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课例.doc

以“有效作业”导引和巩固课堂教学

——《小狗包弟》教学课例

长春市第一中学 尹凤艳

课堂教学犹如一个由许多环节组成的链条, 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作业。作业是帮

助学生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潜在

功能。而新课改下,许多语文教师却仍然在采用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传统的作业设计虽

然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终身发展却

极为不利,相比之下,尊重学生的实际、教学活动开展的需要和学生现有的认知特点的有

效作业的效果却十分显著。因为,有效作业的布置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而且还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我执教的《小狗包弟》一课便尝试通过设

计有效作业来导引和巩固课堂教学。

教学实录如下:

师:有一位老人,在他101年的人生旅程中,总是把心交给读者,成为千百万读者心

目中的人民作家;有一位老人,凭他一颗赤子之心,挥一支如椽巨笔,留下了一千三百万

字的宝贵财富;有一位老人,因为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虑、良知,被评为“2003

年感动中国的十大杰出人物”。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

生:(异口同声)知道。

师:那请大家一起说出他的名字。

生:是巴金老人。

师:对。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就通过文革见证者巴金老先

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

们熟悉的历史。

师:课前我已经下发了本课的作业菜单,我们先看预习作业菜单——走近巴金,谁能

给大家介绍一下怎样填写?几乎全举手了,那好,大家一起说。

的完成情况,同时也共同走近一个感人的故事。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作业完成的不错,字音读得很准。下面请简要复述本文说了几条狗的故事,哪条

狗的故事是主体故事?

生:两条狗:一条是文革中把艺术家当朋友的狗;一条是作者的小狗包弟。巴金与小

狗包弟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师:这篇课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

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请同学们体验作品

感情然后各抒己见。

生:(探究后总结发言)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时,内心伤感;与包弟亲密接触时心情愉

快;不如何安排包弟时寝食难安;送走了包弟心情变得轻松;送走之后又心不得安;至今

仍心不得安,心怀歉意。

师:同学们对作者的情感历程把握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近那个特殊的年代。首

先,请同学们思考:包弟是一只怎样的小狗?

生: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师:包弟如此可爱,为何还要被送走?为何无法送出?

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哪位同学选择了选做作业——贯通历史“走

近文革那段特殊的岁月”了,你对那段岁月有着怎样的认知?

生:那是一段愚昧、野蛮的岁月。

生:那是一段疯狂、残忍的岁月。

生:那是一段冷漠、无情的岁月。

师:文中有哪些地方反映了“文革”这一现实?

生:武斗批斗(社会动乱、残害生命)

生:熟人掉头走开(人性泯灭)

生:小孩杀狗(人性扭曲)

生:邻居被抄家

生:竹篱笆变成砖墙(人情冷漠)

师:归纳一下,文化大革命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生:红卫兵,大字报,批斗会,游街示众,武斗。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都认真去了解了那段历史。下面,老师再补充一点。开始于1966

年结束于1976年的“文革”使从普通百姓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大多数人民都受到了强烈的

影响,堪称“十年浩劫”。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

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

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冯骥才在《一百个人的十年》揭示得更为深刻:

在文革十年中,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迹般地消失,人间演出原始蒙昧时代的互相残杀;

善与美转入地下,丑与恶肆意宣泄;千千万万家庭被轰毁,千千万万生命被吞噬。无论压

在这狂浪下边的还是掀动这狂浪的,都是它的牺牲品。哪怕最成熟的性格也要接受它强制

性的重新塑造。坚强的化为怯弱,诚实的化为诡诈,恬静的化为疯狂,豁朗的化为阴沉。

人性、人道、人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所有含有人的最高贵的成分,都是它公开践踏

的内容。虽然这不是大动干戈的战争,但是再惨烈的战争也难以达到如此残酷——灵魂的

虐杀。如果说法西斯暴行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血淋淋的尸体,“文革”浩劫留下的是难以

数计的看不见的创伤累累的灵魂。

“文革”的罪恶真是“罄竹难书”啊!巴金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看到许多同志、

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

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

了谎言的苦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

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选自巴金晚年散文集《随想录》的《小狗包弟》,

就是巴金老人对文化大革命做出的个人的反省。

生:喔!(恍然大悟)

师:这回知道为何要送包弟并且为什么送不出去了吧?

生:有两个原因。主观原因是怕引来祸害,为了自保;客观是文化大革命(抄“四旧”)。

包弟是日本种的小狗,有个瑞典旧主人(里通外国嫌疑),包弟成为包袱,作为礼物无法送

出的原因了;包弟是一个“包袱”(“四旧”嫌疑);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人

们划清界限自保),包弟自然成为包袱,作为礼物无法送出了。——表明了小狗包弟命运的

悲剧性在于残忍的社会。

师:既然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那么文章第一段为什么要从那位艺术

家的遭遇开篇?

生:以此引出包弟的故事,起铺垫的作用。

生:对比——人不如狗,以狗的忠诚反衬人的背弃。

生:与巴金和包弟的故事形成对照,说明这种情况在文革中是数见不鲜的,具有普遍

性,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师:刚才我们说“文革”的罪恶“罄竹难书”,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

革的现实呢?

生: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写一条小狗的遭遇,

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

人狗同命,狗犹如此,人何以堪?!表现了作者的一段心灵历程。这是采用了以小见大和

虚实结合的写法。

师:嗯!这种写法十分值得我们借鉴。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近一颗忏悔的灵魂。请同学

们再次自读文章,思考:.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生:巴金这种做法是自私的。

生:巴金这种样做也是不得已的,是情有可原的。

师: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懦弱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

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这两种意见其实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和

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你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

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

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

定的理解。

师:巴金为何要自揭伤疤呢?这种做法是不是有点“二”?巴金若不说,谁也不会知

道;他说了,会不会影响大家对他的评价?这两个作业是同学们自己设计的。下面我们就

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走近一种伟大的精神。(生兴致盎然起来,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材料,探讨“反思”“忏悔”及其必要性。

1、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

千亿人民币。”

──(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

2、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自己。”

3、曾国藩《过隙影》曾国藩“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凡日

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4、德国的忏悔与日本的靖国神社参拜:1970年1月25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

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原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

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毅然双腿下跪,向二战中

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

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东西方和平人民无不拍手

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历届日本政府从首相到阁员,从

来没间断过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对此,包括中国、韩国、朝鲜以及东南

亚各国,政府和民间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生:(合作探究,交流后达成共识)巴金的这种做法不但不“二”,反而很聪明。人不

怕犯错误,怕的是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

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

过”。

师:的确如此。推广开来,一个人惟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一个民族只有

忏悔自己历史上的过失才会远离偏执,专制和野蛮,走向理性与文明;人类惟有忏悔自己

的行为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存互进。惟有忏悔我们的社会才会走向和谐,人类才会走

向美好的大同。这便是巴金写作本文的目的:揭露文革的罪恶,反省自己,解剖自己,呼

唤理性,呼唤人性。

生:颔首认可。

师:感受这样一种伟大的精神之后,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巴金获奖影像,让感动在心

中在多驻留一刻: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

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

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虑、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2003年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颁奖辞

生:肃穆地观看。

师:这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他的杰出人物的定位。我记得预习作业菜单中有一个

作业——初读印象。我们已经深入的剖析了课文,下面,大家再来修改一下你的初稿。(师

巡视)

师:看来,同学们都英雄所见略同啊。好一起说。

生:(齐读)阅读完《小狗包弟》,我读到了:一只 忠诚可爱 的小狗,一位勇于自省的老人,一段 残忍动乱的岁月。

师:台湾歌手阿信在《死了都要爱》中唱到:“宇宙毁灭心还在,穷途末路都要爱,到

绝路都要爱”,巴金因为在危难时刻没有继续爱包弟,而是甩掉它,把它送到了解剖桌上,为此巴金后悔了13年,并且在有生之年持续后悔着,“思念不腐坏”!其实,还有很多像巴

金一样勇敢而伟大的人。我们来看一下:

◆格拉斯60年后自揭罪行

作为德国战后文学的得力干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在2006年8月道出

自己隐藏60年的秘密:他16岁曾加入过臭名昭著的德国法西斯精锐之师党卫军的特殊部

队。长久以来,他的作品主要是以反省二战作为题材的,在德国享有“民族的良心”和“道

德法庭”的崇高荣誉。

格拉斯的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回忆,我们的自画像都有可能是骗人的——

他们也经常是骗人的。我们美化戏剧化自己的经历让他们一桩桩浓缩成轶事。洋葱就是这

样的记忆。当我们揭开洋葱一层又一层的外皮,一层又一层的遮盖时,然后才能触到他的

核心——真相。”

◆卢梭在《忏悔录》的开头就宣称:“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

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

◆要让我写自己的历史,我就写我的错误。 ——周恩来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 ——雨果

◆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径。 ——瓦茨

师:感慕了众位伟人的伟大精神之后,下面我们就来反省一下自己:走近一个真实的

自己。这一块内容留为作业。

1、著名作家冯冀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

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

中肯定曾给别人带来过深深的伤害。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

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

请你以坦诚的心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忏悔,直接交给或寄给曾经伤害过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等,完成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也希望生活中的我们能“一日三省吾身”!

2、巴金此文开篇就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然后写自己与狗,不光此篇写狗,他在另外的文章中也写到狗,不光巴金如此,反映文革的“伤痕文学”都经常写到狗,你如何看待这一文学现象?课外合作探究:《狗与“伤痕文学” 》

明白作业要求了吗?

生:(兴奋地高呼)明白了!

师:巴金的《随想录》开启了真诚的门,夜幕下,我们的灵魂,在巴金的文字的天空行走。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这位“20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名字必将与鲁迅等人一样,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最后,让我们再来齐读文章最后一段,向巴金致敬。

生:(庄严地)齐读!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师:读得非常好!最后写一个字送给大家。一撇是责任,一捺是良心,一撇一捺都需要你们认真地书写。认真写好“人”字两笔,尝过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你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同学们再见。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在有效作业观的指引下,我力争改革旧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探索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作业设计模式和教学设计模式,以巩固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快乐地发展。总体看来,本文以有效作业设计带动的创新教学设计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现了有效作业的设计初衷,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统一。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叙事散文因事说理的分析方法和以小见大的写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审美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高尚品格的形成。

引用学生的一句话,“有效作业,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以“有效作业”导引和巩固课堂教学

——《小狗包弟》教学课例

长春市第一中学 尹凤艳

课堂教学犹如一个由许多环节组成的链条, 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作业。作业是帮

助学生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潜在

功能。而新课改下,许多语文教师却仍然在采用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传统的作业设计虽

然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终身发展却

极为不利,相比之下,尊重学生的实际、教学活动开展的需要和学生现有的认知特点的有

效作业的效果却十分显著。因为,有效作业的布置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而且还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我执教的《小狗包弟》一课便尝试通过设

计有效作业来导引和巩固课堂教学。

教学实录如下:

师:有一位老人,在他101年的人生旅程中,总是把心交给读者,成为千百万读者心

目中的人民作家;有一位老人,凭他一颗赤子之心,挥一支如椽巨笔,留下了一千三百万

字的宝贵财富;有一位老人,因为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虑、良知,被评为“2003

年感动中国的十大杰出人物”。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

生:(异口同声)知道。

师:那请大家一起说出他的名字。

生:是巴金老人。

师:对。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就通过文革见证者巴金老先

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

们熟悉的历史。

师:课前我已经下发了本课的作业菜单,我们先看预习作业菜单——走近巴金,谁能

给大家介绍一下怎样填写?几乎全举手了,那好,大家一起说。

的完成情况,同时也共同走近一个感人的故事。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作业完成的不错,字音读得很准。下面请简要复述本文说了几条狗的故事,哪条

狗的故事是主体故事?

生:两条狗:一条是文革中把艺术家当朋友的狗;一条是作者的小狗包弟。巴金与小

狗包弟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师:这篇课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

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请同学们体验作品

感情然后各抒己见。

生:(探究后总结发言)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时,内心伤感;与包弟亲密接触时心情愉

快;不如何安排包弟时寝食难安;送走了包弟心情变得轻松;送走之后又心不得安;至今

仍心不得安,心怀歉意。

师:同学们对作者的情感历程把握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近那个特殊的年代。首

先,请同学们思考:包弟是一只怎样的小狗?

生: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师:包弟如此可爱,为何还要被送走?为何无法送出?

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哪位同学选择了选做作业——贯通历史“走

近文革那段特殊的岁月”了,你对那段岁月有着怎样的认知?

生:那是一段愚昧、野蛮的岁月。

生:那是一段疯狂、残忍的岁月。

生:那是一段冷漠、无情的岁月。

师:文中有哪些地方反映了“文革”这一现实?

生:武斗批斗(社会动乱、残害生命)

生:熟人掉头走开(人性泯灭)

生:小孩杀狗(人性扭曲)

生:邻居被抄家

生:竹篱笆变成砖墙(人情冷漠)

师:归纳一下,文化大革命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生:红卫兵,大字报,批斗会,游街示众,武斗。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都认真去了解了那段历史。下面,老师再补充一点。开始于1966

年结束于1976年的“文革”使从普通百姓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大多数人民都受到了强烈的

影响,堪称“十年浩劫”。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

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

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冯骥才在《一百个人的十年》揭示得更为深刻:

在文革十年中,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迹般地消失,人间演出原始蒙昧时代的互相残杀;

善与美转入地下,丑与恶肆意宣泄;千千万万家庭被轰毁,千千万万生命被吞噬。无论压

在这狂浪下边的还是掀动这狂浪的,都是它的牺牲品。哪怕最成熟的性格也要接受它强制

性的重新塑造。坚强的化为怯弱,诚实的化为诡诈,恬静的化为疯狂,豁朗的化为阴沉。

人性、人道、人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所有含有人的最高贵的成分,都是它公开践踏

的内容。虽然这不是大动干戈的战争,但是再惨烈的战争也难以达到如此残酷——灵魂的

虐杀。如果说法西斯暴行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血淋淋的尸体,“文革”浩劫留下的是难以

数计的看不见的创伤累累的灵魂。

“文革”的罪恶真是“罄竹难书”啊!巴金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看到许多同志、

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

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

了谎言的苦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

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选自巴金晚年散文集《随想录》的《小狗包弟》,

就是巴金老人对文化大革命做出的个人的反省。

生:喔!(恍然大悟)

师:这回知道为何要送包弟并且为什么送不出去了吧?

生:有两个原因。主观原因是怕引来祸害,为了自保;客观是文化大革命(抄“四旧”)。

包弟是日本种的小狗,有个瑞典旧主人(里通外国嫌疑),包弟成为包袱,作为礼物无法送

出的原因了;包弟是一个“包袱”(“四旧”嫌疑);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人

们划清界限自保),包弟自然成为包袱,作为礼物无法送出了。——表明了小狗包弟命运的

悲剧性在于残忍的社会。

师:既然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那么文章第一段为什么要从那位艺术

家的遭遇开篇?

生:以此引出包弟的故事,起铺垫的作用。

生:对比——人不如狗,以狗的忠诚反衬人的背弃。

生:与巴金和包弟的故事形成对照,说明这种情况在文革中是数见不鲜的,具有普遍

性,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师:刚才我们说“文革”的罪恶“罄竹难书”,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

革的现实呢?

生: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写一条小狗的遭遇,

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

人狗同命,狗犹如此,人何以堪?!表现了作者的一段心灵历程。这是采用了以小见大和

虚实结合的写法。

师:嗯!这种写法十分值得我们借鉴。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近一颗忏悔的灵魂。请同学

们再次自读文章,思考:.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生:巴金这种做法是自私的。

生:巴金这种样做也是不得已的,是情有可原的。

师: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懦弱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

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这两种意见其实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和

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你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

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

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

定的理解。

师:巴金为何要自揭伤疤呢?这种做法是不是有点“二”?巴金若不说,谁也不会知

道;他说了,会不会影响大家对他的评价?这两个作业是同学们自己设计的。下面我们就

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走近一种伟大的精神。(生兴致盎然起来,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材料,探讨“反思”“忏悔”及其必要性。

1、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

千亿人民币。”

──(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

2、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自己。”

3、曾国藩《过隙影》曾国藩“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凡日

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4、德国的忏悔与日本的靖国神社参拜:1970年1月25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

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原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

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毅然双腿下跪,向二战中

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

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东西方和平人民无不拍手

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历届日本政府从首相到阁员,从

来没间断过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对此,包括中国、韩国、朝鲜以及东南

亚各国,政府和民间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生:(合作探究,交流后达成共识)巴金的这种做法不但不“二”,反而很聪明。人不

怕犯错误,怕的是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

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

过”。

师:的确如此。推广开来,一个人惟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一个民族只有

忏悔自己历史上的过失才会远离偏执,专制和野蛮,走向理性与文明;人类惟有忏悔自己

的行为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存互进。惟有忏悔我们的社会才会走向和谐,人类才会走

向美好的大同。这便是巴金写作本文的目的:揭露文革的罪恶,反省自己,解剖自己,呼

唤理性,呼唤人性。

生:颔首认可。

师:感受这样一种伟大的精神之后,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巴金获奖影像,让感动在心

中在多驻留一刻: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

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

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虑、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2003年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颁奖辞

生:肃穆地观看。

师:这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他的杰出人物的定位。我记得预习作业菜单中有一个

作业——初读印象。我们已经深入的剖析了课文,下面,大家再来修改一下你的初稿。(师

巡视)

师:看来,同学们都英雄所见略同啊。好一起说。

生:(齐读)阅读完《小狗包弟》,我读到了:一只 忠诚可爱 的小狗,一位勇于自省的老人,一段 残忍动乱的岁月。

师:台湾歌手阿信在《死了都要爱》中唱到:“宇宙毁灭心还在,穷途末路都要爱,到

绝路都要爱”,巴金因为在危难时刻没有继续爱包弟,而是甩掉它,把它送到了解剖桌上,为此巴金后悔了13年,并且在有生之年持续后悔着,“思念不腐坏”!其实,还有很多像巴

金一样勇敢而伟大的人。我们来看一下:

◆格拉斯60年后自揭罪行

作为德国战后文学的得力干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在2006年8月道出

自己隐藏60年的秘密:他16岁曾加入过臭名昭著的德国法西斯精锐之师党卫军的特殊部

队。长久以来,他的作品主要是以反省二战作为题材的,在德国享有“民族的良心”和“道

德法庭”的崇高荣誉。

格拉斯的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回忆,我们的自画像都有可能是骗人的——

他们也经常是骗人的。我们美化戏剧化自己的经历让他们一桩桩浓缩成轶事。洋葱就是这

样的记忆。当我们揭开洋葱一层又一层的外皮,一层又一层的遮盖时,然后才能触到他的

核心——真相。”

◆卢梭在《忏悔录》的开头就宣称:“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

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

◆要让我写自己的历史,我就写我的错误。 ——周恩来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 ——雨果

◆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径。 ——瓦茨

师:感慕了众位伟人的伟大精神之后,下面我们就来反省一下自己:走近一个真实的

自己。这一块内容留为作业。

1、著名作家冯冀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

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

中肯定曾给别人带来过深深的伤害。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

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

请你以坦诚的心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忏悔,直接交给或寄给曾经伤害过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等,完成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也希望生活中的我们能“一日三省吾身”!

2、巴金此文开篇就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然后写自己与狗,不光此篇写狗,他在另外的文章中也写到狗,不光巴金如此,反映文革的“伤痕文学”都经常写到狗,你如何看待这一文学现象?课外合作探究:《狗与“伤痕文学” 》

明白作业要求了吗?

生:(兴奋地高呼)明白了!

师:巴金的《随想录》开启了真诚的门,夜幕下,我们的灵魂,在巴金的文字的天空行走。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这位“20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名字必将与鲁迅等人一样,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最后,让我们再来齐读文章最后一段,向巴金致敬。

生:(庄严地)齐读!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师:读得非常好!最后写一个字送给大家。一撇是责任,一捺是良心,一撇一捺都需要你们认真地书写。认真写好“人”字两笔,尝过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你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同学们再见。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在有效作业观的指引下,我力争改革旧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探索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作业设计模式和教学设计模式,以巩固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快乐地发展。总体看来,本文以有效作业设计带动的创新教学设计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现了有效作业的设计初衷,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统一。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叙事散文因事说理的分析方法和以小见大的写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审美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高尚品格的形成。

引用学生的一句话,“有效作业,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相关文章

  • 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高老鼠和矮老鼠doc
  • 设计思路: <高老鼠和矮老鼠>这则故事内容生动,其中选取了司空见惯的日常情形与事物组成故事情节,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到:哦,只有仔细的看,我的身边.我的生活中的事物会更加精彩:往高处看是一个样子.往低处看又是另一个样子- ...查看


  • 经典笑话.doc3
  • 经典笑话:爱的二十个经典暗示 1 无字情书 那种暗示的方法曾经风行于80年代,可是当时我就偏偏不懂.一天,我收到了一封莫名其妙的来信,邮票倒着贴在上面.我认出了信封上他的字迹,可是信封里却是空空如也. 也许是因为未收到回音,他终于忍不住来找 ...查看


  • 作文写小动物doc
  • 活泼可爱的小金鱼 我家有五条活泼可爱的小金鱼,它们喜欢在水里追逐玩耍.它们长得真可爱:头上有一双透亮灵活的大眼睛,骨碌碌直转:眼睛下面,有一张小巧玲珑的小嘴巴,一张一合„„,头上的大脑袋后面有着一个金黄色的身体,配上银白色的肚皮,好像穿着一 ...查看


  • 忧与爱.doc2012高考作文
  • 忧与爱 (2012江苏高考作文) 如果给<双城记>著名的第一句换个中国背景,放在什么时间似乎都可以成立.然而放在我们这个年代尤为贴切--忧太多,爱太少. 去年夏天,我在桂林火车站候车,离检票时间还有近半个小时,人群就已经排起了长 ...查看


  • 幼儿园教案大家一起玩doc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大家一起玩 设计意图: 拥有健康的体魄.积极的精神.灵敏协调的身体动作是孩子身体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发挥集体活动的优势,让孩子感受体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从而鼓励幼儿大胆参与到体育集游戏活动中来.在学会玩常见 ...查看


  • 3.草原即景doc
  • 3.草原即景习题设计 一.用横线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广袤(mào bào) 草梗(gěng gèng) 篝火(gōu gòu) 黑黝黝(yǒu yòu) 伺伏(sì cì) 肋骨(lèi lěi) 二.看拼音,写词语. wéi gā ...查看


  • 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doc1
  • 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这类句子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提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2)运用了某种特殊修辞.起到某种表达效果的句子: (3)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情感的文眼句: (4)内涵较为丰富,难于理解的句子等. [答 ...查看


  •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1.DOC
  •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等方法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 使学生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查看


  • 古代.doc笑话
  • 古代,想知道一个山洞有多深,一般会往里面扔块石头,然后根据石头滚落的声音估计洞有多深.这天,一人在山上闲逛,突然发现有个山洞,他就开始琢磨这洞有多深,恰巧身边有块巨石,于是他就找来一根木棍,利用杠杆原理把石头弄进去.只听--碰!!碰!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