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犍为一中  张大顺)

摘要: 语文自学能力培养首先要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树立勤于实践的观念

关键词:习惯,备齐工具书,勤查字典词典,动脑、动手、动口,兴趣,方法,平等、合作、实践,网络,信息技术

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 (叶圣陶>)这里强调的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叶圣陶先生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中,始终体现着这一思想。他的这一思想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育机构的重要任务;第二、学生要努力学会自学的本领,养成自学的习惯;第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衡量一个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什么是自学能力呢?自学能力就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有效地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自学能力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将师生关系由上下级转变为平等、合作关系。“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轻松自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鼓励学生上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思想和知识交流。彻底改变课堂上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有听从的现象。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合作,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看法,补充自己的意思,询问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样既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过去部分语文老师采用“讲授—接受”、  “目标—导控”、  “满堂灌”、 “填鸭式”、“一言堂”等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①压抑了学生的能动作用。教学作为师生的互动过程未能得到充分的落实,教师主导地位被变相地强化,这种“主导”作用下的学生主体地位形同虚设。学习成为一种没有思想的活动。②剥夺了学生的个体体验。“教育是为儿童未来生活的准备”的教育观,促使传统教育对儿童未来生活过度关照,教育日益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需要。学习成为一种冷漠的过程。③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过分强调接受,学生成为纯粹的容器,知识的获得成为最重要的目的。学习成为一种毫无激情的活动。④扭曲了学生的人性人格。在知识作为最重要甚至唯一目标的教育里,学生除了获得知识之外的各种兴趣、爱好、专长被视而不见。学习成为一种痛苦的活动。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网络技术它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技,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与新奇性。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接受新事物——网络资源。

众所周知,互联网络(又称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及网络环境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学、摸索去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

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语文自学能力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一个有成就的人总是有着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习惯养好了受益终身,习惯养不好则成就不了大的业绩。叶圣陶先生说:“养成良好的习惯,直到终身由之的程度。” (>)达到了“终身由之的程度”,便会终身受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听,怎样说,都要求学生首先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按一定的定势去学,学什么,如何学心中有数,在自学过程中就能自定向,自操作,自激励,自评价,进入自学的良性轨道。使学生自觉、自主、自动地学习,学起来得心应手,学得牢,钻得透,效率高,兴趣不断浓厚,越学越想学,学生素质增长快,思想进步快,最终达到自学的理想境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语文的习惯呢?

首先,要求备齐工具书,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字词典是无声的老师,字音字意及相应用法字典都说得非常清楚。因此,备齐工具书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首要。另外,有了字词典,学生在学习当中遇到生字词还要勤查字词典,教师要督促学生勤查字词典。有些学生遇到不明白的生字词喜欢问老师,老师成了学习中不可丢的拐杖,这种现象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因此,如果学生一旦对生字词向老师发问,一般情况下老师可以拒绝作答,让学生自己在字词典中去寻找答案。

其次,要动脑、动手、动口,注重练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是对文章的阅读或是汉语知识的练习,都渗透了各种思维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多开动脑筋。如果是写作,那更是一种创造能力的培养,因为你的语言、你的构思、结构安排,也许有借鉴别人作品的成分,一旦经过个人的脑子安排,用手写出来,那将是独一无二的一种创造。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 。在开动脑筋的同时,调动眼耳口鼻各种感觉器官,几种器官协调工作,加强练习,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调动诸多感觉器官。例如,让学生不只是单纯地阅读思考,而要让学生把阅读思考的结果书写出来。另外,让学生坚持写周记、日记。用手把自己的思路整理清楚,形成条理性的文字,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再则要抓常规训练。

听:动笔动脑,记住概要,把握重点,提出疑难,概括中心,发表看法。

说: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发音清晰,态度自然,声音宏亮,说普通话,感情充沛。

读:勤查字典词典,钻研“提要”、“注释”,勾画、圈点、评注,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中心意思,提出疑难问题,练习默读朗读,积累有用资料,完成课后练习。

写:言之有物,说实在话;仔细观察,准备材料;编写提纲,认真修改,字迹清楚,符合格式。

无论哪种习惯,决不是一朝夕就能养成的,需要一定时间有意识地反复训练,一种自学习惯的形成,往往要经过适应期、强化期和保持期三个阶段,分期培养。循序渐近,逐步稳定下来,成为一种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

教师应不断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广阔的知识领域里自由涉取,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培养语文自学能力,还离不开对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错,如果有浓厚兴趣的引导,那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不自觉地获取了新知识。那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有哪些途径呢?

首先,以“境”引趣。只有带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才能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如:在教《三峡》时,先用声色俱佳多媒体,再现书中所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的情境,播放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三峡风光”图片及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定会大大提高。

其次,以“读”生趣。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才能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朱自清的《春》时,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再次,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才能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如教《阿长与〈山海经〉》,我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阿长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阿长这人可不可恶?可恶在哪里?“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这篇文章的思路。

而利用网络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晦涩难懂的内容生动形象化,很容易实现情境教学。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如教《苏州园林》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苏州园林奇异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无论照在哪个点上都是一幅画”?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让学生走进苏州园林的各个角落,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味苏州园林的如诗如画。又如《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其教学的难点是五幅图景的差异和写作角度的不同。但靠纯粹的讲解是不行的,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话很难使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为此我们制作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动画,并通过视觉、味觉、嗅觉、听觉把草的“嫩绿软”、花的“艳多争”、风的“暖柔轻”、雨的“细密亮”、人的“喜旺美”直观地再现出来,使学生如临其境,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另外,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思考题,自己查阅资料,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来解答问题,不被老师的思维模式所约束;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不是一味地依赖老师的帮助。同学在查阅资料后,互相交流想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多方面、多角度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学能力会得到提高!

利用多媒体的视听功能,更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在作文教学中,教者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且病句错字连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教师节前,我让学生给自己喜欢的老师写一封信,表达对老师教育之恩的感激之情。这篇作文比较好写,但学生容易写空话、套话,或者写一些司空见惯的补课呀看病呀这类题材。为此,安排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剪辑的影视资料《山村教师》《烛光里的妈妈》《一个也不能少》等,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老师平时对他们关爱的细节也都一一地展现出来。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老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四.掌握方法,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

就是说要指导并训练学生把从教师那里学来的规律性知识,转化成为自己探索知识、求取真理的自学方式。这个转化过程,也是教师指导和训练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教师的辅导,即是给学生“导之以法”。这个“法”,指的是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

1、导之以思维的方法。心理学家指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学习语文的思维方法,当然也有其“一般性和规律性”,即比较、分类、归纳、概括、联想、假设、申引、拓展等。例如教《白杨礼赞》,为了使学生掌握白杨树与北方农民的本质联系,启发学生联想电影中烈士牺牲时出现参天古松和巍巍山峰的镜头,让学生在比较中拓展自己的思维。

2、导之以掌握知识之法。语文教材尽管篇目繁多,但只要理清文体,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在传授各种文体知识时,紧紧抓住知识点。如对各种文体的教学,反复围绕其规律性进行。小说教学,总不离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议论文教学,紧扣论点、论据、论证、结论进行;记叙文则不忘人、时、地、起因、结果;基础知识集中字、词、句、段、语、修辞、逻辑等。教师借助这些手段,使学生在不断的反复中,把知识“串珠成线,环套成链”,最后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3、导之以知识转化的方法。知识结构的掌握终是与正确的思维方法密切联系着的。因为教学的基本规律是由已知导向新知,最后使学生融会贯通,化解创新。例如“道”在《新华字典》上有十一种用法,如果把它们一个个孤立起来记忆就极不容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结构这个角度去掌握,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成三种用法:其一作名词用,表方向、途径、方法等;其二作动词用,表示道贺、道喜等;其三作量词用,表示一道题,一道河,一道门等。这就使学生的既得知识得到了转化,同时在时间比较少的情况下,掌握了较多的知识。

4、导之以感悟的方法

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景,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揣摩、体味、联想、想像,进而对文本信息进行概括、筛选、整理、迁移,这应该是语文自学的主要的方法。

五 .树立勤于实践的观念

语言文字作为信息的载体和人类社会交流交际的工具,自身就带有开放的性质。因此,这一门基础工具,应该多方位、多渠道地发挥其教育与教学的作用,从整体上把握语文教学的功能。

把语文教育与教学放在广阔的实践基础上,使学生在掌握语文这一工具时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参与多方位的实践。这个实践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扩展到课外、社会与家庭,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结合的语文教育的网络,为学生提供锻炼语文能力、发展智力更为广阔的天地。如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自编手抄报,组织朗诵演讲会,给学生参与听读说写多种语文能力的实践机会。组织各种语文竞赛活动:查字典比赛,默写古诗比赛,手抄小报评比,作文命题比赛,等,把竞争机制引进语文学习,使学生常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之中,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功能,使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大、异常丰富,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展。要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培养学生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性的学习。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自主性学习过程以“先学后做”、“边学边做”为基本特征。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所有的知识点逐一讲解,有些内容,我们可以先做简单的讲授、引导,然后让学生动手去实践,通过实践体会知识,并得以掌握;有些内容可以以“任务”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看书、浏览教学光盘、上网查询等方式自主去探究学习,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利用好现代的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及时总结经验,科学的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自学语文的能力,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这样才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

(犍为一中  张大顺)

摘要: 语文自学能力培养首先要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树立勤于实践的观念

关键词:习惯,备齐工具书,勤查字典词典,动脑、动手、动口,兴趣,方法,平等、合作、实践,网络,信息技术

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 (叶圣陶>)这里强调的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叶圣陶先生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中,始终体现着这一思想。他的这一思想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育机构的重要任务;第二、学生要努力学会自学的本领,养成自学的习惯;第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衡量一个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什么是自学能力呢?自学能力就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有效地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自学能力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将师生关系由上下级转变为平等、合作关系。“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轻松自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鼓励学生上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思想和知识交流。彻底改变课堂上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有听从的现象。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合作,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看法,补充自己的意思,询问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样既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过去部分语文老师采用“讲授—接受”、  “目标—导控”、  “满堂灌”、 “填鸭式”、“一言堂”等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①压抑了学生的能动作用。教学作为师生的互动过程未能得到充分的落实,教师主导地位被变相地强化,这种“主导”作用下的学生主体地位形同虚设。学习成为一种没有思想的活动。②剥夺了学生的个体体验。“教育是为儿童未来生活的准备”的教育观,促使传统教育对儿童未来生活过度关照,教育日益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需要。学习成为一种冷漠的过程。③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过分强调接受,学生成为纯粹的容器,知识的获得成为最重要的目的。学习成为一种毫无激情的活动。④扭曲了学生的人性人格。在知识作为最重要甚至唯一目标的教育里,学生除了获得知识之外的各种兴趣、爱好、专长被视而不见。学习成为一种痛苦的活动。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网络技术它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技,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与新奇性。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接受新事物——网络资源。

众所周知,互联网络(又称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及网络环境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学、摸索去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

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语文自学能力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一个有成就的人总是有着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习惯养好了受益终身,习惯养不好则成就不了大的业绩。叶圣陶先生说:“养成良好的习惯,直到终身由之的程度。” (>)达到了“终身由之的程度”,便会终身受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听,怎样说,都要求学生首先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按一定的定势去学,学什么,如何学心中有数,在自学过程中就能自定向,自操作,自激励,自评价,进入自学的良性轨道。使学生自觉、自主、自动地学习,学起来得心应手,学得牢,钻得透,效率高,兴趣不断浓厚,越学越想学,学生素质增长快,思想进步快,最终达到自学的理想境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语文的习惯呢?

首先,要求备齐工具书,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字词典是无声的老师,字音字意及相应用法字典都说得非常清楚。因此,备齐工具书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首要。另外,有了字词典,学生在学习当中遇到生字词还要勤查字词典,教师要督促学生勤查字词典。有些学生遇到不明白的生字词喜欢问老师,老师成了学习中不可丢的拐杖,这种现象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因此,如果学生一旦对生字词向老师发问,一般情况下老师可以拒绝作答,让学生自己在字词典中去寻找答案。

其次,要动脑、动手、动口,注重练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是对文章的阅读或是汉语知识的练习,都渗透了各种思维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多开动脑筋。如果是写作,那更是一种创造能力的培养,因为你的语言、你的构思、结构安排,也许有借鉴别人作品的成分,一旦经过个人的脑子安排,用手写出来,那将是独一无二的一种创造。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 。在开动脑筋的同时,调动眼耳口鼻各种感觉器官,几种器官协调工作,加强练习,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调动诸多感觉器官。例如,让学生不只是单纯地阅读思考,而要让学生把阅读思考的结果书写出来。另外,让学生坚持写周记、日记。用手把自己的思路整理清楚,形成条理性的文字,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再则要抓常规训练。

听:动笔动脑,记住概要,把握重点,提出疑难,概括中心,发表看法。

说: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发音清晰,态度自然,声音宏亮,说普通话,感情充沛。

读:勤查字典词典,钻研“提要”、“注释”,勾画、圈点、评注,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中心意思,提出疑难问题,练习默读朗读,积累有用资料,完成课后练习。

写:言之有物,说实在话;仔细观察,准备材料;编写提纲,认真修改,字迹清楚,符合格式。

无论哪种习惯,决不是一朝夕就能养成的,需要一定时间有意识地反复训练,一种自学习惯的形成,往往要经过适应期、强化期和保持期三个阶段,分期培养。循序渐近,逐步稳定下来,成为一种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

教师应不断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广阔的知识领域里自由涉取,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培养语文自学能力,还离不开对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错,如果有浓厚兴趣的引导,那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不自觉地获取了新知识。那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有哪些途径呢?

首先,以“境”引趣。只有带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才能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如:在教《三峡》时,先用声色俱佳多媒体,再现书中所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的情境,播放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三峡风光”图片及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定会大大提高。

其次,以“读”生趣。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才能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朱自清的《春》时,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再次,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才能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如教《阿长与〈山海经〉》,我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阿长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阿长这人可不可恶?可恶在哪里?“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这篇文章的思路。

而利用网络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晦涩难懂的内容生动形象化,很容易实现情境教学。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如教《苏州园林》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苏州园林奇异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无论照在哪个点上都是一幅画”?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让学生走进苏州园林的各个角落,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味苏州园林的如诗如画。又如《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其教学的难点是五幅图景的差异和写作角度的不同。但靠纯粹的讲解是不行的,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话很难使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为此我们制作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动画,并通过视觉、味觉、嗅觉、听觉把草的“嫩绿软”、花的“艳多争”、风的“暖柔轻”、雨的“细密亮”、人的“喜旺美”直观地再现出来,使学生如临其境,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另外,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思考题,自己查阅资料,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来解答问题,不被老师的思维模式所约束;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不是一味地依赖老师的帮助。同学在查阅资料后,互相交流想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多方面、多角度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学能力会得到提高!

利用多媒体的视听功能,更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在作文教学中,教者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且病句错字连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教师节前,我让学生给自己喜欢的老师写一封信,表达对老师教育之恩的感激之情。这篇作文比较好写,但学生容易写空话、套话,或者写一些司空见惯的补课呀看病呀这类题材。为此,安排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剪辑的影视资料《山村教师》《烛光里的妈妈》《一个也不能少》等,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老师平时对他们关爱的细节也都一一地展现出来。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老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四.掌握方法,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

就是说要指导并训练学生把从教师那里学来的规律性知识,转化成为自己探索知识、求取真理的自学方式。这个转化过程,也是教师指导和训练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教师的辅导,即是给学生“导之以法”。这个“法”,指的是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

1、导之以思维的方法。心理学家指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学习语文的思维方法,当然也有其“一般性和规律性”,即比较、分类、归纳、概括、联想、假设、申引、拓展等。例如教《白杨礼赞》,为了使学生掌握白杨树与北方农民的本质联系,启发学生联想电影中烈士牺牲时出现参天古松和巍巍山峰的镜头,让学生在比较中拓展自己的思维。

2、导之以掌握知识之法。语文教材尽管篇目繁多,但只要理清文体,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在传授各种文体知识时,紧紧抓住知识点。如对各种文体的教学,反复围绕其规律性进行。小说教学,总不离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议论文教学,紧扣论点、论据、论证、结论进行;记叙文则不忘人、时、地、起因、结果;基础知识集中字、词、句、段、语、修辞、逻辑等。教师借助这些手段,使学生在不断的反复中,把知识“串珠成线,环套成链”,最后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3、导之以知识转化的方法。知识结构的掌握终是与正确的思维方法密切联系着的。因为教学的基本规律是由已知导向新知,最后使学生融会贯通,化解创新。例如“道”在《新华字典》上有十一种用法,如果把它们一个个孤立起来记忆就极不容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结构这个角度去掌握,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成三种用法:其一作名词用,表方向、途径、方法等;其二作动词用,表示道贺、道喜等;其三作量词用,表示一道题,一道河,一道门等。这就使学生的既得知识得到了转化,同时在时间比较少的情况下,掌握了较多的知识。

4、导之以感悟的方法

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景,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揣摩、体味、联想、想像,进而对文本信息进行概括、筛选、整理、迁移,这应该是语文自学的主要的方法。

五 .树立勤于实践的观念

语言文字作为信息的载体和人类社会交流交际的工具,自身就带有开放的性质。因此,这一门基础工具,应该多方位、多渠道地发挥其教育与教学的作用,从整体上把握语文教学的功能。

把语文教育与教学放在广阔的实践基础上,使学生在掌握语文这一工具时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参与多方位的实践。这个实践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扩展到课外、社会与家庭,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结合的语文教育的网络,为学生提供锻炼语文能力、发展智力更为广阔的天地。如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自编手抄报,组织朗诵演讲会,给学生参与听读说写多种语文能力的实践机会。组织各种语文竞赛活动:查字典比赛,默写古诗比赛,手抄小报评比,作文命题比赛,等,把竞争机制引进语文学习,使学生常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之中,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功能,使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大、异常丰富,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展。要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培养学生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性的学习。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自主性学习过程以“先学后做”、“边学边做”为基本特征。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所有的知识点逐一讲解,有些内容,我们可以先做简单的讲授、引导,然后让学生动手去实践,通过实践体会知识,并得以掌握;有些内容可以以“任务”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看书、浏览教学光盘、上网查询等方式自主去探究学习,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利用好现代的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及时总结经验,科学的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自学语文的能力,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这样才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


相关文章

  • 如何培养语文教学中的自学能力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培养语文教学中的自学能力 作者:张桂菊 来源:<速读·中旬>2015年第01期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 ...查看


  • 如何培养孩子自育自学
  • 如何培养孩子自育自学 汤庄小学:沈桂芬 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远离时代进步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为实施素质教育构建的新课程要顺利实施,必须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反思过去的教学中,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进行了 ...查看


  • 谈谈语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谈谈语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实施创新教育.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 ...查看


  • 小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学生自学为主,着眼于让学生通过自学获得知识 ,提高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古人说得好:&qu ...查看


  • 如何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目标
  • 如何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归根到底要靠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来落实.因此,我们不能只象征性地在传统教学套路的首尾添加"出示目标"和"达标检测"两个环节,就美其名曰"目标教学", ...查看


  • 如何构建和谐有效的语文课堂
  • 现阶段,我校正着力于构建交互式快乐课堂的研究,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氛围是和谐的.和谐的语文课堂坚持以人为本,它适应于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使课堂中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 ...查看


  • 语文课堂教学法探索
  • 语文课堂教学法探索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战场,这个战场的胜负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成败 . 因此,它也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了,语文教学就能走出困境,还能推动语文教学其他侧面的改革,新时期语文教学就会取得令人喜悦的成果. 以 ...查看


  •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要求.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素质教育来说,一个基本的技能就是对于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运用,对此,小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把识字认词.学会查字典.诵读训练.课外阅读 ...查看


  • 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 阅读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一本语文书,80%左右的内容是阅读课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发育的重要时期,教师如何实施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升学生言语智慧,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获得终身幸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