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理科数学课时内容安排与目录

高中理科数学课时内容安排与目录

必修1_必修4_必修5_必修2_必修3及选修2-1_2-2_2-3

必修1:(13+14+9 = 约36课时)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4+4+3+1+1= 约13课时)

1.1集合 (约4课时)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2函数及其表示 (约4课时)

1.2.1函数的概念

1.2.2函数的表示法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约3课时)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3.2奇偶性

实习作业 (约1课时)

小结 (约1课时)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6+6+1+1= 约14课时)

2.1指数函数 (约6课时)

2.1.1指数与指数幂等运算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2.2对数函数 (约6课时)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2.3幂函数 (约1课时)

小结 (约1课时)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4+1+1= 约9课时)

3.1函数与方程 (约3课时)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约4课时)

3.2.1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实习作业 (约1课时)

小结 (约1课时)

必修4:(16+12+8= 约36课时)

第一章: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2+3+2+4+2+2+1= 约16课时)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约2课时)

1.1.1任意角

1.1.2弧度制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约3课时)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快乐的学习, 快乐的考试! 1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约2课时)

1.4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约4课时)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

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1.4.3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5函数y =A sin(ωx +ϕ) 的图像(约2课时)

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约2课时) 小结与复习 (约1课时)

第二章:平面向量 (2+2+2+2+2+2= 约12课时)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约2课时)

2.1.1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

2.1.2向量的几何表示

2.1.3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约2课时)

2.2.1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2.2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2.3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约2课时)

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3.2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2.3.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2.3.4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约2课时)

2.4.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意义

2.4.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约2课时)

2.5.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2.5.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小结 (约2课时)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4+3+1= 约8课时)

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约4课时)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约3课时)

小结 (约1课时)

必修5:(8+12+16= 约36课时)

第一章:解三角形 (3+4+1= 约8课时)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约3课时)

1.1.1正弦定理

1.1.2余弦定理

1.2应用举例 (约4课时)

1.3实习作业 (约1课时)

第二章:数列 (2+2+2+2+2+2= 约12课时)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约2课时)

快乐的学习, 快乐的考试! 2

2.1.1数列的概念 2.1.2数列的简单表示法 2.2等差数列 (约2课时) 2.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约2课时) 2.4等比数列 (约2课时) 2.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约2课时) 回顾与小结 (约2课时) 第三章:不等式 (2+3+5+3+3= 约16课时) 3.1不等关系(含不等式性质) (约2课时)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约3课时) 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3.4基本不等式 (约3课时) 小结与复习 (约3课时) (约5课时) 必修2:(8+10+9+9= 约36课时)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2+2+2+1+1= 约8课时)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约2课时)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约2课时)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约2课时) 1.3.1柱体、椎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3.2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实习作业 (约1课时) 小结 (约1课时)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3+3+3+1= 约10课时)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约3课时) 2.1.1平面 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2.1.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4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约3课时) 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2.2.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2.2.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约3课时)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2.3.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2.3.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小结 (约1课时)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2+3+3+1= 约9课时)

快乐的学习, 快乐的考试! 3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约2课时)

3.1.1倾斜角与斜率

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3.2直线的方程 (约3课时)

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3.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约3课时)

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3.3.2两点间的距离

3.3.3点到直线的距离

3.3.4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小结 (约1课时)

第四章:圆与方程 (2+4+2+1= 约9课时)

4.1圆的方程 (约2课时)

4.1.1圆的标准方程

4.1.2圆的一般方程

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约4课时)

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4.2.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4.2.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4.3空间直角坐标系 (约2课时)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小结 (约1课时)

必修3:(12+16+8= 约36课时)

第一章:算法初步 (4+3+4+1= 约12课时)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约4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

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

1.2基本算法语句 (约3课时)

1.2.1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1.2.2条件语句

1.2.3循环语句

1.3算法案例 (约4课时)

1.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

2.秦九韶算法

3.进位制

4.阅读与思考“割圆术”

小结 (约1课时)

第二章:统计 (5+5+4+1+1= 约16课时)

2.1随机抽样 (约4课时)

2.1.1简单随机抽样

快乐的学习, 快乐的考试! 4

2.1.2系统抽样

2.1.3分层抽样

2.2用样本估计总体 (约5课时)

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约4课时)

2.3.1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实习作业 (约1课时)

小结 (约1课时)

第三章:概率 (3+2+2+1= 约8课时)

3.1随机事件的概率 (约3课时)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

3.1.2概率的意义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

3.2古典概型 (约2课时)

3.2.1古典概型

3.2.2(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

3.3几何概型 (约2课时)

3.3.1几何概型

3.3.2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小结 (约1课时)

选修2-1:(8+16+12= 约36课时)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2+2+2+2= 约8课时)

1.1命题及其关系 (约2课时)

1.1.1命题

1.1.2四种命题

1.1.3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约2课时)

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2.2充要条件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约2课时)

1.3.1且

1.3.2或

1.3.3非

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约2课时)

1.4.1全称量词

1.4.2存在量词

1.4.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2+5+3+4+2= 约16课时)

2.1曲线与方程 (约2课时)

2.1.1曲线与方程

2.1.2求曲线的方程

快乐的学习, 快乐的考试! 5

2.2椭圆 (约5课时) 2.2.1椭圆的标准方程 2.2.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3双曲线 (约3课时) 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3.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2.4抛物线 (约4课时) 2.4.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4.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小结 (约2课时) 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5+5+2= 约12课时) 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约5课时) 3.1.1空间向量及其加减运算 3.1.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 3.1.3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3.1.4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3.1.5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约5课时) 小结 (约2课时) 选修2-2:(24+8+4= 约36课时) 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 (4+3+4+3+4+2+2+1+1= 约24课时) 1.1变化率与导数 (约4课时) 1.1.1变化率问题 1.1.2导数的概念 1.1.3导数的几何意义 1.2导数的计算 (约3课时) 1.2.1几个常用函数的导数 1.2.2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及导数的运算法则 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约4课时) 1.3.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1.3.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1.3.3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导数 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约3课时) 1.5定积分的概念 (约4课时) 1.5.1曲边梯形的面积 1.5.2汽车行驶的路程 1.5.3定积分的概念 1.6微积分基本定理 (约2课时) 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 (约2课时) 1.7.1定积分在几何中的应用 1.7.2定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 实习作业 (约1课时) 小结 (约1课时)

快乐的学习, 快乐的考试! 6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3+3+2= 约8课时)

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约3课时)

2.1.1合情推理

2.1.2演绎推理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约3课时)

2.2.1综合法和分析法

2.2.2反证法

2.3数学归纳法 (约2课时)

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2+2= 约4课时)

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约2课时)

3.1.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1.2复数的几何意义

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约2课时)

3.2.1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3.2.2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

选修2-3:(14+12+10= 约36课时)

第一章:计数原理 (4+6+3+1= 约14课时)

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2排列与组合 (约6课时)

1.2.1排列

1.2.2组合

1.3二项式定理 (约3课时)

1.3.1二项式定理

1.3.2“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小结 (约1课时)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3+4+3+1+1= 约12课时)

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约3课时)

2.1.1离散型随机变量

2.1.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约4课时)

2.2.1条件概率

2.2.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2.2.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约3课时)

2.3.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

2.3.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

2.4正态分布 (约1课时)

小结 (约1课时)

第三章:统计案例 (4+3+2+1= 约10课时)

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约4课时)

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约3课时) 实习作业 (约2课时)

小结 (约1课时)

快乐的学习, 快乐的考试! 约4课时) 7 (

高中理科数学课时内容安排与目录

必修1_必修4_必修5_必修2_必修3及选修2-1_2-2_2-3

必修1:(13+14+9 = 约36课时)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4+4+3+1+1= 约13课时)

1.1集合 (约4课时)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2函数及其表示 (约4课时)

1.2.1函数的概念

1.2.2函数的表示法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约3课时)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3.2奇偶性

实习作业 (约1课时)

小结 (约1课时)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6+6+1+1= 约14课时)

2.1指数函数 (约6课时)

2.1.1指数与指数幂等运算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2.2对数函数 (约6课时)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2.3幂函数 (约1课时)

小结 (约1课时)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4+1+1= 约9课时)

3.1函数与方程 (约3课时)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约4课时)

3.2.1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实习作业 (约1课时)

小结 (约1课时)

必修4:(16+12+8= 约36课时)

第一章: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2+3+2+4+2+2+1= 约16课时)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约2课时)

1.1.1任意角

1.1.2弧度制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约3课时)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快乐的学习, 快乐的考试! 1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约2课时)

1.4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约4课时)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

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1.4.3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5函数y =A sin(ωx +ϕ) 的图像(约2课时)

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约2课时) 小结与复习 (约1课时)

第二章:平面向量 (2+2+2+2+2+2= 约12课时)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约2课时)

2.1.1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

2.1.2向量的几何表示

2.1.3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约2课时)

2.2.1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2.2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2.3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约2课时)

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3.2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2.3.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2.3.4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约2课时)

2.4.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意义

2.4.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约2课时)

2.5.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2.5.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小结 (约2课时)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4+3+1= 约8课时)

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约4课时)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约3课时)

小结 (约1课时)

必修5:(8+12+16= 约36课时)

第一章:解三角形 (3+4+1= 约8课时)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约3课时)

1.1.1正弦定理

1.1.2余弦定理

1.2应用举例 (约4课时)

1.3实习作业 (约1课时)

第二章:数列 (2+2+2+2+2+2= 约12课时)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约2课时)

快乐的学习, 快乐的考试! 2

2.1.1数列的概念 2.1.2数列的简单表示法 2.2等差数列 (约2课时) 2.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约2课时) 2.4等比数列 (约2课时) 2.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约2课时) 回顾与小结 (约2课时) 第三章:不等式 (2+3+5+3+3= 约16课时) 3.1不等关系(含不等式性质) (约2课时)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约3课时) 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3.4基本不等式 (约3课时) 小结与复习 (约3课时) (约5课时) 必修2:(8+10+9+9= 约36课时)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2+2+2+1+1= 约8课时)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约2课时)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约2课时)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约2课时) 1.3.1柱体、椎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3.2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实习作业 (约1课时) 小结 (约1课时)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3+3+3+1= 约10课时)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约3课时) 2.1.1平面 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2.1.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4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约3课时) 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2.2.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2.2.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约3课时)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2.3.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2.3.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小结 (约1课时)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2+3+3+1= 约9课时)

快乐的学习, 快乐的考试! 3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约2课时)

3.1.1倾斜角与斜率

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3.2直线的方程 (约3课时)

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3.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约3课时)

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3.3.2两点间的距离

3.3.3点到直线的距离

3.3.4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小结 (约1课时)

第四章:圆与方程 (2+4+2+1= 约9课时)

4.1圆的方程 (约2课时)

4.1.1圆的标准方程

4.1.2圆的一般方程

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约4课时)

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4.2.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4.2.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4.3空间直角坐标系 (约2课时)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小结 (约1课时)

必修3:(12+16+8= 约36课时)

第一章:算法初步 (4+3+4+1= 约12课时)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约4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

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

1.2基本算法语句 (约3课时)

1.2.1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1.2.2条件语句

1.2.3循环语句

1.3算法案例 (约4课时)

1.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

2.秦九韶算法

3.进位制

4.阅读与思考“割圆术”

小结 (约1课时)

第二章:统计 (5+5+4+1+1= 约16课时)

2.1随机抽样 (约4课时)

2.1.1简单随机抽样

快乐的学习, 快乐的考试! 4

2.1.2系统抽样

2.1.3分层抽样

2.2用样本估计总体 (约5课时)

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约4课时)

2.3.1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实习作业 (约1课时)

小结 (约1课时)

第三章:概率 (3+2+2+1= 约8课时)

3.1随机事件的概率 (约3课时)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

3.1.2概率的意义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

3.2古典概型 (约2课时)

3.2.1古典概型

3.2.2(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

3.3几何概型 (约2课时)

3.3.1几何概型

3.3.2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小结 (约1课时)

选修2-1:(8+16+12= 约36课时)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2+2+2+2= 约8课时)

1.1命题及其关系 (约2课时)

1.1.1命题

1.1.2四种命题

1.1.3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约2课时)

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2.2充要条件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约2课时)

1.3.1且

1.3.2或

1.3.3非

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约2课时)

1.4.1全称量词

1.4.2存在量词

1.4.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2+5+3+4+2= 约16课时)

2.1曲线与方程 (约2课时)

2.1.1曲线与方程

2.1.2求曲线的方程

快乐的学习, 快乐的考试! 5

2.2椭圆 (约5课时) 2.2.1椭圆的标准方程 2.2.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3双曲线 (约3课时) 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3.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2.4抛物线 (约4课时) 2.4.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4.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小结 (约2课时) 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5+5+2= 约12课时) 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约5课时) 3.1.1空间向量及其加减运算 3.1.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 3.1.3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3.1.4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3.1.5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约5课时) 小结 (约2课时) 选修2-2:(24+8+4= 约36课时) 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 (4+3+4+3+4+2+2+1+1= 约24课时) 1.1变化率与导数 (约4课时) 1.1.1变化率问题 1.1.2导数的概念 1.1.3导数的几何意义 1.2导数的计算 (约3课时) 1.2.1几个常用函数的导数 1.2.2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及导数的运算法则 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约4课时) 1.3.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1.3.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1.3.3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导数 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约3课时) 1.5定积分的概念 (约4课时) 1.5.1曲边梯形的面积 1.5.2汽车行驶的路程 1.5.3定积分的概念 1.6微积分基本定理 (约2课时) 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 (约2课时) 1.7.1定积分在几何中的应用 1.7.2定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 实习作业 (约1课时) 小结 (约1课时)

快乐的学习, 快乐的考试! 6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3+3+2= 约8课时)

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约3课时)

2.1.1合情推理

2.1.2演绎推理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约3课时)

2.2.1综合法和分析法

2.2.2反证法

2.3数学归纳法 (约2课时)

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2+2= 约4课时)

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约2课时)

3.1.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1.2复数的几何意义

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约2课时)

3.2.1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3.2.2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

选修2-3:(14+12+10= 约36课时)

第一章:计数原理 (4+6+3+1= 约14课时)

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2排列与组合 (约6课时)

1.2.1排列

1.2.2组合

1.3二项式定理 (约3课时)

1.3.1二项式定理

1.3.2“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小结 (约1课时)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3+4+3+1+1= 约12课时)

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约3课时)

2.1.1离散型随机变量

2.1.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约4课时)

2.2.1条件概率

2.2.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2.2.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约3课时)

2.3.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

2.3.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

2.4正态分布 (约1课时)

小结 (约1课时)

第三章:统计案例 (4+3+2+1= 约10课时)

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约4课时)

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约3课时) 实习作业 (约2课时)

小结 (约1课时)

快乐的学习, 快乐的考试! 约4课时) 7 (


相关文章

  • 对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 对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博 兴 一 中 孙 翠 玲 自2004年9月开始,各个版本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验.与原来大纲教材相比,各个版本课标教材在知识内容的体系安排,教材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 ...查看


  • 对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1
  • 对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博 兴 一 中 孙 翠 玲 自2004年9月开始,各个版本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验.与原来大纲教材相比,各个版本课标教材在知识内容的体系安排,教材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 ...查看


  • 高中文科学习方法要诀
  • 高中文科学习方法要诀 1.高中文科包括: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 2.文科课程和数学.物理等理科课程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记忆量大.由于这个特点,使你在学习文科课程时所采用学习 方法明显不同于理科. (2)理解抽象.不像理科的理 ...查看


  • 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数学教材目录
  • 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一到高三所有的数学教材目录(共 21 个单元)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 1 章 集合和命 一.集合 1.1 集合及其表示法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 1.3 集合的运算 二.四种命题的形式 1.4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三.充分 ...查看


  • 文科生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指导:文科学习方法 高二文科,那是打基础的时候,你要做的是: 1.现在开始把现有的课程学好,学牢,该记的记,该背的背,不要再欠债,重视基础知 识,夯实基础: 2.对自己的薄弱学科开始有的放矢的去补,针对自己的实际方式,该放的就放 ...查看


  • 教师资格证考试目录
  • 高一上学期学必修1.3,下学期学必修2.4,高二上半学期(期中考试前)学必修5,再学选修,其中理科期中考试后期末考试前学选修2-1,文科是选修1-1,到年后第二学期理科在期中考试前学选修2-2,文科是1-2,期中考试后到期末考试理科学选修2 ...查看


  • 2013甘肃高考方案·高考大纲
  • 2013甘肃高考新方案 根据高中新课改课程,甘肃对高考方案进行重大改革.也就是说,从2013年起,我省高考考生将按新高考方案参加考试.昨日,省政府公布了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试行),与"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 ...查看


  • 高考状元学习法方法篇
  • 方法篇 高中时期是一个人充实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走向心智成熟的关键时期.高中的学习情况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发展,甚至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关于高中学习,没有人会否认方法的重要性.正如2007年广西文科状元林丽渊在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时说:科学的学习方 ...查看


  • 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
  • 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 第一部分 应用篇 第一计 望山走路--高效学习从明确目标开始 第二计 战略规划--合理计划是高效学习的保证 第三计 因人而异--充足的时间是学习的前提 第二部分 实践篇 第九计 万木之本--重视课本 第十计 重中之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