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中教师问题设计的策略

  【摘要】根据教师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师的问题设计,通过寻线索、找问题、激矛盾、显特色等策略,以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并理顺绘本表达的内容及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以问题的切入引发幼儿进一步地自主阅读绘本,大胆想象、勇敢质疑、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绘本教学 问题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30-02

  幼儿园集体绘本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幼儿互动,不断激发幼儿进行思考和探究,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沟通教师、幼儿与绘本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但在日常的绘本教学中,通过对教师活动实例的分析与研究发现,许多教师提问目的性不够明确,提问较为随意,教师不能深入理解绘本的内容,并结合绘本内容,以问题的提出帮助幼儿自主地进行阅读活动,提升幼儿阅读的能力。根据教师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优化教师问题的设计。通过优化教师的问题设计,以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并理顺绘本表达的内容及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以问题的切入引发幼儿进一步地自主阅读绘本,大胆想象、勇敢质疑、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策略一:“寻线索”

  寻线索,即是找到绘本存在的贯穿始终的线索,设计相应的问题,按绘本的内在线索进行跟进式的提问,以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的一种有效策略。

  许多绘本有它内在的线索,以有的绘本线索清晰,这个线索就是事物发展的脉络,有的是以整篇绘本故事的主要特征或结构特点为线索,有的是一个能够贯穿整篇绘本故事的关键字词为线索,有的是能够牵动整篇绘本故事的人物表情或心理,以绘本所要表达的情感为线索……。教师抓住绘本的线索可以帮助理清情节发展的脉络,用问题将看似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发展的前因后果,并能依据这个线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发展幼儿对绘本内容预期的能力,或进一步把握故事的要素、特征等。

  例如,绘本《兔子先生去散步》是由许多标志串成一个起承转合、结构完整的故事。绘本从兔子——“往前走”——楼梯——桥——“小心斜坡”——眼泪——“小心坑洞”——船——“哥俩好”这一系列的标志,形成了一条线索,呈现了兔子先生散步路途中发生的事情。首先在师生共同阅读绘本时,教师提问: 1.这是谁的家?从什么地方看出是兔子的家?2.兔子要做什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这两个问题可以引导幼儿找出图中的标志,发现绘本中的标志这个线索。接着教师引导幼儿观看下一页,提问:1.这页有没有标志?是什么标志呢?2.你怎么猜出是楼梯的?那么接下来兔先生会做什么呢?3.这又是什么标志呢?(桥)4.兔先生又会干什么了?通过这几个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图中的标志,大胆猜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从中知道标志与故事情节之间的联系,学会了根据标志这一线索猜想、判断故事发展的情节,同时激发了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

  其次,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们在书中找找这本书中还有什么标志,边看边想他还会发生什么事?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自主阅读其余部分的绘本,在阅读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根据标志这一线索对故事情节进行大胆的猜想、判断,不论故事的发展是不是在幼儿的预期之中,当幼儿翻开下一页画面时都会不由自主地会心一笑。

  策略二:“找问题”

  寻问题,即是在绘本中找到一个核心的问题,围绕这一核心问题,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发幼儿进行讨论、分析、思考,以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的一种有效策略。

  有的绘本中常常会将绘本的核心问题呈现在关键页中,因此教师要注意及时抓住关键页引导阅读,选取最佳、最好切入的角度,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从中发现问题,通过自主阅读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通过问题让幼儿在共同质疑、问难、分析、思考中点燃智慧的火花,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例如,绘本《鸟窝里的树》的故事:鸟先生和鸟太太筑窝孵蛋,可窝里却长出一棵小树苗,鸟先生和鸟太太不愿意砍掉或者放弃这棵“碍事”的小树苗,而是把它搬下来种在附近的泥土里。鸟先生和鸟太太的鸟宝宝们长大 ,他们精心呵护的小树苗也长成了一棵茁壮的合欢树,鸟宝宝的新家又可以驻扎在这棵合欢树上了。这个绘本中核心的问题就是这棵“碍事”的小树苗,因此,教学中教师抓住故事发展的关健画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鸟窝里的树,从中发现疑问,引发幼儿思考。教师设计了几个问题:1.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什么?在哪里长出了小树苗?2.鸟窝里的小树苗长得怎么样?3.鸟爸爸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条虫子会从鸟爸爸嘴里掉下来?4.它看到了什么很吃惊?5.鸟窝里长出了小树会怎样?教师通过一个一个的问题,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画面的内容,让幼儿从发现鸟窝里的小树苗—-发现鸟爸爸的表情、动作—-体会鸟爸爸的心情—-找到绘本的主要问题,即:鸟窝里长了小树苗会影响蛋宝宝的安全。这个问题激发了每位幼儿的好奇之心,他们积极地猜测鸟窝里长了树会出现什么问题,着急地为鸟爸爸、鸟妈妈想办法。教师以找问题的形式,让幼儿带着问题阅读图书。紧接着,教师在组织交流时,引导幼儿说说:帮忙的小动物想出了什么办法?有什么方法既能保住鸟窝又能保护小树苗?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以问题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地调动了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思维,大胆地猜想,同时,幼儿在寻找问题中与绘本产生了情感共鸣,从而加深对绘本的理解与认知。

  策略三:“激矛盾”

  激矛盾,即是根据绘本中存在的与幼儿经验相矛盾的地方,设计相应问题,激发这一矛盾,引发幼儿思维的一种有效策略。

  在许多绘本内容中,故事的内容常常存在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矛盾的地方,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激发这种矛盾,以引起幼儿的特别关注与思考,通过对于矛盾事物的讨论,发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通过这种有效的提问方法,可以打开幼儿思维大门的钥匙,有了矛盾,才能激起幼儿思考的兴趣。教师从相反的视角切入,故唱反调,激发矛盾,以问题引导幼儿利用事物之间的矛盾联系,找到绘本的主线,进而理解绘本的内容。

  例如,绘本《会走路的树》它讲述了关于一棵名叫茂茂的树的故事,他想和我们人那样到处走走、到处看看,为了实现自己梦想他请求伐木工人锯下来,伐木工人把茂茂拖进了山上的小溪流。顺着流水,他到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景物。木匠知道了树的愿望,把它做成了一辆车子。树感到很幸福,从此,它自由自在地到处行走。教师利用“树不会走路与会走路的树”这一矛盾,在活动中设计了问题三次激发矛盾引发幼儿思考,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的内容。

  第一次,教师介绍封面《会走路的树》时,设计了几问题:1.树会走路吗?2.可这本书的名字叫《会走路的树》?这本书的名字是不是弄错啦?教师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故事存在的矛盾,第一次激发这一矛盾,引起幼儿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激活了幼儿的思维,以这个问题引导幼儿阅读绘本,发现这是一棵想走路的树——茂茂。

  第二次,教师提出问题:伐木工人帮茂茂砍下来,它就死了,怎么还能走呢?幼儿边看绘本边思考这个问题,从而理解了作为一棵树的生命已经结束了,但是作为木材,茂茂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它可以顺着水流走过许多地方。

  第三次,教师提出问题:木匠帮茂茂变成了一辆漂亮而又结实的木车,茂茂还能走路吗?引发幼儿思考,从而理解了变成木车,茂茂就能和小兔一样灵活地奔跑,可以去到它想去的地方。

  教师通过三次的矛盾激发,激发幼儿去阅读绘本,让幼儿对于树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绘本的内容。

  在绘本的阅读活动中,只有抓住了绘本最突出的教育价值,围绕教学目标开展阅读活动,并进行相应的拓展,才能让绘本能够充分发挥其多元化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李敏.《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课堂有效提问方法》 图书出版社:中国人事出版社

  【摘要】根据教师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师的问题设计,通过寻线索、找问题、激矛盾、显特色等策略,以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并理顺绘本表达的内容及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以问题的切入引发幼儿进一步地自主阅读绘本,大胆想象、勇敢质疑、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绘本教学 问题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30-02

  幼儿园集体绘本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幼儿互动,不断激发幼儿进行思考和探究,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沟通教师、幼儿与绘本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但在日常的绘本教学中,通过对教师活动实例的分析与研究发现,许多教师提问目的性不够明确,提问较为随意,教师不能深入理解绘本的内容,并结合绘本内容,以问题的提出帮助幼儿自主地进行阅读活动,提升幼儿阅读的能力。根据教师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优化教师问题的设计。通过优化教师的问题设计,以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并理顺绘本表达的内容及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以问题的切入引发幼儿进一步地自主阅读绘本,大胆想象、勇敢质疑、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策略一:“寻线索”

  寻线索,即是找到绘本存在的贯穿始终的线索,设计相应的问题,按绘本的内在线索进行跟进式的提问,以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的一种有效策略。

  许多绘本有它内在的线索,以有的绘本线索清晰,这个线索就是事物发展的脉络,有的是以整篇绘本故事的主要特征或结构特点为线索,有的是一个能够贯穿整篇绘本故事的关键字词为线索,有的是能够牵动整篇绘本故事的人物表情或心理,以绘本所要表达的情感为线索……。教师抓住绘本的线索可以帮助理清情节发展的脉络,用问题将看似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发展的前因后果,并能依据这个线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发展幼儿对绘本内容预期的能力,或进一步把握故事的要素、特征等。

  例如,绘本《兔子先生去散步》是由许多标志串成一个起承转合、结构完整的故事。绘本从兔子——“往前走”——楼梯——桥——“小心斜坡”——眼泪——“小心坑洞”——船——“哥俩好”这一系列的标志,形成了一条线索,呈现了兔子先生散步路途中发生的事情。首先在师生共同阅读绘本时,教师提问: 1.这是谁的家?从什么地方看出是兔子的家?2.兔子要做什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这两个问题可以引导幼儿找出图中的标志,发现绘本中的标志这个线索。接着教师引导幼儿观看下一页,提问:1.这页有没有标志?是什么标志呢?2.你怎么猜出是楼梯的?那么接下来兔先生会做什么呢?3.这又是什么标志呢?(桥)4.兔先生又会干什么了?通过这几个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图中的标志,大胆猜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从中知道标志与故事情节之间的联系,学会了根据标志这一线索猜想、判断故事发展的情节,同时激发了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

  其次,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们在书中找找这本书中还有什么标志,边看边想他还会发生什么事?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自主阅读其余部分的绘本,在阅读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根据标志这一线索对故事情节进行大胆的猜想、判断,不论故事的发展是不是在幼儿的预期之中,当幼儿翻开下一页画面时都会不由自主地会心一笑。

  策略二:“找问题”

  寻问题,即是在绘本中找到一个核心的问题,围绕这一核心问题,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发幼儿进行讨论、分析、思考,以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的一种有效策略。

  有的绘本中常常会将绘本的核心问题呈现在关键页中,因此教师要注意及时抓住关键页引导阅读,选取最佳、最好切入的角度,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从中发现问题,通过自主阅读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通过问题让幼儿在共同质疑、问难、分析、思考中点燃智慧的火花,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例如,绘本《鸟窝里的树》的故事:鸟先生和鸟太太筑窝孵蛋,可窝里却长出一棵小树苗,鸟先生和鸟太太不愿意砍掉或者放弃这棵“碍事”的小树苗,而是把它搬下来种在附近的泥土里。鸟先生和鸟太太的鸟宝宝们长大 ,他们精心呵护的小树苗也长成了一棵茁壮的合欢树,鸟宝宝的新家又可以驻扎在这棵合欢树上了。这个绘本中核心的问题就是这棵“碍事”的小树苗,因此,教学中教师抓住故事发展的关健画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鸟窝里的树,从中发现疑问,引发幼儿思考。教师设计了几个问题:1.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什么?在哪里长出了小树苗?2.鸟窝里的小树苗长得怎么样?3.鸟爸爸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条虫子会从鸟爸爸嘴里掉下来?4.它看到了什么很吃惊?5.鸟窝里长出了小树会怎样?教师通过一个一个的问题,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画面的内容,让幼儿从发现鸟窝里的小树苗—-发现鸟爸爸的表情、动作—-体会鸟爸爸的心情—-找到绘本的主要问题,即:鸟窝里长了小树苗会影响蛋宝宝的安全。这个问题激发了每位幼儿的好奇之心,他们积极地猜测鸟窝里长了树会出现什么问题,着急地为鸟爸爸、鸟妈妈想办法。教师以找问题的形式,让幼儿带着问题阅读图书。紧接着,教师在组织交流时,引导幼儿说说:帮忙的小动物想出了什么办法?有什么方法既能保住鸟窝又能保护小树苗?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以问题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地调动了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思维,大胆地猜想,同时,幼儿在寻找问题中与绘本产生了情感共鸣,从而加深对绘本的理解与认知。

  策略三:“激矛盾”

  激矛盾,即是根据绘本中存在的与幼儿经验相矛盾的地方,设计相应问题,激发这一矛盾,引发幼儿思维的一种有效策略。

  在许多绘本内容中,故事的内容常常存在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矛盾的地方,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激发这种矛盾,以引起幼儿的特别关注与思考,通过对于矛盾事物的讨论,发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通过这种有效的提问方法,可以打开幼儿思维大门的钥匙,有了矛盾,才能激起幼儿思考的兴趣。教师从相反的视角切入,故唱反调,激发矛盾,以问题引导幼儿利用事物之间的矛盾联系,找到绘本的主线,进而理解绘本的内容。

  例如,绘本《会走路的树》它讲述了关于一棵名叫茂茂的树的故事,他想和我们人那样到处走走、到处看看,为了实现自己梦想他请求伐木工人锯下来,伐木工人把茂茂拖进了山上的小溪流。顺着流水,他到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景物。木匠知道了树的愿望,把它做成了一辆车子。树感到很幸福,从此,它自由自在地到处行走。教师利用“树不会走路与会走路的树”这一矛盾,在活动中设计了问题三次激发矛盾引发幼儿思考,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的内容。

  第一次,教师介绍封面《会走路的树》时,设计了几问题:1.树会走路吗?2.可这本书的名字叫《会走路的树》?这本书的名字是不是弄错啦?教师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故事存在的矛盾,第一次激发这一矛盾,引起幼儿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激活了幼儿的思维,以这个问题引导幼儿阅读绘本,发现这是一棵想走路的树——茂茂。

  第二次,教师提出问题:伐木工人帮茂茂砍下来,它就死了,怎么还能走呢?幼儿边看绘本边思考这个问题,从而理解了作为一棵树的生命已经结束了,但是作为木材,茂茂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它可以顺着水流走过许多地方。

  第三次,教师提出问题:木匠帮茂茂变成了一辆漂亮而又结实的木车,茂茂还能走路吗?引发幼儿思考,从而理解了变成木车,茂茂就能和小兔一样灵活地奔跑,可以去到它想去的地方。

  教师通过三次的矛盾激发,激发幼儿去阅读绘本,让幼儿对于树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绘本的内容。

  在绘本的阅读活动中,只有抓住了绘本最突出的教育价值,围绕教学目标开展阅读活动,并进行相应的拓展,才能让绘本能够充分发挥其多元化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李敏.《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课堂有效提问方法》 图书出版社:中国人事出版社


相关文章

  • 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设计
  • 摘要: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教学设计的研究,有利于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因校制宜,突出培训教学的实践性特点,切实提高培训效果.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教学设计可分为学习需要的分析.制订教学目标.选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成果及过程评价 ...查看


  • 贵州省中小学继续教育笔记--有效上课
  • <有效上课>读书笔记 第一单元"师生共学"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至今,课堂教学发生了真实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角色转换意识得到了充分体现 教师由单纯的只是传授者及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 ...查看


  • 初中化学抛锚式教学策略的设计原则
  • 摘 要: 抛锚式教学策略的设计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念,重新定位"主导作用"的教师角色和"主体作用"的学生角色.作者结合初中化学课程特点,通过多种媒体创设与当前化学学习主题 ...查看


  • 继续教育笔记
  • 课程学习指导 [学习内容简介] 我们都在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当我们在热火朝天探讨教学有效.无效.高效问题的时候,更应该"追本溯源",理清楚到底什么是"教学",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呢?本专题将通过四个问题 ...查看


  • 教学策略的多维度思考
  • 教学策略的多维度思考[转载]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在关注课程设置的同时,把关注的目光也投向了教学对象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生存状况.研究者不仅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的活动,更加注意到了对教学策略的研究.由于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的特殊 ...查看


  • [现代教学设计]主要知识点
  • <现代教学设计>主要知识点 前言 1.通俗地说,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对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媒体等的预先筹划和安排都可以称为教学设计. 现代教学设计的学习论基础是现代学习论. 现代教学设计的教学论 ...查看


  •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 第六讲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素与方法 近年来,随着Blending Learning新概念逐渐被国际教育技术界所接受,愈来愈多的教师认识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有自己的突出优点(有利于促进 ...查看


  • 开题论证辅导
  • (一)  课题研究的程序 教育科研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为了保证教育科研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且实现预期目标,需要按照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逐项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 课题研究工作的全程包括这样几个阶段: 1.  选题阶段 2.  申报课题阶 ...查看


  • 教育研究课题选题参考20110929
  • 教育研究课题选题参考(一) 一.德育研究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后进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学生道德学习研究. "家校共育"的个案研究.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学业较差学生的行为形成原因研究 学业优秀学生的行为 ...查看


  •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 成果号:WJK2011A267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单 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 成 员:付国屏 吴显品 杨守学 陈 策 魏宝玉 祝 优 刘兆锋 王 琼 罗 晋 张连喜 李 明 李 霞 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自2005年9月进行新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