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生物必修二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

第五章 重难点

第五章 课文目录

第一节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第二节 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第三节 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

第一节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知识点详解】

一、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 1、生物在类型上具有多样性 物种: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一种自然的类群。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生殖隔离:

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一般不能相互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判断生物个体间是否同一物种的标准: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2、生物在模式上具有统一性

生命特点: 新陈代谢、遗传、变异、进化和适应环境等 分类学: 亲缘关系越近,结构和功能越相似。 起源: 有共同祖先。

细胞: 由真核或者原核细胞组成。

分子: 遗传物质是DNA 或者RNA ;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是蛋白质; 二、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 1、统一性

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同一祖先发展而来,遗传使所有的生物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 2、多样性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环境,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 种群之间发生性状的分歧——变异;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物种在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展成多个物种,一种类型发展出多种类型。 三、进化论观点

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物种在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下能演变成另一物种。 2、同种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环境,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 3、种群之间发生性状的分歧

4、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一个祖先发展而来

合理的解释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四、小结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多样性:类型上 统一性:模式上

【经典例题】

例1、东北虎和华南虎的形成是因为 ( ) A 、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 B、存在生殖隔离 C 、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

答案:A

例2、下列叙述符合特创论观点的是( ) A 、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由上帝创造的 B 、物种一经创造可随环境发生变化 C 、不同物种间具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

D 、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一个祖先物种发展而来

答案:A

例3、现在地球上生物种类达200万种之多,对如此众多的生物,符合进化论的解释(A 、来自同一物种的生物在性状上是相同的

B 、本来就存在众多物种,他们各自向不同方向进化保持不变

C 、来自同一祖先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便很快 形成不同的物种 D 、同一物种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可形成多个物种 答案:D

例4、食人鲳是外来物种,如果让其进入我国的河流自然生长,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的食人鲳相比( ) A 、没有任何变化 B 、很快产生生殖隔离 C 、进化方向可能发生变化

D 、与我国河流中鱼类杂交产生新物种

答案:C

例5、下列说法不能体现生物界具有高度同意性的是( ) A 、DNA 是绝大多数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B 、无论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DNA 等生物大分子的连接方式相同 C 、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D 、动物、植物、真菌三者的生物体结构不同

答案:D

例6、对于人和大惺惺的骨骼可以说明( )

A 、同一的细胞模式将动物、植物、真菌和众多的原生生物联系在一起 B 、同种个体之间能相互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C 、生物体层次上存在某种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模式 D 、人类与大猩猩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

答案:C

第二节 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知识点详解】

一、进化的动力——选择

人工、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生物普遍存在变异—>人们根据自己需要—>挑选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淘汰其他—>数代选择所需变异被保存—>培育出新品种 自然选择:

生物普遍存在变异—>影响存活与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数代选择,适应环境的所需变异被保存—>进化,新物种产生

达尔文把这种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

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的解释

• 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

• 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 • 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 • 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 (遗传变异);

• 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二、进化的前提——可遗传变异

原材料: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生物通过变异(基因突变) 产生新的基因, 通过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产生新的基因型。

种群中普遍存在的 可遗传变异 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也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三、种群基因频率的平衡和变化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一个种群全部等位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

3、基因频率:种群中,某一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比例。

某种基因的数目

基因频率 =

控制同种性状的等位基因的总数

×100%

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

4、基因型频率:每种基因型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

基因型频率 =

特定基因型的个数

总的个数

×100%

5、遗传平衡定律(哈代-温伯格定律):

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并且基因型频率由基因频率所决定。 平衡被打破的因素:基因频率改变: 遗传漂变:小种群的偶然事件 非随机交配:交配有选择 基因迁移:个体的迁入和迁出 突变:少数有利突变

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改变 四、自然选择导致适应

适应:生命的结构及功能、行为、生活方式使该生物适合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延续,称为适应。

适应性进化——自然选择所造成的。 五、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 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

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方式。

异地:地理隔离 同地:有性生殖

总结: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

【经典例题】

例1、如图表示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 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 变异不定向 B 、 a—>b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 C 、 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D 、 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定向抗药性变异

种群密度

例2、某一个种群中某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 A. 那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 该种群的全体成员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子 C. 那个变异性状是由环境引起的 D. 控制那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

答案:A

例3、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突变可以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B. 生物个体总要死亡,但基因库却因个体繁殖代代相传 C. 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 D. 种群中的每个个体含有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答案:D

例4、某一个种群中某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 A. 那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 该种群的全体成员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子 C. 那个变异性状是由环境引起的 D. 控制那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

答案:A

例5、从某种生物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 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 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 个体占4%,则基因A 和a 的频率分别是( )

使用农药

答案:D

T

A.24% 72% B.36% 64% C.57% 43% D.60% 40%

答案:D

第三节 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

【知识点详解】

1.化石展示生物进化历程 关于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

1.创世说(神创论)和新创世说:创世说是把生命起源这一科学命题划人神学领域,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上帝设计创造的,或者是由于某种超自然的东西干预产生的。19世纪以前西方流行创世说这一学说。近年来,在科学的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创世说的支持者为坚持这一非科学的观点,不得不作出新的努力使圣经与科学调和,用科学知识来证明圣经的故事,如将生物学和古生物学的一些“证据”来证明上帝造物和物种不变的观点,这就是现代的新创世说。这一学说无论怎样修饰都是不科学的。

2.自然发生说(自生论):认为生命可以随时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迅速产生出来。如腐草生萤,腐肉生蛆、白石化羊等。这一学说在17世纪曾流行于欧洲。随着意大利的医生雷地和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等人的实验的成功,这一学说失去了他的生命力。

3.生物发生说(生源论):认为生命只能来自生命,但不能解释地球上最初的生命的来源。

4.宇宙发生说(字生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间的其他星球,某些微生物的孢子可以附着在星际尘埃颗粒上而到达地球,从而使地球具有了初始的生命。这个学说仍然不能解释宇宙间最初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此外,宇宙空间的物理因素,如紫外线、温度等对生命是致死的,生命又是怎样穿过宇宙空间而不会死亡呢?

5.化学进化说(新自生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历史的早期,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由非生命物质经历长期化学进化过程而产生的。这一过程是伴随着宇宙进化过程进行的。生命起源是一个自然历史时间,是整个宇宙演化的一部分。 化石展示生物进化历程:

冥古宙:地球形成 太古宙:蓝细菌

元古宙: 真核生物 显生宙:

2.寒武纪爆发和灭绝

(1)、适应辐射(2)、物种形成的速率(3).趋同进化与平行进化(4).种间相互作用与协同进化

渐变式论是新物种由母体分出的一些小种群。有共同的祖先繁衍而来他们获得了新的适应而变得越来越不相似:点断平衡论是新种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母种分出物种的时候,物种存在的其余时间则变化甚小。 趋同进化与平行进化

同源器官:指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 同功器官:指功能相同而起源不一定相同的器官 小结:

一、化石展示生物进化历程(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二、寒武纪爆发和灭绝

三、适应辐射(加拉帕戈斯地雀) 四、物种形成的速率:渐变论和点断平衡论 五、趋同进化与平行进化:(同源器官、同工器官) 六、种间相互作用与协同进化

生物的进化 历年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湖南99初赛)若要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生命进化的第二阶段,应选取的实验材料是①海水 ②NH 3、CH 4 ③核苷酸 ④氨基酸 ⑤蛋白质 ⑥核酸 ⑦粘土 A ①②③④⑦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①②⑤⑥⑦

2.(湖南97初赛;江苏98)原始生命必需具备的两个基本特征是①生长发育 ②应激性 ③新陈代谢 ④遗传变异 ⑤细胞结构 ⑥能够繁殖 A ③⑥ B ②④ C ③⑤ D ①⑤

3.(广西97;湖南97初赛;江苏98,99)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第二阶段形成的物质是

A NH3、CH 4 B 嘌呤、嘧啶 C 单糖、核苷酸 D 原始的蛋白质、核酸

4.(新疆99)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已为广大学者所认同,这一假说与“自然发生论”有一点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点是

A 生命都是从非生命物质中突然产生的 B 生命都是从非生命物质产生的

C 生命所在目前条件下从非生命物质产生 D 生命发生是与宇宙中某些星球的生物相关

5.(湖南98初赛)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进程中,原始界膜的出现发生在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C 第三阶段 D 第四阶段

6.(湖南97复赛;陕西99)据研究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代大气的成分大不相同,在完成原始大气向现代大气的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自养型细菌B 异养型细菌

C 蓝藻 D 绿藻

7.(河南97预赛;陕西99)与原始生命的结构组成相似的细胞内容物是A 核仁 B 线粒体 C 核糖体 D 病毒T

8.(广西98)生化分析得知,人体体液中的Na 、K 、Ca 、Mg 、Cl 等无机盐离子的比例跟海水相应比例接近,这个事实证明

A 人类也适应海洋生活 B人类起源于海洋 C 原始人靠饮海水生活 D 原始海洋是生命起源的场所

9.(湖北99)原始地球的大气作为生命起源的原料条件,它的成分中没有 A红元素 B氧元素 C游离态氮 D游离态氧

10.(江苏99;安徽97)地球上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是

A 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的形成 B 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生命大分子的形成

C 具有原始界膜的多分子体系的形成 D 由多分子体系进化为原始生命

11.(湖南99初赛)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有关生物类型出现顺序的几种猜测中,最有可能的是

A 厌氧自养、厌氧异养、需氧异养 B 厌氧异养、需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

C 需氧异养、厌氧异养、需氧自养 D 厌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需氧异养

12.(新疆99)“团聚体”“微球体”相当于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中的 ++2+2+-

A 有机小分子物质 B 有机高分子物质 C 多分子体系 D 原始生命

13.(湖北98)年,我国科学工作者人工合成的结晶中胰岛素是一种

A 1956,1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B 1965,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C 1981,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 D 1953,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14.(浙江 98)科学家发现种子蕨用种子繁殖,但没有花,说明种子蕨是

A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B 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C 藻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D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15.(陕西99;湖南98复赛)下列关于环境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环境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往往形成不同的生物类型

C 环境对进化的作用主要是对变异定向选择和积累作用 D环境的变化与生物的进化是相互影响的

16.(湖南98初赛)有关进化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多种生物有强大繁殖力 B 生存斗争造成多数个体死亡,少数生存C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生存斗争是通过遗传和变异实现的

17.(广西98)经常遭到暴风袭击的岛屿,这里的昆虫大部分无翅,部分翅很发达,两者都适应当地环境,这一事实说明

A 适应是相对的B 变异是定向的C 变异是不定向的D 两种变异,都是环境变化引起的

18.(山东99决赛)生物进化最可靠的证据是

A 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里按一定顺序出现 B 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初期非常相似

C 脊椎动物具有同源器官 D 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19.(广东98初赛)在下列四项有关马的进化论述中挑出不适合的一项

A 在始祖马向真马的进化过程中,体型变大,趾数减少,臼齿由低冠变高冠

B 在始祖马向真马的进化过程中,体型增高,中处加强,侧趾退化,齿面加大、复杂化

C 在始祖马向真马的进化过程中,由森林生活转向草原及高原生活

D 在始祖马向真马的进化过程中,为更适合于在广阔的草原上奔跑,逃避肉食动物,它们逐渐使中趾发达成为惟一着地趾

20.(陕西98)现代乌贼和章鱼的祖先是 A 腕足动物 B 三叶虫 C 鹦鹉螺 D 广翼类

21.(山东99决赛)1只雌蛙能产4000粒、5000粒卵,卵受精后只有不足10%的能发育成为成体,按照达尔文观点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过度繁殖 B 生存斗争 C 适者生存 D 遗传和变异

22.(江西98)下列有关植物进化的历程中,正确的是

A 原始绿藻→裸蕨→苔藓→种子蕨→种子植物 B 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C 原始绿藻→裸蕨类→蕨类→种子蕨→种子植物 D 藻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3.(浙江99)下列哪种行为不能用亲缘选择理论来解释

A 兵蚁保卫蚁王的行为 B 挪威旅鼠的自杀行为 C 鸟类的报警行为

D 雄虻的骗婚行为

24.(湖南97初赛;江苏98)人体内残留了哺乳动物内相当发达的阑尾,这可作为生物进化中哪一方面的证据

A 古生物的证据 B 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C 胚胎学的证据 D 生物遗传方面的证据

25.(湖北99)恐龙类动物是中生代时期最繁盛的一类大型爬行动物,但是到白至纪末期尽末于世。从生物进化角度而论,恐龙这类动物灭绝的原因可能是 A 食物不足 B 防卫能力不强 C 环境变化 D 生存斗争失败

26.始祖鸟的化石,各类马的化石所处的地质年代依次是

A 太古代、元古代 B 元古代、古生代 C 古生代、中生代 D 中生代、新生代

27.(浙江98)在中国北京郊区发现的山顶洞人化石,研究表明它属于

A 早期猿人 B 晚期猿人 C 早期智人 D 晚期智人

28.(湖南98初赛)造成同源器官功能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原始祖先不同 B 变异方向不同 C 进化水平不同 D 生存环境不同

29.(广西99)古两栖类(坚头类)出现于 A 泥盆纪 B 石炭纪 C 白垩纪 D 佛罗纪

30.(广西98)证明鲸的原始祖先是水生动物的确凿证据是

A 早期鲸胚有尾 B 鲸生活在水中 C 早期鲸胚有鳃裂 D 鲸的鳍和鱼的鳍是同源器官

31.(广东98初赛)我国北京周口店出土的北京猿人是属于A 能人 B 早期智人 C 直立人 D 晚期智人

32.(湖南98初赛;福建99初赛;新疆99)在下列四个系统中,哪一个系统中的昆虫最有可能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警戒色的适应A 草地、有毒昆虫和食虫鸟 B 枯叶、有毒昆虫和食虫鸟 C 草地、无毒昆虫和食虫鸟 D 枯叶、无毒虫和食虫鸟

33.(黑龙江99复赛)下列各现象中,哪一种不属于自然选择起作用的例子

A 纯种长毛垂耳狗的形成 B 因工业污染而使某种蛾子发生黑化

C 某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 D 头发里的虱子经DDT 处理后仍有变种存活下来

34.(广西98;浙江98)肺鱼在夏季如遇干涸,常藏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复苏”,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种生存斗争的表现 B 这是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C 这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D 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5·(湖南97初赛)据科学分析,海洋生物比陆生生物进化的速度缓慢,其原因是

A 海洋生物一般比陆生生物低等 B 海洋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生存斗争进行得比较缓和

C 海洋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故海洋生物很少发生变异 D 海洋中弱肉强食,很多物种还未进化到高水平就被淘汰了

36.(河南97预赛)自然界中生物种的3个最主要的特征是

A 形态差异、生理差异、行为习性差异 B 形态可区分、生态差异、生殖隔离(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C 形态差异、地理分布可区分、生态差异 D 形态差异、生理差异、遗传差异

37.(福建99初赛;江苏99)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来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变得颈和前肢都很长

B 尺蛾工业黑化的现象是因为尺蛾受到煤油烟污染而被熏黑的

C 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所以它们的个体都能产生定向的白色变异

D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

38.(浙江98)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选择、隔离是新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A 基因突变 B 选择 C 生殖隔离 D 物种分化

39.(湖北98)现代马的远祖马叫始祖马,始祖马化石的研究表明它们生活在距今约”以前。

A 五千万年 B 五百万年 C 五十万年 D 五万年

40.(江西98)按达尔文观点,生物的生存斗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过度繁殖 B生活空间有限 C食物短缺 D遗传和变异

二、多项选择题

1.(福建99初赛)下列特点在动物进化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 A中胚层的形成 B

同源器官 C核膜的形成 D脊索的形成

2.(山东)下列各项不属于同源器官的是A 蝙蝠的翼手与鱼的鳍B 猿的前肢与鲸的鳍C 鸽的翅与蝴蝶的翅 D牛的前肢与人的脚

3.(陕西98)下列化石中,属于中间过渡型的化石是A 种子蕨化石 B 始祖鸟化石 C 卞氏兽化石 D 恐龙化石

4.(陕西98)下列何处可见化石 A 火山灰B 沉积石 C 冰雪 D 琥珀 E 沥青坑

5.(山东97决赛)原始地球大气为还原性大气的原因是A 不含氧气 B 不含二氧化碳 C 富含氢 D 富含甲烷

6.(山东99决赛)米勒将甲烷、氨、氮气和水蒸气放在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一周,结果得到11种氨基酸,其中属于米勒制出的而在天然蛋白质中含有的是 A甘氨酸 B丝氨酸 C谷氨酸 D天门冬氨酸 E鸟氨酸 F色氨酸 G丙氨酸

7.(新疆98)达尔文进化论不能解释的问题是

A 生物的多样性 B 保护色 C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性质 D变异的不定向和选择的定向 E 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

8.(山东99决赛)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A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 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C 变异经过长期的选择和积累能产生出生物新类型

D 变异是不走向的,选择是走向的 E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9.(陕西98)能为进化论提供有力证据的科学是 A胚胎学 B古生物学 C生态学 D仿生学 E比较解剖学 F分子生物学

三、简答题

1.(湖北98)比较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可以看出,它们在发育初期都很相似,即有 和 。

2.(湖北99)为探索氨基酸在地球上的生成过程,美国学者米勒设计和从事的著名实验研究属于 ;米勒的实验证明了 。

3.(湖北99)原始生命发生在 ,在原始大气中,促使无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小分子的最大的能源 。

4.(湖北99)所有高等生物的胚胎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这个情况说明高等生物起源于 。

5.(江西99初赛)一般认为物种形成有两种方式,即 式和 式。

6.(福建99初赛)古生代石炭纪是 和 时代。

7.(福建99初赛)证明动物有亲缘关系的一个经典实验是 实验。据此实验可知,鲸鱼与哺乳类的 目动物的亲缘关系比较近。

8.(河南97决赛)哺乳动物中耳内的听骨与鱼的一部分咽弓在进化上属于 器官。

9.(福建99初赛)痕迹器官是指生物体上已经没有作用,但仍保留着的器官,由痕迹器官存在可以追溯某些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某些蛇类保留着四肢残余,这说明它们的祖先

是 。

10.(新疆98)鱼类自出现至今的几亿年中,其基本特征保持稳定,但其中的一些类型进

化为两栖类,这是因为生物体具有 的特征,是鱼类进化的物质基础,还要通过 和 才能形成新的物种。

11.(江苏99)有关生命的起源问题,历史上有过许多争论。一位科学家把加热到100℃的稻草水放在密闭的容器内(容器也已经加热灭菌)。可是不久,稻草水溶液里又长出草履虫。如果现代科学已经证明;(1)生命是不可能自发产生的;(2)草履虫在加热到50℃时就会死亡。你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什

么? 。

12.(广西97)按照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论,达尔文对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的14种“达尔文地雀”多样性的解释是:

(1)14种地雀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的祖先在个体之间大小、喙形、栖息场所和食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表明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 的,变异是 的基础。

(2)自然界从各个方面对生物进行了 ,因此具有 个体,得到积累和加强。

(3) 是通过 来实现的。于是,长期的发展便成为许多新种。

13.(浙江99)生物大分子进化的特点之一是:每一种大分子在不同生物中的进化速度都是一样的。马和人的血红蛋白α链都是由141个氨基酸构成,但两者有18个氨基酸是不同的。已知从马到人的n 红蛋白进化率是0.8×10/aa ·a (aa :氨基酸,a :年)根据蛋白质分子进化速率公式K aa =D aa / Naa / 2T,求马和人开始分歧进化的时间。

14.(山东99决赛)开始使用某种杀虫剂时,效果较好,长期使用,害虫则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实验证明,害虫种群中原来就存在着抗药性突变个体。这证明:(1)害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的 体现了生物变异一般是 。

(2)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 作用,而这种作用是 。

(3)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害虫与杀虫剂之间的 来实现的。

15.(福建99初赛)根据右图鸟类(A )和爬行类(B )早期胚

胎,指出其中①②和③的名称及相似之处。

(1)①是 ,都 ;(2)②是 ,

不像鸟翼而像 ;

(3)③是 ,都是 。

(4)这些相似之处说明鸟类与爬行类具有 关系,说明二者这一关系的最有力(最直接)证据是 化石。

16.(福建99初赛)以下图解中的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的变异,箭头线上有两条短线的代表被淘汰的变异个体。

请根据此图解回答下列关于达尔大自然选择学说的问题:

(1)此图说明了一个什么观

点? 。

(2)图解中为什么有的箭头被淘

汰? 。

(3)图解中画出的未被淘汰的箭头综合说明了什么? 。

-9

17.(河南98决赛)曾比较分析了a 、b 、c 、d 、e5个物种的细胞色素C ,它们的差异是由于突变引起了核苷酸变化所致,由此,使一个细胞色素C 分子转变为另一个。在对该5个物种的一组核苷酸的测定中发现,核着酸数目发生变化,结果是

由此可认为较古老的物种应属于A a B b C c D d E e

【参考答案】

一、1~5.AADBC 6~10.CCDDD 11~15.DCBBA 16~20.DCADC 21~25.BDDBD 26~

30.DDDAC 31~35.CAACB 36~40.BDCAA

二、1.AD 2.ACD 3.ABC 4.ABCDE 5.AC 6.ACDG 7.CE 8.BCDE 9.ABEF

三、简答题

1.鳃裂 尾 2.模拟原始地球条件方法 在生命起源中,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是化学过程是可能的 3.原始海洋中 紫外线 4.单细胞生物 5.渐变 跳跃 6.蕨类植物 昆虫类 7.血清免疫 偶蹄 8.同源 9.有四肢 10.变异 变异(突变) 自然选择和隔离(地理隔离、生态隔离、生殖隔离) 11.加热到100℃可以杀死草履虫,但不一定能杀死草履虫的包囊 12.(1)不定向 自然选择 (2)选择有利于生存变异的 (3)自然选择 生存斗争 13.T =D aa / Naa / (2K aa )=18 / 141 / (2×0.8)×10≈0.8×10(年) 答:马与人开始分歧进化的时间大约在0.8亿年前 14.(1)差异不定向的 (2)选择定向的 (3)生存斗争 15.(1)鳃裂 有鳃裂 (2)前肢 爬行动物的前肢 (3)尾 由多块尾椎骨组成的 (4)比较近的亲缘关系 始祖鸟 16.(1)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在生存斗争中,不利于生存的变异个体在斗争中失败而被淘汰 (3)说明在生存斗争中适于生存的变异个体被保留,并逐代通过遗传而不断积累加强(说明了自然选择是定向) 17.A

8-9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

第五章 重难点

第五章 课文目录

第一节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第二节 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第三节 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

第一节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知识点详解】

一、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 1、生物在类型上具有多样性 物种: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一种自然的类群。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生殖隔离:

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一般不能相互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判断生物个体间是否同一物种的标准: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2、生物在模式上具有统一性

生命特点: 新陈代谢、遗传、变异、进化和适应环境等 分类学: 亲缘关系越近,结构和功能越相似。 起源: 有共同祖先。

细胞: 由真核或者原核细胞组成。

分子: 遗传物质是DNA 或者RNA ;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是蛋白质; 二、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 1、统一性

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同一祖先发展而来,遗传使所有的生物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 2、多样性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环境,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 种群之间发生性状的分歧——变异;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物种在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展成多个物种,一种类型发展出多种类型。 三、进化论观点

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物种在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下能演变成另一物种。 2、同种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环境,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 3、种群之间发生性状的分歧

4、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一个祖先发展而来

合理的解释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四、小结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多样性:类型上 统一性:模式上

【经典例题】

例1、东北虎和华南虎的形成是因为 ( ) A 、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 B、存在生殖隔离 C 、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

答案:A

例2、下列叙述符合特创论观点的是( ) A 、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由上帝创造的 B 、物种一经创造可随环境发生变化 C 、不同物种间具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

D 、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一个祖先物种发展而来

答案:A

例3、现在地球上生物种类达200万种之多,对如此众多的生物,符合进化论的解释(A 、来自同一物种的生物在性状上是相同的

B 、本来就存在众多物种,他们各自向不同方向进化保持不变

C 、来自同一祖先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便很快 形成不同的物种 D 、同一物种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可形成多个物种 答案:D

例4、食人鲳是外来物种,如果让其进入我国的河流自然生长,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的食人鲳相比( ) A 、没有任何变化 B 、很快产生生殖隔离 C 、进化方向可能发生变化

D 、与我国河流中鱼类杂交产生新物种

答案:C

例5、下列说法不能体现生物界具有高度同意性的是( ) A 、DNA 是绝大多数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B 、无论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DNA 等生物大分子的连接方式相同 C 、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D 、动物、植物、真菌三者的生物体结构不同

答案:D

例6、对于人和大惺惺的骨骼可以说明( )

A 、同一的细胞模式将动物、植物、真菌和众多的原生生物联系在一起 B 、同种个体之间能相互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C 、生物体层次上存在某种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模式 D 、人类与大猩猩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

答案:C

第二节 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知识点详解】

一、进化的动力——选择

人工、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生物普遍存在变异—>人们根据自己需要—>挑选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淘汰其他—>数代选择所需变异被保存—>培育出新品种 自然选择:

生物普遍存在变异—>影响存活与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数代选择,适应环境的所需变异被保存—>进化,新物种产生

达尔文把这种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

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的解释

• 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

• 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 • 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 • 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 (遗传变异);

• 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二、进化的前提——可遗传变异

原材料: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生物通过变异(基因突变) 产生新的基因, 通过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产生新的基因型。

种群中普遍存在的 可遗传变异 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也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三、种群基因频率的平衡和变化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一个种群全部等位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

3、基因频率:种群中,某一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比例。

某种基因的数目

基因频率 =

控制同种性状的等位基因的总数

×100%

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

4、基因型频率:每种基因型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

基因型频率 =

特定基因型的个数

总的个数

×100%

5、遗传平衡定律(哈代-温伯格定律):

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并且基因型频率由基因频率所决定。 平衡被打破的因素:基因频率改变: 遗传漂变:小种群的偶然事件 非随机交配:交配有选择 基因迁移:个体的迁入和迁出 突变:少数有利突变

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改变 四、自然选择导致适应

适应:生命的结构及功能、行为、生活方式使该生物适合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延续,称为适应。

适应性进化——自然选择所造成的。 五、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 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

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方式。

异地:地理隔离 同地:有性生殖

总结: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

【经典例题】

例1、如图表示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 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 变异不定向 B 、 a—>b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 C 、 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D 、 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定向抗药性变异

种群密度

例2、某一个种群中某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 A. 那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 该种群的全体成员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子 C. 那个变异性状是由环境引起的 D. 控制那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

答案:A

例3、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突变可以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B. 生物个体总要死亡,但基因库却因个体繁殖代代相传 C. 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 D. 种群中的每个个体含有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答案:D

例4、某一个种群中某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 A. 那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 该种群的全体成员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子 C. 那个变异性状是由环境引起的 D. 控制那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

答案:A

例5、从某种生物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 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 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 个体占4%,则基因A 和a 的频率分别是( )

使用农药

答案:D

T

A.24% 72% B.36% 64% C.57% 43% D.60% 40%

答案:D

第三节 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

【知识点详解】

1.化石展示生物进化历程 关于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

1.创世说(神创论)和新创世说:创世说是把生命起源这一科学命题划人神学领域,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上帝设计创造的,或者是由于某种超自然的东西干预产生的。19世纪以前西方流行创世说这一学说。近年来,在科学的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创世说的支持者为坚持这一非科学的观点,不得不作出新的努力使圣经与科学调和,用科学知识来证明圣经的故事,如将生物学和古生物学的一些“证据”来证明上帝造物和物种不变的观点,这就是现代的新创世说。这一学说无论怎样修饰都是不科学的。

2.自然发生说(自生论):认为生命可以随时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迅速产生出来。如腐草生萤,腐肉生蛆、白石化羊等。这一学说在17世纪曾流行于欧洲。随着意大利的医生雷地和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等人的实验的成功,这一学说失去了他的生命力。

3.生物发生说(生源论):认为生命只能来自生命,但不能解释地球上最初的生命的来源。

4.宇宙发生说(字生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间的其他星球,某些微生物的孢子可以附着在星际尘埃颗粒上而到达地球,从而使地球具有了初始的生命。这个学说仍然不能解释宇宙间最初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此外,宇宙空间的物理因素,如紫外线、温度等对生命是致死的,生命又是怎样穿过宇宙空间而不会死亡呢?

5.化学进化说(新自生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历史的早期,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由非生命物质经历长期化学进化过程而产生的。这一过程是伴随着宇宙进化过程进行的。生命起源是一个自然历史时间,是整个宇宙演化的一部分。 化石展示生物进化历程:

冥古宙:地球形成 太古宙:蓝细菌

元古宙: 真核生物 显生宙:

2.寒武纪爆发和灭绝

(1)、适应辐射(2)、物种形成的速率(3).趋同进化与平行进化(4).种间相互作用与协同进化

渐变式论是新物种由母体分出的一些小种群。有共同的祖先繁衍而来他们获得了新的适应而变得越来越不相似:点断平衡论是新种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母种分出物种的时候,物种存在的其余时间则变化甚小。 趋同进化与平行进化

同源器官:指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 同功器官:指功能相同而起源不一定相同的器官 小结:

一、化石展示生物进化历程(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二、寒武纪爆发和灭绝

三、适应辐射(加拉帕戈斯地雀) 四、物种形成的速率:渐变论和点断平衡论 五、趋同进化与平行进化:(同源器官、同工器官) 六、种间相互作用与协同进化

生物的进化 历年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湖南99初赛)若要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生命进化的第二阶段,应选取的实验材料是①海水 ②NH 3、CH 4 ③核苷酸 ④氨基酸 ⑤蛋白质 ⑥核酸 ⑦粘土 A ①②③④⑦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①②⑤⑥⑦

2.(湖南97初赛;江苏98)原始生命必需具备的两个基本特征是①生长发育 ②应激性 ③新陈代谢 ④遗传变异 ⑤细胞结构 ⑥能够繁殖 A ③⑥ B ②④ C ③⑤ D ①⑤

3.(广西97;湖南97初赛;江苏98,99)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第二阶段形成的物质是

A NH3、CH 4 B 嘌呤、嘧啶 C 单糖、核苷酸 D 原始的蛋白质、核酸

4.(新疆99)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已为广大学者所认同,这一假说与“自然发生论”有一点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点是

A 生命都是从非生命物质中突然产生的 B 生命都是从非生命物质产生的

C 生命所在目前条件下从非生命物质产生 D 生命发生是与宇宙中某些星球的生物相关

5.(湖南98初赛)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进程中,原始界膜的出现发生在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C 第三阶段 D 第四阶段

6.(湖南97复赛;陕西99)据研究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代大气的成分大不相同,在完成原始大气向现代大气的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自养型细菌B 异养型细菌

C 蓝藻 D 绿藻

7.(河南97预赛;陕西99)与原始生命的结构组成相似的细胞内容物是A 核仁 B 线粒体 C 核糖体 D 病毒T

8.(广西98)生化分析得知,人体体液中的Na 、K 、Ca 、Mg 、Cl 等无机盐离子的比例跟海水相应比例接近,这个事实证明

A 人类也适应海洋生活 B人类起源于海洋 C 原始人靠饮海水生活 D 原始海洋是生命起源的场所

9.(湖北99)原始地球的大气作为生命起源的原料条件,它的成分中没有 A红元素 B氧元素 C游离态氮 D游离态氧

10.(江苏99;安徽97)地球上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是

A 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的形成 B 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生命大分子的形成

C 具有原始界膜的多分子体系的形成 D 由多分子体系进化为原始生命

11.(湖南99初赛)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有关生物类型出现顺序的几种猜测中,最有可能的是

A 厌氧自养、厌氧异养、需氧异养 B 厌氧异养、需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

C 需氧异养、厌氧异养、需氧自养 D 厌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需氧异养

12.(新疆99)“团聚体”“微球体”相当于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中的 ++2+2+-

A 有机小分子物质 B 有机高分子物质 C 多分子体系 D 原始生命

13.(湖北98)年,我国科学工作者人工合成的结晶中胰岛素是一种

A 1956,1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B 1965,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C 1981,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 D 1953,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14.(浙江 98)科学家发现种子蕨用种子繁殖,但没有花,说明种子蕨是

A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B 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C 藻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D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15.(陕西99;湖南98复赛)下列关于环境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环境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往往形成不同的生物类型

C 环境对进化的作用主要是对变异定向选择和积累作用 D环境的变化与生物的进化是相互影响的

16.(湖南98初赛)有关进化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多种生物有强大繁殖力 B 生存斗争造成多数个体死亡,少数生存C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生存斗争是通过遗传和变异实现的

17.(广西98)经常遭到暴风袭击的岛屿,这里的昆虫大部分无翅,部分翅很发达,两者都适应当地环境,这一事实说明

A 适应是相对的B 变异是定向的C 变异是不定向的D 两种变异,都是环境变化引起的

18.(山东99决赛)生物进化最可靠的证据是

A 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里按一定顺序出现 B 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初期非常相似

C 脊椎动物具有同源器官 D 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19.(广东98初赛)在下列四项有关马的进化论述中挑出不适合的一项

A 在始祖马向真马的进化过程中,体型变大,趾数减少,臼齿由低冠变高冠

B 在始祖马向真马的进化过程中,体型增高,中处加强,侧趾退化,齿面加大、复杂化

C 在始祖马向真马的进化过程中,由森林生活转向草原及高原生活

D 在始祖马向真马的进化过程中,为更适合于在广阔的草原上奔跑,逃避肉食动物,它们逐渐使中趾发达成为惟一着地趾

20.(陕西98)现代乌贼和章鱼的祖先是 A 腕足动物 B 三叶虫 C 鹦鹉螺 D 广翼类

21.(山东99决赛)1只雌蛙能产4000粒、5000粒卵,卵受精后只有不足10%的能发育成为成体,按照达尔文观点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过度繁殖 B 生存斗争 C 适者生存 D 遗传和变异

22.(江西98)下列有关植物进化的历程中,正确的是

A 原始绿藻→裸蕨→苔藓→种子蕨→种子植物 B 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C 原始绿藻→裸蕨类→蕨类→种子蕨→种子植物 D 藻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3.(浙江99)下列哪种行为不能用亲缘选择理论来解释

A 兵蚁保卫蚁王的行为 B 挪威旅鼠的自杀行为 C 鸟类的报警行为

D 雄虻的骗婚行为

24.(湖南97初赛;江苏98)人体内残留了哺乳动物内相当发达的阑尾,这可作为生物进化中哪一方面的证据

A 古生物的证据 B 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C 胚胎学的证据 D 生物遗传方面的证据

25.(湖北99)恐龙类动物是中生代时期最繁盛的一类大型爬行动物,但是到白至纪末期尽末于世。从生物进化角度而论,恐龙这类动物灭绝的原因可能是 A 食物不足 B 防卫能力不强 C 环境变化 D 生存斗争失败

26.始祖鸟的化石,各类马的化石所处的地质年代依次是

A 太古代、元古代 B 元古代、古生代 C 古生代、中生代 D 中生代、新生代

27.(浙江98)在中国北京郊区发现的山顶洞人化石,研究表明它属于

A 早期猿人 B 晚期猿人 C 早期智人 D 晚期智人

28.(湖南98初赛)造成同源器官功能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原始祖先不同 B 变异方向不同 C 进化水平不同 D 生存环境不同

29.(广西99)古两栖类(坚头类)出现于 A 泥盆纪 B 石炭纪 C 白垩纪 D 佛罗纪

30.(广西98)证明鲸的原始祖先是水生动物的确凿证据是

A 早期鲸胚有尾 B 鲸生活在水中 C 早期鲸胚有鳃裂 D 鲸的鳍和鱼的鳍是同源器官

31.(广东98初赛)我国北京周口店出土的北京猿人是属于A 能人 B 早期智人 C 直立人 D 晚期智人

32.(湖南98初赛;福建99初赛;新疆99)在下列四个系统中,哪一个系统中的昆虫最有可能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警戒色的适应A 草地、有毒昆虫和食虫鸟 B 枯叶、有毒昆虫和食虫鸟 C 草地、无毒昆虫和食虫鸟 D 枯叶、无毒虫和食虫鸟

33.(黑龙江99复赛)下列各现象中,哪一种不属于自然选择起作用的例子

A 纯种长毛垂耳狗的形成 B 因工业污染而使某种蛾子发生黑化

C 某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 D 头发里的虱子经DDT 处理后仍有变种存活下来

34.(广西98;浙江98)肺鱼在夏季如遇干涸,常藏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复苏”,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种生存斗争的表现 B 这是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C 这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D 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5·(湖南97初赛)据科学分析,海洋生物比陆生生物进化的速度缓慢,其原因是

A 海洋生物一般比陆生生物低等 B 海洋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生存斗争进行得比较缓和

C 海洋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故海洋生物很少发生变异 D 海洋中弱肉强食,很多物种还未进化到高水平就被淘汰了

36.(河南97预赛)自然界中生物种的3个最主要的特征是

A 形态差异、生理差异、行为习性差异 B 形态可区分、生态差异、生殖隔离(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C 形态差异、地理分布可区分、生态差异 D 形态差异、生理差异、遗传差异

37.(福建99初赛;江苏99)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来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变得颈和前肢都很长

B 尺蛾工业黑化的现象是因为尺蛾受到煤油烟污染而被熏黑的

C 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所以它们的个体都能产生定向的白色变异

D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

38.(浙江98)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选择、隔离是新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A 基因突变 B 选择 C 生殖隔离 D 物种分化

39.(湖北98)现代马的远祖马叫始祖马,始祖马化石的研究表明它们生活在距今约”以前。

A 五千万年 B 五百万年 C 五十万年 D 五万年

40.(江西98)按达尔文观点,生物的生存斗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过度繁殖 B生活空间有限 C食物短缺 D遗传和变异

二、多项选择题

1.(福建99初赛)下列特点在动物进化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 A中胚层的形成 B

同源器官 C核膜的形成 D脊索的形成

2.(山东)下列各项不属于同源器官的是A 蝙蝠的翼手与鱼的鳍B 猿的前肢与鲸的鳍C 鸽的翅与蝴蝶的翅 D牛的前肢与人的脚

3.(陕西98)下列化石中,属于中间过渡型的化石是A 种子蕨化石 B 始祖鸟化石 C 卞氏兽化石 D 恐龙化石

4.(陕西98)下列何处可见化石 A 火山灰B 沉积石 C 冰雪 D 琥珀 E 沥青坑

5.(山东97决赛)原始地球大气为还原性大气的原因是A 不含氧气 B 不含二氧化碳 C 富含氢 D 富含甲烷

6.(山东99决赛)米勒将甲烷、氨、氮气和水蒸气放在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一周,结果得到11种氨基酸,其中属于米勒制出的而在天然蛋白质中含有的是 A甘氨酸 B丝氨酸 C谷氨酸 D天门冬氨酸 E鸟氨酸 F色氨酸 G丙氨酸

7.(新疆98)达尔文进化论不能解释的问题是

A 生物的多样性 B 保护色 C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性质 D变异的不定向和选择的定向 E 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

8.(山东99决赛)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A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 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C 变异经过长期的选择和积累能产生出生物新类型

D 变异是不走向的,选择是走向的 E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9.(陕西98)能为进化论提供有力证据的科学是 A胚胎学 B古生物学 C生态学 D仿生学 E比较解剖学 F分子生物学

三、简答题

1.(湖北98)比较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可以看出,它们在发育初期都很相似,即有 和 。

2.(湖北99)为探索氨基酸在地球上的生成过程,美国学者米勒设计和从事的著名实验研究属于 ;米勒的实验证明了 。

3.(湖北99)原始生命发生在 ,在原始大气中,促使无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小分子的最大的能源 。

4.(湖北99)所有高等生物的胚胎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这个情况说明高等生物起源于 。

5.(江西99初赛)一般认为物种形成有两种方式,即 式和 式。

6.(福建99初赛)古生代石炭纪是 和 时代。

7.(福建99初赛)证明动物有亲缘关系的一个经典实验是 实验。据此实验可知,鲸鱼与哺乳类的 目动物的亲缘关系比较近。

8.(河南97决赛)哺乳动物中耳内的听骨与鱼的一部分咽弓在进化上属于 器官。

9.(福建99初赛)痕迹器官是指生物体上已经没有作用,但仍保留着的器官,由痕迹器官存在可以追溯某些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某些蛇类保留着四肢残余,这说明它们的祖先

是 。

10.(新疆98)鱼类自出现至今的几亿年中,其基本特征保持稳定,但其中的一些类型进

化为两栖类,这是因为生物体具有 的特征,是鱼类进化的物质基础,还要通过 和 才能形成新的物种。

11.(江苏99)有关生命的起源问题,历史上有过许多争论。一位科学家把加热到100℃的稻草水放在密闭的容器内(容器也已经加热灭菌)。可是不久,稻草水溶液里又长出草履虫。如果现代科学已经证明;(1)生命是不可能自发产生的;(2)草履虫在加热到50℃时就会死亡。你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什

么? 。

12.(广西97)按照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论,达尔文对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的14种“达尔文地雀”多样性的解释是:

(1)14种地雀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的祖先在个体之间大小、喙形、栖息场所和食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表明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 的,变异是 的基础。

(2)自然界从各个方面对生物进行了 ,因此具有 个体,得到积累和加强。

(3) 是通过 来实现的。于是,长期的发展便成为许多新种。

13.(浙江99)生物大分子进化的特点之一是:每一种大分子在不同生物中的进化速度都是一样的。马和人的血红蛋白α链都是由141个氨基酸构成,但两者有18个氨基酸是不同的。已知从马到人的n 红蛋白进化率是0.8×10/aa ·a (aa :氨基酸,a :年)根据蛋白质分子进化速率公式K aa =D aa / Naa / 2T,求马和人开始分歧进化的时间。

14.(山东99决赛)开始使用某种杀虫剂时,效果较好,长期使用,害虫则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实验证明,害虫种群中原来就存在着抗药性突变个体。这证明:(1)害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的 体现了生物变异一般是 。

(2)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 作用,而这种作用是 。

(3)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害虫与杀虫剂之间的 来实现的。

15.(福建99初赛)根据右图鸟类(A )和爬行类(B )早期胚

胎,指出其中①②和③的名称及相似之处。

(1)①是 ,都 ;(2)②是 ,

不像鸟翼而像 ;

(3)③是 ,都是 。

(4)这些相似之处说明鸟类与爬行类具有 关系,说明二者这一关系的最有力(最直接)证据是 化石。

16.(福建99初赛)以下图解中的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的变异,箭头线上有两条短线的代表被淘汰的变异个体。

请根据此图解回答下列关于达尔大自然选择学说的问题:

(1)此图说明了一个什么观

点? 。

(2)图解中为什么有的箭头被淘

汰? 。

(3)图解中画出的未被淘汰的箭头综合说明了什么? 。

-9

17.(河南98决赛)曾比较分析了a 、b 、c 、d 、e5个物种的细胞色素C ,它们的差异是由于突变引起了核苷酸变化所致,由此,使一个细胞色素C 分子转变为另一个。在对该5个物种的一组核苷酸的测定中发现,核着酸数目发生变化,结果是

由此可认为较古老的物种应属于A a B b C c D d E e

【参考答案】

一、1~5.AADBC 6~10.CCDDD 11~15.DCBBA 16~20.DCADC 21~25.BDDBD 26~

30.DDDAC 31~35.CAACB 36~40.BDCAA

二、1.AD 2.ACD 3.ABC 4.ABCDE 5.AC 6.ACDG 7.CE 8.BCDE 9.ABEF

三、简答题

1.鳃裂 尾 2.模拟原始地球条件方法 在生命起源中,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是化学过程是可能的 3.原始海洋中 紫外线 4.单细胞生物 5.渐变 跳跃 6.蕨类植物 昆虫类 7.血清免疫 偶蹄 8.同源 9.有四肢 10.变异 变异(突变) 自然选择和隔离(地理隔离、生态隔离、生殖隔离) 11.加热到100℃可以杀死草履虫,但不一定能杀死草履虫的包囊 12.(1)不定向 自然选择 (2)选择有利于生存变异的 (3)自然选择 生存斗争 13.T =D aa / Naa / (2K aa )=18 / 141 / (2×0.8)×10≈0.8×10(年) 答:马与人开始分歧进化的时间大约在0.8亿年前 14.(1)差异不定向的 (2)选择定向的 (3)生存斗争 15.(1)鳃裂 有鳃裂 (2)前肢 爬行动物的前肢 (3)尾 由多块尾椎骨组成的 (4)比较近的亲缘关系 始祖鸟 16.(1)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在生存斗争中,不利于生存的变异个体在斗争中失败而被淘汰 (3)说明在生存斗争中适于生存的变异个体被保留,并逐代通过遗传而不断积累加强(说明了自然选择是定向) 17.A

8-9


相关文章

  • 人民教师方方面的
  • (2011-11-28 14:41:25) 转载▼ 标签: 杂谈 语文: 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http://www.docin.com/p-46752105.html 第二部分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http://www.docin.c ...查看


  • 高中生物必修易错题
  • 2011-2012学年高二生物寒假作业 温馨提示: 请同学们按照以下判断题的提示,对必修一和必修三的教材内容进行复习.(注:这些判断题是多位名师将近几年新课标高考中的易错题抽出来组成的,希望同学们高度重视.建议先做,再查阅教材更正.可分开两 ...查看


  • 广东省梅州市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手机版)
  •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人民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沪科版 鲁科版 城市列表 电子课本网 > 切换城市 > 广东省梅州市教材版本 广 ...查看


  • 高中全套课本清单-20140912
  • 高中全套课本清单 首先,高中有以下课程: 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高考科目,都有学分) 体育,美术(或音乐),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分科目) 心理,自习,班会 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九门课共有课本(必修和选修)共111本,清单如下 书名 价 ...查看


  • 2015年高考理综备考策略
  • 2015年理综高考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物理部分 一.2015年全国课标卷的特点: (1)知识覆盖面广:试题几乎覆盖了考试大纲中所有知识内容,考试大纲中列出的必修及选修3--4部分的知识点有----80--个,2015物理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有 ...查看


  • 高中生物必修目录文本文档
  • 必修系列: ★ 必修1:分子与细胞-科学家访谈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第1章 走近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科学前沿 组装细胞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 生命活动 ...查看


  • 高二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及进度
  •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武爱玲 本学期,文理分课,理科学生不仅要完成必修3的学习,还要进行选修1的学习.所以任务很重. 一.模块特点 <稳态与环境>是高中生物课程必修的第三个模块,以生物个体.种群 ...查看


  • 高中理科各科必修+选修目录
  • 语文 必修: 一~五 选修: 1.影视名作欣赏 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3.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5.新闻阅读与实践 6.先秦诸子选读 7.<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8.中国民俗文化 9.中 ...查看


  • 生物必修二(1)(2)
  •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1) 1.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______性状. 2.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叫_______. 3.F1(杂合子)与_________进行的杂交,叫测交. 4.在____对____ ...查看


  •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赵占良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实验已经三年.三年来,实验区不断扩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高度重视,广大教师积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式,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也遇到不少问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