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特岗教师招聘试题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理论

真题汇编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 B )。(山西省)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 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C )。(浙江省)

A.《雄辩术原理》 B.《康德论教育》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3.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程实行( A )级管理。(山西省)

A.三 B.四 C.一 D.二

4. 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B )。(甘肃省)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课外、校外活动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5. 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 )。(江苏省)

A.教学活动 B.社会活动

C.课外、校外活动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6. 格式塔用英文表示是“Gestalt”,以“G”开头,它的意思是( B )。(江苏省)

A.行为 B.整体

C.精神 D.人本主义

7. 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D )。(株洲市荷塘区)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8. 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是( C )。(广州市番禺区)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性思维

9. 由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D )。(浙江省)

A.分层教学 B.合作教学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0. 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C )。(武汉市)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1.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C )。(吉林省)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12. 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 )。(江苏省)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3. 一名教师在走到安静的教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A )。(广州市番禺区)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14. 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B )。(湖北省黄石市)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15. 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B )。(湖北省黄石市)

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 班主任通过让学生背诗来进行德育教育,这属于教育方法中的_________。(浙江省)

2. 自我意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三种主要成分。(江苏省)

3. 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_________,提出了尊重学生的四个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等。(湖北省)

4. 教学计划编写的指导文件是_________。(宁夏)

5.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 。(山西省)

6. 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蕴涵的教学法是_________ 。(湖南省)

7. 杨贤江写的《 》,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广东省)

8. 国家的新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_________和普通高中教育。(湖南省)

9. 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_________。(广东省广州市)

10.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这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湖南省)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顺向迁移(广东省)

2. 隐性课程(广州市南沙区)

3. 人的全面发展(浙江省)

4. 定势(河南省)

5. 课程资源(广东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教学中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至少写出三种)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江苏省)

2. 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广东省越秀区)

3.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就要产生相应的变化,根据你的理解,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湖南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介绍最喜欢的教育家,其主要教育观点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有何启发?(广东省)

2. 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特点。(河南新乡)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请问把实施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的意义有哪些?并谈谈你的认识。(广州市南沙区)

六、写作(25分)

请以“终身学习”为话题,结合教师职业,谈谈你的认识。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0字左右。(湖北黄石市)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理论

真题汇编试卷答案(四)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

2.【答案】C。解析: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此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3.【答案】A。解析: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的管理方式,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4.【答案】B。解析: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教育教度化的形成,而学制的建立是其中一个重要标志。

5.【答案】A。解析: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具有教育性。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故正确答案是A。

6.【答案】B。解析:“G”的意思是整体或完整的图形,所以格式塔心理学也称完形心理学。

7.【答案】D。解析:现代学生观倡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8.【答案】C。解析:题干是对常规思维概念的考查。

9.【答案】D。解析:考查的是复式教学的定义。

10.【答案】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11.【答案】C。解析: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12.【答案】A。解析:多血质反应迅速、活泼好动,但情绪不稳定。

13.【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心理学中注意的类型。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14.【答案】B。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不到他想弄明白而没有弄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口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说明情绪的一极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为另一极的。

15.【答案】B。解析:双向性是指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的师生对话形式。多向性与双向性互动不同的是,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

二、填空题

1.陶冶教育法 2.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3.《儿童权利公约》 4.课程标准

5.弗洛伊德 6.启发式教学法

7.新教育大纲 8.义务教育

9.培养创新精神 10.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三、名词解释

1.顺向迁移:先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后来学习的影响叫顺向迁移。例如:在物理中学习了“平衡”的概念,对以后学习化学平衡、生态平衡产生影响。

2.隐性课程:一般指学校范围内除显性课程之外的,按照既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培养目标规范设计的校园文化的统称,它所传递的价值观、态度等是“人类行为潜在的指南”。

3.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定势: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

5.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演示法;(5)练习法。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答案要点】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教育因素;

(4)学生主观因素。

3.【答案要点】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五、论述题

1.【答案】略。

2.【答案要点】

在课程结构方面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2)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四个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3)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农村中学可根据农业发展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

(4)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与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要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我国当前发展还不均衡,各地区存在较大的文化、地域与发展差异,所以在课程标准方面还要考虑这种差异,允许开设地方课程。普通高中课程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与发展机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更多的平

台。

3.【答案要点】

将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的意义:

(1)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执行。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将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大进步。

(2)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3)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4)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对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的认识:

(1)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实施。

①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

②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

③加强制度建设,从主管部门着手,立法监督素质教育的执行,使得素质教育有法可依,在法律的督促下,素质教育也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理论

真题汇编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 B )。(山西省)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 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C )。(浙江省)

A.《雄辩术原理》 B.《康德论教育》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3.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程实行( A )级管理。(山西省)

A.三 B.四 C.一 D.二

4. 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B )。(甘肃省)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课外、校外活动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5. 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 )。(江苏省)

A.教学活动 B.社会活动

C.课外、校外活动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6. 格式塔用英文表示是“Gestalt”,以“G”开头,它的意思是( B )。(江苏省)

A.行为 B.整体

C.精神 D.人本主义

7. 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D )。(株洲市荷塘区)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8. 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是( C )。(广州市番禺区)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性思维

9. 由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D )。(浙江省)

A.分层教学 B.合作教学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0. 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C )。(武汉市)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1.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C )。(吉林省)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12. 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 )。(江苏省)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3. 一名教师在走到安静的教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A )。(广州市番禺区)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14. 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B )。(湖北省黄石市)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15. 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B )。(湖北省黄石市)

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 班主任通过让学生背诗来进行德育教育,这属于教育方法中的_________。(浙江省)

2. 自我意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三种主要成分。(江苏省)

3. 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_________,提出了尊重学生的四个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等。(湖北省)

4. 教学计划编写的指导文件是_________。(宁夏)

5.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 。(山西省)

6. 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蕴涵的教学法是_________ 。(湖南省)

7. 杨贤江写的《 》,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广东省)

8. 国家的新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_________和普通高中教育。(湖南省)

9. 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_________。(广东省广州市)

10.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这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湖南省)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顺向迁移(广东省)

2. 隐性课程(广州市南沙区)

3. 人的全面发展(浙江省)

4. 定势(河南省)

5. 课程资源(广东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教学中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至少写出三种)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江苏省)

2. 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广东省越秀区)

3.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就要产生相应的变化,根据你的理解,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湖南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介绍最喜欢的教育家,其主要教育观点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有何启发?(广东省)

2. 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特点。(河南新乡)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请问把实施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的意义有哪些?并谈谈你的认识。(广州市南沙区)

六、写作(25分)

请以“终身学习”为话题,结合教师职业,谈谈你的认识。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0字左右。(湖北黄石市)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理论

真题汇编试卷答案(四)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

2.【答案】C。解析: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此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3.【答案】A。解析: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的管理方式,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4.【答案】B。解析: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教育教度化的形成,而学制的建立是其中一个重要标志。

5.【答案】A。解析: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具有教育性。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故正确答案是A。

6.【答案】B。解析:“G”的意思是整体或完整的图形,所以格式塔心理学也称完形心理学。

7.【答案】D。解析:现代学生观倡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8.【答案】C。解析:题干是对常规思维概念的考查。

9.【答案】D。解析:考查的是复式教学的定义。

10.【答案】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11.【答案】C。解析: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12.【答案】A。解析:多血质反应迅速、活泼好动,但情绪不稳定。

13.【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心理学中注意的类型。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14.【答案】B。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不到他想弄明白而没有弄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口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说明情绪的一极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为另一极的。

15.【答案】B。解析:双向性是指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的师生对话形式。多向性与双向性互动不同的是,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

二、填空题

1.陶冶教育法 2.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3.《儿童权利公约》 4.课程标准

5.弗洛伊德 6.启发式教学法

7.新教育大纲 8.义务教育

9.培养创新精神 10.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三、名词解释

1.顺向迁移:先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后来学习的影响叫顺向迁移。例如:在物理中学习了“平衡”的概念,对以后学习化学平衡、生态平衡产生影响。

2.隐性课程:一般指学校范围内除显性课程之外的,按照既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培养目标规范设计的校园文化的统称,它所传递的价值观、态度等是“人类行为潜在的指南”。

3.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定势: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

5.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演示法;(5)练习法。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答案要点】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教育因素;

(4)学生主观因素。

3.【答案要点】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五、论述题

1.【答案】略。

2.【答案要点】

在课程结构方面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2)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四个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3)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农村中学可根据农业发展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

(4)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与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要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我国当前发展还不均衡,各地区存在较大的文化、地域与发展差异,所以在课程标准方面还要考虑这种差异,允许开设地方课程。普通高中课程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与发展机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更多的平

台。

3.【答案要点】

将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的意义:

(1)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执行。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将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大进步。

(2)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3)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4)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对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的认识:

(1)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实施。

①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

②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

③加强制度建设,从主管部门着手,立法监督素质教育的执行,使得素质教育有法可依,在法律的督促下,素质教育也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关文章

  • Acqeavt语文教师考试题库
  •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009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试卷及答案.doc 题库 09年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 ...查看


  • 2015-2020年中国活性炭市场调查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20年中国活性炭市场调查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 ∙ ∙ ∙ [客服QQ ]992930161 [交付方式]Email 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订购电话] ...查看


  • 枣庄市2015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公告
  • 枣庄市2015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公告 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和省教育厅工作安排,现将我市2015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国考面试工作 (一)报名条件 报名参加我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的考生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 ...查看


  • 浙江2010年10月办公自动化设备自考试题
  • (二)笔试 1.笔试时间 (1)报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岗位:2012年6月30日9︰30-12︰00: (2)报考普通高中教师岗位:2012年6月30日9︰30-12︰30. 2.笔试地点 在全区14个地(州.市).奎屯市和新疆师范大学设 ...查看


  •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试题+参考答案
  • 所属专题:教师 2010-05-25 17:30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624次字号:[ 小中大]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数学是一种文化体系."这是数学家(  )于1981年提出 ...查看


  • 2013年长沙雨花区和高新区教师招聘考试部分试题
  • 2013年长沙雨花区和高新区教师招聘考试部分试题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雨花区两个简答题之一) 修订的<中华人名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高新区选择题之一) A. 1985年:B.1986年 C. 1987年 D.2006 ...查看


  • 教师招聘面试必看的名词解释类试题一
  • 教师招聘面试必看的名词解释类试题一 教师聘任制:是学校与教师在道德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下,签定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一种制度,它是当前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教师任用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法>第 ...查看


  • 2015年西安市经开区教师招聘考试题
  • 2015年西安市经开区教 师招聘考试题 1十八大以来一直强调的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2中国梦 3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 4"启功教师奖"颁发的对象 5十八届四中全会中的法治是 6马列主义中关于主客体的描述 7真理与谬误 ...查看


  • 初高中物理教师招聘试题
  • 教师招聘物理试题 姓名 得分 . 1.一个圆柱形的竖直的井里存有一定量的水,井的侧面和底部是密闭的.在井中固定地插着一根两端开口的薄壁圆管,管和井共轴,管下端未触及井底.在圆筒内有一不漏气活塞,它可以沿圆管上下滑动.开始时,管内外水面相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