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堂跟诊日记三(4):作者 曾培杰 陈创涛

第七天,六月十三日。

在老师这里待久了,好多怪病都可以看到。除了一些大医院检查出来,器质性疾病各类肿瘤癌块外,还有很多是现代医学根本没法检查出来的各种功能性疾病,说白了就是气机失调了。

今天有两个,一个是女的。肚脐下有个气鼓包,劳累的时候,就会胀得特别厉害。

她很害怕,但医院的检查又没有说她有什么恶变。像这类功能性的疾病,中医是比较在行的。

果然,老师把她脉后说,这寸脉浮取摸不到,沉取也比较弱。左手寸脉,浮取管小肠,沉取管心脏。知道该怎么下药了吗?

我们马上会意,在任之堂这里,一般病人寸脉浮取不到的,是小肠腑气不通,这类病人,老师一般是给他先通小肠。如果寸脉沉取是比较弱的,是病人心血也不太够,这时在通利小肠的同时,往往还需要温补心阳。心与小肠相表里,把心与小肠同治。

老师说,如果不加强她心脏功能,但纯粹地通她小肠,还不能够彻底把她身体浊气通导出去。人身上的浊邪有肠道的,也有下肢静脉血管,还有皮肤长痘痘的。这些如果要从根本上治,都是要加强心脏功能,因为心脏功能不够,那些败浊之物,就会形成残垢,粘在血管皮肤肠道上。

老师直接问她背部怕不怕冷,她点了点头。

一般肾阳虚的人脚部会怕冷,而心阳虚的人,背部会怕冷。

再叫病人伸出舌头,舌体淡胖,有齿痕,舌根白腻。

于是确立治法:润通小肠,温补心阳。

处方为:

火麻仁20克 猪甲10克 艾叶5克 苦参5克

红藤20克 金荞麦20克 扣子七10克 鸡矢藤30克

桂枝12克 红参15克 枣仁15克 红景天15克

白术30克

二剂

复诊后,这病人说,吃完药,觉得好多了,肚子都觉得小了些,拉出很多东西。没有以前胀得那么难受了,背部也不会那么怕风。

而第三十六个病人,也是怪病。他就是背部有团气在上下乱跑,而且肠中经常感到有响声,按那个腹部也不痛。

老师问他以前有没有做过手术,或受过外伤。他都说没有,大医院也检查不出个所以然来,就是腹背有气在窜,特别闷。

舌苔白腻,右关尺部沉濡,左寸浮缓。

老师说,胃肠中响,是水走肠间,沥沥有声。水气在大肠化不开,背部有气在窜,是膀胱经向上升的力量减弱。你是不是常觉得头晕?

病人点头说是。

很明显胃肠中浊水不下化,而腰背膀胱经清阳不上升,还是用升阳除湿的方法,老师给他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方药为:

荆芥8克 防风10克 羌活5克 独活5克

川芎10克 柴胡10克 枳壳10克 桔梗10克

红参15克 茯苓20克 炙甘草8克 陈皮10克

龙骨20克 牡蛎20克 木香10克 枸杞15克

两剂

再来复诊的时候,他说肠子不响了,背上也没有刚来时气窜得厉害,头部也不怎么晕了。

老师又在荆防败毒散的基础上,加入香附与地龙两味药。

香附为气病之总司,通管周身气机流通。

地龙就是蚯蚓,斩成几截,放在泥土中,它每一截又能各自成活,可见它自身经络修复功能是相当强大的。

病人长期气窜,除了气机不顺外,还会窜伤经络。所以理顺气机之外,还要修复经络。

老师说,你们以后在临床上,可能会碰到很多这样的怪病,有时就会像老虎咬刺猬一样,不知道怎么下手,如果症状单一的话,就会眉目,可如果复杂多样,就会觉得挺麻烦。

但你们不要被疾病的表象给迷惑了,越是复杂的疾病,越离不开升降。要么是升清阳以降肠浊,要么是升肝以降胃,要么是升督脉以降任脉,要么是降肠腑以治脏病,要么是升清阳以治腑病。

反正不管它是什么东西南北风,我们只要咬定升降不放松就行了。

这样,你一般下药就有效,在大方面大原则上就不会出错。

8

进来老师这里送走了一拨旧人,又来了一拨新人。

有吴兄、周东亮,他们都是中医忠诚的爱好者。虽然有些在西医院里面工作,但那颗中医的热情始终都不减。

今天晚上,大家都汇聚一堂,一起搓丸子了。

新来的学生,搓丸子,搓得有大有小,不太均匀,于是老师又跟他们讲搓药丸的功夫。

老师说,做啥事都由一个由粗到精由浅到深的过程,这药丸是要给病人吃的,我们做药丸前背《清静经》,就是要把心放清静下来。当你心很静的时候,你搓的每一个药丸都是一个模板,非常均匀。当你心不静的时候,搓出的药丸子,忽大忽小,粗粗糙糙。这搓药丸子,也是在搓磨你们的心。

经老师这么一说,大家自然把搓药丸重视起来,于是做出来的药丸子,很明显均匀光滑很多。

可见,做一件事情,你有一分重视就有一分效果,你有十分重视就有十分效果。你随随便便,放任自流,效果就不理想。

由于又有一部分新学生的到来,他们都怀着一颗理顺中医的心,老师今晚决定讲一节中医基础课。

通过一节课,要把老师医间道里面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循环图讲清楚,这该是多么浓缩的精华。老师用这个循环图,写一本《医间道》还些不完。

老师说这张脏腑阴阳气血循环图非常重要,就像建一栋房子的规划图,也像打一场战的一张战略地图。

初学者心中有循环图,可以立马进到中医门子里面,有一定中医基础的人,重新把这张循环图理顺,治病用药的眼界,将发生质的飞跃。

对学医者而言,脏腑气机升降循环是最重要的,时刻都离不了的,就像将《论语》时刻都离不开一个“仁”字,讲《道德经》离不开“无为而治”,讲佛法离不开“四大皆空”一样。

脏腑是人体的根本,疾病会表现在外面,病根都会在相应的脏腑中。所以王清任说:“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而这脏腑不仅包括解剖学上的脏器实质,对中医而言,更多的是,有关于脏腑之间生克制化的升降循环。

老师今晚就主要从脏腑气机升降循环来,把人体五脏的大致运化状态以及用药思路讲明。

我们听后,原本对脏腑的理解还是比较破碎,经老师这么一讲,整体感立马出来了。

就像在广州去过很多地方,对每个地方都有一个了解,但对广州的整体印象还不是很清楚时,这时有人送给你一张广州的详细地图,你在认真地研究一遍,以前不太熟悉的地方,突然间豁然开朗,顿然贯通。这样,你再也不需要地图,却能够在期间,自由穿行而不致于迷路,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啊!

东南卫视拍纪录片的林兄,这次来拍老师任之堂,算是满载而归。

他说,来这么多天,都把子弹打光了,所有拍摄的带子,以及预备的统统都完了。今晚听余老师说,要讲一节大课,我不得不忍痛割爱,洗掉一盒带子,早知道如此,我就再多带一些过来。

对于林兄而言,他是快乐之中带遗憾,因为这会采访任之堂的行动,在收获上远远超于原计划。

他也是来得是时候,逢到老师既讲脉学,又讲《医间道》中最重要的人体阴阳气血循环图。

老师讲道生医,道为源,医为流,道为根本,医为枝叶,学医要站在道的层面去领悟,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我们来看看,怎么把人体放到天地之间去领悟。

于是,老师先后画了三个杯子。

一个杯子装满浑水。

一个杯子就是经过几天后澄清了,上面一半是清水,下面一半是浊水。

一个杯子,是清水跟浊水相互对流,产生了明显的太极阴阳图。

老师说,第一个杯子,就像往池塘里放水一样,很浑浊,像天地混沌初开,既没有阴阳的交融,也没有阴阳的对流。所以,没有生物。

第二个杯子,经过清升而浊降,阴浊之气聚在下面成为地,清阳之气升到上面而为天。阴阳从此对立开来,就像牛郎织女星一样,阴阳两相对,也不能造物。

然后呢?在这天地之中,阴阳二气就开始相互运动,形成转化。这吃糖水也就开始长鱼虾了。

可见,太浑浊了,一团死气,长不了鱼虾。到了上清下浊,缺乏升降运动,也不能长鱼虾。只有升降开始,天气下降为雨,地气上腾为雨。这时就像《清静经》的说法,就叫: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这池塘里的水,就变得似清非清,似浊非浊,清中有浊,浊中有情,于是就开始鱼虾成群,水草丛生。

然后,老师就在小黑板上画一个太极,并在太极里面把人体五脏六腑纳入。

左边肝升,右边肺降。

上下为心肾,中间为脾胃升降。

这是人体阴阳对流图。

这一个图,再一分为二,形成两个轮子,就是《医间道》上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循环图啊!

围绕着这个图,不仅可以谈病因病机,还可以谈治法方药,甚至可以谈脉象精妙。

比如:

左手的寸关尺,对应左边的轮子,心肝肾阴。

右手的寸关尺,对应右边的轮子,肺胃肾阳。

这样,脏腑升降跟脉象一对应起来,把脉势就可以把出脏腑的大势。

接下来,老师又在小黑板上绘制了四个圈,太极生出两仪,两边各一个圈,加上中间脾胃升降一个圈,还有整体一个大圈,这四象四个圈子就出来。

围绕这四个圈子,可以把整套中医理论体系纳进去。

最重要的是,可以直接用这圈子来把脉,治病用药,有图象,有脉象,有藏象,有药象,都可以围绕升降展开,所以这图被称之为“学习应用中医的指南针”。

老师从下焦肾开始讲解这个圈子。

人体的肾阴,统管周身之阴。肾水就在肝的下方,滋养这肝木,这样肝木才能条达柔顺。

比如,来一个病人,他很烦躁,你一摸他肝脉,瘀得很,再摸他尺脉沉,这是肝郁化火,伤了肾水,中医叫做“子盗母气”。

这时,我们治疗就要从左路肾阴,升肝木,升心火,这一思路入手。这时用的大法就叫做“滋水涵木”法,为何要滋水涵木?

因为肝木盗用了肾水,水是升木的,水为木之母,木为何会盗水?

因为肝木上有火,身体出于自救反应,它的肾水就自动会上来救济肝木,肝不停地化火,肾水就会不停地被抽用上来灭火,这就叫盗,盗就是偷盗暗耗之意。

所以常生气的人,也会导致肾虚。

这时你如果单用疏肝清肝的药下去,还不够,除了要养肝血外,还需要滋养肾阴。疏肝清肝用柴胡、薄荷,养肝血用当归、白芍,而滋养肾阴,则可用枸杞、首乌、女贞子、山萸肉等。

第二,是肝木生心火。

长期思虑过度的人,劳心太甚,就会耗用大量的肝血,使肝不能藏血。这样心火也亢,肝气也郁结。左路脉寸上越,关郁结。

这样的病人,就是典型的丹栀逍遥散证。治疗除了要解肝郁,还要降心火。

第三种,是心火下降于胃的过程。

中医叫做“火生土”。心火衰微了,那么胃腐熟食物就没有力量。

这样的病人,往往早上吃了饭,到晚上都不知道饿。像这种病人,一般是背部经常凉飕飕,还容易担惊受怕。这时“虚则补其母”,你只要把心火过到胃中来,这样背也不凉了,胃消化也有劲了。

因为胃的消化功能靠的是那股热气,这股热气就来源于心,就像土地长养万物,来源于太阳的照射一样,缺乏太阳照射的南北极,阴冷草木难生。

这时,重要的不是健胃消食,而是暖心阳。心阳一振作,胃就有劲了。直接用点桂枝,补补心火,使心火能生胃土,就有效果了。

比如,有个常年咳嗽的病,消化也特不好。这病人特奇怪,只要他碰上些凉水,他就会咳嗽,而且到了冬天,手脚冰凉,咳嗽加重,后背发凉。

老师切他左寸脉沉迟,右关缓弱,这是明显心火衰微,不暖肺金胃土,肺金得不到暖和就咳,胃火得不到暖和,吃的东西就消化不了。

老师说,这种情况,你是扶他的肾阳,还是从心阳入手呢?你如果从肾阳入手,要转一大圈。而从心阳入手,则变得直接了,效果更快。

老师直接建议他服用肉桂粥,每天早上用5克肉桂细粉,加少量糖,调成白粥一大碗。

他吃了半个月后,不咳了,背不凉了,消化也有劲了。

一碗肉桂粥,就有这样的效果,里面医道很简单,心火能生胃土,心火能暖肺金而已!

我们看老师画的脏腑循环图里面,心火就分为两个方向,一个就是在上焦直接平行到肺中去暖肺,另外一个就是心火直接降到中焦来暖胃。

这就是老师用桂枝汤治疗肺寒咳嗽久不愈,以及胃寒腐熟无力的病人,往往都有明显的效果。

对于心脉不是很有神气的,老师一般在桂枝汤中去掉白芍加上红参。

这个汤方一下去,普遍病人都反映,吃饭有劲,背部也暖多了,而且晚上不容易做恶梦。

第四种,是胃犯心的。

老师说,临床上见到很多胃溃疡、反酸的病人,他的心脏都很不舒服。特别是有心脏病的人,稍微吃撑一点,好像是撑在胃,其实更难受的还是心脏。

为何常反酸的病人,心脏会不舒服呢?

老师说,心火生胃土,是顺生,而胃反酸就是逆,逆伤心嘛!所以心脉就会不舒服,这叫:“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这样的病人,不是吃心脏病的药能够解决问题,平时只要注重饭到七分饱,吃点胃炎散,马上就好了。所以老师这里胃炎散,用得很普遍。

这就是许多人不明白,为何吃撑了,会伤到心脏的道理,他们习惯性地想到,饱食伤胃呗!这是常理,从中医这个循环图来看,伤胃进一步就是伤心,胃逆而犯心也!

所以,广东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最善用温胆汤,降胆胃之气来治疗心脏病。心脏病能够从“脾胃论”来解决,奥妙也在这里。

第五点,心火能够下移于胃,通过胃的腐熟,在下降去温暖肾水,肾水就不会过寒,这就是心肾通过中焦胃来相交。

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心火的另外一条途径,除了借助胃气下降外,它还需要借助肺气的收敛作用。

肺为水之上源,肺气收敛降浊,那么上焦心脏多余的水湿,就会被敛降化入三焦膀胱,然后从肾中变为小便利出。

如果这个肺脉亢盛,不能向下敛降,那么水气就会积在心肺,造成心肺积水,严重的会危机生命。

所以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有个重要的思路,就是开心窍通心脉的同时,还需要借助肺脏敛降的功能,把多余的积水向下肃降,排出体外。

我们来看,老师从一个民间道医手中得到的这个丹参槟榔饮,就是通过通心脉,敛肺肃降,引风火痰水下行来治疗危重心脏病。

当时一个风湿病心脏病的病人,命悬一线,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就快不行了,医生叫他们准备后事,家属都哭哭啼啼。

于是请这位民间中医前去看。他一摸脉,然后生气地说,还没死,你们瞎哭啥!家属大惊,忙请教方药。

郎中只开出四味,即:

枇杷叶、槟榔、丹参、菖蒲。

家属问,枇杷叶用多少?郎中说,枇杷叶要炒过的,用两大把。

这样,随手一捧,就起码有几百克。

这药下去,第二天疾病就转弯了。病人能起床了,后来慢慢地调养过来。

医院的西医生们,也非常惊讶。

而老师得知后,马上登门拜访了这位民间中医,提上了一壶好酒,前后请教了两次。

这郎中感老师的诚意,才把他的方药用法说出来。

就这四味药,相当普通四味药,用好了,却可以救命的。

这四味药,就体现一个大法,我们看丹参、菖蒲,是通脉开窍治心为主的。

心中的积水该怎么走呢?

要通过肺下敛到三焦膀胱,所以草医道人重用大量枇杷叶,降十二经逆气,化十二经痰水,用槟榔也是通过肺与大肠相表里,使肺水能下行肠间,从大小肠膀胱排出。

通过肺来肃降,心脏邪气的气路通了,所以病人慢慢恢复过来。

第六点,就是中间脾胃这个圈子,脾胃是一个小升降,这个小升降能调得好,可以带动周身上下内外的大升降。

叶天士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中间脾胃主要是论其升降,升降失常,百病变作。这在李东垣的《脾胃论》里面论得最详。

脾胃升降失常,会出现好多种疾病。

首先,我们来谈尿频。正常人体饮进来的水液,到胃了,叫:“饮入于胃,游溢出精气,上疏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疏膀胱。”

这是《黄帝内经》关于水入胃后的正常走势的详细论述。

可如果异常呢?那就是水饮一进胃,就掉到肾膀胱去了,失去了脾胃的升举运化。

这是因为脾胃虚弱无力,不能把水运化开。这种病人,一来往往说他怕喝水,一喝水就说他尿多、尿频,你在摸他的右手关部,缓弱,很明显是脾阳不升。

这时,陷者举之,你只要用健脾升阳的方法,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尿频,效果很好。

最近就有好几个病人,我们取补中益气汤里面柴胡、升麻的妙用,放在一般辩证方子里,治尿效果很好。

脾胃升降失调,脾不能升清,还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泄泻。

《黄帝内经》称之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这就是说,人体的清阳之气,如果郁在中下焦,不能靠脾升清升起来,那么他的大便往往都不成形,稀稀拉拉,一冲即散。还有,很容易犯泄泻病。

胃肠泄泻病,在小孩子里面也是最常见的。

老师当地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郎中,老师去拜访他时,跟他聊起医来。

老师去拜访很多医生,跟他们交流,他们都很愿意把宝贵的经验说出来。

老师说,这里面有方法,就是你去跟人家交流,不要老想抠人家的经验,这在同行之间是相当忌讳的。

有些老先生,他一辈子就用好那几个经验,非常宝贵。如果不是机缘,他不会轻易说出来。

这个机缘,也是事在人为的。跟他们交流时,你首先要把自己的好东西抛出来。当你坦诚相待,把好经验都说出来时,对方自然也坦诚相待,也会说出他好经验。

这个八十多岁的老先生,非常认真地跟老师说,我八十多岁了,就一个方子用来治小儿病,用得很好,胃肠消化道疾病,找我看的小孩子,我经常用这个方子,把他们调好。

老师说,什么方子?

老先生笑着说,眼在天边,近在眼前,这方子就是你经常看到的,只是没引起足够重视而已,叫“痛泄药方”。

老师说,痛泻药方治小儿泄泻?

老先生说,你把这方子用来治小儿拉肚子,效果很好,这时白术要用炒白术,可如果你把这方子用来治便秘,效果也相当好。不过你要用生白术,还要重用白芍。你再一变,把这个方子用来治疗小儿感冒风气中,胃口不开,迟迟难好,那么你就重点用防风、陈皮,加减变化一下,基本把小儿常见病,都搞定了。

把痛泻药方,拿来治便秘、感冒、食积,这都是在教材上没有提到的,是广大了这个方子的妙用。

只有四味药的玉屏风散,它不是四味药,它是饱含着起码四个理法。

白术代表着健运脾阳。

白芍代表着柔肝缓急。

这样肝脾都调到了。

我们看小儿的病,不外乎是“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这种特殊的小儿生理脏腑结构,极容易导致肝木犯脾土,然后泄泻,肚子痛。

防风代表着风药升发清阳。

陈皮代表着气药理气开胃。

特别是防风我们不能小看这风药的作用,虽然它在这方中剂量不大,但却起到“轻可去实,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老师说,你在临床上碰到很多胃肠泄泻,大便不成形的病人,这时你只要稍用点风药,或羌活、独活,或荆芥、防风,把中下焦的清气轻轻一往上升举,那么靠肺脾脏腑自身的机能,自动都会把这些湿气化散开。

最近经常有病人长期泄泻,不止舌头水滑,舌根部特白腻的,这样的病人往往用上附子,大便就会变得很粘,因为附子把下焦的湿气变为热气。

可如果用上羌活、防风这些风药,让下焦的水湿往上一升,再靠脾来散精,再往上一运化,由肺来通调水道,下疏膀胱。

这样,第二天病人排出的大便就相当干爽成形,舌苔也会好看多了。

用风药把肠中水气风干,通过脾升清阳的作用,肠道的水湿转一个圈子,就慢慢化开了,可见风药之功非凡。

在医书当中通常都会提到,久泻的病人,脾气很虚,清阳陷下去,这时加入升麻以升清阳,而达到止泻的作用,这时相当好的经验。

升麻跟羌活、独活、荆芥、防风的道理都一样,都是通过风药来升清。

第七点,也是中焦脾不能向上升清生肺的,在圈子里面叫做脾土生肺金。

很多小孩子老容易咳,而且一咳老容易不好,是什么道理?

中焦脾胃这个气机不能转好,结果导致脾土不能生肺金。土不能生金,就肺虚,肺虚就咳不止。

中医有个治法,叫做“培土生金”,这个土就是脾土,这个金就是肺金。

通过培土,脾上升,就把精气运送到肺,肺气一足,固表之力就增强,外邪就能很轻松被逐出去。

像这种小孩,久咳不愈,如果摸到他寸关俱虚,把玉屏风散用上,咳嗽很快就好了。

这也叫:“虚则补其母。”

我们看《神农本草经》中怎么记载黄芪,里面说黄芪“补虚,小儿百病”。

玉屏风散就是以黄芪为君,加上白术健脾胃,再加上防风这味风药令清阳能实四肢发腠理。四肢腠理一固密,邪气就不得而入。

可见,这黄芪一味药,对于小儿体质虚损,都是相当好的。

第八点,讲完中焦脾胃,我们就来讲下焦。

讲下焦也离不开中焦,正如降上焦也离不开中焦一样。

我们看下焦命门之火,能够生中焦脾土。肾阳属于火,脾阳属于土,所以我们经常说脾肾阳虚,而不是说脾胃阳虚。

锅中的食物要运化,需要看下面的火力,肾阳就是下面那团火。人体有二火,一个是君火,一个是相火,君火,君临天下,它是向下生胃土,这叫心火生胃土。心火为胃的腐熟功能提供热量。

有了心火的照耀,胃才能健壮,心脏就好比太阳,太阳一照地面,地面的土地得到温热,就能生长万物,可如果晚上如果不照了呢?那地面就冷了。

土热了,生长五谷。

土冷了,杂草难生。

下面的肾火,生的是脾土。肾阳能够温暖脾阳,这样脾的功能才能健全,把从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上输到肺中去,为肺提供营养。通过肺宣发肃降,再把营养滋润到皮肤九窍五脏六腑。

而下焦肾阳,就叫做相火,好比地底的岩浆,比如,你打个山洞,打得很深后,里面也有热量,这是地热。

我们农村人种庄稼,在春寒料峭的时候,往往那时太阳还不够猛烈,就搞个地膜,往地上一盖,让地热布散开,这样庄稼就好生长了。

可见,土地下面本身就有热量往上透发,这正如人体的肾阳处在下焦,往上暖脾土,脾土得到暖和后,就能够生发万物了。

可如果出现虚火上亢,肾阳相火离了胃,收不住往上面跑,那么就会出现上热下寒的现象。

这就像春天种庄稼,没有把地热用地膜伏住,地热耗散得快,土就寒凉,庄稼就难于生长。

对应到人体身上,肾中浮火往上亢,就不能温暖脾阳,于是就出现便溏、肢冷、完谷不化、腰膝冷痛,身体上面却出现一片浮火,慢性咽炎、口腔溃疡,这叫上热下寒,上实下虚。

这时,就要用伏火的思想,引火归元,用自身上焦的火,来暖自身上焦的寒,使寒热对流,疾病不治自愈。

老师常用的就是附子、龙骨、牡蛎,白术、茯苓、干姜。

用龙骨、牡蛎来伏火,用少量附子,取少火生气之意。

白术、茯苓、干姜,能把脾中寒湿运化开。

这样,火伏而脾运,火能生土。那么,中焦脾胃消化吸收,就会慢慢健全。中焦入沤,中焦就像煮熟饭一样,需要足够的热量供给,才能把饭煮熟了。

第九点,谈到下焦肾,我们就看到轮子下面肾阴与肾阳。

肾阴肾阳代表水火,水火是相互克制,达到平衡的。

老师说,火大则水少,水大则火少。

火大则水干,知柏地黄丸主之。

水寒则火微,桂附地黄丸主之。

老师又说,肾阳虚的时候,那肾水是寒的,我们看肾水从左边上升到肝,这股阴寒的肾水,它到肝部就会寒凝肝经。

这样的病人,一看他手指甲都泛青泛乌,筋骨因为寒凝收引行走不便,是因为这些病人是肝寒吗?肝寒只是表,本在肾,是肾中的寒水上泛到肝中来。

你们看冬天的树凉,是为何呢?不是因为树本身凉,是因为扎根在土中的树木,吸上来的水都是凉的。

水生木,凉水生凉木。

整个水上升到肝木上,这一整条木都是凉的。

而我们看夏天的木,是暖的。是因为阳火够,把水温暖了,上升到肝来,肝就温暖了。

这样,我们治疗睾丸痛的病人,是从肝入手,还是从肾入手,答案就很明显了。

老师很推崇《景岳全书》中的“暖肝煎”。特别是暖肝煎中小茴香跟肉桂这两味药的配伍。

这暖肝煎专治疗小腹疼痛、疝气,以及肝经所过之处疼痛的。

它是通过温肾水来暖肝寒的,通过行肝气来止肝痛的。

小茴香跟肉桂两味药,就是温肾水以散肝寒的。

如果肝寒再厉害,可加入吴茱萸、干姜,最厉害的可加附子。

上次,有个妇女,腹中冷痛多年,指甲青乌,少腹为肝经所过之地。

老师就用到少腹逐瘀汤,里面就有小茴香、肉桂、干姜。

通过这三味药,温肾阳来散厥阴肝寒。药后,指甲就变淡红,腹痛、痛经也就好了。

所以,老师说,肝寒要治肾。

而肺寒呢?按照圈子的转动方向来治。

老师说,肺寒则要治心。如果肝寒治心,肺寒治肾,那就走弯路了。

那下面我们来看,肺寒该怎么办?

第十点,肺寒的治法。

近来,有好几个老人家都有常年咳嗽的习惯。

老师说,这种咳嗽,你一摸他心脉很弱,枳壳不对路,培土生金,太慢了。直接给他心补上一团火,让火能过到肺上来,他咳嗽立马就好了。

像这类病人,你一问她,背心准时凉的为主。胸背为心肺所聚,肺寒咳久不愈,是因为心火虚。

所以,老师用上桂枝汤,加银杏叶、红景天、丹参、菖蒲、枳壳、桔梗、木香,以这几味药为底方,直接把心火一补,把心肺中大气一转,背也不寒了,咳嗽也缓解。

所以老师说,咳而背心发凉者,必要从心火入手。

你让他身体进入夏天状态,用心火来散肺寒,就好得快。

这叫:“肺寒则心火医。”

即:“太阳当空照,寒云自消散。”

最后,老师再补上一段关于水循环的思路。

老师说,很多天气热,搞到心肺火上亢,心烦,拉出来的小便也是黄的,甚至会刺痛。

这时,你要想到“肺为水之上源”这句话,这句话你理解透了,很多病你都会治。一个人有没有好的小便,要注意从肺来看。

“肺为水之上源”,天上的云,是地面水的上源,所有江河湖泊的上源,不在高山高原上,而在天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如果膀胱三焦下来的水是热的,拉出的小便是短涩的,你用清热解毒反而容易伤了身体。

你摸他的心肺火上亢,只须要用几味肃降肺气的药,下面小便就拉干净顺利了。

很多人治疗发热尿黄、尿频,一下子就想到要运用泻火的药,要么清上焦火,要么清下焦火。火不靠清,要靠降,肺气一降,顺下来,火随之而降,就像下雨一样。

降天上的肺火,老师常用竹茹、枇杷叶、白茅根、芦根、黄芩。

老师说,你们特别要留意这些中空的草药,如竹茹、芦根、白茅根。

中空代表着虚空,中空善通表里气。它们能透、能清、能降、能流通,中空又象征着谦虚,谦虚则能包容,天空、虚空,则能容万物,人烦躁是因为上焦心胸不空,压力大。

这时,用上这些降肺胃之气的药,让心热、肺热,能从三焦膀胱下肾,以温暖肾阳。这样自身热量又不浪费,自身烦热又得到消解。升降一对流,小便就很顺了。

我们再看导赤散,里面有木通、竹叶,都是导心火,从肺、三焦、膀胱下行的。

所以,病人如果上焦热盛,小便黄赤。

左脉亢盛的,则用导赤散,导心火下行。

右脉亢盛的,则用枇杷叶、竹茹、黄芩、芦根,导肺火下移。

通过号脉,你用药就有依据,治疗就有保障,信心都从这里来。

老师最后总结说,你们要把五脏循环扎根在心中,五脏之间是怎么生怎么克的,是怎么转圈子的,是胸有成竹。

医生治病,心中要装住五行。这五行就像一个门子,门子里面有一条缝,要靠你自己去钻。现在这个循环图就是给你一个缝,你要会钻。

学医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茫茫然然,因为没有人会给你一扇门,你能够找到一条缝,就不错了。

这个缝,你去打通,就将成为你人生的大通道。所以很多人,抓住了一条缝,就打开了一扇大医门。

学医就怕心浮气躁,给你们一个门的时候,你们都不知道门在哪。

《论语》曰:“夫子之墙数仭,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这是弟子赞叹孔子的话语,说的是孔夫子的学问非常高深,就像高墙一样,你翻不过去,必须要找到那扇门,如果找不到那扇门,就进不去,进不去,就看不到仁义礼智信的大美,也看不到治国安天下才华的大富。

今天,我们大家听了老师讲这个轮子,正如装上了两只眼睛,正如把五行装到心中,正如打开中医的一条门缝,看到里面博大精深之处。

大家不由激动喜悦非常,原来中医可以这样看,可以这样把医理医法熔于一炉。以前,是从大处上把中医思路理顺,现在再揣摩《医间道》中这两个轮子,这张脏腑阴阳气血循环图,中医治病用药的整体观,才真正从脑海中隐约显现出来!

今晚,大家皆大欢喜,满载而归。

第七天,六月十三日。

在老师这里待久了,好多怪病都可以看到。除了一些大医院检查出来,器质性疾病各类肿瘤癌块外,还有很多是现代医学根本没法检查出来的各种功能性疾病,说白了就是气机失调了。

今天有两个,一个是女的。肚脐下有个气鼓包,劳累的时候,就会胀得特别厉害。

她很害怕,但医院的检查又没有说她有什么恶变。像这类功能性的疾病,中医是比较在行的。

果然,老师把她脉后说,这寸脉浮取摸不到,沉取也比较弱。左手寸脉,浮取管小肠,沉取管心脏。知道该怎么下药了吗?

我们马上会意,在任之堂这里,一般病人寸脉浮取不到的,是小肠腑气不通,这类病人,老师一般是给他先通小肠。如果寸脉沉取是比较弱的,是病人心血也不太够,这时在通利小肠的同时,往往还需要温补心阳。心与小肠相表里,把心与小肠同治。

老师说,如果不加强她心脏功能,但纯粹地通她小肠,还不能够彻底把她身体浊气通导出去。人身上的浊邪有肠道的,也有下肢静脉血管,还有皮肤长痘痘的。这些如果要从根本上治,都是要加强心脏功能,因为心脏功能不够,那些败浊之物,就会形成残垢,粘在血管皮肤肠道上。

老师直接问她背部怕不怕冷,她点了点头。

一般肾阳虚的人脚部会怕冷,而心阳虚的人,背部会怕冷。

再叫病人伸出舌头,舌体淡胖,有齿痕,舌根白腻。

于是确立治法:润通小肠,温补心阳。

处方为:

火麻仁20克 猪甲10克 艾叶5克 苦参5克

红藤20克 金荞麦20克 扣子七10克 鸡矢藤30克

桂枝12克 红参15克 枣仁15克 红景天15克

白术30克

二剂

复诊后,这病人说,吃完药,觉得好多了,肚子都觉得小了些,拉出很多东西。没有以前胀得那么难受了,背部也不会那么怕风。

而第三十六个病人,也是怪病。他就是背部有团气在上下乱跑,而且肠中经常感到有响声,按那个腹部也不痛。

老师问他以前有没有做过手术,或受过外伤。他都说没有,大医院也检查不出个所以然来,就是腹背有气在窜,特别闷。

舌苔白腻,右关尺部沉濡,左寸浮缓。

老师说,胃肠中响,是水走肠间,沥沥有声。水气在大肠化不开,背部有气在窜,是膀胱经向上升的力量减弱。你是不是常觉得头晕?

病人点头说是。

很明显胃肠中浊水不下化,而腰背膀胱经清阳不上升,还是用升阳除湿的方法,老师给他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方药为:

荆芥8克 防风10克 羌活5克 独活5克

川芎10克 柴胡10克 枳壳10克 桔梗10克

红参15克 茯苓20克 炙甘草8克 陈皮10克

龙骨20克 牡蛎20克 木香10克 枸杞15克

两剂

再来复诊的时候,他说肠子不响了,背上也没有刚来时气窜得厉害,头部也不怎么晕了。

老师又在荆防败毒散的基础上,加入香附与地龙两味药。

香附为气病之总司,通管周身气机流通。

地龙就是蚯蚓,斩成几截,放在泥土中,它每一截又能各自成活,可见它自身经络修复功能是相当强大的。

病人长期气窜,除了气机不顺外,还会窜伤经络。所以理顺气机之外,还要修复经络。

老师说,你们以后在临床上,可能会碰到很多这样的怪病,有时就会像老虎咬刺猬一样,不知道怎么下手,如果症状单一的话,就会眉目,可如果复杂多样,就会觉得挺麻烦。

但你们不要被疾病的表象给迷惑了,越是复杂的疾病,越离不开升降。要么是升清阳以降肠浊,要么是升肝以降胃,要么是升督脉以降任脉,要么是降肠腑以治脏病,要么是升清阳以治腑病。

反正不管它是什么东西南北风,我们只要咬定升降不放松就行了。

这样,你一般下药就有效,在大方面大原则上就不会出错。

8

进来老师这里送走了一拨旧人,又来了一拨新人。

有吴兄、周东亮,他们都是中医忠诚的爱好者。虽然有些在西医院里面工作,但那颗中医的热情始终都不减。

今天晚上,大家都汇聚一堂,一起搓丸子了。

新来的学生,搓丸子,搓得有大有小,不太均匀,于是老师又跟他们讲搓药丸的功夫。

老师说,做啥事都由一个由粗到精由浅到深的过程,这药丸是要给病人吃的,我们做药丸前背《清静经》,就是要把心放清静下来。当你心很静的时候,你搓的每一个药丸都是一个模板,非常均匀。当你心不静的时候,搓出的药丸子,忽大忽小,粗粗糙糙。这搓药丸子,也是在搓磨你们的心。

经老师这么一说,大家自然把搓药丸重视起来,于是做出来的药丸子,很明显均匀光滑很多。

可见,做一件事情,你有一分重视就有一分效果,你有十分重视就有十分效果。你随随便便,放任自流,效果就不理想。

由于又有一部分新学生的到来,他们都怀着一颗理顺中医的心,老师今晚决定讲一节中医基础课。

通过一节课,要把老师医间道里面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循环图讲清楚,这该是多么浓缩的精华。老师用这个循环图,写一本《医间道》还些不完。

老师说这张脏腑阴阳气血循环图非常重要,就像建一栋房子的规划图,也像打一场战的一张战略地图。

初学者心中有循环图,可以立马进到中医门子里面,有一定中医基础的人,重新把这张循环图理顺,治病用药的眼界,将发生质的飞跃。

对学医者而言,脏腑气机升降循环是最重要的,时刻都离不了的,就像将《论语》时刻都离不开一个“仁”字,讲《道德经》离不开“无为而治”,讲佛法离不开“四大皆空”一样。

脏腑是人体的根本,疾病会表现在外面,病根都会在相应的脏腑中。所以王清任说:“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而这脏腑不仅包括解剖学上的脏器实质,对中医而言,更多的是,有关于脏腑之间生克制化的升降循环。

老师今晚就主要从脏腑气机升降循环来,把人体五脏的大致运化状态以及用药思路讲明。

我们听后,原本对脏腑的理解还是比较破碎,经老师这么一讲,整体感立马出来了。

就像在广州去过很多地方,对每个地方都有一个了解,但对广州的整体印象还不是很清楚时,这时有人送给你一张广州的详细地图,你在认真地研究一遍,以前不太熟悉的地方,突然间豁然开朗,顿然贯通。这样,你再也不需要地图,却能够在期间,自由穿行而不致于迷路,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啊!

东南卫视拍纪录片的林兄,这次来拍老师任之堂,算是满载而归。

他说,来这么多天,都把子弹打光了,所有拍摄的带子,以及预备的统统都完了。今晚听余老师说,要讲一节大课,我不得不忍痛割爱,洗掉一盒带子,早知道如此,我就再多带一些过来。

对于林兄而言,他是快乐之中带遗憾,因为这会采访任之堂的行动,在收获上远远超于原计划。

他也是来得是时候,逢到老师既讲脉学,又讲《医间道》中最重要的人体阴阳气血循环图。

老师讲道生医,道为源,医为流,道为根本,医为枝叶,学医要站在道的层面去领悟,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我们来看看,怎么把人体放到天地之间去领悟。

于是,老师先后画了三个杯子。

一个杯子装满浑水。

一个杯子就是经过几天后澄清了,上面一半是清水,下面一半是浊水。

一个杯子,是清水跟浊水相互对流,产生了明显的太极阴阳图。

老师说,第一个杯子,就像往池塘里放水一样,很浑浊,像天地混沌初开,既没有阴阳的交融,也没有阴阳的对流。所以,没有生物。

第二个杯子,经过清升而浊降,阴浊之气聚在下面成为地,清阳之气升到上面而为天。阴阳从此对立开来,就像牛郎织女星一样,阴阳两相对,也不能造物。

然后呢?在这天地之中,阴阳二气就开始相互运动,形成转化。这吃糖水也就开始长鱼虾了。

可见,太浑浊了,一团死气,长不了鱼虾。到了上清下浊,缺乏升降运动,也不能长鱼虾。只有升降开始,天气下降为雨,地气上腾为雨。这时就像《清静经》的说法,就叫: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这池塘里的水,就变得似清非清,似浊非浊,清中有浊,浊中有情,于是就开始鱼虾成群,水草丛生。

然后,老师就在小黑板上画一个太极,并在太极里面把人体五脏六腑纳入。

左边肝升,右边肺降。

上下为心肾,中间为脾胃升降。

这是人体阴阳对流图。

这一个图,再一分为二,形成两个轮子,就是《医间道》上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循环图啊!

围绕着这个图,不仅可以谈病因病机,还可以谈治法方药,甚至可以谈脉象精妙。

比如:

左手的寸关尺,对应左边的轮子,心肝肾阴。

右手的寸关尺,对应右边的轮子,肺胃肾阳。

这样,脏腑升降跟脉象一对应起来,把脉势就可以把出脏腑的大势。

接下来,老师又在小黑板上绘制了四个圈,太极生出两仪,两边各一个圈,加上中间脾胃升降一个圈,还有整体一个大圈,这四象四个圈子就出来。

围绕这四个圈子,可以把整套中医理论体系纳进去。

最重要的是,可以直接用这圈子来把脉,治病用药,有图象,有脉象,有藏象,有药象,都可以围绕升降展开,所以这图被称之为“学习应用中医的指南针”。

老师从下焦肾开始讲解这个圈子。

人体的肾阴,统管周身之阴。肾水就在肝的下方,滋养这肝木,这样肝木才能条达柔顺。

比如,来一个病人,他很烦躁,你一摸他肝脉,瘀得很,再摸他尺脉沉,这是肝郁化火,伤了肾水,中医叫做“子盗母气”。

这时,我们治疗就要从左路肾阴,升肝木,升心火,这一思路入手。这时用的大法就叫做“滋水涵木”法,为何要滋水涵木?

因为肝木盗用了肾水,水是升木的,水为木之母,木为何会盗水?

因为肝木上有火,身体出于自救反应,它的肾水就自动会上来救济肝木,肝不停地化火,肾水就会不停地被抽用上来灭火,这就叫盗,盗就是偷盗暗耗之意。

所以常生气的人,也会导致肾虚。

这时你如果单用疏肝清肝的药下去,还不够,除了要养肝血外,还需要滋养肾阴。疏肝清肝用柴胡、薄荷,养肝血用当归、白芍,而滋养肾阴,则可用枸杞、首乌、女贞子、山萸肉等。

第二,是肝木生心火。

长期思虑过度的人,劳心太甚,就会耗用大量的肝血,使肝不能藏血。这样心火也亢,肝气也郁结。左路脉寸上越,关郁结。

这样的病人,就是典型的丹栀逍遥散证。治疗除了要解肝郁,还要降心火。

第三种,是心火下降于胃的过程。

中医叫做“火生土”。心火衰微了,那么胃腐熟食物就没有力量。

这样的病人,往往早上吃了饭,到晚上都不知道饿。像这种病人,一般是背部经常凉飕飕,还容易担惊受怕。这时“虚则补其母”,你只要把心火过到胃中来,这样背也不凉了,胃消化也有劲了。

因为胃的消化功能靠的是那股热气,这股热气就来源于心,就像土地长养万物,来源于太阳的照射一样,缺乏太阳照射的南北极,阴冷草木难生。

这时,重要的不是健胃消食,而是暖心阳。心阳一振作,胃就有劲了。直接用点桂枝,补补心火,使心火能生胃土,就有效果了。

比如,有个常年咳嗽的病,消化也特不好。这病人特奇怪,只要他碰上些凉水,他就会咳嗽,而且到了冬天,手脚冰凉,咳嗽加重,后背发凉。

老师切他左寸脉沉迟,右关缓弱,这是明显心火衰微,不暖肺金胃土,肺金得不到暖和就咳,胃火得不到暖和,吃的东西就消化不了。

老师说,这种情况,你是扶他的肾阳,还是从心阳入手呢?你如果从肾阳入手,要转一大圈。而从心阳入手,则变得直接了,效果更快。

老师直接建议他服用肉桂粥,每天早上用5克肉桂细粉,加少量糖,调成白粥一大碗。

他吃了半个月后,不咳了,背不凉了,消化也有劲了。

一碗肉桂粥,就有这样的效果,里面医道很简单,心火能生胃土,心火能暖肺金而已!

我们看老师画的脏腑循环图里面,心火就分为两个方向,一个就是在上焦直接平行到肺中去暖肺,另外一个就是心火直接降到中焦来暖胃。

这就是老师用桂枝汤治疗肺寒咳嗽久不愈,以及胃寒腐熟无力的病人,往往都有明显的效果。

对于心脉不是很有神气的,老师一般在桂枝汤中去掉白芍加上红参。

这个汤方一下去,普遍病人都反映,吃饭有劲,背部也暖多了,而且晚上不容易做恶梦。

第四种,是胃犯心的。

老师说,临床上见到很多胃溃疡、反酸的病人,他的心脏都很不舒服。特别是有心脏病的人,稍微吃撑一点,好像是撑在胃,其实更难受的还是心脏。

为何常反酸的病人,心脏会不舒服呢?

老师说,心火生胃土,是顺生,而胃反酸就是逆,逆伤心嘛!所以心脉就会不舒服,这叫:“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这样的病人,不是吃心脏病的药能够解决问题,平时只要注重饭到七分饱,吃点胃炎散,马上就好了。所以老师这里胃炎散,用得很普遍。

这就是许多人不明白,为何吃撑了,会伤到心脏的道理,他们习惯性地想到,饱食伤胃呗!这是常理,从中医这个循环图来看,伤胃进一步就是伤心,胃逆而犯心也!

所以,广东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最善用温胆汤,降胆胃之气来治疗心脏病。心脏病能够从“脾胃论”来解决,奥妙也在这里。

第五点,心火能够下移于胃,通过胃的腐熟,在下降去温暖肾水,肾水就不会过寒,这就是心肾通过中焦胃来相交。

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心火的另外一条途径,除了借助胃气下降外,它还需要借助肺气的收敛作用。

肺为水之上源,肺气收敛降浊,那么上焦心脏多余的水湿,就会被敛降化入三焦膀胱,然后从肾中变为小便利出。

如果这个肺脉亢盛,不能向下敛降,那么水气就会积在心肺,造成心肺积水,严重的会危机生命。

所以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有个重要的思路,就是开心窍通心脉的同时,还需要借助肺脏敛降的功能,把多余的积水向下肃降,排出体外。

我们来看,老师从一个民间道医手中得到的这个丹参槟榔饮,就是通过通心脉,敛肺肃降,引风火痰水下行来治疗危重心脏病。

当时一个风湿病心脏病的病人,命悬一线,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就快不行了,医生叫他们准备后事,家属都哭哭啼啼。

于是请这位民间中医前去看。他一摸脉,然后生气地说,还没死,你们瞎哭啥!家属大惊,忙请教方药。

郎中只开出四味,即:

枇杷叶、槟榔、丹参、菖蒲。

家属问,枇杷叶用多少?郎中说,枇杷叶要炒过的,用两大把。

这样,随手一捧,就起码有几百克。

这药下去,第二天疾病就转弯了。病人能起床了,后来慢慢地调养过来。

医院的西医生们,也非常惊讶。

而老师得知后,马上登门拜访了这位民间中医,提上了一壶好酒,前后请教了两次。

这郎中感老师的诚意,才把他的方药用法说出来。

就这四味药,相当普通四味药,用好了,却可以救命的。

这四味药,就体现一个大法,我们看丹参、菖蒲,是通脉开窍治心为主的。

心中的积水该怎么走呢?

要通过肺下敛到三焦膀胱,所以草医道人重用大量枇杷叶,降十二经逆气,化十二经痰水,用槟榔也是通过肺与大肠相表里,使肺水能下行肠间,从大小肠膀胱排出。

通过肺来肃降,心脏邪气的气路通了,所以病人慢慢恢复过来。

第六点,就是中间脾胃这个圈子,脾胃是一个小升降,这个小升降能调得好,可以带动周身上下内外的大升降。

叶天士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中间脾胃主要是论其升降,升降失常,百病变作。这在李东垣的《脾胃论》里面论得最详。

脾胃升降失常,会出现好多种疾病。

首先,我们来谈尿频。正常人体饮进来的水液,到胃了,叫:“饮入于胃,游溢出精气,上疏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疏膀胱。”

这是《黄帝内经》关于水入胃后的正常走势的详细论述。

可如果异常呢?那就是水饮一进胃,就掉到肾膀胱去了,失去了脾胃的升举运化。

这是因为脾胃虚弱无力,不能把水运化开。这种病人,一来往往说他怕喝水,一喝水就说他尿多、尿频,你在摸他的右手关部,缓弱,很明显是脾阳不升。

这时,陷者举之,你只要用健脾升阳的方法,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尿频,效果很好。

最近就有好几个病人,我们取补中益气汤里面柴胡、升麻的妙用,放在一般辩证方子里,治尿效果很好。

脾胃升降失调,脾不能升清,还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泄泻。

《黄帝内经》称之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这就是说,人体的清阳之气,如果郁在中下焦,不能靠脾升清升起来,那么他的大便往往都不成形,稀稀拉拉,一冲即散。还有,很容易犯泄泻病。

胃肠泄泻病,在小孩子里面也是最常见的。

老师当地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郎中,老师去拜访他时,跟他聊起医来。

老师去拜访很多医生,跟他们交流,他们都很愿意把宝贵的经验说出来。

老师说,这里面有方法,就是你去跟人家交流,不要老想抠人家的经验,这在同行之间是相当忌讳的。

有些老先生,他一辈子就用好那几个经验,非常宝贵。如果不是机缘,他不会轻易说出来。

这个机缘,也是事在人为的。跟他们交流时,你首先要把自己的好东西抛出来。当你坦诚相待,把好经验都说出来时,对方自然也坦诚相待,也会说出他好经验。

这个八十多岁的老先生,非常认真地跟老师说,我八十多岁了,就一个方子用来治小儿病,用得很好,胃肠消化道疾病,找我看的小孩子,我经常用这个方子,把他们调好。

老师说,什么方子?

老先生笑着说,眼在天边,近在眼前,这方子就是你经常看到的,只是没引起足够重视而已,叫“痛泄药方”。

老师说,痛泻药方治小儿泄泻?

老先生说,你把这方子用来治小儿拉肚子,效果很好,这时白术要用炒白术,可如果你把这方子用来治便秘,效果也相当好。不过你要用生白术,还要重用白芍。你再一变,把这个方子用来治疗小儿感冒风气中,胃口不开,迟迟难好,那么你就重点用防风、陈皮,加减变化一下,基本把小儿常见病,都搞定了。

把痛泻药方,拿来治便秘、感冒、食积,这都是在教材上没有提到的,是广大了这个方子的妙用。

只有四味药的玉屏风散,它不是四味药,它是饱含着起码四个理法。

白术代表着健运脾阳。

白芍代表着柔肝缓急。

这样肝脾都调到了。

我们看小儿的病,不外乎是“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这种特殊的小儿生理脏腑结构,极容易导致肝木犯脾土,然后泄泻,肚子痛。

防风代表着风药升发清阳。

陈皮代表着气药理气开胃。

特别是防风我们不能小看这风药的作用,虽然它在这方中剂量不大,但却起到“轻可去实,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老师说,你在临床上碰到很多胃肠泄泻,大便不成形的病人,这时你只要稍用点风药,或羌活、独活,或荆芥、防风,把中下焦的清气轻轻一往上升举,那么靠肺脾脏腑自身的机能,自动都会把这些湿气化散开。

最近经常有病人长期泄泻,不止舌头水滑,舌根部特白腻的,这样的病人往往用上附子,大便就会变得很粘,因为附子把下焦的湿气变为热气。

可如果用上羌活、防风这些风药,让下焦的水湿往上一升,再靠脾来散精,再往上一运化,由肺来通调水道,下疏膀胱。

这样,第二天病人排出的大便就相当干爽成形,舌苔也会好看多了。

用风药把肠中水气风干,通过脾升清阳的作用,肠道的水湿转一个圈子,就慢慢化开了,可见风药之功非凡。

在医书当中通常都会提到,久泻的病人,脾气很虚,清阳陷下去,这时加入升麻以升清阳,而达到止泻的作用,这时相当好的经验。

升麻跟羌活、独活、荆芥、防风的道理都一样,都是通过风药来升清。

第七点,也是中焦脾不能向上升清生肺的,在圈子里面叫做脾土生肺金。

很多小孩子老容易咳,而且一咳老容易不好,是什么道理?

中焦脾胃这个气机不能转好,结果导致脾土不能生肺金。土不能生金,就肺虚,肺虚就咳不止。

中医有个治法,叫做“培土生金”,这个土就是脾土,这个金就是肺金。

通过培土,脾上升,就把精气运送到肺,肺气一足,固表之力就增强,外邪就能很轻松被逐出去。

像这种小孩,久咳不愈,如果摸到他寸关俱虚,把玉屏风散用上,咳嗽很快就好了。

这也叫:“虚则补其母。”

我们看《神农本草经》中怎么记载黄芪,里面说黄芪“补虚,小儿百病”。

玉屏风散就是以黄芪为君,加上白术健脾胃,再加上防风这味风药令清阳能实四肢发腠理。四肢腠理一固密,邪气就不得而入。

可见,这黄芪一味药,对于小儿体质虚损,都是相当好的。

第八点,讲完中焦脾胃,我们就来讲下焦。

讲下焦也离不开中焦,正如降上焦也离不开中焦一样。

我们看下焦命门之火,能够生中焦脾土。肾阳属于火,脾阳属于土,所以我们经常说脾肾阳虚,而不是说脾胃阳虚。

锅中的食物要运化,需要看下面的火力,肾阳就是下面那团火。人体有二火,一个是君火,一个是相火,君火,君临天下,它是向下生胃土,这叫心火生胃土。心火为胃的腐熟功能提供热量。

有了心火的照耀,胃才能健壮,心脏就好比太阳,太阳一照地面,地面的土地得到温热,就能生长万物,可如果晚上如果不照了呢?那地面就冷了。

土热了,生长五谷。

土冷了,杂草难生。

下面的肾火,生的是脾土。肾阳能够温暖脾阳,这样脾的功能才能健全,把从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上输到肺中去,为肺提供营养。通过肺宣发肃降,再把营养滋润到皮肤九窍五脏六腑。

而下焦肾阳,就叫做相火,好比地底的岩浆,比如,你打个山洞,打得很深后,里面也有热量,这是地热。

我们农村人种庄稼,在春寒料峭的时候,往往那时太阳还不够猛烈,就搞个地膜,往地上一盖,让地热布散开,这样庄稼就好生长了。

可见,土地下面本身就有热量往上透发,这正如人体的肾阳处在下焦,往上暖脾土,脾土得到暖和后,就能够生发万物了。

可如果出现虚火上亢,肾阳相火离了胃,收不住往上面跑,那么就会出现上热下寒的现象。

这就像春天种庄稼,没有把地热用地膜伏住,地热耗散得快,土就寒凉,庄稼就难于生长。

对应到人体身上,肾中浮火往上亢,就不能温暖脾阳,于是就出现便溏、肢冷、完谷不化、腰膝冷痛,身体上面却出现一片浮火,慢性咽炎、口腔溃疡,这叫上热下寒,上实下虚。

这时,就要用伏火的思想,引火归元,用自身上焦的火,来暖自身上焦的寒,使寒热对流,疾病不治自愈。

老师常用的就是附子、龙骨、牡蛎,白术、茯苓、干姜。

用龙骨、牡蛎来伏火,用少量附子,取少火生气之意。

白术、茯苓、干姜,能把脾中寒湿运化开。

这样,火伏而脾运,火能生土。那么,中焦脾胃消化吸收,就会慢慢健全。中焦入沤,中焦就像煮熟饭一样,需要足够的热量供给,才能把饭煮熟了。

第九点,谈到下焦肾,我们就看到轮子下面肾阴与肾阳。

肾阴肾阳代表水火,水火是相互克制,达到平衡的。

老师说,火大则水少,水大则火少。

火大则水干,知柏地黄丸主之。

水寒则火微,桂附地黄丸主之。

老师又说,肾阳虚的时候,那肾水是寒的,我们看肾水从左边上升到肝,这股阴寒的肾水,它到肝部就会寒凝肝经。

这样的病人,一看他手指甲都泛青泛乌,筋骨因为寒凝收引行走不便,是因为这些病人是肝寒吗?肝寒只是表,本在肾,是肾中的寒水上泛到肝中来。

你们看冬天的树凉,是为何呢?不是因为树本身凉,是因为扎根在土中的树木,吸上来的水都是凉的。

水生木,凉水生凉木。

整个水上升到肝木上,这一整条木都是凉的。

而我们看夏天的木,是暖的。是因为阳火够,把水温暖了,上升到肝来,肝就温暖了。

这样,我们治疗睾丸痛的病人,是从肝入手,还是从肾入手,答案就很明显了。

老师很推崇《景岳全书》中的“暖肝煎”。特别是暖肝煎中小茴香跟肉桂这两味药的配伍。

这暖肝煎专治疗小腹疼痛、疝气,以及肝经所过之处疼痛的。

它是通过温肾水来暖肝寒的,通过行肝气来止肝痛的。

小茴香跟肉桂两味药,就是温肾水以散肝寒的。

如果肝寒再厉害,可加入吴茱萸、干姜,最厉害的可加附子。

上次,有个妇女,腹中冷痛多年,指甲青乌,少腹为肝经所过之地。

老师就用到少腹逐瘀汤,里面就有小茴香、肉桂、干姜。

通过这三味药,温肾阳来散厥阴肝寒。药后,指甲就变淡红,腹痛、痛经也就好了。

所以,老师说,肝寒要治肾。

而肺寒呢?按照圈子的转动方向来治。

老师说,肺寒则要治心。如果肝寒治心,肺寒治肾,那就走弯路了。

那下面我们来看,肺寒该怎么办?

第十点,肺寒的治法。

近来,有好几个老人家都有常年咳嗽的习惯。

老师说,这种咳嗽,你一摸他心脉很弱,枳壳不对路,培土生金,太慢了。直接给他心补上一团火,让火能过到肺上来,他咳嗽立马就好了。

像这类病人,你一问她,背心准时凉的为主。胸背为心肺所聚,肺寒咳久不愈,是因为心火虚。

所以,老师用上桂枝汤,加银杏叶、红景天、丹参、菖蒲、枳壳、桔梗、木香,以这几味药为底方,直接把心火一补,把心肺中大气一转,背也不寒了,咳嗽也缓解。

所以老师说,咳而背心发凉者,必要从心火入手。

你让他身体进入夏天状态,用心火来散肺寒,就好得快。

这叫:“肺寒则心火医。”

即:“太阳当空照,寒云自消散。”

最后,老师再补上一段关于水循环的思路。

老师说,很多天气热,搞到心肺火上亢,心烦,拉出来的小便也是黄的,甚至会刺痛。

这时,你要想到“肺为水之上源”这句话,这句话你理解透了,很多病你都会治。一个人有没有好的小便,要注意从肺来看。

“肺为水之上源”,天上的云,是地面水的上源,所有江河湖泊的上源,不在高山高原上,而在天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如果膀胱三焦下来的水是热的,拉出的小便是短涩的,你用清热解毒反而容易伤了身体。

你摸他的心肺火上亢,只须要用几味肃降肺气的药,下面小便就拉干净顺利了。

很多人治疗发热尿黄、尿频,一下子就想到要运用泻火的药,要么清上焦火,要么清下焦火。火不靠清,要靠降,肺气一降,顺下来,火随之而降,就像下雨一样。

降天上的肺火,老师常用竹茹、枇杷叶、白茅根、芦根、黄芩。

老师说,你们特别要留意这些中空的草药,如竹茹、芦根、白茅根。

中空代表着虚空,中空善通表里气。它们能透、能清、能降、能流通,中空又象征着谦虚,谦虚则能包容,天空、虚空,则能容万物,人烦躁是因为上焦心胸不空,压力大。

这时,用上这些降肺胃之气的药,让心热、肺热,能从三焦膀胱下肾,以温暖肾阳。这样自身热量又不浪费,自身烦热又得到消解。升降一对流,小便就很顺了。

我们再看导赤散,里面有木通、竹叶,都是导心火,从肺、三焦、膀胱下行的。

所以,病人如果上焦热盛,小便黄赤。

左脉亢盛的,则用导赤散,导心火下行。

右脉亢盛的,则用枇杷叶、竹茹、黄芩、芦根,导肺火下移。

通过号脉,你用药就有依据,治疗就有保障,信心都从这里来。

老师最后总结说,你们要把五脏循环扎根在心中,五脏之间是怎么生怎么克的,是怎么转圈子的,是胸有成竹。

医生治病,心中要装住五行。这五行就像一个门子,门子里面有一条缝,要靠你自己去钻。现在这个循环图就是给你一个缝,你要会钻。

学医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茫茫然然,因为没有人会给你一扇门,你能够找到一条缝,就不错了。

这个缝,你去打通,就将成为你人生的大通道。所以很多人,抓住了一条缝,就打开了一扇大医门。

学医就怕心浮气躁,给你们一个门的时候,你们都不知道门在哪。

《论语》曰:“夫子之墙数仭,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这是弟子赞叹孔子的话语,说的是孔夫子的学问非常高深,就像高墙一样,你翻不过去,必须要找到那扇门,如果找不到那扇门,就进不去,进不去,就看不到仁义礼智信的大美,也看不到治国安天下才华的大富。

今天,我们大家听了老师讲这个轮子,正如装上了两只眼睛,正如把五行装到心中,正如打开中医的一条门缝,看到里面博大精深之处。

大家不由激动喜悦非常,原来中医可以这样看,可以这样把医理医法熔于一炉。以前,是从大处上把中医思路理顺,现在再揣摩《医间道》中这两个轮子,这张脏腑阴阳气血循环图,中医治病用药的整体观,才真正从脑海中隐约显现出来!

今晚,大家皆大欢喜,满载而归。


相关文章

  • 课堂上的小插曲谢怀颖
  • 上课铃响过,我步入教室,发现教室后排的两盏电灯都黑着.我忙问缘由.正在这时,总务老师来了,学生的目光都停留在总务老师的身上.我大声点了几个学生的名字,但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转回了头.是大声呵斥,还是听之任之?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哪能不 ...查看


  • 党总支成立大会主持词
  • 党总支成立大会主持词 下面,宣读大会纪律.(宣读) 请各位与会代表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会场禁止吸烟.请各位保证会场纪律. 各位代表,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本次大会的领导: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牛业霞同志.县非公有制经济党工委书记孙传伟同志. 我们还 ...查看


  • 任之堂跟诊日记(66--70 )
  • 66 们从老师主编的<高手过招>中看到这样一个良方是苏忠德老医师的十六味流气饮,这方专从调气层面治疗周身上下一切肿块,善用者神效无比,凡身体气滞血瘀.水停,周身上下郁塞不通,皆可用之. 这汤方我们也没有试过,老师的枳壳.桔梗.木 ...查看


  • 孩子性格孤僻,不可听之任之
  • 作者:杨涛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15年12期 荒谬背后的合理性 前不久,四川一名初二男生李飞(化名)在期中考试成绩公布的当天晚上服鼠药自杀,幸好被保姆发现及时报警施救,才算保住了性命.该案经网络媒体的报道,引起网民的热议,舆论矛头直指 ...查看


  • 任之堂跟诊日记(76--80 )
  • 76 第四十七天,四月十日. 今天我们特地起早了,按例先背<药性赋>,再背<清静经>,吃完早餐后,再背一小节<道德经>. 老师高度赞叹<清静经>,我们都把它背下来. 一般早上从宿舍到大药房这段 ...查看


  • 快乐阅读书香满怀
  • <快乐阅读 书香满怀>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开发背景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2000年颁布的我国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 ...查看


  • 事实胜于雄辩 1
  • 文章已经发表于<音乐研究>杂志2009年第3期(5月15日出版) 事实胜于雄辩 -- 一个音乐人对"藏文化毁灭论"的回应 田联韬 <音乐研究>编者按:自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半个多世纪以来,社会文 ...查看


  • 薛福成_从洋务派到早期维新派_以_出使四国日记_为中心_戴娟
  • 3卷第2期 第1ol.13No.2 V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 WUXIINSTITUTEOFTECHNOLOGY 2014年3月 Mar.2014 :/D7.cnki.issn.1671OI10.13750880.201 ...查看


  • 抗日时期的张元济
  • 校史处迁至我家 父亲退休后,专心于校勘<百衲本二十四史>.商务印书馆决定在我家相近的极司非而路中振坊租赁两幢三层楼房屋,设立校史处.校史处有两位负责人:一为汪诒年(号颂阁,一作颂谷,系父亲同年汪康年之胞弟),杭州人.另一位蒋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