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金华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服务业工作专题督查的通知》要求,现就我市贯彻落实浙政发[2008]55号、56号文件和我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情况工作作一简要汇报:
一、贯彻落实的基本情况
2008年全省服务业工作大会后,我市根据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精神和浙政发[2008]55、56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协调机构。金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工作,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多次对贯彻落实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政策进行专题研究,为加强对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组织协调机构,市政府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改、财政、商贸、旅游、交通等28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也进一步健全了服务业发展领导机构。为创新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制定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要求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强化形成合力。
(二)深入调研,完善扶持政策。2008年10月,市委主要领导牵头组织开展浙中商业购物中心建设和金华信息服务业发展两大专题调研,形成了《培育核心商圈打造购物之都》、《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建设浙中信息产业基地》调研报告。11月上旬,
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领市府办、发改委、地税局、国税局、交通局、贸粮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金轮机电公司、易川体育用品连锁公司、甬金国际集装箱堆场(金华无水港)和中宇物流等企业,就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落实市交通、建设、旅游、贸易、人行等部门分别完成了《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 打造浙中现代物流枢纽地位》、《整合旅游资源 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研究》《加强金融创新 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研、
究》等子课题调研,最终形成《加快金华服务业发展思路和对策研究》总课题调研报告。在专题调研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浙中商业购物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金华市区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意见》等,为加快金华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全面部署,加强督查落实。2008年12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暨浙中商业购物中心建设动员大会,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精神,具体部署全市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任务。会议由市长主持,市委书记作工作报告,市四套班子领导、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会议。会后,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工作目标和“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工作主线,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工作督查指导,各地、各部门加大了推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力度。逐年分解下达《全市各县(市、区)服务业发展目标》;并制定下达《全市服务业工作要点》,《金华市区服务业重大项目实施计划》;修订完善了《金华市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市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从原来每年1700万元增加到3000
万元,其中2008、2009两年共审核兑现3349.93万元;市发改委在修改完善《金华市“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基础上,编制并印发《金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和《金华市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指导有关县(市)开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实施工作;义乌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永康、东阳、武义等县(市)也进一步修改完善了相关扶持政策。
(四)积极创新,拓展发展新路
为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沟通搭建平台,更好地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我市于2010年9月30日举行“金华市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论坛”,以“联动发展、合作共赢、转型升级”为主题,通过专家讲座、“7+1”对话等多种形式进行互动交流,探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内容、形式、措施和途径,拓宽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思路,进一步畅通物流业与制造业企业合作交流的渠道,深化各方共识创新发展举措,积极推进我市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转型升级,并研究和完善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着力改善要素保障,加大协调服务力度,为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合作共赢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此次探讨调研的基础上,我市将制定出台有关推进市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二、我市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和主要成效
2008年以来,我市服务业工作成效明显,发展业绩突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总量规模快速增长。“十一五”以来,我市服务业呈现
出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按当年价格计算,我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从2005年的435.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902.05亿元,翻了一番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2005年的40.9%上升到2010年的43.1%,服务业发展增速从1990年开始已经连续20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尤其是2008年以来,我市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40.4%快速提高至2010年的43.1%。2010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浙江省11个设区市内排名第四,增加值增速在全省排第三位。2010年我市被评为“中国现代服务业最佳投资城市”之一。
(二)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逐步提高,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现代商贸物流业、信息软件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等快速增长并逐步成为我市优势服务业。2010年,全市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67.63亿元,增长13.2%,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8.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986.99亿元,增长23.8%;贷款余额为3096.47亿元,增长23.3%。房地产业增加值99.82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7.3%。旅游业、信息软件业、公共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其它服务业增加值302.14亿元。尤其是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目前我市市区集聚了300多家电子信息企业,120多家全球电子商务门户网站,全市网商数量达3.6万家,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3000亿元以上,近三年来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率保持80%以上,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城市”、“全国电子商务十强城市”,成为全国最大的网络交易中心之一。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工科会,达成科技合作项目145项,合同投入金额5.04亿
元。义乌中国小商品博览会、永康中国五金博览会、金华国际茶花节、金华国际黄大仙文化旅游节成为国际知名会展。现代物流快速推进,市场大市、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发挥,浙江省第四大物流枢纽逐步建成。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中国东阳横店影视城成为“东方好莱坞”,是全国最大的影视产业实验基地。
(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随着消费需求日益扩大、消费方式的不断升级和我市商业环境不断优化,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发展。沃尔玛、家乐福、乐购、银泰等国内外连锁商业巨头纷纷进驻市区开张营业。金华一百、福泰隆、中洋超市等本土商业企业通过改造提升和兼并重组,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经营档次和服务水平。金华中外运、中宇、经纬快运等一大批传统运输企业通过改造提升,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我市专业市场经过改造提升,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活力。全市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52个。其中超10亿元的市场20个,超百亿元的市场2个。义乌小商品城市场2010年成交额456亿元,连续20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商务部主持编制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定期向全球发布。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是世界第三大的五金产品集散中心,汇集上万种五金产品,产品辐射全国各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成交额401亿元,连续多年居全国同类市场榜首。金华市区的金东汽车城、农产品批发市场、浙中建材市场、粮食批发市场2010年成交额分别达44亿元、42亿元、34亿元和21亿元。东阳木雕、浦江水晶、武义茶叶、兰溪纺织、磐安中药材等专业市场也都各具特色、错位
发展。
(四)经济社会贡献突出。从经济增长看,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越来越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200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5%,2010年为43.1%,已经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税收收入看,2010年全市服务业税收收入74.14亿元,增长26.8%,增幅比第二产业高出7.0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地方税收收入的62.7%,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税收贡献继续增大,服务业已成为我市税收的重要来源。从社会就业看,2009年底,我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06.4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330.3万人的32.2%。2010年我市个私企业服务业从业人数达70.16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168.2万人的41.7% ,对缓解就业压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起到了“稳定器”和“催化剂”的作用,我市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渠道。
(五)集聚效应有效提高
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一是浙中城市群的极核—金华市区和义乌市的服务业集聚效应更为明显。2010年义乌市服务业增加值331.37亿元,同比增长12.7%;金华市区服务业增加值193.06亿元,同比增长13.4%,两地合计服务业增加值为524.43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8.14%,已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二是义乌、东阳、永康三个经济强县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10年义、东、永三市服务业增加值为554.92亿元,其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1.5%。三是各县(市)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除兰溪市外,2010年各县(市、区)服务
业增速均高于GDP增幅,其中永康、磐安两县(市)增速均超过15%,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服务业占GDP比重持续提高。四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全市规划的36个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部分已形成一定规模和辐射效应,成为引领区域服务业发展的主阵地和示范区。其中义乌国际物流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浙中信息产业园、永康五金产业总部中心、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5个已列入全省首批40个省级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另有金华国际物流园区、武义温泉旅游休闲集聚区、东阳木雕竹编文化产业集聚区、磐安中药材产业集聚区4个被列入省级备选集聚区名单。
三、推动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政策扶持有新举措
2008年贯彻落实全省服务业大会以来,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及品牌建设、服务外包、分离发展、人才培养等一批新的政策举措,修改完善了《金华市区服务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下达了《金华市区服务业管理办法补充规定》。加大对市服务业重大项目等重点领域的扶持力度,共扶持55个市服务业重大项目和社会公共服务项目,争取到国家各类扶持资金7772.8万元,共争取到国债资金5626万元。
(二)改革创新有新推动
去年以来,我市积极做好国家、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申报和组织实施工作,制定了《金华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金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创新发展方式,推进体制改革,强化要素保障,建立联动发展机制。积极开
展服务业商业模式创新案例评选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典型宣传推广,我市东阳横店影视实验基地和金华比奇(5171)网络有限公司被评选为全省商业模式创新典范。
(三)分离发展有新进展
根据省五部门《关于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市地税局等部门深入开展有重点、有针对性的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全市新增31家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已达到145家,超额完成预定目标131.67%。
(四)人才培养有新推进
去年我市制定出台了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五个重点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性文件,新引进以服务业人才为重点的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570人,积极推动各类高等院校和中职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10个,全市已建成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58家,提供见习岗位1252个。在各类中职学校建立了25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0个。
(五)统计制度有新加强
2008年以来,制定出台了《金华市服务业统计工作方案》、《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金华市服务业统计工作考核办法(试行)》、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为加强全市服务业统计工作,提高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的时效和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规划发展有新突破
印发实施《金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和《金华市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规划全市各类服务业集聚区36
个,规划市区各类服务业集聚区22个,列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5个、备选4个。这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部分已形成一定规模和幅射效应。
四、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我市服务业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但当前我市服务业发展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一)结构性宏观调控政策制约显现
1、金融业支撑经济增长的力度明显减弱。2010年我市金融业增加值167.63亿元,增长13.2%,增幅比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12.6%下降到7.2%。随着国家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显现,以及房贷等的影响,预计2011年金融存贷款增幅难于提高。
2、房地产业已成为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制约。2010年我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增幅低于整个服务业增速6.0个百分点。目前房地产市场观望氛围渐趋浓厚,市场预期偏于冷淡,居民自住购房意愿普遍下降,投资购卖力减弱、购房需求明显缩减,预计2011年房地产发展回升难度很大,一度程度上将影响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3、消费市场压力逐渐加大。在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多项利好政策综合作用下,汽车市场加速发展是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最有力支撑,2010年我市汽车及燃油类两类商品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个百分点,对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41.7个百分点。随着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加上基数不断升高, 市场压力会逐渐加大。
(二)服务业投资相对不足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当前我市经济工作的重点,但是从投资情况看,投资力度虽有所加大,但仍相对不足。2010年在限上固定资产投资中,服务业投资增幅比工业投资低
8.1个百分点,比全省低3.0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比重全省为58.9%,而我市仅为46.8%,比上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比全省低12.1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结构有待优化。2010年我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虽然较快增长,但主要依靠房地产拉动,若扣除房地产业,则其他服务业投资增长不快。
(三)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过快
CPI的持续上涨特别是食品类价格的持续上涨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对未来的消费预期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影响我市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0%。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4.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6%。从消费看,在我市消费市场旺盛的背后,实际增长已呈回落态势。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9%,但如果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4%,比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
五、下步工作思路和建议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开放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调结构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市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和统分结合推进服务业发展工作机制的作用,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突出重点行业提升、突出重点平台建设、突出重大项目推进、突出重点企业培育,进一步加快品牌建设和典型推广,进一步强化工作
基础,进一步深化体制政策创新,把扩大服务业总量与调整服务业结构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1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2.0%左右,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3.6%左右,努力将浙中城市群建设成为全省继杭、宁、温后的第四大服务业区域中心城市。
(二)工作重点
第一,突出改革试点工作。我市作为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前一阶段,我们制定了《金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并报省政府审批,下一步我们要分解落实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任务,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创新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式;二是推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改革;三是强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素保障机制;四是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联动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按照《金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要求,做好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
第二,突出重点行业提升。主要围绕三个领域,即围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商务、批发等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要加快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和专业市场的提升发展;围绕培养消费热点,重点推进现代商贸、旅游、文化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围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推进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第三,突出重点区域发展。主要引导三个层面,即引导浙中城市群的极核——金华市区和义乌,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
服务业,增强对浙中城市城市群和其它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引导永康、东阳、兰溪、浦江等县市发展特色优势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引导中心镇围绕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基层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业。
第四,突出重点平台建设。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积极推进已列入省规划的4个省级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年内要全面完成4个集聚区的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其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指导,加大培养和扶持力度,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纳入规范、有序和持续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产业集聚生产性服务公共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跨区联动、资源共享、层次较高的生产性服务公共平台,为区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第五,突出重大项目推进。主要抓好远、近两类项目。一是实施好《2011年金华市区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加强重大项目管理,加强对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的跟踪、督查和服务,认真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要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保障,做好政策处理、项目管理等各项工作,用地指标、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等应优先支持服务业重大项目。二是认真做好“十二五”时期服务业重大项目前期研究和储备,根据服务业行业分类,结合实际和项目实施进度,建立项目储备库,做到“成熟一批、储备一批”,为年度服务业重大项目的筛选提供基础,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第六,突出重点企业培育。主要是加快推进“三个一批”,即分离发展一批、引进移植一批、整合提升一批。要继续抓紧抓好
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逐步形成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做好服务业品牌建设,今年工商、质监部门要加大服务业品牌培育工作力度,会同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制定年度的服务业品牌培育计划,积极推进服务业品牌培育工作;要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和知名企业。要做好省服务业重点企业的推荐争取工作,加强跟踪指导和服务,落实好配套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重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三)主要举措
第一,抓组织领导,强化综合协调。一是健全完善统筹协调体系。督促全市各县(市、区)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业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本地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问题协调。二是健全完善统计分析体系。要围绕服务业发展规划目标,加强服务业统计分析工作。三是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快制定市级部门服务业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和县(市、区)服务业发展状况评价办法,每年组织开展绩效考核。
第二,抓扶持力度,做好政策落实。一是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用好用足省、市、县(市、区)出台的鼓励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税收和规费减免政策。二是落实放宽放活政策。真正做到服务业和制造业并重发展,消除服务业与其它产业之间、不同所有制服务业之间在工商登记、土地使用、供水供电、融资等方面的政策差别,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竞争力的发展条件。三是落实扶持政策。特别要重视扶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业集聚区,对重点规划服务业集聚区内的建设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省、市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给予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和投资贴息补助等。
第三,抓要素保障,增强发展活力。一是强化融资保障工作。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服务业领域。将服务业贷款比例纳入金融机构年度评价依据。积极支持服务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引进风险投资基金等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开展信贷业务,支持信用担保机构。二是强化用地保障工作。要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逐步增加服务业项目用地比例,对鼓励发展的服务业建设项目在供地上给予优先安排。三是强化人才保障工作。要把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切实改善服务业人才待遇和工作环境。
第四,抓工作合力,营造良好氛围。一是转变发展观念。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重工业轻服务业、重投资轻消费、重生产轻流通的做法,树立抓服务业就是抓经济发展、抓结构调整、抓节能降耗、抓改善民生的观念,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推动一二三产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二是明确部门责任。按照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的要求,加强各方协作,进一步推动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强化行业自律。加强对各服务业行业协会的工作沟通和指导,支持各服务业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品牌提升、商务咨询、信息交流和人才培训等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互助和桥梁纽带作用。四是营造社会氛围。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宣传力度,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几点建议
1、建议对金华服务业发展和改革试点工作加强指导
我市作为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服务业发展改革涉及面广、管理部门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改革需要触及到体制、机制、现行政策规定等深层次问题,困难不少,办法不多,需要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在政策体制上能有所突破。
2、建议对金华服务业发展改革给予政策倾斜
由于我市地处浙江中西部,社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加快服务业发展困难较多,迫切需要省委、省政府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建议在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安排、省级重点服务业企业培育和省重大服务业项目推进等方面给予倾斜,在争取“新增中央投资计划”等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建议支持金华市开展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开发为建设用地的改革试点,支持金华市开展服务业行政管理权限配置改革,支持金华市加快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帮助金华向国家争取开展“中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帮助争取国家重大服务业项目在金华布局,推动金华服务业加快发展。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七日
金华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金华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服务业工作专题督查的通知》要求,现就我市贯彻落实浙政发[2008]55号、56号文件和我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情况工作作一简要汇报:
一、贯彻落实的基本情况
2008年全省服务业工作大会后,我市根据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精神和浙政发[2008]55、56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协调机构。金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工作,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多次对贯彻落实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政策进行专题研究,为加强对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组织协调机构,市政府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改、财政、商贸、旅游、交通等28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也进一步健全了服务业发展领导机构。为创新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制定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要求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强化形成合力。
(二)深入调研,完善扶持政策。2008年10月,市委主要领导牵头组织开展浙中商业购物中心建设和金华信息服务业发展两大专题调研,形成了《培育核心商圈打造购物之都》、《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建设浙中信息产业基地》调研报告。11月上旬,
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领市府办、发改委、地税局、国税局、交通局、贸粮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金轮机电公司、易川体育用品连锁公司、甬金国际集装箱堆场(金华无水港)和中宇物流等企业,就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落实市交通、建设、旅游、贸易、人行等部门分别完成了《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 打造浙中现代物流枢纽地位》、《整合旅游资源 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研究》《加强金融创新 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研、
究》等子课题调研,最终形成《加快金华服务业发展思路和对策研究》总课题调研报告。在专题调研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浙中商业购物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金华市区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意见》等,为加快金华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全面部署,加强督查落实。2008年12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暨浙中商业购物中心建设动员大会,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精神,具体部署全市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任务。会议由市长主持,市委书记作工作报告,市四套班子领导、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会议。会后,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工作目标和“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工作主线,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工作督查指导,各地、各部门加大了推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力度。逐年分解下达《全市各县(市、区)服务业发展目标》;并制定下达《全市服务业工作要点》,《金华市区服务业重大项目实施计划》;修订完善了《金华市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市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从原来每年1700万元增加到3000
万元,其中2008、2009两年共审核兑现3349.93万元;市发改委在修改完善《金华市“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基础上,编制并印发《金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和《金华市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指导有关县(市)开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实施工作;义乌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永康、东阳、武义等县(市)也进一步修改完善了相关扶持政策。
(四)积极创新,拓展发展新路
为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沟通搭建平台,更好地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我市于2010年9月30日举行“金华市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论坛”,以“联动发展、合作共赢、转型升级”为主题,通过专家讲座、“7+1”对话等多种形式进行互动交流,探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内容、形式、措施和途径,拓宽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思路,进一步畅通物流业与制造业企业合作交流的渠道,深化各方共识创新发展举措,积极推进我市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转型升级,并研究和完善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着力改善要素保障,加大协调服务力度,为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合作共赢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此次探讨调研的基础上,我市将制定出台有关推进市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二、我市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和主要成效
2008年以来,我市服务业工作成效明显,发展业绩突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总量规模快速增长。“十一五”以来,我市服务业呈现
出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按当年价格计算,我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从2005年的435.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902.05亿元,翻了一番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2005年的40.9%上升到2010年的43.1%,服务业发展增速从1990年开始已经连续20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尤其是2008年以来,我市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40.4%快速提高至2010年的43.1%。2010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浙江省11个设区市内排名第四,增加值增速在全省排第三位。2010年我市被评为“中国现代服务业最佳投资城市”之一。
(二)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逐步提高,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现代商贸物流业、信息软件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等快速增长并逐步成为我市优势服务业。2010年,全市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67.63亿元,增长13.2%,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8.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986.99亿元,增长23.8%;贷款余额为3096.47亿元,增长23.3%。房地产业增加值99.82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7.3%。旅游业、信息软件业、公共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其它服务业增加值302.14亿元。尤其是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目前我市市区集聚了300多家电子信息企业,120多家全球电子商务门户网站,全市网商数量达3.6万家,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3000亿元以上,近三年来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率保持80%以上,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城市”、“全国电子商务十强城市”,成为全国最大的网络交易中心之一。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工科会,达成科技合作项目145项,合同投入金额5.04亿
元。义乌中国小商品博览会、永康中国五金博览会、金华国际茶花节、金华国际黄大仙文化旅游节成为国际知名会展。现代物流快速推进,市场大市、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发挥,浙江省第四大物流枢纽逐步建成。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中国东阳横店影视城成为“东方好莱坞”,是全国最大的影视产业实验基地。
(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随着消费需求日益扩大、消费方式的不断升级和我市商业环境不断优化,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发展。沃尔玛、家乐福、乐购、银泰等国内外连锁商业巨头纷纷进驻市区开张营业。金华一百、福泰隆、中洋超市等本土商业企业通过改造提升和兼并重组,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经营档次和服务水平。金华中外运、中宇、经纬快运等一大批传统运输企业通过改造提升,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我市专业市场经过改造提升,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活力。全市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52个。其中超10亿元的市场20个,超百亿元的市场2个。义乌小商品城市场2010年成交额456亿元,连续20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商务部主持编制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定期向全球发布。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是世界第三大的五金产品集散中心,汇集上万种五金产品,产品辐射全国各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成交额401亿元,连续多年居全国同类市场榜首。金华市区的金东汽车城、农产品批发市场、浙中建材市场、粮食批发市场2010年成交额分别达44亿元、42亿元、34亿元和21亿元。东阳木雕、浦江水晶、武义茶叶、兰溪纺织、磐安中药材等专业市场也都各具特色、错位
发展。
(四)经济社会贡献突出。从经济增长看,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越来越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200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5%,2010年为43.1%,已经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税收收入看,2010年全市服务业税收收入74.14亿元,增长26.8%,增幅比第二产业高出7.0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地方税收收入的62.7%,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税收贡献继续增大,服务业已成为我市税收的重要来源。从社会就业看,2009年底,我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06.4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330.3万人的32.2%。2010年我市个私企业服务业从业人数达70.16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168.2万人的41.7% ,对缓解就业压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起到了“稳定器”和“催化剂”的作用,我市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渠道。
(五)集聚效应有效提高
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一是浙中城市群的极核—金华市区和义乌市的服务业集聚效应更为明显。2010年义乌市服务业增加值331.37亿元,同比增长12.7%;金华市区服务业增加值193.06亿元,同比增长13.4%,两地合计服务业增加值为524.43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8.14%,已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二是义乌、东阳、永康三个经济强县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10年义、东、永三市服务业增加值为554.92亿元,其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1.5%。三是各县(市)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除兰溪市外,2010年各县(市、区)服务
业增速均高于GDP增幅,其中永康、磐安两县(市)增速均超过15%,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服务业占GDP比重持续提高。四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全市规划的36个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部分已形成一定规模和辐射效应,成为引领区域服务业发展的主阵地和示范区。其中义乌国际物流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浙中信息产业园、永康五金产业总部中心、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5个已列入全省首批40个省级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另有金华国际物流园区、武义温泉旅游休闲集聚区、东阳木雕竹编文化产业集聚区、磐安中药材产业集聚区4个被列入省级备选集聚区名单。
三、推动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政策扶持有新举措
2008年贯彻落实全省服务业大会以来,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及品牌建设、服务外包、分离发展、人才培养等一批新的政策举措,修改完善了《金华市区服务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下达了《金华市区服务业管理办法补充规定》。加大对市服务业重大项目等重点领域的扶持力度,共扶持55个市服务业重大项目和社会公共服务项目,争取到国家各类扶持资金7772.8万元,共争取到国债资金5626万元。
(二)改革创新有新推动
去年以来,我市积极做好国家、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申报和组织实施工作,制定了《金华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金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创新发展方式,推进体制改革,强化要素保障,建立联动发展机制。积极开
展服务业商业模式创新案例评选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典型宣传推广,我市东阳横店影视实验基地和金华比奇(5171)网络有限公司被评选为全省商业模式创新典范。
(三)分离发展有新进展
根据省五部门《关于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市地税局等部门深入开展有重点、有针对性的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全市新增31家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已达到145家,超额完成预定目标131.67%。
(四)人才培养有新推进
去年我市制定出台了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五个重点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性文件,新引进以服务业人才为重点的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570人,积极推动各类高等院校和中职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10个,全市已建成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58家,提供见习岗位1252个。在各类中职学校建立了25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0个。
(五)统计制度有新加强
2008年以来,制定出台了《金华市服务业统计工作方案》、《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金华市服务业统计工作考核办法(试行)》、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为加强全市服务业统计工作,提高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的时效和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规划发展有新突破
印发实施《金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和《金华市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规划全市各类服务业集聚区36
个,规划市区各类服务业集聚区22个,列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5个、备选4个。这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部分已形成一定规模和幅射效应。
四、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我市服务业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但当前我市服务业发展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一)结构性宏观调控政策制约显现
1、金融业支撑经济增长的力度明显减弱。2010年我市金融业增加值167.63亿元,增长13.2%,增幅比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12.6%下降到7.2%。随着国家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显现,以及房贷等的影响,预计2011年金融存贷款增幅难于提高。
2、房地产业已成为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制约。2010年我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增幅低于整个服务业增速6.0个百分点。目前房地产市场观望氛围渐趋浓厚,市场预期偏于冷淡,居民自住购房意愿普遍下降,投资购卖力减弱、购房需求明显缩减,预计2011年房地产发展回升难度很大,一度程度上将影响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3、消费市场压力逐渐加大。在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多项利好政策综合作用下,汽车市场加速发展是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最有力支撑,2010年我市汽车及燃油类两类商品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个百分点,对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41.7个百分点。随着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加上基数不断升高, 市场压力会逐渐加大。
(二)服务业投资相对不足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当前我市经济工作的重点,但是从投资情况看,投资力度虽有所加大,但仍相对不足。2010年在限上固定资产投资中,服务业投资增幅比工业投资低
8.1个百分点,比全省低3.0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比重全省为58.9%,而我市仅为46.8%,比上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比全省低12.1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结构有待优化。2010年我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虽然较快增长,但主要依靠房地产拉动,若扣除房地产业,则其他服务业投资增长不快。
(三)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过快
CPI的持续上涨特别是食品类价格的持续上涨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对未来的消费预期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影响我市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0%。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4.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6%。从消费看,在我市消费市场旺盛的背后,实际增长已呈回落态势。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9%,但如果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4%,比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
五、下步工作思路和建议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开放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调结构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市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和统分结合推进服务业发展工作机制的作用,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突出重点行业提升、突出重点平台建设、突出重大项目推进、突出重点企业培育,进一步加快品牌建设和典型推广,进一步强化工作
基础,进一步深化体制政策创新,把扩大服务业总量与调整服务业结构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1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2.0%左右,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3.6%左右,努力将浙中城市群建设成为全省继杭、宁、温后的第四大服务业区域中心城市。
(二)工作重点
第一,突出改革试点工作。我市作为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前一阶段,我们制定了《金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并报省政府审批,下一步我们要分解落实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任务,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创新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式;二是推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改革;三是强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素保障机制;四是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联动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按照《金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要求,做好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
第二,突出重点行业提升。主要围绕三个领域,即围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商务、批发等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要加快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和专业市场的提升发展;围绕培养消费热点,重点推进现代商贸、旅游、文化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围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推进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第三,突出重点区域发展。主要引导三个层面,即引导浙中城市群的极核——金华市区和义乌,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
服务业,增强对浙中城市城市群和其它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引导永康、东阳、兰溪、浦江等县市发展特色优势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引导中心镇围绕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基层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业。
第四,突出重点平台建设。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积极推进已列入省规划的4个省级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年内要全面完成4个集聚区的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其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指导,加大培养和扶持力度,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纳入规范、有序和持续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产业集聚生产性服务公共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跨区联动、资源共享、层次较高的生产性服务公共平台,为区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第五,突出重大项目推进。主要抓好远、近两类项目。一是实施好《2011年金华市区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加强重大项目管理,加强对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的跟踪、督查和服务,认真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要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保障,做好政策处理、项目管理等各项工作,用地指标、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等应优先支持服务业重大项目。二是认真做好“十二五”时期服务业重大项目前期研究和储备,根据服务业行业分类,结合实际和项目实施进度,建立项目储备库,做到“成熟一批、储备一批”,为年度服务业重大项目的筛选提供基础,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第六,突出重点企业培育。主要是加快推进“三个一批”,即分离发展一批、引进移植一批、整合提升一批。要继续抓紧抓好
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逐步形成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做好服务业品牌建设,今年工商、质监部门要加大服务业品牌培育工作力度,会同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制定年度的服务业品牌培育计划,积极推进服务业品牌培育工作;要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和知名企业。要做好省服务业重点企业的推荐争取工作,加强跟踪指导和服务,落实好配套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重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三)主要举措
第一,抓组织领导,强化综合协调。一是健全完善统筹协调体系。督促全市各县(市、区)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业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本地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问题协调。二是健全完善统计分析体系。要围绕服务业发展规划目标,加强服务业统计分析工作。三是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快制定市级部门服务业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和县(市、区)服务业发展状况评价办法,每年组织开展绩效考核。
第二,抓扶持力度,做好政策落实。一是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用好用足省、市、县(市、区)出台的鼓励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税收和规费减免政策。二是落实放宽放活政策。真正做到服务业和制造业并重发展,消除服务业与其它产业之间、不同所有制服务业之间在工商登记、土地使用、供水供电、融资等方面的政策差别,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竞争力的发展条件。三是落实扶持政策。特别要重视扶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业集聚区,对重点规划服务业集聚区内的建设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省、市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给予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和投资贴息补助等。
第三,抓要素保障,增强发展活力。一是强化融资保障工作。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服务业领域。将服务业贷款比例纳入金融机构年度评价依据。积极支持服务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引进风险投资基金等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开展信贷业务,支持信用担保机构。二是强化用地保障工作。要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逐步增加服务业项目用地比例,对鼓励发展的服务业建设项目在供地上给予优先安排。三是强化人才保障工作。要把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切实改善服务业人才待遇和工作环境。
第四,抓工作合力,营造良好氛围。一是转变发展观念。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重工业轻服务业、重投资轻消费、重生产轻流通的做法,树立抓服务业就是抓经济发展、抓结构调整、抓节能降耗、抓改善民生的观念,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推动一二三产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二是明确部门责任。按照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的要求,加强各方协作,进一步推动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强化行业自律。加强对各服务业行业协会的工作沟通和指导,支持各服务业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品牌提升、商务咨询、信息交流和人才培训等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互助和桥梁纽带作用。四是营造社会氛围。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宣传力度,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几点建议
1、建议对金华服务业发展和改革试点工作加强指导
我市作为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服务业发展改革涉及面广、管理部门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改革需要触及到体制、机制、现行政策规定等深层次问题,困难不少,办法不多,需要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在政策体制上能有所突破。
2、建议对金华服务业发展改革给予政策倾斜
由于我市地处浙江中西部,社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加快服务业发展困难较多,迫切需要省委、省政府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建议在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安排、省级重点服务业企业培育和省重大服务业项目推进等方面给予倾斜,在争取“新增中央投资计划”等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建议支持金华市开展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开发为建设用地的改革试点,支持金华市开展服务业行政管理权限配置改革,支持金华市加快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帮助金华向国家争取开展“中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帮助争取国家重大服务业项目在金华布局,推动金华服务业加快发展。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