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技术的简介与发展
摘要: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 ,采用了“投射式互电容”(projected, mutual-capacitance )触摸屏,可同时对两个手指的点击做出响应,大触摸屏设计使它一炮而红。目前,触摸屏应用范围已变得越来越广泛,从工业用途的工厂设备的控制、操作系统、公共信息查询的电子查询设施、商业用途的提款机,到消费性电子的移动电话、PDA 、数码相机等都可看到触控屏幕的身影。当然,这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手机。
关键词:触摸屏技术、电阻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红外线、表面声波 引言:
触控屏(Touch panel)又称为触控面板,是个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触摸屏由触摸检测部件和触摸屏控制器组成;触摸检测部件安装在显示器屏幕前面,当手指或其它介质接触到屏幕时, 依据不同感应方式,侦测电压、电流、声波或红外线等,以此测出触压点的坐标位置, 并将坐标位置信息传送给CPU 。它同时能接收CPU 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 一:触摸屏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971年,美国人SamHurst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触摸传感器。虽然这个仪器和我们今天看到的触摸屏并不一样,却被视为触摸屏技术研发的开端。当年,SamHurst 在肯尼迪大学当教师,因为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图形数据而不胜其烦,就开始琢磨怎样提高工作效率,用最简单的方法搞定这些图形。他把自己的三间地下室改造成了车间,一间用来加工木材,一间制造电子元件,一间用来装配这些零件,并最终制造出了最早的触摸屏。这种最早的触摸屏被命名为“AccuTouch ”,由于是手工组装,一天生产几台设备。1973年,这项技术被美国《工业研究》杂志评选为当年100项最重要的新技术产品之一。不久,SamHurst 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和西门子公司合作,不断完善这项技术。直到1982年,Sam Hurst的公司在美国一次科技展会上展出了33台安装了触摸屏的电视机,平民百姓才第一次亲手“摸”到神奇的触摸屏。
从此,触摸屏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和个人娱乐设备。人们逐渐习惯用“摸”的方式,在电子售货机上选购商品,在卡拉OK 机上点播歌曲,在银行、医院、图书馆、机场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1991年,触摸屏正式进入中国。1996年中国自主研发的触摸自助一体机投入生产。今天我们在大街小巷看
到的“数字北京信息亭”就离不开触摸屏技术,有了它,即使不会使用电脑的人也能轻易查到“我在哪里”、“我要到哪去”。
触摸屏早期多被装于工控计算机、POS 机终端等工业或商用设备之中。2007年iPhone 手机的推出,成为触控行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苹果公司把一部至少需要20个按键的移动电话,设计得仅需三四个键就能搞定,剩余操作则全部交由触控屏幕完成。除赋予了使用者更加直接、便捷的操作体验之外,还使手机的外形变得更加时尚轻薄,增加了人机直接互动的亲切感,引发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同时也开启了触摸屏向主流操控界面迈进的征程。
二:触摸屏的种类
从技术原理来区别触摸屏,可分为五个基本种类:矢量压力传感技术触摸屏、电阻技术触摸屏、电容技术触摸屏、红外线技术触摸屏、表面声波技术触摸屏。其中矢量压力传感技术触摸屏已退出历史舞台,所以本文只研究后四种。触摸屏红外屏价格低廉,但其外框易碎,容易产生光干扰,曲面情况下失真;电容屏设计理论好,但其图像失真问题很难得到根本解决;电阻屏的定位准确,但其价格颇高,且怕刮易损。表面声波触摸屏解决了以往触摸屏的各种缺陷,清晰抗暴,适于各种场合,缺憾是屏表面的水滴、尘土会使触摸屏变迟钝,甚至不工作。下面对上述的各种类型的触摸屏进行介绍:
1、电阻式触摸屏
电阻式触摸屏(图1)利用压力感应进行控制,主要部分是一块与显示器表面非常配合的多层的复合薄膜屏,由两层导电层构成,它以一层硬塑料平板或玻璃作为基层,表面涂有一层透明氧化金属(透明的导电电阻)导电层,上面再盖有一层外表面硬化处理、光滑防擦的塑料层、它的内表面也涂有一层涂层、在他们之间有许多细小的(小于1/1000英寸)的透明隔离点把两层导电层隔开绝缘。在没有工作的状态下,中间有透明的隔离点将其隔离开来。当手指触摸屏幕时,两层导电层在触摸点位置就有了接触,电阻发生变化,在X 和Y 两个方向上产生信号,然后送触摸屏控制器。控制器侦测到这一接触并计算出(X ,Y )的位置,再根据模拟鼠标的方式运作。目前电阻式触摸屏主要有四线式、五线式以及八线式。
图1
电阻式触摸屏的OTI 涂层比较薄且容易脆断,涂得太厚又会降低透光且形成内反射降低清晰度,OTI 外虽多加了一层薄塑料保护层,但依然容易被锐利物件所破坏;且由于经常被触动,表层OTI 使用一定时间后会出现细小裂纹,甚至变型,如其中一点的外层OTI 受破坏而断裂,便失去作为导电体的作用,触摸屏的寿命并不长久。但电阻式触摸屏不受尘埃、水、污物影响。这种触摸屏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但手感和透光性较差,适合配带手套和不能用手直接触控的场合。
2、电容式触摸屏
电容式触摸屏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电容式触摸屏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ITO (镀膜导电玻璃),最外层是一薄层矽土玻璃保护层, ITO 涂层作为工作面, 四个角上引出四个电极,内层ITO 为屏蔽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摸屏表面形成以一个耦合电容,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从触摸屏的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
(1)表面电容式触摸屏
表面电容式触摸屏(图2)采用了一个普通的ITO 层和一个金属边框。电场几乎直线穿过ITO 层,当一根手指触摸屏幕时,它会从面板中放出电荷。感应在触摸屏的四个角完成,不需要复杂的ITO 图案。
使用在面板背面的表面电容式触摸技术的企图总是遇到“手影效应”,这一现象会给触摸屏带来很大的感应误差,因为靠近面板的用户手和腕会产生电容性耦合问题,而且由于靠近的角度和距离相当随意而导致不确定的耦合电容值。
图2
(2)投射电容式触摸屏
投射电容式触摸技术正在促进触摸屏在消费电子中的应用。它需要1个或多个精心设计的、被蚀刻的ITO 层,但可比其它触摸技术提供更多技术优势。这些ITO 层通过蚀刻形成多个水平和垂直电极,所有这些电极都由一个电容式感应芯片来驱动。该芯片既能将数据传送到一个主处理器,也能自己处理触摸点的XY 轴位置。
通常,水平和垂直电极都通过单端感应方法来驱动,也就是说一行和一列的驱动电路没有什么区别,我们把这称为“单端”感应。不过,在一些方法中,一根轴通过一套AC 信号来驱动,而穿过触摸屏的响应则通过其它轴上的电极感测出来。
电容触摸屏目前可支持多重触摸, 只需触摸,无需按压操作, 能很好地感应轻微及快速触摸、防刮擦、不怕尘埃、水及污垢影响,但用戴手套的手或手持不导电的物体触摸时没有反应,电容式触摸屏是在玻璃表面贴上一层透明的特殊金属导电物质。由于触控采用玻璃,使用寿命比较长。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触点的电容就会发生变化,使得与之相连的振荡器频率发生变化,通过测量频率变化可以确定触摸位置获得信息。由于电容随温度、湿度或接地情况的不同而变化,故其稳定性较差,往往会产生漂移现象, 且反光严重。因此不适合在工业控制场所和有干扰的地方使用。可使用于要求不太精密的公共信息查询。 当外界有电感和磁感的时候,会使触摸屏失灵,而且需人体触摸,如果屏幕较小,触摸困难。
3、红外线式触摸屏
红外触摸屏(图3)是利用X 、Y 方向上密布的红外线矩阵来检测并定位用户的触摸。红外触摸屏在显示器的前面安装一个电路板外框,电路板在屏幕四边
排布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一一对应形成横竖交叉的红外线矩阵。用户在触摸屏幕时,手指就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两条红外线,因而可以判断出触摸点在屏幕的位置。
图3
红外线式触摸屏由装在触摸屏外框上的红外线发射与接收感测元件构成,在屏幕表面上,形成红外线探测网,任何触摸物体可改变触点上的红外线而实现触摸屏操作。红外触摸屏不受电流、电压和静电干扰,适宜某些恶劣的环境条件。其主要优点是安装方便、不需要卡或其它任何控制器,任何触摸物体都可改变触点上的红外线而实现触摸屏操作,可以用在各档次的计算机上。此外,由于没有电容充放电过程,响应速度比电容式快,但分辨率较低,且维护较为麻烦,价格较高。适用于无红外线和强光干扰的各类公共场所、办公室以及要求不是非常精密的工业控制现场。另外红外触摸屏使用寿命长,高度耐久,不怕刮伤。
4、表面声波触摸屏
表面声波式触摸屏(图4)的四角分别安装竖直或水平向超声波发射换能器及接收换能器,四边亦刻有反射条纹,发出如参照波形般的超声波信号。当手指接触屏幕,便会吸收一部分声波能量,控制器依据减弱的信号计算出触摸点的位置。
图4
表面声波是一种沿介质表面传播的机械波。该种触摸屏由触摸屏、声波发生器、反射器和声波接受器组成,其中声波发生器能发送一种高频声波跨越屏幕表面,当手指触及屏幕时,触点上的声波即被阻止,由此确定坐标位置。表面声波触摸屏不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分辨率极高,有极好的防刮性,寿命长(5000万次无故障);透光率高(92%),能保持清晰透亮的图像质量;没有漂移,只需安装时一次校正;有第三轴(即压力轴)响应,最适合公共场所使用。
表面声波式触摸屏抗暴,适用公共场合,清晰美观,透光率和清晰度都比电容电阻触摸屏好得多。反应速度快,是所有触摸屏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性能稳定,因为表面声波技术原理稳定,而表面声波触摸屏的控制器靠测量衰减时刻在时间轴上的位置来计算触摸位置,所以表面声波触摸屏非常稳定,精度也非常高,目前表面声波技术触摸屏的精度通常是4096×4096×256级力度。
四种触摸屏比较
三、触摸屏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科技总在不停进步,尽管市面上已经有众多品牌的触摸屏手机,iPhone 仍能引起轰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苹果公司率先将“多点触摸”应用到了手机上。以往的手机触摸屏多采用电阻式,一次只能感知一个位置的触摸。而电容式触摸屏搭配专用软件,可以同时处理多根手指的触摸指令。据悉,微软日前发布的概念计算机Milan 也应用了此项技术。
触摸屏技术还不断被开发出新的用途,甚至不局限在图形界面领域。日本电信电话(NTT )公司下属的一个研究所,已经研制成功一种触摸操纵装置,可以依据手指触摸的位置及力道,控制机器人手臂动作。该装置是把触摸传感器装进
一个铝制的圆柱内,就像一个操纵杆,只需用一根手指触摸操纵杆的任一部位,传感器就能分辨出手指移动的距离和压力强度,将其转化为机械手的运动。要知道,以往的机械手运动,需要操纵者按动多个按钮,还要仔细输入移动轨迹的数据方可执行,并且不能斜向运动。该研究所未来的研究目标是把操纵杆进一步改进成球形,以实现全方位多角度自由移动。
四、结论
触摸屏在市场的应用中给了民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深的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未来的世界是个触控的世界,是个遥控的世界,大尺寸触摸屏的发展有着广泛的空间。而且,触摸屏将更进一步,利用眼睛或者脑部感应作出指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方便。
参考文献:
[1] 丁娅琳. 抢滩触摸屏[J]. IT经理世界, 2010,(06)
[2] 李海. 触摸真实[J]. 信息网络, 2008,(04)
[3] 李新苗. 当人体皮肤成为触摸屏[J]. 通信世界, 2010,(09)
[4] 刘瑞. 触摸屏技术及其性能分析[J]. 装备制造技术, 2010,(03) .
[5] 马振贵. 触摸角逐, 谁能挑战iPhone?[J]. 信息网络, 2008,(10)
[6] 屈伟平. 电容式触摸屏将引领市场潮流[J].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10,(01)
[7] 宋凯. 解析触摸屏技术[J]. 才智, 2010,(10)
[8] 郑文波, 褚凌超. PLC与触摸屏在自动送料系统中的应用[J]. 自动化应用, 2010,(02)
[9] John Feland, 赵立晴. 触摸未来:投射电容式触摸屏引领新市场[J]. 现代显示, 2009,(04)
触摸屏技术的简介与发展
摘要: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 ,采用了“投射式互电容”(projected, mutual-capacitance )触摸屏,可同时对两个手指的点击做出响应,大触摸屏设计使它一炮而红。目前,触摸屏应用范围已变得越来越广泛,从工业用途的工厂设备的控制、操作系统、公共信息查询的电子查询设施、商业用途的提款机,到消费性电子的移动电话、PDA 、数码相机等都可看到触控屏幕的身影。当然,这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手机。
关键词:触摸屏技术、电阻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红外线、表面声波 引言:
触控屏(Touch panel)又称为触控面板,是个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触摸屏由触摸检测部件和触摸屏控制器组成;触摸检测部件安装在显示器屏幕前面,当手指或其它介质接触到屏幕时, 依据不同感应方式,侦测电压、电流、声波或红外线等,以此测出触压点的坐标位置, 并将坐标位置信息传送给CPU 。它同时能接收CPU 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 一:触摸屏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971年,美国人SamHurst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触摸传感器。虽然这个仪器和我们今天看到的触摸屏并不一样,却被视为触摸屏技术研发的开端。当年,SamHurst 在肯尼迪大学当教师,因为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图形数据而不胜其烦,就开始琢磨怎样提高工作效率,用最简单的方法搞定这些图形。他把自己的三间地下室改造成了车间,一间用来加工木材,一间制造电子元件,一间用来装配这些零件,并最终制造出了最早的触摸屏。这种最早的触摸屏被命名为“AccuTouch ”,由于是手工组装,一天生产几台设备。1973年,这项技术被美国《工业研究》杂志评选为当年100项最重要的新技术产品之一。不久,SamHurst 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和西门子公司合作,不断完善这项技术。直到1982年,Sam Hurst的公司在美国一次科技展会上展出了33台安装了触摸屏的电视机,平民百姓才第一次亲手“摸”到神奇的触摸屏。
从此,触摸屏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和个人娱乐设备。人们逐渐习惯用“摸”的方式,在电子售货机上选购商品,在卡拉OK 机上点播歌曲,在银行、医院、图书馆、机场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1991年,触摸屏正式进入中国。1996年中国自主研发的触摸自助一体机投入生产。今天我们在大街小巷看
到的“数字北京信息亭”就离不开触摸屏技术,有了它,即使不会使用电脑的人也能轻易查到“我在哪里”、“我要到哪去”。
触摸屏早期多被装于工控计算机、POS 机终端等工业或商用设备之中。2007年iPhone 手机的推出,成为触控行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苹果公司把一部至少需要20个按键的移动电话,设计得仅需三四个键就能搞定,剩余操作则全部交由触控屏幕完成。除赋予了使用者更加直接、便捷的操作体验之外,还使手机的外形变得更加时尚轻薄,增加了人机直接互动的亲切感,引发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同时也开启了触摸屏向主流操控界面迈进的征程。
二:触摸屏的种类
从技术原理来区别触摸屏,可分为五个基本种类:矢量压力传感技术触摸屏、电阻技术触摸屏、电容技术触摸屏、红外线技术触摸屏、表面声波技术触摸屏。其中矢量压力传感技术触摸屏已退出历史舞台,所以本文只研究后四种。触摸屏红外屏价格低廉,但其外框易碎,容易产生光干扰,曲面情况下失真;电容屏设计理论好,但其图像失真问题很难得到根本解决;电阻屏的定位准确,但其价格颇高,且怕刮易损。表面声波触摸屏解决了以往触摸屏的各种缺陷,清晰抗暴,适于各种场合,缺憾是屏表面的水滴、尘土会使触摸屏变迟钝,甚至不工作。下面对上述的各种类型的触摸屏进行介绍:
1、电阻式触摸屏
电阻式触摸屏(图1)利用压力感应进行控制,主要部分是一块与显示器表面非常配合的多层的复合薄膜屏,由两层导电层构成,它以一层硬塑料平板或玻璃作为基层,表面涂有一层透明氧化金属(透明的导电电阻)导电层,上面再盖有一层外表面硬化处理、光滑防擦的塑料层、它的内表面也涂有一层涂层、在他们之间有许多细小的(小于1/1000英寸)的透明隔离点把两层导电层隔开绝缘。在没有工作的状态下,中间有透明的隔离点将其隔离开来。当手指触摸屏幕时,两层导电层在触摸点位置就有了接触,电阻发生变化,在X 和Y 两个方向上产生信号,然后送触摸屏控制器。控制器侦测到这一接触并计算出(X ,Y )的位置,再根据模拟鼠标的方式运作。目前电阻式触摸屏主要有四线式、五线式以及八线式。
图1
电阻式触摸屏的OTI 涂层比较薄且容易脆断,涂得太厚又会降低透光且形成内反射降低清晰度,OTI 外虽多加了一层薄塑料保护层,但依然容易被锐利物件所破坏;且由于经常被触动,表层OTI 使用一定时间后会出现细小裂纹,甚至变型,如其中一点的外层OTI 受破坏而断裂,便失去作为导电体的作用,触摸屏的寿命并不长久。但电阻式触摸屏不受尘埃、水、污物影响。这种触摸屏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但手感和透光性较差,适合配带手套和不能用手直接触控的场合。
2、电容式触摸屏
电容式触摸屏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电容式触摸屏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ITO (镀膜导电玻璃),最外层是一薄层矽土玻璃保护层, ITO 涂层作为工作面, 四个角上引出四个电极,内层ITO 为屏蔽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摸屏表面形成以一个耦合电容,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从触摸屏的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
(1)表面电容式触摸屏
表面电容式触摸屏(图2)采用了一个普通的ITO 层和一个金属边框。电场几乎直线穿过ITO 层,当一根手指触摸屏幕时,它会从面板中放出电荷。感应在触摸屏的四个角完成,不需要复杂的ITO 图案。
使用在面板背面的表面电容式触摸技术的企图总是遇到“手影效应”,这一现象会给触摸屏带来很大的感应误差,因为靠近面板的用户手和腕会产生电容性耦合问题,而且由于靠近的角度和距离相当随意而导致不确定的耦合电容值。
图2
(2)投射电容式触摸屏
投射电容式触摸技术正在促进触摸屏在消费电子中的应用。它需要1个或多个精心设计的、被蚀刻的ITO 层,但可比其它触摸技术提供更多技术优势。这些ITO 层通过蚀刻形成多个水平和垂直电极,所有这些电极都由一个电容式感应芯片来驱动。该芯片既能将数据传送到一个主处理器,也能自己处理触摸点的XY 轴位置。
通常,水平和垂直电极都通过单端感应方法来驱动,也就是说一行和一列的驱动电路没有什么区别,我们把这称为“单端”感应。不过,在一些方法中,一根轴通过一套AC 信号来驱动,而穿过触摸屏的响应则通过其它轴上的电极感测出来。
电容触摸屏目前可支持多重触摸, 只需触摸,无需按压操作, 能很好地感应轻微及快速触摸、防刮擦、不怕尘埃、水及污垢影响,但用戴手套的手或手持不导电的物体触摸时没有反应,电容式触摸屏是在玻璃表面贴上一层透明的特殊金属导电物质。由于触控采用玻璃,使用寿命比较长。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触点的电容就会发生变化,使得与之相连的振荡器频率发生变化,通过测量频率变化可以确定触摸位置获得信息。由于电容随温度、湿度或接地情况的不同而变化,故其稳定性较差,往往会产生漂移现象, 且反光严重。因此不适合在工业控制场所和有干扰的地方使用。可使用于要求不太精密的公共信息查询。 当外界有电感和磁感的时候,会使触摸屏失灵,而且需人体触摸,如果屏幕较小,触摸困难。
3、红外线式触摸屏
红外触摸屏(图3)是利用X 、Y 方向上密布的红外线矩阵来检测并定位用户的触摸。红外触摸屏在显示器的前面安装一个电路板外框,电路板在屏幕四边
排布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一一对应形成横竖交叉的红外线矩阵。用户在触摸屏幕时,手指就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两条红外线,因而可以判断出触摸点在屏幕的位置。
图3
红外线式触摸屏由装在触摸屏外框上的红外线发射与接收感测元件构成,在屏幕表面上,形成红外线探测网,任何触摸物体可改变触点上的红外线而实现触摸屏操作。红外触摸屏不受电流、电压和静电干扰,适宜某些恶劣的环境条件。其主要优点是安装方便、不需要卡或其它任何控制器,任何触摸物体都可改变触点上的红外线而实现触摸屏操作,可以用在各档次的计算机上。此外,由于没有电容充放电过程,响应速度比电容式快,但分辨率较低,且维护较为麻烦,价格较高。适用于无红外线和强光干扰的各类公共场所、办公室以及要求不是非常精密的工业控制现场。另外红外触摸屏使用寿命长,高度耐久,不怕刮伤。
4、表面声波触摸屏
表面声波式触摸屏(图4)的四角分别安装竖直或水平向超声波发射换能器及接收换能器,四边亦刻有反射条纹,发出如参照波形般的超声波信号。当手指接触屏幕,便会吸收一部分声波能量,控制器依据减弱的信号计算出触摸点的位置。
图4
表面声波是一种沿介质表面传播的机械波。该种触摸屏由触摸屏、声波发生器、反射器和声波接受器组成,其中声波发生器能发送一种高频声波跨越屏幕表面,当手指触及屏幕时,触点上的声波即被阻止,由此确定坐标位置。表面声波触摸屏不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分辨率极高,有极好的防刮性,寿命长(5000万次无故障);透光率高(92%),能保持清晰透亮的图像质量;没有漂移,只需安装时一次校正;有第三轴(即压力轴)响应,最适合公共场所使用。
表面声波式触摸屏抗暴,适用公共场合,清晰美观,透光率和清晰度都比电容电阻触摸屏好得多。反应速度快,是所有触摸屏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性能稳定,因为表面声波技术原理稳定,而表面声波触摸屏的控制器靠测量衰减时刻在时间轴上的位置来计算触摸位置,所以表面声波触摸屏非常稳定,精度也非常高,目前表面声波技术触摸屏的精度通常是4096×4096×256级力度。
四种触摸屏比较
三、触摸屏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科技总在不停进步,尽管市面上已经有众多品牌的触摸屏手机,iPhone 仍能引起轰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苹果公司率先将“多点触摸”应用到了手机上。以往的手机触摸屏多采用电阻式,一次只能感知一个位置的触摸。而电容式触摸屏搭配专用软件,可以同时处理多根手指的触摸指令。据悉,微软日前发布的概念计算机Milan 也应用了此项技术。
触摸屏技术还不断被开发出新的用途,甚至不局限在图形界面领域。日本电信电话(NTT )公司下属的一个研究所,已经研制成功一种触摸操纵装置,可以依据手指触摸的位置及力道,控制机器人手臂动作。该装置是把触摸传感器装进
一个铝制的圆柱内,就像一个操纵杆,只需用一根手指触摸操纵杆的任一部位,传感器就能分辨出手指移动的距离和压力强度,将其转化为机械手的运动。要知道,以往的机械手运动,需要操纵者按动多个按钮,还要仔细输入移动轨迹的数据方可执行,并且不能斜向运动。该研究所未来的研究目标是把操纵杆进一步改进成球形,以实现全方位多角度自由移动。
四、结论
触摸屏在市场的应用中给了民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深的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未来的世界是个触控的世界,是个遥控的世界,大尺寸触摸屏的发展有着广泛的空间。而且,触摸屏将更进一步,利用眼睛或者脑部感应作出指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方便。
参考文献:
[1] 丁娅琳. 抢滩触摸屏[J]. IT经理世界, 2010,(06)
[2] 李海. 触摸真实[J]. 信息网络, 2008,(04)
[3] 李新苗. 当人体皮肤成为触摸屏[J]. 通信世界, 2010,(09)
[4] 刘瑞. 触摸屏技术及其性能分析[J]. 装备制造技术, 2010,(03) .
[5] 马振贵. 触摸角逐, 谁能挑战iPhone?[J]. 信息网络, 2008,(10)
[6] 屈伟平. 电容式触摸屏将引领市场潮流[J].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10,(01)
[7] 宋凯. 解析触摸屏技术[J]. 才智, 2010,(10)
[8] 郑文波, 褚凌超. PLC与触摸屏在自动送料系统中的应用[J]. 自动化应用, 2010,(02)
[9] John Feland, 赵立晴. 触摸未来:投射电容式触摸屏引领新市场[J]. 现代显示,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