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的蜜糖,他的毒药》有感
近日,经朋友推荐,我阅读了一本关于亲子教育方面的书籍——《你的蜜糖,他的毒药》。作者泡爸在自身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运用美国奈德.赫曼博士的“全脑优势”理论,从“接受孩子的不同、认识孩子的思维偏好、如何做孩子的导师、清除错位的沟通”等几方面,总结了如何进行顺应孩子天性的教育方法。
书中将人的大脑优势分为四个象限:有人擅长逻辑分析,有人擅长纪律执行,有人强在表现沟通,有人强在想象创造。从这些角度去观察孩子,很多现实中的问题就都有了答案。我非常认同作者的观点,亲子教育的出发点不应该是家长的喜好,而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不是木桶,孩子是一棵树,他所能到达的人生境界,取决于树干上最长的那根树枝,而不是木桶上最短的那截木板。因此顺应天性的教育不是补短纠偏式的教育,而是充分发掘发挥其优势的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孩子不会只拥有一个象限的特质,会是一个综合体,看完这本书,我也很难把女儿界定于某个象限。我认为学习这本书的关键不在于定义孩子处于哪个象限,而是在于真正理解“因材施教”的深刻涵义。我的女儿是一个性格内敛、矜持慢热的人,不善于沟通交际和表现自己。小时候她的爸爸总是无比羡慕地在我面前说起谁家的小孩多么大方多么优秀,又上台表演,又参加比赛,在人前唱歌跳舞信手拈来。很庆幸,我从未拿他们的特长和自己的女儿来做比较,不同特质的小孩没有完全的可比性,为什么一定要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呢?我一直用心了解她的特点,顺应着她的天性发展,做一个内心沉稳、善于倾听的孩子难道不好吗?很难想象,如果我忽视她的特质,一定要按照某些不适应她的标准去要求她,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即使她因为害怕听了我的话去做出改变,那长此以往她的内心变化呢,是否会快乐,又是否会健康?前几天,班级班委选举,女儿得到了全班最高的支持率,我非常欣慰,没有大人去强扭她的性格,她还是用自己的方式学会了与人相处沟通,并被小朋友接纳和喜爱!同样,也是天性使然,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对我说过,她喜欢安安静静的事情,不喜欢吵吵闹闹的事情,于是她自己选择了绘画、书法等兴趣爱好。她一直把这些学习
当成是最大的乐趣,绘画才能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去年一个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得了金奖的荣誉。书法学习时间虽然较短,但她的悟性也使她能够较好地跟进,并喜爱着学习的过程。这些顺应女儿个性、充分发挥她优势的东西,对她而言,才是最好的。
也许有人问,顺应天性,就是放任不管吗?如果孩子就知道玩、作业都不写,也顺应不管?如果孩子说啥都听不进去,就由着他是吗?我认为当然不是,顺应天性的教育,也是要对孩子提要求的,但是对孩子提要求的前提,是让他的天性得到释放,而不是用压抑天性的方式去改缺点。顺了天性,他才易于接受,才会主动去做,才会愿意回报而不是对抗或表面屈从却内心不满。不同天性的孩子,优劣势是不一样的。在他的劣势角度,不可以要求他像别的孩子一样,这些方面,我们的要求必须降低。如果因为我们扛不住外部环境的压力,必须在他的弱项上对他提出高要求,那我们更要同情他、理解他、补偿他,这才是负责任的、从孩子角度出发的爱。
说到底,不适当的亲子教育方式,都是家长的攀比心理在作祟,别人家的孩子哪方面优秀了,就希望自家的孩子也不落后,扭曲的心态下还常常会对自己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更谈不上发挥优势了。对于很多家长而言,如何接纳孩子的劣势,改变自己才是教育的难点和关键点。育儿需育己,人最难打败的是自己,育儿如此,人生又何不是如此呢?我希望自己能始终坚守最初的信念,在孩子今后成长的过程中,始终懂得欣赏她,给予她正能量,成为她攀登人生高峰最坚强的后盾!
——所读书目《你的蜜糖,他的毒药》
读《你的蜜糖,他的毒药》有感
近日,经朋友推荐,我阅读了一本关于亲子教育方面的书籍——《你的蜜糖,他的毒药》。作者泡爸在自身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运用美国奈德.赫曼博士的“全脑优势”理论,从“接受孩子的不同、认识孩子的思维偏好、如何做孩子的导师、清除错位的沟通”等几方面,总结了如何进行顺应孩子天性的教育方法。
书中将人的大脑优势分为四个象限:有人擅长逻辑分析,有人擅长纪律执行,有人强在表现沟通,有人强在想象创造。从这些角度去观察孩子,很多现实中的问题就都有了答案。我非常认同作者的观点,亲子教育的出发点不应该是家长的喜好,而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不是木桶,孩子是一棵树,他所能到达的人生境界,取决于树干上最长的那根树枝,而不是木桶上最短的那截木板。因此顺应天性的教育不是补短纠偏式的教育,而是充分发掘发挥其优势的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孩子不会只拥有一个象限的特质,会是一个综合体,看完这本书,我也很难把女儿界定于某个象限。我认为学习这本书的关键不在于定义孩子处于哪个象限,而是在于真正理解“因材施教”的深刻涵义。我的女儿是一个性格内敛、矜持慢热的人,不善于沟通交际和表现自己。小时候她的爸爸总是无比羡慕地在我面前说起谁家的小孩多么大方多么优秀,又上台表演,又参加比赛,在人前唱歌跳舞信手拈来。很庆幸,我从未拿他们的特长和自己的女儿来做比较,不同特质的小孩没有完全的可比性,为什么一定要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呢?我一直用心了解她的特点,顺应着她的天性发展,做一个内心沉稳、善于倾听的孩子难道不好吗?很难想象,如果我忽视她的特质,一定要按照某些不适应她的标准去要求她,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即使她因为害怕听了我的话去做出改变,那长此以往她的内心变化呢,是否会快乐,又是否会健康?前几天,班级班委选举,女儿得到了全班最高的支持率,我非常欣慰,没有大人去强扭她的性格,她还是用自己的方式学会了与人相处沟通,并被小朋友接纳和喜爱!同样,也是天性使然,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对我说过,她喜欢安安静静的事情,不喜欢吵吵闹闹的事情,于是她自己选择了绘画、书法等兴趣爱好。她一直把这些学习
当成是最大的乐趣,绘画才能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去年一个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得了金奖的荣誉。书法学习时间虽然较短,但她的悟性也使她能够较好地跟进,并喜爱着学习的过程。这些顺应女儿个性、充分发挥她优势的东西,对她而言,才是最好的。
也许有人问,顺应天性,就是放任不管吗?如果孩子就知道玩、作业都不写,也顺应不管?如果孩子说啥都听不进去,就由着他是吗?我认为当然不是,顺应天性的教育,也是要对孩子提要求的,但是对孩子提要求的前提,是让他的天性得到释放,而不是用压抑天性的方式去改缺点。顺了天性,他才易于接受,才会主动去做,才会愿意回报而不是对抗或表面屈从却内心不满。不同天性的孩子,优劣势是不一样的。在他的劣势角度,不可以要求他像别的孩子一样,这些方面,我们的要求必须降低。如果因为我们扛不住外部环境的压力,必须在他的弱项上对他提出高要求,那我们更要同情他、理解他、补偿他,这才是负责任的、从孩子角度出发的爱。
说到底,不适当的亲子教育方式,都是家长的攀比心理在作祟,别人家的孩子哪方面优秀了,就希望自家的孩子也不落后,扭曲的心态下还常常会对自己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更谈不上发挥优势了。对于很多家长而言,如何接纳孩子的劣势,改变自己才是教育的难点和关键点。育儿需育己,人最难打败的是自己,育儿如此,人生又何不是如此呢?我希望自己能始终坚守最初的信念,在孩子今后成长的过程中,始终懂得欣赏她,给予她正能量,成为她攀登人生高峰最坚强的后盾!
——所读书目《你的蜜糖,他的毒药》