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基本功竞赛试卷
I 基础知识考试试题(总分45分,测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二、简答题(共12分,每题6分)
1.新课导入(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什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可结合实例说明)?
参考答案:
一个理想的教学情境应具备三种功能:引起注意、激发动机、促进迁移。教学情境不仅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学习欲望的抓手,更是流畅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环节,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常见问题:
(1)孤立的教学情境。情境游离于教学主题、教学过程之外,与后继教学过程相互脱节,喧宾夺主,不仅不能发挥情境的功能,甚至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干扰因素。
(2)虚假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还可以分为现实情境与虚拟情境两类,一旦两类情境出现错位,虚假情境便不可避免。一方面,如果创设的现实情境不是现实,脱离生活实际,甚至有悖生活常理,是教师生硬编造的,那么,这样的虚假情境不但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如果创设的虚拟情境无需虚拟,即虚拟情境本完全可以用现实情境替代,将导致虚拟情境异化为虚假情境。
(3)繁琐的教学情境。常有两种表现:其一,从教学情境的内容看,所设计的情境情节冗长、复杂,出现了过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直接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担,且冲淡了教学的主题,挤占过多的课堂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下降。其二,从教学情境设计过程看,教师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编造情境,直接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2.请分别说明光学三基色、颜料三原色是什么颜色,三种颜色两两组合又是什么颜色? 从颜色混合原理上讲,光学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参考答案:
光学三基色:红(Red) 、绿(Green )、蓝(Blue) ;
组合的颜色:红+绿=黄(Yellow) ; 绿+蓝=青(Cyan) ; 红+蓝=品红(Magenta) ; 红+绿+蓝=白(White)
颜料三原色:青(Cyan) 、品红(Magenta) 、黄(Yellow) ,它们是RGB 的补色。 组合的颜色:青+品红=蓝;品红+黄=红;黄+青=绿;青+黄+品红=黑。 从颜色混合原理上讲,光学三基色遵循颜色加法原理,光的颜色是通过三基色的不同量的叠加产生的。而颜料三原色遵循颜色减法原理,通过油墨吸收掉部分光线,反射不能吸收的光来产生颜色。
例如,把黄色颜料和青色颜料混合起来,因为黄色颜料吸收蓝光,青色颜料吸收红光,因此只有绿色光反射出来,这就是黄色颜料加上青色颜料形成绿色的道理。 三、案例分析(请从如下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题目做答,每题13分)
1.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期间,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利用全文搜索引擎搜索信息的技巧,特别设计了一个培养学生搜索技巧的教案。该教案共设计了四个任务,罗列如下:
任务一,从网上搜索关于日本地震的图片;
任务二,现在大家知道地震是一种可怕的灾难,那么地震时我们应该怎样自救和救人呢?
任务三,福岛核电站外泄辐射尘对我国有影响吗?我们应该怎样防辐射?并查找能够展示人们害怕心理的图片;
任务四,中国缺盐吗?查找中国食盐的主要来源。
根据以上描述,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根据上述任务撰写该教案的教学目标,请用三维目标格式撰写,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可评价,行为动词使用恰当。(3分)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明搜索引擎的功能与特征;
(2)能提炼关键词检索信息;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信息需求和条件,选择适当的信息获取方式获取信息。
(2)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恰当的搜索引擎和搜索技巧获取信息;
(3)能通过不同信息源的比较甄别所搜索信息的真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信息获取与搜索引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2)作为一节以搜索技巧为核心的课例,四个任务所覆盖的技能点的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这个案例“看上去很美”,为什么呢?因为贴近社会生活且逻辑清晰,从一个基本任务开始,层层深入地带领学生全面了解日本大地震相关的很多信息。但是,教师在设计上述四个任务时,所提示的获取信息的方式皆为以关键词在百度进行检索,在搜索技巧上并无差异,属于同质任务。因此,任务设计时需要区分两种“逻辑” ,一是了解一个问题可以层层深入,二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也需要层层深入,两者不可等同。当我们以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时,就务必考虑我们的任务是否隐含了不同的层次的解决问题的技能或能力,如果缺少这种层次感,在学生能力培养上便是同质任务的低水平重复。
(3)该案例在信息获取意识和习惯方面是否可能对学生产生误导?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该案例教学时正处于各大网站专题报道日本大地震的新闻热点期,人们可以在各大门户网站很方便的找到日本大地震的专题报道,在专题报道网页中很容易找到上述四个任务的答案。因此,如果不能引导学生学会从权威信息源或主题/专题信息
源获取信息,而一味强调搜索技巧的使用,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形成所谓的“搜索依赖症”。
2. 阅读教案《用VB 模拟匀变速直线运动》,试撰写一份点评意见。点评观点要求体现新课程改革基本思想和理念,需要分析案例值得借鉴的地方,处理不好的地方及改进建议,篇幅可以控制在300-500字。(13分)
参考点评要点:
优点:一个思路非常清晰目标非常明确的案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贴近学生经验,能够结合学生已有学习经验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在带领学生通过编程实现匀加速运动的实例过程中流畅穿插了多个知识点的学习,教学效果值得期待;以课程整合的视角学习VB 编程,为学习赋予了更广阔的应用视野。
不足:总结部分除了知识点的总结外,也应提到从需求分析、界面设计到编码实现的整个程序设计过程,以及编程模拟匀加速的意义及同类运用问题;此外,timer 控件的使用未与学生已有循环语句的使用经验联系起来。
2011年全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基本功竞赛试卷
I 基础知识考试试题(总分45分,测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二、简答题(共12分,每题6分)
1.新课导入(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什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可结合实例说明)?
参考答案:
一个理想的教学情境应具备三种功能:引起注意、激发动机、促进迁移。教学情境不仅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学习欲望的抓手,更是流畅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环节,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常见问题:
(1)孤立的教学情境。情境游离于教学主题、教学过程之外,与后继教学过程相互脱节,喧宾夺主,不仅不能发挥情境的功能,甚至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干扰因素。
(2)虚假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还可以分为现实情境与虚拟情境两类,一旦两类情境出现错位,虚假情境便不可避免。一方面,如果创设的现实情境不是现实,脱离生活实际,甚至有悖生活常理,是教师生硬编造的,那么,这样的虚假情境不但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如果创设的虚拟情境无需虚拟,即虚拟情境本完全可以用现实情境替代,将导致虚拟情境异化为虚假情境。
(3)繁琐的教学情境。常有两种表现:其一,从教学情境的内容看,所设计的情境情节冗长、复杂,出现了过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直接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担,且冲淡了教学的主题,挤占过多的课堂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下降。其二,从教学情境设计过程看,教师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编造情境,直接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2.请分别说明光学三基色、颜料三原色是什么颜色,三种颜色两两组合又是什么颜色? 从颜色混合原理上讲,光学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参考答案:
光学三基色:红(Red) 、绿(Green )、蓝(Blue) ;
组合的颜色:红+绿=黄(Yellow) ; 绿+蓝=青(Cyan) ; 红+蓝=品红(Magenta) ; 红+绿+蓝=白(White)
颜料三原色:青(Cyan) 、品红(Magenta) 、黄(Yellow) ,它们是RGB 的补色。 组合的颜色:青+品红=蓝;品红+黄=红;黄+青=绿;青+黄+品红=黑。 从颜色混合原理上讲,光学三基色遵循颜色加法原理,光的颜色是通过三基色的不同量的叠加产生的。而颜料三原色遵循颜色减法原理,通过油墨吸收掉部分光线,反射不能吸收的光来产生颜色。
例如,把黄色颜料和青色颜料混合起来,因为黄色颜料吸收蓝光,青色颜料吸收红光,因此只有绿色光反射出来,这就是黄色颜料加上青色颜料形成绿色的道理。 三、案例分析(请从如下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题目做答,每题13分)
1.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期间,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利用全文搜索引擎搜索信息的技巧,特别设计了一个培养学生搜索技巧的教案。该教案共设计了四个任务,罗列如下:
任务一,从网上搜索关于日本地震的图片;
任务二,现在大家知道地震是一种可怕的灾难,那么地震时我们应该怎样自救和救人呢?
任务三,福岛核电站外泄辐射尘对我国有影响吗?我们应该怎样防辐射?并查找能够展示人们害怕心理的图片;
任务四,中国缺盐吗?查找中国食盐的主要来源。
根据以上描述,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根据上述任务撰写该教案的教学目标,请用三维目标格式撰写,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可评价,行为动词使用恰当。(3分)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明搜索引擎的功能与特征;
(2)能提炼关键词检索信息;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信息需求和条件,选择适当的信息获取方式获取信息。
(2)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恰当的搜索引擎和搜索技巧获取信息;
(3)能通过不同信息源的比较甄别所搜索信息的真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信息获取与搜索引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2)作为一节以搜索技巧为核心的课例,四个任务所覆盖的技能点的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这个案例“看上去很美”,为什么呢?因为贴近社会生活且逻辑清晰,从一个基本任务开始,层层深入地带领学生全面了解日本大地震相关的很多信息。但是,教师在设计上述四个任务时,所提示的获取信息的方式皆为以关键词在百度进行检索,在搜索技巧上并无差异,属于同质任务。因此,任务设计时需要区分两种“逻辑” ,一是了解一个问题可以层层深入,二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也需要层层深入,两者不可等同。当我们以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时,就务必考虑我们的任务是否隐含了不同的层次的解决问题的技能或能力,如果缺少这种层次感,在学生能力培养上便是同质任务的低水平重复。
(3)该案例在信息获取意识和习惯方面是否可能对学生产生误导?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该案例教学时正处于各大网站专题报道日本大地震的新闻热点期,人们可以在各大门户网站很方便的找到日本大地震的专题报道,在专题报道网页中很容易找到上述四个任务的答案。因此,如果不能引导学生学会从权威信息源或主题/专题信息
源获取信息,而一味强调搜索技巧的使用,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形成所谓的“搜索依赖症”。
2. 阅读教案《用VB 模拟匀变速直线运动》,试撰写一份点评意见。点评观点要求体现新课程改革基本思想和理念,需要分析案例值得借鉴的地方,处理不好的地方及改进建议,篇幅可以控制在300-500字。(13分)
参考点评要点:
优点:一个思路非常清晰目标非常明确的案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贴近学生经验,能够结合学生已有学习经验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在带领学生通过编程实现匀加速运动的实例过程中流畅穿插了多个知识点的学习,教学效果值得期待;以课程整合的视角学习VB 编程,为学习赋予了更广阔的应用视野。
不足:总结部分除了知识点的总结外,也应提到从需求分析、界面设计到编码实现的整个程序设计过程,以及编程模拟匀加速的意义及同类运用问题;此外,timer 控件的使用未与学生已有循环语句的使用经验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