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
教材分析
水的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是水的重要物理性质,水的三态变化是水这一物质物理运动的一个方面。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水的特性和三态变化现象,以及我们科学探究中一些常用方法,以及物态运动中的能量变化。
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一、做好实验,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二、冰的熔化(水的沸腾),温度不变,但要吸热,这个问题学生生活经验中不清楚的应加以明确阐述;三、通过学习还必须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记住4℃时纯水的密度值; 2. 学会用天平、量筒测定水的密度;
3. 会描述冰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学会描述冰的熔化曲线,会从冰的熔化曲线确定冰的熔点; 4. 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学习装置器材,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会根据实验数据描述水的沸腾曲线,会从水的沸腾曲线中确定水的沸点;
5. 知道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变化名称及各种状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6. 会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水的密度概念,水的三态变化;量筒、天平的操作和使用;数据记录、处理和分
析。
教学难点:水的密度、三态变化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
1. 以实验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先由学生说出水的颜色、气味、味道;定性的明确:水的体积增加,重量也增加;定量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引出水的密度。
2. 从实验得出冰的熔化、水的沸腾曲线,讲解熔点、沸点、凝固点以及熔化、液化、蒸发等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3. 采用学生生活经验自我小结与教师引导比较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比较升华与凝华及地球上水的循环。
二、教学准备
1. 学生实验:200ml 纯净水、量筒、天平、胶头滴管、100ml 干烧杯2只(每四人一组)
2. 演示实验:–8℃冰、温度计、酒精灯、火柴、铁架台(带铁圈)、扇子、干冷金属片、大试管、
石棉网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初步学会量筒的使用,胶头滴管的使用;
2. 了解4℃时水的体积、质量的关系,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分析; 3. 了解水的密度概念。
二、教学过程
引入:水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地球上许多地方存在水。老师分给每个小组一杯纯净的
水,请学生观察这杯水的颜色、气味、状态。 师生归纳:
板书:无色、无气味、常温下是液态 学生实验:比较不同体积的水的重量:
先将一定体积的水倒入烧杯中,掂一下重量,再在同一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掂
一下重量。
得出结论:(板书)水的体积增大,质量也增加。
教师讲解:测水的质量要用天平,如何用天平测水的质量? 学生回答、总结:
教师讲解:测水的体积要用量筒,如何用量筒测水的体积? 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分度值 教师讲解:量筒作用、读数方法。
学生实验:测水的体积与对应的质量值并记录; 填表:空烧杯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表中数据,在下坐标图上描点:
数据处理及分析:
设问:(1)所取水的体积由大到小,相应水的质量变化规律如何?
(2)如果我们把每次测量的水的质量去除以体积会发现什么问题?这个比值约等于多少?
从以上实验活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讲解:任意体积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之比是一个确定的量,这一比值反映了水的一种特性。 板书: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叫水的密度。 复习:
1. 水的密度(概念):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叫水的密度。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记住4℃时水的密度; 2. 了解水密度的单位及单位之间换算;
3. 能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水体积、质量、水费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发现一定体积水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是一定值,这个关系值称为水的密度。 师生归纳:质量单位常用的有吨、千克、克
体积单位常用的有米3、分米3(L )、厘米3(ml)
讲解:水的密度是质量与体积比值,那么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怎样?
学生完成:若1厘米3水的质量为1克,则密度值和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1米3水的质量为1吨,则密度值和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空格处的数值和单位读出来:
1克/厘米3 1吨/米3
作
−读−−→1克每立方厘米
作−读−−→1吨每立方米
千克
米3讲解:常用单位克/厘米3和千克/米3 师生共同完成:
1克1厘米3
=
=1⨯103千克/米3(也就是1吨/米)
3
强调:科学量中的数值与单位相连(与数学计算中的数值与单位有所区别)
国际单位制中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 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
讲解:4℃时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的意义:表示4℃时,1厘米3水的质量为1克
(设问)那么在其它温度下,水的密度是否一定等于1×103千克/米3呢?
教师展示并讲解:在一大约10ml 容积的试管中盛满水,再加热观察水是否外溢?如外溢说明什
么问题?
师生归纳:水外溢,说明10ml 容积(体积没变)的试管内水的质量减小;或是水的体积变大。
低温度时盛水质量多,加热升温后盛水质量小。
引导学生:由于水的密度是质量与体积比值,随温度不同会有变化 请学生阅读P10资料,P11曲线
师生归纳:质量相同的水,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 (概念)1千克纯水,4℃时水的体积最小,那么,
质量
最大,也就是4℃时水的密度最大。 体积
练习1:请学生口算填表:已知4℃时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
练习2:若小红同学平均每天用自来水为120升,水费为1.5元/吨,则每月(按每月30天计算)
应付水费多少元?(思考:你认为此题能计算吗?为什么?) 复习:1. 水的密度是水一个重要的特性;
2. 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杯水倒出一半后,它的质量将__________,体积将___________,密度将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会描述冰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学会描绘冰的熔化曲线,会从冰的熔化曲线确定冰的熔点; 2. 了解水的凝固点;
3. 了解冰熔化(水凝固)中的能量变化; 4. 学会酒精灯的使用及加热装置组装。
二、教学过程
引入:自然界中天气变化很多,如下雨、下雪,冰雹。冰雪会熔化成水;水会结成冰。雨、雪、
冰都是水,雨是液态,冰、雪是固态,还有气态的水汽。 板书:自然界水通常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设问:冰雪在什么条件下会熔化?而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呢?水发生状态变化时有什么规律? 板书:水的三态变化、熔化和凝固。 共同讨论:冰 水水蒸汽
引出概念:固态冰雪变成液态水叫冰的熔化。
液态水变成固态冰雪叫水的凝固。
实验:观察冰的熔化过程
介绍:酒精灯的使用,加热装置的组装,温度计的放置 记录:
讨论:绘制熔化曲线
1. 实验中为什么采用缓慢加热的方法? 2. 熔化曲线中平行于时间轴部分表示什么含义? 3. 冰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多少? 4. 冰熔化过程中温度温度发生变化吗?
5. 冰熔化开始要用酒精灯加热,如不加热还会熔化吗? 师生共同归纳:
-8℃的冰吸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0℃时,冰开始熔化,如不加热,冰不熔化,加热,杯中冰逐渐减少,液态水逐渐增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为0℃,杯中的固态冰全部变成液态水后,再吸热,水温才会上升。
板书: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此时的温度叫固体的熔点,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
为0℃。
讲解:冬天水结冰叫凝固。
板书: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过程叫凝固,此时温度叫液体的凝固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
为0℃。
冰熔化过程要吸热(要用酒精灯给它加热)---------温度不变 水凝固过程要放热------------------------------------------温度不变 复习:
熔化(吸热)
1.
冰
水
凝固(放热)
熔化、凝固过程,温度不变。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都是0℃。 2. 俗语:“下雪不冷融雪冷”是什么原因?水的温度降低到0℃,就一定会结冰吗?
第四课时 汽化和液化
一、学习目标
1. 能解释汽化现象,能根据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分析实际问题 2. 会对比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3. 记住水的沸点,学会加热装置
二、教学过程
演示:沾有水的棉花在黑板上擦出一块水迹
学生观察思考:过一会儿水迹逐渐减小至消失,为什么? 1. 汽化
形式:蒸发、沸腾(板书) ⑴蒸发
教师举例:①引入新课时的演示 ②敝口容器中的水过一夜时间变少,甚至干涸
③夏天,雨后公路很快干了 ④湿衣服晾干
归纳概念: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叫蒸发(板书)
特点:(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2)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3)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设问:平时晾湿衣服时,你是如何做的?这与水蒸发快慢有什么联系? 学生讨论总结:
⎧液体温度
⎪
归纳(板书):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表面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归纳、板书:水变化:液态 气态
液化
汽化
学生活动:取两支温度计,观察其示数是否相同?
将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一块浸有水的棉花,稍过片刻,再观察两温度计的示
数有什么变化?然后用扇子向两支温度计同时吹风,看有什么变化? 分析:涂有水的温度计示数下降是什么原因? 结论(板书):蒸发要吸热,有致冷作用
巩固练习:游泳上岸后,被风一吹觉得冷,这是为什么? 2. 沸腾: 学生分组实验:
思考:(1)水沸腾前,加热过程中水温如何变化?水中气泡如何变化?
(2)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水温如何变化?水中气泡如何变化?
(3)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温度计示数不变时)水是否沸腾? 归纳(板书):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沸腾特点:温度必须达到一定值(这个叫沸点) 沸腾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沸点,二是必须继续吸热 水沸腾时只吸热,但温度不变
(板书)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为100℃ (板书)汽化:吸热
比较蒸发与沸腾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而沸腾是在一定条件下才发生 (2)蒸发时液体温度下降 而沸腾时液体温度不变
(3)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而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4)蒸发是缓慢的 而沸腾是剧烈的 相同点:都要吸热,都是汽化现象 3. 液化
学生活动:水沸腾后,在试管口放一干冷的金属片,观察金属片上有什么现象? 归纳(板书):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水蒸汽变为水的过程就是液化 液化过程要放热,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讨论分析:
(1)用口对着玻璃,长时间呵气,看到什么?你能解释吗? (2)人们喝热开水前,先向水面吹气,为什么?
(3)有风的日子,只要把浸湿的手指放在空中,就可辨别风向?如何解释?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升华、凝华现象,解释日常生活中升华和凝华 2. 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教学过程:
1. 升华和凝华
展示并思考(多媒体):北方冬天树枝上的雾松和屋顶、田野里的白霜 师生归纳:水蒸汽直接变成固态现象
凝华(板书):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现象 凝华时要放热
教师讲解:北方的严冬,将湿衣服凉在室外,衣服上的水结冰,这些冰虽没熔化,衣服也会变干
升华
板书 : 固态气态
凝华
升华(板书):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 升华时要吸热
归纳复习:冰、水、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要相互变化及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 解释:
液态 汽化
(吸热)
气态 液化 (放热)
升华
凝
(吸热) 华 (放热)
固态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练习:(1)夏天,刚拿出冰箱的汽水瓶上会“出汗”
(2)冰箱中的霜是如何形成的?
(3)解释:冬天,刚倒出的热水表面冒“白汽”?夏天,剥去冰棍上的包装纸后也在冒“白
汽”。
2. 地球上水的循环
引入:地球上,海洋水最多,这什么不会减小? 展示:地球上水的循环示意图
讲解: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海洋水、陆地上江河湖泊、沼泽的水蒸发,植物的蒸腾作用向大气
输送水汽(升入空中),随气流而运动,气温降低,在高空,形成水滴或冰晶,降落到地球表面(降水),如遇陆地,下渗为地下水,流入河流、大海。这个过程叫水循环。 板书:水循环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再生资源。
讲解:水循环产生风、雨、雪、冰雹等天气现象,也带来风力、水力能源。 水循环的特点:(板书)
(1)总量不变 (2)产生复杂天气现象 (3)能量资源 (4)改变地形 (5)可能造成洪涝和干旱
第二节 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
教材分析
水的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是水的重要物理性质,水的三态变化是水这一物质物理运动的一个方面。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水的特性和三态变化现象,以及我们科学探究中一些常用方法,以及物态运动中的能量变化。
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一、做好实验,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二、冰的熔化(水的沸腾),温度不变,但要吸热,这个问题学生生活经验中不清楚的应加以明确阐述;三、通过学习还必须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记住4℃时纯水的密度值; 2. 学会用天平、量筒测定水的密度;
3. 会描述冰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学会描述冰的熔化曲线,会从冰的熔化曲线确定冰的熔点; 4. 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学习装置器材,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会根据实验数据描述水的沸腾曲线,会从水的沸腾曲线中确定水的沸点;
5. 知道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变化名称及各种状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6. 会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水的密度概念,水的三态变化;量筒、天平的操作和使用;数据记录、处理和分
析。
教学难点:水的密度、三态变化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
1. 以实验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先由学生说出水的颜色、气味、味道;定性的明确:水的体积增加,重量也增加;定量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引出水的密度。
2. 从实验得出冰的熔化、水的沸腾曲线,讲解熔点、沸点、凝固点以及熔化、液化、蒸发等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3. 采用学生生活经验自我小结与教师引导比较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比较升华与凝华及地球上水的循环。
二、教学准备
1. 学生实验:200ml 纯净水、量筒、天平、胶头滴管、100ml 干烧杯2只(每四人一组)
2. 演示实验:–8℃冰、温度计、酒精灯、火柴、铁架台(带铁圈)、扇子、干冷金属片、大试管、
石棉网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初步学会量筒的使用,胶头滴管的使用;
2. 了解4℃时水的体积、质量的关系,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分析; 3. 了解水的密度概念。
二、教学过程
引入:水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地球上许多地方存在水。老师分给每个小组一杯纯净的
水,请学生观察这杯水的颜色、气味、状态。 师生归纳:
板书:无色、无气味、常温下是液态 学生实验:比较不同体积的水的重量:
先将一定体积的水倒入烧杯中,掂一下重量,再在同一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掂
一下重量。
得出结论:(板书)水的体积增大,质量也增加。
教师讲解:测水的质量要用天平,如何用天平测水的质量? 学生回答、总结:
教师讲解:测水的体积要用量筒,如何用量筒测水的体积? 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分度值 教师讲解:量筒作用、读数方法。
学生实验:测水的体积与对应的质量值并记录; 填表:空烧杯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表中数据,在下坐标图上描点:
数据处理及分析:
设问:(1)所取水的体积由大到小,相应水的质量变化规律如何?
(2)如果我们把每次测量的水的质量去除以体积会发现什么问题?这个比值约等于多少?
从以上实验活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讲解:任意体积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之比是一个确定的量,这一比值反映了水的一种特性。 板书: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叫水的密度。 复习:
1. 水的密度(概念):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叫水的密度。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记住4℃时水的密度; 2. 了解水密度的单位及单位之间换算;
3. 能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水体积、质量、水费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发现一定体积水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是一定值,这个关系值称为水的密度。 师生归纳:质量单位常用的有吨、千克、克
体积单位常用的有米3、分米3(L )、厘米3(ml)
讲解:水的密度是质量与体积比值,那么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怎样?
学生完成:若1厘米3水的质量为1克,则密度值和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1米3水的质量为1吨,则密度值和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空格处的数值和单位读出来:
1克/厘米3 1吨/米3
作
−读−−→1克每立方厘米
作−读−−→1吨每立方米
千克
米3讲解:常用单位克/厘米3和千克/米3 师生共同完成:
1克1厘米3
=
=1⨯103千克/米3(也就是1吨/米)
3
强调:科学量中的数值与单位相连(与数学计算中的数值与单位有所区别)
国际单位制中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 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
讲解:4℃时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的意义:表示4℃时,1厘米3水的质量为1克
(设问)那么在其它温度下,水的密度是否一定等于1×103千克/米3呢?
教师展示并讲解:在一大约10ml 容积的试管中盛满水,再加热观察水是否外溢?如外溢说明什
么问题?
师生归纳:水外溢,说明10ml 容积(体积没变)的试管内水的质量减小;或是水的体积变大。
低温度时盛水质量多,加热升温后盛水质量小。
引导学生:由于水的密度是质量与体积比值,随温度不同会有变化 请学生阅读P10资料,P11曲线
师生归纳:质量相同的水,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 (概念)1千克纯水,4℃时水的体积最小,那么,
质量
最大,也就是4℃时水的密度最大。 体积
练习1:请学生口算填表:已知4℃时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
练习2:若小红同学平均每天用自来水为120升,水费为1.5元/吨,则每月(按每月30天计算)
应付水费多少元?(思考:你认为此题能计算吗?为什么?) 复习:1. 水的密度是水一个重要的特性;
2. 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杯水倒出一半后,它的质量将__________,体积将___________,密度将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会描述冰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学会描绘冰的熔化曲线,会从冰的熔化曲线确定冰的熔点; 2. 了解水的凝固点;
3. 了解冰熔化(水凝固)中的能量变化; 4. 学会酒精灯的使用及加热装置组装。
二、教学过程
引入:自然界中天气变化很多,如下雨、下雪,冰雹。冰雪会熔化成水;水会结成冰。雨、雪、
冰都是水,雨是液态,冰、雪是固态,还有气态的水汽。 板书:自然界水通常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设问:冰雪在什么条件下会熔化?而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呢?水发生状态变化时有什么规律? 板书:水的三态变化、熔化和凝固。 共同讨论:冰 水水蒸汽
引出概念:固态冰雪变成液态水叫冰的熔化。
液态水变成固态冰雪叫水的凝固。
实验:观察冰的熔化过程
介绍:酒精灯的使用,加热装置的组装,温度计的放置 记录:
讨论:绘制熔化曲线
1. 实验中为什么采用缓慢加热的方法? 2. 熔化曲线中平行于时间轴部分表示什么含义? 3. 冰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多少? 4. 冰熔化过程中温度温度发生变化吗?
5. 冰熔化开始要用酒精灯加热,如不加热还会熔化吗? 师生共同归纳:
-8℃的冰吸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0℃时,冰开始熔化,如不加热,冰不熔化,加热,杯中冰逐渐减少,液态水逐渐增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为0℃,杯中的固态冰全部变成液态水后,再吸热,水温才会上升。
板书: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此时的温度叫固体的熔点,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
为0℃。
讲解:冬天水结冰叫凝固。
板书: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过程叫凝固,此时温度叫液体的凝固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
为0℃。
冰熔化过程要吸热(要用酒精灯给它加热)---------温度不变 水凝固过程要放热------------------------------------------温度不变 复习:
熔化(吸热)
1.
冰
水
凝固(放热)
熔化、凝固过程,温度不变。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都是0℃。 2. 俗语:“下雪不冷融雪冷”是什么原因?水的温度降低到0℃,就一定会结冰吗?
第四课时 汽化和液化
一、学习目标
1. 能解释汽化现象,能根据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分析实际问题 2. 会对比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3. 记住水的沸点,学会加热装置
二、教学过程
演示:沾有水的棉花在黑板上擦出一块水迹
学生观察思考:过一会儿水迹逐渐减小至消失,为什么? 1. 汽化
形式:蒸发、沸腾(板书) ⑴蒸发
教师举例:①引入新课时的演示 ②敝口容器中的水过一夜时间变少,甚至干涸
③夏天,雨后公路很快干了 ④湿衣服晾干
归纳概念: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叫蒸发(板书)
特点:(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2)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3)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设问:平时晾湿衣服时,你是如何做的?这与水蒸发快慢有什么联系? 学生讨论总结:
⎧液体温度
⎪
归纳(板书):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表面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归纳、板书:水变化:液态 气态
液化
汽化
学生活动:取两支温度计,观察其示数是否相同?
将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一块浸有水的棉花,稍过片刻,再观察两温度计的示
数有什么变化?然后用扇子向两支温度计同时吹风,看有什么变化? 分析:涂有水的温度计示数下降是什么原因? 结论(板书):蒸发要吸热,有致冷作用
巩固练习:游泳上岸后,被风一吹觉得冷,这是为什么? 2. 沸腾: 学生分组实验:
思考:(1)水沸腾前,加热过程中水温如何变化?水中气泡如何变化?
(2)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水温如何变化?水中气泡如何变化?
(3)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温度计示数不变时)水是否沸腾? 归纳(板书):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沸腾特点:温度必须达到一定值(这个叫沸点) 沸腾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沸点,二是必须继续吸热 水沸腾时只吸热,但温度不变
(板书)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为100℃ (板书)汽化:吸热
比较蒸发与沸腾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而沸腾是在一定条件下才发生 (2)蒸发时液体温度下降 而沸腾时液体温度不变
(3)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而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4)蒸发是缓慢的 而沸腾是剧烈的 相同点:都要吸热,都是汽化现象 3. 液化
学生活动:水沸腾后,在试管口放一干冷的金属片,观察金属片上有什么现象? 归纳(板书):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水蒸汽变为水的过程就是液化 液化过程要放热,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讨论分析:
(1)用口对着玻璃,长时间呵气,看到什么?你能解释吗? (2)人们喝热开水前,先向水面吹气,为什么?
(3)有风的日子,只要把浸湿的手指放在空中,就可辨别风向?如何解释?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升华、凝华现象,解释日常生活中升华和凝华 2. 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教学过程:
1. 升华和凝华
展示并思考(多媒体):北方冬天树枝上的雾松和屋顶、田野里的白霜 师生归纳:水蒸汽直接变成固态现象
凝华(板书):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现象 凝华时要放热
教师讲解:北方的严冬,将湿衣服凉在室外,衣服上的水结冰,这些冰虽没熔化,衣服也会变干
升华
板书 : 固态气态
凝华
升华(板书):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 升华时要吸热
归纳复习:冰、水、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要相互变化及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 解释:
液态 汽化
(吸热)
气态 液化 (放热)
升华
凝
(吸热) 华 (放热)
固态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练习:(1)夏天,刚拿出冰箱的汽水瓶上会“出汗”
(2)冰箱中的霜是如何形成的?
(3)解释:冬天,刚倒出的热水表面冒“白汽”?夏天,剥去冰棍上的包装纸后也在冒“白
汽”。
2. 地球上水的循环
引入:地球上,海洋水最多,这什么不会减小? 展示:地球上水的循环示意图
讲解: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海洋水、陆地上江河湖泊、沼泽的水蒸发,植物的蒸腾作用向大气
输送水汽(升入空中),随气流而运动,气温降低,在高空,形成水滴或冰晶,降落到地球表面(降水),如遇陆地,下渗为地下水,流入河流、大海。这个过程叫水循环。 板书:水循环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再生资源。
讲解:水循环产生风、雨、雪、冰雹等天气现象,也带来风力、水力能源。 水循环的特点:(板书)
(1)总量不变 (2)产生复杂天气现象 (3)能量资源 (4)改变地形 (5)可能造成洪涝和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