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度玉门关

  在辽阔的西北腹地,在蜿蜒壮丽的黄河上游,《兰州晨报》经过三年的发展,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实现二次创业目标,经省委宣传部同意,《兰州晨报・河西新闻》已在千里河西走廊的六地市发行。这是晨报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及配合省委省政府实施“再造河西”工程宣传报道的一项重大举措。《兰州晨报・河西新闻》的出版发行,结束了河西地区几个主要城市的读者从未读到过内容较为丰富的省级以上当日报纸的历史,给这些城市的读者奉献上了一份很有价值的精神产品。   在报刊林立、规模庞杂的全国新闻格局中,在西北重镇兰州,晨报的诞生、崛起和壮大,仿佛一次次疾风劲吹的强大冲击波,改变着人们曾经对旧有新闻模式的理解,阐发出自己独有的新闻理念。   时光回旋。   1996年9月1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下发了《关于〈少年文史报〉(中学版)更名为〈兰州晨报〉的批复》,1997年1月1日,晨报正式创刊。当晨报以脱俗、清新的面孔第一次走进读者之中时,谁也没有料到,在万千读者的心中产生了共鸣和持续的冲击波。   晨报以大量的新闻报道作为走向市场的开路先锋,以全新的版式设计,超密集的信息量引人注目。这一年,是共和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的电讯稿刚一收到,晨报即以第一速度率先向省内各地发布这一消息;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时刻,晨报于是日推出了集历史性、资料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大型珍藏版,这一独具特色厚达56个版次的报纸一时“洛阳纸贵”,在读者心目中树起一个不同凡响的都市报形象。是年,《新闻出版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刊发了《兰州晨报一年崛起引人注目》的文章。该文指出:“崭新的运行机制是晨报快速启动、快速发展的基础”,“与百姓心心相印,血肉相连,是该报报道工作的宗旨”。我们组织和参与“跨省千里营救素不相识的中毒病人”的行动和报道,奏响了一曲精神文明的动人赞歌,树立了都市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体现了正面宣传的巨大威力,在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关于大青山的话题”的系列报道、“雁滩小区住宅楼供暖问题”的追踪报道、有关餐饮违法票据的暗访、有关甘肃博爱医院暴力抗检的报道等,因采访扎实,对扶正纠错、解决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以及快节奏的信息波涛,使读者能真切感受到时代与社会生活的脉搏。这是晨报产生的“第一冲击波”。   1998年,晨报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这支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集体快速成熟起来,在采访报道中大胆地探索各种可行性方式,追求较深的思想性和较强的可读性。为了适应新的发展,晨报于3月24日扩大为16版,在追求更密集的信息量的同时,精心策划重大事件的报道;在舆论监督方面干预生活、弘扬正气、鞭挞丑恶。强烈的平民意识和浓厚的关爱之情充斥于晨报的各个版面与字里行间。6月初,正是全省统一初中升高中考试阶段,晨报记者在获悉中考试题有泄露的可靠线索后,即刻开始明察暗访,穷追不舍,将此事件调查得水落石出。8月,晨报记者撰文披露了来自甘肃贫困山区的农村女子小芳在兰州怡心园酒店打工仅两天时间即遭歹徒强暴事件的前前后后,遂又不惜篇幅,以数块整版的形式公开揭露了这一重案背后所隐藏的严重的司法腐败现象。此组报道刊出后,引起全国震惊。在社会各界的声援下,在晨报紧追不舍的调查及全国诸多媒体的呼应配合下,终于使涉案罪犯受到法律的严惩。“倡言正义、尊崇爱心”成了晨报的响亮口号,从而与大众百姓共同演练了一部和谐激昂的大合唱。这是晨报的“第二冲击波”。   1999年,是晨报为奠定迈向21世纪新的战场而深化改革、深挖潜力的一年,8月9日晨报果断地改扩版,抛却了已为广大读者认可并接受的报纸风格和模式,并一举获得成功,作为一个四开24版的综合性日报,晨报再次以其精致大气的版面艺术风格、以其充沛的立体信息网络呈现于读者面前。突破传统的报道手法和传统版面格局的制约与影响,凸显有策划意识的报道,同时开拓新闻报道的广阔视野、提倡创新及个性化的报道风格。7月末,甘肃省岷县一吊桥垮塌,致使十几人死亡,数十人失踪,晨报记者以第一速度赶赴现场,以追踪报道的形式坚持正义,主持公道,揭露出这一事件的幕后真相,为使这一事件得到迅速公正的解决提供坚强的舆论保证。1999年,是晨报自我加压的一年,也是晨报所引发的“第三冲击波”获得巨大的内在发展动力和生机盎然的一年。   仅仅三年的时光,《兰州晨报》紧紧把握中国西部丰富浩瀚的地域文化内涵和现代都市迅猛发展的走向,它焕发的活力体现在它的发行与广告收入上。1997年创刊伊始,发行量仅为2万份,至同年年底,发行量突破5万份,1999年8月扩版后,日发行量又大幅上升,发行网络遍及兰州及省内诸县,在全省86县无空白点,是省城零售量最大的报纸,这在兰州的报业发展史上堪称奇迹。如今晨报已成为一家跻身于甘肃省内位居前列的综合性报纸。   为了不断扩大晨报作为都市报的服务功能,提高报纸的文化品位,塑造和树立一流媒体的鲜明形象,今年晨报在推出每周一期8版的“作文周刊”专版的同时,前不久,又成立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甘肃创作中心(“大敦煌艺术馆”),举办省内外国内外艺术家高水平的作品展览,并依托报纸媒体优势,推荐优秀作品,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晨报的社会声望。   驼铃叮当,玉门关下,在夏日灿烂阳光里,迎来了“中国百名记者西部行”采访团;莫高窟前,宾朋云集,“敦煌走过百年”纪念活动热闹非凡。晨报编辑记者躬逢其盛,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创新,奋力开拓,再现“丝绸之路”的辉煌。

  在辽阔的西北腹地,在蜿蜒壮丽的黄河上游,《兰州晨报》经过三年的发展,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实现二次创业目标,经省委宣传部同意,《兰州晨报・河西新闻》已在千里河西走廊的六地市发行。这是晨报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及配合省委省政府实施“再造河西”工程宣传报道的一项重大举措。《兰州晨报・河西新闻》的出版发行,结束了河西地区几个主要城市的读者从未读到过内容较为丰富的省级以上当日报纸的历史,给这些城市的读者奉献上了一份很有价值的精神产品。   在报刊林立、规模庞杂的全国新闻格局中,在西北重镇兰州,晨报的诞生、崛起和壮大,仿佛一次次疾风劲吹的强大冲击波,改变着人们曾经对旧有新闻模式的理解,阐发出自己独有的新闻理念。   时光回旋。   1996年9月1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下发了《关于〈少年文史报〉(中学版)更名为〈兰州晨报〉的批复》,1997年1月1日,晨报正式创刊。当晨报以脱俗、清新的面孔第一次走进读者之中时,谁也没有料到,在万千读者的心中产生了共鸣和持续的冲击波。   晨报以大量的新闻报道作为走向市场的开路先锋,以全新的版式设计,超密集的信息量引人注目。这一年,是共和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的电讯稿刚一收到,晨报即以第一速度率先向省内各地发布这一消息;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时刻,晨报于是日推出了集历史性、资料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大型珍藏版,这一独具特色厚达56个版次的报纸一时“洛阳纸贵”,在读者心目中树起一个不同凡响的都市报形象。是年,《新闻出版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刊发了《兰州晨报一年崛起引人注目》的文章。该文指出:“崭新的运行机制是晨报快速启动、快速发展的基础”,“与百姓心心相印,血肉相连,是该报报道工作的宗旨”。我们组织和参与“跨省千里营救素不相识的中毒病人”的行动和报道,奏响了一曲精神文明的动人赞歌,树立了都市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体现了正面宣传的巨大威力,在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关于大青山的话题”的系列报道、“雁滩小区住宅楼供暖问题”的追踪报道、有关餐饮违法票据的暗访、有关甘肃博爱医院暴力抗检的报道等,因采访扎实,对扶正纠错、解决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以及快节奏的信息波涛,使读者能真切感受到时代与社会生活的脉搏。这是晨报产生的“第一冲击波”。   1998年,晨报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这支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集体快速成熟起来,在采访报道中大胆地探索各种可行性方式,追求较深的思想性和较强的可读性。为了适应新的发展,晨报于3月24日扩大为16版,在追求更密集的信息量的同时,精心策划重大事件的报道;在舆论监督方面干预生活、弘扬正气、鞭挞丑恶。强烈的平民意识和浓厚的关爱之情充斥于晨报的各个版面与字里行间。6月初,正是全省统一初中升高中考试阶段,晨报记者在获悉中考试题有泄露的可靠线索后,即刻开始明察暗访,穷追不舍,将此事件调查得水落石出。8月,晨报记者撰文披露了来自甘肃贫困山区的农村女子小芳在兰州怡心园酒店打工仅两天时间即遭歹徒强暴事件的前前后后,遂又不惜篇幅,以数块整版的形式公开揭露了这一重案背后所隐藏的严重的司法腐败现象。此组报道刊出后,引起全国震惊。在社会各界的声援下,在晨报紧追不舍的调查及全国诸多媒体的呼应配合下,终于使涉案罪犯受到法律的严惩。“倡言正义、尊崇爱心”成了晨报的响亮口号,从而与大众百姓共同演练了一部和谐激昂的大合唱。这是晨报的“第二冲击波”。   1999年,是晨报为奠定迈向21世纪新的战场而深化改革、深挖潜力的一年,8月9日晨报果断地改扩版,抛却了已为广大读者认可并接受的报纸风格和模式,并一举获得成功,作为一个四开24版的综合性日报,晨报再次以其精致大气的版面艺术风格、以其充沛的立体信息网络呈现于读者面前。突破传统的报道手法和传统版面格局的制约与影响,凸显有策划意识的报道,同时开拓新闻报道的广阔视野、提倡创新及个性化的报道风格。7月末,甘肃省岷县一吊桥垮塌,致使十几人死亡,数十人失踪,晨报记者以第一速度赶赴现场,以追踪报道的形式坚持正义,主持公道,揭露出这一事件的幕后真相,为使这一事件得到迅速公正的解决提供坚强的舆论保证。1999年,是晨报自我加压的一年,也是晨报所引发的“第三冲击波”获得巨大的内在发展动力和生机盎然的一年。   仅仅三年的时光,《兰州晨报》紧紧把握中国西部丰富浩瀚的地域文化内涵和现代都市迅猛发展的走向,它焕发的活力体现在它的发行与广告收入上。1997年创刊伊始,发行量仅为2万份,至同年年底,发行量突破5万份,1999年8月扩版后,日发行量又大幅上升,发行网络遍及兰州及省内诸县,在全省86县无空白点,是省城零售量最大的报纸,这在兰州的报业发展史上堪称奇迹。如今晨报已成为一家跻身于甘肃省内位居前列的综合性报纸。   为了不断扩大晨报作为都市报的服务功能,提高报纸的文化品位,塑造和树立一流媒体的鲜明形象,今年晨报在推出每周一期8版的“作文周刊”专版的同时,前不久,又成立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甘肃创作中心(“大敦煌艺术馆”),举办省内外国内外艺术家高水平的作品展览,并依托报纸媒体优势,推荐优秀作品,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晨报的社会声望。   驼铃叮当,玉门关下,在夏日灿烂阳光里,迎来了“中国百名记者西部行”采访团;莫高窟前,宾朋云集,“敦煌走过百年”纪念活动热闹非凡。晨报编辑记者躬逢其盛,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创新,奋力开拓,再现“丝绸之路”的辉煌。


相关文章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春风不度玉门关 血红的残阳下,一根枯枝直指向湛蓝的天空.已是四月的天了,可这却仍是一片荒凉,听不到鸟鸣阵阵,看不见炊烟袅袅,唯有那漫天飞舞的黄沙与其作伴. 又是一年的春,风还是在中原大地上扬起,留下一片片绿色的踪迹.江南,烟花三月,盛开在杏 ...查看


  • 王之涣的凉州词
  •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 ...查看


  •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等人边塞诗赏析
  •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 ...查看


  • 小学生古诗
  •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词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2.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 ...查看


  • 中考作文素材1
  • [风作文]关于春天的风诗句 贺知章<咏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查看


  • 人教版 五年级12首古诗意思
  • 五年级古诗 1.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京口和瓜洲仅间隔一条长江,京口与钟山却相隔着许多山. 眼见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为我照明使我回到家乡? ...查看


  • 地理知识和古诗 1
  • 地理知识和古诗.txt爱尔兰﹌一个不离婚的国家,一个一百年的约定.难过了,不要告诉别人,因为别人不在乎.★ 真话假话都要猜,这就是现在的社会. 初中地理与诗词Ⅰ 北方地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 ...查看


  • 通晓诗家语攻破读懂古诗的难关
  • 通晓诗家语攻破读懂古诗的难关 读懂古诗的难关是诗家语.所谓诗家语就是古诗中所独有的,一般古代散文中没有或少有的特殊语言现象.因此破解诗家语,才能攻破读懂古诗的难关. 一. 比兴语 比兴语即富有比喻象征意味的古诗意象系统.古人作诗继承了屈原& ...查看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① 春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