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谋略家成长故事_杜预的故事

一、谋臣世家出名门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三国时期的魏文帝黄初三年(222),杜预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谋臣世家之中。

杜氏家族自西汉以来就是名门望族。杜预的十世祖杜周,在西汉武帝时期(前140~前87)曾长期担任廷尉,为官尽心竭力,大公无私,后来官至位列三公的御史大夫。杜周所担任过的廷尉史、御史中丞、廷尉以至御史大夫,都是执掌刑狱和司法的官职。他跟随酷吏张汤多年,本身也以用法苛严著称。

杜预的九世祖杜延年,昭宣时期(前86~前49)任九卿之一的太仆一职长达十余年。杜延年曾数次向大将军霍光献策,建议实行顺天悦民的俭约宽和政策,为西汉“昭宣中兴”局面的出现作出了积极贡献。昭帝死后,杜延年在谋立宣帝中立有大功。宣帝五凤(前57~前54)中,其官亦至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与其父杜周并称为大、小杜,父子二人名重一时。杜延年秉承父业,以“宽厚”缓解父亲的苛法,以适应已经渐趋安定的西汉社会。他所解释的法律被称为“小杜律”,与杜周的“大杜律”并称于世,这父子二人对于当时刑律之学的精通由此可见一斑。就杜氏家族而言,杜周、杜延年父子处于汉代京兆杜氏的顶峰时期。

杜预的祖父杜畿,是汉魏之际的名臣,多次为曹操出谋划策。东汉末年,杜畿帮助曹操平定河东,并任河东郡(今山西运城市东北)太守达十六年之久,且政绩显著,使得河东地区郡境安定、家家丰实,文化教育、农业生产、社会风气等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曹操西征韩遂、马超,军粮供给即依赖于河东郡。杜畿为曹操平定汉中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曹操常把杜畿与西汉定关中的萧何及东汉平河内的寇恂相媲美。魏文帝黄初年间(220~226),杜畿曾官至尚书仆射,深受曹丕的信任。杜畿死后被追赠为太仆,谥号“戴侯”,并被列为曹魏死于王室的“忠臣”。魏晋时期的京兆杜氏,正是自杜畿开始,从东汉后期的低谷状态走出并恢复了在政界的显赫地位。

杜预的父亲杜恕,也是曹魏时期的著名谋臣,魏明帝太和(227~233)中为散骑黄门侍郎,后又历任弘农太守、赵相、河东太守、淮北都督护军、御史中丞、幽州刺史等职。杜恕为官时屡陈时政,评论人物得失,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特别是得罪了司马氏集团,这让他难以在朝中站稳脚跟。太和六年(232),杜恕上书提醒魏明帝应注意司马懿连朋结党的动向,因此而触犯了司马懿,遭到排挤,被出为外任。齐王芳时期(240~254),司马氏集团势力显赫,把持朝政,杜恕在上书言天下选举得失时抨击选官趋炎附势,反对司隶校尉孔羡辟用司马懿轻薄无行的五弟司马通为官,因而再次得罪了司马懿等人。嘉平元年(249),杜恕遭到依附司马氏集团的征北将军程喜的陷害,被捕入狱,定为死罪,幸赖其父杜畿有大功于曹魏政权而免于死罪,但仍被免为庶人,发配到章武郡(治今河北黄骅市西北)。在那里他发奋著书,著有《体论》八节和《兴性论》一篇,嘉平四年(252)病死在那里。从杜畿和杜恕的任官及著述情况来看,他们父子二人仍然和祖上的杜周、杜延年父子一样精于律学,并且是儒学的推崇者,都有一定的经学修养。这些对杜预的一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西汉到魏晋时期,京兆杜氏的政治地位有所起伏,甚至在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25~56)丧失爵位,在整个东汉时期几乎没有子弟在政治上具有影响地位。但是,京兆杜氏家族的文化传承却一直没有间断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个家族谋臣辈出,称得上是一个谋臣世家。杜预就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因此他自幼就深受家风的熏陶,胸怀远大的志向。他博学多通,明于兴废之道,一生中对政治、经济、军事、律令、历法、工程、经学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和

很高的造诣。

在杜预的青少年时期,曹魏政权内部逐渐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大政治集团——曹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由于杜预的父亲杜恕是忠于曹魏政权的人,与司马懿不和,因而受到了司马氏集团的排挤。嘉平元年(249),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彻底击溃以曹爽为首的曹氏集团,完全掌握了曹魏政权的实权。杜预因受父亲的牵连,仕途艰难,很不得意,一直到三十多岁也未能出仕。而且这对杜预影响深远,即便是到了后来他当上镇南将军,仍有羊琇、裴楷这样的高门士族不肯与他同坐在一起,认为这样有失身份。曹魏末年,司马懿、司马师父子先后死去,高贵乡公正元二年(255),司马昭接替父兄执政。这时,有政治军事实力的曹氏余党已经被消灭,统治阶级内部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司马氏伐魏只是个时间问题。司马昭想通过与名门世族联姻来扩大统治基础,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这时又恰逢杜畿的故吏、河东郡名儒乐详出面歌讼杜畿生前的功德,于是,司马昭在高贵乡公甘露二年(257)重新起用了杜预,拜尚书郎,并袭封了祖父杜畿丰乐亭侯的爵位,封邑一百户。司马昭还把自己的妹妹高陆公主嫁给了杜预。四年后,杜预又在司马昭的相府中当上了一名参军。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司马昭派大将钟会、邓艾等率兵伐蜀时,把杜预作为心腹安插在钟会的手下,任钟会镇西将军府长史。但是在平蜀之后,钟会联合蜀将姜维谋反,准备杀害同来的魏军将领,以割据益州。次年正月,钟会在实施计划时,反而自己被乱兵杀死,魏军监军卫瓘又乘机杀死了邓艾,钟会的许多僚佐也在这次变乱中遇害,只有杜预依靠他的智谋而幸存。不久以后,杜预以随从平蜀的功臣身份顺利地回到了京师洛阳,被增封邑一千一百五十户。

二、撰修《晋律》黜陟法

曹魏末年,司马氏集团加紧了伐魏建晋的步伐。咸熙元年(264),司马昭逼迫魏元帝曹奂封自己为晋王,并着手找人为他改朝换代起草礼仪、官制、法律等典章制度。司马昭借口《魏律》过于繁杂,令中护军贾充主持修订法律,并让太傅郑冲、司徒荀顗、中书监荀勖、中军将军羊祜、中护军王业、廷尉杜友、守河南尹杜预、散骑侍郎裴楷、颍川太守周雄、齐相郭颀、骑都尉成公绥、尚书郎柳轨及吏部令史荣邵等人共同参与。杜预作为朝中学识渊博之人,成为修律的主要人员。

这时的杜预刚刚步入政界,还没有建立大的功业,在学术上也没有形成像后来他的《左传》注那样的显著成果。他之所以能够以守河南尹的身份参与魏末晋初的这次修律,主要是由于他的家学背景。据考证,上述参与制订《晋律》的主要人员大多与两汉以来的刑律世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受过相当深厚的家学熏陶。杜预之所以能够成为撰修《晋律》的主要人员,并且还担任了注释《晋律》的重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出自世善刑律之学的京兆杜氏家族。同时,杜氏家族的儒学传承使杜预也具有良好的儒学修养,成为当时洛阳的名儒。总之,杜预能够与众多的名儒一起参与制订《晋律》,其出身和学识是一个重要条件。

汉儒常以经文和谶纬解说律令,而且学派各异,有时仅一家的注文就有几十万字之多,这些“穷性尽理”的说教,只能增加律令的繁芜和使律令神秘化,对社会的稳定没有起到什么好的作用。三国时期,各国基本上是沿用汉朝的律令,而汉律发展到东汉末年,法令滋蔓,十分繁杂。魏、蜀、吴三国虽然对之进行了一些改革,但都没有能够解决汉律繁杂的问题。相反,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各国的律令变得更加严酷和繁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律令繁杂的问题,杜预将这些“穷性尽理”之说全部删掉,还对法令条文及文字进行了简化。

一、谋臣世家出名门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三国时期的魏文帝黄初三年(222),杜预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谋臣世家之中。

杜氏家族自西汉以来就是名门望族。杜预的十世祖杜周,在西汉武帝时期(前140~前87)曾长期担任廷尉,为官尽心竭力,大公无私,后来官至位列三公的御史大夫。杜周所担任过的廷尉史、御史中丞、廷尉以至御史大夫,都是执掌刑狱和司法的官职。他跟随酷吏张汤多年,本身也以用法苛严著称。

杜预的九世祖杜延年,昭宣时期(前86~前49)任九卿之一的太仆一职长达十余年。杜延年曾数次向大将军霍光献策,建议实行顺天悦民的俭约宽和政策,为西汉“昭宣中兴”局面的出现作出了积极贡献。昭帝死后,杜延年在谋立宣帝中立有大功。宣帝五凤(前57~前54)中,其官亦至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与其父杜周并称为大、小杜,父子二人名重一时。杜延年秉承父业,以“宽厚”缓解父亲的苛法,以适应已经渐趋安定的西汉社会。他所解释的法律被称为“小杜律”,与杜周的“大杜律”并称于世,这父子二人对于当时刑律之学的精通由此可见一斑。就杜氏家族而言,杜周、杜延年父子处于汉代京兆杜氏的顶峰时期。

杜预的祖父杜畿,是汉魏之际的名臣,多次为曹操出谋划策。东汉末年,杜畿帮助曹操平定河东,并任河东郡(今山西运城市东北)太守达十六年之久,且政绩显著,使得河东地区郡境安定、家家丰实,文化教育、农业生产、社会风气等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曹操西征韩遂、马超,军粮供给即依赖于河东郡。杜畿为曹操平定汉中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曹操常把杜畿与西汉定关中的萧何及东汉平河内的寇恂相媲美。魏文帝黄初年间(220~226),杜畿曾官至尚书仆射,深受曹丕的信任。杜畿死后被追赠为太仆,谥号“戴侯”,并被列为曹魏死于王室的“忠臣”。魏晋时期的京兆杜氏,正是自杜畿开始,从东汉后期的低谷状态走出并恢复了在政界的显赫地位。

杜预的父亲杜恕,也是曹魏时期的著名谋臣,魏明帝太和(227~233)中为散骑黄门侍郎,后又历任弘农太守、赵相、河东太守、淮北都督护军、御史中丞、幽州刺史等职。杜恕为官时屡陈时政,评论人物得失,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特别是得罪了司马氏集团,这让他难以在朝中站稳脚跟。太和六年(232),杜恕上书提醒魏明帝应注意司马懿连朋结党的动向,因此而触犯了司马懿,遭到排挤,被出为外任。齐王芳时期(240~254),司马氏集团势力显赫,把持朝政,杜恕在上书言天下选举得失时抨击选官趋炎附势,反对司隶校尉孔羡辟用司马懿轻薄无行的五弟司马通为官,因而再次得罪了司马懿等人。嘉平元年(249),杜恕遭到依附司马氏集团的征北将军程喜的陷害,被捕入狱,定为死罪,幸赖其父杜畿有大功于曹魏政权而免于死罪,但仍被免为庶人,发配到章武郡(治今河北黄骅市西北)。在那里他发奋著书,著有《体论》八节和《兴性论》一篇,嘉平四年(252)病死在那里。从杜畿和杜恕的任官及著述情况来看,他们父子二人仍然和祖上的杜周、杜延年父子一样精于律学,并且是儒学的推崇者,都有一定的经学修养。这些对杜预的一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西汉到魏晋时期,京兆杜氏的政治地位有所起伏,甚至在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25~56)丧失爵位,在整个东汉时期几乎没有子弟在政治上具有影响地位。但是,京兆杜氏家族的文化传承却一直没有间断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个家族谋臣辈出,称得上是一个谋臣世家。杜预就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因此他自幼就深受家风的熏陶,胸怀远大的志向。他博学多通,明于兴废之道,一生中对政治、经济、军事、律令、历法、工程、经学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和

很高的造诣。

在杜预的青少年时期,曹魏政权内部逐渐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大政治集团——曹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由于杜预的父亲杜恕是忠于曹魏政权的人,与司马懿不和,因而受到了司马氏集团的排挤。嘉平元年(249),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彻底击溃以曹爽为首的曹氏集团,完全掌握了曹魏政权的实权。杜预因受父亲的牵连,仕途艰难,很不得意,一直到三十多岁也未能出仕。而且这对杜预影响深远,即便是到了后来他当上镇南将军,仍有羊琇、裴楷这样的高门士族不肯与他同坐在一起,认为这样有失身份。曹魏末年,司马懿、司马师父子先后死去,高贵乡公正元二年(255),司马昭接替父兄执政。这时,有政治军事实力的曹氏余党已经被消灭,统治阶级内部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司马氏伐魏只是个时间问题。司马昭想通过与名门世族联姻来扩大统治基础,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这时又恰逢杜畿的故吏、河东郡名儒乐详出面歌讼杜畿生前的功德,于是,司马昭在高贵乡公甘露二年(257)重新起用了杜预,拜尚书郎,并袭封了祖父杜畿丰乐亭侯的爵位,封邑一百户。司马昭还把自己的妹妹高陆公主嫁给了杜预。四年后,杜预又在司马昭的相府中当上了一名参军。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司马昭派大将钟会、邓艾等率兵伐蜀时,把杜预作为心腹安插在钟会的手下,任钟会镇西将军府长史。但是在平蜀之后,钟会联合蜀将姜维谋反,准备杀害同来的魏军将领,以割据益州。次年正月,钟会在实施计划时,反而自己被乱兵杀死,魏军监军卫瓘又乘机杀死了邓艾,钟会的许多僚佐也在这次变乱中遇害,只有杜预依靠他的智谋而幸存。不久以后,杜预以随从平蜀的功臣身份顺利地回到了京师洛阳,被增封邑一千一百五十户。

二、撰修《晋律》黜陟法

曹魏末年,司马氏集团加紧了伐魏建晋的步伐。咸熙元年(264),司马昭逼迫魏元帝曹奂封自己为晋王,并着手找人为他改朝换代起草礼仪、官制、法律等典章制度。司马昭借口《魏律》过于繁杂,令中护军贾充主持修订法律,并让太傅郑冲、司徒荀顗、中书监荀勖、中军将军羊祜、中护军王业、廷尉杜友、守河南尹杜预、散骑侍郎裴楷、颍川太守周雄、齐相郭颀、骑都尉成公绥、尚书郎柳轨及吏部令史荣邵等人共同参与。杜预作为朝中学识渊博之人,成为修律的主要人员。

这时的杜预刚刚步入政界,还没有建立大的功业,在学术上也没有形成像后来他的《左传》注那样的显著成果。他之所以能够以守河南尹的身份参与魏末晋初的这次修律,主要是由于他的家学背景。据考证,上述参与制订《晋律》的主要人员大多与两汉以来的刑律世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受过相当深厚的家学熏陶。杜预之所以能够成为撰修《晋律》的主要人员,并且还担任了注释《晋律》的重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出自世善刑律之学的京兆杜氏家族。同时,杜氏家族的儒学传承使杜预也具有良好的儒学修养,成为当时洛阳的名儒。总之,杜预能够与众多的名儒一起参与制订《晋律》,其出身和学识是一个重要条件。

汉儒常以经文和谶纬解说律令,而且学派各异,有时仅一家的注文就有几十万字之多,这些“穷性尽理”的说教,只能增加律令的繁芜和使律令神秘化,对社会的稳定没有起到什么好的作用。三国时期,各国基本上是沿用汉朝的律令,而汉律发展到东汉末年,法令滋蔓,十分繁杂。魏、蜀、吴三国虽然对之进行了一些改革,但都没有能够解决汉律繁杂的问题。相反,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各国的律令变得更加严酷和繁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律令繁杂的问题,杜预将这些“穷性尽理”之说全部删掉,还对法令条文及文字进行了简化。


相关文章

  •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政治家成长故事_著名清官包拯
  • 包拯字希仁,庐州(今安徽合肥)人.他不但是我国北宋中期比较进步的政治家.最著名的清官.而且也是胸怀韬略.运筹帷幄的军事谋略家.他一生廉洁正直,不畏权贵,铁面无私,断案公正,被百姓称为"包公"."包青天" ...查看


  • 中小学必读名著
  • 一.初中部分: 1. <西游记> 吴承恩著: 2. <水浒传> 施耐庵著: 3. <朝花夕拾> 鲁迅著: 4. <骆驼祥子> 冰心著: 5. <繁星·春水> 冰心著: 6. < ...查看


  • 小学高年级课外读物推荐书目
  • 小学高年级课外读物推荐书目 1<小兵张嘎 > 29<三寄小读者 > 2<草房子 > 30<第三军团 > 3<巫师的沉船 > 31<糊涂大头鬼 > 4<漂亮老师和坏 ...查看


  • 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必读推荐)
  • 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 一年级推荐的书目 学习阅读浅近的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重点训练是"晨读十分钟"精美诗歌.儿歌的诵读,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 <儿童大世界><宇宙圣斗士><学儿歌>& ...查看


  •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谋略家成长故事_张良的故事
  • 一.遇下邳结识刘邦 张良,约生于战国后期韩桓惠王二十二年(前251),是韩国城父(在今安徽亳县东南.一说,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一带)人.张良原姓姬,他的祖父曾任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三朝宰相,父亲任韩鳌王.桓惠王两朝宰相.公元前230年, ...查看


  •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的历史名人档案]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册<我的历史名人档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的历史名人档案>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五单 元<我们是炎黄子孙>主题下设的第四个活动主题. <课程标准> ...查看


  • 激发学生上进心的有效策略
  • 激发学生上进心的有效策略 广运中学 叶鹏飞 上进心,即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之心.它是人们要求进步.不甘落后的心里意愿.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这本书中说:"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 ...查看


  • 外国名人故事大全
  • 外国名人故事 文章列表 在泰戈尔家里做客2014-10-20 我费了一些周章才找到泰戈尔故居,比起我过去参观过的很多名人故居,它显得太过低调. 穿过大大小小十几条街道,它终于出现在我眼前,与我想象中的豪华尊贵大相径庭. 两层楼的红色建筑被掩 ...查看


  • [中外历史名人励志故事大全]
  • 白岩松读书的故事 白岩松出生在内蒙古一个边远小城,8岁那年,父亲不幸辞世,母亲用坚强和隐忍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平时给人印象总是不苟言笑的白岩松,小时候却是个淘气包,常常惹妈妈生气,被妈妈打.白岩松每天至少要挨两次打,要不然,连他自己都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