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层次,即:(1)生理的需要;(2)刺激的需要;(3)安全及保障的需要;(4)爱与归属的需要;(5)尊重与自尊的需要;(6)自我实现。Maslow 的理论认为:人类基本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与健康成正比,当所有的需要被满足时,就达到理想的健康状态。
2.应用:(1)生理的需要:例如空气、水、食物、温度、排泄、休息、避免疼痛等;(2)刺激的需要:例如帮助患者在床上活动、翻身,给予肢体或背部按摩以增进患者独立的生活能力等;
(3)安全和保障的需要:例如保持环境的安静、清洁、安全,防止感染,进行人院介绍、术前教育等;(4)爱和归属的需要:例如让亲属探视和陪伴,与患者建立友好的关系等;(5)尊重和自尊的需要:例如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和个性,虚心听取患者的意见等;(6)实现“自我满足的需要”:例如为患病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让患者参加力所及适应过程→成功一身心平衡;失败一患病。其中,应激原含义可以是躯体、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应激反应为两类即生理、心理反应。适应是指人与环境的关系发生变化,使个体行为发生改变,以维持机体平衡。
2.应用:在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患者的应激原多是疾病,可使患者产生应激反应。控制心理应激反应的方法有:(1)正确对待问题;(2)正确对待情感;(3)利用可能得到的社会支持;(4)减少应容应依据患者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而定。她设计了三种护理系统:(1)全补偿系统:是针对没有能力自理的患者,要求护士给予全面帮助以满足自理需要;(2)部分补偿系统:是患者不能完成全部自理,要求护士和患者都参与才能满足自理需要;(3)辅助教育系统:即患者能完成自理,但要通过学习,护士指导患者学会自理活动。总之,Orem
自理模式认为护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教会患者
学会自理,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2.应用:(1)全补偿系统多用于危重疾病如昏迷、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患者;(2)部分补偿系统多用于危重患者病情好转和稳定,或慢性病患者病情加重,但尚能完成部分自理活动;(3)辅助教育系统多用于康复期及慢性病稳定
及评价。护士所收集的资料不仅涉及患者的身体状况,还应包括心理、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评估在护士与患者第一次见面时就已开始,直到患者出院或护理
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说明。是计划、实施及评价的基础。护理诊断分为三类,即“现存的”护理诊断,“有„„危险的”护理诊断和“健康的”护理诊断。护理诊断常用的陈述方式有:(1)三部分陈述,PES 公式:即健康问题(P)、原因(E)和症状体征(s);(2)
二部分陈述,PE 公式:护理诊断一问题+原因。(3)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合作性问题是需要护士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一些生理并发症的发生和情况的变化,是要护士运用医嘱和护理措施共同处理以减小并发症的发生。合作性问题有其固定的陈述方式,如“潜在并发症:肺栓塞”。
(2)制
制定护理措施。
的是保证护士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针对患者具体需要提
供个性化的护理。 2.护理程序的运用需要护士具备多学科的知识。
3.护理程序的运用是以护士与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其他健康保健人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基础的。
4.护理程序具有普遍适用性。
上呼吸道:由鼻、咽、喉构成。(2)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肺泡壁上有直径约5~10微米的小孔称肺泡孔,与邻近肺泡或细支气管相通。(3)肺泡上皮细胞由I 型细胞和Ⅱ型细胞组成,Ⅱ型细胞散在工型细胞间,数量较少,它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在肺泡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液膜,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容量的稳定性,防止肺泡萎陷是其重要的生理功能。(4)呼吸膜:工型细胞与邻近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相贴,甚至两者基底膜融合为一,构成气血屏障,是肺泡腔内与毛细血管血液内气体交换的场所。(5)肺循环:由右心室一肺动脉一肺毛细血管一肺静脉一左心房构成,执行气体交换功能。其特点为:肺循环是一个低压力、低阻力系统;肺毛细血管网最丰富,总面积约lOO 平方料,十分有利于气体交换;肺动脉携带脱氧血,肺静脉输送氧合血。(6)胸膜腔是由胸膜围成的密闭的腔隙。胸膜腔的脏层与壁层胸膜之间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以减少两层胸膜间的摩擦。
2.呼吸系统的功能:(1)每分通气量:指每分钟进入或排出呼吸器官的总气量,为潮气容积与呼吸频率的乘积。(2)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又称为有效通气量。(3)肺换气: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是通过气血屏障(呼吸膜) 以弥散的方式进行的。(4)肺的防御功能:上呼吸道的加温、湿化和机械拦阻作用;黏液、纤毛运载系统;肺泡的防御机制;咳嗽反射;呼吸道分泌的免疫球蛋白。 3.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的化学调节主要指动脉血或脑脊液中氧、CO2和H+对呼吸的调节作用。(1)缺氧:缺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尤其是颈动脉体来实现的。(2)二氧化碳:CO2对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都有作用,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的变化尤为敏感。(3)H+浓度:H+浓度的改变可以刺激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来调节呼吸运动,当浓度增高时,使呼吸加深加快,反之,呼吸运动受抑制。
1
4.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及护理:(1)咳嗽、咳痰:咳嗽是一种反射性活动,因咳嗽感受器受刺激引起。.痰为从声门排出的喉以下呼吸道和肺泡的分泌物,其成分因病理情况而异,由黏液、浆液、细胞、纤维蛋白、微生物、坏死组织、尘埃及异物等构成。病因:感染因素;理化因素;过敏因素;其他。临床表现:干性咳嗽见于咽炎及急性支气管炎、早期肺癌等,湿性咳嗽以慢支及支气管扩张最常见;痰的颜色因其所含的物质而不同,无色透明多见于病毒感染,黄色提示有化脓感染,翠绿色多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红棕色胶冻状多与肺炎杆菌感染有关,血痰要警惕肺癌,灰黑色多与大气污染或尘肺有关等,痰量的多少及变化也能反映不同的病情;咳嗽发生的时间及其与体位及进食的关系;咳嗽伴随的症状及并发症。(2)咯血: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的血管、毛细血管破裂或渗透性增高导致的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常见病因:主要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也见于循环及其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咯血者常有胸闷、喉痒和咳嗽等先兆,咯出的血色多数鲜红,伴泡沫或痰,呈碱性;咯血的并发症有窒息、失血性休克、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咯血窒息的临床表现:在咯血过程中,患者咯血突然减少或终止,表情紧张,惊恐、大汗淋漓,两手乱动或指喉头,很快发生发绀、呼吸音减弱,全身抽搐、心跳呼吸停止,患者死亡。咯血窒息的急救:清除积血;氧疗;自主呼吸受损时给予呼吸兴奋剂,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3)呼吸困难:指呼吸时有一种异常的不舒适感,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发憋、呼吸费力,客观上可有呼吸节律、频率的改变及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等体征。常见原因及临床表现: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根据临床特点可以分为:吸气性呼吸困难,以吸气显著困难为其特点;呼气性呼吸困难, 以呼气明显费力,呼气相延长伴广泛哮鸣音为特点;混合性呼吸困难,为吸气和呼气均感费力,呼吸浅而快。其他系统疾病如心功能不全、中毒、颅脑疾患、重症肌无力、重度贫血等也可引起呼吸困难。(4)胸部物理治疗(CPT):包括深呼吸、咳嗽、胸部叩击、
体位引流和机械吸痰等一组治疗措施。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有助于防止或减少肺不张、肺炎的发生;胸部叩击的原理是借助叩击所产生的震动和重力作用,使滞留在气道内的分泌物松动,并移行到中心气道,最后通过咳嗽排出体外;体位引流是指患者采取一定的体位,使积滞在呼吸道某一部位的分泌物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中心气道移动而易于排出的治疗方法,因而又称为重力引流;机械吸痰适用于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者,意识不清及分泌物黏稠无力咳出者。(5)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值:pH 为7.35~7.45,PaO2为85~100mmHg ,PaCO2为35~45mmHg ,剩余碱(BE)为±3mmool
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1)病因: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为细菌引起。(2)临床表现:普通感冒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故又称急性鼻炎;流行性感冒起病急骤,以全身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是其临床特点;急性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烧灼感;急性病毒性喉炎以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咳嗽伴咽喉疼痛为特征,
常有发热;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体检时可见咽部充血,软腭、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溃疡,周围有红晕,病程约为一周;咽结膜热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等,体检可见咽部及结膜明显充血;细菌性咽一扁桃体炎起病急,有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并发症如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一支气管炎或肺炎,少数患者可继发风湿热、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3)治疗:对症治疗主要包括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受凉;解热镇痛;抗鼻塞、抗过敏;缓解咽痛咳嗽;复方制剂。病因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感染;抗细菌感染。(4)健康教育: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尤其要避免受凉、淋雨和疲劳;及时在家休息, 多饮水,遵医嘱用药,还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本疾病传播;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的气管一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1)病因和发病机制:感染;理化因素;过敏反应。过度劳累、受凉是常见诱因。(2)临床表现:起病较急,常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之出现咳嗽、咳痰,开始为频繁干咳,2~3天后痰由黏液性转变为黏液脓性,偶有痰中带血。如伴有支气管痉挛,可出
现气急和喘鸣。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发热、全身不适。(3)治疗要点: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菌药物治疗。(4)健康教育:本病患者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并发肺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故应及时治疗。预防本病发生的措施包括避免受凉、过度劳累,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急性感染;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和过敏原的吸人;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2)慢支是指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3)肺气肿是指终末支气管远端气腔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壁的破坏而无明显肺纤维化。 2.病因和发病机制:(1)吸烟: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障碍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支气管黏膜腺体增生,分泌增多,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烟草的烟雾还可使氧自由基产生增多,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并抑制抗蛋白酶系统,破坏肺弹力纤维,诱发肺气肿形成。(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3)大气污染。(4)感染。(5)蛋白酶一抗蛋白酶失衡。(6)其他。 3.临床表现:(1)慢性咳嗽。(2)咳痰。(3)气短或呼吸困难。(4)疲乏无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甚至有头痛。(5)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在COPD 患者也十分常见。 4.有关检查:(1)胸部X 射线。(2)肺功能检查。(3)血气检查。(4)其他。 5.诊断要点:主要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COPD 诊断的必备条件。
6.治疗要点:(1)稳定期治疗:脱
2
个层次,即:(1)生理的需要;(2)刺激的需要;(3)安全及保障的需要;(4)爱与归属的需要;(5)尊重与自尊的需要;(6)自我实现。Maslow 的理论认为:人类基本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与健康成正比,当所有的需要被满足时,就达到理想的健康状态。
2.应用:(1)生理的需要:例如空气、水、食物、温度、排泄、休息、避免疼痛等;(2)刺激的需要:例如帮助患者在床上活动、翻身,给予肢体或背部按摩以增进患者独立的生活能力等;
(3)安全和保障的需要:例如保持环境的安静、清洁、安全,防止感染,进行人院介绍、术前教育等;(4)爱和归属的需要:例如让亲属探视和陪伴,与患者建立友好的关系等;(5)尊重和自尊的需要:例如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和个性,虚心听取患者的意见等;(6)实现“自我满足的需要”:例如为患病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让患者参加力所及适应过程→成功一身心平衡;失败一患病。其中,应激原含义可以是躯体、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应激反应为两类即生理、心理反应。适应是指人与环境的关系发生变化,使个体行为发生改变,以维持机体平衡。
2.应用:在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患者的应激原多是疾病,可使患者产生应激反应。控制心理应激反应的方法有:(1)正确对待问题;(2)正确对待情感;(3)利用可能得到的社会支持;(4)减少应容应依据患者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而定。她设计了三种护理系统:(1)全补偿系统:是针对没有能力自理的患者,要求护士给予全面帮助以满足自理需要;(2)部分补偿系统:是患者不能完成全部自理,要求护士和患者都参与才能满足自理需要;(3)辅助教育系统:即患者能完成自理,但要通过学习,护士指导患者学会自理活动。总之,Orem
自理模式认为护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教会患者
学会自理,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2.应用:(1)全补偿系统多用于危重疾病如昏迷、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患者;(2)部分补偿系统多用于危重患者病情好转和稳定,或慢性病患者病情加重,但尚能完成部分自理活动;(3)辅助教育系统多用于康复期及慢性病稳定
及评价。护士所收集的资料不仅涉及患者的身体状况,还应包括心理、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评估在护士与患者第一次见面时就已开始,直到患者出院或护理
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说明。是计划、实施及评价的基础。护理诊断分为三类,即“现存的”护理诊断,“有„„危险的”护理诊断和“健康的”护理诊断。护理诊断常用的陈述方式有:(1)三部分陈述,PES 公式:即健康问题(P)、原因(E)和症状体征(s);(2)
二部分陈述,PE 公式:护理诊断一问题+原因。(3)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合作性问题是需要护士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一些生理并发症的发生和情况的变化,是要护士运用医嘱和护理措施共同处理以减小并发症的发生。合作性问题有其固定的陈述方式,如“潜在并发症:肺栓塞”。
(2)制
制定护理措施。
的是保证护士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针对患者具体需要提
供个性化的护理。 2.护理程序的运用需要护士具备多学科的知识。
3.护理程序的运用是以护士与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其他健康保健人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基础的。
4.护理程序具有普遍适用性。
上呼吸道:由鼻、咽、喉构成。(2)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肺泡壁上有直径约5~10微米的小孔称肺泡孔,与邻近肺泡或细支气管相通。(3)肺泡上皮细胞由I 型细胞和Ⅱ型细胞组成,Ⅱ型细胞散在工型细胞间,数量较少,它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在肺泡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液膜,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容量的稳定性,防止肺泡萎陷是其重要的生理功能。(4)呼吸膜:工型细胞与邻近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相贴,甚至两者基底膜融合为一,构成气血屏障,是肺泡腔内与毛细血管血液内气体交换的场所。(5)肺循环:由右心室一肺动脉一肺毛细血管一肺静脉一左心房构成,执行气体交换功能。其特点为:肺循环是一个低压力、低阻力系统;肺毛细血管网最丰富,总面积约lOO 平方料,十分有利于气体交换;肺动脉携带脱氧血,肺静脉输送氧合血。(6)胸膜腔是由胸膜围成的密闭的腔隙。胸膜腔的脏层与壁层胸膜之间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以减少两层胸膜间的摩擦。
2.呼吸系统的功能:(1)每分通气量:指每分钟进入或排出呼吸器官的总气量,为潮气容积与呼吸频率的乘积。(2)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又称为有效通气量。(3)肺换气: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是通过气血屏障(呼吸膜) 以弥散的方式进行的。(4)肺的防御功能:上呼吸道的加温、湿化和机械拦阻作用;黏液、纤毛运载系统;肺泡的防御机制;咳嗽反射;呼吸道分泌的免疫球蛋白。 3.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的化学调节主要指动脉血或脑脊液中氧、CO2和H+对呼吸的调节作用。(1)缺氧:缺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尤其是颈动脉体来实现的。(2)二氧化碳:CO2对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都有作用,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的变化尤为敏感。(3)H+浓度:H+浓度的改变可以刺激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来调节呼吸运动,当浓度增高时,使呼吸加深加快,反之,呼吸运动受抑制。
1
4.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及护理:(1)咳嗽、咳痰:咳嗽是一种反射性活动,因咳嗽感受器受刺激引起。.痰为从声门排出的喉以下呼吸道和肺泡的分泌物,其成分因病理情况而异,由黏液、浆液、细胞、纤维蛋白、微生物、坏死组织、尘埃及异物等构成。病因:感染因素;理化因素;过敏因素;其他。临床表现:干性咳嗽见于咽炎及急性支气管炎、早期肺癌等,湿性咳嗽以慢支及支气管扩张最常见;痰的颜色因其所含的物质而不同,无色透明多见于病毒感染,黄色提示有化脓感染,翠绿色多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红棕色胶冻状多与肺炎杆菌感染有关,血痰要警惕肺癌,灰黑色多与大气污染或尘肺有关等,痰量的多少及变化也能反映不同的病情;咳嗽发生的时间及其与体位及进食的关系;咳嗽伴随的症状及并发症。(2)咯血: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的血管、毛细血管破裂或渗透性增高导致的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常见病因:主要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也见于循环及其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咯血者常有胸闷、喉痒和咳嗽等先兆,咯出的血色多数鲜红,伴泡沫或痰,呈碱性;咯血的并发症有窒息、失血性休克、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咯血窒息的临床表现:在咯血过程中,患者咯血突然减少或终止,表情紧张,惊恐、大汗淋漓,两手乱动或指喉头,很快发生发绀、呼吸音减弱,全身抽搐、心跳呼吸停止,患者死亡。咯血窒息的急救:清除积血;氧疗;自主呼吸受损时给予呼吸兴奋剂,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3)呼吸困难:指呼吸时有一种异常的不舒适感,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发憋、呼吸费力,客观上可有呼吸节律、频率的改变及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等体征。常见原因及临床表现: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根据临床特点可以分为:吸气性呼吸困难,以吸气显著困难为其特点;呼气性呼吸困难, 以呼气明显费力,呼气相延长伴广泛哮鸣音为特点;混合性呼吸困难,为吸气和呼气均感费力,呼吸浅而快。其他系统疾病如心功能不全、中毒、颅脑疾患、重症肌无力、重度贫血等也可引起呼吸困难。(4)胸部物理治疗(CPT):包括深呼吸、咳嗽、胸部叩击、
体位引流和机械吸痰等一组治疗措施。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有助于防止或减少肺不张、肺炎的发生;胸部叩击的原理是借助叩击所产生的震动和重力作用,使滞留在气道内的分泌物松动,并移行到中心气道,最后通过咳嗽排出体外;体位引流是指患者采取一定的体位,使积滞在呼吸道某一部位的分泌物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中心气道移动而易于排出的治疗方法,因而又称为重力引流;机械吸痰适用于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者,意识不清及分泌物黏稠无力咳出者。(5)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值:pH 为7.35~7.45,PaO2为85~100mmHg ,PaCO2为35~45mmHg ,剩余碱(BE)为±3mmool
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1)病因: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为细菌引起。(2)临床表现:普通感冒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故又称急性鼻炎;流行性感冒起病急骤,以全身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是其临床特点;急性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烧灼感;急性病毒性喉炎以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咳嗽伴咽喉疼痛为特征,
常有发热;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体检时可见咽部充血,软腭、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溃疡,周围有红晕,病程约为一周;咽结膜热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等,体检可见咽部及结膜明显充血;细菌性咽一扁桃体炎起病急,有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并发症如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一支气管炎或肺炎,少数患者可继发风湿热、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3)治疗:对症治疗主要包括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受凉;解热镇痛;抗鼻塞、抗过敏;缓解咽痛咳嗽;复方制剂。病因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感染;抗细菌感染。(4)健康教育: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尤其要避免受凉、淋雨和疲劳;及时在家休息, 多饮水,遵医嘱用药,还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本疾病传播;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的气管一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1)病因和发病机制:感染;理化因素;过敏反应。过度劳累、受凉是常见诱因。(2)临床表现:起病较急,常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之出现咳嗽、咳痰,开始为频繁干咳,2~3天后痰由黏液性转变为黏液脓性,偶有痰中带血。如伴有支气管痉挛,可出
现气急和喘鸣。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发热、全身不适。(3)治疗要点: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菌药物治疗。(4)健康教育:本病患者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并发肺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故应及时治疗。预防本病发生的措施包括避免受凉、过度劳累,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急性感染;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和过敏原的吸人;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2)慢支是指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3)肺气肿是指终末支气管远端气腔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壁的破坏而无明显肺纤维化。 2.病因和发病机制:(1)吸烟: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障碍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支气管黏膜腺体增生,分泌增多,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烟草的烟雾还可使氧自由基产生增多,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并抑制抗蛋白酶系统,破坏肺弹力纤维,诱发肺气肿形成。(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3)大气污染。(4)感染。(5)蛋白酶一抗蛋白酶失衡。(6)其他。 3.临床表现:(1)慢性咳嗽。(2)咳痰。(3)气短或呼吸困难。(4)疲乏无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甚至有头痛。(5)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在COPD 患者也十分常见。 4.有关检查:(1)胸部X 射线。(2)肺功能检查。(3)血气检查。(4)其他。 5.诊断要点:主要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COPD 诊断的必备条件。
6.治疗要点:(1)稳定期治疗: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