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谈治国理政读后感

关于《谈治国理政》读后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显示了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时代性、规律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一、构建思维方式“新常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富含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活的运用。比如,运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运用事物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要处理好,七个方面关系;运用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观点,以聚焦“四风”问题推进作风建设等,都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些都告诉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必须用哲学思维来认识事物,才能全面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少犯错误,才能“摸准石头过河”。我们应在实践中坚持和运用辩证思维。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既要看到自身的优势,也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既要看到发展的机遇,也要看到存在的风险与挑战。在“一分为二”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化危为机,发掘自己村的比较优势,切勿东施效颦、盲目跟风。

  二、领悟理论体系“新内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时代课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的重大理论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向了崭新阶段。可以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最清晰的一条红线。我们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必须准确把握习主席系列讲话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和时代特征。可以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都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我们要结合起来学习,系统起来理解,贯通起来运用,决不能相互割裂,更不能前后否定。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

  三、把握治国理政“新思路”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强调坚持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要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驰而不息地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强调要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等等。这些重要思想详细阐述了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回答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内涵。结合实际,在发展本村经济时,要找准重点、抓住关键,在关键点和症结点上出实招、出妙招,多打歼灭战、少打运动战、不打游击战;谋发展、定战略、做决策都要具有开放的胸怀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在科学把握本村与其他村的联系中谋划发展,在深刻理解各个行业、各种要素间联系的基础上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要在继承与创造的有机统一中谋划发展,多添砖加瓦而少另起炉灶,积跬步以至千里;要多干打基础、管长远的事,不做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事,不能让自己的政绩变成后任的包袱。

  四、汲取传统文化“新能量”

  习主席一贯重视历史学习。他指出: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善于运用历史知识。在习主席的讲话中,他经常引经据典,借用历史故事、格言警句,娓娓道来,阐述观点,论证理念。他从古人的思想中,从浓缩的历史精华中寻找经验和启迪,汲取智慧和力量。他的讲话体现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彰显着自觉的历史意识。比如,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理念,就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贵君轻”等朴素的民本思想一脉相承;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贯彻正确义利观的外交战略,都体现了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精华的延伸与融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的论述,汲取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休养生息”等传统思想智慧;没有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中国梦就难以实现的思想,也深刻吸取了1840年鸦片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的教训。除此,习主席的讲话中,大量引述古诗词句、引用先人哲人的思想精华、引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文明成果,既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也增l强了说理的感染力。我们学习习主席的系列讲话,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学习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增强历史责任担当中深化认识、加深理解,进而增强理解把握的历史厚重感,强化贯彻落实的政治责任感。

  五、倡导习式语言“新风气”

  习近平同志的讲话风格,语句质朴而通俗,不拔调子;直接而精炼,不绕弯子。谈学习,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谈改革开放,称其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谈中德关系,牢牢把握中德合作的“惯性”,提升中德关系的“加速度”;谈和平,“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不自觉,失之则难存”。这些习式流行语,有些是从无到有,有些是古语新用,很多话都让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让“习氏语言”分外光彩。除此,习近平还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来释疑解惑,将那些‚高大上‛的施政理念转化为,接地气‛的语言,让百姓听着很舒服,也完全能够理解,毫不夸张地说,习近平的语言风格,不仅平添了几分人格魅力,更会对一个时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接触的是基层的群众,服务的也是基层的群众,我更要认真学习“习式语言”,就要学习他的思维方式,坚持学习中外传统文化经典,不断提升哲学思维和思辨能力;学习他的平民情怀,就要常下地“走走”,吃百姓饭,干百姓活;学习他的朴素语言,就要少一些官话套话,陈词滥调,多一些百姓能听懂的话,百姓经常说的话;更要学习他“知行合一”的务实作风,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说到做到,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读后感

  习近平总书记的《谈治国理政》,是一部旨在开辟当今治国理政崭新局面的著作。本书共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本书集中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后一年多时间里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全面、准确、深入把握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依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励精图治、 领航中国,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治国理政的新局面、新常态,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领导力,被外媒赞为“开创性的国家元首”。

  阅读这部著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收获。一是这一部立足当今治国理政,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当今“新常态”最全面、最宏大的著作。二是着眼为未来发展导向。不仅对人们理解当今中国的大政方针、重大举措具有重要指引作用,而且为关键的是,它站在近代中国百年历史的高度,审视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从独立向富强发展、从富强向文明跃升的历史进程,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其特色表现在:

  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理论创新

  首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后一年多时间里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全面、准确、深入把握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依据。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深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这不仅体现在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论述与顶层设计上,而且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布局和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具体论述与具体部署上。

  其次,习近平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着眼国际国内新形势新特点,围绕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形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三,习近平作为中国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围绕治国理政发表了大量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展示了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

  二、始终把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的磨难和抗争表明,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国梦是非常宏大的奋斗目标,也是非常具体的工作目标,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前,“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始终如一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工作的第一要务。一是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归根结底要体现为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和人民生活较快改善。习近平同志社会建设思想的一个核心,就是强调不断改善民生。二是社会政策要托底 就是一个好的社会政策必须做到普惠、持久、有效。三是社会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四是实现中国梦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三、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维形成了照耀伟大中国梦的思想火炬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思维分别是一是历史思维:以知古鉴今的眼光把正强国道路。二是辩证思维:以唯物辩证的方法破解强国矛盾。三是法治思维:以治理体系的健全推进强国实践。四是创新思维:以创新精神开拓民族复兴新境界。五是底线思维:以应对最复杂情况夯实强国之基。

  习近平治国理政改变中国的新套路符国情、合民意、有效管用。习近平领航中国、治国理政、改变中国创造了“八大前所未有”,也叫“八大巨献”分别是:一是“民族振兴的担当前所未有,点燃了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是“道路自信的定力前所未有,‘千磨万击还坚劲’”。 三是他“深化改革的广度前所未有,绘制了改革发展的新蓝图”。 四是“依法治国的高度前所未有,开辟了法治中国的新天地”。 五是“反腐肃贪的力度前所未有,开创了反腐倡廉的新常态”。 六是“联系群众的密度前所未有,进一步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七是“大国外交的成效前所未有,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八是“光复旧物的决心前所未有,提出了和平发展的原则底线”。 除此以外,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战略决策“前所未有”的新套路还有一些,诸如“以上率下,以正治政”;“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搞好宣 传,守土有责”等等,都符国情、合民意、有效管用。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不仅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引向深入,而且为外界提供了一扇观察和感知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一是对外阐述施政理念。二是对外传递共赢信号。三是对外释放个人魅力。这对于外界了解中国发展的大势,了解中国道路和中国理念都极有参考价值。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不仅折射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的治国理政大境界;而且还回应了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问题的关切,开启了一扇观察和感知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是国际国内更好地认识中国、读懂中国、走进中国的的一本好书。这部宏著更是与民心相印,符合民意、满足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盛宴。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认真阅读,深刻专研,做好本职工作,坚定不移地跟党走!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关于《谈治国理政》读后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显示了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时代性、规律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一、构建思维方式“新常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富含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活的运用。比如,运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运用事物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要处理好,七个方面关系;运用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观点,以聚焦“四风”问题推进作风建设等,都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些都告诉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必须用哲学思维来认识事物,才能全面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少犯错误,才能“摸准石头过河”。我们应在实践中坚持和运用辩证思维。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既要看到自身的优势,也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既要看到发展的机遇,也要看到存在的风险与挑战。在“一分为二”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化危为机,发掘自己村的比较优势,切勿东施效颦、盲目跟风。

  二、领悟理论体系“新内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时代课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的重大理论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向了崭新阶段。可以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最清晰的一条红线。我们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必须准确把握习主席系列讲话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和时代特征。可以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都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我们要结合起来学习,系统起来理解,贯通起来运用,决不能相互割裂,更不能前后否定。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

  三、把握治国理政“新思路”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强调坚持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要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驰而不息地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强调要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等等。这些重要思想详细阐述了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回答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内涵。结合实际,在发展本村经济时,要找准重点、抓住关键,在关键点和症结点上出实招、出妙招,多打歼灭战、少打运动战、不打游击战;谋发展、定战略、做决策都要具有开放的胸怀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在科学把握本村与其他村的联系中谋划发展,在深刻理解各个行业、各种要素间联系的基础上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要在继承与创造的有机统一中谋划发展,多添砖加瓦而少另起炉灶,积跬步以至千里;要多干打基础、管长远的事,不做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事,不能让自己的政绩变成后任的包袱。

  四、汲取传统文化“新能量”

  习主席一贯重视历史学习。他指出: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善于运用历史知识。在习主席的讲话中,他经常引经据典,借用历史故事、格言警句,娓娓道来,阐述观点,论证理念。他从古人的思想中,从浓缩的历史精华中寻找经验和启迪,汲取智慧和力量。他的讲话体现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彰显着自觉的历史意识。比如,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理念,就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贵君轻”等朴素的民本思想一脉相承;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贯彻正确义利观的外交战略,都体现了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精华的延伸与融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的论述,汲取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休养生息”等传统思想智慧;没有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中国梦就难以实现的思想,也深刻吸取了1840年鸦片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的教训。除此,习主席的讲话中,大量引述古诗词句、引用先人哲人的思想精华、引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文明成果,既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也增l强了说理的感染力。我们学习习主席的系列讲话,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学习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增强历史责任担当中深化认识、加深理解,进而增强理解把握的历史厚重感,强化贯彻落实的政治责任感。

  五、倡导习式语言“新风气”

  习近平同志的讲话风格,语句质朴而通俗,不拔调子;直接而精炼,不绕弯子。谈学习,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谈改革开放,称其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谈中德关系,牢牢把握中德合作的“惯性”,提升中德关系的“加速度”;谈和平,“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不自觉,失之则难存”。这些习式流行语,有些是从无到有,有些是古语新用,很多话都让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让“习氏语言”分外光彩。除此,习近平还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来释疑解惑,将那些‚高大上‛的施政理念转化为,接地气‛的语言,让百姓听着很舒服,也完全能够理解,毫不夸张地说,习近平的语言风格,不仅平添了几分人格魅力,更会对一个时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接触的是基层的群众,服务的也是基层的群众,我更要认真学习“习式语言”,就要学习他的思维方式,坚持学习中外传统文化经典,不断提升哲学思维和思辨能力;学习他的平民情怀,就要常下地“走走”,吃百姓饭,干百姓活;学习他的朴素语言,就要少一些官话套话,陈词滥调,多一些百姓能听懂的话,百姓经常说的话;更要学习他“知行合一”的务实作风,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说到做到,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读后感

  习近平总书记的《谈治国理政》,是一部旨在开辟当今治国理政崭新局面的著作。本书共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本书集中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后一年多时间里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全面、准确、深入把握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依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励精图治、 领航中国,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治国理政的新局面、新常态,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领导力,被外媒赞为“开创性的国家元首”。

  阅读这部著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收获。一是这一部立足当今治国理政,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当今“新常态”最全面、最宏大的著作。二是着眼为未来发展导向。不仅对人们理解当今中国的大政方针、重大举措具有重要指引作用,而且为关键的是,它站在近代中国百年历史的高度,审视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从独立向富强发展、从富强向文明跃升的历史进程,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其特色表现在:

  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理论创新

  首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后一年多时间里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全面、准确、深入把握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依据。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深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这不仅体现在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论述与顶层设计上,而且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布局和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具体论述与具体部署上。

  其次,习近平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着眼国际国内新形势新特点,围绕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形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三,习近平作为中国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围绕治国理政发表了大量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展示了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

  二、始终把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的磨难和抗争表明,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国梦是非常宏大的奋斗目标,也是非常具体的工作目标,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前,“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始终如一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工作的第一要务。一是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归根结底要体现为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和人民生活较快改善。习近平同志社会建设思想的一个核心,就是强调不断改善民生。二是社会政策要托底 就是一个好的社会政策必须做到普惠、持久、有效。三是社会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四是实现中国梦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三、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维形成了照耀伟大中国梦的思想火炬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思维分别是一是历史思维:以知古鉴今的眼光把正强国道路。二是辩证思维:以唯物辩证的方法破解强国矛盾。三是法治思维:以治理体系的健全推进强国实践。四是创新思维:以创新精神开拓民族复兴新境界。五是底线思维:以应对最复杂情况夯实强国之基。

  习近平治国理政改变中国的新套路符国情、合民意、有效管用。习近平领航中国、治国理政、改变中国创造了“八大前所未有”,也叫“八大巨献”分别是:一是“民族振兴的担当前所未有,点燃了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是“道路自信的定力前所未有,‘千磨万击还坚劲’”。 三是他“深化改革的广度前所未有,绘制了改革发展的新蓝图”。 四是“依法治国的高度前所未有,开辟了法治中国的新天地”。 五是“反腐肃贪的力度前所未有,开创了反腐倡廉的新常态”。 六是“联系群众的密度前所未有,进一步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七是“大国外交的成效前所未有,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八是“光复旧物的决心前所未有,提出了和平发展的原则底线”。 除此以外,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战略决策“前所未有”的新套路还有一些,诸如“以上率下,以正治政”;“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搞好宣 传,守土有责”等等,都符国情、合民意、有效管用。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不仅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引向深入,而且为外界提供了一扇观察和感知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一是对外阐述施政理念。二是对外传递共赢信号。三是对外释放个人魅力。这对于外界了解中国发展的大势,了解中国道路和中国理念都极有参考价值。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不仅折射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的治国理政大境界;而且还回应了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问题的关切,开启了一扇观察和感知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是国际国内更好地认识中国、读懂中国、走进中国的的一本好书。这部宏著更是与民心相印,符合民意、满足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盛宴。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认真阅读,深刻专研,做好本职工作,坚定不移地跟党走!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相关文章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读后感
  •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感触最深的就是要想实现"中国梦",全面的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依法治国,且在中国的特殊的环境下要反腐倡廉. 俗话说没有 ...查看


  • 治国读后感
  • 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育工作中去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下花园区新庄子寄宿制小学 刘德军 近期,机关党委组织大家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通过细致阅读习近平总书记一篇篇重要文稿,对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 ...查看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读后感 1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读后感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 ...查看


  • [大学]读后感
  • <大学>读后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古典诗文<大学>里的句子.所谓"大学",实质为大学问,人世间最重要的学问. <大学>为"初 ...查看


  • 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前三集观后感心得汇总
  • 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前三集观后感心得汇总 <法治中国>第一集观后感心得: 法治,就是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 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 <法治中国& ...查看


  • 道法自然--[老子]读后感
  • [道法自然--<老子>读后感]道法自然--<老子>读后感2011-09-26 22:33中国道教故里楼观台大兴土木,重修庙宇,规模宏大,器宇轩昂,道法自然--<老子>读后感.道教是中国的本土教,它把春秋末 ...查看


  • 两学一做的读后感
  • 两学一做的读后感 以"学"保持共党员生命力 据人民日报报道,日前中央决定2016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两学一做"),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 ...查看


  • [道德经]读后感
  • <道德经>读后感 前些日子与朋友小聚,正好听朋友介绍<道德经>,心血来潮,就趁业余时间拜读了老子的<道德经>.开始还难以走进,慢慢地,却有了一种拨云见雾,柳暗花明之感.老子以他博大精深的见解,以他虚怀若谷 ...查看


  • 成吉思汗读后感
  • 他曾4次差点饿死.3次被追杀亡命.2次全军覆没.3次众叛亲离,但每次他都在绝境中爆发出疯狂的意志,卷土重来,直至征服全世界.这是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历史,更是一部成吉思汗的个人征服史.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打下的蒙古帝国地跨欧亚,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