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分析报告
题 目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专利分析报告
专业班级 信管10(2)班
姓名(学号) 姚 婷 [1**********]
董冰清 [1**********]
指导老师:
二O一二年十二月五日
目 录
一、概述............................................................................................... 3
二、企业专利具体情况 ...................................................................... 3
三、关于涉及的技术领域 .................................................................. 5
(一)、伊利集团主要涉及技术领域 .......................................... 5
(二)、对技术领域的时间序列分析 .......................................... 7
(三)、伊利与农业技术领域 ...................................................... 9
(四)、伊利与同行业的专利申请情况比较 .............................. 9
四、同行业中技术创新能力的比较 ................................................ 10
(一)、中国乳制品行业专利申请情况 .................................... 10
(二)、伊利竞争对手的专利情况以及技术创新能力 ............ 11
五、伊利在农业技术领域以及作业、运输技术领域上的发展趋势
............................................................................................................. 16
(一)、农业技术领域 .............................................................. 16
(二)、作业、运输技术领域 .................................................... 17
六、伊利所在乳业中多家企业的专利比较,并在不同技术领域与
其最具竞争实力的企业比较,并进行详细分析。 ........................ 19
(一) 相关检索 ........................................................................ 19
(二)伊利企业在乳酸菌技术领域与国内同行业对比及其今后
发展方向。 .................................................................................. 22
七、伊利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 .................................................... 25
八、结束语......................................................................................... 27
一、概述
所选企业: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的所有名称或子(分)公司:五大事业部分为:原奶、液奶、酸奶、冷饮和奶粉。各区域分公司:华北、华东、华南和西南大区。
专业搜索引擎:SooPat专利搜索引擎
二、企业专利具体情况
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十年内共有专利总量1400项,主要分为发明(458项)、实用新型(195项)、外观(747项)。以下是部分截图以及按公开时间计算专利数量的折线图。
图0 按公开日期专利数目折线图
图1-1 发明类专利
图1-2 发明类专利按公开日期计算书目的折线图
表2-1实用新型类专利
图2-2实用新型类专利按公开日期计算书目的折线图
图3-1外观类专利
图3-2外观类专利按公开日期计算书目的折线图
三、关于涉及的技术领域
(一)、伊利集团主要涉及技术领域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涉及的技术领域有:农业、作业运输、物理等。其中农业领域所占比例最大,为73.44%。详细情况及比例见图4
图4 各技术领域所占比例图
在发明类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上,技术领域的设计略有不同。发明类专利中,农业技术领域所占比例远远超过其他行业,而在发明新型类专利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技术领域是作业运输,其次是农业,二者所占比例几乎占据所有。详细情况见图5-1、图5-2
图5-1 发明类专利技术领域分布情况
图5-2实用新型类专利技术领域分布情况
(二)、对技术领域的时间序列分析
针对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所涉及的技术领域情况,我们分别对总体和部分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见下图
图6 伊利专利技术领域时间序列分析
图6-1 发明类专利技术领域时间序列分析
图6-2 实用新型类专利技术领域时间序列分析
比较上表,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农业技术领域上的专利一直处于数量最大的状态。
图6可看出在2008年时农业方面的专利达到最高,这也可以在2008年伊利的快速发展上得到印证。作业、运输领域与农业领域相比起步较晚,主要发展是在2007年之后,并呈现增长的趋势,在2011年时达到顶峰。其它领域也有部分专利但并非主要。
图6-1可看出在发明类专利上农业领域几乎占据所有比重,其中2007至2008年间发展最为快速,并在2011年达到2008年的高潮之后的另一个小高潮。
其它发明并没有明显的发展。
图6-2可看出在实用新型类专利上,发展最为迅速的是作业、运输技术领域。从2002年至今总体上一直呈现出迅速上升的趋势。
结合以上分析,得出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个技术领域上的发展一直以农业领域最为迅速,2007年之后作业与运输行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三)、伊利与农业技术领域 通过专利在技术领域上的分布情况,得出伊利主要的发展在农业领域的结论。伊利也一直是中国农业产业化的龙头近年来,中国乳业的龙头企业内蒙古伊利集团不断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累计向奶农发放奶款230亿元,惠及农牧民500万人,提升了农业产业层次,培养出一代代有技能的新农民,带出一片片生态牧场......伊利的实践,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伊利与同行业的专利申请情况比较
蒙牛、伊利、光明、三元是乳品行业专利申请量前几名的企业申请人。蒙牛、伊利是国内乳业的巨头,三元和光明分别是北京和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公司。
上述几家国内企业的总体情况体现出2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外观设计专利占总专利申请量的比重高达75%。这与乳品行业的自身特点和目前中国市场环境密切相关。乳品行业中特有的外观设计是消费者识别品牌的重要标识。其次,蒙牛和伊利的专利申请量远超其他乳品企业。这源于蒙牛和伊利强大的市场地位和丰富的产品结构。
蒙牛和伊利同是崛起于内蒙古的乳品企业,经多年发展已成长为国内乳品行业巨头,形成目前国内市场的双寡头格局。在专利申请方面,两者的申请状况和知识产权战略模式比较类似。见图7。
图7 乳制品行业专利申请情况
从专利申请数量而言,蒙牛和伊利的申请总量相差不大,其中发明和实用新型约占24%,从2005年以来蒙牛和伊利的发明和实用新型申请量增长率在50%以上,并且占总申请量的比重还在继续上升。专利侧重点从外观设计向发明和实用新型转移,是蒙牛和伊利的专利策略日渐成熟的标志之一。
再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力状态来看,伊利仅有3项专利处于无权状态,蒙牛有13项无权,无权专利占整个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比重低于光明。
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布状况来看,蒙牛和伊利所涉及的IPC小组众多,从分类号分布上难以准确判断各自技术趋势。而且乳制品大多为配制品组合物,其发明点往往在于各成分的组合配伍关系。IPC分类统计较难反映这种关系。
四、同行业中技术创新能力的比较
(一)、中国乳制品行业专利申请情况
对于全球乳制品企业而言,中国乳制品市场潜力巨大,蕴藏着值得挖掘的商机,也正是基于对中国市场的看好,国内外乳制品企业展开新产品研发大战,争相在中国推出更具科技含量和功能性的乳制品。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11年专利分析普及推广项目《乳制品行业专利分析报告》(下称《报告》)显示,近些年,
中国乳制品领域创新活动日渐活跃,中国国内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更是进入高速增长期,目前共提交发明专利申请4147件(截至2011年8月31日),占到该领域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80%。
虽然我国乳制品行业专利申请量增长迅速,其中液体乳申请量最多但是依然存在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申请仅限国内市场的问题。
(二)、伊利竞争对手的专利情况以及技术创新能力
(1)、蒙牛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9年8月,总部设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肩负着“百年蒙牛、强乳兴农”的使命,借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1年底,蒙牛集团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立生产基地30多个,总资产超200亿元,年产能超700万吨,累计创造产值1834亿元、向国家上缴税金90.9亿元,累计收购鲜奶2462万吨、为农牧民发放奶款683亿元,被社会形象地誉为西部大开发以来“最大的造饭碗企业”。2012年9月21日起,蒙牛实行大规模换装,在全国商家新包装产品。
蒙牛共有专利1332项,发明类348项,实用新型类47项,外包装类937项。主要涉及技术领域与伊利大体相同。详见图8-1,图8-2,图8-3
图8-1 蒙牛专利情况
图8-2 蒙牛专利涉及技术领域情况1
图8-3 蒙牛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情况
(2)、光明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资、外资、民营资本组成的产权多元化股份制上市公司,从事乳和乳制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奶牛和公牛饲养、培育,物流配送,营养保健食品开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有乳品研发中心、加工设备以及加工工艺,形成了消毒奶、保鲜奶、酸奶、超高温灭菌奶、奶粉、黄油干酪、果汁饮料等系列产品,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乳制品生产、销售企业之一。
光明共有专利181项,其中发明类有127项,实用新型类有3项,外观类有51项。主要涉及技术领域为农业以及化工、冶金。详见图9-1,图9-2,图9-3
图9-1 光明专利情况
图9-2 光明专利涉及技术领域情况1
图9-3 光明发明和实用新型类专利情况
(3
)、三元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元食品)是以奶业为主,兼营麦当劳快餐的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 其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北京市牛奶总站,1968年更名为北京市牛奶公司,1997年成立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并作为北京控股有限公司成员企业于香港上市,2001年公司改制成为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8月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5,000万股,9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6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准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方案,2009年11月成功非公开发行股票后,公司总股本88,500万股。同时,北京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和广东三元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的中方权益是三元食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拥有北京麦当劳50%的股份,间接拥有广东麦当劳25%的股份。
三元共有专利49项,其中发明类专利30项,实用新型类专利2项,外观类专利17项。主要实际技术领域为农业以及化工、冶金。详见图10-1,图10-2,图10-3
图10-1 三元专利情况
图10-2 三元涉及技术领域
图10-3 三元发明和实用新型类专利情况
总结:在伊利的竞争对手中,蒙牛的专利数量与伊利相差不大,但光明与三元远远不及伊利。通过对四家乳制品企业的发明和使用新型类专利情况的比较,可以得出伊利和蒙牛在技术创新上更为重视也更有成效。其中,伊利发明和实用新型类专利有653项,蒙牛有394项,不难看出伊利更胜一筹。虽然蒙牛今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伊利最大的竞争对手,但伊利依然用重视创新的思想占据着中国乳制品行业龙头的地位。伊利的技术创新不仅体现在对乳制品开发创新上,还体现在农业技术、环保低碳上,不仅带动了内蒙经济发展,还开创了环保低碳、白色产业的新篇章。,
伊利集团之所以能够不断做强做大,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伊利集团在经营模式及科技上的不断创新,走的是一条有效保护奶农利益、带动地方经济、实现企业增长、促进行业发展的共赢之路。
五、伊利在农业技术领域以及作业、运输技术领域上的发展
趋势
(一)、农业技术领域
中国乳业的龙头企业内蒙古伊利集团不断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累计向奶农发放奶款230亿元,惠及农牧民500万人,提升了农业产业层次,培养出一代代有技能的新农民,带出一片片生态牧场......伊利的实践,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作出了巨大贡献。
图11伊利专利技术领域时间序列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伊利十分重视在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这也为伊利长期占据中国乳制品行业龙头提供了保障。
2000年,伊利率先实施了“公司+牧场小区+奶户”的发展模式,发展战略是:“集中饲养、集中挤奶、科学管理、统一防疫”。这种发展模式使牧场小区的牛奶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显著增加,奶牛的疫病发生率大幅下降,奶农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还扶持了一大批个体牧场、养殖小区和牧场园区。
2005年,伊利第七牧场成功建立,“公司+规范化牧场园区”的发展模式正式诞生,发展战略是:“人畜分离、科学饲养、统一管理、统一挤奶、统一防疫”,这种更高一层的发展战略,大大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质量,实现了奶牛饲养业向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现代化经营模式的转变。
2006年7月18日,伊利集团与内蒙土左旗政府签约,双方结成永久战略联
盟合作伙伴,在此合作过程中,伊利集团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作用,力争将土左旗打造成中国奶源基地的旗舰。同时,还标志着伊利集团奶源基地建设已经进入第四发展阶段:全面推行奶牛合作社发展阶段。奶牛合作社,即建立由奶牛养殖户、政府职能部门、奶站经营者等组成的奶牛合作社,发展战略是:“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自主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种模式可以为社员提供技术咨询、资金协调、科普宣传、疫病防治等服务,引导社员科学管理和规范喂养,同时负责统一收奶、统一验质,统一交售,可进一步打通奶户与企业之间的渠道,保证高品质奶源的稳定供应。
伊利集团奶源基地的建设模式的四次升级,引领广大农牧民走向全球畜牧业的最前沿。在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各地的牧场,依靠伊利发家致富的奶农数不胜数。截至目前,伊利已经建立了呼包、京津唐、东北为主的三大奶源基地,同时开辟了内蒙古锡盟、赤峰和山东、山西、西安、沈阳等新的奶源基地,可控奶牛头数逾200万头,形成了“以农户养殖为起点,规模化经营为基础,标准化奶站为联系纽带,企业联农户”的乳业产业化生产模式,带动了数百万农户从事奶牛养殖。累计发放奶款近230亿元,惠及农牧民近500万人。
奶源基地遍布全国各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横跨东西、纵横南北”的战略布局。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首席农业分析师陈渝表示,伊利集团合理的全国性布局,已经将企业蓬勃发展的活力由草原辐射到全国,对于各个基地所在地来说,伊利集团的加盟,能够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有效改善当地产业结构,对当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作业、运输技术领域
配货作业是送货作业的前提,好的配货作业可以使效率提高。伊利在全国各地设置了配送中心,使运输变得方便自如
伊利乳业的配送主要有两种配送模式一种是自营配送,另一种是第三方的配送。
图12 伊利配送流程图
配送的流程经过订单处理、拣货、补货、配货、送货等过程,合理的配送过程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还可以提高顾客满意程度。
图12-1 伊利拣货流程图
近几年间,伊利重视在作业、运输方面的创新,专利数目仅次于农业技术方面,并从2005年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如图13-1、图13-2所示在实用创新类专利中,作业、运输方面所在比例超过了农业方面,并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可以看出伊利对配送方面的重视。
图13-1 伊利实用新型类专利技术领域分布1
图13-1 伊利实用新型类专利技术领域分布2
当今的消费者在看重产品质量的同时越来越看重服务质量的高低,伊利抓住了消费者这一心理,不多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使之稳坐行业龙头。
六、伊利所在乳业中多家企业的专利比较,并在不同技术领域与其最具竞争实力的企业比较,并进行详细分析。 (一) 相关检索
为了更多的掌握我国乳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专利保护情况,我们检索了1985年以
来国内9家知名乳品企业的专利申请。 (1)总体状况分析
上图显示:牛奶加工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数据库1)与国内几家乳品生产企业(数据库2)的专利申请量在1985年――2004年的增长趋势大致相似。自1986年至1990年几乎无申请专利,1991年至1996年专利申请数量开始增加,这说明我国人均乳制品的消费量递增,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中国人的乳品消费观念不断提高,乳品市场也活跃起来。1997年至今,专利申请量一直呈增长趋势,1997年内蒙古伊利实业公司在全国首次采用利乐包装后,大大延长了常温液态奶的保质期,把北方的优质奶源通过高新技术的加工和包装,成为百姓饮用方便的营养奶、安全奶,极大的改善了中国人的食品营养机构和消费习惯。伊利利乐包液体奶产销量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由50亿包增加到100亿包。2004年我国人均乳制品的消费量由2002年的6公斤快速增长到12公斤。这个成绩象征着中国乳业的快速崛起和发展,是中国乳业大批企业共同帮助国人提高健康体质奋斗结果,更是国人确立追求幸福生活和健康未来消费理念的见证。
(3)国内乳品企业专利申请类型情况
图14 国内乳品企业专利申请类型情况
由上图可以看出,国内乳品生产企业专利申请绝大部分集中在外观设计,占到96%,而发明和实用新型只占3%和1%。其中主要集中在液态奶、奶粉的包装袋、包装盒以及冷饮的包装袋居多。广东雅士利食品有限公司、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徐州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完达山哈尔滨乳品有限公司、均瑶集团上海乳品有限公司这些企业申请的专利都是关于各种液态奶和固体奶粉的包装盒、包装袋方面,而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内蒙
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申请的专利有一小部分是在液态奶和奶粉的外包装上,绝大部分是集中在冷饮的外包装袋上。这种分配格局也正是2005年我国牛奶产业和乳品产业的市场发展态势:即主要集中在液态奶、
酸奶和奶粉这三个种类上,液态奶和固体奶保持平稳增长,冷饮市场正成为乳业竞争新战场。
(二)伊利企业在乳酸菌技术领域与国内同行业对比及其今后发展方向。
主要乳品企业都在大力发展酸奶业务
由于酸奶业务发展潜力巨大,伊利集团应将其作为潜力业务大力发展,实现快速扩张,使其成为集团未来主要的利润和收入来源。
从过去2年伊利酸奶业务的发展来看,业务规模迅速发展,但远远落后
于蒙牛。
在产能布局、区域扩张和产品结构三方面存在的问题,阻碍了伊利酸奶
业务的健康发展
酸奶产品本身的特点导致酸奶业务必须实现区域化运作,这就要求伊利
在各个目标区域都建立很强的运营能力
建议伊利运用品牌、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与当地巴氏奶企业和酸
奶经销商合作以获得运营能力的快速提高
综上所述,伊利应迅速行动快速发展酸奶业务
1.重点培养口味、配方等应用研发能力,乳酸菌外购
2.立即开始建立与当地乳品企业的合作,以快速建立在各个区域内的酸奶运营能力(冷链管理、区域内分销体系)
3. 在华东、东北和华南快速建立生产基地
4.北京密云厂增加液态奶生产线,考核时合理计算酸奶业务的费用分担
5.建立北部、华东、南部三个产销一体化的区域性运作组织来促进业务快速发展,设立酸奶管理部来统一协调项目建设、技术、质量、品牌等方面的工作 七、伊利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
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83 年, 经过20多年的奋斗, 伊利雪糕、冰激淋连续七年产销量具全国第一,超高温灭菌奶产销量名列榜首, 奶粉、奶茶产销量排名前三位。
资源优势: 伊利拥有全国最大的奶源优势, 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大草原和黑龙江杜尔伯特大草原, 优质奶源和成本低廉是其制胜法宝。
品牌优势: 伊利乳业率先抓住了中国人对大草原的美好向往, 推出了/ 青青大草原, 伊利好牛奶0 的品牌口号, 为了使大草原的概念深入人心, 伊利开展了一系列以大草原为主题的推广活动。正是这一系列概念的深化, 推动了伊利品牌的发展, 使伊利品牌与其他品牌拉开了距离, 使伊利从一个区域品牌发展成为
全国性品牌。
技术优势: 与法国国立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乳品生产工艺联合研发实验室, 公司通过该实验室从事乳品基础性分析和生产工艺研究, 以全面提升科研开发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公司还引进了国内外的乳品科研人才、营养学专家、生物工程专家, 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乳品技术。公司致力于液态奶、奶粉、冷饮三大系统产品的新产品开发, 1999 年、2000 年、2001 年开发的新产品数量分别为86、89、79 个, 新产品开发成果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设备优势: 伊利引进美国国际纸业公司和德国海西亚公司保鲜奶生产线, 德国GEA 公司和瑞典利乐公司全自动化无菌罐装生产设备, 荷兰GM 公司和瑞典阿伐拉法公司的鱼骨式挤奶器等。
质量保证: 伊利公司的原奶只在一定的运输半径内采购, 并采取与奶农签订保证按优质的原则敞开收购原奶的协议的/ 伊利模式0 。同时, 公司在业内首家通过ISO9002 认证,首家采用/ 从土地到餐桌0 全程绿色食品控制系统, 主要产品均取得了绿色标志使用权。2001 年率先采用GMP( 乳品良好生产规范) 、HACCP( 危险分析关键控制点系统) 等国际先进的食品质量控制方法, 以降低产品质量风险。
目前竞争战略: 伊利股份公司根据我国乳品市场前景广阔、乳品行业快速发展的特点, 采取了专业化经营的战略。公司销售收入和利润的95%左右都来自于奶制品的加工和销售, 而且重要原材料、原奶或奶粉的95% 以上都从国内获取, 采购和销售两个环节的集中度都较高。公司通过专业化经营, 不断地把企业做大、做强, 从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扩大了市场份额, 确定了我国乳品业的龙头地位。 未来的发展战略: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 和产品同质化的今天, 伊利若还是以质量作为品牌竞争的杀手锏, 则会成为伊利发展的一大障碍。在品牌理论中, 以质量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品牌, 只能算是初级品牌, 它只有在产品的质量竞争时代具有竞争力, 随着品牌竞争的时代由质量竞争向个性竞争时代的演化, 品牌的竞争力也就失去了。我国的乳业正处于由质量竞争向个性竞争的时代发展, 屹立质量概念正在失去原有的竞争力, 以致不能提升其品牌的文化价值, 也就不能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独特的品牌个性, 更不能保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保持长足胜利。因此, 伊利未来的发展战略是如何建立独特个性文化价值的品牌, 依靠
独特的个性化品牌销售主张, 率先超越质量时代, 而进入个性竞争时代, 成为中国乳业个性化的领头羊。
八、结束语
由于在蒙牛成立之初, 采取的是对伊利的跟随战略, 因为伊利的品牌家喻户晓, 因此这一战略成效显著, 但是随着蒙牛的日益强大, 蒙牛不需要在追随他人的脚步, 而是要走出自己的道路, 因此蒙牛采取的是差异化战略。随着战略的实施, 蒙牛应着重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使其与其他乳业企业的产品区别开来, 这样才能使蒙牛在乳业市场中一枝独秀。任何一个品牌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不可模仿的品牌诉求, 以同竞争品牌相区别。因此, 伊利采取的是建立品牌个性的战略, 为了战略的开展,伊利须投入资金加快品牌成长。最终使伊利引领中国乳业企业进入个性竞争的新时代, 并建立新的时尚个性的品牌,培养顾客忠诚度。
专利分析报告
题 目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专利分析报告
专业班级 信管10(2)班
姓名(学号) 姚 婷 [1**********]
董冰清 [1**********]
指导老师:
二O一二年十二月五日
目 录
一、概述............................................................................................... 3
二、企业专利具体情况 ...................................................................... 3
三、关于涉及的技术领域 .................................................................. 5
(一)、伊利集团主要涉及技术领域 .......................................... 5
(二)、对技术领域的时间序列分析 .......................................... 7
(三)、伊利与农业技术领域 ...................................................... 9
(四)、伊利与同行业的专利申请情况比较 .............................. 9
四、同行业中技术创新能力的比较 ................................................ 10
(一)、中国乳制品行业专利申请情况 .................................... 10
(二)、伊利竞争对手的专利情况以及技术创新能力 ............ 11
五、伊利在农业技术领域以及作业、运输技术领域上的发展趋势
............................................................................................................. 16
(一)、农业技术领域 .............................................................. 16
(二)、作业、运输技术领域 .................................................... 17
六、伊利所在乳业中多家企业的专利比较,并在不同技术领域与
其最具竞争实力的企业比较,并进行详细分析。 ........................ 19
(一) 相关检索 ........................................................................ 19
(二)伊利企业在乳酸菌技术领域与国内同行业对比及其今后
发展方向。 .................................................................................. 22
七、伊利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 .................................................... 25
八、结束语......................................................................................... 27
一、概述
所选企业: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的所有名称或子(分)公司:五大事业部分为:原奶、液奶、酸奶、冷饮和奶粉。各区域分公司:华北、华东、华南和西南大区。
专业搜索引擎:SooPat专利搜索引擎
二、企业专利具体情况
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十年内共有专利总量1400项,主要分为发明(458项)、实用新型(195项)、外观(747项)。以下是部分截图以及按公开时间计算专利数量的折线图。
图0 按公开日期专利数目折线图
图1-1 发明类专利
图1-2 发明类专利按公开日期计算书目的折线图
表2-1实用新型类专利
图2-2实用新型类专利按公开日期计算书目的折线图
图3-1外观类专利
图3-2外观类专利按公开日期计算书目的折线图
三、关于涉及的技术领域
(一)、伊利集团主要涉及技术领域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涉及的技术领域有:农业、作业运输、物理等。其中农业领域所占比例最大,为73.44%。详细情况及比例见图4
图4 各技术领域所占比例图
在发明类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上,技术领域的设计略有不同。发明类专利中,农业技术领域所占比例远远超过其他行业,而在发明新型类专利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技术领域是作业运输,其次是农业,二者所占比例几乎占据所有。详细情况见图5-1、图5-2
图5-1 发明类专利技术领域分布情况
图5-2实用新型类专利技术领域分布情况
(二)、对技术领域的时间序列分析
针对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所涉及的技术领域情况,我们分别对总体和部分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见下图
图6 伊利专利技术领域时间序列分析
图6-1 发明类专利技术领域时间序列分析
图6-2 实用新型类专利技术领域时间序列分析
比较上表,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农业技术领域上的专利一直处于数量最大的状态。
图6可看出在2008年时农业方面的专利达到最高,这也可以在2008年伊利的快速发展上得到印证。作业、运输领域与农业领域相比起步较晚,主要发展是在2007年之后,并呈现增长的趋势,在2011年时达到顶峰。其它领域也有部分专利但并非主要。
图6-1可看出在发明类专利上农业领域几乎占据所有比重,其中2007至2008年间发展最为快速,并在2011年达到2008年的高潮之后的另一个小高潮。
其它发明并没有明显的发展。
图6-2可看出在实用新型类专利上,发展最为迅速的是作业、运输技术领域。从2002年至今总体上一直呈现出迅速上升的趋势。
结合以上分析,得出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个技术领域上的发展一直以农业领域最为迅速,2007年之后作业与运输行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三)、伊利与农业技术领域 通过专利在技术领域上的分布情况,得出伊利主要的发展在农业领域的结论。伊利也一直是中国农业产业化的龙头近年来,中国乳业的龙头企业内蒙古伊利集团不断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累计向奶农发放奶款230亿元,惠及农牧民500万人,提升了农业产业层次,培养出一代代有技能的新农民,带出一片片生态牧场......伊利的实践,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伊利与同行业的专利申请情况比较
蒙牛、伊利、光明、三元是乳品行业专利申请量前几名的企业申请人。蒙牛、伊利是国内乳业的巨头,三元和光明分别是北京和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公司。
上述几家国内企业的总体情况体现出2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外观设计专利占总专利申请量的比重高达75%。这与乳品行业的自身特点和目前中国市场环境密切相关。乳品行业中特有的外观设计是消费者识别品牌的重要标识。其次,蒙牛和伊利的专利申请量远超其他乳品企业。这源于蒙牛和伊利强大的市场地位和丰富的产品结构。
蒙牛和伊利同是崛起于内蒙古的乳品企业,经多年发展已成长为国内乳品行业巨头,形成目前国内市场的双寡头格局。在专利申请方面,两者的申请状况和知识产权战略模式比较类似。见图7。
图7 乳制品行业专利申请情况
从专利申请数量而言,蒙牛和伊利的申请总量相差不大,其中发明和实用新型约占24%,从2005年以来蒙牛和伊利的发明和实用新型申请量增长率在50%以上,并且占总申请量的比重还在继续上升。专利侧重点从外观设计向发明和实用新型转移,是蒙牛和伊利的专利策略日渐成熟的标志之一。
再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力状态来看,伊利仅有3项专利处于无权状态,蒙牛有13项无权,无权专利占整个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比重低于光明。
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布状况来看,蒙牛和伊利所涉及的IPC小组众多,从分类号分布上难以准确判断各自技术趋势。而且乳制品大多为配制品组合物,其发明点往往在于各成分的组合配伍关系。IPC分类统计较难反映这种关系。
四、同行业中技术创新能力的比较
(一)、中国乳制品行业专利申请情况
对于全球乳制品企业而言,中国乳制品市场潜力巨大,蕴藏着值得挖掘的商机,也正是基于对中国市场的看好,国内外乳制品企业展开新产品研发大战,争相在中国推出更具科技含量和功能性的乳制品。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11年专利分析普及推广项目《乳制品行业专利分析报告》(下称《报告》)显示,近些年,
中国乳制品领域创新活动日渐活跃,中国国内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更是进入高速增长期,目前共提交发明专利申请4147件(截至2011年8月31日),占到该领域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80%。
虽然我国乳制品行业专利申请量增长迅速,其中液体乳申请量最多但是依然存在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申请仅限国内市场的问题。
(二)、伊利竞争对手的专利情况以及技术创新能力
(1)、蒙牛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9年8月,总部设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肩负着“百年蒙牛、强乳兴农”的使命,借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1年底,蒙牛集团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立生产基地30多个,总资产超200亿元,年产能超700万吨,累计创造产值1834亿元、向国家上缴税金90.9亿元,累计收购鲜奶2462万吨、为农牧民发放奶款683亿元,被社会形象地誉为西部大开发以来“最大的造饭碗企业”。2012年9月21日起,蒙牛实行大规模换装,在全国商家新包装产品。
蒙牛共有专利1332项,发明类348项,实用新型类47项,外包装类937项。主要涉及技术领域与伊利大体相同。详见图8-1,图8-2,图8-3
图8-1 蒙牛专利情况
图8-2 蒙牛专利涉及技术领域情况1
图8-3 蒙牛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情况
(2)、光明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资、外资、民营资本组成的产权多元化股份制上市公司,从事乳和乳制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奶牛和公牛饲养、培育,物流配送,营养保健食品开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有乳品研发中心、加工设备以及加工工艺,形成了消毒奶、保鲜奶、酸奶、超高温灭菌奶、奶粉、黄油干酪、果汁饮料等系列产品,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乳制品生产、销售企业之一。
光明共有专利181项,其中发明类有127项,实用新型类有3项,外观类有51项。主要涉及技术领域为农业以及化工、冶金。详见图9-1,图9-2,图9-3
图9-1 光明专利情况
图9-2 光明专利涉及技术领域情况1
图9-3 光明发明和实用新型类专利情况
(3
)、三元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元食品)是以奶业为主,兼营麦当劳快餐的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 其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北京市牛奶总站,1968年更名为北京市牛奶公司,1997年成立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并作为北京控股有限公司成员企业于香港上市,2001年公司改制成为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8月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5,000万股,9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6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准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方案,2009年11月成功非公开发行股票后,公司总股本88,500万股。同时,北京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和广东三元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的中方权益是三元食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拥有北京麦当劳50%的股份,间接拥有广东麦当劳25%的股份。
三元共有专利49项,其中发明类专利30项,实用新型类专利2项,外观类专利17项。主要实际技术领域为农业以及化工、冶金。详见图10-1,图10-2,图10-3
图10-1 三元专利情况
图10-2 三元涉及技术领域
图10-3 三元发明和实用新型类专利情况
总结:在伊利的竞争对手中,蒙牛的专利数量与伊利相差不大,但光明与三元远远不及伊利。通过对四家乳制品企业的发明和使用新型类专利情况的比较,可以得出伊利和蒙牛在技术创新上更为重视也更有成效。其中,伊利发明和实用新型类专利有653项,蒙牛有394项,不难看出伊利更胜一筹。虽然蒙牛今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伊利最大的竞争对手,但伊利依然用重视创新的思想占据着中国乳制品行业龙头的地位。伊利的技术创新不仅体现在对乳制品开发创新上,还体现在农业技术、环保低碳上,不仅带动了内蒙经济发展,还开创了环保低碳、白色产业的新篇章。,
伊利集团之所以能够不断做强做大,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伊利集团在经营模式及科技上的不断创新,走的是一条有效保护奶农利益、带动地方经济、实现企业增长、促进行业发展的共赢之路。
五、伊利在农业技术领域以及作业、运输技术领域上的发展
趋势
(一)、农业技术领域
中国乳业的龙头企业内蒙古伊利集团不断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累计向奶农发放奶款230亿元,惠及农牧民500万人,提升了农业产业层次,培养出一代代有技能的新农民,带出一片片生态牧场......伊利的实践,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作出了巨大贡献。
图11伊利专利技术领域时间序列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伊利十分重视在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这也为伊利长期占据中国乳制品行业龙头提供了保障。
2000年,伊利率先实施了“公司+牧场小区+奶户”的发展模式,发展战略是:“集中饲养、集中挤奶、科学管理、统一防疫”。这种发展模式使牧场小区的牛奶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显著增加,奶牛的疫病发生率大幅下降,奶农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还扶持了一大批个体牧场、养殖小区和牧场园区。
2005年,伊利第七牧场成功建立,“公司+规范化牧场园区”的发展模式正式诞生,发展战略是:“人畜分离、科学饲养、统一管理、统一挤奶、统一防疫”,这种更高一层的发展战略,大大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质量,实现了奶牛饲养业向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现代化经营模式的转变。
2006年7月18日,伊利集团与内蒙土左旗政府签约,双方结成永久战略联
盟合作伙伴,在此合作过程中,伊利集团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作用,力争将土左旗打造成中国奶源基地的旗舰。同时,还标志着伊利集团奶源基地建设已经进入第四发展阶段:全面推行奶牛合作社发展阶段。奶牛合作社,即建立由奶牛养殖户、政府职能部门、奶站经营者等组成的奶牛合作社,发展战略是:“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自主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种模式可以为社员提供技术咨询、资金协调、科普宣传、疫病防治等服务,引导社员科学管理和规范喂养,同时负责统一收奶、统一验质,统一交售,可进一步打通奶户与企业之间的渠道,保证高品质奶源的稳定供应。
伊利集团奶源基地的建设模式的四次升级,引领广大农牧民走向全球畜牧业的最前沿。在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各地的牧场,依靠伊利发家致富的奶农数不胜数。截至目前,伊利已经建立了呼包、京津唐、东北为主的三大奶源基地,同时开辟了内蒙古锡盟、赤峰和山东、山西、西安、沈阳等新的奶源基地,可控奶牛头数逾200万头,形成了“以农户养殖为起点,规模化经营为基础,标准化奶站为联系纽带,企业联农户”的乳业产业化生产模式,带动了数百万农户从事奶牛养殖。累计发放奶款近230亿元,惠及农牧民近500万人。
奶源基地遍布全国各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横跨东西、纵横南北”的战略布局。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首席农业分析师陈渝表示,伊利集团合理的全国性布局,已经将企业蓬勃发展的活力由草原辐射到全国,对于各个基地所在地来说,伊利集团的加盟,能够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有效改善当地产业结构,对当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作业、运输技术领域
配货作业是送货作业的前提,好的配货作业可以使效率提高。伊利在全国各地设置了配送中心,使运输变得方便自如
伊利乳业的配送主要有两种配送模式一种是自营配送,另一种是第三方的配送。
图12 伊利配送流程图
配送的流程经过订单处理、拣货、补货、配货、送货等过程,合理的配送过程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还可以提高顾客满意程度。
图12-1 伊利拣货流程图
近几年间,伊利重视在作业、运输方面的创新,专利数目仅次于农业技术方面,并从2005年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如图13-1、图13-2所示在实用创新类专利中,作业、运输方面所在比例超过了农业方面,并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可以看出伊利对配送方面的重视。
图13-1 伊利实用新型类专利技术领域分布1
图13-1 伊利实用新型类专利技术领域分布2
当今的消费者在看重产品质量的同时越来越看重服务质量的高低,伊利抓住了消费者这一心理,不多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使之稳坐行业龙头。
六、伊利所在乳业中多家企业的专利比较,并在不同技术领域与其最具竞争实力的企业比较,并进行详细分析。 (一) 相关检索
为了更多的掌握我国乳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专利保护情况,我们检索了1985年以
来国内9家知名乳品企业的专利申请。 (1)总体状况分析
上图显示:牛奶加工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数据库1)与国内几家乳品生产企业(数据库2)的专利申请量在1985年――2004年的增长趋势大致相似。自1986年至1990年几乎无申请专利,1991年至1996年专利申请数量开始增加,这说明我国人均乳制品的消费量递增,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中国人的乳品消费观念不断提高,乳品市场也活跃起来。1997年至今,专利申请量一直呈增长趋势,1997年内蒙古伊利实业公司在全国首次采用利乐包装后,大大延长了常温液态奶的保质期,把北方的优质奶源通过高新技术的加工和包装,成为百姓饮用方便的营养奶、安全奶,极大的改善了中国人的食品营养机构和消费习惯。伊利利乐包液体奶产销量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由50亿包增加到100亿包。2004年我国人均乳制品的消费量由2002年的6公斤快速增长到12公斤。这个成绩象征着中国乳业的快速崛起和发展,是中国乳业大批企业共同帮助国人提高健康体质奋斗结果,更是国人确立追求幸福生活和健康未来消费理念的见证。
(3)国内乳品企业专利申请类型情况
图14 国内乳品企业专利申请类型情况
由上图可以看出,国内乳品生产企业专利申请绝大部分集中在外观设计,占到96%,而发明和实用新型只占3%和1%。其中主要集中在液态奶、奶粉的包装袋、包装盒以及冷饮的包装袋居多。广东雅士利食品有限公司、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徐州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完达山哈尔滨乳品有限公司、均瑶集团上海乳品有限公司这些企业申请的专利都是关于各种液态奶和固体奶粉的包装盒、包装袋方面,而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内蒙
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申请的专利有一小部分是在液态奶和奶粉的外包装上,绝大部分是集中在冷饮的外包装袋上。这种分配格局也正是2005年我国牛奶产业和乳品产业的市场发展态势:即主要集中在液态奶、
酸奶和奶粉这三个种类上,液态奶和固体奶保持平稳增长,冷饮市场正成为乳业竞争新战场。
(二)伊利企业在乳酸菌技术领域与国内同行业对比及其今后发展方向。
主要乳品企业都在大力发展酸奶业务
由于酸奶业务发展潜力巨大,伊利集团应将其作为潜力业务大力发展,实现快速扩张,使其成为集团未来主要的利润和收入来源。
从过去2年伊利酸奶业务的发展来看,业务规模迅速发展,但远远落后
于蒙牛。
在产能布局、区域扩张和产品结构三方面存在的问题,阻碍了伊利酸奶
业务的健康发展
酸奶产品本身的特点导致酸奶业务必须实现区域化运作,这就要求伊利
在各个目标区域都建立很强的运营能力
建议伊利运用品牌、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与当地巴氏奶企业和酸
奶经销商合作以获得运营能力的快速提高
综上所述,伊利应迅速行动快速发展酸奶业务
1.重点培养口味、配方等应用研发能力,乳酸菌外购
2.立即开始建立与当地乳品企业的合作,以快速建立在各个区域内的酸奶运营能力(冷链管理、区域内分销体系)
3. 在华东、东北和华南快速建立生产基地
4.北京密云厂增加液态奶生产线,考核时合理计算酸奶业务的费用分担
5.建立北部、华东、南部三个产销一体化的区域性运作组织来促进业务快速发展,设立酸奶管理部来统一协调项目建设、技术、质量、品牌等方面的工作 七、伊利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
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83 年, 经过20多年的奋斗, 伊利雪糕、冰激淋连续七年产销量具全国第一,超高温灭菌奶产销量名列榜首, 奶粉、奶茶产销量排名前三位。
资源优势: 伊利拥有全国最大的奶源优势, 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大草原和黑龙江杜尔伯特大草原, 优质奶源和成本低廉是其制胜法宝。
品牌优势: 伊利乳业率先抓住了中国人对大草原的美好向往, 推出了/ 青青大草原, 伊利好牛奶0 的品牌口号, 为了使大草原的概念深入人心, 伊利开展了一系列以大草原为主题的推广活动。正是这一系列概念的深化, 推动了伊利品牌的发展, 使伊利品牌与其他品牌拉开了距离, 使伊利从一个区域品牌发展成为
全国性品牌。
技术优势: 与法国国立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乳品生产工艺联合研发实验室, 公司通过该实验室从事乳品基础性分析和生产工艺研究, 以全面提升科研开发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公司还引进了国内外的乳品科研人才、营养学专家、生物工程专家, 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乳品技术。公司致力于液态奶、奶粉、冷饮三大系统产品的新产品开发, 1999 年、2000 年、2001 年开发的新产品数量分别为86、89、79 个, 新产品开发成果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设备优势: 伊利引进美国国际纸业公司和德国海西亚公司保鲜奶生产线, 德国GEA 公司和瑞典利乐公司全自动化无菌罐装生产设备, 荷兰GM 公司和瑞典阿伐拉法公司的鱼骨式挤奶器等。
质量保证: 伊利公司的原奶只在一定的运输半径内采购, 并采取与奶农签订保证按优质的原则敞开收购原奶的协议的/ 伊利模式0 。同时, 公司在业内首家通过ISO9002 认证,首家采用/ 从土地到餐桌0 全程绿色食品控制系统, 主要产品均取得了绿色标志使用权。2001 年率先采用GMP( 乳品良好生产规范) 、HACCP( 危险分析关键控制点系统) 等国际先进的食品质量控制方法, 以降低产品质量风险。
目前竞争战略: 伊利股份公司根据我国乳品市场前景广阔、乳品行业快速发展的特点, 采取了专业化经营的战略。公司销售收入和利润的95%左右都来自于奶制品的加工和销售, 而且重要原材料、原奶或奶粉的95% 以上都从国内获取, 采购和销售两个环节的集中度都较高。公司通过专业化经营, 不断地把企业做大、做强, 从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扩大了市场份额, 确定了我国乳品业的龙头地位。 未来的发展战略: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 和产品同质化的今天, 伊利若还是以质量作为品牌竞争的杀手锏, 则会成为伊利发展的一大障碍。在品牌理论中, 以质量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品牌, 只能算是初级品牌, 它只有在产品的质量竞争时代具有竞争力, 随着品牌竞争的时代由质量竞争向个性竞争时代的演化, 品牌的竞争力也就失去了。我国的乳业正处于由质量竞争向个性竞争的时代发展, 屹立质量概念正在失去原有的竞争力, 以致不能提升其品牌的文化价值, 也就不能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独特的品牌个性, 更不能保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保持长足胜利。因此, 伊利未来的发展战略是如何建立独特个性文化价值的品牌, 依靠
独特的个性化品牌销售主张, 率先超越质量时代, 而进入个性竞争时代, 成为中国乳业个性化的领头羊。
八、结束语
由于在蒙牛成立之初, 采取的是对伊利的跟随战略, 因为伊利的品牌家喻户晓, 因此这一战略成效显著, 但是随着蒙牛的日益强大, 蒙牛不需要在追随他人的脚步, 而是要走出自己的道路, 因此蒙牛采取的是差异化战略。随着战略的实施, 蒙牛应着重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使其与其他乳业企业的产品区别开来, 这样才能使蒙牛在乳业市场中一枝独秀。任何一个品牌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不可模仿的品牌诉求, 以同竞争品牌相区别。因此, 伊利采取的是建立品牌个性的战略, 为了战略的开展,伊利须投入资金加快品牌成长。最终使伊利引领中国乳业企业进入个性竞争的新时代, 并建立新的时尚个性的品牌,培养顾客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