个器官呢?
让一名同学站在前面,另一名同学发言。这个过程中注意让同学们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三、巩固练习
(一)练一练第1题。
师:老师想找两名同学帮助老师做完这个练习,有谁愿意来啊? 师让两名同学手中分别拿两样东西,让其他同学用左右描述所看到的情况。
师:现在同学们就照着刚才我们的做法,两人一组,任意拿物品进行练习。
(二)做游戏
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游戏。
教师讲游戏规则:让五名同学站成一横排。
师:从左数第几位是XX ?从右数第几位是XX ?从左数XX 排第几?从右数XX 排第几?
师:XXX 左边有多少人?右边呢?
(三)练一练第3题。
师:同学们在家有没有照镜子啊?
生:有。
师:那现在能不能想象一下,从镜子中看到的自己的左和右是怎样的呢?
师:那蓝灵鼠照镜子会看到怎样的自己呢?
让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师:有谁能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四、身边的数学
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交通情境图,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在马路上,车和行人都要靠右行驶。)
在学生观察、交流的活动中了解交通规则,自觉维护交通秩序。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教学课题:前后
教学目标:
1. 在看图讲故事、说话的过程中,经历认识前、后位置关系的过程。
2.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用前后、左右等描述平面上某个物体的位置。
3. 在数学活动中,受到做事要有毅力、遵守社会规范等方面的教育。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用前后、左右等描述平面上某个物体的位置。
授课类型:
新授
授课方法:
讲授、合作交流、情境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区分左、右,老师来考考大家,看大家学得怎么样?
随机选取几个同学,问问他们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是谁。 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来认识表示位置关系的前、后。
二、讲授新知
(一)看图讲故事
师: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在讲新课之前先来看一看这个故事的动画片。
师:开始的时候谁跑在前面?谁跑在后面?后来谁跑在前面?谁跑在后面?为什么?从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做好一件事情要有毅力、有耐心,要坚持到底。
师:在故事当中,同学们说到了前、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
(二)看图说话
师:刚才同学们在故事中用到了前后,这里还有一幅图,能不能用前后看图说话呢?
请同学发言。
生:乘客都是前门上,后门下。
生:警察叔叔坐在最后面。
生:司机叔叔坐在最前面。
生:阿姨坐在老爷爷的前面。
、、、、、、
师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帮助指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完整。
三、练一练
(一)第1题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回答问题。
(二)第2题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既可以用左右描述两组的位置,也可以用前后、左右描述每个运动员的位置。
四、身边的数学
组织学生观察本班教室里同学的座位情况,鼓励学生用左右、前后来描述自己,同时引导学生描述班内某个同学的位置。 让学生充分自由发言。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示位置关系的前后。同学们课上说的句子都很好,课下的时候说话也要把意思表达通顺完整。
教学课题:上下
教学目标:
1. 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经历认识上、下位置关系的过程。
2. 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用前后、左右、上下等描述平面上某个物体的位置。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用前后、左右、上下等描述平面上某个物体的位置。
授课类型:新授
授课方法:
讲授、交流、情境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上下的位置关系。
二、讲授新课
(一)看图说话1
出示情景图。
师:同学们你能用上下来描述图中景物的位置吗?
生自由发言,师指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完整。
(二)看图说话 2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然后说一说柜中物品是怎样摆放的。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用上下、左右充分描述书、玩具和食品的位置。
师: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物品?
师:这些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呢?
生:书在玩具的上面。
生:玩具在书的下面。
生:食品也在书的下面。
师:同学们真棒!认识了上下的位置关系,那能不能再用上下描述我们身边的事物。
让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练习
(一)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卧室图,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然后让学生从自己观察的角度出发,说出地球仪的位置。
师:谁能说说地球仪的位置?
生:地球仪在钟表的左边、在小熊的右边。
生:地球仪在桌子的上面。
(二)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水果图,说一说图上有哪些水果。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各种水果的位置。
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再自由发言。
(三)第3题
先让学生弄清题意,鼓励学生考虑小动物的需要和特点,自主设计分配方案。
全班交流,只要学生说的有理,都要给予表扬。
四、课后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第二单元: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时间的过程。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了解钟面上表示的大约是几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使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教学难点:会看整时、半时。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钟表一个。
教学总课时数:2课时。
课 题: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 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钟表的过程。
2.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会看整时、半时。
3. 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会看整时、半时。
教学难点:
会看整时、半时。
课前准备:实物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听听高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什么样的谜语。
出示谜语:
有个好朋友, 会跑没有腿,
会响没有嘴,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
请你猜猜看, 好朋友是谁。(打一物品)
对,是钟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钟表。出示课题。(板书:认识钟表)
二、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认识钟面
师:首先,老师要带你们去钟表店看看,出示课件欣赏
师:同学们看到钟表的样式多不多呀?(多)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形状和样子各不相同。但是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钟面,看看它们的钟面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钟面上都有些什么?(板书:钟面)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同学们说钟表上一共有几个数字?(12个数字)
师:同学们接着说钟面上还少什么吗?(还有指针)出示课件。那你们知道钟表上这个又短又粗的针叫什么名字吗?(时针领读)那你们知道这个又细又长的针叫什么名字吗?(分针领读)还有吗? (有些细心的同学还会发现生活中很多钟表上还有一根更细更长的针,它的名字叫秒针(秒针领读)。
师看课件小结:钟面上有12大格,还有时针、分针、和秒针三个指针。现在钟面同学们都认识了,接下来,我们就应该去认识——时间了。
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
1、 认识整时。
师: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谁知道闹钟叫醒小女孩的时间是几点?(我们可以说7点,也可以说7时。板书:7点)
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几幅钟表图画,同学们看看这几个钟表的分针它的指向有什么特点?师:通过观察上面几幅图同学们知道了什么?(也就是说,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2、 巩固练习。拨一拨。
3、 明明的星期天(认识半时)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非常的快,还有几天我们又回家了是不是?你们回家都干什么呀?有位小朋友叫明明,我们看看他的星期天是怎样安排的。出示课件。
师:观察完这几幅图,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明明刷牙洗脸的时间是7时,明明看电视的时间也是7时,为什么这两个时间一样呢?(不一样,一个是上午7时,一个是晚上7时)接下来同学们再看这幅图:明明在干什么?钟表上显示的是几时? 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几幅钟表图画,同学们看看这几个钟表的分针它的指向有什么特点。
师:通过观察上面几幅图同学们知道了什么?(也就是说,当分针指向6时,时针过几就是几时)
4、 巩固练习。拨一拨。
5、 书写时间。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认识时间,现在我们来学学怎样用笔把时间记录下来。
我们看一下第一幅图:师提问几时?我们就可以把它写成这种形式3:00。第二幅图
6、 巩固练习:师拨时间,同学书写。
四、全课练习。
五、小结:全课内容。
课 题: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熟悉的情镜,了解钟面上表示的大约是几时。
2. 认识钟面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了”和“大约是几时”等。
3. 进一步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提升生活经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了解钟面上表示的大约是几时。
教学难点:
认识钟面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了”和“大约是几时”等。
课前准备:
实物挂钟等。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一)出示情景图,让学生根据途中内容讲故事。
(二)根据上图中的情景,认识“大约几时”。使学生了解针转动的方向,在生活中的“3时刚过”可以说是大约3时。
(三)出示情景图,使学生知道图上钟表表示的时间是快5时了,也可以说大约是5时。
二、试一试
(一)出示不同时间钟表的图像,说说大约是几时。可让学生先互相讨论,再全班交流。
(二)拿出自己准备的挂钟,教师说出时间,学生拨动时针和分针,指向时间所表示的位置。学生间可分组进行,然后全班进行讨论。
三、练一练
(一)出示情景图,说一说图中情景可能发生在什么时间。
(二)连一连。
先观察钟面,说出每个钟面所表示的时刻,再连线。(参见教材)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两件事情作比较,说一说哪件事情用的时间比较长。
四、身边的数学
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说出“太阳刚刚升起”和“太阳快落山了”大约分别是几时。
五、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讨论的活动中,经历认识并理解10个十是一百的过程。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在解决趣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小棒50根
一、创设情景
师生进行猜小棒根数的游戏。教师先拿出松散的几根小棒让学生猜,然后拿出捆成1捆的10根小棒让学生猜。
二、认识10个十是一百
1、教师提出数小棒的要求后,让每个学
生独立操作。
2、全班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
在充分交流不同做法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1捆是10根(是一个十),3捆是30根,即“3个十是30”。
⑴在“3个十是30”的基础上继续讨论:4捆是几个十根,是多少根?6捆是几个十根,是多少根?
⑵提出“10捆是多少根”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说一说是怎样知道的,最后得出:10个十是一百。
三、数的组成
1、提出摆小棒的要求,让学生按要求摆。
2、交流摆的结果,说一说是几个十、几个一,再在书上填空。
四、课堂练习
1、 练一练第1题,看图数一数,再填空,并交流想法。
2、练一练第2题,可先师生共同完成第⑴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其它两题。交流时重点说说怎样想的
3、练一练第3题,教师先和一生作示范,再同桌两人对口练习。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趣味数学
出示图片,先让学生讲故事,然后再请同学们讨论该怎样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