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强化知识应用体验

紧密结合生活实际 强化知识应用体验

作者:陈华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5年第06期

【关键词】生活实际 应用体验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27-01

新课改指出物理教学需要贴近生活,指导生活实践,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与实践性。通过引入生活情境、设置生活问题、解决生活疑惑、鼓励生活实践等方法,有效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将生活中的趣味问题融入到课堂中,有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与新课改理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很好地实现了契合,也满足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勇敢创新、科学创造、实践探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一、引入生活情景,提升学习兴趣

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接纳知识的程度就会越高。因此,教师可以创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生活世界”,挖掘物理中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原型,引出物理问题,感悟日常生活现象中物理问题的存在,由此提升学生学习、探索与拓展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压强”知识时,教师引入“鸡蛋”实验,用手掌紧握鸡蛋,用尽全力鸡蛋都不能破,但是轻轻在桌角磕一下子就破了;在学习“力”的相互作用时,教师引入“划船”的情景,桨向后划水,船向前行驶等。通过引入这些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的思考与分析,激发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现象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加重视理性观察,结合实际生活问题来深入学习物理知识,提升认知能力。

二、设置生活问题,促进实践探究

问题是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关键因素。基于新课改教学理念,初中物理应遵循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设置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通过创设生活问题,让学生摸索问题的解决思路、解决方案,探究出相关的规律与结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关于“浮力”相关知识,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潜水艇在深海中上浮或下沉,提问“潜水艇是如何实现自身的上浮与下沉的?”“为什么很重的轮船在水面上不会沉下去?”通过设计一系列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深入研究的欲望,展开模型制作“自制小型潜水艇”,并实现潜水艇的上浮与下沉功能。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了解到浮力与液体密度、排水的体积有关。

三、解决生活疑惑,强化应用能力

为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教师应紧密结合生活、生产实践,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结合物理学科知识,探寻科学方法与规律,从而构建出完善的知识架构,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与科学素养。

例如,照相机、放大镜、老花镜都运用了凸透镜的原理,但它们产生的作用不同,为什么呢?生活中常常会涉及透镜以及其应用的相关问题,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各有不同,并且不同的物距可以产生不同的像距,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深入地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疑惑,强化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在深入学习透镜以及应用之后,大部分学生能归纳、总结出透镜的成像原理、成像规律,并分析不同情况下应该如何运用这些透镜,展开“自制特定功能透镜”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鼓励生活实践,培养科学素养

为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素养,教师应鼓励学生融入到生活中,结合生活元素和物理学科知识,展开生活问题实践探究,从小制作、小设计出发,深入研究生活中的科学应用。如生活中一些家庭客厅中有“亮度可调节的吊灯”,这运用了物理的哪些知识,如何实现这一功能?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都可以动手实践探究得出结论,深刻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提升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电路”相关知识以后,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用的电路设计出发,从基础开始探索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自制亮度可调节的小台灯”综合生活实践活动,在实践设计过程中,可以用铅笔芯自制滑动变阻器,用废旧电池充当电源,再通过创意设计小灯泡的外观等,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展现出学生的创造力。又如“设计上下楼梯控制开关”“两个房间开关互相控制”等实践活动,都能很好地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展开实践探究,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动手能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科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强化知识应用体验,应重视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探究、交流合作学习过程,积极引入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问题与生活疑惑,通过激励学生发现并解决生活问题,寻找与物理知识的契合点,有效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

(责编 林 剑)

紧密结合生活实际 强化知识应用体验

作者:陈华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5年第06期

【关键词】生活实际 应用体验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27-01

新课改指出物理教学需要贴近生活,指导生活实践,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与实践性。通过引入生活情境、设置生活问题、解决生活疑惑、鼓励生活实践等方法,有效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将生活中的趣味问题融入到课堂中,有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与新课改理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很好地实现了契合,也满足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勇敢创新、科学创造、实践探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一、引入生活情景,提升学习兴趣

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接纳知识的程度就会越高。因此,教师可以创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生活世界”,挖掘物理中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原型,引出物理问题,感悟日常生活现象中物理问题的存在,由此提升学生学习、探索与拓展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压强”知识时,教师引入“鸡蛋”实验,用手掌紧握鸡蛋,用尽全力鸡蛋都不能破,但是轻轻在桌角磕一下子就破了;在学习“力”的相互作用时,教师引入“划船”的情景,桨向后划水,船向前行驶等。通过引入这些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的思考与分析,激发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现象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加重视理性观察,结合实际生活问题来深入学习物理知识,提升认知能力。

二、设置生活问题,促进实践探究

问题是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关键因素。基于新课改教学理念,初中物理应遵循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设置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通过创设生活问题,让学生摸索问题的解决思路、解决方案,探究出相关的规律与结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关于“浮力”相关知识,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潜水艇在深海中上浮或下沉,提问“潜水艇是如何实现自身的上浮与下沉的?”“为什么很重的轮船在水面上不会沉下去?”通过设计一系列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深入研究的欲望,展开模型制作“自制小型潜水艇”,并实现潜水艇的上浮与下沉功能。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了解到浮力与液体密度、排水的体积有关。

三、解决生活疑惑,强化应用能力

为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教师应紧密结合生活、生产实践,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结合物理学科知识,探寻科学方法与规律,从而构建出完善的知识架构,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与科学素养。

例如,照相机、放大镜、老花镜都运用了凸透镜的原理,但它们产生的作用不同,为什么呢?生活中常常会涉及透镜以及其应用的相关问题,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各有不同,并且不同的物距可以产生不同的像距,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深入地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疑惑,强化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在深入学习透镜以及应用之后,大部分学生能归纳、总结出透镜的成像原理、成像规律,并分析不同情况下应该如何运用这些透镜,展开“自制特定功能透镜”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鼓励生活实践,培养科学素养

为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素养,教师应鼓励学生融入到生活中,结合生活元素和物理学科知识,展开生活问题实践探究,从小制作、小设计出发,深入研究生活中的科学应用。如生活中一些家庭客厅中有“亮度可调节的吊灯”,这运用了物理的哪些知识,如何实现这一功能?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都可以动手实践探究得出结论,深刻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提升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电路”相关知识以后,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用的电路设计出发,从基础开始探索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自制亮度可调节的小台灯”综合生活实践活动,在实践设计过程中,可以用铅笔芯自制滑动变阻器,用废旧电池充当电源,再通过创意设计小灯泡的外观等,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展现出学生的创造力。又如“设计上下楼梯控制开关”“两个房间开关互相控制”等实践活动,都能很好地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展开实践探究,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动手能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科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强化知识应用体验,应重视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探究、交流合作学习过程,积极引入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问题与生活疑惑,通过激励学生发现并解决生活问题,寻找与物理知识的契合点,有效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

(责编 林 剑)


相关文章

  • 解决问题的策略
  •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过来推想 庐江县第二希望小学 张小娟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第88-89页<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倒推"的策略寻求解决问 ...查看


  • 试卷分析范文
  • 小学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此试卷由(一)填空题(占25分).(二)判断正误(占6分). (三)选择题(占7分).(四)化简比(占4分).(五)连线(占12分)(六)画图(占8分),和(七)解决问题(占38分)组成. 二.试题分析 ...查看


  • 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 篇一:美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本学年继续以学校总体计划为指针,以学校教学 工作计划为引导,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学 工作常规>,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运用新的理论来 ...查看


  • 克和千克教学反思 1
  • 克和千克教学反思 篇一:克和千克>教学反思 <克和千克>是学生接触的两个新的单位名称.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做到: 1.力求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了知识的探究.实践的全过 ...查看


  •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1
  •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2003年2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 言„„„„„„„„„„„„„„„„„„„„„„„„„„2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5 第三部 ...查看


  •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2003年2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 言„„„„„„„„„„„„„„„„„„„„„„„„„„2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5 第三部 ...查看


  • "认识左.右"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 对性,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 ...查看


  • 千米的认识评课
  •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 (2011-10-23 23:58:03) 转载▼ 标签: 杂谈 师:请在下面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在我房间的东面摆放着一张长2( )的床,身高130( )的我,睡上去可舒服了.每天晚上,我都在高约7( ) ...查看


  •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