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上梁山后,成为二头领,晁盖是名义上的一把手。可晁盖基本被架空,大小战役都是宋江带队出征,晁盖唯一抢到机会的是攻打曾头市,不想出师不利,被史文恭一箭射死。
细读《水浒传》发现,曾头市一役,一百二十回本(全本)和七十回本(金圣叹腰斩改订本)在三个细节上大相径庭。我认为,金圣叹在改写原著,处处要证明晁盖之死是因宋江的见死不救。
且将两个版本关于这三个细节的差别一一说来。
差别一:风吹旗断,晁盖执意出征,宋江劝阻了吗?
话说晁盖要攻打曾头市,点了二十个头领,带三军人马下山,宋江与吴用、公孙胜众头领就山下金沙滩饯行,忽起一阵狂风,把晁盖新制的军旗半腰吹折。众人见了,尽皆失色。接下来,关于宋江和吴用的反应,两个版本有了大的差别。
原著全本——吴学究谏道:“此乃不祥之兆,兄长改日出军。”宋江劝道:“哥哥方才出军,风吹折认旗,于军不利;不若停待几时,却去和那厮理会。”晁盖道:“天地风云,何足为怪?趁此春暖之时,不去拿他,直待养成那厮气势,却去进兵,那时迟了。你且休阻我,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宋江那里别拗得住,晁盖引兵渡水去了。宋江悒怏不已。
金圣叹本——吴学究谏道:“哥哥方才出军,风吹折认旗,于军不利。不若停待几日,却去和那厮理会。”晁盖道:“天地风云,何足为怪?趁此春暖之时,不去拿他,直待养成那厮气势,却去进兵,那时迟了。你且休阻我;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吴用一个那里别拗得住,晁盖引兵渡水去了。
原著明明有宋江的劝阻,到金圣叹手里,全部删除,把宋江的话直接改为吴用所说;把”宋江哪里别拗得住“,改为“吴用一个哪里别拗得住”了。
差别二:晁盖下山,宋江是如何派戴宗去打探消息的?
梁山有个好习惯,凡有队伍出征或弟兄下山,宋江会派人(多数是戴宗)随后去打探消息,以前后方保持联系,相机而动。这次,晁盖执意下山攻打曾头市,宋江同样派戴宗下山打探消息,可在派出方式上,两个版本大有差别。
原著全本——(宋江)回到山寨,再叫戴宗下山,去探听消息。
金圣叹本——宋江回到山寨,密叫戴宗下山去探听消息。
与原著相比,金圣叹本多个“密”字。派人下山探听消息,本是很正常的军事行为,为什么要保密?是要瞒什么?是要瞒着谁?
从后文我们知道,晁盖出征曾头市,很不顺利,先是两军势均力敌,再是出现了两个奸细僧人,引得晁盖冒险出兵。而这一切,神行太保是否探听得到?探听到后有何举动?书中于此没有半点内容,戴宗就如失踪了一般。我们可以这样猜测:戴宗掌握了这些情况,并密报宋江,而宋江密不言声,且不作任何救援安排!
从“密叫戴宗下山”的“密”字可知,金圣叹是要说宋江知道晁盖的危局却见死不救。关于这一点,原著本虽然没有“密”字,但此后也无了戴宗消息,似乎也有暗示宋江见死不救之意。
差别三:晁盖中箭,是哪几位头领进行紧急救援?
晁盖贸然攻打曾头市,被两个奸细骗入埋伏,不幸中箭,同去的头领进行了紧急救援。但在具体是哪几位头领救援上,原著一百二十回本和金圣叹七十回本,又有了差别。
原著全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却得呼延灼、燕顺两骑马,死并将去,背后刘唐、白胜,救得晁盖上马,杀出村中来。
金圣叹本——当头乱箭射将来,扑的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却得三阮、刘唐、白胜——五个头领——死并将去,救得晁盖上马,杀出村中来。
原著本,明白写着是呼延灼、燕顺、刘唐、白胜救下晁盖;金圣叹本,却成了三阮、刘唐、白胜救下晁盖。别小看了这几个人物的差异。注意,金圣叹本的三阮、刘唐、白胜,全是当年晁盖智取生辰纲的老班底。金圣叹把本来参与救援的呼延灼、燕顺去掉,其实是想说:呼延灼、燕顺是宋江的人,见晁盖中箭都不参与救援,应是接到了宋江见死不救的密令,所以剩下救援的只是晁盖的老班底。
金圣叹改动原著,把宋江往不堪里整
金圣叹死烦宋江,其改动原本《水浒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宋江往不堪里整!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李逵回到梁山,诉说母亲被老虎吃掉的那一节内容。
原著全本——(李逵)诉说取娘至沂岭,被虎吃了,因此杀了四虎。又说假李逵剪径被杀一事,众人大笑。晁、宋二人笑道:“被你杀了四个猛虎,今日山寨里又添得两个活虎,正宜作庆。”
金圣叹本——(李逵)诉说假李逵剪径被杀一事,众人大笑;又诉说杀虎一事,为取娘至沂岭,被虎吃了,说罢,流下泪来。宋江大笑道:“被你杀了四个猛虎,今日山寨里添得两个活虎,正直作庆。”
这就是著名的“老娘被杀,李逵大哭,宋江大笑”公案,金圣叹改动原文,将李逵大哭和宋江大笑,刻意连到了一起。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知,金圣叹于宋江确实是极尽泼粪之能事,不光于对待李逵态度这样的小节上如此,于晁盖之死这样的原则性的大事上,他也没忘抨击宋江。后世对宋江的多有微词,应该说,金圣叹是有“功劳”在内的。
宋江上梁山后,成为二头领,晁盖是名义上的一把手。可晁盖基本被架空,大小战役都是宋江带队出征,晁盖唯一抢到机会的是攻打曾头市,不想出师不利,被史文恭一箭射死。
细读《水浒传》发现,曾头市一役,一百二十回本(全本)和七十回本(金圣叹腰斩改订本)在三个细节上大相径庭。我认为,金圣叹在改写原著,处处要证明晁盖之死是因宋江的见死不救。
且将两个版本关于这三个细节的差别一一说来。
差别一:风吹旗断,晁盖执意出征,宋江劝阻了吗?
话说晁盖要攻打曾头市,点了二十个头领,带三军人马下山,宋江与吴用、公孙胜众头领就山下金沙滩饯行,忽起一阵狂风,把晁盖新制的军旗半腰吹折。众人见了,尽皆失色。接下来,关于宋江和吴用的反应,两个版本有了大的差别。
原著全本——吴学究谏道:“此乃不祥之兆,兄长改日出军。”宋江劝道:“哥哥方才出军,风吹折认旗,于军不利;不若停待几时,却去和那厮理会。”晁盖道:“天地风云,何足为怪?趁此春暖之时,不去拿他,直待养成那厮气势,却去进兵,那时迟了。你且休阻我,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宋江那里别拗得住,晁盖引兵渡水去了。宋江悒怏不已。
金圣叹本——吴学究谏道:“哥哥方才出军,风吹折认旗,于军不利。不若停待几日,却去和那厮理会。”晁盖道:“天地风云,何足为怪?趁此春暖之时,不去拿他,直待养成那厮气势,却去进兵,那时迟了。你且休阻我;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吴用一个那里别拗得住,晁盖引兵渡水去了。
原著明明有宋江的劝阻,到金圣叹手里,全部删除,把宋江的话直接改为吴用所说;把”宋江哪里别拗得住“,改为“吴用一个哪里别拗得住”了。
差别二:晁盖下山,宋江是如何派戴宗去打探消息的?
梁山有个好习惯,凡有队伍出征或弟兄下山,宋江会派人(多数是戴宗)随后去打探消息,以前后方保持联系,相机而动。这次,晁盖执意下山攻打曾头市,宋江同样派戴宗下山打探消息,可在派出方式上,两个版本大有差别。
原著全本——(宋江)回到山寨,再叫戴宗下山,去探听消息。
金圣叹本——宋江回到山寨,密叫戴宗下山去探听消息。
与原著相比,金圣叹本多个“密”字。派人下山探听消息,本是很正常的军事行为,为什么要保密?是要瞒什么?是要瞒着谁?
从后文我们知道,晁盖出征曾头市,很不顺利,先是两军势均力敌,再是出现了两个奸细僧人,引得晁盖冒险出兵。而这一切,神行太保是否探听得到?探听到后有何举动?书中于此没有半点内容,戴宗就如失踪了一般。我们可以这样猜测:戴宗掌握了这些情况,并密报宋江,而宋江密不言声,且不作任何救援安排!
从“密叫戴宗下山”的“密”字可知,金圣叹是要说宋江知道晁盖的危局却见死不救。关于这一点,原著本虽然没有“密”字,但此后也无了戴宗消息,似乎也有暗示宋江见死不救之意。
差别三:晁盖中箭,是哪几位头领进行紧急救援?
晁盖贸然攻打曾头市,被两个奸细骗入埋伏,不幸中箭,同去的头领进行了紧急救援。但在具体是哪几位头领救援上,原著一百二十回本和金圣叹七十回本,又有了差别。
原著全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却得呼延灼、燕顺两骑马,死并将去,背后刘唐、白胜,救得晁盖上马,杀出村中来。
金圣叹本——当头乱箭射将来,扑的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却得三阮、刘唐、白胜——五个头领——死并将去,救得晁盖上马,杀出村中来。
原著本,明白写着是呼延灼、燕顺、刘唐、白胜救下晁盖;金圣叹本,却成了三阮、刘唐、白胜救下晁盖。别小看了这几个人物的差异。注意,金圣叹本的三阮、刘唐、白胜,全是当年晁盖智取生辰纲的老班底。金圣叹把本来参与救援的呼延灼、燕顺去掉,其实是想说:呼延灼、燕顺是宋江的人,见晁盖中箭都不参与救援,应是接到了宋江见死不救的密令,所以剩下救援的只是晁盖的老班底。
金圣叹改动原著,把宋江往不堪里整
金圣叹死烦宋江,其改动原本《水浒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宋江往不堪里整!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李逵回到梁山,诉说母亲被老虎吃掉的那一节内容。
原著全本——(李逵)诉说取娘至沂岭,被虎吃了,因此杀了四虎。又说假李逵剪径被杀一事,众人大笑。晁、宋二人笑道:“被你杀了四个猛虎,今日山寨里又添得两个活虎,正宜作庆。”
金圣叹本——(李逵)诉说假李逵剪径被杀一事,众人大笑;又诉说杀虎一事,为取娘至沂岭,被虎吃了,说罢,流下泪来。宋江大笑道:“被你杀了四个猛虎,今日山寨里添得两个活虎,正直作庆。”
这就是著名的“老娘被杀,李逵大哭,宋江大笑”公案,金圣叹改动原文,将李逵大哭和宋江大笑,刻意连到了一起。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知,金圣叹于宋江确实是极尽泼粪之能事,不光于对待李逵态度这样的小节上如此,于晁盖之死这样的原则性的大事上,他也没忘抨击宋江。后世对宋江的多有微词,应该说,金圣叹是有“功劳”在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