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解析
【摘要】:区别于西方的选举党,中国共产党属于领导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选择的结果,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性是由其本性所决定,由中国共产党党章所规定的。这两个前提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要性。要保持党的性质,巩固党的历史地位,更好的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就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共产党的特殊体制决定了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从世界形势来看,世界发生的历史大转折对执政党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科学技术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是21世纪以来世界巨大变化的突出方面。与此同时,一批大党老党在20世纪90年代丢掉了政权,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经验教训。
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的是政治格局的多极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这就是,苏联共产党经不起历史大变动的考验,不战而败,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一大片社会主义江山不复存在。由此,“冷战”结束,两超格局被彻底打破,世界开始多极化的进程。
第二,从国内形势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活力增加了,各个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当前,改革发展的任务很重,统一思想的任务很重,维护稳定的任务很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我们把市场经济市场化、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改革这三重重大的社会变革浓缩在同一时空中进行,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次史无前例、特殊复杂而又极其艰难的社会实践。新的实践必然带来新的问题。例如,如何理解和把握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如何看待新的社会阶层,如何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中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
第三,从党的自身来看,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地位、环境和所承担的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的党,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两大考验。
中国共产党能否经得住考验,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关键是把党自身建设好,要以改革的精神来加强党的建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加强自身建设,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把党的根本宗旨真正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1.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制定、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 要把坚持党的宗旨真正落到实处,首先必须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制定、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也就是说,制定政策必须体现大多数人的利益,执行政策必须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在坚持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尊重和保护各个方面的正当利益。要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广大共产党员既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在现阶段的方针政策,又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奉献意识,处处体现共产党员应有的思想境界。
2.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
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
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老老实实向人民学习,真心诚意为人民服务。
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谁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同人民群众结合在一起,真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谁就有力量、有智慧、有办法,就能战胜困难,为人民多作贡献。要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热心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3.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早在1929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红四军的任务是打仗、筹粮、做群众工作。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势,是我们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件大事,也是新形势下落实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鞭策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改变那种“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状况。
反腐倡廉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深刻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腐败。当前,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处在关键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仅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大力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对于进一步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更好地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把反腐倡廉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于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既要靠把经济建设扎扎实实地搞上去,又要靠把反腐倡廉工作切切实实地搞好。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因严重腐败问题而最后丧失政权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如果听任自身腐败滋长,且又无力遏制,必然会导致风气败坏、民心丧失,最终丢掉政权。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取决于执政能力建设的加强,而反腐倡廉工作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反腐倡廉工作。
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解析
【摘要】:区别于西方的选举党,中国共产党属于领导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选择的结果,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性是由其本性所决定,由中国共产党党章所规定的。这两个前提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要性。要保持党的性质,巩固党的历史地位,更好的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就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共产党的特殊体制决定了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从世界形势来看,世界发生的历史大转折对执政党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科学技术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是21世纪以来世界巨大变化的突出方面。与此同时,一批大党老党在20世纪90年代丢掉了政权,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经验教训。
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的是政治格局的多极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这就是,苏联共产党经不起历史大变动的考验,不战而败,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一大片社会主义江山不复存在。由此,“冷战”结束,两超格局被彻底打破,世界开始多极化的进程。
第二,从国内形势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活力增加了,各个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当前,改革发展的任务很重,统一思想的任务很重,维护稳定的任务很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我们把市场经济市场化、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改革这三重重大的社会变革浓缩在同一时空中进行,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次史无前例、特殊复杂而又极其艰难的社会实践。新的实践必然带来新的问题。例如,如何理解和把握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如何看待新的社会阶层,如何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中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
第三,从党的自身来看,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地位、环境和所承担的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的党,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两大考验。
中国共产党能否经得住考验,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关键是把党自身建设好,要以改革的精神来加强党的建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加强自身建设,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把党的根本宗旨真正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1.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制定、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 要把坚持党的宗旨真正落到实处,首先必须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制定、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也就是说,制定政策必须体现大多数人的利益,执行政策必须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在坚持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尊重和保护各个方面的正当利益。要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广大共产党员既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在现阶段的方针政策,又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奉献意识,处处体现共产党员应有的思想境界。
2.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
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
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老老实实向人民学习,真心诚意为人民服务。
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谁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同人民群众结合在一起,真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谁就有力量、有智慧、有办法,就能战胜困难,为人民多作贡献。要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热心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3.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早在1929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红四军的任务是打仗、筹粮、做群众工作。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势,是我们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件大事,也是新形势下落实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鞭策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改变那种“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状况。
反腐倡廉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深刻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腐败。当前,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处在关键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仅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大力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对于进一步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更好地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把反腐倡廉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于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既要靠把经济建设扎扎实实地搞上去,又要靠把反腐倡廉工作切切实实地搞好。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因严重腐败问题而最后丧失政权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如果听任自身腐败滋长,且又无力遏制,必然会导致风气败坏、民心丧失,最终丢掉政权。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取决于执政能力建设的加强,而反腐倡廉工作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反腐倡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