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观课报告
有幸看了远程研修网站上提供的李老师的优课视频《将相和》,感受颇深。从课的设计、过程实施、教学调控及学习效果来看,李老师的素质教学相当不错,这堂课收获多多。
《将相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个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要如列传》改写的,课文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过程,赞扬了蔺相如机智勇敢和为国家利益顾全大局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能改的爱国精神。
这节课,我的观察视角是学生与老师的互动。
1.教师提出描述性问题14次,判断性问1次。
2..学生解决理解性问题22次,动手操作问题4次,寻求帮助问题没有。
3.整节课师生互动7次,生生互动3次,师班互动10次。
4.课上,教师通过问题对互动过程推进了13次,利用评价推进了7次,非语言推进2次。
5.课上师生间的言语互动30秒以下8次,30秒以上14次。
6.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热情16次,冷漠和忽视的态度没有。
7.在互动管理中,有效调控9次,放任调控没有。
从师生互动的角度来观察李老师执教的《将相和》一课,结合统计数据,有以下发现:
李老师主要以问题推进互动为主,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感知,体会文章内容。课上,李老精心设计了18次提问,这些问题围绕学习目标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学生时刻有明晰的目标任务,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本节课,师生互动的时间已超过30秒以上,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的时间。
纵观整节课,师班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问题的解决展开了充分的互动;通过有效的组织调控,学生始终处于交流研讨状态,高质量地完成本堂课的学习任务,这也反映出李老师独到的教育机智和处理师生互动问题的艺术与技巧。 从观察数据来看,整节课生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比如学生提出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先去思考,要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课上学生遇到困难能主动寻求帮助的次数为零次,也说明学生学得仍然比较被动。
听了这节课让我受益良多,也激励了我在今后的执教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将相和》观课报告
有幸看了远程研修网站上提供的李老师的优课视频《将相和》,感受颇深。从课的设计、过程实施、教学调控及学习效果来看,李老师的素质教学相当不错,这堂课收获多多。
《将相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个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要如列传》改写的,课文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过程,赞扬了蔺相如机智勇敢和为国家利益顾全大局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能改的爱国精神。
这节课,我的观察视角是学生与老师的互动。
1.教师提出描述性问题14次,判断性问1次。
2..学生解决理解性问题22次,动手操作问题4次,寻求帮助问题没有。
3.整节课师生互动7次,生生互动3次,师班互动10次。
4.课上,教师通过问题对互动过程推进了13次,利用评价推进了7次,非语言推进2次。
5.课上师生间的言语互动30秒以下8次,30秒以上14次。
6.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热情16次,冷漠和忽视的态度没有。
7.在互动管理中,有效调控9次,放任调控没有。
从师生互动的角度来观察李老师执教的《将相和》一课,结合统计数据,有以下发现:
李老师主要以问题推进互动为主,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感知,体会文章内容。课上,李老精心设计了18次提问,这些问题围绕学习目标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学生时刻有明晰的目标任务,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本节课,师生互动的时间已超过30秒以上,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的时间。
纵观整节课,师班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问题的解决展开了充分的互动;通过有效的组织调控,学生始终处于交流研讨状态,高质量地完成本堂课的学习任务,这也反映出李老师独到的教育机智和处理师生互动问题的艺术与技巧。 从观察数据来看,整节课生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比如学生提出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先去思考,要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课上学生遇到困难能主动寻求帮助的次数为零次,也说明学生学得仍然比较被动。
听了这节课让我受益良多,也激励了我在今后的执教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