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文汇
2006.09(上半月刊)
政法行政
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
□
吴有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我国正处于行政改革的“攻坚阶段”,面对当前改革形势,我国需要对未来的改革有一个总体的、明晰的思路。本文指出了“十一五”时期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和路径,随着“十一五”规划的逐步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将取得高效、长足的进展。
关键词十一五规划体制改革攻坚阶段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D034A中国政府如何抓住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机遇,迎接挑战,把握政府改革的发展路向,关键在于行政体制的改革。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体制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就需要理解体制改革的内涵,明确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采取切实的举措,科学地进行行政体制改革。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内涵所谓行政体制改革,是行政体制安排的积极变动和替换,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首要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对行政体制改革的阐述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各级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核准和备案制度,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健全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度。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
二、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现状和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重大进展,政企分开迈出了重要步伐,政府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所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建立,撤销工业经济部门,加强了市场监管部门;政府机构、人员大幅度精简;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有了一定改善,行政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可以说,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
但是,与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和要求相比,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政府管理的越位、缺位和错位并存;政府组织结构及其权力、职责配置还不尽科学,职能交叉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还不高,形式主义和“文山会海”仍然严重;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三、“十一五”时期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途径及建议针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新阶段,则要坚持新形势下的改革原则,主要从以下途径出发:
1.以扩大公共服务为重点的政府职能转型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有三个方面:即经济性公共服务、社会性公共服务和制度性公共服务。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
文章编号:(2006)1672-789409-129-01
期,处在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的关键时期,处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
期,因此,在突出以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为主要任务的经济性公共服务的同时,还要强化社会性公共服务和制度性公共服务。
2.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的中央机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机构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有一定的突破。但从总体看,中央机构改革还不彻底,同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扩大公共服务职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第一,要从有利于科学决策出发,推进中央机构行政体制改革。建议中央一级的行政体制改革要有利于统一决策,有利于综合协调。
第二,当前决策—执行合一的机构设置已经带来许多问题:决策—执行合一使垄断行业改革难以有大的进展,使政府在具体职能的执行方面严重不到位。新的决策执行机构要依法办事,体制相对独立。
第三,以审计部门改革为试点,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为有效监督政府,建议审计署直接隶属于全国人大。有利于监督政府行为和发挥人大监督政府的作用。
3.以限制与规范政府部门利益为重点的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目前,部门利益凸显已成为政府自身建设的突出问题,由此导致了许多消极腐败现象,社会各方面对此反映强烈。因此,“十一五”期间,应该加快以限制和规范政府部门利益为重点的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
具体措施有:加快投资体制改革与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努力实现基础领域改革的实质性突破;严格限制各级政府的直接招商引资活动,建议中央明文制止地方政府各种直接招商引资活动;政府消费的市场化,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机制,逐步实现政府消费的市场化。
4.以合理划分各级地方政府权责为目标的地方行政体制改革我国是一个大国,且地方的情况又有很大差别。因此,地方行政体制改革既要有利于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为此,建议:第一,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尤其是乡镇一级改革,应允许各地从实际情况出发,逐步过渡。第二,地方行政体制改革要在明确基本目标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十一五”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和谐社会。行政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将要持续相当长一个时期,贯穿建设和谐社会的始终。我们也坚定地相信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激发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永葆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3“十一五]”规划具体认识.新华网.
129
科教文汇
2006.09(上半月刊)
政法行政
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
□
吴有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我国正处于行政改革的“攻坚阶段”,面对当前改革形势,我国需要对未来的改革有一个总体的、明晰的思路。本文指出了“十一五”时期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和路径,随着“十一五”规划的逐步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将取得高效、长足的进展。
关键词十一五规划体制改革攻坚阶段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D034A中国政府如何抓住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机遇,迎接挑战,把握政府改革的发展路向,关键在于行政体制的改革。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体制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就需要理解体制改革的内涵,明确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采取切实的举措,科学地进行行政体制改革。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内涵所谓行政体制改革,是行政体制安排的积极变动和替换,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首要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对行政体制改革的阐述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各级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核准和备案制度,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健全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度。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
二、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现状和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重大进展,政企分开迈出了重要步伐,政府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所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建立,撤销工业经济部门,加强了市场监管部门;政府机构、人员大幅度精简;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有了一定改善,行政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可以说,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
但是,与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和要求相比,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政府管理的越位、缺位和错位并存;政府组织结构及其权力、职责配置还不尽科学,职能交叉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还不高,形式主义和“文山会海”仍然严重;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三、“十一五”时期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途径及建议针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新阶段,则要坚持新形势下的改革原则,主要从以下途径出发:
1.以扩大公共服务为重点的政府职能转型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有三个方面:即经济性公共服务、社会性公共服务和制度性公共服务。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
文章编号:(2006)1672-789409-129-01
期,处在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的关键时期,处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
期,因此,在突出以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为主要任务的经济性公共服务的同时,还要强化社会性公共服务和制度性公共服务。
2.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的中央机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机构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有一定的突破。但从总体看,中央机构改革还不彻底,同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扩大公共服务职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第一,要从有利于科学决策出发,推进中央机构行政体制改革。建议中央一级的行政体制改革要有利于统一决策,有利于综合协调。
第二,当前决策—执行合一的机构设置已经带来许多问题:决策—执行合一使垄断行业改革难以有大的进展,使政府在具体职能的执行方面严重不到位。新的决策执行机构要依法办事,体制相对独立。
第三,以审计部门改革为试点,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为有效监督政府,建议审计署直接隶属于全国人大。有利于监督政府行为和发挥人大监督政府的作用。
3.以限制与规范政府部门利益为重点的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目前,部门利益凸显已成为政府自身建设的突出问题,由此导致了许多消极腐败现象,社会各方面对此反映强烈。因此,“十一五”期间,应该加快以限制和规范政府部门利益为重点的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
具体措施有:加快投资体制改革与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努力实现基础领域改革的实质性突破;严格限制各级政府的直接招商引资活动,建议中央明文制止地方政府各种直接招商引资活动;政府消费的市场化,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机制,逐步实现政府消费的市场化。
4.以合理划分各级地方政府权责为目标的地方行政体制改革我国是一个大国,且地方的情况又有很大差别。因此,地方行政体制改革既要有利于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为此,建议:第一,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尤其是乡镇一级改革,应允许各地从实际情况出发,逐步过渡。第二,地方行政体制改革要在明确基本目标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十一五”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和谐社会。行政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将要持续相当长一个时期,贯穿建设和谐社会的始终。我们也坚定地相信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激发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永葆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3“十一五]”规划具体认识.新华网.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