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能力测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劝学》是人教(实验)04年5月版高中语文必修III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收编先秦儒家思想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况及其门人言论的著作《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其中不少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文言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归纳“绝、强、假、望、间”五个多义词的义项;比喻论证的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主导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⑶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学习《劝学》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重要特点。

【教学重难点】文章虽然作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末期,但内容丰富,语言也比较浅显,且新大纲对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必对艺术特色等作过多的分析。因此,我把该文的第一个教学重点确定为:诵读课文,背诵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理解词句与理解文章统一起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另外,象这样的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如果驾驭不好,是很容易正襟危坐,流于枯燥和单调的。但这篇文章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句中,全文多达20个比喻句,运用比喻时手法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所以,文章里的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是重点之二。

而且这一点也恰恰是文章短短200字,却能表达出三层意思七个方面,说得明白流畅,面面俱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论证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我把掌握文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特点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据此,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诵读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同时根据以点带面和学生为主体老师正确引导的原则,用到质疑、讨论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和理解比喻论证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经过初中的积累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并不是很强,不能很好地转述和深入分析,需加一正确地引导和点拨。此外,由于文言文本身的特点,相对来说较为枯燥,部分学生对此兴趣不高。《劝学》恰是劝导他们树立正确学习态度的好教材。学生如果能理解文中的深层含义,对于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四、课时安排

第1课时:解题,简介作者,掌握句读,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熟读成诵;第2课时:总结文言知识,进行阅读训练,写作训练

五、教学过程

◆ 布置预习:预习《劝学》,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义和它们的内在联系。

◆ 导入:由“黑发不知勤学早,白者已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学生常听闻的有关劝学的名言自然导入新课。提示荀子的《劝学》将全面论述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使学生学习不能因为没有止境就停止学习。 ◆ 解题 “劝”的意思为鼓励,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荀子简介,复习孔子和孟子的相关知识。

听磁带并对照注释,正字正音。主要有:輮、槁暴、舆、跬步、骐骥、锲

根据预习,学生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质疑,其他同学答疑,教师进行点拨。 ◆ 讲析 疏通文意

找出第二段中的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

青,取之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輮木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明确: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能够改变原来的状态。 仿照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尝试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喻句的内在联系 ◆ 归纳 本文的设喻有什么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设喻方式多样(类比、对比、正面、反面)

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 总结 《劝学》以“劝”字统领全文,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个角度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完成阅读训练材料

七、板书

、教材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劝学》是人教(实验)04年5月版高中语文必修III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收编先秦儒家思想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况及其门人言论的著作《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其中不少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文言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归纳“绝、强、假、望、间”五个多义词的义项;比喻论证的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主导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⑶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学习《劝学》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重要特点。

【教学重难点】文章虽然作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末期,但内容丰富,语言也比较浅显,且新大纲对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必对艺术特色等作过多的分析。因此,我把该文的第一个教学重点确定为:诵读课文,背诵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理解词句与理解文章统一起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另外,象这样的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如果驾驭不好,是很容易正襟危坐,流于枯燥和单调的。但这篇文章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句中,全文多达20个比喻句,运用比喻时手法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所以,文章里的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是重点之二。

而且这一点也恰恰是文章短短200字,却能表达出三层意思七个方面,说得明白流畅,面面俱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论证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我把掌握文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特点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据此,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诵读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同时根据以点带面和学生为主体老师正确引导的原则,用到质疑、讨论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和理解比喻论证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经过初中的积累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并不是很强,不能很好地转述和深入分析,需加一正确地引导和点拨。此外,由于文言文本身的特点,相对来说较为枯燥,部分学生对此兴趣不高。《劝学》恰是劝导他们树立正确学习态度的好教材。学生如果能理解文中的深层含义,对于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四、课时安排

第1课时:解题,简介作者,掌握句读,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熟读成诵;第2课时:总结文言知识,进行阅读训练,写作训练

五、教学过程

◆ 布置预习:预习《劝学》,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义和它们的内在联系。

◆ 导入:由“黑发不知勤学早,白者已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学生常听闻的有关劝学的名言自然导入新课。提示荀子的《劝学》将全面论述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使学生学习不能因为没有止境就停止学习。 ◆ 解题 “劝”的意思为鼓励,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荀子简介,复习孔子和孟子的相关知识。

听磁带并对照注释,正字正音。主要有:輮、槁暴、舆、跬步、骐骥、锲

根据预习,学生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质疑,其他同学答疑,教师进行点拨。 ◆ 讲析 疏通文意

找出第二段中的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

青,取之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輮木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明确: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能够改变原来的状态。 仿照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尝试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喻句的内在联系 ◆ 归纳 本文的设喻有什么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设喻方式多样(类比、对比、正面、反面)

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 总结 《劝学》以“劝”字统领全文,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个角度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完成阅读训练材料

七、板书


相关文章

  • 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 最新
  • 最新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 1. 教师资格考试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资格考试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的重要举措,是依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 ...查看


  • 2016年广西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南
  • 2016年广西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南 通过最新广西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上半年广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2016年1月13-19日,笔试时间:3月12日.笔试科目包括:<综合素质>(幼/中/小学). ...查看


  • 教师资格证相关信息
  • 一.各类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综合考试内容 1.高等学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概论.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导论. 2.中等职业学校(含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中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 ...查看


  • 浙江省2012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简章
  • 浙江省2012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简 章 时间:2012-05-11来源: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第一章 概述 一.考试性质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简称: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是由国家制定考试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领导.省教育考试院 ...查看


  •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材
  •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材 随着改革之后教师行业的待遇福利以及领人羡慕的每年4个月的带薪假期,使得不少的人想要从事教师行业.那么考教师资格证需要哪些教材呢?也就是说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话需要看哪几本书.勤思教师资格证考试网的老师告诉大家 ...查看


  • 2013级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20131017)
  • 学前教育专业2013级教学标准 本专业设置于2006年,现有一支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目前,我院有本专业校内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的教师10人(含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占校内专任教 ...查看


  •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2014
  •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2014 一.传统的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 这两门科目是传统的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中的笔试科目,也是最难的部分,还有普通话,试讲(也就是咱们所说的讲课),体检也算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凡已 ...查看


  • 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及认定制度改革工作实施办法重点摘读
  • 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及认定制度改革工作实施办法 重点摘读 1. 自2013年起我省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我省将于今年下半年参加试点. 2. 颁发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3. 笔试主要考核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是否具备相应的教育 ...查看


  • 2016年湖北教师资格笔试准考证入口
  • 湖北教师考试网:http://hu.zgjsks.com2016 年湖北教师资格笔试准考证入口湖北教师资格网为广大参加 2016 年湖北教师资格考试的考试提供湖北教师资格考试,湖北 教师资格考试公告,湖北教师考试笔试公告,湖北教师资格面试公 ...查看


  • [河南教师资格证统考]2015年河南教师资格证统考考试时间
  • [河南教师资格证统考]2015年河南教师资格证统考考试时间 2015年河南教师资格证统考考试时间,按照教育部工作部署,2015年起教师资格考试将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我省将参加下半年11月份的全国统一考试,具体考试工作实施方案正在拟定中,请于6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