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教育

——为《高效课堂探索》序   李炳亭

我一向认为,课改没有想象得那般难,与其花功夫怀疑争执,不如潜下心来去实践里验证。更何况,我们的案头既有现成的理论在,又有鲜活成功的案例在,那么,如果依然止步不前,就只能说明观念认识出了问题。

如果我要说教育人必须首先“认识”教育,肯定会有很多人会嗤之以鼻,可事实是有些人教了一辈子的书,却未必真正理解教育就是“人学”所涵括的深刻意义。可现实却是在很多地方,依然有太多的教育者,在可悲地继续施行、扮演和制造着功利和工具教育的奴仆,那些可怜的孩子们,他们的权益、个性、尊严、生活乃至于生命,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中一点一点沦丧消逝的。

教育必须把学生当人,甚至我们都可以试着这样概括,“教育即从儿童出发”。儿童即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起点和目的。千万不能把教育弄成是“专门与儿童作对”,这句话非常重要。否则,教育则无法称其为教育!教育的第一使命便是“发现儿童”,而这个“发现”意味着的是研究、接纳、包容,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展示欲,是“准允”和“遵照”儿童的方式,甚至是放手让学生去犯错,试想,没有对教育这样的认识理解,教育人缺乏胸襟和情怀,丧失对儿童必须的爱和尊重,岂能有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岂能寻找到温润的、自然的、幸福的教育,岂能有创新成果和终身发展?

学习即经历。可我们依然会搬出一大堆借口来堂而皇之地剥夺学生的学习,比如学生不会学,比如影响教学进度,比如大班额问题等等。显然,学生不会学是因为我们不让学的结果,而至于教学进度,则蕴含在磨刀与砍柴的辩证关系当中,所谓因为班额大不课改更讲不通,请问,传统的灌输式就适合大班额了?表明看起来,霸占和阻扰学生“自学”是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其实更是剥夺了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权。正是基于此,我在我的实验校提倡研究和出台三部“法典”:学生学习法、学生生活法、学生发展法。以此来划定某种“边界”,捍卫学生原本就应拥有和实现的“天赋神权”,以便于让我们的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有法可依”。纵然有千般籍口,我一直以为,教师的使命就是坚决捍卫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权利!

当然,传统教育对“人”的伤害,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而教师更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许多年来,我们牺牲了一批又一批的教师,到头来却并未能换来教育的发展。必须把教师当成“发展者”,使其在人生尊严的舞台上站起来!我们说,既不能让学生跪着学习,更不能让教师跪着教书。以人为本这句话支撑起来的是这样的教育思想:教师为本、学生第一!

欣喜于蓬安县教研室的课改同道们精心编集的这部书,尤其是《高效课堂探究》这个书名,很容易激起我对课改行动研究的一些思索。必须借此声明,课改实在不是改方法,而是换观念,当然这句话还可以确指为课改不是改良而是重建。

重建什么?重建基于“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因而,我主张的高效课堂实在不是一个教学概念,而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概念”,它有三大系统组成,一是围绕“学中心”构建的教学系统;二是围绕“解放”构建的文化系统;三是围绕“以学评教”构建的评价系统,“三足鼎立”撑起高效课堂。

或许有人说教育不单是课堂问题,但教育的问题必须回到课堂上才有可能找到解决方案,或者说课堂改革是为了让学习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一切与学生割裂开来的教育都只能是一厢情愿的说教、强迫、灌输、威逼。蓬安正拒绝着这样的“教育”,因而他们才会选择向着课堂深耕,这样的方向和路数无疑是对的。这部书,是走在探索路上的蓬安课改人,呈现给我们的新观念与新思想、新课堂和新教育、新行动与新理论。蓬安教育最大的启发是,撬动教育变革的支点在课堂,从这层意义上看,解决教育的诸多问题,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样艰难!

其实,我比较看重的从来不是来自书本里的刻板的“理论”,但我敬重的一定是从实践的田野里“结晶”出来的有生命力的理论,这部书的可贵之处恰在于此。这些年,蓬安课改风生水起是源于他们对真教育的不断求索。蓬安课改人所付出的艰辛和收获的欣喜,如今就深深浅浅地记录在这部书里了,这部书是有光芒和温度的,因为蓬安关注和研究的是基于“人”的教育,因而我对这部书充满着敬意。

课改是一项关乎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大计,我呼吁全天下课改人要敢于“联合起来”,我对这部书的寄托是,它不仅应该是蓬安几年课改成果的探索总结,更应该是蓬安教育走向全国的一张名片,那么,我们就从这部书开始,走进蓬安,认识教育!

——为《高效课堂探索》序   李炳亭

我一向认为,课改没有想象得那般难,与其花功夫怀疑争执,不如潜下心来去实践里验证。更何况,我们的案头既有现成的理论在,又有鲜活成功的案例在,那么,如果依然止步不前,就只能说明观念认识出了问题。

如果我要说教育人必须首先“认识”教育,肯定会有很多人会嗤之以鼻,可事实是有些人教了一辈子的书,却未必真正理解教育就是“人学”所涵括的深刻意义。可现实却是在很多地方,依然有太多的教育者,在可悲地继续施行、扮演和制造着功利和工具教育的奴仆,那些可怜的孩子们,他们的权益、个性、尊严、生活乃至于生命,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中一点一点沦丧消逝的。

教育必须把学生当人,甚至我们都可以试着这样概括,“教育即从儿童出发”。儿童即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起点和目的。千万不能把教育弄成是“专门与儿童作对”,这句话非常重要。否则,教育则无法称其为教育!教育的第一使命便是“发现儿童”,而这个“发现”意味着的是研究、接纳、包容,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展示欲,是“准允”和“遵照”儿童的方式,甚至是放手让学生去犯错,试想,没有对教育这样的认识理解,教育人缺乏胸襟和情怀,丧失对儿童必须的爱和尊重,岂能有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岂能寻找到温润的、自然的、幸福的教育,岂能有创新成果和终身发展?

学习即经历。可我们依然会搬出一大堆借口来堂而皇之地剥夺学生的学习,比如学生不会学,比如影响教学进度,比如大班额问题等等。显然,学生不会学是因为我们不让学的结果,而至于教学进度,则蕴含在磨刀与砍柴的辩证关系当中,所谓因为班额大不课改更讲不通,请问,传统的灌输式就适合大班额了?表明看起来,霸占和阻扰学生“自学”是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其实更是剥夺了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权。正是基于此,我在我的实验校提倡研究和出台三部“法典”:学生学习法、学生生活法、学生发展法。以此来划定某种“边界”,捍卫学生原本就应拥有和实现的“天赋神权”,以便于让我们的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有法可依”。纵然有千般籍口,我一直以为,教师的使命就是坚决捍卫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权利!

当然,传统教育对“人”的伤害,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而教师更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许多年来,我们牺牲了一批又一批的教师,到头来却并未能换来教育的发展。必须把教师当成“发展者”,使其在人生尊严的舞台上站起来!我们说,既不能让学生跪着学习,更不能让教师跪着教书。以人为本这句话支撑起来的是这样的教育思想:教师为本、学生第一!

欣喜于蓬安县教研室的课改同道们精心编集的这部书,尤其是《高效课堂探究》这个书名,很容易激起我对课改行动研究的一些思索。必须借此声明,课改实在不是改方法,而是换观念,当然这句话还可以确指为课改不是改良而是重建。

重建什么?重建基于“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因而,我主张的高效课堂实在不是一个教学概念,而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概念”,它有三大系统组成,一是围绕“学中心”构建的教学系统;二是围绕“解放”构建的文化系统;三是围绕“以学评教”构建的评价系统,“三足鼎立”撑起高效课堂。

或许有人说教育不单是课堂问题,但教育的问题必须回到课堂上才有可能找到解决方案,或者说课堂改革是为了让学习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一切与学生割裂开来的教育都只能是一厢情愿的说教、强迫、灌输、威逼。蓬安正拒绝着这样的“教育”,因而他们才会选择向着课堂深耕,这样的方向和路数无疑是对的。这部书,是走在探索路上的蓬安课改人,呈现给我们的新观念与新思想、新课堂和新教育、新行动与新理论。蓬安教育最大的启发是,撬动教育变革的支点在课堂,从这层意义上看,解决教育的诸多问题,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样艰难!

其实,我比较看重的从来不是来自书本里的刻板的“理论”,但我敬重的一定是从实践的田野里“结晶”出来的有生命力的理论,这部书的可贵之处恰在于此。这些年,蓬安课改风生水起是源于他们对真教育的不断求索。蓬安课改人所付出的艰辛和收获的欣喜,如今就深深浅浅地记录在这部书里了,这部书是有光芒和温度的,因为蓬安关注和研究的是基于“人”的教育,因而我对这部书充满着敬意。

课改是一项关乎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大计,我呼吁全天下课改人要敢于“联合起来”,我对这部书的寄托是,它不仅应该是蓬安几年课改成果的探索总结,更应该是蓬安教育走向全国的一张名片,那么,我们就从这部书开始,走进蓬安,认识教育!


相关文章

  • 现代教育的哲学基础
  • 第一节 哲学是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与教育的一般关系 (一)教育与哲学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它是哲学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 ...查看


  • 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 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1)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的<教育的艺术>,他的<相信孩子>,一生追求的是建立自我教育新论. 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进行自我教育 ...查看


  • 思想品德心理结构形式细化的理论研究
  • 2010年06月第06期总第181期 思想教育研究 StudiesinIdeologicalEducation 豳理论探讨 思想品德心理结构形式细化的理论研究 刘文革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北京 100089) [摘要]思想 ...查看


  • 遵循客观规律做好德育工作
  • 德育是当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大课题.随着全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德育地位正在得到改善.根据当前实际,急待解决的是如何使德育工作科学化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如何使德育工作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达到入耳入心,具有很强的有效性.根 ...查看


  • 柏拉图的教育哲学
  • 柏拉图的教育哲学 李永忠, 吴和庆(湘潭师范学院人事处, 湖南湘潭 411201) 摘 要:柏拉图不但对西方哲学影响巨大, 而且其教育理念也于西方文明贡献卓著.要了解西方的文化与教育, 柏拉图的哲学与教育思想是不能不管的.柏拉图的哲学本体论 ...查看


  • 论杜威课程理论中的_经验_概念
  • 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期 论杜威课程理论中的"经验"概念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褚宏启 "经验"一词是杜威教育理论尤其是其课程理论中的关键词.国内许多课程研究者对杜威经验概念的理解有误,往 ...查看


  • 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研读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哲学,不是宗教神学.唯心主义哲学.还是唯物主义哲学,从认识论上之所以不能正确认识社会本质的根本原因在于:不理解实践及其在社 ...查看


  •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属于能力课程模块.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查看


  • 教育是一种理解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育是一种理解 作者:郭黛宝 来源:<学周刊·B>2013年第11期 摘要:传统教育以灌输式为主,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体,这种方法更多地重视了教育者主观的意志,而忽略了被 ...查看


  • 浅谈幼儿园见习后对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认识
  • 浅谈幼儿园见习后对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认识 作者:先兰 摘要: 评价指的是评定价值,是价值的判断,是对客体满足主题需要程 度的判断.我们生活中经常在对人.事.物做出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 评价.同样教育也要评价,而教育评价是对教育价值的判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