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不是什么(中文)

理论不是什么

本文区分了含有理论和不含理论的论文有何区别。在社会科学界,究竟怎样分辨理论的强弱还没有定论, 但人们都同意引用、数据、变量、图表和假设都不是理论。尽管有共识的存在,作者们还是会用五种元素代替理论。我们将解释这五种元素会怎样与理论产生混淆, 又该怎样避免混淆。通过把共识进一步清晰界定,我们希望能帮助作者们避免一些最常见也最容易避开的问题,这些问题会使读者认为文章的理论支持不够。我们进一步讨论期刊会怎样促进更强的理论发表。我们认为,如果某个领域重视强理论的创造,期刊应该审视它们的实证要求。我们主张的是期刊应该倾向于接受检验部分 理论的文章,而不是检验整个理论的文章;倾向于接受描述性数据,而不是确定性数据。

作者、审稿人、读者和编辑们决定了《管理科学季刊》(ASQ ) 上的内容,他们都认为最重要的是,文章应该蕴含深刻的理论。ASQ 的征稿声明上说:“如果文稿上没有任何理论,它们的价值就值得怀疑。”最主要的原因是,审稿人和编辑一般不会通过理论支持不够的论文。本文的依据是作者本人的在ASQ 的编辑经验和在组织行为学研究方面的经验,我们总结了论文被评为理论支持不够的最常见原因。

那些希望文章有充分理论的作者可以先广泛阅读制定理论和区分理论强弱的文章。管理评论(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在1989年10月开辟了一个讨论理论构建的论坛。讨论得出了社会科学的理论是什么,理论强弱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例 如,Dubin (1976)分析了应用性领域的理论构建,Freeese (1980)评论了正规的理论构建,Kaplan (1964)从哲学的视角探究了行为科学,Merton (1967)发表文章讨论了理论社会 学,Weick (1989)认为理论构建是一种规范 的想象(disciplined imagination)。

可惜的是,关于理论构建的文献不能使读者了解怎样写出理论支持有力的文章(Freese,1980)。学术界还没有对辨别模型和理论形成共识,把某种预示论(typology )归类为理论是否合适,理论的价值是否取决于它是否有趣,理论的存在是否依赖于可证伪性。Merton (1967: 39)这样说:

关于理论的讨论纷纷扬扬,以至于理论这个词本身变得毫无意义。因为理论的指示对象如此广泛——从微小的假设到复杂的但模糊无序的猜测,再到有序的思想系统——用词往往是晦涩的,不易于理解。

对理论到底是什么的不一致理解能解释为什么在行为科学领域难以建立强理论。审稿人、编辑和其他读者可能会对理论的构成和区分理论强弱的标准持有不同看法。充满理想的组织学研究者还面临更多的困难,因为很难确定该使用哪种视角(以及相关的术语)来描述组织学和组织学成员(Pfeffer,1993)。即使一篇文章中有表达清晰的理论和匹配的数据,编辑或审稿人可能仅仅会因为理论不符合他们的偏 好,而拒绝发表或坚持要求更换理论。最后,构建理论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内在的矛盾冲突。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一样,组织学研究者们被迫权衡普遍性、简洁度和 精确度(Weick,1979),还必须保证逻辑的一致性和论点的整体性。这可能就造成了研究型期刊的退稿率居高不下。即使是能力最出众组织学研究者而言,写出强理论也是一项非常耗时的工作,还需要不断地试错。这也正是为什么少数的大师,如James March、Jeffrey Pfeffer和Karl Weick,受到了无数的赞誉。

我们对构建重要的组织学理论并不抱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不会为构建强理论制定一套法则或步骤。本 文的目的更为现实。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的论文或论文的某一部分被认为不含任何理论。尽管人们还在争论“理论是什么”,和“理论应该是什么”,但对于“理论不是什么”已经形成了共识。我们总结了学术性文章五大特征,尽管都很重要,但还不足以构成理论。审稿人和编辑都认同,虽然这五个特征是内隐的,但不应被理 解为理论观点的组成部分。通过把这种共识表达得更清晰,我们希望帮助作者们避免在审稿过程中被认为理论不足。

文章中哪些部分不是理论

1. 引用不是理论

参考前人文献中的理论可以为新理论的构建搭好背景。作者应该确定他们写作的逻辑路径,以及他们的贡 献在哪个方面。但是罗列现有文献和理论提出者的名字并不等于解释理论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例如,Sutton (1991:262)有一

句话是说票据收款人有三种引用,但没有理论:“这种模式与研究结论一致,侵略会引发‘斗争’ 回应(Frijda, 1986),愤怒是一种会传染的情绪(Schacter and Singer, 1962; Baron, 1977)。”这句话列举了包含观点(和一些研究发现)的发表论文。但这句话没有理论,因为这里没有逻辑性 的解释为什么侵略引起“斗争”或为什么“愤怒”会传染。

在审 稿人和编辑眼中“更有理论性”的文章一般会有密集的引用。作者并没有展示详细的、有说服力的理论,而是列出了盛行的理论或思想学派,甚至不会解释为什么理 论和方法还遗留了空白。Robert Sutton编辑的一份手稿有翔实的数据,但三位审稿人 都强调它“理论站不住脚”和“假设不可靠”。那位作者因此重新写了引言,引用了许多含有理论的文献并加入了术语,如“社会心理学”、“角色理论”和“社会 对比理论”。但还是没有讨论这些理论是关于什么的,也没有讨论这些理论怎样引导作者做出假设预期的。结果是这篇论文没有理论,虽然作者自称已经添加了不少 材料。

引用通常还被用作掩饰理论缺失的障眼法。我们 都能想起自己怎样借助一系列引用伪装自己对现象的不理解。当作者引用的文献是高知名度、高引用率的大作,如Kanter (1977)、Katz 和Kahn (1978)、March 和Simon (1958)、Thompson (1967)、Williamson (1975),伪装往往会成功。马 克·吐温把经典定义为“人们赞扬却不会阅读的书”。组织学研究期刊上的论文一般会包括这样一套被舍弃的参考文献。这样的引用会显得作者是学术圈中一名合格 的成员,但不会解释理论是怎样构建的。

作者 应该解释他们从引用的文章中汲取了什么概念和观点,这些概念和观点与他们构建或检验的理论有什么关系。这并不意味着作者要评论每一种引用的理论的各个方 面。但作者必须从过去的文献获得中肯的评价,读者才能从中捕捉作者的逻辑观点。例如,Weick (1993:644)承认自己从Perrow 的著作中吸收了许多概念,并把他在一篇关于理解的失败(the collapse of sensemaking)文章中一句话进行了逻辑延伸:“因为团队成员之间交流很少,团队的运营主要是基于强制性的规则和条 例(Perrow,1986),它的表现会像间接交流的大型正式团体,而不像有直接沟通的小型非正式团体。”如此,顾客就不必 了解或阅读Perrow 的著作就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2. 数据不是理论

许多组织学理论是基于数据的。实证的证据对验证、修改或推翻现有理论都很重要,同样也能指引新理论 的发展。但β权重测试、因子载荷或一致性检验都不能构成因果关系的解释。Kaplan (1964)提出理论和数据在行为科学研究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数据描述的是观察了哪种实证模式,理论解释的是为什么要观察或应该观察这种实证模式。

大多 数读者都能区分支持理论的证据和理论本身的区别。但我们多年的审稿和编辑经验告诉我们这两者也是会引起困惑的。我们在有经验的作者和没经验的作者的论文中 都看到过这种情况。我们还在自己的论文中翻过这个错误。为了打下理论基础,作者们会描述过去研究中的实证发现,接着又在此基础上讨论这次研究的结果。我们 经常可以看到作者搬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来证明自己的假设的合理性,而不是有机地结合这些成果并加入自己的逻辑推理。实证分析的结果当然能支持理论。但它们 绝不等于理论本身。前人的发现并不能证明假设的合理性,理论成果的汇报也不能代替因果关系推理。

Sutton 早年的一篇论文尝试着建立五个关于工会有效性和工会成员福利的假设,内容如下:

近期的实证证据表明集体谈判过程(Kochan, Lipsky, and Deyer, 1974;

Peterson, 1972),工会-管理层 合同(Davis and Sullivan, 1980)和工会-管理层关系(Koch and Fox, 1978)对参与工会的工人的工作生活(worklife )质量有很大影响。此外,Hammer (1978)研究了工会力量和建筑工 人对工作的反应之间存在的关系。她发现工会力量(“工人的相对工资”是它的可操作性指标)与收入满意度和感知工作保障都呈正向相关。最后,许多文献中都提 到,工会增加其成员参与工作相关决策的制定可以帮助参与工会的老师和其他专业人士(e.g., Bass and Mitchell, 1976; Belasco and Autto, 1969; Chamot, 1976)。(Carillon and Sutton,1982: 172-173)。

这段文字中没有逻辑性地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又或为什么预期未来的实证研究会有发现这样的关 系。我们从这段话中只看到其他人的研究结果,所以只会预期数据处理的结果会和以前一样。这就是一种不理性的实证观,它的假设只是基于以前的数据而不是理论。

尽管我们的例子都是使用过去的定量数据构建理 论或假设,定性研究也会有这样的问题。从他人提供的线索或观察获得的结果会更接近表象背后的因果作用力,例如平均工作满意度和组织规模。但是,定性证据本身并不足以产生可推广到其他情境的,抽象的简单的因果关系论点。与使用定量数据的研究者一样,如果使用定性数据的研究者希望写出有理论的论文,他们也要提 出因果关系的论点,解释为什么得出一致的结论(Glaser and Strauss, 1967)。

为了对比自我管理团队和有领导的传统团队,Barker (1993: 408)引用了一句 话:“现在整个团队都围着我转,整个团队都在看我在做什么。”这句话没有任何的因果逻辑,也没有抽象到可以用在其他情境中。但这些数据可以指导并支持Barker 的推断,因为每位团队成员都对其他成员有合法的权威,逃避多重合作者的监视比一个上司的监视更难,所 以自我管理团队会对成员有很强的约束力。因此,尽管定性数据引发了Barker 的推断,但它们不等于理论分析。Mintzberg (1979: 584)言简意赅地总结了这种不同:“数据不会产生理论——只有研究者会。”

3. 变量不是理论

March 和Simon (1958)的《组织》中249页 到253页列出了“数量指标”,里面包括了这本经典著作中用到的206个变量。这个变量列表以及March 和Simon 对它们的定义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本身并不能构成理论。理论还必须解释这些变量是怎么来的,它们 之间为什么有联系。Weick (1989: 517)引用了Homans 的理论:

Homans 厌烦的是那些把理论等同于概念定义的研究者;他认为“许多受到认可的社会学理论只是由概念和相关定义组成;实际上,它是一本字典而不是一个理论。”

向组织学期刊投稿的文章不少都认为定义完整的变量本身就足以构成理论。有时候,一套变量是为了探索结果或过程的全部或部分决定因素。这样的一套变量可能会在多元回归或LISREL 模型中作为变量的目录,但不能构成理论。列举与一种行为相关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并不是理论。把变量分为个性因素和情境因素并不能构成行为理论。把因变量,例如升级(escalation )(Staw and Ross, 1987)的决定因素进行分类也不能被称为对变量的解释。

作为一种基于实证的学科,组织学研究经常会通过检验得出做一些变量更能解释某种结果。我们关注的是证明因变量最受什么影响的这个过程,就好像比赛会显示到底谁是胜者。虽然作者应该解释被假设的关系,但变量的对比检验不应该与理论的对比检验混为一谈;单纯的列举前因变量(或根据因果关系在LISREL 模型中排列变量)不能构成理论观点。关键问题是要解释为什么特定的一组变量有更好的预测力。

4. 图表不是理论

图表是研究论文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但也很少能构成理论。理论的表现至少要是分类变量,如“个性”、“环境因素”或“人口统计因素”。更有助益的图标是用逻辑性的顺序表达因果关系的,读 者们能看到因果关系的链条或第三个变量怎样调解或中介一种关系。时间序列的图标还可以展示一个过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展开的。。在某些情况下,图表也有 助于构建理论。对于不善于写作的研究者而言,一套图表可以把散乱无组织的论点结构化。对于那些有天赋的作者来说,一个模型可以帮助他们避免误解和争论。

图表虽然有很多好处,但只能被视为一种舞台道具而非表演本身。Whetten (1989)表示,尽管矩形和箭头可 以清晰地表述模式和因果关系,从而使理论更有序,但它们不能解释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存在。一些文字的说明总是必要的。关系背后的逻辑应该被表达出来。解释 现象发生的原因,或以某种独特方式的原因的文字很难被图表所替代。表述清晰的论点可以避免使用复杂的数据,这样的数据更像是复杂的布线图而不像是一种综合 性的理论。

好的理论一般是有代表性的、文字的。论点可能 清晰到乐意用图表形式表现。但论点也可能会丰富到必须附上句子或段落才能表达出因果关系图背后的逻辑。强理论的一种表现是提出主要的观点或假设在哪些条件 下最适用,在哪些条件下最不适用。例如,Pfeffer 和Salancik (1978)提出在不确定的情况下, 权力是资源分配的更好的预测指标。House (1988)的观点是在组织处于动荡 期时,权力需求高的个体更能获得控制权。这些预测背后的推理并不能在一个带有中介变量的图表中清晰地展示。逻辑性的解释是必须的。

5. 假设(或预测)不是理论

假设 是完善的概念化论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假设是架在理论和数据之间的桥梁,表达出变量和关系是怎样操作的。但是,Dubin (1976: 26)中提到:“理论模型并不是对假设的简单陈述。”假设不(也不应该)包含解释为什么会产生实证关系的逻辑观点。假设是对预期什么将发生,或为什么将发生的简明陈述。

我们不能找到任何证据表明假设或其他的预测可以单独构成理论。Kaplan (1964: 350)这样解释: “解释是基于法理的或理论的普遍化,或基于一种易于理解的模式。但是假设并不需要这样的基础……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作出某些预测,但不能解释另一些预测,我们只能给出过去的成功经历。”Homans (1964),Merton (1967)和Weick (1989)以及其他许多作者都表示,不含有因果逻辑的预测并不能构成理论。

尽管大家都清楚列出假设并不能代替成逻辑性的解释,但许多论文中都犯了这个错。我们从两个方面可以 看出论文把假设伪装成理论。首先,文章中有很多假设但没有一个有充分的解释。第二,在引言后面就附上了一串很长的假设列表、一个预测的表格或一组总结性的 数据。通常,这样的表格、数据空泛地与引言中的因果分析联系起来,甚至根本没有联系。在一种极端却并非少见的例子中,Tetrick 和LaRocco (1987)检验了21中关于工作压力的假设,却没 有对此作出任何的解释。21个假设在图表中有体现,但在引言的五段话中没有任何相关的讨论。读者必须参考其他的文章才能找到概 念化的逻辑。

有时,作者们使用许多假设是为了“分散实证研究的风险”。作者在研究项目中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当然想得出一些成果。他们会使用大范围的理论测试方法,提出多种假设和实证检验。这虽然能增加 作者的发表记录,但无助于构建好的理论。强理论一般来自于单一的或小规模的研究构思。最经典的例子有人们倾向于解决不一致性(Festinger, 1957),可能会出现“正常事故”(normal accident)(Perrow, 1984)。这两种论断都很简单,但它们的理论论点有一套相互关联的主张和假设,清晰地表达了这两种理论的逻辑和实证意义。有强理论的论文始于一两个概念化的论述,在进行 逻辑性的细致的推理;它们既简洁又相互关联。

识别强理论

我们已经了解到没有理论的论文的特征很容易就能辨别,而识别好的理论就没有这么容易了,这主要是因 为我们自身的偏见。我们认同Kaplan (1964)和Merton (1967)的观点,他们认为理论是 对探索“为什么”的回答。理论应该关于现象之间的关系,理论是讲述为什么行为、事件、结构和想法会发生的故事。理论强调因果关系的本质,确定最先发生的事 情和各个事件的时间顺序。我们认为,强理论能挖掘到隐藏的过程,从而系统地理解发生的和没有发生的事情。强理论会深入到微小的过程,再延伸到周边或上层的 概念,联系到广泛的社会现象。它通常会带上一套有逻辑说服力的互相关联的论点。强理论可以指出我们用肉眼(没有任何理论支持)看不到的意义。它的意义可能 会与我们的常识相悖。Weick (1985)用间接的语言表达出“好 的理论应该能解释、预测,也能让人愉悦。

正如对强理论的其他描述,上一段更像是一些美好愿望,而不是切合实际的期望。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对好的理论呼声很高,但却没有成效。每个人都认同我们的理论应该 更强,只要不要求我们做什么不同一般的事。于是,我们决定写一些关于理论不是什么的文章。或许我们的五个“错误的做法”的标志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完成雄 辩的文章无法做的任务。

违背理论的案例

目前为止,我们假设那些理论都是好的。我们假设一个较强的理论部分将让论文对文学有更多的影响和对 读者更多的告知。 我们也假设了大部分研究人员将努力去写更好的理论如果他们有更多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或者时间和精力用在 他们的原稿上。但这些假设可能不能普遍分享。

一些 杰出的研究人员认为有些案例是与理论相违背的。例如,John Van Maanen(1989)强调有些领域首先需要更具体的对组织生活的描述,可以是基于民族志学的研究。他提倡一个对理论(方法)的论文10年的暂停。Van Mannen认为,一个好的结果会是一个对二流写作和理论的临时停止,一个对读者的推广(被更好的写作吸引),和更好的理论——当停滞结束过去后,旧的和 新的模型将通过良好的精心制造的一系列组织叙述打好基础。Van Mannen的观点使人们 想到Zen in the art of archery(Herrigel,1989)中包 含的逻辑的回顾。如果我们很长一

段时间避免瞄准目标而首先发展更多的基础知识,当我们最终瞄准目标的时候,我们将更好地击中攻击的目标。

更多直接的对于理论的争论也可以是从这些依赖定量的方法人中召集起来的。某些评估研究人员,像Thomas Cook, 已经注意到孤立出一些成功的改变成就(那些表现出一致的积极结果)比理解潜在任何特殊结果有原因的 细纹差别重要。同样的,很多提倡变换分析查看社会科学的任务将是一个经验主义发现的积累而不是理论范例的衰退和泛滥(Kuhn,1970)。他们试着搜索出版物当作单价的价值因为他们用做储存的策略对于获得的相关性,不是因为他们扩大的 一系列理论的想法。

一系列组织学研究的出版物发展并作用于不相关 的理论价值观点。在最具实证特色的一段有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和Personnel Psychology。这些发表的文章一般简短的文献回顾和简单的假设列表。这些假设常常是一些以前作品的反响或者是衍生物。更多的注意力是放在对方法,种类,数据 理论技术和发现的描述上。因此,通常在这些期刊拒绝一篇原稿的理由是数据对于假设不够精确或研究设计上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假设的根据和理论论点的力量不大 可能构成接受或退稿的主要原因。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是属于另一个极端的刊物。ROB 的 编辑认为理论发展是自己的主要使命。数据的存在是用于说明而不是测试一个理论(例如,Meyer and Gupta,1994)。ROB 的哲学并不违背数据的手机和 分析;它只是把实证研究的任务交给了传统的学术期刊。

像ASQ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和 Organization Science的杂志,试着扩大理论测试和理论塑造之间的空间。在组织学研究领域中,ASQ 可 能位于最关心理论问题的,他们的目标是实证论文应该有概念上的贡献。这个调和性的任务是很难实现的,因为不可避免存在于理论和实证之间的权衡。一个方面,ASQ 要求作者从事于有创意的,有想象力的行为。另一个方面,ASQ 希望这些同样的作者做到精确,有系统的,并按照可以接受的数量或质量分析的步骤。这些矛盾的要求只能 在短语“规范的想象”(Weick,1989),“野性的彻底”“可接受的异常行为”中获得。

可惜的是,我们这个研究领域中杂志的投稿者很少有在理论创建和理论测验上都有能力的。大多数贡献者似乎只擅长某一个部分,要么成为优秀但没有完美经验主义技能的理论家或成为一个优秀但没有完善理论能力的实证研究者。Northcraft 和Neale (1993)注意到这样的缺憾有时候可以通过建立技能互补研究小组来解决。但我们怀疑这样可能没有足够多的理论 家。组织学研究是首先要训练数据收集的技术和最新的分析工具,不是在理论创建的细微差异上。我们的博士教学试着避开理论建造,可能是因为这不能像 LISERL 或历史事件分析那样可以逐步地教授。在构建理论的训练中经常会缺失阅读著名的理论家和写作文献综述, 尽管这样的作业不能教会人们怎样写出概念化的论点。

考虑 到我们的领域很可能有理论的和实证的不平衡,是提供有力理论和研究一个狂想试的冒险?杂志是否应该做一个决定-要么成为一个数据或理论的产地,但不是两者?目前为止,ASQ 的对于以上的困惑是“补偿教育”。ASQ 试 着去补充这个违背通过观察过程,在作者’试着写被评论者和编辑详细检查的理论。被指出批评的页面传达给作者寄希望于“教育他们”。产品是常常一个作者忠实 地顺从所有被建议的理论想法或一些很争论他或她单纯地把论文送到其他地方。通过几轮修订,一个原稿可能以有力的理论结尾,但是这不是和作者实际学着写的更 好的理论一样。学习写理论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发生名,但当它发生时,这就几乎是一个系统意外的副产品。

我 们是否期待太多了?

至此,我们不得不问我们是否太 幼稚了。可能持久的个别差异和倾向解释了为什么那么难在组织学研究中找到好的理论。可能那些被数据控制多于想法的人被诱惑参与一个经验主义基础范围的就像 组织学行为。可能应用性质的范围吸引实践性的,实际品种的而不是空想不适合并自然地善于理论追求的人。如果是这样,那么培训的重要性更应得到重视。如果没 有动力进行理论构建,这个领域可能会在实证主义的陈词滥调中停滞不前。

理论构造的问题也是结构性的。期刊可能让作者处在进退两难的处境。一方面,编辑和评论者为创意和有趣的想法,可以为组织学研究做出贡献。另一方 面,作者的理论和数据被错误地匹配了起来。在国际组织或文化影响的网络中出现的

某种现象,针对这个现象提出广阔的理论将会常常导致对作者受到没有测量所有 变量的批评。在介于原理和步骤中间将清楚显示在具体图表中,提供深层次的理论可能同样也会受到之策了牵引和结果变量的异议,评论者通常会说“如果一个环境 变量或中介过程那么重要,为什么它没有被操作呢?”

只有 作假的文章才能同时满足强有力的理论和准确测量的矛盾要求。理论是会通过数据被精心打造出来的。作者很小心地避免提到任何会使审稿人和编辑看出文章遗漏了 什么的变量或过程。我们为这些遗漏感到内疚。我们甚至劝告我们的研究生省去部分那些没有被很好地测量过的理论,并删掉不与理论无直接关系的数据。遗漏行为 的后果是,写作文章的技能会沦落为根据测量的数据和发现找寻相关概念和论点的技巧。如果这种做法被广泛的地分享,像我们怀疑的那样,这种做法意味着发表出 来的文章与我们在研究方法论上宣扬的顺序——理论建立顺序,设计,测量和分析——完全相悖。

期刊应该如何解决在一篇论文中难以同时兼顾理论和方法的困难?期刊应该坚守假设-检验的科学顺序研究,例如,要求研究中测量的变量清单的(和他们的相关性)包括在上交的原稿中的?杂 志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审稿,希望去教育而不是仅仅从从研究领域的成员中选择手稿吗?又或如果期刊放下一点守卫,可能会更好?

一 些建议

当研究的手稿按照理论和方法进行分类,我们 很快就会发现我们的贡献集中在哪儿。理论和方法都差的论文通常会被退稿。这些作者会重新写作或投稿给另一家期刊。另一端是极少数理论和方法都突出的论文。 当学者们匆匆传阅,并带着羡慕之情讨论时,这些杰出的论文立刻成为了经典之作。在分类矩阵中,高-高区 域和低-低区域的争论很少。

理论-方法的混合区域中,我们会看到判断标准和价值观冲突。由于理论和方法都突出的论文很少见,期刊不得 不在理论和方法之间取舍才能有内容出版。即使是宣称坚决拥护理论构建的期刊,在实际操作中也不得不放弃这一原则。审稿人和编辑更容易对不含或只含少量理论 但写得很好的论文达成一致,但却很

难对具有新理论思想但验证不足的论文达成共识。第二种论文的作者可能会收到这样的评价:“尽管提出了有趣的且充分的假 设,作者没有能……”

专门 发表理论检验论文的期刊在现行的选稿过程中没有遇到问题。他们能接受对现有理论进行符合研究方法原则的检验。ASQ 等期刊遇到的问题更大。在追求构建理论和组织学研究的数据库过程中,这些期刊逼迫作者们突破自己的极 限。主要的难题是被退回去修改的论文一般由良好的方法,但没有足够的理论。从本没有理论的论文中提取理论是一件苦差事。

我们的建议是重新平衡理论和方法的选择过程。人们本质上倾向于对新的、有争议的想法要求更多的证据 (Nisbett and Ross, 1980)。因此,如果某种理论特别有趣,评 估它的好坏的标准应该更低一些,而不是更高。我们要认识到描述性的数据比准确的数据更有贡献。

我们认为ASQ 这 样的期刊应该修正他们对理论和数据的标准。介绍部分讨论的东西并不需要都在方法部分进行操作化,也不需要都出现在回归方程中。如果目标是构建理论,那么期 刊应该发表理论很强的,而不是方法很强的文章。尽管数据无法支持广泛的理论,作者们应该为深入挖掘强理论观点受到鼓舞,而不是惩罚。我们不主张长而散乱, 且与实证分析背离的引言。我们相信现象背后有很大的讨论空间,在更广泛的社会系统中有因果关系的基础。

相对于定量研究,我们的期刊正以许多方式把这些标准应用到定性研究中。大家公认的是定性分析比定量 更有助于构建理论。如果定性分析提供的数据只能证明现有的理论,它通常不会被发表。民族学的研究如果不能提供新的概念或理念,也很难发表。如果审稿人认为 知识不能应用到更广泛的社会过程中,对某一地域性现象进行深度分析的定性研究也难以发表。

由于对理论的过度强调和对数据的重视不够,定性研究论文的判断标准可能有与定量分析论文判断标准相反 的不足。为了让理论发现过程有更多的空间,定性研究的作者不得不丢弃对特征和事件的描述。剩下的描述可能会沦为一系列插图或一些对引用的总结表,说明论文 中的提到的概念或假设。这样的削减可能会造成损害论文的价值。丢失的可能是Van Maanen(1989)称为理论构建必需的丰富描述。丢失的也可能是从虽然小但全面的事件中构建的积累性理论。Weick (1992: 177)发现自己的论 文中很多都是“通过延伸增长知识”,“当

小范围的理论延伸到相邻的领域时产生的”。我们应该时刻注意,不能过度强调定性论文的理论标准,也不能低估定量研 究的理论贡献。

结论

在本文的开头,我们诉说了在审稿和编辑时看到许多手稿都缺乏理论。根据我们的经验,许多作者都错误地把五种研究论文中有价值的元素当成了理论。因此,我们提出并解释了五种“错误方式”的表象形式。我们希望这些指导原则能帮助作者避免写出没有理论的论 文。但是我们也并不期望这五种标识能带来组织学研究理论的层出不穷。问题是复杂的,解决方法也并不简单。我们对当前组织学研究中理论和方法之间的不平衡作 出了结构性的解释。我们认识到问题可能源于期刊的运作方式,以及这个领域中研究人员受到的教育。我们的结论尽管有时是不平衡的、矛盾的,但可以被理解为呼 吁研究中理论和实证之间的平衡。我们强调定量研究中理论的重要性,以及定性研究中实证分析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让读者思考佛洛依德、马克思和达尔文等人提供的证据是否能达到组织学研究中顶级期刊对实证的要求。他们的作品会直接被拒绝还是会被多 次修改?这样的思考会让读者意识到评论一项研究时平衡(或宽容)的重要性。当理论非常有趣或非常重要时,评价实证支持的弹性应该更大。证明一个过程可能是 正确的只需要一个小规模的访谈、一个展示性的实验、一个实验性的调研或一些档案数据。后续的研究当然应该进一步观察理论观点是否站得住脚,又或这些观点可 以被认为是许多被接受的理论之一。

理论不是什么

本文区分了含有理论和不含理论的论文有何区别。在社会科学界,究竟怎样分辨理论的强弱还没有定论, 但人们都同意引用、数据、变量、图表和假设都不是理论。尽管有共识的存在,作者们还是会用五种元素代替理论。我们将解释这五种元素会怎样与理论产生混淆, 又该怎样避免混淆。通过把共识进一步清晰界定,我们希望能帮助作者们避免一些最常见也最容易避开的问题,这些问题会使读者认为文章的理论支持不够。我们进一步讨论期刊会怎样促进更强的理论发表。我们认为,如果某个领域重视强理论的创造,期刊应该审视它们的实证要求。我们主张的是期刊应该倾向于接受检验部分 理论的文章,而不是检验整个理论的文章;倾向于接受描述性数据,而不是确定性数据。

作者、审稿人、读者和编辑们决定了《管理科学季刊》(ASQ ) 上的内容,他们都认为最重要的是,文章应该蕴含深刻的理论。ASQ 的征稿声明上说:“如果文稿上没有任何理论,它们的价值就值得怀疑。”最主要的原因是,审稿人和编辑一般不会通过理论支持不够的论文。本文的依据是作者本人的在ASQ 的编辑经验和在组织行为学研究方面的经验,我们总结了论文被评为理论支持不够的最常见原因。

那些希望文章有充分理论的作者可以先广泛阅读制定理论和区分理论强弱的文章。管理评论(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在1989年10月开辟了一个讨论理论构建的论坛。讨论得出了社会科学的理论是什么,理论强弱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例 如,Dubin (1976)分析了应用性领域的理论构建,Freeese (1980)评论了正规的理论构建,Kaplan (1964)从哲学的视角探究了行为科学,Merton (1967)发表文章讨论了理论社会 学,Weick (1989)认为理论构建是一种规范 的想象(disciplined imagination)。

可惜的是,关于理论构建的文献不能使读者了解怎样写出理论支持有力的文章(Freese,1980)。学术界还没有对辨别模型和理论形成共识,把某种预示论(typology )归类为理论是否合适,理论的价值是否取决于它是否有趣,理论的存在是否依赖于可证伪性。Merton (1967: 39)这样说:

关于理论的讨论纷纷扬扬,以至于理论这个词本身变得毫无意义。因为理论的指示对象如此广泛——从微小的假设到复杂的但模糊无序的猜测,再到有序的思想系统——用词往往是晦涩的,不易于理解。

对理论到底是什么的不一致理解能解释为什么在行为科学领域难以建立强理论。审稿人、编辑和其他读者可能会对理论的构成和区分理论强弱的标准持有不同看法。充满理想的组织学研究者还面临更多的困难,因为很难确定该使用哪种视角(以及相关的术语)来描述组织学和组织学成员(Pfeffer,1993)。即使一篇文章中有表达清晰的理论和匹配的数据,编辑或审稿人可能仅仅会因为理论不符合他们的偏 好,而拒绝发表或坚持要求更换理论。最后,构建理论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内在的矛盾冲突。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一样,组织学研究者们被迫权衡普遍性、简洁度和 精确度(Weick,1979),还必须保证逻辑的一致性和论点的整体性。这可能就造成了研究型期刊的退稿率居高不下。即使是能力最出众组织学研究者而言,写出强理论也是一项非常耗时的工作,还需要不断地试错。这也正是为什么少数的大师,如James March、Jeffrey Pfeffer和Karl Weick,受到了无数的赞誉。

我们对构建重要的组织学理论并不抱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不会为构建强理论制定一套法则或步骤。本 文的目的更为现实。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的论文或论文的某一部分被认为不含任何理论。尽管人们还在争论“理论是什么”,和“理论应该是什么”,但对于“理论不是什么”已经形成了共识。我们总结了学术性文章五大特征,尽管都很重要,但还不足以构成理论。审稿人和编辑都认同,虽然这五个特征是内隐的,但不应被理 解为理论观点的组成部分。通过把这种共识表达得更清晰,我们希望帮助作者们避免在审稿过程中被认为理论不足。

文章中哪些部分不是理论

1. 引用不是理论

参考前人文献中的理论可以为新理论的构建搭好背景。作者应该确定他们写作的逻辑路径,以及他们的贡 献在哪个方面。但是罗列现有文献和理论提出者的名字并不等于解释理论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例如,Sutton (1991:262)有一

句话是说票据收款人有三种引用,但没有理论:“这种模式与研究结论一致,侵略会引发‘斗争’ 回应(Frijda, 1986),愤怒是一种会传染的情绪(Schacter and Singer, 1962; Baron, 1977)。”这句话列举了包含观点(和一些研究发现)的发表论文。但这句话没有理论,因为这里没有逻辑性 的解释为什么侵略引起“斗争”或为什么“愤怒”会传染。

在审 稿人和编辑眼中“更有理论性”的文章一般会有密集的引用。作者并没有展示详细的、有说服力的理论,而是列出了盛行的理论或思想学派,甚至不会解释为什么理 论和方法还遗留了空白。Robert Sutton编辑的一份手稿有翔实的数据,但三位审稿人 都强调它“理论站不住脚”和“假设不可靠”。那位作者因此重新写了引言,引用了许多含有理论的文献并加入了术语,如“社会心理学”、“角色理论”和“社会 对比理论”。但还是没有讨论这些理论是关于什么的,也没有讨论这些理论怎样引导作者做出假设预期的。结果是这篇论文没有理论,虽然作者自称已经添加了不少 材料。

引用通常还被用作掩饰理论缺失的障眼法。我们 都能想起自己怎样借助一系列引用伪装自己对现象的不理解。当作者引用的文献是高知名度、高引用率的大作,如Kanter (1977)、Katz 和Kahn (1978)、March 和Simon (1958)、Thompson (1967)、Williamson (1975),伪装往往会成功。马 克·吐温把经典定义为“人们赞扬却不会阅读的书”。组织学研究期刊上的论文一般会包括这样一套被舍弃的参考文献。这样的引用会显得作者是学术圈中一名合格 的成员,但不会解释理论是怎样构建的。

作者 应该解释他们从引用的文章中汲取了什么概念和观点,这些概念和观点与他们构建或检验的理论有什么关系。这并不意味着作者要评论每一种引用的理论的各个方 面。但作者必须从过去的文献获得中肯的评价,读者才能从中捕捉作者的逻辑观点。例如,Weick (1993:644)承认自己从Perrow 的著作中吸收了许多概念,并把他在一篇关于理解的失败(the collapse of sensemaking)文章中一句话进行了逻辑延伸:“因为团队成员之间交流很少,团队的运营主要是基于强制性的规则和条 例(Perrow,1986),它的表现会像间接交流的大型正式团体,而不像有直接沟通的小型非正式团体。”如此,顾客就不必 了解或阅读Perrow 的著作就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2. 数据不是理论

许多组织学理论是基于数据的。实证的证据对验证、修改或推翻现有理论都很重要,同样也能指引新理论 的发展。但β权重测试、因子载荷或一致性检验都不能构成因果关系的解释。Kaplan (1964)提出理论和数据在行为科学研究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数据描述的是观察了哪种实证模式,理论解释的是为什么要观察或应该观察这种实证模式。

大多 数读者都能区分支持理论的证据和理论本身的区别。但我们多年的审稿和编辑经验告诉我们这两者也是会引起困惑的。我们在有经验的作者和没经验的作者的论文中 都看到过这种情况。我们还在自己的论文中翻过这个错误。为了打下理论基础,作者们会描述过去研究中的实证发现,接着又在此基础上讨论这次研究的结果。我们 经常可以看到作者搬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来证明自己的假设的合理性,而不是有机地结合这些成果并加入自己的逻辑推理。实证分析的结果当然能支持理论。但它们 绝不等于理论本身。前人的发现并不能证明假设的合理性,理论成果的汇报也不能代替因果关系推理。

Sutton 早年的一篇论文尝试着建立五个关于工会有效性和工会成员福利的假设,内容如下:

近期的实证证据表明集体谈判过程(Kochan, Lipsky, and Deyer, 1974;

Peterson, 1972),工会-管理层 合同(Davis and Sullivan, 1980)和工会-管理层关系(Koch and Fox, 1978)对参与工会的工人的工作生活(worklife )质量有很大影响。此外,Hammer (1978)研究了工会力量和建筑工 人对工作的反应之间存在的关系。她发现工会力量(“工人的相对工资”是它的可操作性指标)与收入满意度和感知工作保障都呈正向相关。最后,许多文献中都提 到,工会增加其成员参与工作相关决策的制定可以帮助参与工会的老师和其他专业人士(e.g., Bass and Mitchell, 1976; Belasco and Autto, 1969; Chamot, 1976)。(Carillon and Sutton,1982: 172-173)。

这段文字中没有逻辑性地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又或为什么预期未来的实证研究会有发现这样的关 系。我们从这段话中只看到其他人的研究结果,所以只会预期数据处理的结果会和以前一样。这就是一种不理性的实证观,它的假设只是基于以前的数据而不是理论。

尽管我们的例子都是使用过去的定量数据构建理 论或假设,定性研究也会有这样的问题。从他人提供的线索或观察获得的结果会更接近表象背后的因果作用力,例如平均工作满意度和组织规模。但是,定性证据本身并不足以产生可推广到其他情境的,抽象的简单的因果关系论点。与使用定量数据的研究者一样,如果使用定性数据的研究者希望写出有理论的论文,他们也要提 出因果关系的论点,解释为什么得出一致的结论(Glaser and Strauss, 1967)。

为了对比自我管理团队和有领导的传统团队,Barker (1993: 408)引用了一句 话:“现在整个团队都围着我转,整个团队都在看我在做什么。”这句话没有任何的因果逻辑,也没有抽象到可以用在其他情境中。但这些数据可以指导并支持Barker 的推断,因为每位团队成员都对其他成员有合法的权威,逃避多重合作者的监视比一个上司的监视更难,所 以自我管理团队会对成员有很强的约束力。因此,尽管定性数据引发了Barker 的推断,但它们不等于理论分析。Mintzberg (1979: 584)言简意赅地总结了这种不同:“数据不会产生理论——只有研究者会。”

3. 变量不是理论

March 和Simon (1958)的《组织》中249页 到253页列出了“数量指标”,里面包括了这本经典著作中用到的206个变量。这个变量列表以及March 和Simon 对它们的定义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本身并不能构成理论。理论还必须解释这些变量是怎么来的,它们 之间为什么有联系。Weick (1989: 517)引用了Homans 的理论:

Homans 厌烦的是那些把理论等同于概念定义的研究者;他认为“许多受到认可的社会学理论只是由概念和相关定义组成;实际上,它是一本字典而不是一个理论。”

向组织学期刊投稿的文章不少都认为定义完整的变量本身就足以构成理论。有时候,一套变量是为了探索结果或过程的全部或部分决定因素。这样的一套变量可能会在多元回归或LISREL 模型中作为变量的目录,但不能构成理论。列举与一种行为相关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并不是理论。把变量分为个性因素和情境因素并不能构成行为理论。把因变量,例如升级(escalation )(Staw and Ross, 1987)的决定因素进行分类也不能被称为对变量的解释。

作为一种基于实证的学科,组织学研究经常会通过检验得出做一些变量更能解释某种结果。我们关注的是证明因变量最受什么影响的这个过程,就好像比赛会显示到底谁是胜者。虽然作者应该解释被假设的关系,但变量的对比检验不应该与理论的对比检验混为一谈;单纯的列举前因变量(或根据因果关系在LISREL 模型中排列变量)不能构成理论观点。关键问题是要解释为什么特定的一组变量有更好的预测力。

4. 图表不是理论

图表是研究论文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但也很少能构成理论。理论的表现至少要是分类变量,如“个性”、“环境因素”或“人口统计因素”。更有助益的图标是用逻辑性的顺序表达因果关系的,读 者们能看到因果关系的链条或第三个变量怎样调解或中介一种关系。时间序列的图标还可以展示一个过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展开的。。在某些情况下,图表也有 助于构建理论。对于不善于写作的研究者而言,一套图表可以把散乱无组织的论点结构化。对于那些有天赋的作者来说,一个模型可以帮助他们避免误解和争论。

图表虽然有很多好处,但只能被视为一种舞台道具而非表演本身。Whetten (1989)表示,尽管矩形和箭头可 以清晰地表述模式和因果关系,从而使理论更有序,但它们不能解释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存在。一些文字的说明总是必要的。关系背后的逻辑应该被表达出来。解释 现象发生的原因,或以某种独特方式的原因的文字很难被图表所替代。表述清晰的论点可以避免使用复杂的数据,这样的数据更像是复杂的布线图而不像是一种综合 性的理论。

好的理论一般是有代表性的、文字的。论点可能 清晰到乐意用图表形式表现。但论点也可能会丰富到必须附上句子或段落才能表达出因果关系图背后的逻辑。强理论的一种表现是提出主要的观点或假设在哪些条件 下最适用,在哪些条件下最不适用。例如,Pfeffer 和Salancik (1978)提出在不确定的情况下, 权力是资源分配的更好的预测指标。House (1988)的观点是在组织处于动荡 期时,权力需求高的个体更能获得控制权。这些预测背后的推理并不能在一个带有中介变量的图表中清晰地展示。逻辑性的解释是必须的。

5. 假设(或预测)不是理论

假设 是完善的概念化论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假设是架在理论和数据之间的桥梁,表达出变量和关系是怎样操作的。但是,Dubin (1976: 26)中提到:“理论模型并不是对假设的简单陈述。”假设不(也不应该)包含解释为什么会产生实证关系的逻辑观点。假设是对预期什么将发生,或为什么将发生的简明陈述。

我们不能找到任何证据表明假设或其他的预测可以单独构成理论。Kaplan (1964: 350)这样解释: “解释是基于法理的或理论的普遍化,或基于一种易于理解的模式。但是假设并不需要这样的基础……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作出某些预测,但不能解释另一些预测,我们只能给出过去的成功经历。”Homans (1964),Merton (1967)和Weick (1989)以及其他许多作者都表示,不含有因果逻辑的预测并不能构成理论。

尽管大家都清楚列出假设并不能代替成逻辑性的解释,但许多论文中都犯了这个错。我们从两个方面可以 看出论文把假设伪装成理论。首先,文章中有很多假设但没有一个有充分的解释。第二,在引言后面就附上了一串很长的假设列表、一个预测的表格或一组总结性的 数据。通常,这样的表格、数据空泛地与引言中的因果分析联系起来,甚至根本没有联系。在一种极端却并非少见的例子中,Tetrick 和LaRocco (1987)检验了21中关于工作压力的假设,却没 有对此作出任何的解释。21个假设在图表中有体现,但在引言的五段话中没有任何相关的讨论。读者必须参考其他的文章才能找到概 念化的逻辑。

有时,作者们使用许多假设是为了“分散实证研究的风险”。作者在研究项目中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当然想得出一些成果。他们会使用大范围的理论测试方法,提出多种假设和实证检验。这虽然能增加 作者的发表记录,但无助于构建好的理论。强理论一般来自于单一的或小规模的研究构思。最经典的例子有人们倾向于解决不一致性(Festinger, 1957),可能会出现“正常事故”(normal accident)(Perrow, 1984)。这两种论断都很简单,但它们的理论论点有一套相互关联的主张和假设,清晰地表达了这两种理论的逻辑和实证意义。有强理论的论文始于一两个概念化的论述,在进行 逻辑性的细致的推理;它们既简洁又相互关联。

识别强理论

我们已经了解到没有理论的论文的特征很容易就能辨别,而识别好的理论就没有这么容易了,这主要是因 为我们自身的偏见。我们认同Kaplan (1964)和Merton (1967)的观点,他们认为理论是 对探索“为什么”的回答。理论应该关于现象之间的关系,理论是讲述为什么行为、事件、结构和想法会发生的故事。理论强调因果关系的本质,确定最先发生的事 情和各个事件的时间顺序。我们认为,强理论能挖掘到隐藏的过程,从而系统地理解发生的和没有发生的事情。强理论会深入到微小的过程,再延伸到周边或上层的 概念,联系到广泛的社会现象。它通常会带上一套有逻辑说服力的互相关联的论点。强理论可以指出我们用肉眼(没有任何理论支持)看不到的意义。它的意义可能 会与我们的常识相悖。Weick (1985)用间接的语言表达出“好 的理论应该能解释、预测,也能让人愉悦。

正如对强理论的其他描述,上一段更像是一些美好愿望,而不是切合实际的期望。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对好的理论呼声很高,但却没有成效。每个人都认同我们的理论应该 更强,只要不要求我们做什么不同一般的事。于是,我们决定写一些关于理论不是什么的文章。或许我们的五个“错误的做法”的标志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完成雄 辩的文章无法做的任务。

违背理论的案例

目前为止,我们假设那些理论都是好的。我们假设一个较强的理论部分将让论文对文学有更多的影响和对 读者更多的告知。 我们也假设了大部分研究人员将努力去写更好的理论如果他们有更多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或者时间和精力用在 他们的原稿上。但这些假设可能不能普遍分享。

一些 杰出的研究人员认为有些案例是与理论相违背的。例如,John Van Maanen(1989)强调有些领域首先需要更具体的对组织生活的描述,可以是基于民族志学的研究。他提倡一个对理论(方法)的论文10年的暂停。Van Mannen认为,一个好的结果会是一个对二流写作和理论的临时停止,一个对读者的推广(被更好的写作吸引),和更好的理论——当停滞结束过去后,旧的和 新的模型将通过良好的精心制造的一系列组织叙述打好基础。Van Mannen的观点使人们 想到Zen in the art of archery(Herrigel,1989)中包 含的逻辑的回顾。如果我们很长一

段时间避免瞄准目标而首先发展更多的基础知识,当我们最终瞄准目标的时候,我们将更好地击中攻击的目标。

更多直接的对于理论的争论也可以是从这些依赖定量的方法人中召集起来的。某些评估研究人员,像Thomas Cook, 已经注意到孤立出一些成功的改变成就(那些表现出一致的积极结果)比理解潜在任何特殊结果有原因的 细纹差别重要。同样的,很多提倡变换分析查看社会科学的任务将是一个经验主义发现的积累而不是理论范例的衰退和泛滥(Kuhn,1970)。他们试着搜索出版物当作单价的价值因为他们用做储存的策略对于获得的相关性,不是因为他们扩大的 一系列理论的想法。

一系列组织学研究的出版物发展并作用于不相关 的理论价值观点。在最具实证特色的一段有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和Personnel Psychology。这些发表的文章一般简短的文献回顾和简单的假设列表。这些假设常常是一些以前作品的反响或者是衍生物。更多的注意力是放在对方法,种类,数据 理论技术和发现的描述上。因此,通常在这些期刊拒绝一篇原稿的理由是数据对于假设不够精确或研究设计上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假设的根据和理论论点的力量不大 可能构成接受或退稿的主要原因。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是属于另一个极端的刊物。ROB 的 编辑认为理论发展是自己的主要使命。数据的存在是用于说明而不是测试一个理论(例如,Meyer and Gupta,1994)。ROB 的哲学并不违背数据的手机和 分析;它只是把实证研究的任务交给了传统的学术期刊。

像ASQ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和 Organization Science的杂志,试着扩大理论测试和理论塑造之间的空间。在组织学研究领域中,ASQ 可 能位于最关心理论问题的,他们的目标是实证论文应该有概念上的贡献。这个调和性的任务是很难实现的,因为不可避免存在于理论和实证之间的权衡。一个方面,ASQ 要求作者从事于有创意的,有想象力的行为。另一个方面,ASQ 希望这些同样的作者做到精确,有系统的,并按照可以接受的数量或质量分析的步骤。这些矛盾的要求只能 在短语“规范的想象”(Weick,1989),“野性的彻底”“可接受的异常行为”中获得。

可惜的是,我们这个研究领域中杂志的投稿者很少有在理论创建和理论测验上都有能力的。大多数贡献者似乎只擅长某一个部分,要么成为优秀但没有完美经验主义技能的理论家或成为一个优秀但没有完善理论能力的实证研究者。Northcraft 和Neale (1993)注意到这样的缺憾有时候可以通过建立技能互补研究小组来解决。但我们怀疑这样可能没有足够多的理论 家。组织学研究是首先要训练数据收集的技术和最新的分析工具,不是在理论创建的细微差异上。我们的博士教学试着避开理论建造,可能是因为这不能像 LISERL 或历史事件分析那样可以逐步地教授。在构建理论的训练中经常会缺失阅读著名的理论家和写作文献综述, 尽管这样的作业不能教会人们怎样写出概念化的论点。

考虑 到我们的领域很可能有理论的和实证的不平衡,是提供有力理论和研究一个狂想试的冒险?杂志是否应该做一个决定-要么成为一个数据或理论的产地,但不是两者?目前为止,ASQ 的对于以上的困惑是“补偿教育”。ASQ 试 着去补充这个违背通过观察过程,在作者’试着写被评论者和编辑详细检查的理论。被指出批评的页面传达给作者寄希望于“教育他们”。产品是常常一个作者忠实 地顺从所有被建议的理论想法或一些很争论他或她单纯地把论文送到其他地方。通过几轮修订,一个原稿可能以有力的理论结尾,但是这不是和作者实际学着写的更 好的理论一样。学习写理论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发生名,但当它发生时,这就几乎是一个系统意外的副产品。

我 们是否期待太多了?

至此,我们不得不问我们是否太 幼稚了。可能持久的个别差异和倾向解释了为什么那么难在组织学研究中找到好的理论。可能那些被数据控制多于想法的人被诱惑参与一个经验主义基础范围的就像 组织学行为。可能应用性质的范围吸引实践性的,实际品种的而不是空想不适合并自然地善于理论追求的人。如果是这样,那么培训的重要性更应得到重视。如果没 有动力进行理论构建,这个领域可能会在实证主义的陈词滥调中停滞不前。

理论构造的问题也是结构性的。期刊可能让作者处在进退两难的处境。一方面,编辑和评论者为创意和有趣的想法,可以为组织学研究做出贡献。另一方 面,作者的理论和数据被错误地匹配了起来。在国际组织或文化影响的网络中出现的

某种现象,针对这个现象提出广阔的理论将会常常导致对作者受到没有测量所有 变量的批评。在介于原理和步骤中间将清楚显示在具体图表中,提供深层次的理论可能同样也会受到之策了牵引和结果变量的异议,评论者通常会说“如果一个环境 变量或中介过程那么重要,为什么它没有被操作呢?”

只有 作假的文章才能同时满足强有力的理论和准确测量的矛盾要求。理论是会通过数据被精心打造出来的。作者很小心地避免提到任何会使审稿人和编辑看出文章遗漏了 什么的变量或过程。我们为这些遗漏感到内疚。我们甚至劝告我们的研究生省去部分那些没有被很好地测量过的理论,并删掉不与理论无直接关系的数据。遗漏行为 的后果是,写作文章的技能会沦落为根据测量的数据和发现找寻相关概念和论点的技巧。如果这种做法被广泛的地分享,像我们怀疑的那样,这种做法意味着发表出 来的文章与我们在研究方法论上宣扬的顺序——理论建立顺序,设计,测量和分析——完全相悖。

期刊应该如何解决在一篇论文中难以同时兼顾理论和方法的困难?期刊应该坚守假设-检验的科学顺序研究,例如,要求研究中测量的变量清单的(和他们的相关性)包括在上交的原稿中的?杂 志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审稿,希望去教育而不是仅仅从从研究领域的成员中选择手稿吗?又或如果期刊放下一点守卫,可能会更好?

一 些建议

当研究的手稿按照理论和方法进行分类,我们 很快就会发现我们的贡献集中在哪儿。理论和方法都差的论文通常会被退稿。这些作者会重新写作或投稿给另一家期刊。另一端是极少数理论和方法都突出的论文。 当学者们匆匆传阅,并带着羡慕之情讨论时,这些杰出的论文立刻成为了经典之作。在分类矩阵中,高-高区 域和低-低区域的争论很少。

理论-方法的混合区域中,我们会看到判断标准和价值观冲突。由于理论和方法都突出的论文很少见,期刊不得 不在理论和方法之间取舍才能有内容出版。即使是宣称坚决拥护理论构建的期刊,在实际操作中也不得不放弃这一原则。审稿人和编辑更容易对不含或只含少量理论 但写得很好的论文达成一致,但却很

难对具有新理论思想但验证不足的论文达成共识。第二种论文的作者可能会收到这样的评价:“尽管提出了有趣的且充分的假 设,作者没有能……”

专门 发表理论检验论文的期刊在现行的选稿过程中没有遇到问题。他们能接受对现有理论进行符合研究方法原则的检验。ASQ 等期刊遇到的问题更大。在追求构建理论和组织学研究的数据库过程中,这些期刊逼迫作者们突破自己的极 限。主要的难题是被退回去修改的论文一般由良好的方法,但没有足够的理论。从本没有理论的论文中提取理论是一件苦差事。

我们的建议是重新平衡理论和方法的选择过程。人们本质上倾向于对新的、有争议的想法要求更多的证据 (Nisbett and Ross, 1980)。因此,如果某种理论特别有趣,评 估它的好坏的标准应该更低一些,而不是更高。我们要认识到描述性的数据比准确的数据更有贡献。

我们认为ASQ 这 样的期刊应该修正他们对理论和数据的标准。介绍部分讨论的东西并不需要都在方法部分进行操作化,也不需要都出现在回归方程中。如果目标是构建理论,那么期 刊应该发表理论很强的,而不是方法很强的文章。尽管数据无法支持广泛的理论,作者们应该为深入挖掘强理论观点受到鼓舞,而不是惩罚。我们不主张长而散乱, 且与实证分析背离的引言。我们相信现象背后有很大的讨论空间,在更广泛的社会系统中有因果关系的基础。

相对于定量研究,我们的期刊正以许多方式把这些标准应用到定性研究中。大家公认的是定性分析比定量 更有助于构建理论。如果定性分析提供的数据只能证明现有的理论,它通常不会被发表。民族学的研究如果不能提供新的概念或理念,也很难发表。如果审稿人认为 知识不能应用到更广泛的社会过程中,对某一地域性现象进行深度分析的定性研究也难以发表。

由于对理论的过度强调和对数据的重视不够,定性研究论文的判断标准可能有与定量分析论文判断标准相反 的不足。为了让理论发现过程有更多的空间,定性研究的作者不得不丢弃对特征和事件的描述。剩下的描述可能会沦为一系列插图或一些对引用的总结表,说明论文 中的提到的概念或假设。这样的削减可能会造成损害论文的价值。丢失的可能是Van Maanen(1989)称为理论构建必需的丰富描述。丢失的也可能是从虽然小但全面的事件中构建的积累性理论。Weick (1992: 177)发现自己的论 文中很多都是“通过延伸增长知识”,“当

小范围的理论延伸到相邻的领域时产生的”。我们应该时刻注意,不能过度强调定性论文的理论标准,也不能低估定量研 究的理论贡献。

结论

在本文的开头,我们诉说了在审稿和编辑时看到许多手稿都缺乏理论。根据我们的经验,许多作者都错误地把五种研究论文中有价值的元素当成了理论。因此,我们提出并解释了五种“错误方式”的表象形式。我们希望这些指导原则能帮助作者避免写出没有理论的论 文。但是我们也并不期望这五种标识能带来组织学研究理论的层出不穷。问题是复杂的,解决方法也并不简单。我们对当前组织学研究中理论和方法之间的不平衡作 出了结构性的解释。我们认识到问题可能源于期刊的运作方式,以及这个领域中研究人员受到的教育。我们的结论尽管有时是不平衡的、矛盾的,但可以被理解为呼 吁研究中理论和实证之间的平衡。我们强调定量研究中理论的重要性,以及定性研究中实证分析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让读者思考佛洛依德、马克思和达尔文等人提供的证据是否能达到组织学研究中顶级期刊对实证的要求。他们的作品会直接被拒绝还是会被多 次修改?这样的思考会让读者意识到评论一项研究时平衡(或宽容)的重要性。当理论非常有趣或非常重要时,评价实证支持的弹性应该更大。证明一个过程可能是 正确的只需要一个小规模的访谈、一个展示性的实验、一个实验性的调研或一些档案数据。后续的研究当然应该进一步观察理论观点是否站得住脚,又或这些观点可 以被认为是许多被接受的理论之一。


相关文章

  • 写作课教学大纲
  • 写作课教学大纲 目录 第一章 写作基础 第一节 知识积累 第二节 阅读 第三节 生活 第二章公文写作 第一节基础知识 第二节公文格式 第三节注意事项 第三章论文写作 第一节学术论文写作的特点 第二节要求与方法 第三节学才识 第四章调查报告 ...查看


  • 世界十个著名悖论
  • 世界十个著名悖论来源: 谢波的日志 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一)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引用: 一."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 ...查看


  • 10个著名的思想实验
  • 10个著名的思想实验 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空间豆瓣网开心网人人网FacebookTwitter 大口十 添加于:2012年02月15日 16:26 | 分类:科技 | 标签:思想, 思想实验 | 人气:1,337次 | 来源:点击原 ...查看


  • 十大著名思想实验
  • 10.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 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 ...查看


  • 对外汉语的认识
  • 今天我谈的题目是<对外汉语教学是什么样的学科--在新的形势下对学科性质.特点的再认识>. 随着世界一些地区出现了汉语学习的热潮,在国内也出现了汉语教学的热潮,不但是遍布全国的三四百个高等学校以及越来越多中小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而 ...查看


  • 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之区别
  • 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的概念 省级期刊: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国家级:一般来说"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 ...查看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1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陆俭明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跟其他两个结构主义学派一样,也是从研究.分析.描写语音开始的,然后他们把从语音研究.分析所得来的一套方法推广到形态和句法的研究方面.语音方面的成绩大,主要是从事音位分析.音位的理 ...查看


  • 中文写作论说文中的"摆事实"与"讲道理"
  • 中文写作论说文中的"摆事实"与"讲 道理" 一.是什么--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 二.为什么--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 三.怎么办--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 但具体到某一篇文章,回答什么问题又是有特定 ...查看


  • 金融硕士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 金融硕士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1.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主要包括金融市场的一些基本结构/组成/运作机制/各种金融产品的基础知识,央行货币政策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利率/通货膨胀/失业/GDP等影响因素. 2.财务会计.主要是怎么做三大表,尤其是现 ...查看


  • 往事的追忆
  • 复旦闻见录:回忆章培恒先生 作者:卢小雅 提交日期:2004-10-27 14:00:00 我是什么时候第一次见到章先生的,现在已不可考.本科的时候我对于他并不算了解,只是偶尔听老师或高年级的师兄师姐们提起.当时我想,一个人能让这么多老师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