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及其优化

实验设计及其优化

结课论文

班 级:机制(1)班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梅 卫

学 号:

正交试验设计的硬钢群钻几何参数

优化分析

针对硬钢材料硬度高、强度大和导热性差等材料特性,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法进行群钻基础钻削试验,分析和研究外刃顶角2p、后角a自和尖宽b。三种钻尖参数对钻头寿命的影响,并进行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然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验证。其结果表明:在三种钻尖参数中,外刃顶角对群钻钻头寿命起决定性作用;通过相关优化分析获得了在硬钢材料钻削中,群钻钻尖的最优几何参数。

针对硬钢材料的特性,利用正交设计法进行一些基础的钻削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研究外刃顶角、后角和尖宽等钻尖参数对钻头磨损的影响规律,并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得出最优钻型几何参数组合,从而为提高硬钢群钻的使用寿命提供试验依据。

本试验以后刀面磨损带宽度怊,作为钻头寿命评判的依据。为减少试验误差,采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试验,当其他条件稳定以后,连续钻削10个孔,选取钻后的钻头作为试验测量对象。钻头外缘转点处的后刀面磨损带宽度用磨损检测仪测得,误差在

0.001mm,此精度指标可以满足研究要求。选取外刃顶角、尖宽和后角三个因素建立因素水平表如表1所示。

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表L9(33)。试验的安排、数据的记

录及计算结果均列于表2,表2中列出了每个钻头钻完lO个孔时测得的试验数据及数据分析。

表1 因素水平

表2 试验数据及数据分析

表2中:Ⅰj为第j列“l”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的数值之和;Ⅱj

第j列“2”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的数值之和;Ⅲj第j列“l”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的数值之和;KJ为第j列同一水平出现的次数,等于试验的次数n除以第歹列的水平数;Ⅰj为第J列“l”水平所对 应的试验指标的平均值;Ⅱj为第J列“l”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的平均值;Ⅲj为第J列“l”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的平均值;Dj为第j列的极差,等于第j列各水平对应的试验指标平均值中的最大值减最小值。

由表2可求出离差平方和:

1a

S=∑y-(∑yi)2=2.982625-2.748964=0.233661

ai=1i=1

2ia

bb21a

S2ρ== ∑yjk-(∑yi)2=2.87909-2.748964=0.13012

ak=1ai=1

bb21a

Sαfc=∑yjk-(∑yi)2=2.79309-2.748964=0.04

ak=1ai=1bb21a

Sbφ=∑yjk-(∑yi)2=2.85469-2.748964=0.10573

ak=1ai=1

Se=2.80576-2.748964=0.05679

总偏差平方和的自由度f等于等于正交表的试验号1, 即自由度

f=a-1=9-1=8

f2ρ=3-1=2 同理 fαfc=fbφ=2 均方

S2ρ/2=0.3012 Sαfc/2=0.35215 Sbφ/2=0.93089 Se/20=0.0028395 计算F比 F2ρ=

SA/fA

Se/fe

=

0.13012/2

=6.80

0.05679/2

同理可得:

0.04

=0.7043

0.056790.10573

Fbφ==5.18

0.05679

Fαfc=

由以上数据列出如下方差分析表:

表3 方差分析表

由表所示可以看出影响指标VBC的主次因素如下。

由于 F2ρ> F0.01,所以因素2p高度显著;由于 F0.01> Fbφ>F0.05.所以因素 bφ显著;由于 Fαfc

软件操作过程如下: 使用Minitab 16进行 1.在表中输入数据

选择正交实验设计,田口设计,自定义田口设计:

自定义田口设计 选择因子“外刃顶角”“后角”“尖宽”点击确定

点击田口设计

选择响应数据列

点击“图形”,“均值”,“确定”

点击“分析”,“均值”

点击“选项”,“望大”

得到结果,如图:

分析结果:

各因素的排序结果为:外刃顶角,尖宽,后角

与计算结果一致。

由均值效应图,得到最优结果:外刃顶角1 尖宽3 后角1

方差分析如下

选择“方差分析”“一般线性模型”

得到结果

田口分析:VBC 与 外刃顶角, 后角, 尖宽

均值响应表

水平 外刃顶角 后角 尖宽

1 0.7017 0.5417 0.6817

2 0.4750 0.5250 0.5017

3 0.4917 0.6017 0.4850

Delta 0.2267 0.0767 0.1967

排秩 1 3 2

均值 主效应图

一般线性模型: VBC 与 外刃顶角, 后角, 尖宽

因子 类型 水平数 值

外刃顶角 固定 3 1, 2, 3

后角 固定 3 1, 2, 3

尖宽 固定 3 1, 2, 3

VBC 的方差分析,在检验中使用调整的 SS

来源 自由度 Seq SS Adj SS Adj MS F P

外刃顶角 2 0.09576 0.09576 0.04788 4.27 0.190

后角 2 0.00976 0.00976 0.00488 0.44 0.697

尖宽 2 0.07136 0.07136 0.03568 3.18 0.239

误差 2 0.02242 0.02242 0.01121

合计 8 0.19929

S = 0.105883 R-Sq = 88.75% R-Sq(调整) = 55.00%

参考上文计算部分得到:其计算结果与软件操作所得到的结果一致对于群钻钻头的寿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外刃顶角,其次为尖宽,影响最小因素为后角。

实验设计及其优化

结课论文

班 级:机制(1)班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梅 卫

学 号:

正交试验设计的硬钢群钻几何参数

优化分析

针对硬钢材料硬度高、强度大和导热性差等材料特性,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法进行群钻基础钻削试验,分析和研究外刃顶角2p、后角a自和尖宽b。三种钻尖参数对钻头寿命的影响,并进行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然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验证。其结果表明:在三种钻尖参数中,外刃顶角对群钻钻头寿命起决定性作用;通过相关优化分析获得了在硬钢材料钻削中,群钻钻尖的最优几何参数。

针对硬钢材料的特性,利用正交设计法进行一些基础的钻削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研究外刃顶角、后角和尖宽等钻尖参数对钻头磨损的影响规律,并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得出最优钻型几何参数组合,从而为提高硬钢群钻的使用寿命提供试验依据。

本试验以后刀面磨损带宽度怊,作为钻头寿命评判的依据。为减少试验误差,采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试验,当其他条件稳定以后,连续钻削10个孔,选取钻后的钻头作为试验测量对象。钻头外缘转点处的后刀面磨损带宽度用磨损检测仪测得,误差在

0.001mm,此精度指标可以满足研究要求。选取外刃顶角、尖宽和后角三个因素建立因素水平表如表1所示。

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表L9(33)。试验的安排、数据的记

录及计算结果均列于表2,表2中列出了每个钻头钻完lO个孔时测得的试验数据及数据分析。

表1 因素水平

表2 试验数据及数据分析

表2中:Ⅰj为第j列“l”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的数值之和;Ⅱj

第j列“2”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的数值之和;Ⅲj第j列“l”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的数值之和;KJ为第j列同一水平出现的次数,等于试验的次数n除以第歹列的水平数;Ⅰj为第J列“l”水平所对 应的试验指标的平均值;Ⅱj为第J列“l”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的平均值;Ⅲj为第J列“l”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的平均值;Dj为第j列的极差,等于第j列各水平对应的试验指标平均值中的最大值减最小值。

由表2可求出离差平方和:

1a

S=∑y-(∑yi)2=2.982625-2.748964=0.233661

ai=1i=1

2ia

bb21a

S2ρ== ∑yjk-(∑yi)2=2.87909-2.748964=0.13012

ak=1ai=1

bb21a

Sαfc=∑yjk-(∑yi)2=2.79309-2.748964=0.04

ak=1ai=1bb21a

Sbφ=∑yjk-(∑yi)2=2.85469-2.748964=0.10573

ak=1ai=1

Se=2.80576-2.748964=0.05679

总偏差平方和的自由度f等于等于正交表的试验号1, 即自由度

f=a-1=9-1=8

f2ρ=3-1=2 同理 fαfc=fbφ=2 均方

S2ρ/2=0.3012 Sαfc/2=0.35215 Sbφ/2=0.93089 Se/20=0.0028395 计算F比 F2ρ=

SA/fA

Se/fe

=

0.13012/2

=6.80

0.05679/2

同理可得:

0.04

=0.7043

0.056790.10573

Fbφ==5.18

0.05679

Fαfc=

由以上数据列出如下方差分析表:

表3 方差分析表

由表所示可以看出影响指标VBC的主次因素如下。

由于 F2ρ> F0.01,所以因素2p高度显著;由于 F0.01> Fbφ>F0.05.所以因素 bφ显著;由于 Fαfc

软件操作过程如下: 使用Minitab 16进行 1.在表中输入数据

选择正交实验设计,田口设计,自定义田口设计:

自定义田口设计 选择因子“外刃顶角”“后角”“尖宽”点击确定

点击田口设计

选择响应数据列

点击“图形”,“均值”,“确定”

点击“分析”,“均值”

点击“选项”,“望大”

得到结果,如图:

分析结果:

各因素的排序结果为:外刃顶角,尖宽,后角

与计算结果一致。

由均值效应图,得到最优结果:外刃顶角1 尖宽3 后角1

方差分析如下

选择“方差分析”“一般线性模型”

得到结果

田口分析:VBC 与 外刃顶角, 后角, 尖宽

均值响应表

水平 外刃顶角 后角 尖宽

1 0.7017 0.5417 0.6817

2 0.4750 0.5250 0.5017

3 0.4917 0.6017 0.4850

Delta 0.2267 0.0767 0.1967

排秩 1 3 2

均值 主效应图

一般线性模型: VBC 与 外刃顶角, 后角, 尖宽

因子 类型 水平数 值

外刃顶角 固定 3 1, 2, 3

后角 固定 3 1, 2, 3

尖宽 固定 3 1, 2, 3

VBC 的方差分析,在检验中使用调整的 SS

来源 自由度 Seq SS Adj SS Adj MS F P

外刃顶角 2 0.09576 0.09576 0.04788 4.27 0.190

后角 2 0.00976 0.00976 0.00488 0.44 0.697

尖宽 2 0.07136 0.07136 0.03568 3.18 0.239

误差 2 0.02242 0.02242 0.01121

合计 8 0.19929

S = 0.105883 R-Sq = 88.75% R-Sq(调整) = 55.00%

参考上文计算部分得到:其计算结果与软件操作所得到的结果一致对于群钻钻头的寿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外刃顶角,其次为尖宽,影响最小因素为后角。


相关文章

  • [分散系及其分类]的探究性教学设计
  • <分散系及其分类>的探究性教学设计 作者:张兴前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02期 摘 要: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对于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着重要意义.结合教学实践就<分散系及其分 ...查看


  • 复合材料机翼的设计制作及其静力实验
  • 复合材料机翼的设计制作及其静力实验 中期检查报告 指导老师:吕洪庆.佟丽莉 小组成员:曲兆亮.姜忠峰.信阳阳.李小康.金博 1. 项目研究的内容: 本项目旨在指导学生准备并参与第三届SAMPE 国际复合材料制造学生机翼竞赛,基于该竞赛的实施 ...查看


  • 车辆工程文献参考
  • 1. 2. 3. 4. 5. 可调间隙的半主动吸振器及其实现 钱小勇 胡海岩 振动工程学报2001 基于分段线性吸振器的振动半主动控制 胡海岩 振动工程学报 1997 具有快速自适应能力的动力吸振器 钱小勇 胡海岩 振动工程学报 2002 ...查看


  • 组合最优化问题及其求解优化算法
  • 组合最优化问题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变量是离散的, 由此导致其数学模型中的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在其可行域内是也是离散的.在现实世界中,许多的实际问题本质上是离散事件的而不是连续事件,都可归结为组合最优化问题.这类问题在理论上多数都属于NP难问题,N ...查看


  • 具有变异特征的蚁群算法
  • JOURNAL OF COMPU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99年 第36卷 第10期 Vol.36 No.10 1999 具有变异特征的蚁群算法 吴庆洪 张纪会 徐心和 摘 要 蚁群算法是一种新型的模拟进 ...查看


  • 面向大数据时代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 面向大数据时代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 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及其对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分析 重点分析大数据时代特点.大数据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尤其是从大数据理念.技术和方法在农业领域的实践,分析农业大数据应用研究.了解涉 ...查看


  •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014年02月28日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1500-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一环境控制系统的研究背景 现代飞行器的座舱和设备舱都要进行环境控制 ...查看


  • 混合智能算法及其在供水水库群优化调度中的应用
  • 水 2007年12月利SHUILI学XUEBAO报第38卷第12期文章编号:0559.9350(2007)12-1437一07 混合智能算法及其在供水水库群优化调度中的应用 刘卫林1'2,董增川1,王德智3 (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 ...查看


  • 自适应蚁群算法
  • 第 卷第 期 年 月 文章编号: ( ) 控制理论与应用 , , 自适应蚁群算法! 张纪会 (东北大学控制仿真中心・沈阳, ) 高齐圣徐心和 (青岛化工学院计算机系・青岛,・沈阳, )(东北大学控制仿真中心 ) 摘要:蚁群算法是由意大利学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