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网络技术

淮阴工学院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选题名称: 三级网络技术的训练 系(院):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1

指导教师:

学年学期: 2016 ~ 2017 学年 第 2 学期

目 录

1实习目的和任务 ................................................................................................................ - 1 - 2课程实习的基本要求 ........................................................................................................ - 1 - 3实习内容 ............................................................................................................................ - 1 - 4网络技术内容分析 ............................................................................................................ - 2 -

4.1软件开发的三个阶段 ..................................................................................................................... - 3 -

4.1.1多媒体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 - 3 -

4.2计算机网络形成与发展 ................................................................................................................. - 3 -

4.3网络拓扑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 ............................................................................................. - 4 -

4.4 OSI七层 .......................................................................................................................................... - 4 -

4.5子网地址与子网掩码 ..................................................................................................................... - 5 - 5实训模块............................................................................................................................ - 5 -

5.1综合题截图 ...................................................................................................................................................... - 6 - 6课程设计总结.................................................................................................................... - 8 -

1实习目的和任务

学生通过实习,掌握网线制作与测试中常用设备的使用与使用技巧,熟练掌握局域网组建,掌握局域网组建中至少一种网络操作系统软件的安装、设置和维护使用,掌握网络服务的安装与配置。初步接触网络管理方法及其网络工程技术基本知识,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实习的基本要求

1、掌握网线制作与测试基本知识

2、掌握对等网的组建方法

3、熟悉局域网的组建及维护

4、熟悉网络服务与配置

5、熟悉局域网与internet的接入技术

3实习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它已经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训虽然只有两个星期的时间,但我们学到了很多内容。周一,我们可以首先学习三级网络技术这本书。用灵活清晰的头脑理解书本知识,有了从分的思维,为接下来的几天题库刷题实训做铺垫。

周二,上午,在图书馆看书,查找资料,了解下午所需要进行的实训步骤。下午,明白了任务是需要动手操作网线制作与测试的基本知识与亲自组建对等网。

关于网线的制作,首先要明白,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分为两大类,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有线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常用的双绞线由四对导线按照一定的密度反时针互相扭绞在一起的,分别用橙、蓝、绿、综4种颜色标出,具体来说是橙、白橙、蓝、白蓝、绿、白绿、棕、白棕八种颜色,也就是有8条铜线。双绞线可分为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两大类,常用连接双绞线的硬件有rj-45水晶头以及信息插座。),同轴电缆(先由(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两根同轴心、相互绝缘的圆柱形金属导体构成基本单元(同轴对),再由单个或多个同轴对组成的电缆。常用的同轴电缆有两类:50ω和75ω的同轴电缆。),光钎(光纤是由石英拉成丝,由纤芯和包层构成双层通信圆柱体组成的)等。无线传输介质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和激光等。实训步骤:直通线与交叉线,直通线两端排序方式相同,即都用rj-45a标准或rj-45b标准。交叉线两端不同,一边为rj-45a一边为rj-45b。分为剥线、理线、剪线、插线、压线来仔细完成每一步的步骤。最后用网络测试仪检

测,如果是直通线的话,对应的应是1-1,2-2,3-3„„8-8。如果是交叉线的话,应该是1-3,2-6,3-1,4-4,5-5,6-2,7-7,8-8。关于对等网的组建方法,每台计算机可以作为客户机也可以作为服务器。当a访问b时,计算机b就是服务器,a就是客户机,反之亦然,用来实现资源共享。实训步骤:首先进行物理连接,每个工作组领域的计算机连接在同一台交换机或者路由器上,然后修改ip地址,如192.168.2.2其他的分别是192.168.2.3、 192.168.2.4、 192.168.2.5等。然后在dos窗口中进行验证,用到ping , ipconfig /all ,的命令。

周三,上午,dhcp服务的安装与配置,采用tcp/ip的网络,都必须有一个自己的ip地址,用户将计算机从一个子网移动到另一个子网时需要重新设置ip地址,如果采用静态地址,则会给管理员造成麻烦,所以就用到了dhcp服务器给客户端随机分配一个ip。dhcp在术语上有dhcp服务器、dhcp客户端、作用域、排除范围、地址池、租约。实训步骤:打开一台电脑—开始菜单—控制面板—配置您的服务器向导—然后按照步骤配置dhcp作为服务器—建立物理局域网,用同一交换机—将网络的属性ip改为自动获取ip地址作为客户机,在dhcp上就可以看见有这个客户的存在。

周四,上午,配置dns服务器,首先我们明白了一些关于域名的知识。域名 是由32位二进制的ip地址为了好记而转变过来的,主机域名必须考虑三个因素,唯一通用性、便于分配确认和管理、域名与主机的ip地址需要高效的映射。dns(domain name server)域名解析服务器,通过它,每个站点只需维护它自己的ip地址到计算机名的映射。每个站点把这一映射放入一个可供公开查询的数据库,因此任何人想查找该站点中对应主机名的ip地址时,只需简单地查询该站点的数据库。周五,便开始刷着三级网络技术的的题库。在刷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题目皆是IP地址与子码掩码,明白了重要性。

4网络技术内容分析

按存储器容量分类:16M主板、32M主板、64M主板等

按芯片集分类:TX主板、BX主板、LX主板等

按是否即插即用分类:PnP主板、非PnP主板等

按系统总线的带宽分类:66MHz主板、100MHz主板等

按数据端口分类:SCSI主板、EDO主板、AGP主板等

按扩展槽分类:EISA主板、PCI主板、USB主板等

按生产厂家分类:联想主板、华硕主板、海洋主板等

4.1软件开发的三个阶段

1计划阶段: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2开发阶段。分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前期完成软件需求说明书和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后期分为编码、测试两个子阶段 3运行阶段。主要是软件维护。

4.1.1多媒体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

1.CD-ROM。2.具有A/D和D/A转换功能。3.具有高清晰的彩色显示器。4.具有数据压缩和解压缩的硬件支持。

多媒体的关键技术:

1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技术。JPEG:实用与连续色调,多级灰度,彩色或单色静止图象。MPEG:考虑音频和视频同步。P×64:该标准的目标是可视电话和可视会议,它可以覆盖整个ISDN信道。

2芯片和插卡技术。

3多媒体操作系统技术。功能:1.具有声音文件格式2.具有视频文件格式3.有把硬件虚拟化的编程接口4.有数据压缩和解压缩功能5.具有声像同步操作功能

4多媒体数据管理技术。特点:1.多媒体数据的查询与检索2.多媒体数据的存储3.多媒体的显示与播放4.集成多媒体编辑与处理

4.2计算机网络形成与发展

1编辑器。编辑器可以帮助用户建立,修改信息网络中的结点和链。

2导航工具。一是数据库那样基于条件的查询,一是交互样式沿链走向的查询。 1第一个阶段可以追述到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开始结合。

2第二个阶段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AP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为重要标志。 3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4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主要标志是Internet的广泛应用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表现:

1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2我们判断计算机是否互连成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看它们是不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独立的“自治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规模分类: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

4.3网络拓扑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

1用户对网络带宽与对带宽高效、动态分配的需求的不断增长.2用户对网络实时应用需求的提高.3网络的设计与组建进一步走向标准化的需要.

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划分层次的原则是:

(1)网中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3)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4)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5)不同结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1物理层:主要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递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在通信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对网络层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TCP/IP协议的特点:

1开放的协议标准,可以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2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联网。

3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个TCP/IP设备在网中都具有唯一的地址。 4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TCP/IP参考模型可以分为:应用层(应用层、会话层、表示层),传输层(传输层互连层(网络层),主机-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传输层主要功能是负责应用进程之间的端到端的通信。定义了两种协议,即传输控制都采用层次结构的概念,在传输层中二者都定义了相似的功能。但二者在层次的划分、使用的协议上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4.4 OSI七层

OSI不能流行的原因是模型与协议自身的缺陷。TCP/IP参考模型与协议也有缺陷,

一、它在服务接口与协议的区别上就不清楚。二、TCP/IP的主机—网络层本身并不是实际的一层,它定义了网络层与与数据链路层的接口,但并未对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进行划分。 IP地址由两部分组成,1.网络号和2.主机号。只要两台主机具有相同的网络

号,不论它们物理位置,都属于同一逻辑网络。

一个完整的IP地址有4个字节,及32位数字组成。

A类IP地址用于大型网络。用7位表示网络,24位表示主机。地址最左边一位的值均为0第一个字节范围1~126;127.0.0.0是一个保留地址,用于网络软件测试及本地机器进程间通信,这个IP地址叫做回送地址,因此,含有网络号127的数据报不可能出现在任何网络上。 B类IP地址用于中型网络,14位表示网络,16位表示主机。地址从左到右第一位必须为1,第二位必须为0.有效取值范围从128.0.0.0到191.255.255.255;

C类用于小规模网络,最多只能连接256台设备,8位表示主机21位表示网络。从左往右为110开头,第一字节范围192~223;

D类IP用于多目的地址发送;

E类则保留为今后使用。

4.5子网地址与子网掩码

再次划分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部分用子网屏蔽码来区分。

IP数据报的格式可以分为报头区和数据区两大部分,其中数据区包括高层需要传输的数据,报头区是为了正确传输高层数据而增加的控制信息。

因特网中,需要路由选择的设备一般采用表驱动的路由选择算法。

路由表有两种基本形式:1.静态路由表;2.动态路由表。动态路由表是网络中的路由器互相自动发送路由信息而动态建立的。

TCP和UDP:是两个传输层协议,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流传输,而UDP提供的是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数据流传输。面向连接协议在任何数据传输前就建立好了点到点的连接。ATM和帧中继是面向连接的协议,但它们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TCP为应用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TCP是一个端到端的传输协议,因为它可以提供一条从一台主机的一个应用程序到远程主机的另一个应用程序的直接连接.(虚拟连接) 端口就是TCP和UDP为了识别一个主机上的多个目标而设计的。

因特网的域名由TCP/IP协议集中的域名系统进行定义。

5实训模块

5.1综合题截图

求这类题目的时候应该搞清楚每个地址的范围:A类IP地址范围为:1.0.0.1 到 126.255.255.254。所以地址类为A类,求网络地址的时候,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转换成二进制,然后做"逻辑与"操作即可得到网络地址。本题中IP地址第1段为全网络地址,

故只需分析第2段即可。

175 10101111

224 11100000

逻辑与 10100000 十进制为160

故网络地址为125.160.0.0。

求直接广播地址的时候应该 保留网络地址不变,将主机地址都变为1,即可求得直接广播地址。

125.160.0.0 01111101 10100000 00000000 00000000

主机全变零 01111101 10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转换为十进制:125.191.255.255

求主机号的时候可以保留主机地址不变,将网络地址都变为0,即可求得主机号。其中IP地址第1段为全网络号,须全变为零,最后两端为全主机号,保留不变,故只需分析

第2段内容即可:175 10101111

网络位变零 00001111 十进制为 15

故主机号为:0.15.20.7

而子网内的最后一个可用的IP地址可以通过网络号求出第一个主机地址,这里网络号为125.160.0.0,则第一个主机地址为125.160.0.1。

图中的NAT转换过程是从Interent中IP为202.2.1.1,端口8080的源主机发送了一个包给IP为59.67.0.6,端口为2341的目标主机,而NAT转换器将这个IP为59.67.0.6,端口为2341的目标主机转换成IP为10.0.1.1,端口为1234,在局域网中工作,然后再逆向转换成59.67.0.6,返回到Interent中。所以这题中NAT转换表中转换后的IP为59.67.0.6;转换之前,也就是主机专用的IP为10.0.1.1。

IPv6是IPv4的下一代IP协议,是为了应对IPV4地址枯竭而采取的IP地址方案,由128位二进制数码表示,分为8个字段,用冒号隔开。鉴于IP地址较长的现状,通常可采用压缩形式合理减少书写长度,多个0块的单个连续序列由双冒号符号(::)表示,此符号只能在地址中出现一次。选项B地址二进制位数为144(16*9),不符合128位二进制格式要求。

路由信息协议(RIP)的思想很简单,它要求路由器周期性地向外发送路由刷新报文路由刷新报文主要内容是由若干个(V,D)组成的表。(V,D)表中V代表矢量,标识该路由器可以到达的目的网络或目的主机;D代表距离,指出该路由器到达目的网络或目的主机的距离。

6课程设计总结

这两个星期,是我们班进行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实训时间,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是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身心体会,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网络技术实训,使我们的市级劳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程度上的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我们对网络工程书本上或书本之外的只是有了很大的感触和横身的了解。我真正的学到了计算机啊教科书上所没有或者真正用到了课本上的只是,这样,既巩固了旧只是,又掌握了新知识,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体会到了团体合作的精神,更加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为我们的将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前只是书本知识,觉得很空洞,不怎么懂,当亲身操作的时候,发现问题挺多的,从一个小小的毛病,也能够让你卡一大截,只有慢慢的探索,实在不行了请求老师的帮忙,遵循不动就要问的原则,认真做好每一步,每一步的思路与原理都要弄得

程序设计报告

清清楚楚,这是我实训的体会,虽然有很多还不是很能熟悉,但至少我还是知道了什么事局域网,物理连接。实训,我们知道了ose下三层的一些实际操作。我们从做网线,连网线,配置ip,配置服务器,配置iis发布虚拟网站,一步步的走过来。这些只是最底层的操作。从这里,我们知道简单也不是很容易,不可忽视小小的一个漏洞,若我们以后是高级网络人员的时候,学的还需要更多,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满足于此,应该再接再厉,学习课本之外的网络知识。如果你的愿望是做一名网络工程师,那么这只是一个起步的思想必须在你的心中响起。在网络时代,网络发展的越来越快,知识是无穷的。所以,我也觉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祝愿“等考大军”们都能够在考试的这场战争中有所收获!

- - 9 - -

淮阴工学院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选题名称: 三级网络技术的训练 系(院):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1

指导教师:

学年学期: 2016 ~ 2017 学年 第 2 学期

目 录

1实习目的和任务 ................................................................................................................ - 1 - 2课程实习的基本要求 ........................................................................................................ - 1 - 3实习内容 ............................................................................................................................ - 1 - 4网络技术内容分析 ............................................................................................................ - 2 -

4.1软件开发的三个阶段 ..................................................................................................................... - 3 -

4.1.1多媒体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 - 3 -

4.2计算机网络形成与发展 ................................................................................................................. - 3 -

4.3网络拓扑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 ............................................................................................. - 4 -

4.4 OSI七层 .......................................................................................................................................... - 4 -

4.5子网地址与子网掩码 ..................................................................................................................... - 5 - 5实训模块............................................................................................................................ - 5 -

5.1综合题截图 ...................................................................................................................................................... - 6 - 6课程设计总结.................................................................................................................... - 8 -

1实习目的和任务

学生通过实习,掌握网线制作与测试中常用设备的使用与使用技巧,熟练掌握局域网组建,掌握局域网组建中至少一种网络操作系统软件的安装、设置和维护使用,掌握网络服务的安装与配置。初步接触网络管理方法及其网络工程技术基本知识,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实习的基本要求

1、掌握网线制作与测试基本知识

2、掌握对等网的组建方法

3、熟悉局域网的组建及维护

4、熟悉网络服务与配置

5、熟悉局域网与internet的接入技术

3实习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它已经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训虽然只有两个星期的时间,但我们学到了很多内容。周一,我们可以首先学习三级网络技术这本书。用灵活清晰的头脑理解书本知识,有了从分的思维,为接下来的几天题库刷题实训做铺垫。

周二,上午,在图书馆看书,查找资料,了解下午所需要进行的实训步骤。下午,明白了任务是需要动手操作网线制作与测试的基本知识与亲自组建对等网。

关于网线的制作,首先要明白,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分为两大类,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有线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常用的双绞线由四对导线按照一定的密度反时针互相扭绞在一起的,分别用橙、蓝、绿、综4种颜色标出,具体来说是橙、白橙、蓝、白蓝、绿、白绿、棕、白棕八种颜色,也就是有8条铜线。双绞线可分为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两大类,常用连接双绞线的硬件有rj-45水晶头以及信息插座。),同轴电缆(先由(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两根同轴心、相互绝缘的圆柱形金属导体构成基本单元(同轴对),再由单个或多个同轴对组成的电缆。常用的同轴电缆有两类:50ω和75ω的同轴电缆。),光钎(光纤是由石英拉成丝,由纤芯和包层构成双层通信圆柱体组成的)等。无线传输介质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和激光等。实训步骤:直通线与交叉线,直通线两端排序方式相同,即都用rj-45a标准或rj-45b标准。交叉线两端不同,一边为rj-45a一边为rj-45b。分为剥线、理线、剪线、插线、压线来仔细完成每一步的步骤。最后用网络测试仪检

测,如果是直通线的话,对应的应是1-1,2-2,3-3„„8-8。如果是交叉线的话,应该是1-3,2-6,3-1,4-4,5-5,6-2,7-7,8-8。关于对等网的组建方法,每台计算机可以作为客户机也可以作为服务器。当a访问b时,计算机b就是服务器,a就是客户机,反之亦然,用来实现资源共享。实训步骤:首先进行物理连接,每个工作组领域的计算机连接在同一台交换机或者路由器上,然后修改ip地址,如192.168.2.2其他的分别是192.168.2.3、 192.168.2.4、 192.168.2.5等。然后在dos窗口中进行验证,用到ping , ipconfig /all ,的命令。

周三,上午,dhcp服务的安装与配置,采用tcp/ip的网络,都必须有一个自己的ip地址,用户将计算机从一个子网移动到另一个子网时需要重新设置ip地址,如果采用静态地址,则会给管理员造成麻烦,所以就用到了dhcp服务器给客户端随机分配一个ip。dhcp在术语上有dhcp服务器、dhcp客户端、作用域、排除范围、地址池、租约。实训步骤:打开一台电脑—开始菜单—控制面板—配置您的服务器向导—然后按照步骤配置dhcp作为服务器—建立物理局域网,用同一交换机—将网络的属性ip改为自动获取ip地址作为客户机,在dhcp上就可以看见有这个客户的存在。

周四,上午,配置dns服务器,首先我们明白了一些关于域名的知识。域名 是由32位二进制的ip地址为了好记而转变过来的,主机域名必须考虑三个因素,唯一通用性、便于分配确认和管理、域名与主机的ip地址需要高效的映射。dns(domain name server)域名解析服务器,通过它,每个站点只需维护它自己的ip地址到计算机名的映射。每个站点把这一映射放入一个可供公开查询的数据库,因此任何人想查找该站点中对应主机名的ip地址时,只需简单地查询该站点的数据库。周五,便开始刷着三级网络技术的的题库。在刷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题目皆是IP地址与子码掩码,明白了重要性。

4网络技术内容分析

按存储器容量分类:16M主板、32M主板、64M主板等

按芯片集分类:TX主板、BX主板、LX主板等

按是否即插即用分类:PnP主板、非PnP主板等

按系统总线的带宽分类:66MHz主板、100MHz主板等

按数据端口分类:SCSI主板、EDO主板、AGP主板等

按扩展槽分类:EISA主板、PCI主板、USB主板等

按生产厂家分类:联想主板、华硕主板、海洋主板等

4.1软件开发的三个阶段

1计划阶段: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2开发阶段。分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前期完成软件需求说明书和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后期分为编码、测试两个子阶段 3运行阶段。主要是软件维护。

4.1.1多媒体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

1.CD-ROM。2.具有A/D和D/A转换功能。3.具有高清晰的彩色显示器。4.具有数据压缩和解压缩的硬件支持。

多媒体的关键技术:

1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技术。JPEG:实用与连续色调,多级灰度,彩色或单色静止图象。MPEG:考虑音频和视频同步。P×64:该标准的目标是可视电话和可视会议,它可以覆盖整个ISDN信道。

2芯片和插卡技术。

3多媒体操作系统技术。功能:1.具有声音文件格式2.具有视频文件格式3.有把硬件虚拟化的编程接口4.有数据压缩和解压缩功能5.具有声像同步操作功能

4多媒体数据管理技术。特点:1.多媒体数据的查询与检索2.多媒体数据的存储3.多媒体的显示与播放4.集成多媒体编辑与处理

4.2计算机网络形成与发展

1编辑器。编辑器可以帮助用户建立,修改信息网络中的结点和链。

2导航工具。一是数据库那样基于条件的查询,一是交互样式沿链走向的查询。 1第一个阶段可以追述到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开始结合。

2第二个阶段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AP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为重要标志。 3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4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主要标志是Internet的广泛应用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表现:

1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2我们判断计算机是否互连成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看它们是不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独立的“自治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规模分类: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

4.3网络拓扑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

1用户对网络带宽与对带宽高效、动态分配的需求的不断增长.2用户对网络实时应用需求的提高.3网络的设计与组建进一步走向标准化的需要.

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划分层次的原则是:

(1)网中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3)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4)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5)不同结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1物理层:主要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递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在通信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对网络层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TCP/IP协议的特点:

1开放的协议标准,可以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2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联网。

3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个TCP/IP设备在网中都具有唯一的地址。 4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TCP/IP参考模型可以分为:应用层(应用层、会话层、表示层),传输层(传输层互连层(网络层),主机-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传输层主要功能是负责应用进程之间的端到端的通信。定义了两种协议,即传输控制都采用层次结构的概念,在传输层中二者都定义了相似的功能。但二者在层次的划分、使用的协议上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4.4 OSI七层

OSI不能流行的原因是模型与协议自身的缺陷。TCP/IP参考模型与协议也有缺陷,

一、它在服务接口与协议的区别上就不清楚。二、TCP/IP的主机—网络层本身并不是实际的一层,它定义了网络层与与数据链路层的接口,但并未对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进行划分。 IP地址由两部分组成,1.网络号和2.主机号。只要两台主机具有相同的网络

号,不论它们物理位置,都属于同一逻辑网络。

一个完整的IP地址有4个字节,及32位数字组成。

A类IP地址用于大型网络。用7位表示网络,24位表示主机。地址最左边一位的值均为0第一个字节范围1~126;127.0.0.0是一个保留地址,用于网络软件测试及本地机器进程间通信,这个IP地址叫做回送地址,因此,含有网络号127的数据报不可能出现在任何网络上。 B类IP地址用于中型网络,14位表示网络,16位表示主机。地址从左到右第一位必须为1,第二位必须为0.有效取值范围从128.0.0.0到191.255.255.255;

C类用于小规模网络,最多只能连接256台设备,8位表示主机21位表示网络。从左往右为110开头,第一字节范围192~223;

D类IP用于多目的地址发送;

E类则保留为今后使用。

4.5子网地址与子网掩码

再次划分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部分用子网屏蔽码来区分。

IP数据报的格式可以分为报头区和数据区两大部分,其中数据区包括高层需要传输的数据,报头区是为了正确传输高层数据而增加的控制信息。

因特网中,需要路由选择的设备一般采用表驱动的路由选择算法。

路由表有两种基本形式:1.静态路由表;2.动态路由表。动态路由表是网络中的路由器互相自动发送路由信息而动态建立的。

TCP和UDP:是两个传输层协议,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流传输,而UDP提供的是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数据流传输。面向连接协议在任何数据传输前就建立好了点到点的连接。ATM和帧中继是面向连接的协议,但它们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TCP为应用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TCP是一个端到端的传输协议,因为它可以提供一条从一台主机的一个应用程序到远程主机的另一个应用程序的直接连接.(虚拟连接) 端口就是TCP和UDP为了识别一个主机上的多个目标而设计的。

因特网的域名由TCP/IP协议集中的域名系统进行定义。

5实训模块

5.1综合题截图

求这类题目的时候应该搞清楚每个地址的范围:A类IP地址范围为:1.0.0.1 到 126.255.255.254。所以地址类为A类,求网络地址的时候,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转换成二进制,然后做"逻辑与"操作即可得到网络地址。本题中IP地址第1段为全网络地址,

故只需分析第2段即可。

175 10101111

224 11100000

逻辑与 10100000 十进制为160

故网络地址为125.160.0.0。

求直接广播地址的时候应该 保留网络地址不变,将主机地址都变为1,即可求得直接广播地址。

125.160.0.0 01111101 10100000 00000000 00000000

主机全变零 01111101 10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转换为十进制:125.191.255.255

求主机号的时候可以保留主机地址不变,将网络地址都变为0,即可求得主机号。其中IP地址第1段为全网络号,须全变为零,最后两端为全主机号,保留不变,故只需分析

第2段内容即可:175 10101111

网络位变零 00001111 十进制为 15

故主机号为:0.15.20.7

而子网内的最后一个可用的IP地址可以通过网络号求出第一个主机地址,这里网络号为125.160.0.0,则第一个主机地址为125.160.0.1。

图中的NAT转换过程是从Interent中IP为202.2.1.1,端口8080的源主机发送了一个包给IP为59.67.0.6,端口为2341的目标主机,而NAT转换器将这个IP为59.67.0.6,端口为2341的目标主机转换成IP为10.0.1.1,端口为1234,在局域网中工作,然后再逆向转换成59.67.0.6,返回到Interent中。所以这题中NAT转换表中转换后的IP为59.67.0.6;转换之前,也就是主机专用的IP为10.0.1.1。

IPv6是IPv4的下一代IP协议,是为了应对IPV4地址枯竭而采取的IP地址方案,由128位二进制数码表示,分为8个字段,用冒号隔开。鉴于IP地址较长的现状,通常可采用压缩形式合理减少书写长度,多个0块的单个连续序列由双冒号符号(::)表示,此符号只能在地址中出现一次。选项B地址二进制位数为144(16*9),不符合128位二进制格式要求。

路由信息协议(RIP)的思想很简单,它要求路由器周期性地向外发送路由刷新报文路由刷新报文主要内容是由若干个(V,D)组成的表。(V,D)表中V代表矢量,标识该路由器可以到达的目的网络或目的主机;D代表距离,指出该路由器到达目的网络或目的主机的距离。

6课程设计总结

这两个星期,是我们班进行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实训时间,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是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身心体会,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网络技术实训,使我们的市级劳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程度上的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我们对网络工程书本上或书本之外的只是有了很大的感触和横身的了解。我真正的学到了计算机啊教科书上所没有或者真正用到了课本上的只是,这样,既巩固了旧只是,又掌握了新知识,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体会到了团体合作的精神,更加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为我们的将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前只是书本知识,觉得很空洞,不怎么懂,当亲身操作的时候,发现问题挺多的,从一个小小的毛病,也能够让你卡一大截,只有慢慢的探索,实在不行了请求老师的帮忙,遵循不动就要问的原则,认真做好每一步,每一步的思路与原理都要弄得

程序设计报告

清清楚楚,这是我实训的体会,虽然有很多还不是很能熟悉,但至少我还是知道了什么事局域网,物理连接。实训,我们知道了ose下三层的一些实际操作。我们从做网线,连网线,配置ip,配置服务器,配置iis发布虚拟网站,一步步的走过来。这些只是最底层的操作。从这里,我们知道简单也不是很容易,不可忽视小小的一个漏洞,若我们以后是高级网络人员的时候,学的还需要更多,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满足于此,应该再接再厉,学习课本之外的网络知识。如果你的愿望是做一名网络工程师,那么这只是一个起步的思想必须在你的心中响起。在网络时代,网络发展的越来越快,知识是无穷的。所以,我也觉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祝愿“等考大军”们都能够在考试的这场战争中有所收获!

- - 9 - -


相关文章

  • 男子三级跳远速度技术的训练方法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男子三级跳远速度技术的训练方法 作者:陈俊 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4年第07期 中图分类号:G8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 ...查看


  • 体育考生立定三级跳远第一跳技术细节论文
  • 体育考生立定三级跳远第一跳的技术细节浅谈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1 摘 要 在体育运动中,立定三级跳远是极受欢迎的运动之一,也是体育考试中必考的科目之一.立定三级跳远是一 ...查看


  • 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 (三).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为规范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是指除神经血管介入.心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以外其他介入 ...查看


  • 专业人员的分类
  • 专业人员 专业人员也可叫专业技术人员,是在各个单位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单位会有专业技术岗位.被聘用的从事该岗位工作的就是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按专业技术岗位执行. 专业技术人员,从业人员一般来说又分为: 一. 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二. ...查看


  • 浅谈三级跳远技术与训练方法
  • 中图分类号:G8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1 摘 要 三级跳远技术结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技术环节存在不可颠覆性.就三跳而言,三次起跳技术相互关联并决定最后的远度,因此,对三级跳远技术的 ...查看


  • 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科室技术标准
  • 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科室技术标准 1, 三级综合医院一般科室应具备开展和完成三级综合医院一般科室技术标准所列项目的能力. 2, 三级综合医院重点专科应具备开展和完成三级综合医院重点专科技术标准所列项目的能力. 3, 三级综合医院一般科室技术标准 ...查看


  • [项目需求书]模板
  • XXX项目需求书 xxx(以下简称专网)是陕西省xxx"十一五"规划中确立的重点建设内容,是全省xxx建设的网络基础设施.专网为省.市.县三级结构,分两期工程实施. 一期工程于2007年底建设完成,建成以陕西省xxx为总 ...查看


  • 各种专业系列职称等级
  • 阅读备注:各职称三位代码中,末位为1的代表正高级,2对应副高级,3对应中级,4对应助理级,5对应员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8561-1988 专 业 技 术 职 务 代 码 代 码 职务 系列名称 系列等级名称 01 高等学校教师 ...查看


  • 设备三级质量验收管理标准
  • 设备三级质量验收管理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三级质量验收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标准的实施. 本标准适用于济宁东郊热电厂设备三级质量验收的管理工作. 2.验收人员: 检修队班长(技术员).检修队技术员(主任).运行部技术员.生产 ...查看


  •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省属高等学校教授三级岗位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
  •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省属高等学校 教授三级岗位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 各省属高等学校: 根据省属高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整体要求,我厅于2009年制定下发了<陕西省省属高等学校教授三级岗位管理办法(试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