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仁爱天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吴县人,为北宋名相,他被赞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物”(朱熹语)。范仲淹自称“范蠡后人”,诗曰:“翠峰高于白云闲,吾祖曾居水石间。千载家风应未坠,子孙还解爱青山。”(《题翠峰院》)

从小就懂得立志的范仲淹,有一次看到算命先生,就问:“你帮我看一看,我能不能当宰相?”算命先生没有理睬他,范仲淹不好意思地说:“不然,你看看我能不能当医生?”算命先生有点纳闷,就问他:“你为什么挑这两个志愿?”范仲淹就回答:“因为只有良相和良医可以救人。”

范仲淹于1038年知越州,在绍兴不过一年多时间,但政绩卓著。他积极兴办义学,吸收贫困子弟入学,老百姓在学校门口挂上了“范公义学”的匾额。他关心民众疾苦,体恤贫弱孤寡,千方百计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其时,一位小吏病逝,留下老婆和两个孩子,景况十分凄凉。范公知道后立即拿出自己的俸钱数百缗,带动同缭纷纷解囊,他还租了一条船,派人护送孤儿寡妇回楚乡。范公当场题诗一首,以嘱天下:“一叶轻帆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凉天。关防若要知名姓,乃是孤儿寡妇船。”于是,范公的诗成了通行证,一路畅达无阻。此诗被人们传为美谈,范公仁爱在天下,信矣。

最为可贵的是,范仲淹廉洁自好,以身作则,亲手在龙山浚通了一方枯泉,取名“清白泉”,还建造起“清白亭”与“清白堂”,有《清白堂记》即为明证:“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规。” 越州百姓感念其清白德义,曾建“希范亭”于龙山,又建“百代师表”坊于府前,以为永远的纪念。如今,这儿已成为一个全国著名的“廉政示范胜地”了。

范仲淹虽是大儒,倡导儒学,但是他也吸收了佛家思想,并自称居士。他为《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所作的序中说道:“余尝览释教大藏经,究诸善之理,见诸佛菩萨施广大慈悲力,启利益方便门。自天地山河,细及昆虫草木,种种善喻,开悟迷徒。奈何业结障蔽深高,著恶昧善者多,见性识心者少。故佛佛留训,祖祖垂言,以济群生,以成大愿”(《范文正公别集》)。由此可见,范仲淹对佛家的为善之道是赞同推崇的,这种思想的介入使得他的仁爱理念更加稳固了。

范仲淹在陕西任边防官时,有一个放贮朝廷诏旨与敕命的笺筒,是黄金铸成的,其上还镶着宝石,极之珍贵,但被一名贫穷的老兵偷了。事发,老兵后悔莫及,惊惶不已,按法将受严惩,范仲淹却没有究治,老兵为此感激涕零。元代学者袁桷对范仲淹的人格十分敬佩,曾写诗赞道:“甲兵十万在胸中,赫赫英名震犬戎。宽恕可

成天下事,从他老卒盗金筒。” 因为敢言直谏,范仲淹又一次被贬后携带妻儿离京南下,直赴睦州。途经淮水时,他们遭遇大风,险些翻船丧命。范仲淹感慨颇深,遂写下《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其中一首云:“一棹危如叶,旁观欲损神。他年在平地,无忽险中人。”死里逃生后,范仲淹竟能由己及人,想到了其他的“险中人”,并欲助其脱困,这种仁爱的精神值得万民景仰。又《江上渔者》云:“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不只爱鲈鱼的鲜美,他所看到的是渔夫驾船捕鱼的艰辛,由此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这颗仁爱之心是他的精神世界里一个永恒的闪光点。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履霜》本自《易·坤》中的“履霜之戒”,因为霜乃冰之先兆,故寓意防患于未然,晓以自警。

范文正公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成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仁爱之心的写照。

晚年时范仲淹把一座很大的新造官宅,拿来作为学校,又把旧时所住的屋宅地基,舍出来建天平寺。他在临终前对家人说:“我昨天晚间作了一个梦,梦里见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和八功德水,池中的莲花都变成金色。我大概应该往生极乐世界了。”于是他寂然而逝,无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吴县人,为北宋名相,他被赞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物”(朱熹语)。范仲淹自称“范蠡后人”,诗曰:“翠峰高于白云闲,吾祖曾居水石间。千载家风应未坠,子孙还解爱青山。”(《题翠峰院》)

从小就懂得立志的范仲淹,有一次看到算命先生,就问:“你帮我看一看,我能不能当宰相?”算命先生没有理睬他,范仲淹不好意思地说:“不然,你看看我能不能当医生?”算命先生有点纳闷,就问他:“你为什么挑这两个志愿?”范仲淹就回答:“因为只有良相和良医可以救人。”

范仲淹于1038年知越州,在绍兴不过一年多时间,但政绩卓著。他积极兴办义学,吸收贫困子弟入学,老百姓在学校门口挂上了“范公义学”的匾额。他关心民众疾苦,体恤贫弱孤寡,千方百计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其时,一位小吏病逝,留下老婆和两个孩子,景况十分凄凉。范公知道后立即拿出自己的俸钱数百缗,带动同缭纷纷解囊,他还租了一条船,派人护送孤儿寡妇回楚乡。范公当场题诗一首,以嘱天下:“一叶轻帆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凉天。关防若要知名姓,乃是孤儿寡妇船。”于是,范公的诗成了通行证,一路畅达无阻。此诗被人们传为美谈,范公仁爱在天下,信矣。

最为可贵的是,范仲淹廉洁自好,以身作则,亲手在龙山浚通了一方枯泉,取名“清白泉”,还建造起“清白亭”与“清白堂”,有《清白堂记》即为明证:“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规。” 越州百姓感念其清白德义,曾建“希范亭”于龙山,又建“百代师表”坊于府前,以为永远的纪念。如今,这儿已成为一个全国著名的“廉政示范胜地”了。

范仲淹虽是大儒,倡导儒学,但是他也吸收了佛家思想,并自称居士。他为《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所作的序中说道:“余尝览释教大藏经,究诸善之理,见诸佛菩萨施广大慈悲力,启利益方便门。自天地山河,细及昆虫草木,种种善喻,开悟迷徒。奈何业结障蔽深高,著恶昧善者多,见性识心者少。故佛佛留训,祖祖垂言,以济群生,以成大愿”(《范文正公别集》)。由此可见,范仲淹对佛家的为善之道是赞同推崇的,这种思想的介入使得他的仁爱理念更加稳固了。

范仲淹在陕西任边防官时,有一个放贮朝廷诏旨与敕命的笺筒,是黄金铸成的,其上还镶着宝石,极之珍贵,但被一名贫穷的老兵偷了。事发,老兵后悔莫及,惊惶不已,按法将受严惩,范仲淹却没有究治,老兵为此感激涕零。元代学者袁桷对范仲淹的人格十分敬佩,曾写诗赞道:“甲兵十万在胸中,赫赫英名震犬戎。宽恕可

成天下事,从他老卒盗金筒。” 因为敢言直谏,范仲淹又一次被贬后携带妻儿离京南下,直赴睦州。途经淮水时,他们遭遇大风,险些翻船丧命。范仲淹感慨颇深,遂写下《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其中一首云:“一棹危如叶,旁观欲损神。他年在平地,无忽险中人。”死里逃生后,范仲淹竟能由己及人,想到了其他的“险中人”,并欲助其脱困,这种仁爱的精神值得万民景仰。又《江上渔者》云:“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不只爱鲈鱼的鲜美,他所看到的是渔夫驾船捕鱼的艰辛,由此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这颗仁爱之心是他的精神世界里一个永恒的闪光点。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履霜》本自《易·坤》中的“履霜之戒”,因为霜乃冰之先兆,故寓意防患于未然,晓以自警。

范文正公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成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仁爱之心的写照。

晚年时范仲淹把一座很大的新造官宅,拿来作为学校,又把旧时所住的屋宅地基,舍出来建天平寺。他在临终前对家人说:“我昨天晚间作了一个梦,梦里见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和八功德水,池中的莲花都变成金色。我大概应该往生极乐世界了。”于是他寂然而逝,无


相关文章

  • 思修选择题 1
  • 亲,思想道德修养文言文最容易出选择题的题源 1.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①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中华民族历史上许许多多爱国志士,他们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感人肺腑,流播四海,代代传颂. "苟利国 ...查看


  • 仁者未必无敌
  • "仁者未必无敌"立论稿 谢谢老师,大家好.对方辩友说,仁者无敌:而我方认为,仁者未必无敌. <相对论>告诉我们,世上没有绝对事物的存在,只有相对事物的存在,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体.无数"人 ...查看


  • 岳阳楼记练习与答案
  •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君谪守巴陵郡.越明年, _,_ _.乃重修岳阳楼,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_,吞长江, _, _.朝晖 夕阴,_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_ ,南极潇 湘, _,多会于此,览 ...查看


  • 文惩范公神道碑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 范公讳仲淹,字希文,世家苏州.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公少 ...查看


  • 先忧后乐的故事
  • [拼音]xiān yōu hòu lè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滕子京因遭诬陷被贬到岳州当知州,重新修复了岳阳楼,范仲淹受他的嘱托写一篇<岳阳楼记>:"古代的仁人志士不因美景而高兴,也不因处境坏而哀伤,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查看


  • [受戒]中描绘的老百姓的生活是自然.通脱.仁爱的.
  • 1.<受戒>中描绘的老百姓的生活是自然.通脱.仁爱的. 2.<受戒>中有许多诸如痒痒的.无端端.凉嗖嗖.胖墩墩这些叠词,它们作用是? 大量的叠词使用,造就了小说内部节奏的和谐美,使小说呈现出一种诗韵化的效果,是小说的 ...查看


  • 智信仁勇严
  • 目录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文字释义 文字释义 基本字义 基本字义 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常用词组 常用词组 文化意涵 文化意涵儒家思想中的"智" 儒家思想中的"智" 佛教术语中的"智" ...查看


  • 利用传统文化加强道德修养
  • 利用传统文化 加强道德修养 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道德素质的高低,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仅是时代的要求和自身建设的需要, ...查看


  • _仁义礼智信_新解_戴木才
  • 第45卷第5期 2012年10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Jiangxi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l.45No.5Oct.2012 "仁义礼智信"新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