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项目资金整合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中共洪湖市曹市镇委 曹市镇人民政府
近几年来,我们紧紧抓住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机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切实加强项目资金整合,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得农业生产条件较快改善,农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据粗略统计,三年多来全镇累计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7亿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高产农田建设3万多亩;疏挖沟渠106条87公里(其中衬砌河渠19公里);新修通乡联村公路80多公里;解决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设沼气池1850口、垃圾池680个,拆除破旧废弃房层1.8万平方米,新建晒场4万平方米,填塘平坑65万立方米,植树30多万棵,基本实现了国土整理、沟渠整治、通乡联村公路、农村安全饮水和村庄环境整治等“五个全覆盖”,让广大农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带来的实惠和深刻变化。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科学规划,精心描绘发展蓝图
我们按照《仙洪试验区总体规划实施纲要》的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高起点、高标准地完成“一主四子”(即总体规划、产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土地利用、村庄布局)
规划编制,引领了各项建设的高效有序推进。一是在规划编制前期,先行试点示范。早在2008年,我们就选择了“锦绣梅园” 这一群众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强、进出交通方便的区域先行试点,为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二是在规划编制之中,广泛征求意见。在规划编制中,我们组建专班,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基本情况。通过走访群众、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以及向部门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印发初稿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充分集思广益。特别是对于涉及民生根本利益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必须取得广大村民的一致同意。三是在规划实施之时,及时修订完善。如我们抓住被纳入全国农村土地连片整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双试点县市机遇,及时加大了国土整理和村庄环境整治力度。这样通过反复修改、不断完善,使得规划充分体现了专业水准、地方特色和群众意愿,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行动指南;规划编制过程也成为统一思想、发动群众、集中智慧、推进发展的过程。
二、坚持多元投入,广泛筹措建设资金
新农村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入,但完全靠政府大包大揽也是不现实和不可取的。因此,我们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有效破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加大政府投入。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投资重点向“三农”
倾斜和设立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力度。几年来,仅“锦绣梅园”项目区,就共争取财政、交通、国土、农业、水利、卫生、林业等部门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二是引导农民投入。通过规划带动、项目引导和政策激励,充分调动农民投资建设可直接受益的“家门口工程”的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如我们对修建通修建晒场每平方米奖励10元,拆迁违章建筑的每平方米奖励60-150元。几年来,共带动农民投入建房、修路、改水和环境整治方面的资金3000多万元。三是吸引社会投入。三年多来,通过采取市场的办法,发挥资源优势,吸引民营资本、社会资本等共2000多万元。如我们与市内一家林业公司签订十年的承包河道边坡植树的合同。镇里不用掏钱,村里不用掏钱,农民不用掏钱,用十年的承包款来投资疏挖扩洗。通过这种办法共疏挖扩洗河渠61公里。通过修路以后,路两边的土地增值了,我们采取公开拍卖、吸收民间资本用于交通建设。同时通过国土项目实施迁村腾地,增加了耕地面积,村集体的机动地又可以进行公开招租,从而增加村集体收入,全镇以此筹措资金150万元,新增耕地500多亩,增加集体收入30多万元。
三、坚持项目整合,实施集中连片建设
抓好项目资金整合,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核心和关键。我们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以项目为载体,以整合为手段,
按照“各出一道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打破单一项目独进的格局,实行多项捆绑,全面治理,从一村整治到一个区域全面建设转变,充分发挥资金聚集效应和项目示范作用。一是加强源头对接。在建设之初,我们根据各村规划实际,积极将具体建设计划与部门资金项目实行对接,确保将各项建设计划落到实处。二是实行捆绑使用。坚持小项目靠近大项目、移动项目靠近固定项目、后规划项目靠近先规划项目,同类项目相互衔接,实行集中捆绑申报,审批后分块实施的办法,加强项目资金的整合。三是坚持连片建设。我镇新农村建设就是先行在“锦绣梅园”项目区的天井、梅桥等五个村试点,然后到拓展到周边15个村,最后扩大到全镇范围的。目前,我们正抓紧推进以穴堤、吴口等村为重点的“锦绣梅园”项目区四期建设,主要包括硬化沟渠6.2公里,实施国土整治2万亩,开展“一建三改”200户等项目。通过加强项目整合,实现了“三个最大化”:第一个最大化就是项目效益的最大化。项目整合到一块后,项目之间互相配套、互相支持;第二个最大化就是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把资金整合到一块以后,既可以减少当地政府配套的需求,又结合统筹建设把资金使用得更加合理有效;第三个最大化就是群众参与的最大化。通过项目整合,路修好了,河渠疏洗了,“一建三改”建好了,从而调动了群众大力支持、直接参与的积极性。
四、坚持长远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渠道疏挖好了,沼气池修建好了,农户房前屋后的环境整治好了,村民活动场所和设施配套好了,如何进行管理,使其更长久地发挥效益?这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我们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建立公益服务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如“一建三改”项目中,原先也建过沼气池,但使用效率不高。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市场服务体系。我们补贴资金购置配送车辆运输猪粪,从而解决了沼料供给问题,一般猪粪50元一车,加点桔杆发酵,50元可管6个月,1个月的成本只要10多块钱;同时,每500户建立了一个服务站,农户交20元钱用于维修,配置了一个吸料车免费收集,清运沼料,解决出料难的问题,群众对建沼气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建立村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在村庄环境卫生问题上,我们在配齐垃圾池、清运车等硬件设施外,采取政府投一点、农户出一点的办法,每村配备6-10名垃圾清扫人员,定时清扫,确保环境卫生整洁。三是建立农民自主发展、民主管理的自治机制。我们坚持把推进民主政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注重发挥村民理事会以及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坚持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的制度,普遍实行了政策、政务、财务“三公开”,对村里每项建设,采取“五民工作法”的方式,即民事民议、民事民
决、民事民筹、民事民建、民事民管,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管理权,从而激发群众参与的热情。
曹市镇作为仙洪试验区首批进的试点乡镇之一,虽然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和经验,但与全省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下段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现5-7年大变化的目标,认真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再鼓干劲,再添措施,力争把仙洪试验区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效示范。
加强项目资金整合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中共洪湖市曹市镇委 曹市镇人民政府
近几年来,我们紧紧抓住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机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切实加强项目资金整合,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得农业生产条件较快改善,农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据粗略统计,三年多来全镇累计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7亿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高产农田建设3万多亩;疏挖沟渠106条87公里(其中衬砌河渠19公里);新修通乡联村公路80多公里;解决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设沼气池1850口、垃圾池680个,拆除破旧废弃房层1.8万平方米,新建晒场4万平方米,填塘平坑65万立方米,植树30多万棵,基本实现了国土整理、沟渠整治、通乡联村公路、农村安全饮水和村庄环境整治等“五个全覆盖”,让广大农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带来的实惠和深刻变化。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科学规划,精心描绘发展蓝图
我们按照《仙洪试验区总体规划实施纲要》的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高起点、高标准地完成“一主四子”(即总体规划、产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土地利用、村庄布局)
规划编制,引领了各项建设的高效有序推进。一是在规划编制前期,先行试点示范。早在2008年,我们就选择了“锦绣梅园” 这一群众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强、进出交通方便的区域先行试点,为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二是在规划编制之中,广泛征求意见。在规划编制中,我们组建专班,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基本情况。通过走访群众、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以及向部门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印发初稿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充分集思广益。特别是对于涉及民生根本利益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必须取得广大村民的一致同意。三是在规划实施之时,及时修订完善。如我们抓住被纳入全国农村土地连片整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双试点县市机遇,及时加大了国土整理和村庄环境整治力度。这样通过反复修改、不断完善,使得规划充分体现了专业水准、地方特色和群众意愿,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行动指南;规划编制过程也成为统一思想、发动群众、集中智慧、推进发展的过程。
二、坚持多元投入,广泛筹措建设资金
新农村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入,但完全靠政府大包大揽也是不现实和不可取的。因此,我们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有效破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加大政府投入。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投资重点向“三农”
倾斜和设立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力度。几年来,仅“锦绣梅园”项目区,就共争取财政、交通、国土、农业、水利、卫生、林业等部门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二是引导农民投入。通过规划带动、项目引导和政策激励,充分调动农民投资建设可直接受益的“家门口工程”的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如我们对修建通修建晒场每平方米奖励10元,拆迁违章建筑的每平方米奖励60-150元。几年来,共带动农民投入建房、修路、改水和环境整治方面的资金3000多万元。三是吸引社会投入。三年多来,通过采取市场的办法,发挥资源优势,吸引民营资本、社会资本等共2000多万元。如我们与市内一家林业公司签订十年的承包河道边坡植树的合同。镇里不用掏钱,村里不用掏钱,农民不用掏钱,用十年的承包款来投资疏挖扩洗。通过这种办法共疏挖扩洗河渠61公里。通过修路以后,路两边的土地增值了,我们采取公开拍卖、吸收民间资本用于交通建设。同时通过国土项目实施迁村腾地,增加了耕地面积,村集体的机动地又可以进行公开招租,从而增加村集体收入,全镇以此筹措资金150万元,新增耕地500多亩,增加集体收入30多万元。
三、坚持项目整合,实施集中连片建设
抓好项目资金整合,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核心和关键。我们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以项目为载体,以整合为手段,
按照“各出一道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打破单一项目独进的格局,实行多项捆绑,全面治理,从一村整治到一个区域全面建设转变,充分发挥资金聚集效应和项目示范作用。一是加强源头对接。在建设之初,我们根据各村规划实际,积极将具体建设计划与部门资金项目实行对接,确保将各项建设计划落到实处。二是实行捆绑使用。坚持小项目靠近大项目、移动项目靠近固定项目、后规划项目靠近先规划项目,同类项目相互衔接,实行集中捆绑申报,审批后分块实施的办法,加强项目资金的整合。三是坚持连片建设。我镇新农村建设就是先行在“锦绣梅园”项目区的天井、梅桥等五个村试点,然后到拓展到周边15个村,最后扩大到全镇范围的。目前,我们正抓紧推进以穴堤、吴口等村为重点的“锦绣梅园”项目区四期建设,主要包括硬化沟渠6.2公里,实施国土整治2万亩,开展“一建三改”200户等项目。通过加强项目整合,实现了“三个最大化”:第一个最大化就是项目效益的最大化。项目整合到一块后,项目之间互相配套、互相支持;第二个最大化就是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把资金整合到一块以后,既可以减少当地政府配套的需求,又结合统筹建设把资金使用得更加合理有效;第三个最大化就是群众参与的最大化。通过项目整合,路修好了,河渠疏洗了,“一建三改”建好了,从而调动了群众大力支持、直接参与的积极性。
四、坚持长远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渠道疏挖好了,沼气池修建好了,农户房前屋后的环境整治好了,村民活动场所和设施配套好了,如何进行管理,使其更长久地发挥效益?这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我们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建立公益服务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如“一建三改”项目中,原先也建过沼气池,但使用效率不高。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市场服务体系。我们补贴资金购置配送车辆运输猪粪,从而解决了沼料供给问题,一般猪粪50元一车,加点桔杆发酵,50元可管6个月,1个月的成本只要10多块钱;同时,每500户建立了一个服务站,农户交20元钱用于维修,配置了一个吸料车免费收集,清运沼料,解决出料难的问题,群众对建沼气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建立村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在村庄环境卫生问题上,我们在配齐垃圾池、清运车等硬件设施外,采取政府投一点、农户出一点的办法,每村配备6-10名垃圾清扫人员,定时清扫,确保环境卫生整洁。三是建立农民自主发展、民主管理的自治机制。我们坚持把推进民主政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注重发挥村民理事会以及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坚持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的制度,普遍实行了政策、政务、财务“三公开”,对村里每项建设,采取“五民工作法”的方式,即民事民议、民事民
决、民事民筹、民事民建、民事民管,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管理权,从而激发群众参与的热情。
曹市镇作为仙洪试验区首批进的试点乡镇之一,虽然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和经验,但与全省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下段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现5-7年大变化的目标,认真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再鼓干劲,再添措施,力争把仙洪试验区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效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