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学》课程论文
浅谈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与对策
授课教师:龚大志
姓名:李莹莹
学号:[1**********]8
学院:心理学院
【摘要】生物入侵已对入侵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成为了21世纪五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据初步研究,中国的入侵种数量已达529种,其中陆生植物、陆生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为主要入侵类群;原产地以北美洲和南美洲为主;经济发达和气候温暖湿润的东部和南部省份入侵态势明显较西部和北部省份严重;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生物入侵问题将可能更加严峻。生物入侵已对中国土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固有平衡,危害或威胁到中国的农林牧渔业生产、交通航运、环境、人类健康和公共设施安全。
【关键词】生物入侵危害防御措施
随着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生物入侵不断加剧,日益成为威胁地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美国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我国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损失也相当惊人,每年仅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74亿元人民币。相应地,生物入侵也成为国际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研究的热点,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新世纪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这表明人类开始广泛关注外来入侵物种及其对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1. 生物入侵相关概念及入侵途径
1.1 生物入侵的概念
生物入侵( biological invasion) 是指当任何一种生物体进入以往未曾分布过的地区,并能繁殖延续自己的种群,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一定正面或负面影响的生物迁移活动。从正的方面看,入侵物种的进入能改变入侵地的物种组成,引入新的竞争机制,有利于改造原有的生物群落;从反的方面看,入侵物种的侵入会打乱原生态系统内部的联系,破坏入侵的生态平衡,恶化入侵地的生态环境,加速原有物种的灭绝。
1.2 生物入侵的规律
Elton (1958) 把外来物种的入侵分为4个阶段: 引进( import)、逃逸( escape)、建群(establish)和危害( pest)。Cronk等(1995) 提出植物入侵分成6个阶段:引入( introduction)、自然化(naturalization)、促进(facilitation)、扩散(spread) 、互作(interaction with animals and other plants)、稳定(stabilization) 。
1.3 生物入侵的途径
1.2.1 自然入侵
自然条件下,自然界中的植物靠自身扩散传播慢慢侵入到其他生态系统,有的通过根、茎、叶的繁殖,有的则通过种子的传播,这种传播的速度相当缓慢;另一种是通过自然媒介和动物媒介,自然媒介如风、水、动物媒介如动物食用植物或者携带将种子传播到其他地区,所以生物外迁的速度很慢,而且数目也很少。
1.2.2 人为因素
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于是导致了外来生物入侵。综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人为有意引入,①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引入物种,但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外来物种成灾;②为了生物防治引进物种;③为了丰富人们的生活引种尤其是园林植物引种时带入;④在战争中运用细菌、病毒等作为武器;
(2)无意识引入,①国际间人员来往如旅游、商务活动等,通过其行李入境;②商品贸易渠道入境,特别是农产品、木材、牲畜等的贸易;③交通工具带入;④通过海洋垃圾或者随着压舱水入境。
2. 生物入侵的危害
2.1 对生物多样性和与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生物入侵种一般都具有繁殖率高,扩展蔓延速度快,对引入地适应性强等特点,物种被引入
以后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使自己很快挤入生态系统,占据重要生态位置,扰乱生态系统原有的食物链,从而危害原有的生态系统,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例如在湖南湘江,红耳彩龟大量存活,以湘江生态系统中的鱼虾、两栖动物、昆虫、水生植物等为食,严重破坏当地的食物链,造成了湘江生态系统的破坏,在一次抽样调查中, 5 只样龟全部为红耳彩龟,没有发现当地原生龟。再如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现已遍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连绵1 000hm2的滇池,水葫芦疯长成灾,布满水面,不但破坏当地的水生植被,堵塞水上交通,给当地的渔业和旅游业造成很大损失,还严重损害当地水生生态系统。
2.2 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许多入侵生物是人类的病原或病原的传播媒介,一旦它们入侵成功,可能会造成大范围的疾病流行,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例如豚草可产生大量的花粉,引起过敏和哮喘等并发症,在我国部分地区引发了居民的呼吸道疾病。红火蚁叮咬人畜,造成重大健康隐患;啃啮植物,造成农业减产;破坏公共设施,造成公共财产损失和安全事故发生。克氏原螯虾在淡水江湖大坝周围,一旦种群密度过高,其所挖掘的洞穴可引起大坝漏水,造成溃堤风险,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2.3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些外来入侵物种对农、林、牧、渔业生产、交通航运等带来了直接破坏,并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据测算,我国283种主要入侵物种每年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144.5亿美元。例如,紫茎泽兰入侵后,侵占大量农田、林地和草地,不仅影响农林生产,造成牧草减产甚至丧失放牧价值,还因该植物富含有毒物质, 牲畜误食后引起中毒或死亡, 由此导致中国畜牧业损失达9.89亿元/年。水葫芦、喜旱莲子草等水生植物的肆意扩张,覆盖湖泊和河流的广大区域,减缓水流,堵塞航道,影响水上交通、灌溉和水电设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3.防治措施
3.1 科学规划,合理引入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8条指出,“每一缔约国应尽可能并酌情防止引进、控制或清除那些威胁到生态系统、生境或物种的外来物种”。因此在物种引进时,对引入物种的推广应用要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要组织有关各方面的专家,包括生物学、医学、植物保护学等学科, 认真研究引入物种与原有物种的种间竞争与依存规律,对可能入侵的生物种类、分布的风险进行评价和分析究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探索物种的繁殖和扩散能力,以及对新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为物种的引进提供科学依据。
3.2 建立有效机制
一是要建立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风险的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并根据我国当前生态建设实际,组织开展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为引种审批和当地管理部门提供依;二是要建立引种政策,建立经济制约机制。引入外来物种时应把引入外来有害生物的潜在风险成本考虑在内,包括对引进物种的风险评估、验证、监测等费用。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引入外来有害生物,均应承担治理费用和经济赔偿责任。这样引种者才会严肃对待物种引进。三是要加强物种引入后的监管。物种引入后要对种植、养殖适宜的生态环境进行前期试验,对种植、养殖的区域、范围进行全面规划, 采取生态安全保护措施,防止有害物种的侵入、扩散和蔓延。
3.3 提高公众的生物入侵和生态安全意识
防止生物入侵,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应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提高全社会防范意识,使全社会参与到防止生物入侵的行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公众能够意识到由于自己无意间从国外带回的水果会携带危险害虫,如地中海实蝇会引发我国整个水果产业的严重损失,从而避免自己的无意识行为,生物入侵发生的概率会大为减少。因此,加强科普宣传、培养全
民的预防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合理的物种引进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满足人类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 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大的损害。物种引进不仅是生态学的问题, 它将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是一个长期的、全局性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在开展动、植物的引进及推广工作时, 要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充分认识因生物入侵等因素导致生态失调的生态安全问题,确保本地原有品种的生态安全, 加强生态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胡淑恒,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生物学杂志,Vol. 20 No. 5,2003
2、徐婧,周婷,龟类外来种的生物入侵隐患及其防治措施,四川动物,Vol.125 No.12,2006
3、巴哈提古丽,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控对策,内蒙古林业科技,Vol. 37,No.1,2011
4、郑勇奇张川红,外来树种生物入侵研究现状与进展,林业科学,Vol.142, No.111,2006
5、鞠瑞亭,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生物多样性 2012, 20 (5): 581–611
6、干晓静,生物入侵对鸟类的生态影响,生物多样性 2007, 15 (5): 548–557
《保护生物学》课程论文
浅谈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与对策
授课教师:龚大志
姓名:李莹莹
学号:[1**********]8
学院:心理学院
【摘要】生物入侵已对入侵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成为了21世纪五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据初步研究,中国的入侵种数量已达529种,其中陆生植物、陆生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为主要入侵类群;原产地以北美洲和南美洲为主;经济发达和气候温暖湿润的东部和南部省份入侵态势明显较西部和北部省份严重;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生物入侵问题将可能更加严峻。生物入侵已对中国土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固有平衡,危害或威胁到中国的农林牧渔业生产、交通航运、环境、人类健康和公共设施安全。
【关键词】生物入侵危害防御措施
随着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生物入侵不断加剧,日益成为威胁地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美国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我国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损失也相当惊人,每年仅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74亿元人民币。相应地,生物入侵也成为国际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研究的热点,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新世纪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这表明人类开始广泛关注外来入侵物种及其对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1. 生物入侵相关概念及入侵途径
1.1 生物入侵的概念
生物入侵( biological invasion) 是指当任何一种生物体进入以往未曾分布过的地区,并能繁殖延续自己的种群,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一定正面或负面影响的生物迁移活动。从正的方面看,入侵物种的进入能改变入侵地的物种组成,引入新的竞争机制,有利于改造原有的生物群落;从反的方面看,入侵物种的侵入会打乱原生态系统内部的联系,破坏入侵的生态平衡,恶化入侵地的生态环境,加速原有物种的灭绝。
1.2 生物入侵的规律
Elton (1958) 把外来物种的入侵分为4个阶段: 引进( import)、逃逸( escape)、建群(establish)和危害( pest)。Cronk等(1995) 提出植物入侵分成6个阶段:引入( introduction)、自然化(naturalization)、促进(facilitation)、扩散(spread) 、互作(interaction with animals and other plants)、稳定(stabilization) 。
1.3 生物入侵的途径
1.2.1 自然入侵
自然条件下,自然界中的植物靠自身扩散传播慢慢侵入到其他生态系统,有的通过根、茎、叶的繁殖,有的则通过种子的传播,这种传播的速度相当缓慢;另一种是通过自然媒介和动物媒介,自然媒介如风、水、动物媒介如动物食用植物或者携带将种子传播到其他地区,所以生物外迁的速度很慢,而且数目也很少。
1.2.2 人为因素
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于是导致了外来生物入侵。综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人为有意引入,①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引入物种,但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外来物种成灾;②为了生物防治引进物种;③为了丰富人们的生活引种尤其是园林植物引种时带入;④在战争中运用细菌、病毒等作为武器;
(2)无意识引入,①国际间人员来往如旅游、商务活动等,通过其行李入境;②商品贸易渠道入境,特别是农产品、木材、牲畜等的贸易;③交通工具带入;④通过海洋垃圾或者随着压舱水入境。
2. 生物入侵的危害
2.1 对生物多样性和与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生物入侵种一般都具有繁殖率高,扩展蔓延速度快,对引入地适应性强等特点,物种被引入
以后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使自己很快挤入生态系统,占据重要生态位置,扰乱生态系统原有的食物链,从而危害原有的生态系统,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例如在湖南湘江,红耳彩龟大量存活,以湘江生态系统中的鱼虾、两栖动物、昆虫、水生植物等为食,严重破坏当地的食物链,造成了湘江生态系统的破坏,在一次抽样调查中, 5 只样龟全部为红耳彩龟,没有发现当地原生龟。再如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现已遍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连绵1 000hm2的滇池,水葫芦疯长成灾,布满水面,不但破坏当地的水生植被,堵塞水上交通,给当地的渔业和旅游业造成很大损失,还严重损害当地水生生态系统。
2.2 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许多入侵生物是人类的病原或病原的传播媒介,一旦它们入侵成功,可能会造成大范围的疾病流行,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例如豚草可产生大量的花粉,引起过敏和哮喘等并发症,在我国部分地区引发了居民的呼吸道疾病。红火蚁叮咬人畜,造成重大健康隐患;啃啮植物,造成农业减产;破坏公共设施,造成公共财产损失和安全事故发生。克氏原螯虾在淡水江湖大坝周围,一旦种群密度过高,其所挖掘的洞穴可引起大坝漏水,造成溃堤风险,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2.3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些外来入侵物种对农、林、牧、渔业生产、交通航运等带来了直接破坏,并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据测算,我国283种主要入侵物种每年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144.5亿美元。例如,紫茎泽兰入侵后,侵占大量农田、林地和草地,不仅影响农林生产,造成牧草减产甚至丧失放牧价值,还因该植物富含有毒物质, 牲畜误食后引起中毒或死亡, 由此导致中国畜牧业损失达9.89亿元/年。水葫芦、喜旱莲子草等水生植物的肆意扩张,覆盖湖泊和河流的广大区域,减缓水流,堵塞航道,影响水上交通、灌溉和水电设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3.防治措施
3.1 科学规划,合理引入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8条指出,“每一缔约国应尽可能并酌情防止引进、控制或清除那些威胁到生态系统、生境或物种的外来物种”。因此在物种引进时,对引入物种的推广应用要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要组织有关各方面的专家,包括生物学、医学、植物保护学等学科, 认真研究引入物种与原有物种的种间竞争与依存规律,对可能入侵的生物种类、分布的风险进行评价和分析究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探索物种的繁殖和扩散能力,以及对新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为物种的引进提供科学依据。
3.2 建立有效机制
一是要建立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风险的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并根据我国当前生态建设实际,组织开展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为引种审批和当地管理部门提供依;二是要建立引种政策,建立经济制约机制。引入外来物种时应把引入外来有害生物的潜在风险成本考虑在内,包括对引进物种的风险评估、验证、监测等费用。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引入外来有害生物,均应承担治理费用和经济赔偿责任。这样引种者才会严肃对待物种引进。三是要加强物种引入后的监管。物种引入后要对种植、养殖适宜的生态环境进行前期试验,对种植、养殖的区域、范围进行全面规划, 采取生态安全保护措施,防止有害物种的侵入、扩散和蔓延。
3.3 提高公众的生物入侵和生态安全意识
防止生物入侵,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应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提高全社会防范意识,使全社会参与到防止生物入侵的行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公众能够意识到由于自己无意间从国外带回的水果会携带危险害虫,如地中海实蝇会引发我国整个水果产业的严重损失,从而避免自己的无意识行为,生物入侵发生的概率会大为减少。因此,加强科普宣传、培养全
民的预防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合理的物种引进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满足人类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 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大的损害。物种引进不仅是生态学的问题, 它将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是一个长期的、全局性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在开展动、植物的引进及推广工作时, 要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充分认识因生物入侵等因素导致生态失调的生态安全问题,确保本地原有品种的生态安全, 加强生态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胡淑恒,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生物学杂志,Vol. 20 No. 5,2003
2、徐婧,周婷,龟类外来种的生物入侵隐患及其防治措施,四川动物,Vol.125 No.12,2006
3、巴哈提古丽,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控对策,内蒙古林业科技,Vol. 37,No.1,2011
4、郑勇奇张川红,外来树种生物入侵研究现状与进展,林业科学,Vol.142, No.111,2006
5、鞠瑞亭,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生物多样性 2012, 20 (5): 581–611
6、干晓静,生物入侵对鸟类的生态影响,生物多样性 2007, 15 (5): 548–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