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镇化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加剧,新城镇人口和密度不断增长和膨胀
高温、冰川融化、干旱
内涝、雨洪问题
环境污染——水资源污染
基础设施
传统灰色基础设施(公路,市政下水管网)
基于生态的“绿色基础设施”
生态服务功能
基于生态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将城市开敞空间、公园、自然地域形成的绿色网络看作支持城市和社区发展的必要基础设施,具有多重生态服务功能。
供应服务功能
支持服务功能
调节功能
文化服务功能
意义
理论 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指导性
可操作性 是生态城市、生态社区的目标体系化和具体化
效益 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研究动态
20世纪920年代中期的美国 源于解决战后美国城市化高潮及畸形城市蔓延带来的城市土地过度消耗,生态系统平衡破坏
2001.5 加拿大 《加拿大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导则》
2004 美国 麦克 威尔 爱德华 《弗吉尼州推进战略性保护》
2004.2 英国 简 《可持续社区绿色基础设施》
2006 英国 《西北绿色基础设施导则》
2012.12.10-13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 新西兰奥克兰市“城市之绿( greeing of cities)”国际学术研讨会
运行框架
政府部门参与管理评估 促进绿色基础设施的实施和价值体现
雨洪管理(类似 海绵城市)
德国污水联合会 雨水利用与管理的技术性规范和标准
英国 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
澳大利亚 水敏性城市设计
蒸发、渗透、截留、过滤或生化反应 减少雨水径流
低影响开发 维持流域水文情势 从源头上降低开发导致的水文条件的显著变化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PP
第三方项目公司提供环境建设治理及后续运营的方式,经过专业的评估由政府部门采购其公共服务的方式,快速实现环境问题整治和及相关资源利用的可持续运营手段。
2.绿色基础设施的基本组成与关键技术内容
生物性和生命性的生物流
雨洪管理 海绵城市 雨洪调蓄
透水铺装 过去30年 硬质化铺装 一定植物的生长空间
下沉式绿地 下沉深度的预测和计算
生物滞留设施 污染区 沉淀区 纸草池 综合计算 土壤渗透性能 植物的耐淹性能
渗透塘 湿塘 雨水湿地 植被缓冲带 植草沟 渗管/渠 初期雨水弃流设施
3.基于环境效能的空间规划
1991年开始的美国持续十年的马里兰州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西雅图 开发空间网络规划 从区域转向城市,从郊野转到城市建成区,从城市的既有结构和城市生活影响因子研究出发
西欧 侧重于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气候变化以及旧城改造问题,关注城市内外绿色空间的质量、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栖息地之间
的多重联系以及绿色基础设施在维护城市景观、提升公众健康、降低城市犯罪
自然环境和开发空间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促进其生态效益,利用开放空间网络保存了城市的文化历史价值。
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廊道、城市滨水区与河道岸带、城市绿地斑块。
城市水系格局
按照规模和功能分
骨干河道 形成河网系统的主干河道 引排水左右
中小河道 河网的支网 调蓄、汇水作用
断头沟、沟叉或池塘 河网的一种延伸
按照水利总体规划分
外河 未受水利工程控制,水位、流速等水文特性受潮汐影响。
内河 在水利工程控制范围内,水位、流速等受水利工程运行变化。
行洪河道 以行洪排涝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地区骨干河道,一般规模和流速较大。
调蓄河道 以调蓄水量为主要功能的支河、沟叉,一般规模和流速较小。
生态保育水域
修复体验水域
亲水休闲区域
游憩观赏区域
水乡体验区域
可持续设计与绿色营造
源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满足人类的生存安全和精神安全需要,设计监理持久性生产系统,以保证社会、精神、智力的长期安全稳定发展的一种设计理念。
可持续城市设计
可持续景观设计
可持续建筑设计
场地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实践活动
生物滞留系统 bioretention system
绿色街道 green streets
人工湿地 constructed wetlands
透水性铺装 permeable paving
屋顶与垂直绿化 green roofs and green walls
以服务与周边居民为主的社区公园
示范性无障碍山体公园
公众参与性强的市民公园
城市与功能界面相互融合的公园
城市生活和自热生态相互渗透的公园
立体绿化
植被层
种植层
过滤层
蓄排水层
保湿层
隔根层
防渗透层
原建筑顶
节省建筑耗能 一年冷暖季总能耗可节省120元/㎡
增加雨水截留与置尘 平均可截留雨水量40%,可节省污水处理费用1.76元/㎡
夏季5-8℃
新城镇化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加剧,新城镇人口和密度不断增长和膨胀
高温、冰川融化、干旱
内涝、雨洪问题
环境污染——水资源污染
基础设施
传统灰色基础设施(公路,市政下水管网)
基于生态的“绿色基础设施”
生态服务功能
基于生态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将城市开敞空间、公园、自然地域形成的绿色网络看作支持城市和社区发展的必要基础设施,具有多重生态服务功能。
供应服务功能
支持服务功能
调节功能
文化服务功能
意义
理论 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指导性
可操作性 是生态城市、生态社区的目标体系化和具体化
效益 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研究动态
20世纪920年代中期的美国 源于解决战后美国城市化高潮及畸形城市蔓延带来的城市土地过度消耗,生态系统平衡破坏
2001.5 加拿大 《加拿大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导则》
2004 美国 麦克 威尔 爱德华 《弗吉尼州推进战略性保护》
2004.2 英国 简 《可持续社区绿色基础设施》
2006 英国 《西北绿色基础设施导则》
2012.12.10-13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 新西兰奥克兰市“城市之绿( greeing of cities)”国际学术研讨会
运行框架
政府部门参与管理评估 促进绿色基础设施的实施和价值体现
雨洪管理(类似 海绵城市)
德国污水联合会 雨水利用与管理的技术性规范和标准
英国 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
澳大利亚 水敏性城市设计
蒸发、渗透、截留、过滤或生化反应 减少雨水径流
低影响开发 维持流域水文情势 从源头上降低开发导致的水文条件的显著变化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PP
第三方项目公司提供环境建设治理及后续运营的方式,经过专业的评估由政府部门采购其公共服务的方式,快速实现环境问题整治和及相关资源利用的可持续运营手段。
2.绿色基础设施的基本组成与关键技术内容
生物性和生命性的生物流
雨洪管理 海绵城市 雨洪调蓄
透水铺装 过去30年 硬质化铺装 一定植物的生长空间
下沉式绿地 下沉深度的预测和计算
生物滞留设施 污染区 沉淀区 纸草池 综合计算 土壤渗透性能 植物的耐淹性能
渗透塘 湿塘 雨水湿地 植被缓冲带 植草沟 渗管/渠 初期雨水弃流设施
3.基于环境效能的空间规划
1991年开始的美国持续十年的马里兰州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西雅图 开发空间网络规划 从区域转向城市,从郊野转到城市建成区,从城市的既有结构和城市生活影响因子研究出发
西欧 侧重于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气候变化以及旧城改造问题,关注城市内外绿色空间的质量、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栖息地之间
的多重联系以及绿色基础设施在维护城市景观、提升公众健康、降低城市犯罪
自然环境和开发空间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促进其生态效益,利用开放空间网络保存了城市的文化历史价值。
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廊道、城市滨水区与河道岸带、城市绿地斑块。
城市水系格局
按照规模和功能分
骨干河道 形成河网系统的主干河道 引排水左右
中小河道 河网的支网 调蓄、汇水作用
断头沟、沟叉或池塘 河网的一种延伸
按照水利总体规划分
外河 未受水利工程控制,水位、流速等水文特性受潮汐影响。
内河 在水利工程控制范围内,水位、流速等受水利工程运行变化。
行洪河道 以行洪排涝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地区骨干河道,一般规模和流速较大。
调蓄河道 以调蓄水量为主要功能的支河、沟叉,一般规模和流速较小。
生态保育水域
修复体验水域
亲水休闲区域
游憩观赏区域
水乡体验区域
可持续设计与绿色营造
源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满足人类的生存安全和精神安全需要,设计监理持久性生产系统,以保证社会、精神、智力的长期安全稳定发展的一种设计理念。
可持续城市设计
可持续景观设计
可持续建筑设计
场地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实践活动
生物滞留系统 bioretention system
绿色街道 green streets
人工湿地 constructed wetlands
透水性铺装 permeable paving
屋顶与垂直绿化 green roofs and green walls
以服务与周边居民为主的社区公园
示范性无障碍山体公园
公众参与性强的市民公园
城市与功能界面相互融合的公园
城市生活和自热生态相互渗透的公园
立体绿化
植被层
种植层
过滤层
蓄排水层
保湿层
隔根层
防渗透层
原建筑顶
节省建筑耗能 一年冷暖季总能耗可节省120元/㎡
增加雨水截留与置尘 平均可截留雨水量40%,可节省污水处理费用1.76元/㎡
夏季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