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环境绩效与企业绩效
10.1环境绩效
10.1.1环境绩效的概念
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对环境绩效的定义为:一个组织基于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成效。这里,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环境管理体系成效则意味着组织通过加强环境管理而取得的综合绩效。
企业环境绩效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通过运行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污染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
10.1.2环境绩效的体现
企业的环境绩效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从财务角度来讲,企业发生的与环境有关的问题导致的财务影响,亦即在环境方面的主观努力而导致的财务业绩。环境财务绩效是一个类似于利润的概念,它是环境收入和环境支出之间的差额。一般而言,无论从事何种与环境有关的活动,势必导致某种支出。同时,企业积极参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也有可能会直接或间接产生某种经济收益。如生产环保产品带来税收减免,环境管理或其产品因通过所需的环保认证而成功打入某市场,从而扩大销售额,还包括因达到某种环保指标而免于遭受法规惩处或经济制裁的机会收益。随着全球碳市场的形成,企业节能而产生的碳减排量也可以在碳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带来收益。企业的环境收益抵除环境支出,就是环境财务绩效。
第二个方面是站在环境质量角度来讲的,即企业的主观努力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出贡献或者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所形成的环境质量绩效。环境质量绩效则包括环境法规的执行情况、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情况以及生态环境损失情况等。此外,环境质量绩效还可以包括环境审计报告、未来展望等部分。事实上,凡是与企业的环境质量有关的、具备重要性特征的事项都可以列入到环境质量绩效的体系中来,可以灵活采用量化或者非量化方式来披露。
10.1.3环境绩效的参数
环境绩效参数是表达组织对其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相关信息的特定形式,这些参数应当是客观的,可验证的,可测量的和可再现的,它们应当适应于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与其环境方针一致,实用可行,成本效益较高,环境绩效参数可用于追踪组织实现其目标、指标的进度。环境绩效参数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是管理绩效参数(MPI),它是表达影响组织环境表现有关管理工作信息的环境绩效参数,它能提供一系列管理事务中的环境能力和环境效果的信息,管理绩效参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评价方针目标执行情况的参数,如目标指标实现的数量、员工培训的数量、设计绿色产品的数量、单位成品所产生的废物等。(2)管理体系符合要求方面的参数,如应急演练的次数、已关闭的纠正措施的数量、合规性评价的次数等。(3)财务表现方面的参数,如投入的环境费用、减少资源使用和废物再利用的节约费用、开发绿色产品的费用等。
(4)与公众关系有关的参数,如支援社区环境项目的资源投入、环境问题意见或投诉的数量、社区调查满意率等。
二是运行绩效参数(OPI),是提供与组织运行有关的环境表现信息的环境绩效参数,它与组织的输入与供应(材料、能源和服务),设计、生产、安装、运行、设施和设备的维护,组织的输出(产品、服务、废物、排放物)以及组织运行过程输出的交付有关。运行绩效参数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与材料有关的参数。如:再循环再利用的材料使用量、单位产品耗材量、水的回用量等。
(2)与使用能源类型总量有关的参数。如:单位产品耗能量、节约能源量、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等。
(3)与支持运行的服务有关的参数。如:合同服务方使用危险品数量,合同服务方产生的废物数量等。
(4)与设施和设备有关的参数。如:用于生产的车间占地面积大小、低能耗设备的数量、运输车辆的平均油耗等。
(5)运行中来料供应与产品交付有关的参数。如:用于运输产品的车辆数量、单位产量所需运输里程数等。
(6)产品或副产品有关环境表现方面的参数。如:可再利用再循环的产品数量、不良品率,产品使用时的能耗、产品使用寿命等。
(7)组织提供某种服务中的环境表现方面的参数。如:产品售后服务中材料耗用量、送货服务中车辆燃料消耗量等。
(8)运行中废物的有关参数。如:单位产品产生的废物量,每年可转化为可利用材料的废物量等。
(9)运行中向大气或水体排放的有关参数。如:特定物质(如COD)年排放量、某一特定设置的噪声值,热、振动或光的排放量,辐射排放量等。
环境绩效参数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
(1)与组织的环境方针相一致,与组织的管理工作、运行表现或环境状况相适应。
(2)能以适当单位进行测量,参数可为直接或相对指标,可合并或加权处理。
(3)与相关方关注有关,并让相关方理解。
(4)能及时获取且费用成本有效。
(5)以易于理解或实用的形式提供定性或定量的数据或信息。
(6)能反映组织运行性质、规模,代表组织的环境绩效。
(7)对组织的环境表现变化敏感。
(8)能提供组织环境绩效当前或未来趋势的信息。
(9)有些环境因素复杂,可选择环境绩效参数或环境状况参数组成组合参数,以便综合评估环境绩效。
环境绩效参数选择有以下方法:
(1)因果法:通过分析、确定导致某一重要环境因素的原因,根据其结果选择相关参数。如污水排放量显著超标,是由于处理设施能力不够,可选择污水日排放量作为运行绩效参数,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改造费用作为管理绩效参数合并使用。
(2)风险评价法:通过评价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可能存在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风险,从风险发生概率来选择相关参数。基于财务方面的风险可识别与成本有显著影响的要素选择相关参数。如组织运行中最昂贵材料的单位产量消耗量;基于人体健康风险,可识别对员工健康威胁最大的物质,将运行中该物质的排放量作为运行绩效参数;基于可持续发展风险,可选择对可能不利于环境和竞争力的环境因素的有关参数。如代替氟氯烃所需的投资等。
(3)生命周期法:通过分析特定产品投入产出,及产品生命周期的任一阶段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影响的方式进行参数选择,如为便于回收和再利用产品、易于拆缷部件的百分比等。
(4)强制性或自愿性方法:组织可在强制性环境表现要求领域选择参数,如法律法规有强制规定要求时,将需报告的特定污染物排放测量值选择作为绩效参数,也可在参加某些志愿性环境责任的领域选择相应的环境绩效参数,如推行污染预防活动取得的绩效参数等。
综上所述,环境绩效参数是监测环境绩效的重要工具,针对组织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因素的特点,选择、确定环境绩效参数、监测环境绩效参数、分析监测的结果是EMS持续改进的一个重要方面。
10.2企业绩效
10.2.1企业绩效的概念
绩效,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组织绩效实现应在个人绩效实现的基础上,但是个人绩效的实现并不一定保证组织是有绩效的。如果组织的绩效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被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以及每一个人的时候,只要每一个人达成了组织的要求,组织的绩效就实现了。
从字面意思分析,绩效是绩与效的组合。绩就是业绩,效就是效率、效果。绩效通过对以下两部分的管理实现:目标管理(MBO)和职责要求。企业要有企业的目标要求,个人要有个人的目标要求。目标管理能保证企业向着希冀的方向前进,实现目标或者超额完成目标可以给予奖励,比如奖金、提成、效益工资等;职责要求就是对员工日常工作的要求,员工满足要求的给予回报形式就是工资。
绩效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达成组织目标,通过绩效考核这种过程管理,将组织中长期的目标分解成年度、季度、月度指标,不断督促员工实现、完成,从而能够帮助企业达成目标。二是挖掘问题,通过一个不断设定绩效目标、达成绩效要求、修正绩效实施、改进绩效、再制定新的目标的PDCA循环过程,这也是一个不断的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 三是分配利益,将员工的绩效与其利益不挂钩,并进行考核。四是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通过考核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找到差距进行提升,最后达到双赢。
10.2.2企业绩效的体现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企业绩效是组织绩效,体现在多个方面。企业最关心的是其经济绩效,此外企业也关心其管理绩效以及对外的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等。
企业对绩效的认识和管理代表着企业的观念和思想,代表着对于企业发展相关问题的系统思考。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持续改善组织和个人的绩效,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绩效涉及企业文化、战略和计划、组织、人力资源、领导、激励、统计与控制等各个方面。也包括企业流程、质量、目标等等。
环境绩效相对于经济绩效而言往往不受企业重视。在传统的绩效评价中,甚至企业会认为由于环境投入大而影响其经济绩效。但随着企业相关的利益团体越来越重视环境质量和环境问题,企业的环境责任也因此受到重视,其环境绩效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经济伦理学家乔治·恩德勒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三个方面: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其中环境责任主要是指“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消耗较少的自然资源,让环境承受较少的废弃物”。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把环境责任纳入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共识。1999 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了“全球协议(UN Global Compact ) ”,并于2000 年7 月在联合国总部正式启动。该协议号召公司遵守的社会责任中,就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即:企业应对环境挑战未雨绸缪;主动增加对环保所承担的责任;鼓励无害环境科技的发展与推广。
10.3环境绩效对企业绩效的贡献
10.3.1环境绩效对企业绩效的直接贡献
环境绩效对企业绩效的直接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节约资源能源、降低能耗。企业通过建立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控制的环境因素,除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多环境产生污染的因素之外,还包括自然资源和原材料使用。为此,企业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就要对本企业的能源消耗和主要材料的消耗进行分析,找出能源或资源消耗中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提高能源或资源的利用水平。实践证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在节能降耗方面可以取得很明显的效果。对15家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进行统计,在一年内节能降耗效益总计高达4.9亿元。
二是促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通过对污染物、污染源的控制,并合理利用资源能源,控制了生产过程中已经产生的环境因素和潜在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对其相关方的环境绩效合理施加影响。这一管理过程对企业的环境因素进行全过程控制,促进了企业的清洁生产。环境绩效体现了企业合理能源用资源关、回收利用废弃物、开发节能降耗的新产品所取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0.3.2环境绩效对企业绩效的间接贡献
环境绩效对企业绩效的间接贡献有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能够使其对产品从开发设计、工艺设计、材料采购、制造、销售到产品报废的全部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环境管理贯穿到企业生产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从而版主企业环境管理得到明显的改善,产生环境绩效,对企业的整体管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是提高了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不仅是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知名度等方面的竞争,而且是企业形象和其品牌形象的竞争。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浪潮的高涨,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等广为人知,人们对企业的认识,将会从单纯追求产品价格与商业服务,逐步转化为追求企业的社会责任,并形成社会共识。企业生产的带有绿色标志的产品日趋受到公众的喜爱,获得第三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也使企业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公众的环保要求,让公众更好地了解了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所付出的努力。企业在获得自身环境绩效改变的同时,也在公众心目中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得到提升。
三是提高了企业自主守法意识,降低了环境违法风险。企业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必须首先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和其他要求。如企业成立之初就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过程中要进行“三同时”建设、生产过程中要履行排污登记、排污收费、总量控制、环保目标责任、达标排放、污染防治等一系列环境法律制度要求,变被动守法为主动守法。 10.3.3环境绩效对企业绩效贡献的评价
环境绩效评价是对个人、团体或组织是否实现环境目标的评价,旨在以持续的方式向组织的管理部门提供相关和可验证的信息,以确定企业的环境绩效是否符合组织的管理者所制定的标准的内部过程和管理工具。企业的环境绩效对企业的整体绩效贡献的评价有多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评价环境绩效对企业管理和未来发展的贡献。管理者可以评价环境绩效信息对制定企业战略目标、制定和修正战略的实施计划;为企业部门间进行业绩比较提供信息;为组织内不同团体和个人提供激励机制,按照计划的完成程度对员工进行奖励和激励,从而使企业的环境战略得以贯彻实施。
另一种方式是评价环境绩效对企业降低环境风险和提高经济收益的贡献。通过了解企业的环境绩效,提供有意义的环境报告,可以帮助企业确定重要的环境影响和环境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追踪环境活动和方案的相关成本和收益,从中揭示企业环境管理针对的重要环境因素及企业的环境风险,并为未来投资评价提供参考指标。
对环境绩效进行有效评价需要选择合理的指标,从而能够将企业各种环境数据综合起来,以便更好地控制和追踪环境绩效的改进,实施管理并进行报告。对支持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改进,提高各种原材料材料的使用效率,改进物流管理,寻找成本节约的机会等也很有作用。
按照不同的标准,环境绩效指标有不同的分类。从性质上分,环境绩效评价指标分为绝对指标、相对指标、指数指标、加总指标和加权指标。绝对指标是以绝对数作为指标;相对指标是一个指标和另一个指标的比值,如单位产品能耗等;指数指标是将数据与特定标准相对比而计算出来的,它通常为百分数,如废弃物回收比;加总指标是将从不同渠道取得的同类数据,以总计的形式反映;加权指标是将数据乘以根据其重要性确定的乘数。
不少国际性机构对环境绩效评价指标都做过相当程度的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是
ISO14031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标准。ISO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标准可以分为两类三种:环境状况指标(ECIs)和环境绩效指标(EPIs),环境绩效指标又包括经营绩效指标(OPIs)和管理绩效指标 MPIs),其主要的指标如下:
经营绩效指标包括材料、能源支持企业经营的服务、厂场设施、供应和送货、产品、组织提供的服务、废物、排放物、向土地或水的排放、其他排放等等。
管理绩效指标包括环保方案和政策的实施、对法规的遵守、财务业绩和与社区的联系等方面。管理绩效指标反映企业管理当局影响组织环境绩效所作出的努力的信息,包括组织不同层面上的监测、人员、计划活动和程序等。而经营绩效指标反映组织经营活动的环境绩效信息,各个企业都可以使用该指标,可以作为环境绩效评价的基础。
在选用环境绩效评价指标时,应当考虑的几个方面:
一是行业特点和法律要求。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需要参考环境管理体系的发展状况和应用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目的。在以遵守法规为目的的阶段,指标的选择主要考虑环境风险管理和环境负债的信息,以能源的消耗、污染物的排放、违法的次数、罚款等指标为主。在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的第二阶段,以环境管理体系的效率为主要计量内容。而在环境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全面融合的阶段,则以综合性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为主,考虑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综合,考虑寿命周期的全过程的指标。
二是企业组织结构。企业不同层级的绩效评价指标是不一样的。企业需要把战略性的环境绩效指标沿着组织结构等级自上而下,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在较低的层级,环境绩效指标应较为具体,而越到企业高层,绩效指标就更加综合和抽象。
三是信息成本。指标的生成需要大量数据的收集。有些数据可以直接从生产经营记录中获得,此时信息成本较低:有些则需要专门技术手段进行监测, 需要专门的加工处理。如果加工处理的成本过高,以至于超过了该指标所能带来的好处,则该信息的获得就是不经济的。环境信息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应按实际需要科学安排。
10.4企业环境成本效益分析
环境会计始于20世纪90年代。基于环境会计的研究与实践,产生了环境管理核算的各类工具。ISO/TC207国际标准化组织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提出了ISO/CD14051《环境管理 物质流成本核算》,旨在通过改进物质和能源使用活动,加强组织的环境和财务绩效。
10.4.1企业的环境成本及控制方法
企业的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采取或被要求采取措施而发生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由于企业环境管理与一般经营管理不同,所以环境效益并不能仅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为唯一标志,而是环保效果与经济效益并重。环境保护效果是指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或企业环境目标而取得的以物量单位计量的效果,其以降低环境负荷为标志,如环境污染物质排放量的减少、废弃物的消减量和资源、能源消耗量的节约等;经济效益是指采用资源综合利用对策而获得的能以货币计量的效益,其以增加企业利润为标志,包括伴随企业环保活动而带来的资源、能源成本的节约、废物再利用产品的销售收入、排污费和住诉讼赔偿金的减免和企业开发设计环保产品收入等方面。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目标制定中长期环境规划,预防环境治理成本的大量指出。在企业经营的各个阶段,尽量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公益;尽量选择环境负荷低的替代材料,回避、减少增大环境负荷而追加的成本;对各种污染处理系统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尽量控制污染处理系统的建造营运成本。
(2)设计环境治理方案、控制好治理成本。大多数企业的事前环境控制做的不到位,所以环境治理就成为环境成本控制的关键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理:一是因地制宜,废弃物回收加工,从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料中找效益,达到综合整治的效果。而是加强企业间合作,利用废弃物相互中和的性质,达到以废治废的效果,三是加强企业与政府的合作,通过环境趋于治理规划,采用集中排污治理的方式,降低区域内各个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
10.4.2物质流、能流成本核算
如同环境绩效评价和生命周期评价一样,物质流成本核算(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MFCA)是一种能够帮助组织更好地理解其物质和能源使用活动的潜在的环境和财务后果,并通过改变这些活动,寻求环境和财务改进机会的环境管理工具,通过改进物质和能源使用活动,加强组织的环境和财务绩效。
物质流成本核算通过开发物质流模型促进物质使用活动、相关成本和环境状况不断增加透明度,这种物质流模型以武力单位跟踪和量化组织内的物质流和库存。在物质流成本核算中,能源可以包括在物质中或单独量化。由物质流产生和(或)与之相关的任何成本随后量化并分配到物质流。物质流成本核算尤其强调与产品相关的成本和与物质损失,例如废物、空气排放、废水等相关的成本的比较。
关于物质流损失及相关成本的数据往往很难从传统的信息和核算体系内分离出来。另外,环境评价不提供一个组织物质损失产生的财务数据。但是,一旦通过物质流成本核算获得这些数据,就能用于寻求减少物质使用和(或)物质损失、提高物质和能源使用效率、减小负面环境影响和降低成本的机会。
物质流成本核算适用于所有使用物质和能源的行业,包括提炼过程、制造、服务和其他行业。它能为组织提供系统执行运营改进所需的信息,并能够更广泛地分析目标物质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物质流成本核算还可以扩展到一个供应链上游和下游的多个组织中,帮助这些组织开发更有效地使用物质和能源的一体化方法,促进组织改进物质和能源使用的协调和沟通。物质流成本核算不仅为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更为组织的管理决策,如工艺过程、产品计划、质量控制、产品设计和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10.4.3企业环境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是将成本费用分析法运用于企业的计划决策之中,以寻求在投资决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企业在实施投资项目决策时要考虑环境影响,或为控制或解决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环保项目建设,并运行和管理。企业环境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比较企业所实施的环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其价值的一种方法。
传统的企业投资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仅仅进行相关的经济核算(即财务核算),不考虑与企业相关的环境因素。而环境成本效益分析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时,不仅要对项目进行经济核算,也要将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以及产品在消费和消费后处理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也进行货币化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企业环境成本效益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具有积极作用:
(1)通过应用投资项目的环境成本效益分析,可以使企业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阶段就对环境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产生的环境影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通过环境成本效益分析,分析企业各项活动的及直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效益,有助于企业除满足技术和法规要求外,对环境投资进行全面考虑,有效配置资源,为企业长期决策提供支持。
10.4.4企业环境绩效改进机会识别与评价
企业可通过环境绩效评估,来识别环境绩效的改进机会并进行评价。具体的方法就是选择或设定适当的指标,以简单易懂的方式,根据程序和要求,收集、测量、分析、评估和报告企业的环境信息。
环境绩效评估可帮助企业了解其生产服务活动及产品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凭借定性与定量的环境绩效评估指标,提供给组织内部管理者及外部利害关系人相关的环境信息,以展示企业的环境责任。通过适当选取环境绩效指标,无论管理者或利害关系人是否具备专业的环境知识,都可利用它了解组织和产品对环境影响的程度。
企业的环境绩效并不是某段时间的片面信息,而是全面性的。其中必须考虑整个生产服务流程和产品的声明周期,并且环境绩效评估的结果要能够反映组织所做的努力和产品环境效益的持续改进,展现企业环境责任实施的成果。
我国企业界传统上对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议题均显得较为保守与被动。但随着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环境抗争事件层出不穷,企业愈不愿公开其环境信息,社会大众对企业在环境管理的了解程度愈不足,企业所遭受到的抗拒压力将愈大,会使得冲突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虽然企业通过了14001认,但是如果对于环境绩效评估工作不熟悉,不能具体有效展现企业实施环境管理系统后所达到的成效,也不易得到公众的认可。因此,企业需在其环境管理体
系中建立有效的环境绩效评估管理程序,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识别和改进身的环境绩效并向内外部展示,从而肩负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环境绩效评估的具体方法有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两种。
一是生态效益指标架构。生态效益( Eco - efficiency) 是世界企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WBCSD) 于1992 年里约地球高峰会议中所提出的概念。WBCSD 对生态效益的定义为“生态效益的获得,是在提供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人们需求并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在商品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将其对环境的影响及天然资源的耗用,逐渐减少到地球能负荷的程度。”生态效益是一种同时改善经济与环境绩效的概念,在描述企业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能兼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资源的使用。
WBCSD 依据上述定义,提出鉴定生态效益的七大要素:减少每单位产品和服务的原料使用量,减少每单位产品和服务的能源使用量,减少有毒物质的扩散,提高原料的可回收性,使可更新的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永续使用。延长产品的耐久性,加强每单位产品和服务的服务效能。
生态效益的概念主张将生态、环保方面的信息,转化为财务数字,对企业界及金融界而言才有具体的意义,因此WBCSD 发展并制定生态效益指标以量化企业在环境和经济两方面的信息,即将生态效益看作一种“产出”除以“投入”的比率。“产出”所指的是企业、部门或整体经济活动产品与服务的总值;“投入”则指企业、部门或整体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总和。生态效益的评定量,决定于投入与产出双方面的鉴定指标。
为了使生态效益指标架构更具有弹性,可应用到更多不同的行业类别,且尽量将指标协调一致以便于比较,WBCSD 发展各行业可通用的“核心指标”(Core Indicators) (或称通用指标- Generally ap2plicable indicators) 与配合企业类别特殊性的“辅助指标”(企业特定指标- Business specific indicators) 两类指标。区分成两类并不表示核心指标较辅助指标重要,而是取决于企业特殊价值和企业的环境观点。
WBCSD 将生态效益指标架构分为三个层次:
类别(Category) ———在环境影响或是企业价值上,影响所及的领域广泛,可应用到所有的企业;
方面(Aspect) ———在所影响的特定范畴相关的信息类别;
指标( Indicator) ———在所影响的特定范畴有关的一项特定指标,而这项指标可用来追踪和验证绩效。
在整个WBCSD 的指标架构下,生态效益的指标可用以下通式来表示:
生态效益= 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
式中分子部分的资料来自“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这个类别的指标,而分母部分的资料则是来自“产品或服务的生成对环境的影响”及“产品或服务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这两个类别的指标。这个指标通式的目标和理念是在减少资源使用和对环境影响的同时,将产品附加值或获利增加到最大。
二是ISO14031 环境评估系统。ISO14031环境评估标准是一份指导纲要,而非验证标准或绝对的环境绩效准则。其内容是对组织的环境绩效进行测量与评估的一种系统化程序。而环境绩效评估(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以下简称EPE) 系统在ISO14031 中被定义为审查组织环境方面的工具,以决定是否达到目标。
从EPE 过程获得的信息,使管理阶层能决定必要的行动,以达到环境政策和目标,并且适当地与利害相关者进行沟通。它也可用来确认组织的潜在风险、机会及造成环境绩效不佳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GB/T24031-2001 环境管理 环境表现评价 指南
2.谢芳,李慧明,“企业的环境责任与环境绩效评估”,《现代财经》,2005年第1 期
第10讲 环境绩效与企业绩效
10.1环境绩效
10.1.1环境绩效的概念
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对环境绩效的定义为:一个组织基于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成效。这里,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环境管理体系成效则意味着组织通过加强环境管理而取得的综合绩效。
企业环境绩效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通过运行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污染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
10.1.2环境绩效的体现
企业的环境绩效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从财务角度来讲,企业发生的与环境有关的问题导致的财务影响,亦即在环境方面的主观努力而导致的财务业绩。环境财务绩效是一个类似于利润的概念,它是环境收入和环境支出之间的差额。一般而言,无论从事何种与环境有关的活动,势必导致某种支出。同时,企业积极参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也有可能会直接或间接产生某种经济收益。如生产环保产品带来税收减免,环境管理或其产品因通过所需的环保认证而成功打入某市场,从而扩大销售额,还包括因达到某种环保指标而免于遭受法规惩处或经济制裁的机会收益。随着全球碳市场的形成,企业节能而产生的碳减排量也可以在碳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带来收益。企业的环境收益抵除环境支出,就是环境财务绩效。
第二个方面是站在环境质量角度来讲的,即企业的主观努力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出贡献或者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所形成的环境质量绩效。环境质量绩效则包括环境法规的执行情况、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情况以及生态环境损失情况等。此外,环境质量绩效还可以包括环境审计报告、未来展望等部分。事实上,凡是与企业的环境质量有关的、具备重要性特征的事项都可以列入到环境质量绩效的体系中来,可以灵活采用量化或者非量化方式来披露。
10.1.3环境绩效的参数
环境绩效参数是表达组织对其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相关信息的特定形式,这些参数应当是客观的,可验证的,可测量的和可再现的,它们应当适应于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与其环境方针一致,实用可行,成本效益较高,环境绩效参数可用于追踪组织实现其目标、指标的进度。环境绩效参数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是管理绩效参数(MPI),它是表达影响组织环境表现有关管理工作信息的环境绩效参数,它能提供一系列管理事务中的环境能力和环境效果的信息,管理绩效参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评价方针目标执行情况的参数,如目标指标实现的数量、员工培训的数量、设计绿色产品的数量、单位成品所产生的废物等。(2)管理体系符合要求方面的参数,如应急演练的次数、已关闭的纠正措施的数量、合规性评价的次数等。(3)财务表现方面的参数,如投入的环境费用、减少资源使用和废物再利用的节约费用、开发绿色产品的费用等。
(4)与公众关系有关的参数,如支援社区环境项目的资源投入、环境问题意见或投诉的数量、社区调查满意率等。
二是运行绩效参数(OPI),是提供与组织运行有关的环境表现信息的环境绩效参数,它与组织的输入与供应(材料、能源和服务),设计、生产、安装、运行、设施和设备的维护,组织的输出(产品、服务、废物、排放物)以及组织运行过程输出的交付有关。运行绩效参数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与材料有关的参数。如:再循环再利用的材料使用量、单位产品耗材量、水的回用量等。
(2)与使用能源类型总量有关的参数。如:单位产品耗能量、节约能源量、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等。
(3)与支持运行的服务有关的参数。如:合同服务方使用危险品数量,合同服务方产生的废物数量等。
(4)与设施和设备有关的参数。如:用于生产的车间占地面积大小、低能耗设备的数量、运输车辆的平均油耗等。
(5)运行中来料供应与产品交付有关的参数。如:用于运输产品的车辆数量、单位产量所需运输里程数等。
(6)产品或副产品有关环境表现方面的参数。如:可再利用再循环的产品数量、不良品率,产品使用时的能耗、产品使用寿命等。
(7)组织提供某种服务中的环境表现方面的参数。如:产品售后服务中材料耗用量、送货服务中车辆燃料消耗量等。
(8)运行中废物的有关参数。如:单位产品产生的废物量,每年可转化为可利用材料的废物量等。
(9)运行中向大气或水体排放的有关参数。如:特定物质(如COD)年排放量、某一特定设置的噪声值,热、振动或光的排放量,辐射排放量等。
环境绩效参数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
(1)与组织的环境方针相一致,与组织的管理工作、运行表现或环境状况相适应。
(2)能以适当单位进行测量,参数可为直接或相对指标,可合并或加权处理。
(3)与相关方关注有关,并让相关方理解。
(4)能及时获取且费用成本有效。
(5)以易于理解或实用的形式提供定性或定量的数据或信息。
(6)能反映组织运行性质、规模,代表组织的环境绩效。
(7)对组织的环境表现变化敏感。
(8)能提供组织环境绩效当前或未来趋势的信息。
(9)有些环境因素复杂,可选择环境绩效参数或环境状况参数组成组合参数,以便综合评估环境绩效。
环境绩效参数选择有以下方法:
(1)因果法:通过分析、确定导致某一重要环境因素的原因,根据其结果选择相关参数。如污水排放量显著超标,是由于处理设施能力不够,可选择污水日排放量作为运行绩效参数,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改造费用作为管理绩效参数合并使用。
(2)风险评价法:通过评价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可能存在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风险,从风险发生概率来选择相关参数。基于财务方面的风险可识别与成本有显著影响的要素选择相关参数。如组织运行中最昂贵材料的单位产量消耗量;基于人体健康风险,可识别对员工健康威胁最大的物质,将运行中该物质的排放量作为运行绩效参数;基于可持续发展风险,可选择对可能不利于环境和竞争力的环境因素的有关参数。如代替氟氯烃所需的投资等。
(3)生命周期法:通过分析特定产品投入产出,及产品生命周期的任一阶段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影响的方式进行参数选择,如为便于回收和再利用产品、易于拆缷部件的百分比等。
(4)强制性或自愿性方法:组织可在强制性环境表现要求领域选择参数,如法律法规有强制规定要求时,将需报告的特定污染物排放测量值选择作为绩效参数,也可在参加某些志愿性环境责任的领域选择相应的环境绩效参数,如推行污染预防活动取得的绩效参数等。
综上所述,环境绩效参数是监测环境绩效的重要工具,针对组织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因素的特点,选择、确定环境绩效参数、监测环境绩效参数、分析监测的结果是EMS持续改进的一个重要方面。
10.2企业绩效
10.2.1企业绩效的概念
绩效,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组织绩效实现应在个人绩效实现的基础上,但是个人绩效的实现并不一定保证组织是有绩效的。如果组织的绩效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被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以及每一个人的时候,只要每一个人达成了组织的要求,组织的绩效就实现了。
从字面意思分析,绩效是绩与效的组合。绩就是业绩,效就是效率、效果。绩效通过对以下两部分的管理实现:目标管理(MBO)和职责要求。企业要有企业的目标要求,个人要有个人的目标要求。目标管理能保证企业向着希冀的方向前进,实现目标或者超额完成目标可以给予奖励,比如奖金、提成、效益工资等;职责要求就是对员工日常工作的要求,员工满足要求的给予回报形式就是工资。
绩效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达成组织目标,通过绩效考核这种过程管理,将组织中长期的目标分解成年度、季度、月度指标,不断督促员工实现、完成,从而能够帮助企业达成目标。二是挖掘问题,通过一个不断设定绩效目标、达成绩效要求、修正绩效实施、改进绩效、再制定新的目标的PDCA循环过程,这也是一个不断的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 三是分配利益,将员工的绩效与其利益不挂钩,并进行考核。四是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通过考核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找到差距进行提升,最后达到双赢。
10.2.2企业绩效的体现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企业绩效是组织绩效,体现在多个方面。企业最关心的是其经济绩效,此外企业也关心其管理绩效以及对外的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等。
企业对绩效的认识和管理代表着企业的观念和思想,代表着对于企业发展相关问题的系统思考。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持续改善组织和个人的绩效,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绩效涉及企业文化、战略和计划、组织、人力资源、领导、激励、统计与控制等各个方面。也包括企业流程、质量、目标等等。
环境绩效相对于经济绩效而言往往不受企业重视。在传统的绩效评价中,甚至企业会认为由于环境投入大而影响其经济绩效。但随着企业相关的利益团体越来越重视环境质量和环境问题,企业的环境责任也因此受到重视,其环境绩效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经济伦理学家乔治·恩德勒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三个方面: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其中环境责任主要是指“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消耗较少的自然资源,让环境承受较少的废弃物”。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把环境责任纳入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共识。1999 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了“全球协议(UN Global Compact ) ”,并于2000 年7 月在联合国总部正式启动。该协议号召公司遵守的社会责任中,就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即:企业应对环境挑战未雨绸缪;主动增加对环保所承担的责任;鼓励无害环境科技的发展与推广。
10.3环境绩效对企业绩效的贡献
10.3.1环境绩效对企业绩效的直接贡献
环境绩效对企业绩效的直接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节约资源能源、降低能耗。企业通过建立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控制的环境因素,除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多环境产生污染的因素之外,还包括自然资源和原材料使用。为此,企业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就要对本企业的能源消耗和主要材料的消耗进行分析,找出能源或资源消耗中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提高能源或资源的利用水平。实践证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在节能降耗方面可以取得很明显的效果。对15家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进行统计,在一年内节能降耗效益总计高达4.9亿元。
二是促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通过对污染物、污染源的控制,并合理利用资源能源,控制了生产过程中已经产生的环境因素和潜在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对其相关方的环境绩效合理施加影响。这一管理过程对企业的环境因素进行全过程控制,促进了企业的清洁生产。环境绩效体现了企业合理能源用资源关、回收利用废弃物、开发节能降耗的新产品所取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0.3.2环境绩效对企业绩效的间接贡献
环境绩效对企业绩效的间接贡献有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能够使其对产品从开发设计、工艺设计、材料采购、制造、销售到产品报废的全部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环境管理贯穿到企业生产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从而版主企业环境管理得到明显的改善,产生环境绩效,对企业的整体管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是提高了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不仅是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知名度等方面的竞争,而且是企业形象和其品牌形象的竞争。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浪潮的高涨,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等广为人知,人们对企业的认识,将会从单纯追求产品价格与商业服务,逐步转化为追求企业的社会责任,并形成社会共识。企业生产的带有绿色标志的产品日趋受到公众的喜爱,获得第三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也使企业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公众的环保要求,让公众更好地了解了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所付出的努力。企业在获得自身环境绩效改变的同时,也在公众心目中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得到提升。
三是提高了企业自主守法意识,降低了环境违法风险。企业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必须首先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和其他要求。如企业成立之初就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过程中要进行“三同时”建设、生产过程中要履行排污登记、排污收费、总量控制、环保目标责任、达标排放、污染防治等一系列环境法律制度要求,变被动守法为主动守法。 10.3.3环境绩效对企业绩效贡献的评价
环境绩效评价是对个人、团体或组织是否实现环境目标的评价,旨在以持续的方式向组织的管理部门提供相关和可验证的信息,以确定企业的环境绩效是否符合组织的管理者所制定的标准的内部过程和管理工具。企业的环境绩效对企业的整体绩效贡献的评价有多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评价环境绩效对企业管理和未来发展的贡献。管理者可以评价环境绩效信息对制定企业战略目标、制定和修正战略的实施计划;为企业部门间进行业绩比较提供信息;为组织内不同团体和个人提供激励机制,按照计划的完成程度对员工进行奖励和激励,从而使企业的环境战略得以贯彻实施。
另一种方式是评价环境绩效对企业降低环境风险和提高经济收益的贡献。通过了解企业的环境绩效,提供有意义的环境报告,可以帮助企业确定重要的环境影响和环境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追踪环境活动和方案的相关成本和收益,从中揭示企业环境管理针对的重要环境因素及企业的环境风险,并为未来投资评价提供参考指标。
对环境绩效进行有效评价需要选择合理的指标,从而能够将企业各种环境数据综合起来,以便更好地控制和追踪环境绩效的改进,实施管理并进行报告。对支持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改进,提高各种原材料材料的使用效率,改进物流管理,寻找成本节约的机会等也很有作用。
按照不同的标准,环境绩效指标有不同的分类。从性质上分,环境绩效评价指标分为绝对指标、相对指标、指数指标、加总指标和加权指标。绝对指标是以绝对数作为指标;相对指标是一个指标和另一个指标的比值,如单位产品能耗等;指数指标是将数据与特定标准相对比而计算出来的,它通常为百分数,如废弃物回收比;加总指标是将从不同渠道取得的同类数据,以总计的形式反映;加权指标是将数据乘以根据其重要性确定的乘数。
不少国际性机构对环境绩效评价指标都做过相当程度的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是
ISO14031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标准。ISO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标准可以分为两类三种:环境状况指标(ECIs)和环境绩效指标(EPIs),环境绩效指标又包括经营绩效指标(OPIs)和管理绩效指标 MPIs),其主要的指标如下:
经营绩效指标包括材料、能源支持企业经营的服务、厂场设施、供应和送货、产品、组织提供的服务、废物、排放物、向土地或水的排放、其他排放等等。
管理绩效指标包括环保方案和政策的实施、对法规的遵守、财务业绩和与社区的联系等方面。管理绩效指标反映企业管理当局影响组织环境绩效所作出的努力的信息,包括组织不同层面上的监测、人员、计划活动和程序等。而经营绩效指标反映组织经营活动的环境绩效信息,各个企业都可以使用该指标,可以作为环境绩效评价的基础。
在选用环境绩效评价指标时,应当考虑的几个方面:
一是行业特点和法律要求。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需要参考环境管理体系的发展状况和应用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目的。在以遵守法规为目的的阶段,指标的选择主要考虑环境风险管理和环境负债的信息,以能源的消耗、污染物的排放、违法的次数、罚款等指标为主。在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的第二阶段,以环境管理体系的效率为主要计量内容。而在环境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全面融合的阶段,则以综合性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为主,考虑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综合,考虑寿命周期的全过程的指标。
二是企业组织结构。企业不同层级的绩效评价指标是不一样的。企业需要把战略性的环境绩效指标沿着组织结构等级自上而下,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在较低的层级,环境绩效指标应较为具体,而越到企业高层,绩效指标就更加综合和抽象。
三是信息成本。指标的生成需要大量数据的收集。有些数据可以直接从生产经营记录中获得,此时信息成本较低:有些则需要专门技术手段进行监测, 需要专门的加工处理。如果加工处理的成本过高,以至于超过了该指标所能带来的好处,则该信息的获得就是不经济的。环境信息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应按实际需要科学安排。
10.4企业环境成本效益分析
环境会计始于20世纪90年代。基于环境会计的研究与实践,产生了环境管理核算的各类工具。ISO/TC207国际标准化组织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提出了ISO/CD14051《环境管理 物质流成本核算》,旨在通过改进物质和能源使用活动,加强组织的环境和财务绩效。
10.4.1企业的环境成本及控制方法
企业的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采取或被要求采取措施而发生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由于企业环境管理与一般经营管理不同,所以环境效益并不能仅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为唯一标志,而是环保效果与经济效益并重。环境保护效果是指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或企业环境目标而取得的以物量单位计量的效果,其以降低环境负荷为标志,如环境污染物质排放量的减少、废弃物的消减量和资源、能源消耗量的节约等;经济效益是指采用资源综合利用对策而获得的能以货币计量的效益,其以增加企业利润为标志,包括伴随企业环保活动而带来的资源、能源成本的节约、废物再利用产品的销售收入、排污费和住诉讼赔偿金的减免和企业开发设计环保产品收入等方面。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目标制定中长期环境规划,预防环境治理成本的大量指出。在企业经营的各个阶段,尽量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公益;尽量选择环境负荷低的替代材料,回避、减少增大环境负荷而追加的成本;对各种污染处理系统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尽量控制污染处理系统的建造营运成本。
(2)设计环境治理方案、控制好治理成本。大多数企业的事前环境控制做的不到位,所以环境治理就成为环境成本控制的关键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理:一是因地制宜,废弃物回收加工,从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料中找效益,达到综合整治的效果。而是加强企业间合作,利用废弃物相互中和的性质,达到以废治废的效果,三是加强企业与政府的合作,通过环境趋于治理规划,采用集中排污治理的方式,降低区域内各个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
10.4.2物质流、能流成本核算
如同环境绩效评价和生命周期评价一样,物质流成本核算(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MFCA)是一种能够帮助组织更好地理解其物质和能源使用活动的潜在的环境和财务后果,并通过改变这些活动,寻求环境和财务改进机会的环境管理工具,通过改进物质和能源使用活动,加强组织的环境和财务绩效。
物质流成本核算通过开发物质流模型促进物质使用活动、相关成本和环境状况不断增加透明度,这种物质流模型以武力单位跟踪和量化组织内的物质流和库存。在物质流成本核算中,能源可以包括在物质中或单独量化。由物质流产生和(或)与之相关的任何成本随后量化并分配到物质流。物质流成本核算尤其强调与产品相关的成本和与物质损失,例如废物、空气排放、废水等相关的成本的比较。
关于物质流损失及相关成本的数据往往很难从传统的信息和核算体系内分离出来。另外,环境评价不提供一个组织物质损失产生的财务数据。但是,一旦通过物质流成本核算获得这些数据,就能用于寻求减少物质使用和(或)物质损失、提高物质和能源使用效率、减小负面环境影响和降低成本的机会。
物质流成本核算适用于所有使用物质和能源的行业,包括提炼过程、制造、服务和其他行业。它能为组织提供系统执行运营改进所需的信息,并能够更广泛地分析目标物质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物质流成本核算还可以扩展到一个供应链上游和下游的多个组织中,帮助这些组织开发更有效地使用物质和能源的一体化方法,促进组织改进物质和能源使用的协调和沟通。物质流成本核算不仅为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更为组织的管理决策,如工艺过程、产品计划、质量控制、产品设计和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10.4.3企业环境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是将成本费用分析法运用于企业的计划决策之中,以寻求在投资决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企业在实施投资项目决策时要考虑环境影响,或为控制或解决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环保项目建设,并运行和管理。企业环境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比较企业所实施的环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其价值的一种方法。
传统的企业投资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仅仅进行相关的经济核算(即财务核算),不考虑与企业相关的环境因素。而环境成本效益分析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时,不仅要对项目进行经济核算,也要将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以及产品在消费和消费后处理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也进行货币化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企业环境成本效益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具有积极作用:
(1)通过应用投资项目的环境成本效益分析,可以使企业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阶段就对环境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产生的环境影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通过环境成本效益分析,分析企业各项活动的及直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效益,有助于企业除满足技术和法规要求外,对环境投资进行全面考虑,有效配置资源,为企业长期决策提供支持。
10.4.4企业环境绩效改进机会识别与评价
企业可通过环境绩效评估,来识别环境绩效的改进机会并进行评价。具体的方法就是选择或设定适当的指标,以简单易懂的方式,根据程序和要求,收集、测量、分析、评估和报告企业的环境信息。
环境绩效评估可帮助企业了解其生产服务活动及产品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凭借定性与定量的环境绩效评估指标,提供给组织内部管理者及外部利害关系人相关的环境信息,以展示企业的环境责任。通过适当选取环境绩效指标,无论管理者或利害关系人是否具备专业的环境知识,都可利用它了解组织和产品对环境影响的程度。
企业的环境绩效并不是某段时间的片面信息,而是全面性的。其中必须考虑整个生产服务流程和产品的声明周期,并且环境绩效评估的结果要能够反映组织所做的努力和产品环境效益的持续改进,展现企业环境责任实施的成果。
我国企业界传统上对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议题均显得较为保守与被动。但随着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环境抗争事件层出不穷,企业愈不愿公开其环境信息,社会大众对企业在环境管理的了解程度愈不足,企业所遭受到的抗拒压力将愈大,会使得冲突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虽然企业通过了14001认,但是如果对于环境绩效评估工作不熟悉,不能具体有效展现企业实施环境管理系统后所达到的成效,也不易得到公众的认可。因此,企业需在其环境管理体
系中建立有效的环境绩效评估管理程序,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识别和改进身的环境绩效并向内外部展示,从而肩负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环境绩效评估的具体方法有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两种。
一是生态效益指标架构。生态效益( Eco - efficiency) 是世界企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WBCSD) 于1992 年里约地球高峰会议中所提出的概念。WBCSD 对生态效益的定义为“生态效益的获得,是在提供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人们需求并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在商品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将其对环境的影响及天然资源的耗用,逐渐减少到地球能负荷的程度。”生态效益是一种同时改善经济与环境绩效的概念,在描述企业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能兼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资源的使用。
WBCSD 依据上述定义,提出鉴定生态效益的七大要素:减少每单位产品和服务的原料使用量,减少每单位产品和服务的能源使用量,减少有毒物质的扩散,提高原料的可回收性,使可更新的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永续使用。延长产品的耐久性,加强每单位产品和服务的服务效能。
生态效益的概念主张将生态、环保方面的信息,转化为财务数字,对企业界及金融界而言才有具体的意义,因此WBCSD 发展并制定生态效益指标以量化企业在环境和经济两方面的信息,即将生态效益看作一种“产出”除以“投入”的比率。“产出”所指的是企业、部门或整体经济活动产品与服务的总值;“投入”则指企业、部门或整体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总和。生态效益的评定量,决定于投入与产出双方面的鉴定指标。
为了使生态效益指标架构更具有弹性,可应用到更多不同的行业类别,且尽量将指标协调一致以便于比较,WBCSD 发展各行业可通用的“核心指标”(Core Indicators) (或称通用指标- Generally ap2plicable indicators) 与配合企业类别特殊性的“辅助指标”(企业特定指标- Business specific indicators) 两类指标。区分成两类并不表示核心指标较辅助指标重要,而是取决于企业特殊价值和企业的环境观点。
WBCSD 将生态效益指标架构分为三个层次:
类别(Category) ———在环境影响或是企业价值上,影响所及的领域广泛,可应用到所有的企业;
方面(Aspect) ———在所影响的特定范畴相关的信息类别;
指标( Indicator) ———在所影响的特定范畴有关的一项特定指标,而这项指标可用来追踪和验证绩效。
在整个WBCSD 的指标架构下,生态效益的指标可用以下通式来表示:
生态效益= 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
式中分子部分的资料来自“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这个类别的指标,而分母部分的资料则是来自“产品或服务的生成对环境的影响”及“产品或服务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这两个类别的指标。这个指标通式的目标和理念是在减少资源使用和对环境影响的同时,将产品附加值或获利增加到最大。
二是ISO14031 环境评估系统。ISO14031环境评估标准是一份指导纲要,而非验证标准或绝对的环境绩效准则。其内容是对组织的环境绩效进行测量与评估的一种系统化程序。而环境绩效评估(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以下简称EPE) 系统在ISO14031 中被定义为审查组织环境方面的工具,以决定是否达到目标。
从EPE 过程获得的信息,使管理阶层能决定必要的行动,以达到环境政策和目标,并且适当地与利害相关者进行沟通。它也可用来确认组织的潜在风险、机会及造成环境绩效不佳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GB/T24031-2001 环境管理 环境表现评价 指南
2.谢芳,李慧明,“企业的环境责任与环境绩效评估”,《现代财经》,2005年第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