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让你容易焦虑的思维方式

想象一下以下场景:明天你就要在500个人面前进行一个30分钟的演讲,你此刻的感受和想法会是什么样的呢?

想象一下,台下坐着500名听众,所有目光和灯光都聚焦在你身上,此刻的你将作何感想?

如果我没有猜错,在想象以上场景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或许是感到有些不安和焦虑。接下来,你便会开始幻想那些在演讲时可能会发生的槽糕状况,例如你说错话,突然想不起来要说些什么,或是你说的内容太无聊等等。只要你还没站上讲台开始你的演讲,你可能将会一直被这些想法困扰;你会一直担心你的听众会不会喜欢你,会不会在你说错话时嘲笑你,会不会因为你的演讲内容太过无聊而窃窃私语甚至离场……

通过以上这个例子,大家或许对焦虑状态下的人的思维方式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对未来感到担忧,对结果无法控制,对消极面的过分关注。如果在面对有压力的事件时经常性并不自觉的用这三类思维方式应对,那么有可能焦虑的症状将会愈加严重,最终变成一种心理疾病。

那是不是焦虑症患者的思维方式就是这样的呢?

(嫌太长不想看,可直接跳到最后一段看总结)

1. 对未来持续性的抱有消极的念头

第一类让我们容易焦虑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直认为不好的事情很有可能会发生,而这正是焦虑症患者经常出现的想法。例如,患有惊恐障碍的患者可能会认为当他们的心跳突然加速时他们就会死去,而患有社交焦虑障碍的患者可能会认为如果他们脸红了他们就会被别人拒绝和羞辱。正如David Clark(1999)的研究所指出的那样,关键问题并不在于人们一开始的想法有多么消极,而是在于这些消极的念头是如何持续出现的。比方说,当患有惊恐障碍的病人在第100次惊恐发作后仍旧活的好好的,你可能会觉得患者那种“惊恐发作意味着我就要死掉”的念头将会慢慢消失。但事实上,这些患者日后依旧会抱有这种消极的念头。

这些念头仍旧持续存在的一个可能原因在于,患者恰好是在以保留这种消极念头的方式去思考和行为着的。简单来说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再经历那些令人恐惧的事件,他们会发展出一套“安全的行为方式”,而这些“安全的行为方式”实际上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他们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比如,上述提到的惊恐障碍患者随时都在担心自己死于突然的心跳加速,因而只要当他们稍微感觉到心跳频率有一点不同,他们就会停止所有活动,静止在原地。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是这些“安全的行为方式”让他们活到了现在。也正因为此,他们过度消极的认知方式才得以持续下去。

惊恐障碍患者随时都在担心自己死于突然的心跳加速,因而只要当他们稍微感觉到心跳频率有一点不同,他们就会停止所有活动,静止在原地。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是这些“安全的行为方式”让他们活到了现在。

2. 主观控制感

那些认为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环境的人比其他没有这种想法的人,更有可能患上焦虑症。研究表明,焦虑症患者普遍认为自己对周遭的人和事缺乏控制(Mineka & Zinbarg, 2006)。糟糕的童年的经历,例如创伤性事件(Hofmann, Levitt, Hoffman, et al., 2001),严格并带有惩罚的教育方式(Chorpita, Brown, & Barlow, 1998),体罚或者虐待(Chaffin, Silovsky, & Vaughn, 2005),都有可能让个体形成一种“我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的观念。类似的,焦虑症通常是在人们经历了那些威胁到自我控制感的生活事件之后发生的(例如地震、恐怖袭击、车祸等);70%的焦虑症患者报告在患上焦虑症之前,他们经历了严重的或是创伤性的生活事件(Kring, Johnson, Davison, et al., 2013)。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生活经历是可能让个体对那些令人恐惧的刺激产生控制感的。比如,在被狗咬之后,那些喜欢狗狗并掌握了一些控制狗狗行为的方法的人,与那些不喜欢狗也不会控制狗狗行为的人相比而言,更不容易患上对狗的特定恐惧症。总的来说,早期及近期缺乏控制感的体验会影响一个人是否患上焦虑症(Mineka & Zinbarg, 2006)。

3. 对消极面的过分关注

研究发现,与那些没有焦虑症的人相比,焦虑症患者会对他们所处环境中的消极线索更加的关注(Kring, Johnson, Davison, et al., 2013)。为了验证焦虑症患者对消极刺激的注意力,研究者采用了点探测任务的研究方法。点探测任务是什么呢?看个图先:

点探测任务是用来测试注意偏向的一种研究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用来测试我们的注意力更集中在哪里的方法。上面的图示是系列任务中的其中一组,这一组中包含前后两个依次呈现在电脑屏幕上的内容。首先呈现的是文字,包含一个中性词汇(“桌子”)和一个消极词汇(“死亡”)。接着呈现的是一个点,这个点会出现在之前两个词汇中的其中一个所在的位置(例如上图中的小点是出现在了“死亡”这个词的位置)。当点出现了之后,参与者会被要求以最快速度按下按钮以表明点是出现在屏幕的左边还是右边。以上图为例,注意力集中在“死亡”的人比注意力集中在“桌子”的人判断点位置的反应更快,即是说他们按下按钮的速度会更快。需要注意的是,点探测任务中呈现的内容不仅有文字,还可以是图片等其他形式。

对172项研究的综合分析发现,在点探测任务中,焦虑症患者会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消极的内容上,也就是说他们会对消极刺激更加关注(Barhaim, Lamy, Pergamin, et al., 2007)。例如,患有社交焦虑障碍的人会有选择性的更多关注愤怒的脸(Staugaard, 2010),而那些患有对蛇的特定恐怖症的人会对与蛇相关的内容更加关注(McNally, Caspi, Riemann, et al., 1990)。同时,研究者还发现焦虑症患者这种对消极刺激的关注是一种自动化的过程——在他们有意识的感知到了这个刺激之前就发生了(?hman & Soares, 1994)。

小结

以上我们谈到了三种让人容易焦虑的思维方式,而这些思维方式在焦虑症患者身上得到了极大的体现。这三种思维方式分别如下:

(1)持续性的觉得不好的事情很有可能发生,即便事实已经证明这些不好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2)觉得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一切,而这种控制感的缺失很有可能受到了童年及近期严重的或是创伤性的事件的影响

(3)会不自觉的去关注每一件事的消极面,即便能够看到事物的积极面,也会因为其他消极的部分而担忧不已

参考文献

1. Barhaim, Y., Lamy, D., Pergamin, L., Bakermanskranenburg, M. J., & Van Ijzendoorn, M. H. (2007). Threat-related attentional bias in anxious and non-anxious individuals: a meta-analytic study.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3(1): 1-24.

2. Chaffin, M., Silovsky, J. F., & Vaughn, C. (2005). Temporal concordance of anxiety disorders and child sexual abuse: implications for direct versus artefactual effects of sexual abuse.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logy, 34(2): 210-222.

3. Chorpita, B. F., Brown, T. A., & Barlow, D. H. (1998). Perceived control as a mediator of family environment in etiological models of childhood anxiety. Behavior Therapy, 29(3): 457-476.

4. Clark, D. M. (1999). Anxiety disorders: why they persist and how to treat them. Behavior Research and Therapy, 37(7): S5-S27.

5. Hofmann, S. G., Levitt, J. T., Hoffman, E. C., Greene, K., Litz, B. T., & Barlow, D. H. (2001). Potentially traumatizing events in panic disorder and other anxiety disorder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13(2): 101-102.

6. Kring, A. M., Johnson, S. L., Davison, G., & Neale, J. (2013). Abnormal Psychology-DSM 5 Update. Hoboken, NJ: Wiley.

7. McNally, R. J., Kaspi, S. P., Riemann, B. C., & Zeitlin, S. B. (1990). Selective processing of threat cues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99(4): 398-402.

8. Mineka, S., & Zinbarg, R. (2006). A contemporary learning theory perspective on the etiology of anxiety disorders: it’s not what you thought it was. American Psychologist, 61(1): 10-26.

9. ?hman, A., Soares, J. J. F. (1994). “Unconscious anxiety”: phobic responses to masked stimuli.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03(2): 231-240.

10. Staugaard, S. R. (2010). Threatening faces and social anxiety: a literature review.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30(6): 669-690.

想象一下以下场景:明天你就要在500个人面前进行一个30分钟的演讲,你此刻的感受和想法会是什么样的呢?

想象一下,台下坐着500名听众,所有目光和灯光都聚焦在你身上,此刻的你将作何感想?

如果我没有猜错,在想象以上场景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或许是感到有些不安和焦虑。接下来,你便会开始幻想那些在演讲时可能会发生的槽糕状况,例如你说错话,突然想不起来要说些什么,或是你说的内容太无聊等等。只要你还没站上讲台开始你的演讲,你可能将会一直被这些想法困扰;你会一直担心你的听众会不会喜欢你,会不会在你说错话时嘲笑你,会不会因为你的演讲内容太过无聊而窃窃私语甚至离场……

通过以上这个例子,大家或许对焦虑状态下的人的思维方式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对未来感到担忧,对结果无法控制,对消极面的过分关注。如果在面对有压力的事件时经常性并不自觉的用这三类思维方式应对,那么有可能焦虑的症状将会愈加严重,最终变成一种心理疾病。

那是不是焦虑症患者的思维方式就是这样的呢?

(嫌太长不想看,可直接跳到最后一段看总结)

1. 对未来持续性的抱有消极的念头

第一类让我们容易焦虑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直认为不好的事情很有可能会发生,而这正是焦虑症患者经常出现的想法。例如,患有惊恐障碍的患者可能会认为当他们的心跳突然加速时他们就会死去,而患有社交焦虑障碍的患者可能会认为如果他们脸红了他们就会被别人拒绝和羞辱。正如David Clark(1999)的研究所指出的那样,关键问题并不在于人们一开始的想法有多么消极,而是在于这些消极的念头是如何持续出现的。比方说,当患有惊恐障碍的病人在第100次惊恐发作后仍旧活的好好的,你可能会觉得患者那种“惊恐发作意味着我就要死掉”的念头将会慢慢消失。但事实上,这些患者日后依旧会抱有这种消极的念头。

这些念头仍旧持续存在的一个可能原因在于,患者恰好是在以保留这种消极念头的方式去思考和行为着的。简单来说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再经历那些令人恐惧的事件,他们会发展出一套“安全的行为方式”,而这些“安全的行为方式”实际上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他们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比如,上述提到的惊恐障碍患者随时都在担心自己死于突然的心跳加速,因而只要当他们稍微感觉到心跳频率有一点不同,他们就会停止所有活动,静止在原地。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是这些“安全的行为方式”让他们活到了现在。也正因为此,他们过度消极的认知方式才得以持续下去。

惊恐障碍患者随时都在担心自己死于突然的心跳加速,因而只要当他们稍微感觉到心跳频率有一点不同,他们就会停止所有活动,静止在原地。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是这些“安全的行为方式”让他们活到了现在。

2. 主观控制感

那些认为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环境的人比其他没有这种想法的人,更有可能患上焦虑症。研究表明,焦虑症患者普遍认为自己对周遭的人和事缺乏控制(Mineka & Zinbarg, 2006)。糟糕的童年的经历,例如创伤性事件(Hofmann, Levitt, Hoffman, et al., 2001),严格并带有惩罚的教育方式(Chorpita, Brown, & Barlow, 1998),体罚或者虐待(Chaffin, Silovsky, & Vaughn, 2005),都有可能让个体形成一种“我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的观念。类似的,焦虑症通常是在人们经历了那些威胁到自我控制感的生活事件之后发生的(例如地震、恐怖袭击、车祸等);70%的焦虑症患者报告在患上焦虑症之前,他们经历了严重的或是创伤性的生活事件(Kring, Johnson, Davison, et al., 2013)。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生活经历是可能让个体对那些令人恐惧的刺激产生控制感的。比如,在被狗咬之后,那些喜欢狗狗并掌握了一些控制狗狗行为的方法的人,与那些不喜欢狗也不会控制狗狗行为的人相比而言,更不容易患上对狗的特定恐惧症。总的来说,早期及近期缺乏控制感的体验会影响一个人是否患上焦虑症(Mineka & Zinbarg, 2006)。

3. 对消极面的过分关注

研究发现,与那些没有焦虑症的人相比,焦虑症患者会对他们所处环境中的消极线索更加的关注(Kring, Johnson, Davison, et al., 2013)。为了验证焦虑症患者对消极刺激的注意力,研究者采用了点探测任务的研究方法。点探测任务是什么呢?看个图先:

点探测任务是用来测试注意偏向的一种研究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用来测试我们的注意力更集中在哪里的方法。上面的图示是系列任务中的其中一组,这一组中包含前后两个依次呈现在电脑屏幕上的内容。首先呈现的是文字,包含一个中性词汇(“桌子”)和一个消极词汇(“死亡”)。接着呈现的是一个点,这个点会出现在之前两个词汇中的其中一个所在的位置(例如上图中的小点是出现在了“死亡”这个词的位置)。当点出现了之后,参与者会被要求以最快速度按下按钮以表明点是出现在屏幕的左边还是右边。以上图为例,注意力集中在“死亡”的人比注意力集中在“桌子”的人判断点位置的反应更快,即是说他们按下按钮的速度会更快。需要注意的是,点探测任务中呈现的内容不仅有文字,还可以是图片等其他形式。

对172项研究的综合分析发现,在点探测任务中,焦虑症患者会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消极的内容上,也就是说他们会对消极刺激更加关注(Barhaim, Lamy, Pergamin, et al., 2007)。例如,患有社交焦虑障碍的人会有选择性的更多关注愤怒的脸(Staugaard, 2010),而那些患有对蛇的特定恐怖症的人会对与蛇相关的内容更加关注(McNally, Caspi, Riemann, et al., 1990)。同时,研究者还发现焦虑症患者这种对消极刺激的关注是一种自动化的过程——在他们有意识的感知到了这个刺激之前就发生了(?hman & Soares, 1994)。

小结

以上我们谈到了三种让人容易焦虑的思维方式,而这些思维方式在焦虑症患者身上得到了极大的体现。这三种思维方式分别如下:

(1)持续性的觉得不好的事情很有可能发生,即便事实已经证明这些不好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2)觉得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一切,而这种控制感的缺失很有可能受到了童年及近期严重的或是创伤性的事件的影响

(3)会不自觉的去关注每一件事的消极面,即便能够看到事物的积极面,也会因为其他消极的部分而担忧不已

参考文献

1. Barhaim, Y., Lamy, D., Pergamin, L., Bakermanskranenburg, M. J., & Van Ijzendoorn, M. H. (2007). Threat-related attentional bias in anxious and non-anxious individuals: a meta-analytic study.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3(1): 1-24.

2. Chaffin, M., Silovsky, J. F., & Vaughn, C. (2005). Temporal concordance of anxiety disorders and child sexual abuse: implications for direct versus artefactual effects of sexual abuse.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logy, 34(2): 210-222.

3. Chorpita, B. F., Brown, T. A., & Barlow, D. H. (1998). Perceived control as a mediator of family environment in etiological models of childhood anxiety. Behavior Therapy, 29(3): 457-476.

4. Clark, D. M. (1999). Anxiety disorders: why they persist and how to treat them. Behavior Research and Therapy, 37(7): S5-S27.

5. Hofmann, S. G., Levitt, J. T., Hoffman, E. C., Greene, K., Litz, B. T., & Barlow, D. H. (2001). Potentially traumatizing events in panic disorder and other anxiety disorder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13(2): 101-102.

6. Kring, A. M., Johnson, S. L., Davison, G., & Neale, J. (2013). Abnormal Psychology-DSM 5 Update. Hoboken, NJ: Wiley.

7. McNally, R. J., Kaspi, S. P., Riemann, B. C., & Zeitlin, S. B. (1990). Selective processing of threat cues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99(4): 398-402.

8. Mineka, S., & Zinbarg, R. (2006). A contemporary learning theory perspective on the etiology of anxiety disorders: it’s not what you thought it was. American Psychologist, 61(1): 10-26.

9. ?hman, A., Soares, J. J. F. (1994). “Unconscious anxiety”: phobic responses to masked stimuli.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03(2): 231-240.

10. Staugaard, S. R. (2010). Threatening faces and social anxiety: a literature review.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30(6): 669-690.


相关文章

  • 六年级学生特点
  • 六年级学生的特点 1.生理和心理方面: 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六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许多练习虽然属于已学过的教材,但其动作规格标准提高了. ...查看


  • [精神分析]1
  • <精神分析> 主讲老师:丛中 :三个功能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心理结构是三个功能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快乐原则 :本我是需要马上满足 :自我是延迟满足 :时间要延迟才能满足 :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自我是,想吃东 ...查看


  •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
  •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 [摘要] 在任何形式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我们需要注意文化和心理因素充斥跨文化交际的全过程,与此同时,也要重视群体和个体差异.如果我们想在跨文化交际这个舞台上大展身手,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而且还要具 ...查看


  • 服刑人员人员心理咨询个案
  •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类型:案例分析 论文题目: 一例男性服刑人员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姓 名: 韩一飞 身份证号: [***********] 所在省市: 云南开远 所在单位:云南省小 ...查看


  • 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解析
  •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行为;解析 80年代,联合国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一个新的定义:"什么叫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它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交往健康和道德健康."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身体上的疾病,但心理上不健康, ...查看


  • 压力与警察身心健康
  •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OFGUIZHOUPOLICEOFFICERVOCATIONALCOLLEGE 压力与警察身心健康 □刘贵萍(贵州警官职业学院 摘 法 ...查看


  • 一例考试焦虑案例分析报告
  • 社会心理科学第27卷总第134期2012年第5期总第609页 ·心理咨询师论坛· 一例考试焦虑案例分析报告 余涵 摘要:求助者因马上要面临高考而感到焦虑前来咨询.经摄入性会谈以及辅助心理测验的方法,诊 断该求助者为一般心理问题.并与精神病. ...查看


  • 学生心理疏导
  • 高三学生心理辅导八大问题 不要怕.不要把高三视为畏途,患得患失,不要总是担心自己不能顺利地走下去,或是担心自己明年的高考考不好怎么办.怕字当头,百事难做,容易做成的事也要做不成了.横下一条心往前闯,抖起你心底"壮士一去兮不复还&q ...查看


  • 心理学考试1
  • 心理学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A.0~2岁 B.2~7岁 C.7~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