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数除法第6节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P39例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考点分析:会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依据
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中提出下要求: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进一法”“去尾法”这些概念,只要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掌握这些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就行了。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进一法”或“去尾法”,感受这些方法的现实意义。
教材分析:
从教材内容编排上分析,求商的近似值是在学生学习了求积的近似值、小学除法和计算器的简单应用的基础上来展开的,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例12是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小题进行教学。由于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这些结果的近似值。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这样,通过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对商的近似值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既巩固了小数除法,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值的基础上学习“进一法”和“去尾法”的,主要让学生考虑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专家建议
五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四舍五入”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生活中经验,所以讲授时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本章节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
复习引入——新知讲授——巩固总结——练习提高——课堂总结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
复习:
1. 取下面小数的近似值
保留一位小数: 1.29≈1.3 0.056 ≈0.1
保留两位小数:3.424 ≈3.42 4.6372 ≈4.64
保留三位小数:7.4856 ≈7.486 7.2465 ≈7.247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
2 新知探究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 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kg 。 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别装在一些玻璃瓶里,需要准备几个瓶?自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分三个层次)
(1)2.5÷0.4=6.25(个)
(2)瓶子数必须是整数。
6.25≈6,需要6个瓶子。
(3)6个瓶子只能盛2.4千克,剩下的0.1千克,还需一个瓶子,共需7个瓶子。
总结:这就是“进一法”,不管小数点后的尾数是多少,都是将小数点后的尾数舍去,向个位进一。
2. 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25÷1.5=16.666 (个)考虑实际情况:包装礼盒数是整数。包装17个礼盒丝带不够,所以最多只能包装16个礼盒。
总结:这就是“去尾法”。不管小数点后的尾数是多少,都是直接将小数点后的尾数舍去,变成整数。
3. 对比两个题目: 同样是取商的近似数有什么不同?
4. 回想前面学过的“四舍五入”法,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总结:求近似值的方法有三种,但又各不相同。“四舍五入法”在一般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 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生活需求求近似值。
3 学以致用
(一)基础练习
1. 判断下面各题如何处理结果?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去尾法, 因为多余的布不够做一件衣服。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进一法, 不管剩多少煤都得再拉一车。
(3)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进一法,剩余的人需要再坐一辆车。
(4)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现在有同样的纸2800页,可装订多少本这样的笔
记本?
去尾法,剩余的纸不够装一本。
(5)李叔叔用100元钱买得15个茶杯。每个大约多少钱?
四舍五入法
(6)每套衣服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
去尾法,因为多余的布不够做一件衣服。
(7)1袋大米48.5千克,如果每天吃3千克,够吃多少天?
去尾法,剩余的不够一天,所以不能算一天。
(8)幼儿园买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进一法,剩下的蛋糕需要再装一个盒子。
2. 我么可以怎么对这些题进行分类呢?
第一类:(都是进一法)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3)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8)幼儿园买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第二类:(都是去尾法。)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4)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现在有同样的纸2800页,可装订多少本这样的笔
记本?
每套衣服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
(7)1袋大米48.5千克,如果每天吃3千克,够吃多少天?
总结: 进一法:运货物、装油、坐船、坐车„„
去尾法:做蛋糕、分东西、做衣服、包装„„
(二)综合提升练习
1. 一筒橙汁粉450克,每冲一杯需要14克橙汁粉和8克方糖,冲完这筒橙汁粉,大约需要多少克方糖? 450÷14≈32(杯)
32×8=256(克)
答:大约需要256克方糖。
2. 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kg 面粉。李师傅领了4kg 面粉做蛋糕,她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4÷0.32=12.5≈12(个)
答:她最多可以做12个生日蛋糕。
4 课堂总结
1.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计算的结果是小数,有时不管小数部分第一位是多少,要将小数部分的数舍去,向整数部分进一,这就是“进一法”。
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把一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全部舍去的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进一法”和“去尾法”
1. 2.
2.5÷0.4=6.25≈7(个)25÷1.5=16.666···≈16 (个)
进一法:不管小数部分第一位是多少,去尾法:把一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全部
进一。要将小数部分的数舍去,向整数部分舍去。
第三章
小数除法第6节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P39例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考点分析:会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依据
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中提出下要求: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进一法”“去尾法”这些概念,只要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掌握这些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就行了。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进一法”或“去尾法”,感受这些方法的现实意义。
教材分析:
从教材内容编排上分析,求商的近似值是在学生学习了求积的近似值、小学除法和计算器的简单应用的基础上来展开的,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例12是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小题进行教学。由于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这些结果的近似值。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这样,通过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对商的近似值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既巩固了小数除法,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值的基础上学习“进一法”和“去尾法”的,主要让学生考虑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专家建议
五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四舍五入”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生活中经验,所以讲授时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本章节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
复习引入——新知讲授——巩固总结——练习提高——课堂总结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
复习:
1. 取下面小数的近似值
保留一位小数: 1.29≈1.3 0.056 ≈0.1
保留两位小数:3.424 ≈3.42 4.6372 ≈4.64
保留三位小数:7.4856 ≈7.486 7.2465 ≈7.247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
2 新知探究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 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kg 。 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别装在一些玻璃瓶里,需要准备几个瓶?自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分三个层次)
(1)2.5÷0.4=6.25(个)
(2)瓶子数必须是整数。
6.25≈6,需要6个瓶子。
(3)6个瓶子只能盛2.4千克,剩下的0.1千克,还需一个瓶子,共需7个瓶子。
总结:这就是“进一法”,不管小数点后的尾数是多少,都是将小数点后的尾数舍去,向个位进一。
2. 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25÷1.5=16.666 (个)考虑实际情况:包装礼盒数是整数。包装17个礼盒丝带不够,所以最多只能包装16个礼盒。
总结:这就是“去尾法”。不管小数点后的尾数是多少,都是直接将小数点后的尾数舍去,变成整数。
3. 对比两个题目: 同样是取商的近似数有什么不同?
4. 回想前面学过的“四舍五入”法,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总结:求近似值的方法有三种,但又各不相同。“四舍五入法”在一般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 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生活需求求近似值。
3 学以致用
(一)基础练习
1. 判断下面各题如何处理结果?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去尾法, 因为多余的布不够做一件衣服。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进一法, 不管剩多少煤都得再拉一车。
(3)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进一法,剩余的人需要再坐一辆车。
(4)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现在有同样的纸2800页,可装订多少本这样的笔
记本?
去尾法,剩余的纸不够装一本。
(5)李叔叔用100元钱买得15个茶杯。每个大约多少钱?
四舍五入法
(6)每套衣服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
去尾法,因为多余的布不够做一件衣服。
(7)1袋大米48.5千克,如果每天吃3千克,够吃多少天?
去尾法,剩余的不够一天,所以不能算一天。
(8)幼儿园买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进一法,剩下的蛋糕需要再装一个盒子。
2. 我么可以怎么对这些题进行分类呢?
第一类:(都是进一法)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3)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8)幼儿园买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第二类:(都是去尾法。)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4)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现在有同样的纸2800页,可装订多少本这样的笔
记本?
每套衣服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
(7)1袋大米48.5千克,如果每天吃3千克,够吃多少天?
总结: 进一法:运货物、装油、坐船、坐车„„
去尾法:做蛋糕、分东西、做衣服、包装„„
(二)综合提升练习
1. 一筒橙汁粉450克,每冲一杯需要14克橙汁粉和8克方糖,冲完这筒橙汁粉,大约需要多少克方糖? 450÷14≈32(杯)
32×8=256(克)
答:大约需要256克方糖。
2. 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kg 面粉。李师傅领了4kg 面粉做蛋糕,她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4÷0.32=12.5≈12(个)
答:她最多可以做12个生日蛋糕。
4 课堂总结
1.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计算的结果是小数,有时不管小数部分第一位是多少,要将小数部分的数舍去,向整数部分进一,这就是“进一法”。
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把一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全部舍去的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进一法”和“去尾法”
1. 2.
2.5÷0.4=6.25≈7(个)25÷1.5=16.666···≈16 (个)
进一法:不管小数部分第一位是多少,去尾法:把一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全部
进一。要将小数部分的数舍去,向整数部分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