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宏
化学教育 2001年03期
化学实验室也能像学校的图书馆一样定期定时向学生开放吗?这对我们化学教师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1998学年初,我校化学组全体教师经过认真探讨和研究得出了肯定的答案。并决定在每双周周四下午第三、四节课向全校初三学生开放。对此,我们有以下认识和做法。
首先是化学教学应该是“即物明理”式教学。化学概念、规律应该通过现象及其变化的事实来说明。这就是说,化学教学必须做实验,学生应通过实验来学习和掌握知识。开放实验室能够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实验室,对于每个学生来说,设计、动手、观察和思考的机会大大增加了。这能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中实验数量不足、学生动手太少等种种不利因素,而且能使学校实验设备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其次是要求学生全体参加。化学老师不仅要向所任课班级的同学宣讲参加这一活动对每一位同学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意义,而且要求全体初三同学全体参与。规定每一个同学每个学期最少得进实验室3次, 多则不限,每次活动有2名教师参与, 教师在这一活动中担任组织及辅导者的角色,对学生在实验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帮助和指导,并对学生经常进行提问,以使活动效果达到最佳。
第三是每次开放活动内容明确,学生不能像进图书馆那样随心所欲,想看哪本书就借哪本书。活动是在老师规定要求的范围之内进行。我们上学年活动规定的范围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在学生实验中由于种种原因实验效果不理想或没有做成功的;二是,对演示或学生实验的实验装置、步骤有另一种设计方案或改进的;三是,老师定期特意安排的系列趣味实验及综合实验题的设计,一般每次活动的前两周布置实验内容、实验要求,活动前一周让各班课代表把要参加下次活动的每一个同学的实验方案收缴上来,老师经过审阅,在活动前3 天给参加活动的同学进行适当讲评,并带领部分同学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每一学期,通过对学生活动情况的综合评定,评出全年级的学习优秀者,以此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实验热情。
通过一学年来的活动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是十分明显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1 能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作为该项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必须对初中化学实验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和了解,熟悉每项实验内容原理、操作要点,在活动中要注意发现和总结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随时接受学生的提问和求助,并及时给学生以辅导和帮助,活动前要检查好学生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实验中要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搞好实验技术培训,实验后要认真辅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并且老师要做好每一次活动的详细台帐,帮助学生总结好实验成败的经验和教训。
2 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活动前,全体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翻书、找资料、钻研实验原理和技术,进行实验步骤的设计,在此期间经常有同学主动来找老师请教问题,讨论实验方案。这大大激发了全体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热情和自觉性。实验中由于“角色”发生了转换,学生成了活动中的真正主体,教师仅起指导者的作用,与平时学生实验不同的是:原先是老师要求学生怎么做,而现在则变成了学生“我要做”,有了主动、自觉、高度积极的参与要求,操作中学生做得十分认真、仔细和一丝不苟。成功后兴奋的心情是无法形容的;失败了会认真研究,虚心讨教以争取下次成功。活动后,每位同学都须对自己的实验进行必要的自我评估,从而推动自己再学习。辅导老师则以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分析、讲评,这样对学生有较强的说服力和针对性,学生也很乐于接受。
3 能有效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
通常的教学中,老师给学生的感觉是:不是坐在办公室就是站在讲台上,高高在上,和同学有距离。通过开放实验室活动,老师走到了学生中,和学生打成一片,一起讨论、研究的时间大大增加了,和学生的距离也缩小了。学生和老师关系不仅有师生关系而且又增加了一层朋友的关系,这样就给化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纪律、上课注意力等都有了明显提高。平时,学生有心里话也愿跟老师说,有问题也敢向老师问,他们觉得老师可亲、话可信。学好化学的积极性和热情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4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1)学习兴趣的比较及启示
我校对1997、1998年初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①97 届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人数从开学初到毕业时随着教材难度增加,略呈下降趋势,98届学生随着活动开展,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达到84%;②97届学生基本上不向老师提问题,不愿和老师交往。而98届则不同,由于老师和同学常在一起,大家熟悉了,学生把老师当成了师长和朋友,所以一有问题就愿意和老师讨论,学习的主动性也高;③从98届学生参加活动的人次看,第二学期比第一学期的多,说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是在不断提高的。
(2)学习成绩比较及启示
对97届、98届学生的期中、期末及毕业考试成绩统计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①97届学生的平均分、 及格率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大在不断下降,而98届则反而有所上升;②从标准差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97届学生毕业时两极分化较严重,而98届毕业时差生有了较大进步。
以上统计显示:学校开展向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活动是成功的,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强化训练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以上活动实践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要使学生学好化学这门学科,我们首先要抓好实验教学这一关。让学生更多地在实验中学习化学知识是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一定要在这个方面多做文章,多下功夫,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介绍:陈宏,江苏常州市第25中学
作者:陈宏
化学教育 2001年03期
化学实验室也能像学校的图书馆一样定期定时向学生开放吗?这对我们化学教师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1998学年初,我校化学组全体教师经过认真探讨和研究得出了肯定的答案。并决定在每双周周四下午第三、四节课向全校初三学生开放。对此,我们有以下认识和做法。
首先是化学教学应该是“即物明理”式教学。化学概念、规律应该通过现象及其变化的事实来说明。这就是说,化学教学必须做实验,学生应通过实验来学习和掌握知识。开放实验室能够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实验室,对于每个学生来说,设计、动手、观察和思考的机会大大增加了。这能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中实验数量不足、学生动手太少等种种不利因素,而且能使学校实验设备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其次是要求学生全体参加。化学老师不仅要向所任课班级的同学宣讲参加这一活动对每一位同学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意义,而且要求全体初三同学全体参与。规定每一个同学每个学期最少得进实验室3次, 多则不限,每次活动有2名教师参与, 教师在这一活动中担任组织及辅导者的角色,对学生在实验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帮助和指导,并对学生经常进行提问,以使活动效果达到最佳。
第三是每次开放活动内容明确,学生不能像进图书馆那样随心所欲,想看哪本书就借哪本书。活动是在老师规定要求的范围之内进行。我们上学年活动规定的范围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在学生实验中由于种种原因实验效果不理想或没有做成功的;二是,对演示或学生实验的实验装置、步骤有另一种设计方案或改进的;三是,老师定期特意安排的系列趣味实验及综合实验题的设计,一般每次活动的前两周布置实验内容、实验要求,活动前一周让各班课代表把要参加下次活动的每一个同学的实验方案收缴上来,老师经过审阅,在活动前3 天给参加活动的同学进行适当讲评,并带领部分同学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每一学期,通过对学生活动情况的综合评定,评出全年级的学习优秀者,以此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实验热情。
通过一学年来的活动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是十分明显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1 能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作为该项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必须对初中化学实验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和了解,熟悉每项实验内容原理、操作要点,在活动中要注意发现和总结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随时接受学生的提问和求助,并及时给学生以辅导和帮助,活动前要检查好学生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实验中要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搞好实验技术培训,实验后要认真辅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并且老师要做好每一次活动的详细台帐,帮助学生总结好实验成败的经验和教训。
2 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活动前,全体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翻书、找资料、钻研实验原理和技术,进行实验步骤的设计,在此期间经常有同学主动来找老师请教问题,讨论实验方案。这大大激发了全体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热情和自觉性。实验中由于“角色”发生了转换,学生成了活动中的真正主体,教师仅起指导者的作用,与平时学生实验不同的是:原先是老师要求学生怎么做,而现在则变成了学生“我要做”,有了主动、自觉、高度积极的参与要求,操作中学生做得十分认真、仔细和一丝不苟。成功后兴奋的心情是无法形容的;失败了会认真研究,虚心讨教以争取下次成功。活动后,每位同学都须对自己的实验进行必要的自我评估,从而推动自己再学习。辅导老师则以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分析、讲评,这样对学生有较强的说服力和针对性,学生也很乐于接受。
3 能有效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
通常的教学中,老师给学生的感觉是:不是坐在办公室就是站在讲台上,高高在上,和同学有距离。通过开放实验室活动,老师走到了学生中,和学生打成一片,一起讨论、研究的时间大大增加了,和学生的距离也缩小了。学生和老师关系不仅有师生关系而且又增加了一层朋友的关系,这样就给化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纪律、上课注意力等都有了明显提高。平时,学生有心里话也愿跟老师说,有问题也敢向老师问,他们觉得老师可亲、话可信。学好化学的积极性和热情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4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1)学习兴趣的比较及启示
我校对1997、1998年初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①97 届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人数从开学初到毕业时随着教材难度增加,略呈下降趋势,98届学生随着活动开展,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达到84%;②97届学生基本上不向老师提问题,不愿和老师交往。而98届则不同,由于老师和同学常在一起,大家熟悉了,学生把老师当成了师长和朋友,所以一有问题就愿意和老师讨论,学习的主动性也高;③从98届学生参加活动的人次看,第二学期比第一学期的多,说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是在不断提高的。
(2)学习成绩比较及启示
对97届、98届学生的期中、期末及毕业考试成绩统计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①97届学生的平均分、 及格率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大在不断下降,而98届则反而有所上升;②从标准差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97届学生毕业时两极分化较严重,而98届毕业时差生有了较大进步。
以上统计显示:学校开展向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活动是成功的,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强化训练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以上活动实践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要使学生学好化学这门学科,我们首先要抓好实验教学这一关。让学生更多地在实验中学习化学知识是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一定要在这个方面多做文章,多下功夫,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介绍:陈宏,江苏常州市第25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