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高效课堂示范课《地球运动——地球自

转》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地理组:罗曼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两个周期、速度。

2、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的特征

难点:地球自转的周期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地球自转运动”为主要教学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地球自转的特征,为下节课学习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打下基础。由于“地球的运动”内容基础性和空间思维要求极强,在高中地理内容中,既是一个难点,又是一个关键点,还是一个考点,因此要花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探究。

另外,本章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地球的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地球公转与季节”是在介绍完“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地球自转与时差”之后进行的,从这点上说,此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的一个延伸。同时,对后面第二章《地球上大气》的学习,特别是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导入】

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从今天的“锄禾日当午”到明天的“日

当午”需要多长时间?

【学习新课】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展示)

1、了解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两个周期、速度。

2、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师)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生)对自己在导学案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

(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逐一解答。

疑惑一、地球自转的速度

(师)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下面我们

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速度。线速度是指做

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角

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

的角度。

(生)读图,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如何计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

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分布有何特点?除极点外,地球自转的

角速度是多少?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分布有何特点? 疑惑二、地球自转的周期

(师)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地球自转的周期。由于选

取参照物的不同地球自转有恒星日和太阳日两个周期。

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

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

【活动】利用地球仪演示恒星日和太阳日

(师)一个恒星日地球自转了多少度?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了多

少度?恒星日和太阳日谁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高效探究】

(10分钟高效讨论探究)

要求:各组明确自己的任务,对于本组答案进一步整理、完善。

【展示】

展示要求:限时5分钟,口头展示,脱稿展示,分层次,要点化,注重小结。

【评价】

点评要求:限时15分钟

⑴先点评对错;再点评思路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进行必要的变形拓展。

⑵其它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重点内容用红色笔记好笔记。有不明白或有补充的要大胆提出,勇于质疑,力争每位同学都要彻底解决疑难点。

1.线速度就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走过的弧长。地球表面各点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否相等?如何计算?如果不等,又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参考答案)不相等;;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思考线速度快有利于发射还是慢有利于卫星发射?

(参考答案)快有利于发射。自西向东发射卫星,地表的线速度越大,可最大限度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宛如“顺水推舟”一般,飞行器可获得最大的初速度,可节约燃料,降低发射成本。 3、某天文台在8月5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锁定一颗遥望的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姿势不变,那么它第二次能捕捉到这颗恒星应在什么时间? lt

(参考答案)8月6日19时56分4秒

4、请在右面的几幅地

图中加上适当的箭头表

示地表的自转方向。

(参考答案)略

【当堂检测】

1.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据此分析下列各地最有利卫星发射的是( )

A、拜科努尔(46°N) B、肯尼迪(28°N′)

C、酒泉(40oN) D、库鲁(5oN)

2.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地点是( )

A、90°E,90°N B、30°W,60°N

C、120°E,1°S D、180°W,37°S

3.运行在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相对应的点相比( )

A.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大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D.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不同

4.

判定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说法的正误,正确的请打“√”,对于错误的说法,请说明理由。

①地球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等于零( )

②地球表面自转角速度都是每小时15度( )

③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总体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 ④赤道地区的自转线速度一定高于其他纬度地区( )

【板书设计】

一、地球自转

1、概念: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

3、周期:恒星日(真正周期)和太阳日

4、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处均为15度每小时

【课堂小结】

由第九组同学对本届可进行小结:

(1)知识小结

(2)优秀小组、优秀个人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关于《地球的运动——自转》这一内容的,鉴于高一新生的地理基础较差,所以我采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从现象上去感受地球自转。

从目标的达成来看,知识点到位,学生基本上能在课堂上掌握本堂课的内容。从教学流程来看,在处理预习案时就对本节课的难点知识与学生共同探讨,突破难点,为后面学生合作探究做了很好的铺垫。本节课思路清晰,重难点把握较适当。

从师生互动来讲,本堂课通过讲授法、演示法、合作探究,借助地球仪演示,给学生参与课堂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纵观本堂课,师生关系融洽,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流程顺畅。

但是通过其他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反思,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以及弥补不足的方法。

第一,知识容量过大。探究案部分设计了四道探究题,学生探究任务过重,训练案部分设计的练习题太多。在以后导学案的设计中注重知识的删减,做到重点突出,习题适量,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未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中未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性不强。在以后的教学中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拓宽学生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高效课堂示范课《地球运动——地球自

转》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地理组:罗曼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两个周期、速度。

2、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的特征

难点:地球自转的周期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地球自转运动”为主要教学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地球自转的特征,为下节课学习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打下基础。由于“地球的运动”内容基础性和空间思维要求极强,在高中地理内容中,既是一个难点,又是一个关键点,还是一个考点,因此要花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探究。

另外,本章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地球的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地球公转与季节”是在介绍完“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地球自转与时差”之后进行的,从这点上说,此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的一个延伸。同时,对后面第二章《地球上大气》的学习,特别是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导入】

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从今天的“锄禾日当午”到明天的“日

当午”需要多长时间?

【学习新课】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展示)

1、了解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两个周期、速度。

2、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师)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生)对自己在导学案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

(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逐一解答。

疑惑一、地球自转的速度

(师)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下面我们

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速度。线速度是指做

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角

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

的角度。

(生)读图,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如何计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

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分布有何特点?除极点外,地球自转的

角速度是多少?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分布有何特点? 疑惑二、地球自转的周期

(师)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地球自转的周期。由于选

取参照物的不同地球自转有恒星日和太阳日两个周期。

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

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

【活动】利用地球仪演示恒星日和太阳日

(师)一个恒星日地球自转了多少度?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了多

少度?恒星日和太阳日谁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高效探究】

(10分钟高效讨论探究)

要求:各组明确自己的任务,对于本组答案进一步整理、完善。

【展示】

展示要求:限时5分钟,口头展示,脱稿展示,分层次,要点化,注重小结。

【评价】

点评要求:限时15分钟

⑴先点评对错;再点评思路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进行必要的变形拓展。

⑵其它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重点内容用红色笔记好笔记。有不明白或有补充的要大胆提出,勇于质疑,力争每位同学都要彻底解决疑难点。

1.线速度就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走过的弧长。地球表面各点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否相等?如何计算?如果不等,又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参考答案)不相等;;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思考线速度快有利于发射还是慢有利于卫星发射?

(参考答案)快有利于发射。自西向东发射卫星,地表的线速度越大,可最大限度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宛如“顺水推舟”一般,飞行器可获得最大的初速度,可节约燃料,降低发射成本。 3、某天文台在8月5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锁定一颗遥望的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姿势不变,那么它第二次能捕捉到这颗恒星应在什么时间? lt

(参考答案)8月6日19时56分4秒

4、请在右面的几幅地

图中加上适当的箭头表

示地表的自转方向。

(参考答案)略

【当堂检测】

1.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据此分析下列各地最有利卫星发射的是( )

A、拜科努尔(46°N) B、肯尼迪(28°N′)

C、酒泉(40oN) D、库鲁(5oN)

2.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地点是( )

A、90°E,90°N B、30°W,60°N

C、120°E,1°S D、180°W,37°S

3.运行在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相对应的点相比( )

A.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大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D.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不同

4.

判定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说法的正误,正确的请打“√”,对于错误的说法,请说明理由。

①地球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等于零( )

②地球表面自转角速度都是每小时15度( )

③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总体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 ④赤道地区的自转线速度一定高于其他纬度地区( )

【板书设计】

一、地球自转

1、概念: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

3、周期:恒星日(真正周期)和太阳日

4、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处均为15度每小时

【课堂小结】

由第九组同学对本届可进行小结:

(1)知识小结

(2)优秀小组、优秀个人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关于《地球的运动——自转》这一内容的,鉴于高一新生的地理基础较差,所以我采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从现象上去感受地球自转。

从目标的达成来看,知识点到位,学生基本上能在课堂上掌握本堂课的内容。从教学流程来看,在处理预习案时就对本节课的难点知识与学生共同探讨,突破难点,为后面学生合作探究做了很好的铺垫。本节课思路清晰,重难点把握较适当。

从师生互动来讲,本堂课通过讲授法、演示法、合作探究,借助地球仪演示,给学生参与课堂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纵观本堂课,师生关系融洽,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流程顺畅。

但是通过其他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反思,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以及弥补不足的方法。

第一,知识容量过大。探究案部分设计了四道探究题,学生探究任务过重,训练案部分设计的练习题太多。在以后导学案的设计中注重知识的删减,做到重点突出,习题适量,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未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中未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性不强。在以后的教学中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拓宽学生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相关文章

  •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理解黄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查看


  •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球和宇宙"主题的学习贯穿于小学.中学.大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编者意图就是让学生探究地球的运动,基于观察到的现状和事实 ...查看


  •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 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 2. 地球公转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3.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难点比较多.先讲述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包括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两 ...查看


  • 初一人教版地理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本节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用时为 ...查看


  • 1.3地球的运动(教案)
  • 1-3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 深圳市南头中学 李宝强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4.树立宇宙是运 ...查看


  •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传说课稿
  •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 说课稿 魏庄镇中心学校 何淑荣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地球自转>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人教版)<地理>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一框的课文,本节教材的内容有:地球自转和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查看


  •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
  •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①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②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夜的形成,并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③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 ...查看


  • [地球的自转]教案
  • <地球的自转>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以及地球自转造成昼夜更替的现象. 2. 能准确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逐渐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3. 了解全球各地的时间差 ...查看


  • 六年级科学地球绕着太阳转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 河北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87页至88页.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在学生学习了太阳系的奥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为下一步学习地球与月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