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探索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7年6月号
中日韩企业文化比较分析
韩春艳
(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3)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日本、韩国三国企业文化的背景及其特性的介绍和分析,一方面为我国企业管理者了解日本、韩国企
业的管理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另一方面,通过剖析自己,找出不同的企业文化特点,以期建立能够适应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关键词:企业文化;儒家思想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07)06-12-03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内外经济关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与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日、韩两国企业文化的形成背景及其组织文化特性作一番探讨,从而有助于我们熟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在兼收并蓄、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建立自己强有力的具有强大辐射力的企业文化,这不仅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需要,也是企业在国际化竞争背景下生存发展的需要。
一、中日韩企业文化的个性差异(一)日本企业文化
日本民族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民族单一,内聚力强。加之日本国土狭小,资源疲乏,自然灾害频繁,这使得日本民众富于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兼收并蓄地输入外来文化来改造自身:公元前7世纪进行的“大化改新”运动,缔造出一个融合大唐文化的日本封建文化体;19世纪进行“明治维新”运动,缔造出一种融合了欧美文化的日本式资本主义文化体。二战后,日本人把西方的理性规范、原则至上的管理理论与日本民族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东西融合、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具体表现在:
强调价值观念的力量1、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一词是美国人提出来的,但它的最早实践者却是日本人。在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蓬勃状态下,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开始对日本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他们发现,在日本企业获得成功的多项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日本企业中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长期根植于员工心中,对企业员工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使企业的人、财、物、管理技术、组织技术等众多因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并发挥出高效能。日本企业家认为:人生两大需求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使人们的生活美满幸福,就要不断满足这两大需求。物质需求通过大量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得以满足,精神需求则要依靠信仰———“仁、义,礼、智、忠、孝、和、爱”等伦理思想和武士道的忘我拼搏精神。就是这种信仰,让日本的员工可以舍身成仁,献身取义,将他们的奉献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得日本企业能够取得令人难以想象的成绩来。
“和”的观念2、
日本的企业管理中始终强调以人为本,重视感情投资价值观、作风、技能有机结合的与道德风化,充分发挥人、
“软管理”作用。“和”是被运用到日本企业管理范畴中的哲学概念和行动指南,其内涵是指爱人、仁慈、和谐、互助、团结、合作、忍让,它强调人与人之间必须以“仁爱”的态度来相处,强调对人的关心、爱护和尊重,讲求具有人情味的管理,使得人们注重共同活动中与他人合作,追求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并时刻约束自己。这些对于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增进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感情,协调企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在管理层内部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避免企业的内耗,都有着现实的意义。
终身雇佣制3、
日本的大中企业,基本上都实行终身雇佣制,没有实行雇佣制的企业,一般也重视维持雇佣稳定。这种使得企业成为全体员工安身立命、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的制度,可以解除员工失业的后顾之忧,强化员工对企业存亡的关心和对企业发展的期望,使员工真心地将感情投入到企业中去,有利于培养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韩国企业文化
韩国传统社会文化的源流应该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传入韩国之前的韩民族形成时期,但是现今有据可查的韩国传统社会文化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长期以来,韩国人从思想理念到行为规范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进而间接影响到韩国的企业文化。1910年的“韩日合邦”使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朝鲜半岛被当作消化日本国内闲置资本的最佳地区,由此韩人企业取得了较大发展。1945年后,美国的影响逐渐超过了日本在韩国的影响。因此,韩国的企业文化既不同于欧美企业文化,也不同于日本企业文化,它是受儒家思想、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共同影响形成的具有韩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具体表现在:
以家族为中心的权威式仁学文化1、
韩国的传统社会是以家族为中心,家长制是传统韩国家族的最高原则。在传统的韩国家庭中,家长的权威是绝对的,其他的家族成员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家长。家长管理家庭,一是靠对家族成员的权威,二是靠对家族成员的关
爱。因而,在家族中心主义的影响下,这种家长式的权威行为,直接在企业主和管理者的领导方式中表现出来。在他们看来,企业是家族的延伸和放大,企业主要所有者与经营者是“家长”,其员工是“家族成员”,他们在管理下属职员的时候,发挥其权限和权威来统治其部下,下属也期待其温情和慈爱的同时顺从他们的权威意识。这样在强烈的统治和温情兼备的专制领导方式下,形成了以家族为中心的权威式仁学文化。
务实勤勉的劳动意识2、
韩国的企业多为私人创办,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历过白手起家、历经磨难、顽强拼搏、创造巨额财富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由于韩国民族在历史上一直备受欺压,所以韩国人又有着振兴本民族的民族志向。吃苦耐劳、勤勉敬业的传统美德,与振兴经济、效忠祖国之志相结合,在韩国就形成了务实勤勉的劳动意识和工作风格。勤奋已成为韩国劳动者普遍具有的劳动素质。
“人才第一”理念3、
在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下,韩国民众也具有重人才视教育和人才的传统。现在,韩国的优秀企业大都以“第一”为基点,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的研修院或利用产业教育机构培育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了拥有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还建立了相应的人才储备系统,或是从销售额中提取一定的比例持续进行教育投资。“人才第一”的人力资源思想,已成为韩国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中国企业文化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出现了儒士阶层,千百年来,尽管历史上,不乏一些反传统倡革新的思想家和勇士,但最终多被儒家管理思想所吞没。中国企业和学术界明确提出进入20和开展企业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企业在品牌方面的竞争,迫使其开始重视企业的形象,而企业对外的形象要靠其内部文化来支撑,正是在这种品牌竞争的压力下,中国的企业开始重视并具体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并呈现出一些特征:
儒家价值观深入人心1、
文化人类学认为: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基因,无论表层的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如何变化,我们精神世界和骨子里,依然在信仰着儒家的价值观。该思想在企业管理上表现为:①常以非理性的伦理道德观念为原动力,重视人情管理。②重总体,轻个体;重均同而轻个性。③重传统而轻变革,宁求稳健而不务革新。
具有较为突出的政治特性2、
千百年来,中国的统治阶级,为了建立和维护自己的统治,总是把本阶级的政治利益置于首位,不惜阻碍破坏经济的正常发展。久而久之,以“政治为中心”成为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一大特色。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所改变,但企业行为中政治任务压倒一切的倾向还是比较严重,具体表现为:①企业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目标选择、经营观念等主要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控制和影响,因此,企业在管理制度和方法趋于共同,缺少特点。②在生产经营中,领导者往往注重行政命令,企业不遵循效益第一的原则。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初创阶段3、
改革开放20多年,国内的一些优秀的企业、成功的企业如海尔、联想等在建立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做的相当出色,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企业文化还处于最基本初创阶段。原因在于:①社会经济处于转型期,在当今市场经济中依然可以看到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的现象,不利于企业文化的立足发展。②我国近代工商企业实体的经济文化发展的积累不足,经济思想学说为代表的理性社会经济文化的积累不足。③商品经济、货币金融与市场文化的氛围与优秀的企业文化所要求的相去甚远。
二、中日韩企业文化比较分析
从企业文化总体来看,中日韩三国企业文化的背后,有着共同的儒家文化因素在支撑。但作为企业文化的最早实践者,日本在企业管理中不仅注重“软”的方面,还特别注重“硬”的方面,即积极引进和传播西方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强调理性主义的科学管理,将遵守法制、讲求秩序的西方理性主义与追求“一团和气”讲求“温良恭俭让”的东方灵性融为一体。二战后,韩国多年依靠美国的援助,受美国文化的影响较深,因而美国社会崇尚的个性自由和个性张扬、注重创新、讲究时间观念、分工和责任明确等思想观念,也逐渐被融入到现代韩国的企业文化中。而中国相比之下,缺乏创新、敬业的意识和时间观念,因循守旧,知足长乐,处事退缩,不思进取的倾向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行为。这说明儒家文化中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科学中的障碍,我们只有通过对它的解析、组合和选择,扬弃、革新其中陈旧、落后的部分,将其合理成分和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科学精神相融合,才能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从企业文化的主体性来说,日本和韩国有着比中国明确、成熟的主体。企业文化的主体笼统地说也就是企业的全体成员,但并不是说企业有了员工作为企业文化的角色,企业文化的主体就没有问题。具体地说,企业文化的产生严格地依赖于这样一些企业文化主体的出现和成长:企业家群体、企业一般管理群体、企业创新群体和具有强烈文化概念的员工群体,其中企业家群体的出现和成长是关键。《哈佛商业评论》主编、美籍华人博士忻榕也指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企业文化取决于老板,尤其是创业老板。而在中国,企业主要以公有制为主,企业成为了国家的行政组织或政府部门的附属物,缺乏独立的人格,企业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目标选择、经营观念等主要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控制和影响。因此,企业常常主动迎合上级行政部门的意愿,甚至不惜牺牲经济利益。但是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企业的逐利性决定了企业文化必须要适应经济的发展,这说明我们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时,首先要保证企业在经营自主权上应完全独立自由,企业领导层应与企业员工在企业经营目标上达成共识,从而凝聚成一股巨大的竞争能力,推动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从企业文化中的社会意识形态来看,日本和韩国的企业文化完全是经济法人的独立的经营文化、管理文化。这种以纯粹的微观经济实体文化、集团文化面目出现的企业文化,往往不会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束缚,(下转第81页)
会发生会计信息失真。再加上我国目前的市场是一种“弱式有效”市场,市场上交易双方的信息分布不对称,都给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提供了投机取巧的机会,可以通过不诚实和欺诈的手法来达到利己的目的。
法律环境及其影响机制3、
(1)我国有关会计的法律、法规缺乏科学性,带有滞后性,以致目前实施的一些具体会计政策、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存在许多缺陷和局限性,存在准则外的会计事项。从而给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提供了可操纵空间。
(2)我国现行法律中的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加之其他方面的处罚力度低,使得违规者的失信成本远小于失信所获得的收益,这样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和政府、会计师事务所等监管部门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就会对会计造假趋之若鹜。并且,现行的处罚机制,不仅不能使个别企业和监管部门形成信誉约束,而且还会通过“模仿效应”影响到其他企业和监管部门。一家企业因实施造假行为得益而又未受到法律的公正制裁时,其他企业就会跟着效仿,导致普遍的不守信誉。
传统文化及其影响机制4、
诚信是中国人至上的道德要求。但是,传统文化中诚信对人的约束一般只局限于道德领域,缺乏法律制度的约束。同时,传统文化所强调的是单方实践诚信,即“道德义契约型”伦理信务型”信任,而不是以市场关系为基础的“任。这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并不能提供市场主体所必备的诚信素质,结果会在以下两个方面危及会计诚信。
首先,传统文化会影响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选择。当地方政府为了政绩指使企业负责人或企业负责人为了自身利益指使会计人员进行会计造假时,由于受传统文化中“唯上”意识的影响,企业负责人或会计人员的
头脑中充斥着企业的一切由领导说了算,很少意识到自己是平等履行职责的独立个体,使得诚信很难得到履行。
其次,传统文化会影响监管部门的监管行为。“熟人文化、关系哲学”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这使得政府、企业内部监管部门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履行监管职责时,重人情、重面子,而不顾客观事实,致使监管不力,助长会计造假。
四、小结
我国的会计危机是在会计系统内部环境和外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传统文化环境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会计诚信体系,需要首先从会计系统的内部开始,开始加强会计系统的内部建设,不断完善会计制度;同时,要重视会计系统的外部环境建设,加强政治、经济、法律、传统文化四个外部环境的建设。参考文献:
[1]岳上植.会计诚信体系构建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5,(04).[2]徐林颖.会计诚信及其体系构建[M].中国海洋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3]汤洪亮.会计诚信体系构建研究[M].东北林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4]张以宽.论会计诚信危机与职业道德.财会月刊,2004(09).[5]谢科进.现代企业信用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J].管理世界,2002,(11).
[6]程元鑫.社会环境对会计诚信的影响[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2,(06).
作者简介:
丁宏脑,男,浙江三门人,江苏天诚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审计部主任,中国注册会计师。
!!!!!!!!!!!!!!!!!!!!!!!!!!!!!!!!!!!!!!!!!!!!
(上接第13页)容易摆脱说教式的制度宣传规范,进而能够充分体现企业自身的精神和灵魂。对我国企业而言,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党组织不仅领导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而且主宰着企业的经济活动,将本应该是一种经济集团和企业实体的文化变成了一种政治组织文化。如有些企业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而取的一个新名词,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另外,企业文化虽然根植于社会文化之中,但是作为亚文化的企业文化不能全然包括社会意识形态的色彩,而我国的企业文化则在这一点上界限不是很明确,当强烈的社会意识形态渗透到企业文化中的时候企业文化则难以创新,容易导致形式主义。如我国很多企业在文化塑造时,总是“团结、进取、奉献、创新”等等这样的企业理念,存在着过多的模仿、照搬现象。
通过上文对中日韩三国企业文化分析,对于日、韩两国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高速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企业文化因素,我们无疑应该积极学习,但在引进管理理论和方法时,也不应全面否定中国儒家管理思想,只是单纯
参考文献:
[1]石伟.组织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3]刘光明.中外企业文化案例[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4][韩国]朴昌根.全球化与韩国的应对[J].白山资料院,2003.[5][韩国]李学钟.人力资源管理[M].汉城:世经社,1995.[6]谭伟东.西方企业文化纵横[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文
逸,姜亚丽.三星:第一主义[M].中信出版社,2004.
地模仿,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些企业文化因素看到良好的管理机制、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等,同时不断剖析自己,找出不同的文化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自己的企业文化,才能走向成功。
[8]陈再明.本田经营决策箴言[J].人民文摘,2003,(12).
作者简介:
韩春艳,女,江苏连云港人,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管理探索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7年6月号
中日韩企业文化比较分析
韩春艳
(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3)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日本、韩国三国企业文化的背景及其特性的介绍和分析,一方面为我国企业管理者了解日本、韩国企
业的管理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另一方面,通过剖析自己,找出不同的企业文化特点,以期建立能够适应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关键词:企业文化;儒家思想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07)06-12-03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内外经济关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与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日、韩两国企业文化的形成背景及其组织文化特性作一番探讨,从而有助于我们熟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在兼收并蓄、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建立自己强有力的具有强大辐射力的企业文化,这不仅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需要,也是企业在国际化竞争背景下生存发展的需要。
一、中日韩企业文化的个性差异(一)日本企业文化
日本民族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民族单一,内聚力强。加之日本国土狭小,资源疲乏,自然灾害频繁,这使得日本民众富于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兼收并蓄地输入外来文化来改造自身:公元前7世纪进行的“大化改新”运动,缔造出一个融合大唐文化的日本封建文化体;19世纪进行“明治维新”运动,缔造出一种融合了欧美文化的日本式资本主义文化体。二战后,日本人把西方的理性规范、原则至上的管理理论与日本民族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东西融合、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具体表现在:
强调价值观念的力量1、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一词是美国人提出来的,但它的最早实践者却是日本人。在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蓬勃状态下,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开始对日本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他们发现,在日本企业获得成功的多项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日本企业中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长期根植于员工心中,对企业员工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使企业的人、财、物、管理技术、组织技术等众多因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并发挥出高效能。日本企业家认为:人生两大需求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使人们的生活美满幸福,就要不断满足这两大需求。物质需求通过大量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得以满足,精神需求则要依靠信仰———“仁、义,礼、智、忠、孝、和、爱”等伦理思想和武士道的忘我拼搏精神。就是这种信仰,让日本的员工可以舍身成仁,献身取义,将他们的奉献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得日本企业能够取得令人难以想象的成绩来。
“和”的观念2、
日本的企业管理中始终强调以人为本,重视感情投资价值观、作风、技能有机结合的与道德风化,充分发挥人、
“软管理”作用。“和”是被运用到日本企业管理范畴中的哲学概念和行动指南,其内涵是指爱人、仁慈、和谐、互助、团结、合作、忍让,它强调人与人之间必须以“仁爱”的态度来相处,强调对人的关心、爱护和尊重,讲求具有人情味的管理,使得人们注重共同活动中与他人合作,追求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并时刻约束自己。这些对于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增进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感情,协调企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在管理层内部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避免企业的内耗,都有着现实的意义。
终身雇佣制3、
日本的大中企业,基本上都实行终身雇佣制,没有实行雇佣制的企业,一般也重视维持雇佣稳定。这种使得企业成为全体员工安身立命、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的制度,可以解除员工失业的后顾之忧,强化员工对企业存亡的关心和对企业发展的期望,使员工真心地将感情投入到企业中去,有利于培养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韩国企业文化
韩国传统社会文化的源流应该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传入韩国之前的韩民族形成时期,但是现今有据可查的韩国传统社会文化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长期以来,韩国人从思想理念到行为规范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进而间接影响到韩国的企业文化。1910年的“韩日合邦”使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朝鲜半岛被当作消化日本国内闲置资本的最佳地区,由此韩人企业取得了较大发展。1945年后,美国的影响逐渐超过了日本在韩国的影响。因此,韩国的企业文化既不同于欧美企业文化,也不同于日本企业文化,它是受儒家思想、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共同影响形成的具有韩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具体表现在:
以家族为中心的权威式仁学文化1、
韩国的传统社会是以家族为中心,家长制是传统韩国家族的最高原则。在传统的韩国家庭中,家长的权威是绝对的,其他的家族成员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家长。家长管理家庭,一是靠对家族成员的权威,二是靠对家族成员的关
爱。因而,在家族中心主义的影响下,这种家长式的权威行为,直接在企业主和管理者的领导方式中表现出来。在他们看来,企业是家族的延伸和放大,企业主要所有者与经营者是“家长”,其员工是“家族成员”,他们在管理下属职员的时候,发挥其权限和权威来统治其部下,下属也期待其温情和慈爱的同时顺从他们的权威意识。这样在强烈的统治和温情兼备的专制领导方式下,形成了以家族为中心的权威式仁学文化。
务实勤勉的劳动意识2、
韩国的企业多为私人创办,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历过白手起家、历经磨难、顽强拼搏、创造巨额财富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由于韩国民族在历史上一直备受欺压,所以韩国人又有着振兴本民族的民族志向。吃苦耐劳、勤勉敬业的传统美德,与振兴经济、效忠祖国之志相结合,在韩国就形成了务实勤勉的劳动意识和工作风格。勤奋已成为韩国劳动者普遍具有的劳动素质。
“人才第一”理念3、
在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下,韩国民众也具有重人才视教育和人才的传统。现在,韩国的优秀企业大都以“第一”为基点,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的研修院或利用产业教育机构培育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了拥有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还建立了相应的人才储备系统,或是从销售额中提取一定的比例持续进行教育投资。“人才第一”的人力资源思想,已成为韩国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中国企业文化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出现了儒士阶层,千百年来,尽管历史上,不乏一些反传统倡革新的思想家和勇士,但最终多被儒家管理思想所吞没。中国企业和学术界明确提出进入20和开展企业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企业在品牌方面的竞争,迫使其开始重视企业的形象,而企业对外的形象要靠其内部文化来支撑,正是在这种品牌竞争的压力下,中国的企业开始重视并具体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并呈现出一些特征:
儒家价值观深入人心1、
文化人类学认为: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基因,无论表层的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如何变化,我们精神世界和骨子里,依然在信仰着儒家的价值观。该思想在企业管理上表现为:①常以非理性的伦理道德观念为原动力,重视人情管理。②重总体,轻个体;重均同而轻个性。③重传统而轻变革,宁求稳健而不务革新。
具有较为突出的政治特性2、
千百年来,中国的统治阶级,为了建立和维护自己的统治,总是把本阶级的政治利益置于首位,不惜阻碍破坏经济的正常发展。久而久之,以“政治为中心”成为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一大特色。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所改变,但企业行为中政治任务压倒一切的倾向还是比较严重,具体表现为:①企业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目标选择、经营观念等主要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控制和影响,因此,企业在管理制度和方法趋于共同,缺少特点。②在生产经营中,领导者往往注重行政命令,企业不遵循效益第一的原则。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初创阶段3、
改革开放20多年,国内的一些优秀的企业、成功的企业如海尔、联想等在建立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做的相当出色,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企业文化还处于最基本初创阶段。原因在于:①社会经济处于转型期,在当今市场经济中依然可以看到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的现象,不利于企业文化的立足发展。②我国近代工商企业实体的经济文化发展的积累不足,经济思想学说为代表的理性社会经济文化的积累不足。③商品经济、货币金融与市场文化的氛围与优秀的企业文化所要求的相去甚远。
二、中日韩企业文化比较分析
从企业文化总体来看,中日韩三国企业文化的背后,有着共同的儒家文化因素在支撑。但作为企业文化的最早实践者,日本在企业管理中不仅注重“软”的方面,还特别注重“硬”的方面,即积极引进和传播西方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强调理性主义的科学管理,将遵守法制、讲求秩序的西方理性主义与追求“一团和气”讲求“温良恭俭让”的东方灵性融为一体。二战后,韩国多年依靠美国的援助,受美国文化的影响较深,因而美国社会崇尚的个性自由和个性张扬、注重创新、讲究时间观念、分工和责任明确等思想观念,也逐渐被融入到现代韩国的企业文化中。而中国相比之下,缺乏创新、敬业的意识和时间观念,因循守旧,知足长乐,处事退缩,不思进取的倾向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行为。这说明儒家文化中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科学中的障碍,我们只有通过对它的解析、组合和选择,扬弃、革新其中陈旧、落后的部分,将其合理成分和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科学精神相融合,才能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从企业文化的主体性来说,日本和韩国有着比中国明确、成熟的主体。企业文化的主体笼统地说也就是企业的全体成员,但并不是说企业有了员工作为企业文化的角色,企业文化的主体就没有问题。具体地说,企业文化的产生严格地依赖于这样一些企业文化主体的出现和成长:企业家群体、企业一般管理群体、企业创新群体和具有强烈文化概念的员工群体,其中企业家群体的出现和成长是关键。《哈佛商业评论》主编、美籍华人博士忻榕也指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企业文化取决于老板,尤其是创业老板。而在中国,企业主要以公有制为主,企业成为了国家的行政组织或政府部门的附属物,缺乏独立的人格,企业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目标选择、经营观念等主要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控制和影响。因此,企业常常主动迎合上级行政部门的意愿,甚至不惜牺牲经济利益。但是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企业的逐利性决定了企业文化必须要适应经济的发展,这说明我们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时,首先要保证企业在经营自主权上应完全独立自由,企业领导层应与企业员工在企业经营目标上达成共识,从而凝聚成一股巨大的竞争能力,推动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从企业文化中的社会意识形态来看,日本和韩国的企业文化完全是经济法人的独立的经营文化、管理文化。这种以纯粹的微观经济实体文化、集团文化面目出现的企业文化,往往不会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束缚,(下转第81页)
会发生会计信息失真。再加上我国目前的市场是一种“弱式有效”市场,市场上交易双方的信息分布不对称,都给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提供了投机取巧的机会,可以通过不诚实和欺诈的手法来达到利己的目的。
法律环境及其影响机制3、
(1)我国有关会计的法律、法规缺乏科学性,带有滞后性,以致目前实施的一些具体会计政策、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存在许多缺陷和局限性,存在准则外的会计事项。从而给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提供了可操纵空间。
(2)我国现行法律中的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加之其他方面的处罚力度低,使得违规者的失信成本远小于失信所获得的收益,这样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和政府、会计师事务所等监管部门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就会对会计造假趋之若鹜。并且,现行的处罚机制,不仅不能使个别企业和监管部门形成信誉约束,而且还会通过“模仿效应”影响到其他企业和监管部门。一家企业因实施造假行为得益而又未受到法律的公正制裁时,其他企业就会跟着效仿,导致普遍的不守信誉。
传统文化及其影响机制4、
诚信是中国人至上的道德要求。但是,传统文化中诚信对人的约束一般只局限于道德领域,缺乏法律制度的约束。同时,传统文化所强调的是单方实践诚信,即“道德义契约型”伦理信务型”信任,而不是以市场关系为基础的“任。这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并不能提供市场主体所必备的诚信素质,结果会在以下两个方面危及会计诚信。
首先,传统文化会影响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选择。当地方政府为了政绩指使企业负责人或企业负责人为了自身利益指使会计人员进行会计造假时,由于受传统文化中“唯上”意识的影响,企业负责人或会计人员的
头脑中充斥着企业的一切由领导说了算,很少意识到自己是平等履行职责的独立个体,使得诚信很难得到履行。
其次,传统文化会影响监管部门的监管行为。“熟人文化、关系哲学”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这使得政府、企业内部监管部门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履行监管职责时,重人情、重面子,而不顾客观事实,致使监管不力,助长会计造假。
四、小结
我国的会计危机是在会计系统内部环境和外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传统文化环境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会计诚信体系,需要首先从会计系统的内部开始,开始加强会计系统的内部建设,不断完善会计制度;同时,要重视会计系统的外部环境建设,加强政治、经济、法律、传统文化四个外部环境的建设。参考文献:
[1]岳上植.会计诚信体系构建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5,(04).[2]徐林颖.会计诚信及其体系构建[M].中国海洋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3]汤洪亮.会计诚信体系构建研究[M].东北林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4]张以宽.论会计诚信危机与职业道德.财会月刊,2004(09).[5]谢科进.现代企业信用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J].管理世界,2002,(11).
[6]程元鑫.社会环境对会计诚信的影响[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2,(06).
作者简介:
丁宏脑,男,浙江三门人,江苏天诚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审计部主任,中国注册会计师。
!!!!!!!!!!!!!!!!!!!!!!!!!!!!!!!!!!!!!!!!!!!!
(上接第13页)容易摆脱说教式的制度宣传规范,进而能够充分体现企业自身的精神和灵魂。对我国企业而言,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党组织不仅领导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而且主宰着企业的经济活动,将本应该是一种经济集团和企业实体的文化变成了一种政治组织文化。如有些企业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而取的一个新名词,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另外,企业文化虽然根植于社会文化之中,但是作为亚文化的企业文化不能全然包括社会意识形态的色彩,而我国的企业文化则在这一点上界限不是很明确,当强烈的社会意识形态渗透到企业文化中的时候企业文化则难以创新,容易导致形式主义。如我国很多企业在文化塑造时,总是“团结、进取、奉献、创新”等等这样的企业理念,存在着过多的模仿、照搬现象。
通过上文对中日韩三国企业文化分析,对于日、韩两国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高速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企业文化因素,我们无疑应该积极学习,但在引进管理理论和方法时,也不应全面否定中国儒家管理思想,只是单纯
参考文献:
[1]石伟.组织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3]刘光明.中外企业文化案例[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4][韩国]朴昌根.全球化与韩国的应对[J].白山资料院,2003.[5][韩国]李学钟.人力资源管理[M].汉城:世经社,1995.[6]谭伟东.西方企业文化纵横[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文
逸,姜亚丽.三星:第一主义[M].中信出版社,2004.
地模仿,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些企业文化因素看到良好的管理机制、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等,同时不断剖析自己,找出不同的文化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自己的企业文化,才能走向成功。
[8]陈再明.本田经营决策箴言[J].人民文摘,2003,(12).
作者简介:
韩春艳,女,江苏连云港人,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