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第二课时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新乡市第三十一中学 郭海连

一、教学目标 :

1.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指挥作战的策略思想。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曹刿指挥作战的策略思想。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你肯定了解了不少的知识,你知道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吗?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跟“齐鲁长勺之战”有关的一篇文章《曹刿论战》。这篇文章选自哪部书?(《左传》)谁来介绍这部书?

(二) 介绍《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而作。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己熟悉课文,两分钟后请三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字词的读音和断句,最后同学们一起来评价:哪里有错误或不足?可能会读错的字:

间 (jiàn) 鄙(bǐ) 帛(bó) 辙 (zhé) 轼 (shì) 夫(fú)

2、初步理解课文

①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曹刿)

②曹刿和谁论战 ?(鲁庄公)

③论的是哪一场战役?(长勺之战)

曹刿是怎么论战的呢,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寻找答案

(四)再读课文,探究文本

1、把握曹刿战略战术思想

①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

的?

②为什么“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③为什么“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 ”?

④从战争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曹刿的战术思想是什么?

2、品评曹刿、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

这两个人物你更喜欢哪一个?并用“从„„中可以看出„„

是一个„„样的人”的句式说话

曹刿:爱国热情,政治远见,卓越才能,过人谋略。

鲁庄公:政治无能,军事无知;实事求是、虚心听取;礼贤

下士、任人唯贤;为求真知 ,不耻下问。

(五)又读课文,畅谈所得

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

(六)小结全文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

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

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形象。

(七)当堂训练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又何间焉( ) 望其旗靡( ) 遂逐齐师( ) 肉食者鄙( ) 牺牲玉帛( ) 夫战,勇气也(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 ) .

(2)齐师败绩( ) ..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 ...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 ) ..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 古义: 今义:

(2 古义: 今义:

(3 古义: 今义:

(4 古义: 今义:

4、请归纳文章中“之”“以”的用法。

5、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2)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3)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4)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

在?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八) 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感悟,请写一篇200字

左右的学习感悟。

曹刿论战教案

新乡市第三十一中学 郭海连

一、教学目标 :

1.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指挥作战的策略思想。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曹刿指挥作战的策略思想。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你肯定了解了不少的知识,你知道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吗?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跟“齐鲁长勺之战”有关的一篇文章《曹刿论战》。这篇文章选自哪部书?(《左传》)谁来介绍这部书?

(二) 介绍《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而作。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己熟悉课文,两分钟后请三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字词的读音和断句,最后同学们一起来评价:哪里有错误或不足?可能会读错的字:

间 (jiàn) 鄙(bǐ) 帛(bó) 辙 (zhé) 轼 (shì) 夫(fú)

2、初步理解课文

①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曹刿)

②曹刿和谁论战 ?(鲁庄公)

③论的是哪一场战役?(长勺之战)

曹刿是怎么论战的呢,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寻找答案

(四)再读课文,探究文本

1、把握曹刿战略战术思想

①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

的?

②为什么“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③为什么“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 ”?

④从战争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曹刿的战术思想是什么?

2、品评曹刿、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

这两个人物你更喜欢哪一个?并用“从„„中可以看出„„

是一个„„样的人”的句式说话

曹刿:爱国热情,政治远见,卓越才能,过人谋略。

鲁庄公:政治无能,军事无知;实事求是、虚心听取;礼贤

下士、任人唯贤;为求真知 ,不耻下问。

(五)又读课文,畅谈所得

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

(六)小结全文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

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

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形象。

(七)当堂训练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又何间焉( ) 望其旗靡( ) 遂逐齐师( ) 肉食者鄙( ) 牺牲玉帛( ) 夫战,勇气也(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 ) .

(2)齐师败绩( ) ..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 ...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 ) ..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 古义: 今义:

(2 古义: 今义:

(3 古义: 今义:

(4 古义: 今义:

4、请归纳文章中“之”“以”的用法。

5、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2)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3)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4)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

在?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八) 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感悟,请写一篇200字

左右的学习感悟。


相关文章

  • [曹刿论战]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21.曹刿论战宜宾县孔滩镇初级中学校    李海[教材分析]: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争发生在公元前68 ...查看


  • [曹刿论战]教案5
  • 曹刿论战教案 一.教学目标 : 1.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作好政治准备. 2.要善于把握有利时机. 3.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并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培养青少年机智沉着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古今义不同的实词及&qu ...查看


  • 长春版九上[曹刿论战]word教案
  • 27.曹刿论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 ...查看


  • 曹刿论战(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课题 曹刿论战 课型 新授课课时 四课时 授课 喻安君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 ...查看


  •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
  •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 张红梅 按以往传统的教学,教学<曹刿论战>这篇文章,就是让同学们读读,译译,我再串讲全文,把曹刿的"远谋"充分挖掘一番,再与鲁庄公的"鄙"对照一下,学生知道课文通过对 ...查看


  • 曹刿论战教案
  • 刿 论 <左战> 传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 .积 文累言文常的用实.词虚.特殊词式句正确翻,课译.文 2. 了背解,景握曹把的刿略战战术思.,想理解鲁以弱胜军强原的.因 能力 目标: 1 .掌本文握围绕"战论&q ...查看


  • [谭嗣同之死]教案
  • [教学目标]学习谭嗣同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认识人物思想的局限性:学习本文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新文体"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 ...查看


  • [孟子]二章教案示例二
  • 教案示例二 重难点分析: 1.辨析疑难字.词不达意.句意,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后,教师精要讲解的方法学习. 2.理解蕴含在两文中的作者的观点,是学习本文的又一重点,教师应通过设计带有启发性问题的形 ...查看


  • 孟子两章教案
  • <孟子>两章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读准字音,划准节奏,初步揣摩文言文诵读技巧.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3.多种形式朗读, 体会孟子散文论辩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