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本族人音译汉语词汇的语用功能分析

  2001年6月

 第37卷 第2期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 ANGXI NORMAL UNIVERSIT Y June , 2001Vo l. 37 N o. 2

英语本族人音译汉语词汇的语用功能分析

袁 斌 业

(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 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音译在我国一直被认为是用来对付那些无法翻译的事物和概念的一种权宜之计。英语本族

人使用音译处理中国文化问题时, 音译有四种语用功能:保持语义的中国文化特色功能, 表达对中国文化新鲜

感的功能, 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功能, 顺应语言交际环境的功能。

[关键词]音译; 处理; 中国文化; 语用功能

[分类号]H315.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01) 02-0060-03

何谓音译(transliter ation ) ? 国内外学者对此看法不尽相同。在我国, 音译被定义为“把一个国家或

[1](p852) 民族的人名、地名或其它名词的读音译成另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读音”。而国外学者则把音译解释

[2]为“把一种语言中的词、字母的读音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读音”。从上述定义看, 音译在我国只能用来翻

译名词, 而在国外则可以用来翻译包括名词在内的各种词语。本文所谈的音译是指后一种定义上的音译。

英语本族人不断扩充自己本民族语言词汇量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音译方法翻译其他民族文化中那些独具特色的事物和概念。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英语本族人使用音译方法翻译中国文化中的事物和概念大约始自中国丝绸织品进入英国的时期。根据OED (Ox fo rd Eng lish Dictionary ) , silk (sylk 、selk 、silke ) 出现在英语的时间大约是在14世纪, 迄

[3]今已有将近700年的历史。今天, 随着中英文化交流的深入和扩大, 英语本族人使用音译处理中国文

化的现象与往昔相比更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阅读视线中。一般而言, 音译是用来对付那些无法翻译的事物的, 然而, 从使用音译词的语境看, 音译并非是译者遣词造句的唯一选择。这说明音译有其它的语用功能。鉴于此, 本文试图从保持语义的中国文化特色, 表达对中国文化问题的新鲜感, 吸引读者注意力, 顺应语言的交际环境四方面对英语本族人使用音译处理中国文化局限词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

(一) 保持语义的中国文化特色。英语词语和汉语词语在意义上有完全对应、完全不对应和不完全对

[4](p165~178) 应三种情况。对那些中国文化烙印深刻, 语义完全不对应的汉语词语, 英语本族人处理的方法

之一就是整体借用声音和意义。此法一石二鸟:既可丰富本民族语言的表达法, 又可避免因语言符号的改变而导致文化信息的改变。换言之, 如此处理可保持语义的精确性, 即语义的中国文化特色。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我们用英语中的m eat (stuffed ) dumpling 来指称“饺子、馄饨、元宵”时, 英语本族人则使用音译处理:j iaoz i 、乳饼”是云w on ton (按粤方言音) 、y uanx iao , 前两个词已收入英美人编写的辞书。“

南地方风味的食品。中国译者向外宾介绍时总是用cheese, 对此, 英语本族人不买帐, 说:No, China no cheese. T his is rubing 。在他们看来, 唯此才能准确传达原文意义。

近年来, 我们发现英语本族人置身于中国文化背景一段时间后, 对一些表示普通事物和概念的词语, 即使英语中有相近的对等词, 他们也照样使用音译法, 以保持其本土文化含义。如:

1. Observations in China confir m that the em phasis on pro duction has m eant a shifting of [收稿日期]2000-09-08

[作者简介]袁斌业(1962-) , 男, 广西平南人, 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importance aw ay fr om tho se tr aditional pillars of Chinese socialism:political educatio n and laodong .

“劳动”是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活动,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英语中大致相等的对应词是labour 。然而, 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后期部分“犯错误”的中国知识分子和机关干部所参加的“劳动”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有别。它名义上是为了帮助他们改造所谓的资产阶级思想, 而实际上是与政治迫害、人格侮辱联系在一起的惩罚性手段, 这就使彼时的“劳动”有特殊的中国文化涵义。为了不使这种涵义因语言符号的转换而丧失, 上文作者弃labour 而不用, 直接用音译处理。

“南巡”一词因清朝盛世两位皇帝康熙和乾隆都曾六下江南巡视国家治理情况并对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而获得特殊的文化含义。1992年春天,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南巡”及其发表的一系列讲话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催化剂。当时的《纽约新闻日报》(即《纽约时报》) 驻京记者Nicho las D. Kristof 深谙“南巡”一词所具有的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 因而在报道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南巡”时避用tour of south China, 或inspection tour of south China, 而是使用音

[6]译“。x un ”

(二) 表达对中国文化的新鲜感。置身在奇山秀水的自然风光和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氛围中, 英语本族人对不少耳闻目睹的东西颇感奇特别致。甚至汉语中某些词语的发音也令他们感到十分奇异。他们在行文中表达这些词语的意义时干脆用汉语拼音, 这是他们对中国文化新鲜感的自然流露。

20世纪80年代初, 美籍华人学者、作家董鼎山先生及其他三位美国杂志编辑、摄影家到我国黑龙江省参观访问, 与当地人一起滑雪。当地人对休息的重视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返美后撰文报道在华游历时, 多次使用x iux i , 他们使用这个音译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x iux i 的拼音感到奇异的缘故。与他们对x iux i 有相同感受的还有一对美国夫妇杰伊・马修斯(Jay M athews) 和玲达。前者曾任《华盛顿邮报》驻京记者, 后者则是《洛杉矶时报》的记者, 20世纪80年代初他们也曾访问我国东北地区, 得出了与董先生一行大致相同的观感:他们除了对当地人的“休息”印象深刻外, 还十分难忘当地存在的无“关系”事难办的社会现象。这对夫妇回国后出版了一本记述他们中国之行的书:One Billion:A

[7](p11) 休息”和“关系”的情状, 题目就用x iux i , guanx i 。Chinese Chronicle . 书中专门用两章详述东北人“

(三) 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常规(norm ) 和变异(deviatio n) 是文体学上两个相辅相成, 互为比较的概念。前者指语言使用中已经约定俗成的一般规则, 如英语中的主谓一致, 专有名词的首字母大写等; 后者则指偏离语言使用常规的表达形式, 如Jam es Joyce 在其小说U lysses 中把各国语言混用, 大量使用单词连写等。人们使用语言变异形式的目的是要造成一种与众有别的突出, 以达到引人注目的效

[8](p100) 果。[7](p10) [5](p283)

变异性地使用语言与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密切相关。有些语言形式不循恒蹊, 匠心独运, 但与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天地相隔, 毫无关联, 这种变异性只是奇词异句的堆砌, 毫无艺术价值可言。

语言使用中的变异性有各种表现形式, 使用音译外来语便是其中的一种。英语本族人在涉及中国文化问题, 引用中国人的观点或话语时, 偶尔会以汉语拼音作表达媒介, 以收吸引读者, 加强语篇信息的可信度之功。如:

2. And that`swhy the missile techno logy China stole from the US is so important :it helps the Chinese advance to ward the head o f class in term s of military credibility. A popular phr ase in slo gan-cr azy China captures the idea:yibu daow ei , o ne step and y ou`rethere(From T ime , June 7, 1999, p. 28).

3. T he Guangdo ng g overnment w as prepar ed to pump in as much money as necessary to keep Gitic . (the Guangdong International Tr ust &Investment Corp . ) fro m going under . “One school of tho ug ht w as to take the stance o f x iabu w eili (just this once) , ”ex plains the o fficial, “T he other w as shayi j ingbai (ex ecute o ne as a warning to a hundred). ”(Fr om Time , Feburary 1, 1999, p. 14) 句2引自一篇与那份臭名昭著、世人唾弃的考克斯报告(T he Cox Repo rt ) 相关的语篇。整个语篇的大致信息是:为改变自己军队武器装备落后的状况, 中国人在过去的30多年里极尽偷窃之能事, 获取美国的高技术。为吸引读者对其胡言乱语的关注, 作者用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表达媒介——汉语拼音来引用中国

成语, 以表达其所言所语的真实性。

1999年1月, 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因到期不能偿还境内外的债务, 宣布破产倒闭, 在境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此前, 公司无力清偿欠债的消息已在投资者中传开, 有关人士对处理Gitic . 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句3的作者为了凸显这两种不同的意见, 采用了音译这种变异的手法。

(四) 顺应语言交际的环境。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比利时人J. Verschueren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了语言顺应理论。Verschueren 认为, 人类的言语交际涉及语言的各个方面, 涉及社会和现实环境, 涉及交际双方的关系和背景。要达到成功的交际, 说话者必须根据谈话的对象和环境来选择相应的语言策略, 包括恰当的言语表达方式。

一些来华游览参观或从事其它文化交流活动的英语本族人不愿参加有组织的活动, 而选择单独行动, 被迫与不谙英语的中国人交际时则利用个别音译词加上各种体态语言, 从而实现交际的目的。

4. Once there, John w ould mo tioned w ildly w ith his hands w hile Ky le tapped the face o f her w atch, cry ing “deng ”.

5. We assumed w e co uld m ake ar rang em ents there for train tickets and a tax i to the L ongm en caves. But w e w ere w rong. N o one spoke Eng lish. As w e struggled vainly w ith o ur phrasebo ok w e suddenly remember the mag ic w or ds:“L ux ingshe ”(travel service ). [5](p254) [5](p253) [9]

引文的两位作者是来自纽约的年轻人。他们喜独自出游, 不需导游作伴, 旅途中遇麻烦时使用三两个音译词, 凭此最后都能化困解难。

1998年6月底7月初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时在刚刚庆祝过百年校庆的北大发表了演讲。面对台下的中国师生, 克林顿首先作了简短的介绍, 然后用了一个别致的问候语:Gong x i , B eida . 全场掌声雷动。这也是一个利用音译来顺应语言交际环境的成功例子。

本文从四方面探讨了英语本族人使用音译处理中国文化问题的语用功能。笔者初步发现, 一个音译词语有时可同时兼有好几种语用功能, 只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如例1中提到的laod ong 既可发挥保持语义的中国文化特色功能, 又可起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功能; x iux i 、guanx i 既有表示英语本族人对中国文化新鲜感的功能, 又具保持语义的中国文化特色功能。克林顿的Gongx i , Beida 既有顺应语言的交际环境功能, 又含吸引听者注意力的功能。本文只是为了讨论方便, 才把音译的语用功能分成四种不同的情况。如果我们对英语本族人使用音译处理中国文化问题的现象作深入的研究, 相信还会发现其它的语用功能。笔者此文只作了粗略的分析, 期望能早日读到对这方面作全面分析的宏论。

[参考文献]

[1] 林煌天. 中国翻译词典[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7.

[2] L ongm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 anguage . L o ndon:Lo ngman, 1984.

[3] T he Oxf or d English D ictionar y . O xfo rd:Clarendon, 1933.

[4] 邱述德. 英汉词语意义的非完全对应关系[A ].杨自俭, 李瑞华.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

[5] 黎秀石. 英美报刊选读[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6.

[6] 张德鑫. 汉英词语文化上的不对应[A ]. 崔永华. 词汇文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C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7] 董鼎山. 书・人・事(二集) [C].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 1986.

[8] 秦秀白. 文体学概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

[9] 钱冠连. 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Ver schuer en 语用学新论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1, (1) :61—66.

[责任编辑 刘文俊]

  2001年6月

 第37卷 第2期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 ANGXI NORMAL UNIVERSIT Y June , 2001Vo l. 37 N o. 2

英语本族人音译汉语词汇的语用功能分析

袁 斌 业

(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 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音译在我国一直被认为是用来对付那些无法翻译的事物和概念的一种权宜之计。英语本族

人使用音译处理中国文化问题时, 音译有四种语用功能:保持语义的中国文化特色功能, 表达对中国文化新鲜

感的功能, 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功能, 顺应语言交际环境的功能。

[关键词]音译; 处理; 中国文化; 语用功能

[分类号]H315.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01) 02-0060-03

何谓音译(transliter ation ) ? 国内外学者对此看法不尽相同。在我国, 音译被定义为“把一个国家或

[1](p852) 民族的人名、地名或其它名词的读音译成另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读音”。而国外学者则把音译解释

[2]为“把一种语言中的词、字母的读音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读音”。从上述定义看, 音译在我国只能用来翻

译名词, 而在国外则可以用来翻译包括名词在内的各种词语。本文所谈的音译是指后一种定义上的音译。

英语本族人不断扩充自己本民族语言词汇量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音译方法翻译其他民族文化中那些独具特色的事物和概念。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英语本族人使用音译方法翻译中国文化中的事物和概念大约始自中国丝绸织品进入英国的时期。根据OED (Ox fo rd Eng lish Dictionary ) , silk (sylk 、selk 、silke ) 出现在英语的时间大约是在14世纪, 迄

[3]今已有将近700年的历史。今天, 随着中英文化交流的深入和扩大, 英语本族人使用音译处理中国文

化的现象与往昔相比更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阅读视线中。一般而言, 音译是用来对付那些无法翻译的事物的, 然而, 从使用音译词的语境看, 音译并非是译者遣词造句的唯一选择。这说明音译有其它的语用功能。鉴于此, 本文试图从保持语义的中国文化特色, 表达对中国文化问题的新鲜感, 吸引读者注意力, 顺应语言的交际环境四方面对英语本族人使用音译处理中国文化局限词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

(一) 保持语义的中国文化特色。英语词语和汉语词语在意义上有完全对应、完全不对应和不完全对

[4](p165~178) 应三种情况。对那些中国文化烙印深刻, 语义完全不对应的汉语词语, 英语本族人处理的方法

之一就是整体借用声音和意义。此法一石二鸟:既可丰富本民族语言的表达法, 又可避免因语言符号的改变而导致文化信息的改变。换言之, 如此处理可保持语义的精确性, 即语义的中国文化特色。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我们用英语中的m eat (stuffed ) dumpling 来指称“饺子、馄饨、元宵”时, 英语本族人则使用音译处理:j iaoz i 、乳饼”是云w on ton (按粤方言音) 、y uanx iao , 前两个词已收入英美人编写的辞书。“

南地方风味的食品。中国译者向外宾介绍时总是用cheese, 对此, 英语本族人不买帐, 说:No, China no cheese. T his is rubing 。在他们看来, 唯此才能准确传达原文意义。

近年来, 我们发现英语本族人置身于中国文化背景一段时间后, 对一些表示普通事物和概念的词语, 即使英语中有相近的对等词, 他们也照样使用音译法, 以保持其本土文化含义。如:

1. Observations in China confir m that the em phasis on pro duction has m eant a shifting of [收稿日期]2000-09-08

[作者简介]袁斌业(1962-) , 男, 广西平南人, 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importance aw ay fr om tho se tr aditional pillars of Chinese socialism:political educatio n and laodong .

“劳动”是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活动,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英语中大致相等的对应词是labour 。然而, 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后期部分“犯错误”的中国知识分子和机关干部所参加的“劳动”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有别。它名义上是为了帮助他们改造所谓的资产阶级思想, 而实际上是与政治迫害、人格侮辱联系在一起的惩罚性手段, 这就使彼时的“劳动”有特殊的中国文化涵义。为了不使这种涵义因语言符号的转换而丧失, 上文作者弃labour 而不用, 直接用音译处理。

“南巡”一词因清朝盛世两位皇帝康熙和乾隆都曾六下江南巡视国家治理情况并对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而获得特殊的文化含义。1992年春天,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南巡”及其发表的一系列讲话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催化剂。当时的《纽约新闻日报》(即《纽约时报》) 驻京记者Nicho las D. Kristof 深谙“南巡”一词所具有的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 因而在报道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南巡”时避用tour of south China, 或inspection tour of south China, 而是使用音

[6]译“。x un ”

(二) 表达对中国文化的新鲜感。置身在奇山秀水的自然风光和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氛围中, 英语本族人对不少耳闻目睹的东西颇感奇特别致。甚至汉语中某些词语的发音也令他们感到十分奇异。他们在行文中表达这些词语的意义时干脆用汉语拼音, 这是他们对中国文化新鲜感的自然流露。

20世纪80年代初, 美籍华人学者、作家董鼎山先生及其他三位美国杂志编辑、摄影家到我国黑龙江省参观访问, 与当地人一起滑雪。当地人对休息的重视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返美后撰文报道在华游历时, 多次使用x iux i , 他们使用这个音译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x iux i 的拼音感到奇异的缘故。与他们对x iux i 有相同感受的还有一对美国夫妇杰伊・马修斯(Jay M athews) 和玲达。前者曾任《华盛顿邮报》驻京记者, 后者则是《洛杉矶时报》的记者, 20世纪80年代初他们也曾访问我国东北地区, 得出了与董先生一行大致相同的观感:他们除了对当地人的“休息”印象深刻外, 还十分难忘当地存在的无“关系”事难办的社会现象。这对夫妇回国后出版了一本记述他们中国之行的书:One Billion:A

[7](p11) 休息”和“关系”的情状, 题目就用x iux i , guanx i 。Chinese Chronicle . 书中专门用两章详述东北人“

(三) 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常规(norm ) 和变异(deviatio n) 是文体学上两个相辅相成, 互为比较的概念。前者指语言使用中已经约定俗成的一般规则, 如英语中的主谓一致, 专有名词的首字母大写等; 后者则指偏离语言使用常规的表达形式, 如Jam es Joyce 在其小说U lysses 中把各国语言混用, 大量使用单词连写等。人们使用语言变异形式的目的是要造成一种与众有别的突出, 以达到引人注目的效

[8](p100) 果。[7](p10) [5](p283)

变异性地使用语言与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密切相关。有些语言形式不循恒蹊, 匠心独运, 但与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天地相隔, 毫无关联, 这种变异性只是奇词异句的堆砌, 毫无艺术价值可言。

语言使用中的变异性有各种表现形式, 使用音译外来语便是其中的一种。英语本族人在涉及中国文化问题, 引用中国人的观点或话语时, 偶尔会以汉语拼音作表达媒介, 以收吸引读者, 加强语篇信息的可信度之功。如:

2. And that`swhy the missile techno logy China stole from the US is so important :it helps the Chinese advance to ward the head o f class in term s of military credibility. A popular phr ase in slo gan-cr azy China captures the idea:yibu daow ei , o ne step and y ou`rethere(From T ime , June 7, 1999, p. 28).

3. T he Guangdo ng g overnment w as prepar ed to pump in as much money as necessary to keep Gitic . (the Guangdong International Tr ust &Investment Corp . ) fro m going under . “One school of tho ug ht w as to take the stance o f x iabu w eili (just this once) , ”ex plains the o fficial, “T he other w as shayi j ingbai (ex ecute o ne as a warning to a hundred). ”(Fr om Time , Feburary 1, 1999, p. 14) 句2引自一篇与那份臭名昭著、世人唾弃的考克斯报告(T he Cox Repo rt ) 相关的语篇。整个语篇的大致信息是:为改变自己军队武器装备落后的状况, 中国人在过去的30多年里极尽偷窃之能事, 获取美国的高技术。为吸引读者对其胡言乱语的关注, 作者用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表达媒介——汉语拼音来引用中国

成语, 以表达其所言所语的真实性。

1999年1月, 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因到期不能偿还境内外的债务, 宣布破产倒闭, 在境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此前, 公司无力清偿欠债的消息已在投资者中传开, 有关人士对处理Gitic . 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句3的作者为了凸显这两种不同的意见, 采用了音译这种变异的手法。

(四) 顺应语言交际的环境。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比利时人J. Verschueren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了语言顺应理论。Verschueren 认为, 人类的言语交际涉及语言的各个方面, 涉及社会和现实环境, 涉及交际双方的关系和背景。要达到成功的交际, 说话者必须根据谈话的对象和环境来选择相应的语言策略, 包括恰当的言语表达方式。

一些来华游览参观或从事其它文化交流活动的英语本族人不愿参加有组织的活动, 而选择单独行动, 被迫与不谙英语的中国人交际时则利用个别音译词加上各种体态语言, 从而实现交际的目的。

4. Once there, John w ould mo tioned w ildly w ith his hands w hile Ky le tapped the face o f her w atch, cry ing “deng ”.

5. We assumed w e co uld m ake ar rang em ents there for train tickets and a tax i to the L ongm en caves. But w e w ere w rong. N o one spoke Eng lish. As w e struggled vainly w ith o ur phrasebo ok w e suddenly remember the mag ic w or ds:“L ux ingshe ”(travel service ). [5](p254) [5](p253) [9]

引文的两位作者是来自纽约的年轻人。他们喜独自出游, 不需导游作伴, 旅途中遇麻烦时使用三两个音译词, 凭此最后都能化困解难。

1998年6月底7月初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时在刚刚庆祝过百年校庆的北大发表了演讲。面对台下的中国师生, 克林顿首先作了简短的介绍, 然后用了一个别致的问候语:Gong x i , B eida . 全场掌声雷动。这也是一个利用音译来顺应语言交际环境的成功例子。

本文从四方面探讨了英语本族人使用音译处理中国文化问题的语用功能。笔者初步发现, 一个音译词语有时可同时兼有好几种语用功能, 只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如例1中提到的laod ong 既可发挥保持语义的中国文化特色功能, 又可起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功能; x iux i 、guanx i 既有表示英语本族人对中国文化新鲜感的功能, 又具保持语义的中国文化特色功能。克林顿的Gongx i , Beida 既有顺应语言的交际环境功能, 又含吸引听者注意力的功能。本文只是为了讨论方便, 才把音译的语用功能分成四种不同的情况。如果我们对英语本族人使用音译处理中国文化问题的现象作深入的研究, 相信还会发现其它的语用功能。笔者此文只作了粗略的分析, 期望能早日读到对这方面作全面分析的宏论。

[参考文献]

[1] 林煌天. 中国翻译词典[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7.

[2] L ongm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 anguage . L o ndon:Lo ngman, 1984.

[3] T he Oxf or d English D ictionar y . O xfo rd:Clarendon, 1933.

[4] 邱述德. 英汉词语意义的非完全对应关系[A ].杨自俭, 李瑞华.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

[5] 黎秀石. 英美报刊选读[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6.

[6] 张德鑫. 汉英词语文化上的不对应[A ]. 崔永华. 词汇文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C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7] 董鼎山. 书・人・事(二集) [C].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 1986.

[8] 秦秀白. 文体学概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

[9] 钱冠连. 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Ver schuer en 语用学新论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1, (1) :61—66.

[责任编辑 刘文俊]


相关文章

  • 论语域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论文关键词]语域:交流能力:语用:语体 [论文摘要]根据交际情景选 择语域的能力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表现.对语域的正确选择首先表现在对词汇的正确 选择上,还表现在对语体的正确选择上.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对语域有足够的认识,从而培 养学生 ...查看


  • 标识语翻译
  •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浅析多媒体教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专 业 作者姓名 唐艺嘉 班 级 2012届4班 学 号 2008091416 指导教师 李旭(讲师) 提交日期 2012年3月20日 陇东学院外国语学院 2012年3月 我国公共 ...查看


  • 汉语外来词热词
  • 汉语外来词热词 目录 来源 方法 实例 引言 当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时,他们所固有的语言也皆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曾经这样说 过,"语言,象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临 ...查看


  • 中式英语的特点与演变
  • 中式英语的特点与演变 Chinglish:Characteristics& Evolution Abstract:Chinglish is a special variety of English which differs fro ...查看


  • 基于口语语料库的中英大学生套语语用比较_要文静[1]
  • 基于口语语料库的中英大学生套语语用比较 12 要文静,刘陈艳 续的词语片段.本研究中只关注3-6词长度的套语结构. 在定性分析部分,笔者使用Alternberg(1998)的框架,对套语 ..的分布情况形式特征以及语用功能进行分析因为两个词 ...查看


  • 汉语中的外来词初探
  • 汉语词汇中的外来词初探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汉语词汇中的外来词日益增 多,针对这种语言现象,重点分析探究汉语词汇中的外来词 的类型,发展特征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并对此做出了 评价. [关键词]汉语 外来词 性质 类型 特 ...查看


  •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 [摘要]: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高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语言文化 课堂教学 文化渗透 交际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跨 ...查看


  • 语用学与语言教学
  • 语用学与语言教学 --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中语用 能力的培养 摘要:伴随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成为第一国际交流用语,在我国,英语教学在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教育阶段全面普及.然而,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之后,不少学生依然表示自己仍停留在哑巴英语 ...查看


  • 文化差异解读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
  • 文化差异解读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 要:跨文化交际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学问题,本文通过对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分析,了解文化背景是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文化差异比较是提高语用准确率的保证:差异性文化的发展确保了跨文化交际与时俱进的观点,从而得出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