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效课堂探索》序 李炳亭
我一向认为,课改没有想象得那般难,与其花功夫怀疑争执,不如潜下心来去实践里验证。更何况,我们的案头既有现成的理论在,又有鲜活成功的案例在,那么,如果依然止步不前,就只能说明观念认识出了问题。
如果我要说教育人必须首先“认识”教育,肯定会有很多人会嗤之以鼻,可事实是有些人教了一辈子的书,却未必真正理解教育就是“人学”所涵括的深刻意义。可现实却是在很多地方,依然有太多的教育者,在可悲地继续施行、扮演和制造着功利和工具教育的奴仆,那些可怜的孩子们,他们的权益、个性、尊严、生活乃至于生命,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中一点一点沦丧消逝的。
教育必须把学生当人,甚至我们都可以试着这样概括,“教育即从儿童出发”。儿童即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起点和目的。千万不能把教育弄成是“专门与儿童作对”,这句话非常重要。否则,教育则无法称其为教育!教育的第一使命便是“发现儿童”,而这个“发现”意味着的是研究、接纳、包容,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展示欲,是“准允”和“遵照”儿童的方式,甚至是放手让学生去犯错,试想,没有对教育这样的认识理解,教育人缺乏胸襟和情怀,丧失对儿童必须的爱和尊重,岂能有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岂能寻找到温润的、自然的、幸福的教育,岂能有创新成果和终身发展?
学习即经历。可我们依然会搬出一大堆借口来堂而皇之地剥夺学生的学习,比如学生不会学,比如影响教学进度,比如大班额问题等等。显然,学生不会学是因为我们不让学的结果,而至于教学进度,则蕴含在磨刀与砍柴的辩证关系当中,所谓因为班额大不课改更讲不通,请问,传统的灌输式就适合大班额了?表明看起来,霸占和阻扰学生“自学”是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其实更是剥夺了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权。正是基于此,我在我的实验校提倡研究和出台三部“法典”:学生学习法、学生生活法、学生发展法。以此来划定某种“边界”,捍卫学生原本就应拥有和实现的“天赋神权”,以便于让我们的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有法可依”。纵然有千般籍口,我一直以为,教师的使命就是坚决捍卫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权利!
当然,传统教育对“人”的伤害,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而教师更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许多年来,我们牺牲了一批又一批的教师,到头来却并未能换来教育的发展。必须把教师当成“发展者”,使其在人生尊严的舞台上站起来!我们说,既不能让学生跪着学习,更不能让教师跪着教书。以人为本这句话支撑起来的是这样的教育思想:教师为本、学生第一!
欣喜于蓬安县教研室的课改同道们精心编集的这部书,尤其是《高效课堂探究》这个书名,很容易激起我对课改行动研究的一些思索。必须借此声明,课改实在不是改方法,而是换观念,当然这句话还可以确指为课改不是改良而是重建。
重建什么?重建基于“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因而,我主张的高效课堂实在不是一个教学概念,而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概念”,它有三大系统组成,一是围绕“学中心”构建的教学系统;二是围绕“解放”构建的文化系统;三是围绕“以学评教”构建的评价系统,“三足鼎立”撑起高效课堂。
或许有人说教育不单是课堂问题,但教育的问题必须回到课堂上才有可能找到解决方案,或者说课堂改革是为了让学习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一切与学生割裂开来的教育都只能是一厢情愿的说教、强迫、灌输、威逼。蓬安正拒绝着这样的“教育”,因而他们才会选择向着课堂深耕,这样的方向和路数无疑是对的。这部书,是走在探索路上的蓬安课改人,呈现给我们的新观念与新思想、新课堂和新教育、新行动与新理论。蓬安教育最大的启发是,撬动教育变革的支点在课堂,从这层意义上看,解决教育的诸多问题,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样艰难!
其实,我比较看重的从来不是来自书本里的刻板的“理论”,但我敬重的一定是从实践的田野里“结晶”出来的有生命力的理论,这部书的可贵之处恰在于此。这些年,蓬安课改风生水起是源于他们对真教育的不断求索。蓬安课改人所付出的艰辛和收获的欣喜,如今就深深浅浅地记录在这部书里了,这部书是有光芒和温度的,因为蓬安关注和研究的是基于“人”的教育,因而我对这部书充满着敬意。
课改是一项关乎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大计,我呼吁全天下课改人要敢于“联合起来”,我对这部书的寄托是,它不仅应该是蓬安几年课改成果的探索总结,更应该是蓬安教育走向全国的一张名片,那么,我们就从这部书开始,走进蓬安,认识教育!
——为《高效课堂探索》序 李炳亭
我一向认为,课改没有想象得那般难,与其花功夫怀疑争执,不如潜下心来去实践里验证。更何况,我们的案头既有现成的理论在,又有鲜活成功的案例在,那么,如果依然止步不前,就只能说明观念认识出了问题。
如果我要说教育人必须首先“认识”教育,肯定会有很多人会嗤之以鼻,可事实是有些人教了一辈子的书,却未必真正理解教育就是“人学”所涵括的深刻意义。可现实却是在很多地方,依然有太多的教育者,在可悲地继续施行、扮演和制造着功利和工具教育的奴仆,那些可怜的孩子们,他们的权益、个性、尊严、生活乃至于生命,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中一点一点沦丧消逝的。
教育必须把学生当人,甚至我们都可以试着这样概括,“教育即从儿童出发”。儿童即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起点和目的。千万不能把教育弄成是“专门与儿童作对”,这句话非常重要。否则,教育则无法称其为教育!教育的第一使命便是“发现儿童”,而这个“发现”意味着的是研究、接纳、包容,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展示欲,是“准允”和“遵照”儿童的方式,甚至是放手让学生去犯错,试想,没有对教育这样的认识理解,教育人缺乏胸襟和情怀,丧失对儿童必须的爱和尊重,岂能有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岂能寻找到温润的、自然的、幸福的教育,岂能有创新成果和终身发展?
学习即经历。可我们依然会搬出一大堆借口来堂而皇之地剥夺学生的学习,比如学生不会学,比如影响教学进度,比如大班额问题等等。显然,学生不会学是因为我们不让学的结果,而至于教学进度,则蕴含在磨刀与砍柴的辩证关系当中,所谓因为班额大不课改更讲不通,请问,传统的灌输式就适合大班额了?表明看起来,霸占和阻扰学生“自学”是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其实更是剥夺了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权。正是基于此,我在我的实验校提倡研究和出台三部“法典”:学生学习法、学生生活法、学生发展法。以此来划定某种“边界”,捍卫学生原本就应拥有和实现的“天赋神权”,以便于让我们的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有法可依”。纵然有千般籍口,我一直以为,教师的使命就是坚决捍卫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权利!
当然,传统教育对“人”的伤害,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而教师更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许多年来,我们牺牲了一批又一批的教师,到头来却并未能换来教育的发展。必须把教师当成“发展者”,使其在人生尊严的舞台上站起来!我们说,既不能让学生跪着学习,更不能让教师跪着教书。以人为本这句话支撑起来的是这样的教育思想:教师为本、学生第一!
欣喜于蓬安县教研室的课改同道们精心编集的这部书,尤其是《高效课堂探究》这个书名,很容易激起我对课改行动研究的一些思索。必须借此声明,课改实在不是改方法,而是换观念,当然这句话还可以确指为课改不是改良而是重建。
重建什么?重建基于“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因而,我主张的高效课堂实在不是一个教学概念,而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概念”,它有三大系统组成,一是围绕“学中心”构建的教学系统;二是围绕“解放”构建的文化系统;三是围绕“以学评教”构建的评价系统,“三足鼎立”撑起高效课堂。
或许有人说教育不单是课堂问题,但教育的问题必须回到课堂上才有可能找到解决方案,或者说课堂改革是为了让学习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一切与学生割裂开来的教育都只能是一厢情愿的说教、强迫、灌输、威逼。蓬安正拒绝着这样的“教育”,因而他们才会选择向着课堂深耕,这样的方向和路数无疑是对的。这部书,是走在探索路上的蓬安课改人,呈现给我们的新观念与新思想、新课堂和新教育、新行动与新理论。蓬安教育最大的启发是,撬动教育变革的支点在课堂,从这层意义上看,解决教育的诸多问题,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样艰难!
其实,我比较看重的从来不是来自书本里的刻板的“理论”,但我敬重的一定是从实践的田野里“结晶”出来的有生命力的理论,这部书的可贵之处恰在于此。这些年,蓬安课改风生水起是源于他们对真教育的不断求索。蓬安课改人所付出的艰辛和收获的欣喜,如今就深深浅浅地记录在这部书里了,这部书是有光芒和温度的,因为蓬安关注和研究的是基于“人”的教育,因而我对这部书充满着敬意。
课改是一项关乎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大计,我呼吁全天下课改人要敢于“联合起来”,我对这部书的寄托是,它不仅应该是蓬安几年课改成果的探索总结,更应该是蓬安教育走向全国的一张名片,那么,我们就从这部书开始,走进蓬安,认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