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典型案例调查方案
一、工作目标与任务
1.通过对重点区域、重点问题的调查,揭示我国中东部地区基本的生态环境现状,为面上调查提供具体实例;
2.以典型案例说明中东部地区存在的生态问题,揭示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成因;
3.对中东部地区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进行调查,为保护这些区域提供基础数据;
4.通过对国家重大项目所涉及区域的调查为国家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服务。
二、 典型案例选择原则
1.重要性原则
在区域上具有典型性。如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
2.典型性原则
在生态问题上具有典型性,能够反映中东部地区主要存在的生态问题。
3、代表性原则
在造成生态问题的成因上具有代表性,所采取的对策具有现时价值,对指导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三、典型案例调查要求
1.总体要求
能够利用现有资料,配以必要的遥感技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高度概括典型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变化趋势,从社会、经济和环境角度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后果。
典型区报告力求简短,事实清楚,分析有力,尽量用数据、图表反映存在的问题,所提建议要反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精神实质。
2.调查内容要求
(1) 典型区社会、经济、环境状况
(2) 典型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历史演变
(3) 从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论述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
(4) 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5) 对策
四、典型案例设置
根据上述典型案例选择原则,本次调查暂设置35个重点典型案例,其中跨省的重点典型案例共14个。各省(市)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典型案例的调查范围。
典型森林区
1、东北天然林生态调查?
2、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生态调查
典型湖泊湿地区
3、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环境调查?
4、天津湿地生态环境调查
5、江汉平原湖泊生态调查
6、鄱阳湖及周边地区生态调查
7、洞庭湖及周边地区生态调查
8、长江中游三峡库区生态调查?
9、千岛湖及周边地区生态调查
典型生态退化区
10、北京及周边风沙区生态调查?
11、赣南生态环境变迁调查
12、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查
13、吉林省西部地区草原退化调查
14、山西矿区生态破坏调查
15、黑龙江界河区域生态调查
16、辽西沙化区生态环境调查
17、海南省沿岸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典型生物多样性丰富区
18、赣浙闽接壤生物多样性丰富典型区生态调查?
典型水资源利用区
19、华北地区地下水生态环境调查?
20、黄河流域水利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长江流域湖泊生态环境演变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2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生态调查?
23、龙岗河生态环境调查
典型外来物种入侵区
24、外来物种入侵典型案例生态调查?
典型城市快速发展地区
25、珠江三角洲城市快速发展典型区生态调查
26、环太湖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27、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调查?
典型海岸带地区
28、环渤海周边地区生态调查?
29、舟山群岛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30、浙江南麂岛生态环境调查
31、辽东湾湿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典型风景旅游区
32、张家界风景旅游区生态调查
33、黄山风景旅游区生态调查
34、泰山风景旅游区生态调查
转基因生物安全
35、转基因棉花对生物(蝴蝶)的影响
注?:代表跨省典型案例
五、调查方法
典型案例的调查主要通过收集统计信息、各行业部门有关资料、已有研究成果,遥感和GIS分析完成,如需要时进行一定的现场勘察工作。
(1) 收集数据,分析整理。
(2) 遥感解译。
(3) 有关科研、监测成果收集,汇总。
(4) 通过召开座谈会收集有关信息。
(5) 实地考察。
六、重点典型案例调查方案
6.1东北天然林生态调查调查目的
6.1.1 调查目的
了解东北天然林区的基本状况,分析其变化趋势,为东北天然林保护提供依据。
6.1.2 调查内容
(1) 东北天然林区社会经济环境状况调查
(2) 东北天然林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动态分析
森林蓄积量现状调查及动态分析
东北林业生产情况
天然林现状调查及动态分析
通过遥感技术及资料调查,调查天然林林种分布、林龄结构、蓄积量及动态变化情况
大兴安岭火灾森林恢复调查
调查1987年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过火森林分布,过火森林林种,过火森林林龄情况,过火森林所采取的恢复措施及恢复状况,对比自然恢复及人工恢复的林地的生态效果。
(3) 东北天然林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东北天然林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
(5) 东北天然林区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1.3 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负责实施,黑龙江、吉林、辽宁环保局配合,提供必要的资料与帮助。
6.1.4 遥感任务
1.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森林组成及空间结构
3.森林过火区生态恢复措施分析
6.2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生态调查
6.2.1调查目的
调查丹江口水库库区的生态环境现状,揭示调水工程对汉江流域生态影响,为南水北调源源头水质保护提供依据。
6.2.2 调查内容
(1)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社会经济环境状况调查
(2)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植被覆盖调查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土地退化调查
主要通过遥感与GIS技术,并收集已有研究成果,调查该区水土流失情况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面源污染源调查
主要通过统计资料收集及已有研究成果,调查该区面源污染情况
(3)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2.3 实施单位
湖北省环保局
6.2.4 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 坡耕地遥感分析
(3) 水土流失强度及分布
(4) 森林组成及空间结构
6.3 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环境调查
6.3.1 调查目的
了解东北地区三江平原和嫩江平原湿地近年来的动态变化情况,分析由于人为破坏对湿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
6.3.2 重点调查分析内容
(1) 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及类型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东北地区湿地开垦情况
(3) 东北地区湿地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东北地区湿地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3.3 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负责实施,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环保局配合,提供必要资料与帮助。
6.3.4 遥感任务
(1) 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 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及类型
(3) 东北湿地开垦情况调查
6.4 天津湿地
6.4.1 调查目的:全面了解天津湿地的动态变化,揭示城市建设及水资源利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6.4.2 调查内容
(1) 天津湿地分布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2) 天津湿地变化与水资源利用关系分析
(3)天津湿地变化与城市发展关系分析
(3) 对策
6.4.3 实施单位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
6.4.4 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 天津城市及地表水资源时空变化
(3) 天津湿地时空分布状况
6.5 江汉平原湖泊生态调查
6.5.1 调查目的
了解江汉平原湖泊在人为干扰下的动态变化,分析湖泊变化对于洪涝灾害的影响,分析近年来江汉平原特别是洪湖淡水渔业资源及生物多样的变化和水质变化情况。
6.5.2 调查内容
(1) 江汉平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江汉平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江汉平原湖泊湿地动态变化
通过遥感技术,结合有关资料,调查江汉平原湖泊数量、面积以及湿地的动态变化。
江汉平原土地利用状况动态分析
通过遥感技术和资料收集,调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湖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的影响。
江汉平原地区湖泊湿地围垦与退耕还湖情况调查
通过遥感技术和资料收集,调查近年来湖泊湿地围垦与退耕还湖情况。
江汉平原洪涝灾害及水情水势情况
通过收集水利部门资料,调查江汉平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洪涝灾害的水情水势及生态灾害造成的损失影响,分析由于人为干扰湖泊湿地对防洪的影响。
湖泊水体水质调查
通过监测资料,调查湖泊的水质污染动态。
江汉平原地区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状况
通过遥感技术,调查江汉平原周边地区水土流失及非点源污染状况,分析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水质的影响。
江汉平原地区生物多样性调查
通过收集资料,调查江汉平原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情况,分析湖泊及周边地区生物多样性由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湿地地减少、水质变化等人为影响发生的变化情况。
湖泊水体水产资源调查
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调查江汉平原湖泊水体中渔业资源的基本情况、渔业资源捕获量及人工养殖情况,分析湖泊水体渔业资源的变化。
(3) 江汉平原湖泊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江汉平原湖泊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主要生态问题对武汉市生态影响
(7) 对策
6.5.3 实施单位
湖北省环保局
6.5.4 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湖泊、水库分布、数量、面积变化分析
(3)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城市化发展遥感分析
(4)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耕地变化遥感分析
(5)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天然湿地变化遥感分析
6.6 鄱阳湖及周边地区生态调查
6.6.1 调查目的
了解鄱阳湖在人为干扰下的动态变化,分析湖泊变化对于洪涝灾害的影响,分析近年来淡水渔业资源及生物多样的变化情况、水土流失和水质变化情况。
6.6.2 调查内容
(1) 鄱阳湖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鄱阳湖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调查
鄱阳湖及周边湿地动态变化
通过遥感技术,结合有关资料,调查鄱阳湖周边湿地的动态变化。 鄱阳湖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动态分析
通过遥感技术和资料收集,调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湖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的影响。
鄱阳湖周边地区洪涝灾害及水情水势情况
通过收集水利部门资料,调查鄱阳湖周边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洪涝灾害的水情水势及生态灾害造成的损失影响,分析由于人为干扰湖泊湿地对防洪的影响。
鄱阳湖泊水体水质调查
通过监测资料,调查鄱阳湖的水质污染动态。
鄱阳湖周边地区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状况
通过遥感技术,调查鄱阳湖周边地区水土流失及非点源污染状况,分析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水质的影响。
鄱阳湖及周边地区生物多样性调查
通过收集资料,调查鄱阳湖及周边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情况,分析湖泊及周边地区生物多样性由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湿地减少、水质变化等人为影响发生的变化情况。
退田还湖生态调查
通过遥感技术和资料收集,调查近年来退田还湖情况。
湖泊水体水产资源调查
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调查湖泊水体中渔业资源的基本情况、渔业资源捕获量及人工养殖情况,分析湖泊水体渔业资源的变化。
(3) 鄱阳源及周边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鄱阳源及周边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6.3 实施单位
江西省环保局
6.6.4 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 水土流失现状遥感分析
(3) 坡耕地遥感分析(根据不同坡度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
(4) 80年代中后期以来湿地变化遥感分析
(5) 80年代中后期以来围湖造田、退田还湖遥感分析(采用80年后中后期、1995年、2000年三期遥感数据完成)
6.7洞庭湖及周边地区生态调查
6.7.1 调查目的
了解洞庭湖在人为干扰下的动态变化,分析湖泊变化对于洪涝灾害的影响,分析近年来淡水渔业资源及生物多样的变化情况、水土流失和水质变化情况。
6.7.2 调查内容
(1) 洞庭湖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洞庭湖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洞庭湖周边湿地动态变化
通过遥感技术,结合有关资料,调查洞庭湖周边湿地的动态变化。 洞庭湖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动态分析
通过遥感技术和资料收集,调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湖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的影响。
洞庭湖周边地区洪涝灾害及水情水势情况
通过收集水利部门资料,调查洞庭湖周边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洪涝灾害的水情水势及生态灾害造成的损失影响,分析由于人为干扰湖泊湿地对防洪的影响。
洞庭湖泊水体水质调查
通过监测资料,调查洞庭湖的水质污染动态。
洞庭湖周边地区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状况
通过遥感技术,调查洞庭湖周边地区水土流失及非点源污染状况,分析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水质的影响。
洞庭湖及周边地区生物多样性调查
通过收集资料,调查洞庭湖及周边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情况,分析湖泊及周边地区生物多样性由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湿地减少、水质变化等人为影响发生的变化情况。
湖泊水体水产资源调查
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调查湖泊水体中渔业资源的基本情况、渔业资源捕获量及人工养殖情况,分析湖泊水体渔业资源的变化。
(3) 洞庭湖及周边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洞庭湖及周边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7.3 实施单位
湖南省环保局
6.7.4 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 洞庭湖湖区1:35000航片正射影像图、湖区庭垸分布、湿地类型及分析(采用国家测绘局现有的航摄数据进行)
(3) 80年代中后期以来湿地变化遥感分析
(4) 80年代中后期以来围湖造田、退田还湖遥感分析(采用80年后中后期、1995年、2000年三期遥感数据完成)
6.8 长江中游三峡库区生态调查
6.8.1 调查目的
调查三峡中游库区的生态现状,了解库区由于移民安置带来的生态变化及后果,为保证三峡水库的水质提供依据。
6.8.2 调查内容
(1) 长江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社会现状调查
经济状况调查
库区移民安置调查
通过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以及相关资料,了解三峡中游库区移民政策、移民方式、移民地点、移民规模等情况。
(2)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库区土地利用状况动态分析
陡坡开荒生态影响调查
主要利用遥感GIS技术,并通过统计资料、已有研究成果,了解三峡中游库区移民安置产生的陡坡开荒情况及其产生的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生态影响。
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状况
库区水质调查
(3) 长江三峡库区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长江三峡库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8.3 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负责,湖北省环保局配合,提供必要资料与帮助。
6.8.4 遥感任务:
(1) 三峡库区沿岸区航摄影像正射影像、沿岸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布、沿岸区居民点分布及垃圾遥感估算
(2)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3) 三峡库区坡耕地分布
(4)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遥感分析
6.9 千岛湖及周边地区生态调查
6.9.1 调查目的
以千岛湖为典型区,调查不合理生态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9.2 调查内容
(1) 千岛湖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千岛湖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千岛湖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千岛湖周边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调查
千岛湖水土流失调查,特别是马尾松林的水土流失情况
千岛湖水质调查
(1) 千岛湖及周边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2) 千岛湖及周边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3)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4) 对策
6.9.3 实施单位
浙江省环保局
6.9.4 遥感任务
(1) 千岛湖周边地区土地利用遥感解译
(2) 千岛湖周边地区水土流失调查
6.10 北京及周边风沙区生态调查
6.10.1调查目的
北京作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其生态环境至关重要。为了弄清影响华北地区沙尘发生的原因,为改善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对策依据,利用90年代初、90年代末期卫星遥感数据,结合地面调查,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调查近年来在北京及北京周边地区进行的生态建设活动及其效果,为正确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活动提供实例。
6.10.2 调查内容
(1) 北京及周边风沙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北京及周边风沙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北京及周边地区沙尘灾害调查
北京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调查及动态分析
北京及周边地区土地退化现状及动态分析
北京及周边地区生态建设项目及生态防护效果调查
(3) 北京及周边风沙区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北京及周边风沙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10.3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组负责,北京市、河北省环保局配合,提供必要资料与帮助。
6.10.4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 2002年北京市城区、近郊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SPOT5卫星数据,注:SPOT5将于2002年4月发射,我国已与法国签署接收协议)
(3) 潮、白河流域航摄影像正射影像图、土地利用、植被特征、水土流失遥感分析
(4) 周边风沙区土地沙化现状及变化
(5) 周边风沙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对其对北京及周边地区沙尘暴影响遥感分析
6.11赣南水土流失区生态调查
6.11.1调查目的
赣南地区的水土流失程度重,范围大,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地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这个土地退化典型区的生态调查与分析,可以了解这个地区土地退化的程度、范围及变化趋势,以及土地退化所造成的影响。为解决这
个区域土地退化提供依据。
6.11.2调查内容
(1) 赣南水土流失区经济社会状况调查
(2) 赣南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动态分析
植被覆盖现状调查及动态分析
各类植被生态保护功能效益分析
土壤侵蚀状况及动态分析
坡耕地遥感分析
(3) 赣南水土流失区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赣南水土流失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11.3实施单位
江西省环保局
6.11.4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敏感性遥感分析(根据利用方式、DEM坡度分析等进行)
(3) 水土流失现状遥感分析
(4) 植被分析遥感分析
(5) 坡耕地遥感调查
6.12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查
6.12.1调查目的
黄河断流对黄河三角洲地区产生了严重影响,不仅严重影响了下游城乡人民的正常生活,而且使工、农业和油田生产遭受巨大损失;使下游河道完全处于淤积状态,本已很弱的过洪、防洪、防凌能力进一步退化;加剧了土壤盐碱化、沙化,地下水位降低,地面蒸发减少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三角洲的草甸生态被破坏,进而造成珍禽及稀有动植物毁灭的恶果;对渤海水域的海洋生物危害更严重,泥沙夹带的重要饵料来源失去了,其正常的生殖繁衍受到影响,大量洄游鱼类游移他处,造成海洋生物链断裂,给渤海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本案例通过对黄河三角洲的调查,了解黄河断流对河口地区生态的影响,
6.12.2重点调查分析内容
(1) 黄河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3)
(4)
(5)
(6) 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黄河下游断流情况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动态分析 植被覆盖现状调查及动态分析 土壤侵蚀状况及动态分析 黄河三角洲湿地动态变化 黄河断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黄河三角洲地区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黄河三角洲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对策
6.12.3实施单位
山东省环保局
6.12.4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动态分析
(2) 石油开发区生态破坏及生态恢复工程现状分析(采用航片或SPOT进行)
(3) 三角洲地区植被分布现状遥感调查
(4) 河口地区三角洲变化分析(以能收集到的最早时相遥感数据为准)
6.13吉林省西部地区草原退化调查
6.13.1调查目的
以吉林省西部地区为典型区,反映中东部地区草地退化的状况及原因。
6.13.2调查内容
(1) 吉林省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吉林省西部草原三化(退化、沙化、盐渍化)调查
吉林省农业及畜牧业生产调查
吉林省西部土地利用状况遥感监测
(3) 林省西部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吉林省西部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13.3实施单位
吉林省环保局
6.13.4遥感任务:
(1) 吉林省西部土地利用状况遥感监测
(2) 吉林省西部草原三化(退化、沙化、盐渍化)调查
6.14山西矿区生态破坏调查
6.14.1调查目的
以山西省为例,调查矿业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情况。
6.14.2调查内容
(1) 山西省矿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山西省矿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山西省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山西省主要矿产资源生产情况
山西省矿区生态破坏调查
环境污染
地质灾害
生态破坏
山西省矿区生态恢复情况调查
山西典型矿区遥感分析
(3) 山西省矿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山西省矿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14.3实施单位
山西省环保局
6.14.4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山西北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现状与变化
(2) 典型矿区生态破坏与生态恢复遥感监测(采用航摄影像监测)
(3) 山西北部地区水土流失现状遥感分析
(4) 山西北部地区耕地生态稳定性遥感分析(根据利用方式、坡度等进行分析)
6.15黑龙江界河区域生态调查
6.15.1调查目的
调查黑龙江界河区域中方境内由于生态破坏对于界河的影响。
6.15.2调查内容
(1) 界河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界河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界河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界河动态变化
界河区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界河区域农业开发调查
(3) 界河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界河区域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和国土安全的影响
(6) 对策
6.15.3实施单位
黑龙江省环保局
6.15.4遥感任务
(1)
(2)
(3)
(4) 区域土地利用现状 界河动态变化 界河区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界河区域耕地变化
6.16 辽西沙化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6.16.1 调查目的
掌握辽西沙化土地分布状况、成因和对策
6.16.2 调查内容
(1) 辽西社会经济状况
(2) 辽西自然环境状况
(3) 辽西沙化时空变化
(4) 辽西沙化成因
(5) 辽西沙化防治对策
6.16.3 实施单位
辽宁省环境保护局
6.16.4 遥感任务
提供辽西沙化土地分布图件
6.17海南省沿岸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6.17.1 调查目的
全面掌握海南省沿岸生态环境现状,为海南沿海资源开发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6.17.2 调查内容
(6) 海南海岸线动态变化
(7) 海南沿岸植被分布及其动态变化
(8) 海南沿岸水产养殖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9) 海南沿岸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6.17.3 实施单位
中国环科院,海南国土增资源环境厅
6.17.4 遥感任务
提供遥感相关数据
6.18赣浙闽接壤生物多样性丰富典型区生态调查
6.18.1调查目的
浙南、闽北和赣东交界处的山地是我国陆地11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物种和特有物种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中的一个,植物种类众多,两栖和爬行动物繁多,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通过该区域的分析,了解生物多样性丰富典型区区域的景观格局及栖息地生态环境质量,确定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受人为干扰的程度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性,为保护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6.18.2调查内容
(1) 赣浙闽接壤生物多样性丰富典型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赣浙闽接壤生物多样性丰富典型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植被覆盖现状调查
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生物多样性现状调查
通过收集林业部门进行的野生动植物调查结果,以及该地区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情况,分析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受保护的情况。
(3) 赣浙闽接壤生物多样性丰富典型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赣浙闽接壤生物多样性丰富典型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18.3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负责,浙江、福建和江西环保局配合,提供必要资料与帮助。
6.18.4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 调查区森林分析及组成、空间结构
(3) 调查区水土流失分析
(4) 调查区自然保护区分布及自然保护区空间格局遥感分析
6.19华北地区地下水生态环境调查
6.19.1调查目的
揭示华北地区水利设施建设及水资源利用方式对华北地区水资源影响。
6.19.2重点调查分析内容
(1)华北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华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华北地区水利基本情况
华北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
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现状调查
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利用调查
华北地区地下沉降漏斗调查
华北地区居民点及城市化发展分析
(3) 华北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华北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华北地区水利建设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19.3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负责,河北、天津、北京、山西环保局配合,提供必要资料与帮助。
6.19.4遥感任务
(1)
(2)
(3)
(4)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华北地区水资源开发现状及空间格局遥感分析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华北地区居民点及城市化发展分析 白洋淀地区湿地分布及水资源遥感分析(正射影像、专题分析)
6.20 黄河流域水利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
6.20.1 调查目的
全面掌握黄河流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方式,揭示水利设施建设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6.20.2 调查内容
(1) 黄河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 黄河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3) 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方式
(4) 黄河流域水利设施建设状况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5)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6.20.3 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负责,黄河流域各省、自治区环保局配合,提供必要资料与帮助。
6.20.4 遥感任务
(1)黄河流域水利设施现状遥感调查
(2)黄河流域土地退化遥感调查
(3)黄河流域土地覆被遥感数据
6.21 长江流域湖泊生态环境演变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6.21.1 调查目的
研究长江流域湖泊近几十年来的变化过程及其对长江水系水域生态的影响,分析其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危害等,提出长江流域湖泊治理、保护、生态修复或管理的对策措施和实施途径。
6.21.2调查内容
(1) 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和补充调查
(2) 长江流域近几十年来湖泊、江湖关系的演变特点及其影响
(3) 长江流域湖泊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程度和可能危害
(4) 长江流域湖泊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措施
6.21.3 实施单位
中国科学院湖泊所,长江沿岸各省、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协助
6.21.4 遥感任务
(1)长江流域湖泊现状遥感调查
(2)长江流域土地退化遥感调查
(3)长江流域土地覆被遥感数据
6.2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生态调查
6.22.1调查目的
目的在于了解淮流域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状况,特别是水质污染与水利设施建设之间的关系。
6.22.2调查内容
(1) 淮河流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调查
淮河流域水利设施现状调查
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调查
淮河流域水质调查
(3) 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4)淮河流水资源利用主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对策
6.22.3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负责,江苏、安徽省环保局配合,提供必要资料与帮助。
6.22.4遥感任务
(1) 淮河流域水利设施现状遥感调查
(2)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3) 淮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现状
(4) 淮河上游地区植被分布、组成及空间结构
6.23龙岗河生态环境调查
6.23.1调查目的
调查由于水利设施建设对水质污染的影响
6.23.2调查内容
(1)龙岗河流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龙岗河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龙岗河水质调查
龙岗河水利设施调查
龙岗河流域土地利用调查
(3) 龙岗河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龙岗河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对策
6.23.3实施单位
广东环保局
6.24外来物种入侵典型案例生态调查
6.24.1调查目的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对生态系统、生境、物种及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种,它不仅威胁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引起物种的消失与灭绝,而且瓦解生态系统功能,降低我们的基本生命支持系统的健康。我国的生物入侵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在中东部的很多省都存在这个问题,入侵的生物有动物、植物以及病虫害等。通过中部地区各省对生物入侵的调查,了解生物入侵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基本情况及危害。
6.24.2调查内容
(1) 外来物种入侵分布、危害调查
(2) 外来物种生态危害调查
6.24.3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负责,中东部各省环保局配合,提供必要资料与帮助。
6.24.4遥感任务
(1) 以安徽地松材线虫、闽东大米草为对象,调查典型区侵入物种空间分布遥感监测(采用航摄影像或SPOT5 2.5米分辨率数据进行监测)
(2) 中东部外来物种入侵物种、程度、分布图(根据各省调查表绘制)
6.25珠江三角洲城市快速发展典型区生态调查
6.25.1调查目的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过程的缩影。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
境问题,如城市生态结构不合理,功能退化、污染加剧、海岸带侵蚀加剧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本案例的目的在于分析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
6.25.2调查内容
(1) 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
珠江三角洲海岸带侵蚀动态变化
珠江三角洲湿海湿地动态变化
(3)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25.3实施单位
广东省环保局
6.25.4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动态
(2)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动态变化遥感监测
(3) 珠江三角洲地区耕地变化遥感监测
(4) 珠江三角洲海岸带侵蚀动态变化
(5) 珠江三角洲湿海湿地动态变化
6.26环太湖地区生态环境调查
6.26.1调查目的
调查经济发达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湖泊水体污染的影响。
6.26.2调查内容
(1)
(2)
(3)
(4)
(5)
(6) 环太湖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环太湖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太湖流域湖泊分布与围湖利用调查 太湖周边地区污染物排放及太湖水质调查 环太湖地区渔业养殖及渔业生产状况调查 环太湖地区城市及城市化动态遥感监测 环太湖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环太湖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对策
6.26.3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负责,江苏、浙江、上海环保局配合,提供必要资料与帮助。
6.26.4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 环太湖地区网箱、湿地分布监测(航摄影像或SPOT5数据)
(3) 环太湖地区城市及城市化动态遥感监测
(4)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状况遥感分析(采用四季水色变化遥感分析进行)
6.27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6.27.1调查目的
掌握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动态变化规律,为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依据。
6.27.2 调查内容
(1) 长江三角洲主要生态问题
(2)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3) 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6.27.3 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负责,江苏省、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协助
6.27.4 遥感任务
(1) 提供长江三角洲土地覆被遥感动态变化数据
(2) 提供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动态数据
6.28环渤海周边地区生态调查
6.28.1调查目的
调查社会经济发展对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6.28.2调查内容
(1)
(2)
(3)
(4)
(5)
(6) 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环渤海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环渤海近岸海域水质及赤潮调查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调查 环渤海地区海洋湿地动态变化调查 环渤海地区海岸线动态变化调查 环渤海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环渤海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对策
6.28.3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负责,山东、河北、天津、辽宁环保局配合,提供必要资料与帮助。
6.28.4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 环渤海地区湿地类型及分布
(3) 环渤海地区码头建设及石油开发遥感调查
(4) 环渤海地区海洋水色遥感分析
6.29 舟山群岛生态环境调查
6.29.1 调查目的
掌握舟山群岛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为保护舟山群岛生态功能提供决策依据。
6.29.2 调查内容
(1)
(2)
(3)
(4) 舟山群岛渔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舟山群岛水环境状况及其动态变化 舟山群岛陆地生态环境状况 舟山群岛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6.29.3 实施单位
浙江省环境保护局
6.29.4 遥感任务
提供舟山群岛生态环境背景图件和数据。
6.30 浙江南麂岛生态调查
6.30.1 调查目的
掌握南麂岛生态环境状况,为生态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6.30.2 调查内容
(1) 南麂岛生态环境现状
(2) 南麂岛资源开发状况
(3) 南麂岛生态保护对策
6.30.3 实施单位
浙江省环境保护局
6.30.4 遥感任务
提供南麂岛生态环境动态变化遥感图件和数据
6.31辽东湾湿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6.31.1 调查目的
掌握辽东湾经济发展对湿地生态环境影响。
6.30.2 调查内容
辽东湾湿地社会经济状况
(2) 辽东湾湿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3) 辽东湾湿地主要生态问题、成因及保护对策
6.30.3 实施单位
辽宁省环境保护局
6.30.4 遥感任务
提供辽东湾湿地动态变化遥感影像(图件)和数据
(1)
6.32张家界风景旅游区生态调查
6.32.1调查目的
通过对张家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调查,分析风景旅游区生态破坏的状况与原因。
6.32.2调查内容
(1)张家界风景旅游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张家界风景旅游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张家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张家界景区旅游容量变化
张家界环境污染状况调查
(3) 张家界风景旅游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张家界风景旅游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32.3实施单位
湖南省环保局
6.32.4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张家界风景旅游区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现状
(2) 张家界风景旅游区人工建筑状况遥感及对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遥感分析(根据航摄影像或SPOT5数据)
(3) 张家界地区水土流失遥感分析
6.33黄山风景旅游区生态调查
6.33.1调查目的
掌握黄山风景名胜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旅游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6.33.2 调查内容
(1) 黄山旅游业发展现状
(2)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3)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保护对策
6.33.3 实施单位
安徽省环境保护局
6.33.4 遥感任务
提供相关数据、图件
6.34 泰山风景旅游区生态调查
6.34.1调查目的
掌握泰山风景名胜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旅游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6.34.2 调查内容
(1)泰山旅游业发展现状
(2)泰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3)泰山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保护对策
6.34.3 实施单位
山东省环境保护局
6.34.4 遥感任务
提供相关数据、图件
转基因生物安全
6.35 转基因棉花对生物(蝴蝶)的影响
6.35.1 调查目的
了解和认识转基因作物及其可能的生物危害,为生物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6.35.2 调查内容
(1) 转基因棉花的培育
(2) 转基因棉花的环境释放过程及管理
(3) 转基因棉花对生物(蝴蝶)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4) 评语
6.35.3 实施单位
安徽省环境保护局
7.任务分工
典型案例生态调查由典型案例技术组、遥感技术组以及中东部各省环保局委派专人共同完成。
7.1 典型案例技术组
在项目总体组的统一领导下,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科所组成典型案例调查技术组,项目组构成如下:
组 长:张林波
副组长:高吉喜 沈渭寿
成 员:李岱青、张文绢、王文杰、潘英姿、熊严军、王维
7.2 任务分工
7.2.1 典型案例技术组
任务:典型案例生态调查由典型案例技术组统一负责。典型案例技术组主要具体负责典型区生态调查的方案编写,组织协调典型案例生态调查的实施,在各省典型生态案例调查报告的基础上,汇总分析跨省、跨流域典型案例,编写典型案例生态调查总报告;
提交成果:中东部典型案例生态调查总报告
遥感调查技术组
任务:遥感主要负责各典型区遥感卫片的准备工作及典型案例重要专题信息的提取工作,并向各相应省份提供所需卫片和技术支持;
提交成果:各典型区遥感数据预处理;各典型区有关卫片
7.2.2 各省环保局典型案例调查技术组
任务:各省环保局负责本省辖区内相关典型案例的调查任务,包括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典型案例现场调查、遥感信息解译以及典型案例调查报告编写。
典型案例涉及多省而不能由各省独立完成的任务,由各省环保局提供各省分报告、相应数据及有关资料,由典型案例技术组汇总完成。
提交成果:有关照片;有关图件;相应典型区调查报告
8. 时间进度
8.1 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2002年3月——2002年6月)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各省环保局典型案例调查组负责收集与各典型案例有关的统计信息、研究成果等技术资料。必要时对有关典型案例进行一定的现场调查。
8.2 遥感数据解译(2002年4月——2002年6月)
在遥感调查项目组的支持下,由各省典型案例调查组统一对典型案例所需遥感信息进行解译。
8.3 典型区地面调查与遥感复核 (2002年7月)
根据遥感数据解译复核规范,通过地面调查与对比,对遥感解译结果进行复核。
8.4 各典型区生态调查结果汇总与分析(2002年8——9月)
对所收集的资料、研究成果以及遥感解译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
8.5 各典型区生态调查报告编写(2002年10月)
由各省典型案例调查组分别编制各省有关典型案例的生态调查报告。
8.6 典型案例调查总结(2002年11月)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在各相关省典型案例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对跨省、跨流域的典型案例调查工作进行总结。
6、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典型案例调查方案
一、工作目标与任务
1.通过对重点区域、重点问题的调查,揭示我国中东部地区基本的生态环境现状,为面上调查提供具体实例;
2.以典型案例说明中东部地区存在的生态问题,揭示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成因;
3.对中东部地区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进行调查,为保护这些区域提供基础数据;
4.通过对国家重大项目所涉及区域的调查为国家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服务。
二、 典型案例选择原则
1.重要性原则
在区域上具有典型性。如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
2.典型性原则
在生态问题上具有典型性,能够反映中东部地区主要存在的生态问题。
3、代表性原则
在造成生态问题的成因上具有代表性,所采取的对策具有现时价值,对指导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三、典型案例调查要求
1.总体要求
能够利用现有资料,配以必要的遥感技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高度概括典型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变化趋势,从社会、经济和环境角度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后果。
典型区报告力求简短,事实清楚,分析有力,尽量用数据、图表反映存在的问题,所提建议要反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精神实质。
2.调查内容要求
(1) 典型区社会、经济、环境状况
(2) 典型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历史演变
(3) 从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论述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
(4) 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5) 对策
四、典型案例设置
根据上述典型案例选择原则,本次调查暂设置35个重点典型案例,其中跨省的重点典型案例共14个。各省(市)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典型案例的调查范围。
典型森林区
1、东北天然林生态调查?
2、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生态调查
典型湖泊湿地区
3、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环境调查?
4、天津湿地生态环境调查
5、江汉平原湖泊生态调查
6、鄱阳湖及周边地区生态调查
7、洞庭湖及周边地区生态调查
8、长江中游三峡库区生态调查?
9、千岛湖及周边地区生态调查
典型生态退化区
10、北京及周边风沙区生态调查?
11、赣南生态环境变迁调查
12、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查
13、吉林省西部地区草原退化调查
14、山西矿区生态破坏调查
15、黑龙江界河区域生态调查
16、辽西沙化区生态环境调查
17、海南省沿岸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典型生物多样性丰富区
18、赣浙闽接壤生物多样性丰富典型区生态调查?
典型水资源利用区
19、华北地区地下水生态环境调查?
20、黄河流域水利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长江流域湖泊生态环境演变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2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生态调查?
23、龙岗河生态环境调查
典型外来物种入侵区
24、外来物种入侵典型案例生态调查?
典型城市快速发展地区
25、珠江三角洲城市快速发展典型区生态调查
26、环太湖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27、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调查?
典型海岸带地区
28、环渤海周边地区生态调查?
29、舟山群岛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30、浙江南麂岛生态环境调查
31、辽东湾湿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典型风景旅游区
32、张家界风景旅游区生态调查
33、黄山风景旅游区生态调查
34、泰山风景旅游区生态调查
转基因生物安全
35、转基因棉花对生物(蝴蝶)的影响
注?:代表跨省典型案例
五、调查方法
典型案例的调查主要通过收集统计信息、各行业部门有关资料、已有研究成果,遥感和GIS分析完成,如需要时进行一定的现场勘察工作。
(1) 收集数据,分析整理。
(2) 遥感解译。
(3) 有关科研、监测成果收集,汇总。
(4) 通过召开座谈会收集有关信息。
(5) 实地考察。
六、重点典型案例调查方案
6.1东北天然林生态调查调查目的
6.1.1 调查目的
了解东北天然林区的基本状况,分析其变化趋势,为东北天然林保护提供依据。
6.1.2 调查内容
(1) 东北天然林区社会经济环境状况调查
(2) 东北天然林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动态分析
森林蓄积量现状调查及动态分析
东北林业生产情况
天然林现状调查及动态分析
通过遥感技术及资料调查,调查天然林林种分布、林龄结构、蓄积量及动态变化情况
大兴安岭火灾森林恢复调查
调查1987年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过火森林分布,过火森林林种,过火森林林龄情况,过火森林所采取的恢复措施及恢复状况,对比自然恢复及人工恢复的林地的生态效果。
(3) 东北天然林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东北天然林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
(5) 东北天然林区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1.3 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负责实施,黑龙江、吉林、辽宁环保局配合,提供必要的资料与帮助。
6.1.4 遥感任务
1.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森林组成及空间结构
3.森林过火区生态恢复措施分析
6.2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生态调查
6.2.1调查目的
调查丹江口水库库区的生态环境现状,揭示调水工程对汉江流域生态影响,为南水北调源源头水质保护提供依据。
6.2.2 调查内容
(1)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社会经济环境状况调查
(2)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植被覆盖调查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土地退化调查
主要通过遥感与GIS技术,并收集已有研究成果,调查该区水土流失情况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面源污染源调查
主要通过统计资料收集及已有研究成果,调查该区面源污染情况
(3)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2.3 实施单位
湖北省环保局
6.2.4 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 坡耕地遥感分析
(3) 水土流失强度及分布
(4) 森林组成及空间结构
6.3 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环境调查
6.3.1 调查目的
了解东北地区三江平原和嫩江平原湿地近年来的动态变化情况,分析由于人为破坏对湿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
6.3.2 重点调查分析内容
(1) 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及类型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东北地区湿地开垦情况
(3) 东北地区湿地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东北地区湿地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3.3 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负责实施,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环保局配合,提供必要资料与帮助。
6.3.4 遥感任务
(1) 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 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及类型
(3) 东北湿地开垦情况调查
6.4 天津湿地
6.4.1 调查目的:全面了解天津湿地的动态变化,揭示城市建设及水资源利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6.4.2 调查内容
(1) 天津湿地分布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2) 天津湿地变化与水资源利用关系分析
(3)天津湿地变化与城市发展关系分析
(3) 对策
6.4.3 实施单位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
6.4.4 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 天津城市及地表水资源时空变化
(3) 天津湿地时空分布状况
6.5 江汉平原湖泊生态调查
6.5.1 调查目的
了解江汉平原湖泊在人为干扰下的动态变化,分析湖泊变化对于洪涝灾害的影响,分析近年来江汉平原特别是洪湖淡水渔业资源及生物多样的变化和水质变化情况。
6.5.2 调查内容
(1) 江汉平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江汉平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江汉平原湖泊湿地动态变化
通过遥感技术,结合有关资料,调查江汉平原湖泊数量、面积以及湿地的动态变化。
江汉平原土地利用状况动态分析
通过遥感技术和资料收集,调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湖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的影响。
江汉平原地区湖泊湿地围垦与退耕还湖情况调查
通过遥感技术和资料收集,调查近年来湖泊湿地围垦与退耕还湖情况。
江汉平原洪涝灾害及水情水势情况
通过收集水利部门资料,调查江汉平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洪涝灾害的水情水势及生态灾害造成的损失影响,分析由于人为干扰湖泊湿地对防洪的影响。
湖泊水体水质调查
通过监测资料,调查湖泊的水质污染动态。
江汉平原地区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状况
通过遥感技术,调查江汉平原周边地区水土流失及非点源污染状况,分析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水质的影响。
江汉平原地区生物多样性调查
通过收集资料,调查江汉平原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情况,分析湖泊及周边地区生物多样性由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湿地地减少、水质变化等人为影响发生的变化情况。
湖泊水体水产资源调查
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调查江汉平原湖泊水体中渔业资源的基本情况、渔业资源捕获量及人工养殖情况,分析湖泊水体渔业资源的变化。
(3) 江汉平原湖泊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江汉平原湖泊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主要生态问题对武汉市生态影响
(7) 对策
6.5.3 实施单位
湖北省环保局
6.5.4 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湖泊、水库分布、数量、面积变化分析
(3)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城市化发展遥感分析
(4)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耕地变化遥感分析
(5)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天然湿地变化遥感分析
6.6 鄱阳湖及周边地区生态调查
6.6.1 调查目的
了解鄱阳湖在人为干扰下的动态变化,分析湖泊变化对于洪涝灾害的影响,分析近年来淡水渔业资源及生物多样的变化情况、水土流失和水质变化情况。
6.6.2 调查内容
(1) 鄱阳湖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鄱阳湖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调查
鄱阳湖及周边湿地动态变化
通过遥感技术,结合有关资料,调查鄱阳湖周边湿地的动态变化。 鄱阳湖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动态分析
通过遥感技术和资料收集,调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湖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的影响。
鄱阳湖周边地区洪涝灾害及水情水势情况
通过收集水利部门资料,调查鄱阳湖周边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洪涝灾害的水情水势及生态灾害造成的损失影响,分析由于人为干扰湖泊湿地对防洪的影响。
鄱阳湖泊水体水质调查
通过监测资料,调查鄱阳湖的水质污染动态。
鄱阳湖周边地区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状况
通过遥感技术,调查鄱阳湖周边地区水土流失及非点源污染状况,分析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水质的影响。
鄱阳湖及周边地区生物多样性调查
通过收集资料,调查鄱阳湖及周边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情况,分析湖泊及周边地区生物多样性由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湿地减少、水质变化等人为影响发生的变化情况。
退田还湖生态调查
通过遥感技术和资料收集,调查近年来退田还湖情况。
湖泊水体水产资源调查
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调查湖泊水体中渔业资源的基本情况、渔业资源捕获量及人工养殖情况,分析湖泊水体渔业资源的变化。
(3) 鄱阳源及周边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鄱阳源及周边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6.3 实施单位
江西省环保局
6.6.4 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 水土流失现状遥感分析
(3) 坡耕地遥感分析(根据不同坡度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
(4) 80年代中后期以来湿地变化遥感分析
(5) 80年代中后期以来围湖造田、退田还湖遥感分析(采用80年后中后期、1995年、2000年三期遥感数据完成)
6.7洞庭湖及周边地区生态调查
6.7.1 调查目的
了解洞庭湖在人为干扰下的动态变化,分析湖泊变化对于洪涝灾害的影响,分析近年来淡水渔业资源及生物多样的变化情况、水土流失和水质变化情况。
6.7.2 调查内容
(1) 洞庭湖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洞庭湖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洞庭湖周边湿地动态变化
通过遥感技术,结合有关资料,调查洞庭湖周边湿地的动态变化。 洞庭湖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动态分析
通过遥感技术和资料收集,调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湖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的影响。
洞庭湖周边地区洪涝灾害及水情水势情况
通过收集水利部门资料,调查洞庭湖周边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洪涝灾害的水情水势及生态灾害造成的损失影响,分析由于人为干扰湖泊湿地对防洪的影响。
洞庭湖泊水体水质调查
通过监测资料,调查洞庭湖的水质污染动态。
洞庭湖周边地区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状况
通过遥感技术,调查洞庭湖周边地区水土流失及非点源污染状况,分析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水质的影响。
洞庭湖及周边地区生物多样性调查
通过收集资料,调查洞庭湖及周边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情况,分析湖泊及周边地区生物多样性由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湿地减少、水质变化等人为影响发生的变化情况。
湖泊水体水产资源调查
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调查湖泊水体中渔业资源的基本情况、渔业资源捕获量及人工养殖情况,分析湖泊水体渔业资源的变化。
(3) 洞庭湖及周边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洞庭湖及周边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7.3 实施单位
湖南省环保局
6.7.4 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 洞庭湖湖区1:35000航片正射影像图、湖区庭垸分布、湿地类型及分析(采用国家测绘局现有的航摄数据进行)
(3) 80年代中后期以来湿地变化遥感分析
(4) 80年代中后期以来围湖造田、退田还湖遥感分析(采用80年后中后期、1995年、2000年三期遥感数据完成)
6.8 长江中游三峡库区生态调查
6.8.1 调查目的
调查三峡中游库区的生态现状,了解库区由于移民安置带来的生态变化及后果,为保证三峡水库的水质提供依据。
6.8.2 调查内容
(1) 长江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社会现状调查
经济状况调查
库区移民安置调查
通过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以及相关资料,了解三峡中游库区移民政策、移民方式、移民地点、移民规模等情况。
(2)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库区土地利用状况动态分析
陡坡开荒生态影响调查
主要利用遥感GIS技术,并通过统计资料、已有研究成果,了解三峡中游库区移民安置产生的陡坡开荒情况及其产生的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生态影响。
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状况
库区水质调查
(3) 长江三峡库区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长江三峡库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8.3 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负责,湖北省环保局配合,提供必要资料与帮助。
6.8.4 遥感任务:
(1) 三峡库区沿岸区航摄影像正射影像、沿岸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布、沿岸区居民点分布及垃圾遥感估算
(2)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3) 三峡库区坡耕地分布
(4)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遥感分析
6.9 千岛湖及周边地区生态调查
6.9.1 调查目的
以千岛湖为典型区,调查不合理生态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9.2 调查内容
(1) 千岛湖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千岛湖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千岛湖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千岛湖周边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调查
千岛湖水土流失调查,特别是马尾松林的水土流失情况
千岛湖水质调查
(1) 千岛湖及周边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2) 千岛湖及周边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3)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4) 对策
6.9.3 实施单位
浙江省环保局
6.9.4 遥感任务
(1) 千岛湖周边地区土地利用遥感解译
(2) 千岛湖周边地区水土流失调查
6.10 北京及周边风沙区生态调查
6.10.1调查目的
北京作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其生态环境至关重要。为了弄清影响华北地区沙尘发生的原因,为改善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对策依据,利用90年代初、90年代末期卫星遥感数据,结合地面调查,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调查近年来在北京及北京周边地区进行的生态建设活动及其效果,为正确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活动提供实例。
6.10.2 调查内容
(1) 北京及周边风沙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北京及周边风沙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北京及周边地区沙尘灾害调查
北京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调查及动态分析
北京及周边地区土地退化现状及动态分析
北京及周边地区生态建设项目及生态防护效果调查
(3) 北京及周边风沙区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北京及周边风沙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10.3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组负责,北京市、河北省环保局配合,提供必要资料与帮助。
6.10.4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 2002年北京市城区、近郊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SPOT5卫星数据,注:SPOT5将于2002年4月发射,我国已与法国签署接收协议)
(3) 潮、白河流域航摄影像正射影像图、土地利用、植被特征、水土流失遥感分析
(4) 周边风沙区土地沙化现状及变化
(5) 周边风沙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对其对北京及周边地区沙尘暴影响遥感分析
6.11赣南水土流失区生态调查
6.11.1调查目的
赣南地区的水土流失程度重,范围大,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地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这个土地退化典型区的生态调查与分析,可以了解这个地区土地退化的程度、范围及变化趋势,以及土地退化所造成的影响。为解决这
个区域土地退化提供依据。
6.11.2调查内容
(1) 赣南水土流失区经济社会状况调查
(2) 赣南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动态分析
植被覆盖现状调查及动态分析
各类植被生态保护功能效益分析
土壤侵蚀状况及动态分析
坡耕地遥感分析
(3) 赣南水土流失区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赣南水土流失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11.3实施单位
江西省环保局
6.11.4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敏感性遥感分析(根据利用方式、DEM坡度分析等进行)
(3) 水土流失现状遥感分析
(4) 植被分析遥感分析
(5) 坡耕地遥感调查
6.12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查
6.12.1调查目的
黄河断流对黄河三角洲地区产生了严重影响,不仅严重影响了下游城乡人民的正常生活,而且使工、农业和油田生产遭受巨大损失;使下游河道完全处于淤积状态,本已很弱的过洪、防洪、防凌能力进一步退化;加剧了土壤盐碱化、沙化,地下水位降低,地面蒸发减少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三角洲的草甸生态被破坏,进而造成珍禽及稀有动植物毁灭的恶果;对渤海水域的海洋生物危害更严重,泥沙夹带的重要饵料来源失去了,其正常的生殖繁衍受到影响,大量洄游鱼类游移他处,造成海洋生物链断裂,给渤海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本案例通过对黄河三角洲的调查,了解黄河断流对河口地区生态的影响,
6.12.2重点调查分析内容
(1) 黄河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3)
(4)
(5)
(6) 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黄河下游断流情况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动态分析 植被覆盖现状调查及动态分析 土壤侵蚀状况及动态分析 黄河三角洲湿地动态变化 黄河断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黄河三角洲地区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黄河三角洲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对策
6.12.3实施单位
山东省环保局
6.12.4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动态分析
(2) 石油开发区生态破坏及生态恢复工程现状分析(采用航片或SPOT进行)
(3) 三角洲地区植被分布现状遥感调查
(4) 河口地区三角洲变化分析(以能收集到的最早时相遥感数据为准)
6.13吉林省西部地区草原退化调查
6.13.1调查目的
以吉林省西部地区为典型区,反映中东部地区草地退化的状况及原因。
6.13.2调查内容
(1) 吉林省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吉林省西部草原三化(退化、沙化、盐渍化)调查
吉林省农业及畜牧业生产调查
吉林省西部土地利用状况遥感监测
(3) 林省西部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吉林省西部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13.3实施单位
吉林省环保局
6.13.4遥感任务:
(1) 吉林省西部土地利用状况遥感监测
(2) 吉林省西部草原三化(退化、沙化、盐渍化)调查
6.14山西矿区生态破坏调查
6.14.1调查目的
以山西省为例,调查矿业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情况。
6.14.2调查内容
(1) 山西省矿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山西省矿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山西省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山西省主要矿产资源生产情况
山西省矿区生态破坏调查
环境污染
地质灾害
生态破坏
山西省矿区生态恢复情况调查
山西典型矿区遥感分析
(3) 山西省矿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山西省矿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14.3实施单位
山西省环保局
6.14.4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山西北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现状与变化
(2) 典型矿区生态破坏与生态恢复遥感监测(采用航摄影像监测)
(3) 山西北部地区水土流失现状遥感分析
(4) 山西北部地区耕地生态稳定性遥感分析(根据利用方式、坡度等进行分析)
6.15黑龙江界河区域生态调查
6.15.1调查目的
调查黑龙江界河区域中方境内由于生态破坏对于界河的影响。
6.15.2调查内容
(1) 界河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界河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界河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界河动态变化
界河区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界河区域农业开发调查
(3) 界河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界河区域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和国土安全的影响
(6) 对策
6.15.3实施单位
黑龙江省环保局
6.15.4遥感任务
(1)
(2)
(3)
(4) 区域土地利用现状 界河动态变化 界河区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界河区域耕地变化
6.16 辽西沙化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6.16.1 调查目的
掌握辽西沙化土地分布状况、成因和对策
6.16.2 调查内容
(1) 辽西社会经济状况
(2) 辽西自然环境状况
(3) 辽西沙化时空变化
(4) 辽西沙化成因
(5) 辽西沙化防治对策
6.16.3 实施单位
辽宁省环境保护局
6.16.4 遥感任务
提供辽西沙化土地分布图件
6.17海南省沿岸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6.17.1 调查目的
全面掌握海南省沿岸生态环境现状,为海南沿海资源开发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6.17.2 调查内容
(6) 海南海岸线动态变化
(7) 海南沿岸植被分布及其动态变化
(8) 海南沿岸水产养殖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9) 海南沿岸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6.17.3 实施单位
中国环科院,海南国土增资源环境厅
6.17.4 遥感任务
提供遥感相关数据
6.18赣浙闽接壤生物多样性丰富典型区生态调查
6.18.1调查目的
浙南、闽北和赣东交界处的山地是我国陆地11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物种和特有物种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中的一个,植物种类众多,两栖和爬行动物繁多,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通过该区域的分析,了解生物多样性丰富典型区区域的景观格局及栖息地生态环境质量,确定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受人为干扰的程度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性,为保护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6.18.2调查内容
(1) 赣浙闽接壤生物多样性丰富典型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赣浙闽接壤生物多样性丰富典型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植被覆盖现状调查
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生物多样性现状调查
通过收集林业部门进行的野生动植物调查结果,以及该地区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情况,分析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受保护的情况。
(3) 赣浙闽接壤生物多样性丰富典型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赣浙闽接壤生物多样性丰富典型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18.3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负责,浙江、福建和江西环保局配合,提供必要资料与帮助。
6.18.4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 调查区森林分析及组成、空间结构
(3) 调查区水土流失分析
(4) 调查区自然保护区分布及自然保护区空间格局遥感分析
6.19华北地区地下水生态环境调查
6.19.1调查目的
揭示华北地区水利设施建设及水资源利用方式对华北地区水资源影响。
6.19.2重点调查分析内容
(1)华北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华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华北地区水利基本情况
华北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
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现状调查
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利用调查
华北地区地下沉降漏斗调查
华北地区居民点及城市化发展分析
(3) 华北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华北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华北地区水利建设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19.3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负责,河北、天津、北京、山西环保局配合,提供必要资料与帮助。
6.19.4遥感任务
(1)
(2)
(3)
(4)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华北地区水资源开发现状及空间格局遥感分析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华北地区居民点及城市化发展分析 白洋淀地区湿地分布及水资源遥感分析(正射影像、专题分析)
6.20 黄河流域水利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
6.20.1 调查目的
全面掌握黄河流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方式,揭示水利设施建设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6.20.2 调查内容
(1) 黄河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 黄河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3) 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方式
(4) 黄河流域水利设施建设状况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5)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6.20.3 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负责,黄河流域各省、自治区环保局配合,提供必要资料与帮助。
6.20.4 遥感任务
(1)黄河流域水利设施现状遥感调查
(2)黄河流域土地退化遥感调查
(3)黄河流域土地覆被遥感数据
6.21 长江流域湖泊生态环境演变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6.21.1 调查目的
研究长江流域湖泊近几十年来的变化过程及其对长江水系水域生态的影响,分析其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危害等,提出长江流域湖泊治理、保护、生态修复或管理的对策措施和实施途径。
6.21.2调查内容
(1) 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和补充调查
(2) 长江流域近几十年来湖泊、江湖关系的演变特点及其影响
(3) 长江流域湖泊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程度和可能危害
(4) 长江流域湖泊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措施
6.21.3 实施单位
中国科学院湖泊所,长江沿岸各省、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协助
6.21.4 遥感任务
(1)长江流域湖泊现状遥感调查
(2)长江流域土地退化遥感调查
(3)长江流域土地覆被遥感数据
6.2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生态调查
6.22.1调查目的
目的在于了解淮流域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状况,特别是水质污染与水利设施建设之间的关系。
6.22.2调查内容
(1) 淮河流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调查
淮河流域水利设施现状调查
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调查
淮河流域水质调查
(3) 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4)淮河流水资源利用主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对策
6.22.3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负责,江苏、安徽省环保局配合,提供必要资料与帮助。
6.22.4遥感任务
(1) 淮河流域水利设施现状遥感调查
(2)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3) 淮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现状
(4) 淮河上游地区植被分布、组成及空间结构
6.23龙岗河生态环境调查
6.23.1调查目的
调查由于水利设施建设对水质污染的影响
6.23.2调查内容
(1)龙岗河流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龙岗河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龙岗河水质调查
龙岗河水利设施调查
龙岗河流域土地利用调查
(3) 龙岗河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龙岗河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对策
6.23.3实施单位
广东环保局
6.24外来物种入侵典型案例生态调查
6.24.1调查目的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对生态系统、生境、物种及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种,它不仅威胁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引起物种的消失与灭绝,而且瓦解生态系统功能,降低我们的基本生命支持系统的健康。我国的生物入侵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在中东部的很多省都存在这个问题,入侵的生物有动物、植物以及病虫害等。通过中部地区各省对生物入侵的调查,了解生物入侵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基本情况及危害。
6.24.2调查内容
(1) 外来物种入侵分布、危害调查
(2) 外来物种生态危害调查
6.24.3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负责,中东部各省环保局配合,提供必要资料与帮助。
6.24.4遥感任务
(1) 以安徽地松材线虫、闽东大米草为对象,调查典型区侵入物种空间分布遥感监测(采用航摄影像或SPOT5 2.5米分辨率数据进行监测)
(2) 中东部外来物种入侵物种、程度、分布图(根据各省调查表绘制)
6.25珠江三角洲城市快速发展典型区生态调查
6.25.1调查目的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过程的缩影。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
境问题,如城市生态结构不合理,功能退化、污染加剧、海岸带侵蚀加剧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本案例的目的在于分析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
6.25.2调查内容
(1) 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
珠江三角洲海岸带侵蚀动态变化
珠江三角洲湿海湿地动态变化
(3)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25.3实施单位
广东省环保局
6.25.4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动态
(2)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动态变化遥感监测
(3) 珠江三角洲地区耕地变化遥感监测
(4) 珠江三角洲海岸带侵蚀动态变化
(5) 珠江三角洲湿海湿地动态变化
6.26环太湖地区生态环境调查
6.26.1调查目的
调查经济发达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湖泊水体污染的影响。
6.26.2调查内容
(1)
(2)
(3)
(4)
(5)
(6) 环太湖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环太湖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太湖流域湖泊分布与围湖利用调查 太湖周边地区污染物排放及太湖水质调查 环太湖地区渔业养殖及渔业生产状况调查 环太湖地区城市及城市化动态遥感监测 环太湖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环太湖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对策
6.26.3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负责,江苏、浙江、上海环保局配合,提供必要资料与帮助。
6.26.4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 环太湖地区网箱、湿地分布监测(航摄影像或SPOT5数据)
(3) 环太湖地区城市及城市化动态遥感监测
(4)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状况遥感分析(采用四季水色变化遥感分析进行)
6.27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6.27.1调查目的
掌握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动态变化规律,为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依据。
6.27.2 调查内容
(1) 长江三角洲主要生态问题
(2)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3) 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6.27.3 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负责,江苏省、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协助
6.27.4 遥感任务
(1) 提供长江三角洲土地覆被遥感动态变化数据
(2) 提供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动态数据
6.28环渤海周边地区生态调查
6.28.1调查目的
调查社会经济发展对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6.28.2调查内容
(1)
(2)
(3)
(4)
(5)
(6) 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环渤海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环渤海近岸海域水质及赤潮调查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调查 环渤海地区海洋湿地动态变化调查 环渤海地区海岸线动态变化调查 环渤海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环渤海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对策
6.28.3实施单位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负责,山东、河北、天津、辽宁环保局配合,提供必要资料与帮助。
6.28.4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2) 环渤海地区湿地类型及分布
(3) 环渤海地区码头建设及石油开发遥感调查
(4) 环渤海地区海洋水色遥感分析
6.29 舟山群岛生态环境调查
6.29.1 调查目的
掌握舟山群岛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为保护舟山群岛生态功能提供决策依据。
6.29.2 调查内容
(1)
(2)
(3)
(4) 舟山群岛渔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舟山群岛水环境状况及其动态变化 舟山群岛陆地生态环境状况 舟山群岛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6.29.3 实施单位
浙江省环境保护局
6.29.4 遥感任务
提供舟山群岛生态环境背景图件和数据。
6.30 浙江南麂岛生态调查
6.30.1 调查目的
掌握南麂岛生态环境状况,为生态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6.30.2 调查内容
(1) 南麂岛生态环境现状
(2) 南麂岛资源开发状况
(3) 南麂岛生态保护对策
6.30.3 实施单位
浙江省环境保护局
6.30.4 遥感任务
提供南麂岛生态环境动态变化遥感图件和数据
6.31辽东湾湿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6.31.1 调查目的
掌握辽东湾经济发展对湿地生态环境影响。
6.30.2 调查内容
辽东湾湿地社会经济状况
(2) 辽东湾湿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3) 辽东湾湿地主要生态问题、成因及保护对策
6.30.3 实施单位
辽宁省环境保护局
6.30.4 遥感任务
提供辽东湾湿地动态变化遥感影像(图件)和数据
(1)
6.32张家界风景旅游区生态调查
6.32.1调查目的
通过对张家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调查,分析风景旅游区生态破坏的状况与原因。
6.32.2调查内容
(1)张家界风景旅游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2) 张家界风景旅游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张家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张家界景区旅游容量变化
张家界环境污染状况调查
(3) 张家界风景旅游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
(4) 张家界风景旅游区主要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辨析
(5) 主要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 对策
6.32.3实施单位
湖南省环保局
6.32.4遥感任务
(1) 80年代中后期、2000年张家界风景旅游区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现状
(2) 张家界风景旅游区人工建筑状况遥感及对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遥感分析(根据航摄影像或SPOT5数据)
(3) 张家界地区水土流失遥感分析
6.33黄山风景旅游区生态调查
6.33.1调查目的
掌握黄山风景名胜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旅游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6.33.2 调查内容
(1) 黄山旅游业发展现状
(2)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3)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保护对策
6.33.3 实施单位
安徽省环境保护局
6.33.4 遥感任务
提供相关数据、图件
6.34 泰山风景旅游区生态调查
6.34.1调查目的
掌握泰山风景名胜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旅游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6.34.2 调查内容
(1)泰山旅游业发展现状
(2)泰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3)泰山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保护对策
6.34.3 实施单位
山东省环境保护局
6.34.4 遥感任务
提供相关数据、图件
转基因生物安全
6.35 转基因棉花对生物(蝴蝶)的影响
6.35.1 调查目的
了解和认识转基因作物及其可能的生物危害,为生物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6.35.2 调查内容
(1) 转基因棉花的培育
(2) 转基因棉花的环境释放过程及管理
(3) 转基因棉花对生物(蝴蝶)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4) 评语
6.35.3 实施单位
安徽省环境保护局
7.任务分工
典型案例生态调查由典型案例技术组、遥感技术组以及中东部各省环保局委派专人共同完成。
7.1 典型案例技术组
在项目总体组的统一领导下,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科所组成典型案例调查技术组,项目组构成如下:
组 长:张林波
副组长:高吉喜 沈渭寿
成 员:李岱青、张文绢、王文杰、潘英姿、熊严军、王维
7.2 任务分工
7.2.1 典型案例技术组
任务:典型案例生态调查由典型案例技术组统一负责。典型案例技术组主要具体负责典型区生态调查的方案编写,组织协调典型案例生态调查的实施,在各省典型生态案例调查报告的基础上,汇总分析跨省、跨流域典型案例,编写典型案例生态调查总报告;
提交成果:中东部典型案例生态调查总报告
遥感调查技术组
任务:遥感主要负责各典型区遥感卫片的准备工作及典型案例重要专题信息的提取工作,并向各相应省份提供所需卫片和技术支持;
提交成果:各典型区遥感数据预处理;各典型区有关卫片
7.2.2 各省环保局典型案例调查技术组
任务:各省环保局负责本省辖区内相关典型案例的调查任务,包括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典型案例现场调查、遥感信息解译以及典型案例调查报告编写。
典型案例涉及多省而不能由各省独立完成的任务,由各省环保局提供各省分报告、相应数据及有关资料,由典型案例技术组汇总完成。
提交成果:有关照片;有关图件;相应典型区调查报告
8. 时间进度
8.1 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2002年3月——2002年6月)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各省环保局典型案例调查组负责收集与各典型案例有关的统计信息、研究成果等技术资料。必要时对有关典型案例进行一定的现场调查。
8.2 遥感数据解译(2002年4月——2002年6月)
在遥感调查项目组的支持下,由各省典型案例调查组统一对典型案例所需遥感信息进行解译。
8.3 典型区地面调查与遥感复核 (2002年7月)
根据遥感数据解译复核规范,通过地面调查与对比,对遥感解译结果进行复核。
8.4 各典型区生态调查结果汇总与分析(2002年8——9月)
对所收集的资料、研究成果以及遥感解译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
8.5 各典型区生态调查报告编写(2002年10月)
由各省典型案例调查组分别编制各省有关典型案例的生态调查报告。
8.6 典型案例调查总结(2002年11月)
由典型案例技术组在各相关省典型案例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对跨省、跨流域的典型案例调查工作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