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现代化建设和人民政权的物质基础;国有企业能否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企业改革薪酬管理
新世纪人类社会带入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各国的国际地位与作用,取决于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只有经济发达才有一席之地。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现代化建设和人民政权的物质基础;国有企业能否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竞争力成为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和迫切任务。
一、加强薪酬管理是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薪酬是驱动员工敬业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薪酬管理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薪酬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增值功能。薪酬本身不直接带来效益,但可以通过有效的薪酬战略及其实践,将薪酬交换劳动者的活劳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创造出企业财富和经济效益。这样,薪酬就对企业具有增值功能。
2.激励功能。管理者可以通过有效的薪酬战略及其实践,促进员工工作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保护和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3.配置和协调功能。企业可以发挥薪酬战略的导向功能,合理配置和协调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并将企业目标传递给员工,促使员工个人行为与组织行为相融合。
4.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功能。通过有效的薪酬战略及其实践,体现薪酬不再仅仅是一定数目的金钱,它还反映员工在企业中的能力、品行和发展前景等,从而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能力,实现其自身价值。
5.对优秀人才的吸纳和保留功能。合理的薪酬体系不仅能使企业具有外部竞争力;而且能保留住原有的优秀人才。在留住人才的手段中,薪酬体系被证明是效果最好、见效最快的方法之一。
二、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政企不分,政府对企业的薪酬管理干预过多
目前,国有企业的分配主体地位还没有根本确立起来。主要表现是:虽然国有企业已经拥有较大的内部分配自主权,但在我国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目标后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决定权仍由政府有关部门掌握,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企业实行工效挂钩或工资总额包干办法;其他企业大都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直接
由政府有关部门核定工资总额的办法。有的地方政府,不仅控制企业的工资总额,而且直接干预企业内部工资比例等具体管理决策。这使企业的薪酬管理自主权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质量。
2.没有建立工作分析岗位鉴定制度
这一方面体现在劳动差别缺乏定量的依据,即对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责任、劳动条件等四要素没有进行较规范的评价,致使生产一线、二线、三线工作,以及艰苦、技术要求高的岗位与一般岗位的工资差别不能合理拉开;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劳动者本身所具备的技术、业务能力水平和实际劳动贡献的考核指标较少,并且多是软指标,比如厂规、厂纪、开会的出勤率等,使得考核工作流于形式,没有与具体报酬相挂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制定工资等级和标准、计算奖金发放时,仍然按照老习惯,参照有关文件的精神加以确定,而对实际状况缺乏分析。
3.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本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报酬收入水平偏低。知识经济时代是人力资本雇佣货币资本的时代,在企业中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本的价值作用。然而,在我国企业中人力资本的价值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价值一直被忽视。尽管九十年代以后,我们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结构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并对改善和提高经营者的政治经济地位,调动经营者积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这些改革仅局限于在基本工资加奖金上,局限于短期激励,难以通过现有经营者薪酬制度来促使企业经营者在追求近期目标的同时,立足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也就难以有效地克服企业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另外,目前我国对企业家的报酬激励方式比较单一,大多仍为基本工资加奖金、年度奖金奖励等构成。而奖金和年度奖励通常是现金的形式。这样,要做到实现企业家的价值,不仅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更需要公司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来支持。然而,诸如“股权激励”等在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经验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
4.福利设计缺乏弹性,职业福利性质异化
我国企业员工的福利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福利,如医疗保险、住房补贴、加班费、子女入托补助等等,缺乏一些在西方国家开展的如火如荼诸如顾问服务、教育培训福利计划、家庭关爱福利、家属福利等人性化的福利项目。此外,我国企业提供的福利都是固定的,福利设计并没有真正让员工参与进来,缺乏灵活性。
三、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策略
1.探索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
略。(1)企业迅速成长时,经营战略是以投资促进成长,薪酬战略应该具有较强的激励性,将高额报酬与中高程度的奖励相结合。(2)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其经营战略主要以保持利润和保护市场,薪酬战略应以奖励市场开拓和新技术开发及管理技巧为主,把平均水平的报酬与中等的奖励相结合。(3)企业处在衰退阶段,其经营战略是收获利润并转向新的投资点,薪酬战略应实行略低于中等水平的基本工资和福利。
2.设计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合理的薪酬体系要坚持两点:(1)薪酬对个人的价值与个人对薪酬的期望值要一致。其一致性越大,薪酬体系的激励作用就会越大。(2)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相结合。外在薪酬的短期激励作用较大,有内在薪酬的支持才能发挥持久作用;同时内在薪酬也要以外在薪酬为基础。
3、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完善健全的增资机制
企业在具体确定工资总额和工资增长率时,要讲求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1)进行薪酬调查,取得相关行业企业的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的资料,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和劳动能力的分析;(2)严格实行全面考核,不仅考核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以正确区分劳动差别;(3)综合以上的情况,对工资结构、工资标准、工资形式,以及工资晋升条件等进行决策,决策前应征求企业工会职代会及全体职工的意见。
4.引入薪酬系数、薪点制等技术工具。根据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引入一些新的薪酬管理技术如薪酬系数、薪点制等,对提升企业薪酬管理的科学性和激励作用有极大的作用。员工薪酬系数的确定需要考察部门考核系数和员工个人考核系数,以及货币膨胀系数、地区差异系数等。薪点薪酬制是根据每位员工职务、管理幅限、特定岗位工作年限、工作业绩和技能水平等因素确定其薪点数,根据公司业绩确定基本薪酬率,再考虑奖励浮动薪酬,即得员工的货币薪酬,从而使个人利益与整个公司的效益联系在一起。
[摘要]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现代化建设和人民政权的物质基础;国有企业能否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企业改革薪酬管理
新世纪人类社会带入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各国的国际地位与作用,取决于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只有经济发达才有一席之地。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现代化建设和人民政权的物质基础;国有企业能否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竞争力成为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和迫切任务。
一、加强薪酬管理是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薪酬是驱动员工敬业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薪酬管理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薪酬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增值功能。薪酬本身不直接带来效益,但可以通过有效的薪酬战略及其实践,将薪酬交换劳动者的活劳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创造出企业财富和经济效益。这样,薪酬就对企业具有增值功能。
2.激励功能。管理者可以通过有效的薪酬战略及其实践,促进员工工作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保护和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3.配置和协调功能。企业可以发挥薪酬战略的导向功能,合理配置和协调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并将企业目标传递给员工,促使员工个人行为与组织行为相融合。
4.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功能。通过有效的薪酬战略及其实践,体现薪酬不再仅仅是一定数目的金钱,它还反映员工在企业中的能力、品行和发展前景等,从而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能力,实现其自身价值。
5.对优秀人才的吸纳和保留功能。合理的薪酬体系不仅能使企业具有外部竞争力;而且能保留住原有的优秀人才。在留住人才的手段中,薪酬体系被证明是效果最好、见效最快的方法之一。
二、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政企不分,政府对企业的薪酬管理干预过多
目前,国有企业的分配主体地位还没有根本确立起来。主要表现是:虽然国有企业已经拥有较大的内部分配自主权,但在我国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目标后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决定权仍由政府有关部门掌握,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企业实行工效挂钩或工资总额包干办法;其他企业大都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直接
由政府有关部门核定工资总额的办法。有的地方政府,不仅控制企业的工资总额,而且直接干预企业内部工资比例等具体管理决策。这使企业的薪酬管理自主权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质量。
2.没有建立工作分析岗位鉴定制度
这一方面体现在劳动差别缺乏定量的依据,即对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责任、劳动条件等四要素没有进行较规范的评价,致使生产一线、二线、三线工作,以及艰苦、技术要求高的岗位与一般岗位的工资差别不能合理拉开;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劳动者本身所具备的技术、业务能力水平和实际劳动贡献的考核指标较少,并且多是软指标,比如厂规、厂纪、开会的出勤率等,使得考核工作流于形式,没有与具体报酬相挂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制定工资等级和标准、计算奖金发放时,仍然按照老习惯,参照有关文件的精神加以确定,而对实际状况缺乏分析。
3.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本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报酬收入水平偏低。知识经济时代是人力资本雇佣货币资本的时代,在企业中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本的价值作用。然而,在我国企业中人力资本的价值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价值一直被忽视。尽管九十年代以后,我们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结构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并对改善和提高经营者的政治经济地位,调动经营者积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这些改革仅局限于在基本工资加奖金上,局限于短期激励,难以通过现有经营者薪酬制度来促使企业经营者在追求近期目标的同时,立足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也就难以有效地克服企业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另外,目前我国对企业家的报酬激励方式比较单一,大多仍为基本工资加奖金、年度奖金奖励等构成。而奖金和年度奖励通常是现金的形式。这样,要做到实现企业家的价值,不仅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更需要公司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来支持。然而,诸如“股权激励”等在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经验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
4.福利设计缺乏弹性,职业福利性质异化
我国企业员工的福利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福利,如医疗保险、住房补贴、加班费、子女入托补助等等,缺乏一些在西方国家开展的如火如荼诸如顾问服务、教育培训福利计划、家庭关爱福利、家属福利等人性化的福利项目。此外,我国企业提供的福利都是固定的,福利设计并没有真正让员工参与进来,缺乏灵活性。
三、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策略
1.探索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
略。(1)企业迅速成长时,经营战略是以投资促进成长,薪酬战略应该具有较强的激励性,将高额报酬与中高程度的奖励相结合。(2)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其经营战略主要以保持利润和保护市场,薪酬战略应以奖励市场开拓和新技术开发及管理技巧为主,把平均水平的报酬与中等的奖励相结合。(3)企业处在衰退阶段,其经营战略是收获利润并转向新的投资点,薪酬战略应实行略低于中等水平的基本工资和福利。
2.设计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合理的薪酬体系要坚持两点:(1)薪酬对个人的价值与个人对薪酬的期望值要一致。其一致性越大,薪酬体系的激励作用就会越大。(2)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相结合。外在薪酬的短期激励作用较大,有内在薪酬的支持才能发挥持久作用;同时内在薪酬也要以外在薪酬为基础。
3、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完善健全的增资机制
企业在具体确定工资总额和工资增长率时,要讲求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1)进行薪酬调查,取得相关行业企业的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的资料,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和劳动能力的分析;(2)严格实行全面考核,不仅考核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以正确区分劳动差别;(3)综合以上的情况,对工资结构、工资标准、工资形式,以及工资晋升条件等进行决策,决策前应征求企业工会职代会及全体职工的意见。
4.引入薪酬系数、薪点制等技术工具。根据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引入一些新的薪酬管理技术如薪酬系数、薪点制等,对提升企业薪酬管理的科学性和激励作用有极大的作用。员工薪酬系数的确定需要考察部门考核系数和员工个人考核系数,以及货币膨胀系数、地区差异系数等。薪点薪酬制是根据每位员工职务、管理幅限、特定岗位工作年限、工作业绩和技能水平等因素确定其薪点数,根据公司业绩确定基本薪酬率,再考虑奖励浮动薪酬,即得员工的货币薪酬,从而使个人利益与整个公司的效益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